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軍民融合發展歷史

軍民融合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3 22:42:38

Ⅰ 怎麼共享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機遇

3月23日下午,我市與新甬商明州班代表團舉行交流座談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新甬商明州班班長、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國強出席並講話。

毛磊、豐華、陸暾峰等企業家代表發言,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盧凱參加,副市長李元主持並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投資環境,工信委負責人介紹軍民融合發展情況,航天基地、航空基地推介發言。

沈國強說,明州班第一次外出訪學就來到西安,充分感受到悠久濃厚的歷史、熱情好客的氛圍和創新創業的激情,走進西安,更加了解西安、熱愛西安。西安是投資熱土、發展福地,希望雙方對接優勢,在軍民融合、航空航天領域加強合作,實現科技融合、產業融合,推動大西安大發展。

據悉,「新甬商明州班」成員是從近十年來寧波市政府企業家重點培訓工程當中遴選而出的,這次來西安訪學的企業家是其中部分成員。

Ⅱ 中國最早的四大軍工企業什麼

中航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9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200餘家成員單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航空製造企業和中國軍工企業。2011年中航工業第三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310位。截至2011年6月,中航工業資產規模為5000億元。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民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
兵器工業
人民兵器工業是我黨最早創建的軍事工業部門,也是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搖籃。1931年10月,中央軍委在江西興國縣官田創建了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兵工廠—中央軍委兵工廠,由此揭開了人民軍事工業的新篇章。在革命戰爭年代,廣大兵工戰士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涌現出一批以「中國保爾」吳運鐸為代表的英雄模範,為革命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兵器工業抽調了大批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支援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國防工業部門的創建和發展,為新中國國防工業建設奠定了基礎。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1999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集團公司不僅是我國陸軍武器裝備的主要研製、生產基地,同時也為海軍、空軍、二炮等諸兵種以及武警、公安提供各種武器彈葯和裝備,是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性基礎產業。
航天科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擁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以及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等11家專業公司、若干直屬單位以及8個區域性航天產業基地、8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發射,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科研生產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內蒙古、香港(深圳)、海南等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還積極運用航天技術,大力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特種車輛及零部件、空間生物等重點領域,形成了軍民融合的發展格局。長期以來,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有從業人員1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3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7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培育形成了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20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8個系統級研發中心和30多個重點專業研發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3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專利申請數量從1999年的19項上升到2009年的 1780 項,特別是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比例高達80.7%,位居軍工集團之首。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集團公司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並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近年來,集團公司還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傑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目前,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1553億元 。2009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近7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了70億元。在現有的125家中央企業中,集團公司在2008年度、2009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2年進入前十名,穩居央企第一梯隊。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於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航天科工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現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科工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二十個「第一」,並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國防實力。在國慶60周年閱兵盛典上,集團公司共有11型導彈武器系統、5型裝備底盤和4輛遊行彩車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航天科工著眼於「大防務、大安全」發展理念,努力踐行「放飛神劍、收獲和平」的庄嚴承諾,積極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發展空間,在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自主研製的防偽稅控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南水北調模擬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等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平安奧運」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機初顯,航天科工服務國家經濟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統,並且成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的總承包商以及中國商用大飛機配套供應商。在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中,在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過程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樑柱」的作用。
集團公司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被評為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獲得2009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航天科工緻力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之路,統籌軍民兩業發展,突出「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三大業務板塊,實施軍民融合、創新驅動、人才強企、質量制勝「四大戰略」,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今天,承載著50多年深厚文化積淀的航天科工正滿懷信心,朝著「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的目標闊步邁進。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介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十大軍工集團的形成: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即: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這就是原來的五大軍工集團。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運行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由246個工業企業、公司、科研設計院所和事業單位組成,主要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軸礦勘察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與生產經營。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集科研設計、工程建設、金融貿易為一體的特大型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的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要研製、生產、經營航天運載器、航天器、各類戰略戰術導彈以及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等各類航天產品;專營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開發、生產、經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交通、計算機、醫療、環保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單位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營各類導彈武器系統及其他航天產品,兼營機械、電子、化工、通訊、計算機及其應用、衛星應用、交通運輸設計、醫療器械及建築等多種民用產品。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通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又稱中央企業),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實行母子公司和事業部管理體制,設有防務、飛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工程規劃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61家成員單位。為我國海軍提供現代化裝備是中船集團公司的神聖使命,為我國航運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團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有99家企事業成員單位。中船重工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開發力量,可承擔包括30萬噸大型船舶在內的各種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戰斗艦艇、各種軍輔船舶、水中兵器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建造和修理任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按國家控股公司方式運行。公司擁有成員單位133家,承擔坦克裝甲車輛、火炮、導彈、炮彈等軍品的研製、生產任務,同時開發民品,在機械、化工、光電特別是重型汽車、工程機械、動務傳動、精細化工等領域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開發、製造能力。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對外名稱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集團公司擁有包括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嘉陵集團有限責任集團公司在內76個成員單位。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軍民結合,以車為主,全面發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統、輕武器及其他單兵武器系統、彈葯等產品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軍轉民上已形成了以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為代表的支柱民品體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擁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包括: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北京)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航天四院 西安)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 北京)
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航天六院 西安南郊)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中國航天時代電子公司(航天九院)
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第十一研究院,原航天701所)
另外還有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以及若干個直屬研究所、工廠、公司等。140多個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各地。集團公司共有員工10萬餘人,已培育形成了以重點學科領域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隊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隊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產業工人隊伍。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2名。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集團公司以導彈武器系統為基業,以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衛星與衛星應用、能源與環保以及成套設備為主業。創建46年來,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和部隊裝備水平;以成功發射"航天清華一號"衛星為標志,集團公司在微小衛星、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類性能優良的航天產品成為在長征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航天金稅、金卡和金盾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對推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Ⅲ 軍民融合發展處於怎樣的歷史方位

