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香精發展歷史

香精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0:12:25

① 香料的歷史

公元前
3000
蒸餾法發明,但並不是我們今天提煉天然精油所用的蒸汽蒸餾法,.古埃及時使用油膏和樹脂類作為介質
2300
古代中國人開始把茉莉花和蓮花用為香料,同時也使用其他一些有香氣的花朵和木質.麝香開始作為葯用
1500
印度在宗教儀式中使用香料:以檀香,安息香和乳香製成熏香,晚香玉和水仙用於香料中
1400
中美洲印加,瑪雅和阿芝塔克人使用熏香
1000
在遠東香料開始被長期使用.印度靈貓和龍涎香開始用於香料
500
在中東,新約希伯來書中所載的塗香油禮中所使用的香料包括:格蓬,藏紅花,賴百當,乳香,甘松香,沒葯和肉桂樹脂
300
中國香料體系建立
150
古羅馬帝國的人們極其廣泛的使用香料和化妝品
146
古希臘的香料知識傳遞給羅馬人
55
古羅馬人將香料化妝品知識帶到英格蘭
50
埃及人窮奢極欲的使用香料
公元後110
羅馬帝國羅馬人已精熟於香料配製藝術
411
古羅馬軍團離開英國.香料技術在他們離開後沒有多大發展
450
日本第一次以熏香的形式使用香料
476
第一羅馬帝國在蠻族的進攻下湮滅,香料和香精的使用整體進入衰敗期.芳香物質僅用於製作熏香或作為屍體防腐劑使用.
600
伊斯蘭教興起,穆斯林清真寺建造,其中一些使用包含麝香香料的灰漿.
632
在穆斯林征戰開始:香料知識開始逐步傳入歐洲.
750
格伯(Geber)的著作中出現有關芬香水製作的記載.
1000
波斯(今伊朗)的阿維森納發明了蒸汽蒸餾法(並非是有效的水蒸氣蒸餾濃縮法)蒸餾精油.
1100
香料開始在義大利和西班牙生產。歐州各國和東方都開始重新喚起對香料使用的興趣。
1150
水冷濃縮法的發明在歐洲出現,阿拉伯名醫雷西斯(Rhases)發現酒精.
1190
法蘭西國王菲利普.奧古斯特(Phillipe Auguste)頒布法拉西香料憲章.
1200
"女用西普香水"(Eau de Chypre)由塞普勒斯傳入歐洲.
1300
法國格拉斯(Grasse)香料製造業起步,酒精濃縮蒸餾法運用,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1558-1603) 香囊開始在國王和貴族之間流行。
1370
匈牙利皇後伊麗莎白得到一張以迷迭香為主要原料的香料配方,這個配方初始名為:」匈牙利皇後之水」(The Queen of Hungary's Wate)而後名為」匈牙利之水」,這個配方是所知的第一個以酒精為配料的香水.該配方被沿用500多年,並被認為是」女用古龍水」('Eau de Cologne'.)的前身.
1420
迴旋型冷凝器被發明:有效的改進了蒸餾法的效力.
1450
法國的煉金術士巴茲爾.瓦倫丁(Basil Valentine)重新認識了酒精;含醇香水製造業誕生.
1500
開始用蒸餾法獲得精油;精油製造業起步.
1550
法國香料被法蘭西皇室極為廣泛的使用;麝香和靈貓香幾乎被用於所有的香水製造中.混合各種香料製造出了」花香」香型香水
1560
柑桔類精油的說法第一次出現
1589
香水在法國宮廷內的使用在亨利六世的統治時期(1589-1610)開始衰落.
1599
加布里埃爾.德伊奇斯(Gabrielle d'Estrees)因吸入」強烈的香氣」而死亡.
1600
香料業開始使用香檸檬油
1608 "一種酸"(後來被命名為苯甲酸),在加熱安息香膠時被獲取.
1630
查理一世在英格蘭和法國開始徵收肥皂消費稅;但是糟糕的個人衛生狀況卻促成了紈絝子弟和時尚紳士對香水窮奢極欲的使用.其中包括以靈貓香為配方的香水
1643
1643年法國香料憲章在路易斯十四的授權下重修.並規定一個學習了四年的學徒必須在完成了三年的跟班生涯後,才能獲許選擇與一位法國主調香師共事.
1690 義大利的」女用科隆水(又譯為古龍水)」('Eau de Cologne')在米蘭問世.發明者據說是吉恩-保羅,芬米尼斯,也有一種說法,是他將這個配方給了他的侄子,後定居在科隆小鎮的吉恩-安東尼.法利拿.
1719
紐曼注意到,在百里香油的沉澱物中有一種晶狀體並為它取名為:」百里香腦」,後來該物質被改名為」百里酚」
1730
法國香水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下在宮廷中自由使用,散發香氣的粉末,油,膏和盥洗製品成為時下流行品,法國和英國的調香師之間就調制出模仿花香的香水配方展開激烈的競爭.
1732
露華儂之家(House of Revillon )(法國)建造用於單純陳列動物皮毛.
1750
英格蘭開始在米奇汗姆系統栽種胡椒薄荷
1763
法國士兵在經過七年之戰後回歸故里,將,」女用古龍水」帶到法國,含醇類香水開始在法國生根發芽.
1744
萊頓(Gaubius)從薄荷油分離出無色晶體(這種晶體後被命名為薄荷腦)
1780
雅德莉(Yardley)的」熏衣草」開始為人所知。
1782
斯奇利(Scheele)開始調查有關酯類的結構和組成.
1798
真空蒸餾和分餾蒸餾法問世
1800
法國使用」女用古龍水」的勢頭在拿破崙.波旁王朝進一步流行.
1801
羅納應用化學協會成立
1803
墨特瑞斯(Mortres.)在苦杏仁中發現苯甲醛.
1808
拉瓦希和索秀爾確認了酒精(乙醇)的成分
1815
蓋伊-盧薩克(Lussac.)確認了醚(乙醚)的成分.
1816 蒸餾胡椒薄荷油在美國開始商業化.布爾喬之(Bulcholtz)從熏乾的香莢子蘭中分離出香蘭素.
1820
加頓(Garden)發現萘
1825
法拉第使用干餾蒸餾法對鯨油進行斷鏈蒸餾,在所獲得照明氣中發現碳氫化合物(即後來的苯)
1826
韓奈爾(Hennel)合成酒精(乙醇)
1828
虎勒(Wohler)從氰酸氨中制備出尿素:這是第一個在在實驗室中制備的有機化合物.但它並不是全合成的有機化合物.
1832
李比希(Liebig)和仲馬(Dumas)確定了丙酮的分子式.李比希和虎勒確定了苯甲酸的成分.
1833
仲馬(Dumas)開始研究精油的成分..
1834
仲馬(Dumas)和派利高特(Peligot.)確定了甲醇的成分.
1835
羅比奎斯特使用乙醚第一次提煉出花的水溶萃取物.李伯格(Lieberg)確定了乙醇的分子式.
1836
