Ⅰ 研究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認識歷史研究的目的:「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者也。」也就是說,研究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指導人類現在的活動,使之更為理性化。所以,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的沿革,認識變遷進化的因果關系的社科類基礎學科。
無論什麼事情,都有個「因果關系」。明白了他的「原因」,就可以預測他的結果,而且可以謀「改良」、「補救」的方法。這是歷史的目的。
歷史不但有指導人類活動戒鑒的意義,還有傳承世界文化,教化世界民眾的巨大作用。
因為要明白事情的因果關系,所以要「經驗」。一個人的經驗有限,要藉助於別時代、別地方、別人,就要有「紀載」(這里的紀載,涉及到史學研究的范圍,在此不深究)。紀載就是「歷史」。
所以,歷史是門很重要的學問,每個人都應該具備歷史智識,歷史本無學科之別,凡事皆可成歷史。但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產生過無數的歷史,無數的史書,無數的史跡,這就決定了普通人無法有時間和精力去研讀它,所以也就有了專門的人,運用專門的方法,去整理和研究歷史,這是一種科學活動,所以謂之史學。
史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求歷史的真實,探求歷史現象背後的因果關系,以更好的服務於歷史的目的。所以,討論歷史的真實性,不僅不是鑽牛角尖,反而是一種積極的治學態度,不過,學術界討論歷史的真實,也會有個度,無關痛癢,對歷史目的無有價值的問題不要研究(如皇帝的後宮生活、歷史人物的婚外情、順治出家、孝庄太後下嫁、楊貴妃身高體重乃至古人房事等等此類興致低俗的問題)、太繁雜,無甚價值的考據不研究…總之,歷史是豐富的和現實的,歷史的各個部分,無不影響著人類現世,在歷史目的指導下,不迎合低級趣味,有價值的研究,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Ⅱ 歷史文化的含義
文化的含義有: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等。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它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群族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范,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其中中國文化烙印著民族與時代的特點,既有傳承又有發展,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的儒學思想。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Ⅲ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我借用宋神宗的話,「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Ⅳ 中國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你了解歷史文化的意義嗎
古代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創於隋朝,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4)歷史對文化的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的中央六部分別對應現在的什麼部門
六部的名稱出現的比較晚,但是實質上的機能與機構初現於周時的「六官」,秦漢時有「九卿」。朝廷的職務由這些首腦們分管。到了魏晉時,改稱「曹」,尚書分曹執事,而曹逐漸演化成為步。到了隋唐時始確定六部分屬於尚書省。
到了元時,尚書省分管六部,統領國家大事。而明朱元璋殺胡惟庸之後廢中書省,直接由皇帝統管六部,此時共有「吏、兵、禮、刑、工、戶」六部。
到了明代,六部官職分別有:尚書(共1人),左、右侍郎(共2人,相當於尚書的副手),郎中、員外郎等若幹人。
1、吏部
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而吏部尚書就等同於人事部部長。吏部尚書在古時稱為「天官」或者是「文官之首」,可見其地位之高。原因很簡單,無論你平常貪廉忠奸,到年底了不還是得過我吏部的考核來進行升降獎懲么?
2、兵部
這個就是相當於現在國防部、武裝部等一切跟武裝斗爭有關的部門的總和。在古時的和平年代,兵部的地位不如其他部門的高,但是如果到了戰爭年代,那麼兵部的地位就凸顯出來了。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時候是你兵部尚書輝煌騰達的時候,打了勝仗還好,吃了敗仗的話,你就洗把臉等著唾沫星子,輕則革職,重則丟掉身家性命。
3、禮部
放在今天,禮部的涵蓋面也很廣。包括教育部、文化部等。禮部的事多卻不雜,包括接待外國君臣的相關事務,本國的各類禮儀事件等。
比如如果你是禮部官員,你發現某個王爺坐的車逾越了他的身份,那麼這就是你的本職工作該管的事。明朝嘉靖年間著名的「爭爹」事件就是一件禮儀上的事。
4、刑部
刑部主司刑法牢獄,基本上等同於今天的「公檢法」,並且是一條龍服務。古代的刑部還有制定修改法律的權利,這一點又比現在的一些部門要高。
5、工部
相當於今天的建築部等,雖然主管營造工程等事項,但是具體工作是個比較雜的部門。比如給皇帝修新居、哪的河堤決口修築防禦工事、皇親國戚的陵寢選地,選材,修建等,同時還掌管天下山河大川。
毫無疑問工部是六部之中最有錢的部門。比如明朝權奸嚴嵩自己是吏部尚書,兒子嚴世蕃是工部左侍郎。一個掌管人事,一個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貪污程度可見一斑。
6、戶部
古時的戶部主管財政,人員和土地。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另外還做一下國土資源和人口普查等工作。雖然工部管的是錢,但是錢是國家的錢,l六部的各類經費都得往戶部報,如果國力強盛,事務還算輕閑,如果整個國家沒錢,基本上戶部尚書每天都是苦大頭。
Ⅳ 文化遺產對歷史有什麼意義
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形成了十分豐厚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承內載了中華文化容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的重要見證。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應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合理開發利用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資源。
Ⅵ 歷史意義和意義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所針對的對象角度不同
歷史意義——重在參考價值,針對的目標對象是內歷史縱軸上的未來人類容,重在將來的意義影響.比如說某件事情具有歷史意義,一定是說他對未來結果的影響.例如,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我們說它具有歷史意義,主要是因為它奠定了全國解放.