所謂融合,是指幾種不同事物合成一體,使其比單一事物更有價值或更具效能。軍民內融合,是指把國容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可以說,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道。

Ⅳ 針對當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趨勢,有什麼好的建議和做法

設計生態化、非物質化、藝術化,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

今後是大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互聯網將成為全世界藝術家展示作品的全球最大的美術館,同時也是直接把藝術作品傳播給人們的最佳工具。藝術將與科學技術結合。設計中的科技含量提高。

提倡人權、可持續發展、人類共同遺產的設計方向。為人設計,以人為本,面向大眾是未來設計發展的目標之一。

設計師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有了更大提高,更加註重的人心理,關注人的情感。

藝術化的生活是人類嚮往的生活,物質之美與精神之美相統一。隨著手工藝的復興,新手工藝將成為設計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設計與手工藝品性的結合。機械產品趨向人性化、詩性化設計。設計隨著小批量生產和產品個性化時代的到來,日益向著藝術化方向發展。 淺議現代設計及其發展趨勢
周靚(西安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系 陝西西安 710065)
現代設計的發展時間不過是短短的百餘年,從它產生至今的這段時間裡面,也經
歷了眾多的變革和流派的更替,那麼現代設計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至今又將朝
著什麼方向繼續邁進呢?該文將就此做一淺要的論述。
現代設計;現代主義;風格流派
1.現代設計產生的歷史背景
早在十八世紀前的設計活動主要基於手工業,設計和製作往往是個人獨立完成,
完全沒有精細的行業分工。而設計服務的對象也只是面對上層階級,設計力量完
全被王權、教會等統治階級所掌握,因此在設計上難免體現出嬌揉造作的風格,
十八世紀的巴洛克和洛克克風格和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風格都是這種情況的典型
案例。到了十八世紀末社會日益兩極分化,工業化大生產和資產階級思想開始大
規模蓬勃發展。正是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大規模發展,現代設計也應運而生了。
從現代設計歷史長河來看,已經有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了,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戰結束為止,關於它的發展還仍舊局限在應用方面,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少之又
少。促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簡單,現代設計的發展時間尚短,加之是一門應用性
學科,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認為似乎沒有研究它的必要。只是到了近幾十年中,現
代設計的史和論方面的研究才漸漸得到了重視。
2.現代設計的概念及其范疇
2.1設計的基本概念
設計是指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傳達出來
的活動過程。它的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1、計劃、構思的形成;(受到現代市
場營銷學、社會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方面影響)2、視覺傳達方式;(手工繪圖
、電腦製作、模型推敲等根據具體情況的需求而定)3、計劃通過傳達後的具體應
用(同設計要求所產生的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的定義也
十分的簡單,大多集中於功能與形式的關系中。如使用功能(目的);物質技術
條件(基礎);設計造型(審美構思)。而現代設計還被視為解決功能、創造市
場、改變行為的手段,已經不僅僅被看作是解決功能與形式之間的手段了。
因為影響計劃和構思的因素不同,因此有傳統設計和現代設計的區分。而兩者最
根本的區別在於現代設計與工業化大生產和現代文明密切聯系,這是傳統設計所
不具有的。因此現代設計是工業化大批量生產技術條件下的必然產物。