伯斯洛特(Berthlot)和沃茲(Wertz.)確立了甘油的成分.
1839
皮瑞(Piria)發現水楊酸
1841
沃特(Walter)柏木中分離出柏木醇.格哈特(Gerhardt)和卡奧爾(Cahours)在黃春菊油中發現枯茗醛
1843
據說卡奧爾茲(Cahours)合成出甲基水楊酸酯
1845
國柏推翻了」生命力」學說,並完全人工合成了乙酸.在美國,霍夫曼在煤焦油和石油中發現苯.
1850
羅伯特之屋公司成立.第一批葯用肥皂由W.S.皮斯(W.S. Piesse.)售賣.
1853
拉利芒德(Lallemand)將從百里香油中分離出的晶狀體命名為百里香酚.
1855
坎尼扎羅(Cannizaro)人工合成了乙酸苄酯,盡管這個在未來的幾年內都沒有用於香料.
1856
虎勒(Wohler)從熏黑香豆中分離出香豆素. 米倫(Millon)使用揮發性溶劑從許多花中制備出萃取物.但是由於溶媒損耗率過大最終沒有走上商業化路途.
1859
報道稱卡里斯(Carius)制備出苯甲酸甲酯
1865
克庫勒(Kekule)提出苯的分子式為環狀結構.
1868
伯明安 格拉伯(Permin an Graebe)合成香豆素
1869
法第格(Fettig)和麥爾克(Mielk)合成洋茉莉醛
1870
第一次出現」減少過度出汗」的產品.
1871
傑克伯森從帕爾馬玫瑰中分離出香葉醇.
1873
小魯爾.勃蘭特推出」浸膏」
1874
哈曼(Haarmann)和泰曼(Tiemann)從咖啡因中合成出香蘭素.
1876
維斯曼(Wasserman)從丁香油中分離出丁香酚.萊茲伊茲斯基(Radzizewski)合成苯乙醇.
1877
布雷格(Brieger)在糞便中糞臭素
1878
香豆素和洋茉莉醛推出商業產品.
1880
克拉夫(Krafft)合成C12醛.(月桂醛)
1882
「皇家馥奇」(侯比甘)(譯者注:一種香水)投放市場:第一個含有合成化合物的香水在市場上十分流行.皮.貝爾斯多夫公司成立(即後來1911年的」妮維亞護膚品」的所有者)
1883
克拉夫(Krafft)合成癸醛
1885
沃拉克(Wallach)合成甲位松油醇
1886
斯塔得(Staedel)合成苯乙酸.
1887
貝克曼(Becmann)和普萊斯勒(Pleissner)合成薄荷醇.
1888
保爾合成第一個麝香香氣合成物」麝香保爾」(Musc Baur).斯克奧佛(Schnaufer)和霍普菲爾德(Hupfield)合成二甲苯麝香(也是由保爾合成的).伯倫特從檸檬巴毫油中分離出檸檬醛..約瑟夫.羅伯特研發出一個大規模的效果令人滿意的水溶萃取法.第一個個人除臭劑(Mum)誕生.
1889
多吉合成香茅醇,松油醇產品商業化.
1890
'保爾麝香'和異丁香酚產品商業化.多吉從檸檬草油中分離出檸檬醛.同時從香茅油中分離出香茅醇和香茅醛.塞姆勒(Semmler)從香葉醇中制備出檸檬醛.
1891
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產品商業化.
1893
泰曼.阿登克魯格(Tiemann and)從鳶尾根莖中分離出鳶尾酮並合成鳶尾烯.
1894
沃巴姆(Walbaum)確定了鄰氨基苯甲酸甲酯存在於橙花油中.斯格林(Schering)合成乙基香蘭素.
1896
從異丁香酚中合成出香蘭素-這種合成方法之後一直使用了50餘年.伯京(Perkin)合成大茴香醛.沃巴姆(Walbaum)在玫瑰油中發現苯乙醇.
1897
達倫茲(Darzens)合成水楊酸異戊酯.雷賽特(Reissert)合成吲哚.
1898
鄰氨基苯甲酸甲酯並制備了幾種乙酸酯類,後繼的幾種縮醛由克拉森(Claisn)菲斯可(Fischer)和豪法(Hoffa)合成
1899
海斯(Hesse)從茉莉花油中分離出3%的酮,他稱之為茉莉酮;同時他也證明在茉莉花和橙花油中存在著吲哚.
1900
索登(Soden)和羅加恩(Rojahn)發現在苯乙醇中蘊涵豐富的玫瑰水. 沃巴姆(Walbaum)靈貓香中發現了0.1%的糞臭素.
1901
弗尼爾(Fournier)合成枯茗醛.莫爾魯.安姆德.德朗(Mourearu anmd Delange)合成甲基庚炔羰酸.
1902
海斯(Hesse)和哲塞爾(Zeitschel)從橙花油中分離出橙花醇.第一批液體除臭劑投放市場.蓋特福斯(. Gattefosse)實驗把去萜(純)熏衣草油作為冶療用途。
1903
1903年哈曼(Haarmann)和雷莫(Reimer)分離出甲基紫羅蘭酮的異構體.金.C.吉利特發明了第一把安全剃須刀.第一個噴霧式香水被授予專利.
1905
布萊斯.安德.霍伊倫合成丙位十一內酯(桃醛)
1906
羥基香茅醛產品商業化.沃巴姆(Walbaum)從天然麝香中分離出一種麝香香味的酮,並命名為麝香酮.
1907
克拉森(Claisn)和巴加德(Bagard)進一步制備乙縮醛類.其中一些是有氣味的.
1909
布萊斯(Blaise)和克奇勒(Kochler)合成丙位十八內酯(椰子醛)
1910
雷內.莫里斯.蓋特福斯(Rene Maurice Gattefosse)在一次實驗室事故中發現勒了熏衣草油的葯用價值.他開始使用去萜熏衣草.
1912
梅森(Masson)在賴百當油中發現苯乙酮.
1915
賽可(Sack)從靈貓香中分離出具有麝香香氣的酮而後命名為靈貓酮.
1919
魯茲卡(Ruzicka)和弗那瑟(Fornasir)從乙炔和甲基辛烯酮中合成芳樟醇.
1921
'香奈爾5號'登場
1923
魯茲卡(Ruzicka)合成橙花叔醇和金合歡醇.
1926
魯茲卡(Ruzicka)確定麝香酮和靈貓酮為大環酮. 魯茲卡(Ruzicka)和他的同事公布了合成環十五酮的方法.克斯保恩(Kerschbaun),哈曼(haarman)和雷莫(Reimer)公布了合成黃葵內酯,一種大環酮的方法.
1927
一位波蘭植物學家茲維特,,發明了色譜. 克斯保恩(Kerschbaun)在當歸根油中發現了環十五內酯.大環內酯後被魯茲卡(Ruzicka)和斯托(Stoll)命名為」環十五
內酯」
1929
克諾(Knorr)和維森伯恩(Weissenborn)合成兔耳草醛.
1934
魯茲卡(Ruzicka)和辛茲(Schinz)合成壬二烯醛和壬二烯醇
1935
特雷夫(Treff)和窩爾那(Werner)合成茉莉酮.羅伯特公司第一次提出"褪色凈油"說法.
1937
雷內.莫里斯.蓋特福斯(Rene Maurice Gattefosse)寫下香氣冶療法。鄰氨基苯甲酸甲酯並制備了幾種乙酸酯類.