現實意義——重在實用價值,針對的目標對象是歷史縱軸上的當前人類,重在現狀的意義影響,比如說家電下鄉,你無法確定他的歷史意義,但可以確定的現實意義是,可以拉動內需,提升民族產業,促進行業更新升級.
社會意義——重在文化價值,針對的目標對象是人的思想問題,也具有當前特徵.比如說和諧社會的概念提出,其社會意義就在於能夠逐步的在民眾心中形成尋求和諧的文化心理.
Ⅶ 學習歷史的作用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很多人一直都有這樣的誤解,學歷史沒什麼用,歷史也很好學。
那麼學歷史到底有沒有用,又有什麼用?我自己也曾經想過很多次。在看過不少書之後,我明白了,歷史學的現實意義何在?我們學習也好做人也好,都要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中得到啟示。看起來是大話,其實也不盡然。未來的路很長,誰也不知道你的未來會怎麼樣?我們學習歷史,其實也就是「為往聖繼絕學」。
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至今不曾中斷的國家,其本質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當一個外國人比中國人還熟悉中國歷史的時候,是這個中國人的悲哀;當大多數的國人都不了解本國歷史的時候是這個國家的悲哀。當日本人說釣魚島是日本的時候;當台獨分子說台灣本來就是獨立國家的時候;當韓國人說東北是韓國的時候,你一定很氣憤,但是你不了解歷史的話你也就只能氣憤。當今世界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發展至今,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展現已經不僅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這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什麼?國民的素質,國家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等等。日本和韓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的。我們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繼承先人的文化並將其傳承下去。
其次什麼人學歷史有用,每個人都有用。但是歷史對每個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領導者學歷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普通人學歷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鑒古識今,少走彎路,這是有很強現實意義的。
學習歷史的另一個現實意義是使人明智。歷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修養,增長人的智慧,我想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多學一點歷史知識,對自己做人處事,對自己的素質發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後你從事的何種職業,都是必要的。
有人說歷史學是一門跟不上時代的學科,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經成為歷史,因此我們的歷史也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是與時俱進的。
歷史學科的另一個現實意義是解決人們的幸福感問題,解決人們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高科技並不一定會帶來幸福感,電飯煲哪怕是再高級的電飯煲煮飯都煮不出「媽媽的味道」。高科技和幸福指數不一定成正比。
說了這么多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以後都要終身去研究它,而是說作為一個學生起碼要了解和掌握必須的基本史實。
Ⅷ 歷史和文化對國家的重要性
歷史和文化是民族和國家的根。所以我們比美國強。
Ⅸ 歷史文化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對於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量,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並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歷史的重要性在於,讓我們接近真相。盡管歷史在發展中被曲解、隱藏,我們學的是被人為扭曲的還是客觀發生的歷史。如果我們學習的是認為扭曲的歷史,會形成一種偏激和扭曲的歷史觀。這是可怕的,如果再將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影響他人,這是更可怕的。但最終歷史會公布於天下的。
歷史文化,只有傳承了歷史文化,我們才有自己的民族氣節,國人的靈魂。這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屈原與端午節了。由此演變而來的端午節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簡而言之就是,歷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動流傳下來的影響,積淀在民間,並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目前,國外掀起了一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國內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然而我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歷史-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