2.2現代設計的范疇
現代設計的范疇十分的廣泛,它涉及到了建築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現代室內設
計、展示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等等;還包括了平面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廣告策
劃設計、服裝設計、紡織品設計以及攝影、影視製作等等。現今設計的專業分類
越來越細致,又不斷的派生出許多新的設計學科和門類,如:城市傢具設計、產
品設計、首飾加工設計、影視動畫設計等等,隨著時間發展和人類社會需求的增
長,還會不斷有新的設計行業繼續湧出。
2.3現代設計的屬性
現代設計究竟應該隸屬於工科還是以美術為中心的文科範疇,這個問題也是一直
備受關注的。設計本身所涉及的范圍十分的廣泛繁雜,因此要區分它的屬性就必
須要根據不同的設計種類來決定它的屬性。如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因為同工程技
術息息相關就會比較傾向於工科門類,而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廣告設計等與美
感的表現關系比較密切,就應該傾向於文科。
美術作為單純的藝術活動是藝術家相對個人化的表現過程,是自我情緒的宣洩和
表現過程,而設計則門類更多的表現在為他人服務這個活動過程。前者是為本人
,後者是為他人、社會、市場,兩者從服務對象的歸屬性上有一定的區別。
工程設計和藝術設計雖然同屬於「設計」這個大的概念,但是也有著本質的區分
。工程設計是解決人造物中物與物的關系,是物體本身之間的協調性問題。如汽
車離合與油門之間的關系;而藝術設計是解決人造物與人的關系,是人和物體之
間的協調性問題。如汽車的美觀舒適性等。這樣一來,區分工程設計和藝術設計
的概念屬性就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了。本文中的設計概念專屬於相關藝術設計的
概念范疇。
2.4現代設計的通用性表現
現代設計在全世界范圍內有著通用性的表現。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的交流方式基本
分為兩種:一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和肢體動作直接的交流,二是人與人通過大
量普遍的標志、廣告、圖解和通用產品進行交流,這種是比較普遍的,如:全世
界的國際機場的設計都有比較接近;全世界的電腦視窗電腦鍵盤也基本同一化;
所有軟飲的外包裝設計和開口方式也基本同一化等等。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設計
在促進交流方面的巨大的作用,正是因為設計的作用才使得世界越來越接近,人
們的交流越來越容易和方便,從而也促使「地球村」概念的應運而生。
3.包豪斯產生的巨大影響及現代設計教育
3.1包豪斯
大多數國家的設計教育都是在美術學院的基礎之上建立設計教育的。但是早期的
理工型設計教育是單獨進行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19年在德國建立的包毫斯設
計學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成立的學院,可以說是史無前
例的設計教育大改革。這所學院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家理論家格羅佩斯所創建,期
間經歷了兩次校址的搬遷(魏瑪、德紹)和三任校長的更替(格羅佩斯、漢斯.邁
耶、密斯.凡德羅),直至1933年被納粹政府強行關閉。從時間段上可以得出包毫
斯設計學院(1919—1933)在歷史上存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6年—1945年)之間。雖然時間並不長,但是它對現代設
計及其教育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3.2現代設計教育
包毫斯對現代設計教育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強調標准化、強調集體的工作方
式、強調科學的工作方式、將教育中心從外部改到內部的解決問題上、開創各種
工作室、創造基礎課程的教育方式、創新人體工程學等等。它的創造確實給現代
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設計教育與現代設計基本在同時開始發展,目前經過自己體系的不斷發展,
學科開始趨於完善,教學方向也開始比較明確了。但是現代乃至當今的設計教育
依然同當年包豪斯的創辦和貢獻是分不開的。
4.現代主義設計的內容實質極其代表人物
4.1現代主義思想產生的三個基本因素:
對於傳統的否定態度:它否認以往設計只針對王權、教會、貴族服務的形式,對