② 香水歷史發展

香水是香精的酒精溶液,再加適量定香劑等。具有芬芳濃郁的香氣,主要作用是噴灑於衣襟、手帕及發際等部位,散發怡人的香氣,是重要的化妝品之一。香水中香精用量較高,一般為15%~25%,乙醇濃度為75%~85%,加入5%水能使香氣透發。酒精對香水、花露水等製品的影響很大,不能帶有絲毫雜味。特別是香水,否則會使香氣產生嚴重的破壞作用。所以香水用酒精必須要經過精製,其方法為:1、乙醇中加入0.02%~0.05%高錳酸鉀,劇烈攪拌,同時通空氣鼓泡,如有棕色的二氧化猛沉澱,靜止過濾除去,再經蒸餾備用。2、每升乙醇中加入1~2 滴30%濃度的過氧化氫,在25~30攝氏度下儲存幾天。日乙醇中加入1%活性炭,每天攪拌幾次,放置數日後,過濾備用。

歷史發展

香水的英文「Perfume」源自於拉丁文「Parfumare」,意思是「穿透煙霧」。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艷後克婁巴特拉七世就已經開始用15種不同氣味的香水洗澡了。在她的時代,在公共場所不塗香水是違法的。但歐洲香水業的第一步實際上是從16世紀開始邁出的,那時的凱瑟琳·德梅迪茜從義大利來到巴黎,將要和法國國王結婚,憑借著自己的高貴身份,她把香水變成了巴黎城中的時髦物品,突然所有人都鍾情於用灑香水的皮革來做手套。當時人們認為香水是格拉斯的最好,這個法國城市也因香水貿易而繁榮起來,並且適時的發展出了它的香水工業,成為了香水之都。17世紀,路易十四時代是法國香水與香料產業的巔峰期,這個時代的巴黎設施非常落後,沒有上下水道的設施,人們也沒有沐浴的習慣,而庭院的角落通常就是方便的場所,貴婦也用香水來掩蓋身上的氣味。到了18世紀,移居德國科隆的義大利人法理那,他所製造的「科隆之水」(古龍水)一時席捲了整個歐洲,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在拿破崙征戰期間,香水不在被貴族壟斷,一天用掉12公斤「法高納爾」香水;古埃及君王用香水來浸泡自己的戰船;路易十五將皇宮搞成香氣四溢的「香水之宮」。這些都不足以表明香水的普及性,但這種消費將香水推向了它的反面。香水第一次真正造福全人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戰爭的關系,女性人口高於男性人口,於是有了很大市場,隨即而來的是生產技術的提高,更好更便宜的香水開始出現,嬌蘭、香奈爾、迪奧、聖羅蘭這些設計師將香水引入時裝界,奠定了香水今日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料供應國和香水生產國聯系中斷,人們開始加大力度開發新原料,此時香水還不是普通的日用品,是特殊場合互贈的禮物。雅詩蘭黛在1953年憑借驚人的直覺,作出了沐浴香油的雙功能香水「朝露」,香水從此成為任何女士都能買到的日用品。進入20世紀80年代,香水突然由個人物品變成裝點門面的必需品,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奢侈品,而更像一種帶著名師標簽的生活方式,香水設計師竭盡所能製造更新奇、更有大師特色的香水產品。20世紀90年代,香水已日臻成熟,各種風格層出不窮,人們不再狂熱追求品牌,更看重的是個性文化的展示,是香水最繁榮的10年。

③ 法國香水的歷史起源

當時的巴黎,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腐臭,在路易十四死後攝政的奧爾良大公菲利浦的母親在一封信中寫道:「大街上臭氣熏天,由於酷暑魚肉腐爛,再加上成百上千的人在大街上隨處撒尿,令人作嘔。」
那時巴黎的空氣中散發的惡臭還與腐敗的屍體有關。18世紀的巴黎是一個擁有6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當時死者的遺體只是埋入土中,任其自然腐敗。由於墓場與居民區和市場相鄰,腐爛的屍體臭味,非常難聞。從1785年開始,巴黎當局花了兩年時間才把以往9個世紀中積累的200萬具遺骸轉到巴黎南部的採石場深埋。
另一個臭源來自身體。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才洗過一次澡,這一驚人記錄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醫每天為他做的身體狀況的詳細筆記上。根據當時的常識,洗澡是一種醫療手段,如果沒有醫生的吩咐,就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也決不輕易洗澡。
當時的醫學常識認為,體臭越強烈說明身體越健康。在這種「時尚」推動之下,我們今天看來雍容華貴的巴黎社交界,其實氣味並沒那麼高雅。
盡管體臭是優異的標志,但畢竟難聞,於是用來與體臭抗衡的香水便應運而生。那時最受歡迎的是動物性香料,如龍涎香、麝香、麝貓香一類。
到18世紀中葉以後,動物性香料由於氣味過於嗆人而逐漸失去巴黎人的青睞,於是巴黎人的興趣又轉向了植物性香料,檸檬、桔子、玫瑰花等都可以製成香袋、香水。法國南部的里維埃拉沿海氣候濕潤,當地小鎮格拉斯就成了用來製成香水的各種鮮花的栽培中心,直到今天,這里仍是製造香水的重要地區。
也是從18世紀中葉以後,巴黎人才認識到洗澡的重要性,那時巴黎已陸續建起了十幾家公共浴室。洗澡加上灑香水使巴黎人擺脫了惱人的體臭。 提起法國香水,人們會自然地想到巴黎。其實,真正稱得上法國香水搖籃的不是巴黎,而是位於法國南部一個不大的城市-格拉斯。法國香水的製造不僅起源於此,而且這里至今仍是巴黎各大香水廠的原料供應地。
格拉斯之所以能成為法國香水 的搖籃,主要取決於它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它傳統的手工業。
16世紀時,原籍義大利的卡特林娜·美迪廳女王向格拉斯介紹了一位義大利香水專家,並要求利用格拉斯優越的水土和氣候條件,以及它的鮮花種植園,成為生產香精的基地。其實,西班牙和義大利流行帶香味的手套,而格拉斯的傳統手工業,使用橄欖油熟皮製成的手套氣味顯然不會太好。因此當地的不少熟皮匠人開始同時製造香精,在熟皮時使用香精,製成的香味手套,很受當時上層社會的歡迎。但誰也不會想到在陰暗簡陋的工作間里和那些散發難聞的牲畜味的臟皮子打交道的臭皮匠,竟成了日後征服世界時尚圈的香水的發明者和早期製造者。當時對香水廠的香精提煉監督非常嚴格,稍有作弊行為,就以沒收或罰款手段懲罰之。經過約10年的發展,格拉斯皮匠們開始逐漸擺脫那些製造手套的牛羊皮,而向上層社會追趕時髦的婦女身上轉移,為女人製造一種迷人的味道,爐火純青的香水提煉技術為格拉斯香水業征服世界做好了准備。 在法國南部有一條巍峨的阿爾卑斯山,它如一條從地中海騰起的巨龍,在法國南部與義大利交界處登陸,順著邊境線向北爬。格拉斯地區就在阿爾卑斯山與地中海之間形成了一個少至一、二公里,多至十幾公里的過渡地段,這一帶又被稱為前阿爾卑斯山。從山上流下的大、小河溪,把山前切成一個個山谷,豐富的水、土資源既適合發展畜牧業,又適合發展農業和園藝業。特別是格拉斯,位於距地中海20公里的山麓上,海拔200-500米,冬季寒冷的西北風(法國人稱密史脫拉風)對這里影響不大,基本上是冬無霜凍。而夏季從海上吹來的空氣濕潤宜人。由沖積而形成的土質十分肥沃,順著阿爾卑斯山而下的充足的地下水,匯集於格拉斯,再加上山前充足的陽光,使格拉斯成為地理位置上的花草優生地帶:再往南一十太熱,而又缺水;再往北一點,地勢的增高又會造成冬季的寒令。因此,格拉斯一帶最適宜花的生長。這里的花單產雖不是最高的,而花的質量卻是最佳的,走進格拉斯,香氣襲人。格拉斯地區有僅滋養著本地土生土長的花,來自遠方的外國香料植物也在格拉斯找到了樂土。冬季聖誕節後,來自澳洲的黃絨花(mimosa,含羞草類)將格拉斯及整個藍色海岸染成金黃色;春季,染料木的黃花取代黃絨花;夏季,田中是紫色的熏衣草;5、6月份是玫瑰的季節,7-9月茉莉盛開。此外,還有晚香玉、檸檬、柑橘、老鸛草、薄荷、黃地仙、紫羅蘭……由於格拉斯位處坡地,各個品種的花均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海拔高度而各得其樂。每年在這個地區採集的花有700萬由於格拉斯本地花價太高,多年來已靠進口花來作為製作香水的基礎原料,比如,高質量的玫瑰花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摩洛哥等國進口;茉莉花來埃及、義大利;苦橙和檸檬主要產地也是義大利;依蘭來自熱帶的葛摩和印度尼西亞;作為底音的珍貴原料霍廣香多從印尼進口,檀香來自印度,橡樹苔是南斯拉夫的特產,也是作底音的好原料,最受歡迎的中國原料是桉樹和老鸛草。格拉斯出產的香精就地加工配製成品的並不多,往往加固定劑後運往巴黎。格拉斯實際是巴黎名牌香水製造商的原料供應地,巴黎各香水廠交格拉斯的香精封存在自己的庫房中,再根據自己的秘密配方加工成各自牌子的香水,這些高品味的香水出口到世界各地,為法國帶來了香水之國的美稱。
17世紀的歐洲人就知道,最迷人的香水出自格拉斯。這個法國南部的小城是法國香水的搖籃,至今仍是法國香水的重要產地和原料供應地,風靡世界的夏奈爾5號香水就誕生於此。它也為法國贏得了「香水之國」的美譽。