於傳統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有很大程度的否定;強調設計應有強烈的時代感:每件
設計作品都能夠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設計服務對象思維方式的改變:現代設
計的服務對象的改變也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的大的扭轉,設計不再以奢華、矯揉造
作作為審美的標准,從而轉向了實用性和大方美觀的審美趨勢。
4.2第一代現代主義設計大師
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代現代主義設計大師有:
a)格羅佩斯:他反對風格主義,強調為民眾而設計;
b)密斯.凡德羅:主張「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減法設計也是他
(下轉第157頁)
(上接第154頁)
所推崇的;
c)勒·柯布西耶:「機械的美」是他畢生追求的設計手法,「朗香教堂」就是其
著名的代表作品。後期成為了國際主義分支之一的「粗野主義」的代表人物;
e)賴特:追求風格,畢生為富人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能真正代表現代主
義建築的全部精神實質。
這批大師作為第一代現代主義的設計師對於現代設計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但是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這些設計師也不得不重新做一次選擇。二戰結束
後大批的包豪斯的教員和學生移居美國,其中也包括第一批的現代主義的設計師
們,他們同美國的豐裕社會相結合,最終把包豪斯的影響發展成為新的設計風格
——國際主義風格。所以也可以說國際主義風格是現代主義在戰後的發展。
5.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的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德國包豪斯發展出來的國際主義設計成為了西方國
家設計的主要風格,在二十世紀50至70年代風行一時。
國際主義是現代主義在戰後的發展,從設計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戰前的
現代主義還是戰後的國際主義都具有形式簡單、反裝飾、強調功能、高度理性化
、系統化的特點。國際主義設計師受到密斯的「少則多」影響,在50年代下半期
發展以形式上的減少主義為特徵,為達到減少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因而開始背
叛現代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僅僅在形式上維持和誇大現代主義的特徵。所以受
到後現代主義(高科技風格、解構主義風格、新現代主義風格、「波普」風格)
的挑戰和抨擊也在清理之中。
6.現代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
6.1設計師們的探索和「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規律
不少設計師急功近利的想了解什麼是目前最新最時尚的做法,我認為從發展史的
角度是「見木不見林」的,只一味地追求形式,不了解發展的文脈,只是對設計
斷章取義,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設計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建設同時也在破壞,往往出現了許多「建設性破壞」
和「發展性倒退」的可悲局面。因此,只有全面的認知整個設計史的發展、演變
過程,才能判斷出自己的行為是否是准確的,只有「繼往」才能夠「開來」,一
個忘卻了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設計師。
由現代主義開始,又回到具有相同內涵不同細節的新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過程,
基本符合哲學辨證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現代設計發展具有螺旋性的特點
,是一個螺旋提高向前發展的過程。
6.2展望未來
雖不可預測新的設計運動流派的產生和發展,但從現代建築來看基本是維持在了
以現代主義為主的基礎上,多元的發展是可以肯定的。而作為設計師本身來講,
每個人肩上都背負著歷史的重擔,更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職業精神。為
現代設計的發展推波助瀾。