④ 法國香水的歷史

法國香水馳名世界,其中不乏價格驚人的上品。在法國,你大致可以憑著香水氣味的雅俗判斷一位先生或女士的身份。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水的起源和惡臭有著密切關系。 伏爾泰在1756年曾寫了一本名為《美化巴黎》的小冊子,小冊子中寫道:「設在窄巷中的骯臟市場使人不敢駐足,到處散發著惡臭……街道昏暗、狹窄、醜陋不堪,似乎代表著一個最野蠻的時代。」
當時的巴黎,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腐臭,在路易十四死後攝政的奧爾良大公菲利浦的母親在一封信中寫道:「大街上臭氣熏天,由於酷暑魚肉腐爛,再加上成百上千的人在大街上隨處撒尿,令人作嘔。」
那時巴黎的空氣中散發的惡臭還與腐敗的屍體有關。18世紀的巴黎是一個擁有6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當時死者的遺體只是埋入土中,任其自然腐敗。由於墓場與居民區和市場相鄰,腐爛的屍體臭味,非常難聞。從1785年開始,巴黎當局花了兩年時間才把以往9個世紀中積累的200萬具遺骸轉到巴黎南部的採石場深埋。
另一個臭源來自身體。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才洗過一次澡,這一驚人記錄保留在路易十四的御醫每天為他做的身體狀況的詳細筆記上。根據當時的常識,洗澡是一種醫療手段,如果沒有醫生的吩咐,就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也決不輕易洗澡。
當時的醫學常識認為,體臭越強烈說明身體越健康。在這種「時尚」推動之下,我們今天看來雍容華貴的巴黎社交界,其實氣味並沒那麼高雅。
盡管體臭是優異的標志,但畢竟難聞,於是用來與體臭抗衡的香水便應運而生。那時最受歡迎的是動物性香料,如龍涎香、麝香、麝貓香一類。
到18世紀中葉以後,動物性香料由於氣味過於嗆人而逐漸失去巴黎人的青睞,於是巴黎人的興趣又轉向了植物性香料,檸檬、桔子、玫瑰花等都可以製成香袋、香水。法國南部的里維埃拉沿海氣候濕潤,當地小鎮格拉斯就成了用來製成香水的各種鮮花的栽培中心,直到今天,這里仍是製造香水的重要地區。
也是從18世紀中葉以後,巴黎人才認識到洗澡的重要性,那時巴黎已陸續建起了十幾家公共浴室。洗澡加上灑香水使巴黎人擺脫了惱人的體臭。

⑤ 合成香料的發展歷史

合成香料工業來創始於源19世紀末。早期從天然產物中所含的芳香化合物,如冬青油中的柳酸甲酯、苦杏仁油中的苯甲醛、香莢蘭豆中的香蘭素和黑香豆中的香豆素等人工合成香料並實行工業化生產。稍後,紫羅蘭酮和硝基麝香等的出現,也是合成香料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由於天然精油生產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加上有機化學工業的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合成香料發展迅速,一些原來得自精油的萜類香料如芳樟醇、香葉醇、橙花醇、香茅醇、檸地醛等已先後用半合成法或全合成法投入生產,產量相當可觀。此外,還有一系列在自然界未曾發現的新型香料如鈴蘭醛、新鈴蘭醛、五甲基三環異色滿麝香等陸續出現。這類香料對新香型香精的調配有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品種不少於2000種 。

⑥ 香料、香水、香囊,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是怎樣的

香料、香水、香囊,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是怎樣的?

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香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香文化指的是有關於製作使用香料的文化與習俗,現如今人類已經在自然界發現了香料三千多種了。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有用香草來比喻人良好品德的詩句,而在這時,也有人們已經開始佩戴和使用香囊了。關於香囊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人們為了防止蚊蟲叮咬製作香包來驅趕蚊蟲;二是說是由行軍打仗時傳遞軍事機密的錦囊演變而來的。

⑦ 中國傳統香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究竟都經歷了哪些過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長久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與風格,而香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一支,在歷史的長流中形成了它獨有的特點和魅力。雖然在歷史的記載中,香文化最開始的狀態是香料,而香料在古代中國是非常稀少的,且大多數香料只生長在南方地區。但是由於其獨特的作用,使其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中。

中國香文化是在隋唐時期逐漸完善,在宋代和明清時期處於鼎盛,雖然後來由於戰爭而受到影響逐漸衰落,但是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香文化將再一次成為世界文化中的新秀。


香文化起源於古老的荊楚大地,隨著社會的發展,香文化逐漸形成,人們也發現了香的多種用處

在大家的意識中,香一般只用於祭祀和驅除蚊蟲,在每年過春節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在吃飯前總要給祖先上香,讓祖先保佑來年家人的順暢。其實在史料記載中,用香祭祀在新時期晚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那個時候的人還沒有意識到香的概念。

在距今有30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上就有關於香的記載,甲骨上刻寫著一個“紫(柴)”字,根據多方資料的綜合研究,將這一字翻譯為:手持燃木的祭禮。


香文化中不僅蘊含著香料還有器具。燃香和盛放香料的器具都是香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出土的文物中,香爐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每一個都做工精巧,對於我們研究歷史有著獨特的意義。

香文化的發展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還讓我們對於傳統的香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隨著現在的社會是科技的社會,但是必要的人文素養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擁有的,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由來和它的歷史,而香文化在側面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進步。


結語

不管是從香文化的起源還是香文化的特點來看,香文化都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它不僅對於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著直接的引導意義,還對於我國傳統的美學研究有著借鑒意義。隨著香文化的發展延伸出來了各種獨特的物品,例如香包、香爐等,這些物品在現如今都繼續流傳著。

香文化的發源地荊楚大地至今都有香文化的影子,他們依舊遵循祖宗留下的習俗,在重大節日進行祭祀,在面見父母時沐浴,在過端午時在門上插茱萸,用粽葉包裹粽子,使食物有著香草獨特的香味,這些習俗正是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⑧ 肉味香精的歷史

香味是食品風味的重要指標,對食品質量具有重要影響。現代食品的加工過程會導致產版生食品香味權的香成分的損失,從而使加工食品的香味發生損失和減弱。為了彌補和改善食品的風味,提高食品質量,需要對加工食品損失的香成分進行彌補和增強,這就需要在加工食品中添加食用香精。食用香精對保障現代加工食品的風味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香精所用的原料、輔料等均具有相應的國家標准。依法生產和使用的食用香精,對公眾的健康是無害的。這和某些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吊白塊等具有本質區別。
肉味香精作為食用香精中的一類,並非中國的新發明。歐美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使用肉味香精。中國肉味香精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在火腿腸、方便麵、雞精、調味料等食品產業中已廣泛應用。
中國2000年開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味香精專利,專利擁有者為北京工商大學。

⑨ 香文化的發展史

西漢騎獸人物博山爐春秋至漢魏:香文化的初步發展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多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郁(鬱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
《詩經》、 《尚書》、 《禮記》 、 《周禮》、 《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

人們對香木香草不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托之寓之。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嘆:「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椒專佞以慢稻兮,木殺又欲充夫佩幃」。

秦漢時,隨著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爐和熏燒的香草。

熏香在南方兩廣地區尤為盛行。漢代的熏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

「博山爐」在西漢至魏晉南北朝的七百年間一直廣為流行。

伴隨香爐的廣泛使用,熏香風習更為普遍。向皇帝奏事的官員也要先薰香(燒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雞舌香」(南洋出產的丁子香樹的花蕾,用於香口)。

漢代還出現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籠」,以及能蓋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爐」,即「熏球」。(由兩個半球形的鏤空的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個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裡搖擺晃動,容器內的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

熏爐(包括博山爐)、薰籠等香具也是漢代王墓中常見的隨葬品。

香文化在漢代的快速發展,漢武帝有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大規模開邊,通西域,統南越,開海路,在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同時也便利了南部濕熱地區及海外香料的傳入。漢武帝本人有很精美的鎏金銀制薰爐,或許他也喜愛薰香。