Ⅳ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何時提出的

2017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國家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強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任何富有生命力的發展戰略都是國家戰略需求與歷史規律相結合的產物。

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國安全和發展相統一的戰略需求,是與戰爭形態信息化、技術形態軍民通用化、經濟形態高度市場化的時代條件緊密結合的產物,對於破解諸多發展難題、實現民族復興意義重大。



(5)軍民融合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現代國防安全,本質上是靠國家整體實力支撐起來的大國防體系安全。對於一個大國來說,所要維護的國防安全,集中表現為應對當前安全威脅的現實國防安全、具有可持續性的基礎國防安全和在軍事革命競爭中能夠贏得戰略主動的動態國防安全這三者的統一。

對我國而言,國防安全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態勢,可以概括為:國家領土主權安全與國家戰略利益拓展相互交織;國防安全與國內安全穩定相互交織;傳統領域安全與新興領域安全相互交織;軍事安全與其他安全相互交織;現實安全與潛在安全相互交織。

這說明國防安全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我們必須用軍民融合發展的方式獲取和保持相應的戰略能力。



Ⅵ 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因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對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的科學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階段,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胡錦濤同志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結合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實際,先後提出了「軍民兼顧」、「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戰略思想,並不斷豐富發展,回答和解決了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不斷開拓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之路。深刻認識軍民融合戰略思想的重大意義,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國防和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軍民融合式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和範式,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對國防和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一次飛躍,是對國防和經濟互動關系的深化拓展,是我們黨關於國防和經濟協調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新時期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軍民融合式發展體現了新形勢下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適應了我國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反映了國家發展戰略的新需要,順應了世界軍事變革的新趨勢,抓住了軍隊建設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實現途徑。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必然選擇。富國與強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要實現二者的統一,唯有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軍民融合式發展,不僅有利於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源優勢,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而且有利於以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契機,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這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新探索,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必由之路。

Ⅶ 軍民融合工業軟體都有那些特點

隨著「軍民融合」成為國家意志,近年來軍民攜手攻關重大創新項目,「軍轉民」回、「民參答軍」熱潮湧動,軍民融合發展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必將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動力和支撐。 《中國經濟周刊》從本期起,特開設軍民融合專欄,為更好地實現軍民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提供專業觀點,報道經典案例,展示未來趨勢。
大型工業軟體是數字設計與製造的根基,智能製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目前中國智能製造領域的最大短板之一。
回顧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發展歷史,軍工行業對大型工業軟體的孵育和推進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以美國為例,美國國防部幾十年如一日地持續推進軟體工程,並且不遺餘力將這些軟體推向民用市場,成就了如今美國在大型工業軟體上的霸主地位。
工業軟體,正是美國國防部一手扶持起來的。

Ⅷ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之路,軍地雙方該怎麼走

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因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對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長期實踐的科學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階段,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胡錦濤同志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結合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實際,先後提出了「軍民兼顧」、「軍民結合」、「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戰略思想,並不斷豐富發展,回答和解決了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的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不斷開拓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之路。深刻認識軍民融合戰略思想的重大意義,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國防和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軍民融合式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和範式,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對國防和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一次飛躍,是對國防和經濟互動關系的深化拓展,是我們黨關於國防和經濟協調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成果。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新時期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軍民融合式發展體現了新形勢下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適應了我國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反映了國家發展戰略的新需要,順應了世界軍事變革的新趨勢,抓住了軍隊建設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實現途徑。
軍民融合式發展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必然選擇。富國與強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要實現二者的統一,唯有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軍民融合式發展,不僅有利於最大限度發揮社會資源優勢,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而且有利於以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契機,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這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新探索,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必由之路。

Ⅸ 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為富國與強軍相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建設世界

可以談一談對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看法、自己的理解以及恩熙等。

如果我們上級機關的同志思想認知至今仍停留在這個層面,危害無疑是巨大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本身沒有錯,特別是在文革之後,百廢待興,其它建設服從與服務它更沒錯。

先讓人民吃飽肚子再說,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日子逐漸好過了,經濟總量也上來,還抱著這個論調的人依然大有人在,這是典型的不學習的結果,正所謂"以其昏昏,令人昭昭。"

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正確把握和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9)軍民融合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現實意義

軍民融合發展,是興國之舉,是強軍之策。和平時期,軍民融合步伐越快,越能贏得發展先機;未來戰爭,軍民融合程度越深,越能贏得戰爭勝利。

習主席明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充分體現了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深謀遠慮,體現了對富國強軍的整體設計布局。我們要充分認清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的使命感責任感。

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重大課題。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艱苦探索,不斷深化對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認識。

閱讀全文

與軍民融合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