魏晉南北朝時,雖戰亂不斷,但香文化仍獲得了較大發展。

薰香在上層社會更為普遍。同時,道教佛教興盛,兩家都提倡用香。

這一時期,人們對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特點有了較深的研究,並廣泛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製造出特有的香氣,出現了「香方」的概念。配方的種類豐富,並且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治病的葯香。

「香」的含義也發生了衍變,不再僅指「單一香料」,而是也常指「由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合香」。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復合使用,這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西漢騎獸人物博山爐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

隋唐之前,雖然上層社會對香推崇備至,但很多適宜熏燒的香料特別是高級香料不產於內地,而是來自邊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總量較少,即使對上層社會來說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級別稍低的官吏也難以享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香文化的發展。而唐代之後,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隨著唐王朝成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帝國,其對外貿易及國內貿易都空前繁榮起來。西域的大批香料通過橫跨亞洲腹地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抵中國。雖然安史之亂後,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被阻塞,但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唐中期以後,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起來,從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經兩廣、福建進入北方。香料貿易的繁榮,使唐朝還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材香料的商家。社會的富庶和香料總量的增長,為香文化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葯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系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致的分類:會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是專香專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樣,唐代的許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後等都對香料十分鍾愛,而且依仗國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級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的帝王。皇帝經行之處,甚至以龍腦、鬱金鋪地。

佛教在唐代的興盛也對香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佛家的教理經書對香大加推崇,幾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動中都要用香。不僅敬佛供佛時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說法之前也要焚香;在當時廣為流行的浴佛法會上,要以上等香湯浴佛;在佛殿、法壇等場所還常要潑灑香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動頻繁,其用香數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現了大量的金器,銀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爐的樣式,外觀也更加華美。

熏球(漢代已經出現)、香斗等香具開始廣泛使用。(熏球由兩個半球形鏤空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杯形容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搖擺晃動,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香斗是帶有長柄的小香爐,可以握在手上,清
掐絲琺琅香插主要用於供佛。)

在敦煌壁畫里就常能見到香斗、博山爐等豐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與普及

宋代之後,不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在居室廳堂里有熏香,各式宴會慶典場和也要焚香助興,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焚香的事務;不僅有熏燒的香,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掛佩,製作點心、茶湯、墨錠等物品時也會調入香料;集市上有專門供香的店鋪,人們不僅可以買香,還可以請人上門作香;富貴之家的婦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僅用香,還親手制香,並呼朋喚友,鑒賞品評。

從宋代的史書到明清小說的描述都可看到,宋之後的香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已十分密切。

這一時期,合香的配方種類不斷增加,製作工藝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豐富多彩。除了香餅、香丸、線香等,還已廣泛使用「印香」(也稱「篆香」,用模具把調配好的香粉壓成回環往復的圖案或文字),既便於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還被用作計時的工具。

與「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也較為流行:不直接點燃香品,而是先點燃一塊木炭(或合制的炭團),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炭上隔上一層傳熱的薄片(如雲母片),最後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單一的香料或調制的香丸),如此慢慢「熏」烤,既可消除煙氣,又能使香味散發更加舒緩。

到明朝時,線香已有廣泛使用,並且形成了成熟的製作技術。各類典籍都有很多關於香的記載,周嘉胄所撰《香乘》尤為豐富。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很多關於薰香與香料的內容,例如:香附子,「煎湯浴風疹,可治風寒風濕」;「乳香、安息香、樟木並燒煙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蘇合香、安息香、樟腦、皂莢等並燒之可辟瘟疫」。

《本草綱目》還記載了製作線香的技術(擠壓成條):用白芷、甘松、獨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黃、黃芩、柏木等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劑,可以做香「成條如線」。

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燒瓷技術高超,瓷窯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爐)的產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銅器,或是另有創新。由於瓷爐比銅爐價格底,所以很適宜民間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都製作過大量的香爐。瓷爐雖然不能象銅爐那樣精雕細琢,但宋代瓷爐卻自成朴實簡潔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在元明清時期,開始流行香爐、香盒、香瓶、燭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組合香具。到明朝宣德年間,宣宗帝曾親自督辦,差遣技藝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臘(今柬埔寨)進貢的幾萬斤黃銅,另加入國庫的大量金銀珠寶一並精工冶煉,製造了一批蓋世絕倫的銅制香爐,這就是成為後世傳奇的「宣德爐」。「宣德爐」所具有的種種奇美特質,即使以現在的冶煉技術也難以復現。

對宋元明清的文人來說,香已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從蘇軾出神入化的詠嘆,到《紅樓夢》豐富細致的描述,這一時期文藝作品對香的描寫可謂俯仰皆是。

而且從蘇軾、曾鞏、黃庭堅、陳去非、邵康節、朱熹、丁渭等人寫香的詩文中可以看出,香不僅滲入了文人的生活,而且已有相當高的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單單是芳香之物,而已成為怡情的,審美的,啟迪性靈。化學香精是化妝品的主要原料之一的妙物。如蘇軾的《和魯直韻》
、 朱熹的《香界》。

現當代時期的香文化

古代的香,所用都是天然香料,而現當代以來,化學香精已成為制香的主要原料。

化學香精是化妝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在19世紀後半期,歐洲就已出現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學香精)。這些化學香精不僅能大致地模擬出絕大多數香料的味道,而且原料(如石油、煤焦油等)易得,成本價格極其低廉,並能輕易的產生非常濃郁的香味。所以它很快就取代了天然香料,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中的主要添香劑,在制香行業中同樣如此。

較之天然香料,採用化學香精製作的香品價格低廉,自然是廠家願制,商家願賣,香客願買。以至於現在我們在市場上能見到的絕大多數香品都是這類化學香精香。名為檀香、沉香,其實只是使用了有「檀香味」或「沉香味」的化學香精。

化學香精與天然香料相比,雖然香味相似,甚至香氣更濃,但就香味品質及安神養生、啟迪性靈的功能而言,兩者卻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天然香料被列為上品葯材,而作為化學產品的合成香料雖初聞也芳香四溢,但多用卻有害於健康。而且,即使單就氣味而言,化學香精也只是接近而遠遠不能與天然香料相媲美。

化學香精類香品之所以能暢行開來,也是由於大多數香客只是把燒香作為祭祀的儀式。既然不聞香,不品香,只是燒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視香的用料、配方與品質,而只關注香品外形的美觀或香味的濃艷了。

化學香精和化學加工技術的廣泛使用也在實質上改變了現當代的制香工藝。雖有一些傳統的方法和技術仍然得到了採用,但那隻是一些外圍的,形式上的保留,而香料的選擇、炮製、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內容都被丟棄了。其後果之一就是制香工藝的中斷與香譜配方的散失,以至現在真正精通傳統制香技術的人少之又少。

雖然化學香精類的香品已是現在的主力軍,但仍然可以見到以天然香料製作的香品,這也為那些喜歡品香的人們留下了一方空間。

現在的天然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使用單一香料的「單品香」(或是基本保持香料的原態,如塊狀、條狀或粉末狀;或是製成線香、盤香等形狀)。其質量雖優於化學香,但直接使用單一香料,其味道與養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發揮,而且許多香料,如檀香,其實並不適於單獨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這種單一香品只是漢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漢唐之後主要使用的是「合香」(調和多種香料而成)。

第二類是調和多種香料製成的合香,形狀上多為線香、盤香等。而傳統合香的製造,不僅要有天然香料作原料,更要有合理的配方,嚴格的炮製方法和製作工藝。而現在市場上能見到的為數不多的天然香料的合香,據筆者所知,也大都是僅以天然香料為原料而已,而真正依古法製作的正宗合香,種類極少。

今日人們對香之內在品質的忽視,以及化學香精和化學加工技術的採用等因素,都使得制香的技術門檻大為降低,以至於現在的制香商家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香品質量也參差不齊。貨架上的香品名稱越來越花哨,造型越來越豐富,包裝越來越華美,而「金玉」之內卻少有「香珍」。低劣者點燃後只有燒草的味道,抑或雖有濃郁的香味卻俗不可耐。這些所謂的香,可以說是徒有香的形狀而敗壞香的美名。面對這些贗品,也難怪現在的人們不願意品香賞香了。不知道東坡臨此是否還能忘情賦詩?而神仙佛祖、祖輩先人們若真能聞到此種煙氣,又會做何感想啊?

雖然現在的香與香文化還都遜於古代,但隨著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品香、用香,並對香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有更多愛香、懂香的人開始致力於對傳統香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繁榮昌盛,中國香文化也必將煥發蓬勃的生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展露出美妙奪人的千年神韻。
近代香文化的發展狀況晚清以來,連綿不斷的戰爭和政局的長期不安以及西方社會思潮的傳人,使中國的傳統社會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國香文化也進入了一個較為艱難的發展時期。

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奢侈品」,所以香文化的發展特別需要一個安定繁榮的「盛世」環境,而近現代社會的持續動盪,不僅極大地影響了香斗貿易和制香行業的發展,也使人們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閑情逸致。

另一方面,近現代中國在科技、軍事上全盤落後於西方世界、也引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懷疑、開始廣泛接受西方的現代文化思潮。而在民族危亡之際所開始的對傳統文化的反思難免過於偏激,由此而來的矯枉過正的、運動式的批判,使得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精華被混同於糟粕一並否定了,甚至像凈心明志、修身養性這樣的觀念也被當作消極的態度受到了批判。在這種偏激的反思中,具有鮮明傳統特徵的香文化受到株連也是必然的事情。
同時,隨著文人階層在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上的嬗變,自魏晉以來長期支持推動著中國香文化發展的文人階層的力量越來越衰弱。在這種情勢下,早已融入廠書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漸行漸遠,失去了安神養生、美化生活、陶冶性靈的內涵,而主要是作為祭祀儀式被保留在廟宇祭祀之中

⑩ 香料的發明在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香料抄最早出現在古代的神殿里,最關心香料的不是化妝品製造商,而是祭司。今天,在教堂的禮拜儀式中,線香完好地體現了香料最初的功能。英文的「perfume
(香料)」由拉丁文的「per」和「fumus」構成,表示
「經由煙霧」,准確地描述了焚燒祭牲時冒出的煙霧夾帶著香氣擴散至敬神者。整日忙於尋找食物的古人堅信,對自己來說最寶貴、最基本的財產——被宰殺的動物——是獻給神的絕佳禮物。作為除臭用品的香料被潑撒在動物
屍體上,用來掩蓋屍體焚燒時散發出的惡臭。《聖經》中記載了諾亞在經歷過
大洪水之後燒牲獻祭的事情,「耶和華聞了那馨香之氣」(《舊約創世紀,8:21»),上帝沒有聞到屍體的氣味,只聞到了香氣。

閱讀全文

與香精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