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農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農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3 22:06:22

『壹』 試述原始社會後期農業革命在文明史上的意義

1、距今1萬年前後的新抄石器時代,人們學會了栽培穀物與馴養牲畜,開始農耕生活。

2、農業革命在文明史上的意義
①農業的起源,使人類不再單純依靠採集與漁獵謀生,這些生產性經濟活動的產生,標志著人類歷史實現了第一次偉大的經濟變革。
②農業生產為人們提供了可以持續供給的食物來源。
③隨著生產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們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農耕聚落。

『貳』 農業革命的深遠意義

一、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
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志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獲。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
三、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
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叄』 史前農業革命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幫忙回答

農業革命是抄指歷史上農業的重大革新變化,通常伴隨著經濟社會上的重大影響。
世界史中較常稱作農業革命的事件包括以下幾項:

農業革命(新石器時代)
可稱作第一次農業革命,約發生於14000年前,可能由採集野生小麥發展為有意識的栽種,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獲的農耕生活方式。

農業革命(青銅器時代)
或稱作第二次農業革命,約發生於10000年前,因青銅器材料的使用,人類可以進行鋤耕式的初始農業。

農業革命(鐵器時代)
或稱作第三次農業革命,約發生於5000年前,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式的農業。

農業革命(近代)
指英國(英格蘭地區為主)16世紀至18世紀的農業革命,由圈地運動以及技術的革新產生的農業變革,被認為是後來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綠色革命
發生於1945年以後,機械化、化學肥料以及新品種作物造成農業產量的大增,又稱作第二次農業革命。

『肆』 第一次農業革命的影響是什麼

在近來代工業化形成之前,農業自勞動者即「荷鋤者」通過其勞動從物質上支撐著歐洲文明,他們的貢獻比其他任何階層更大。不過,雖然看起來令人目瞪口呆,但在1050年前,他們甚至連把鋤頭也沒有。加洛林時代的農具清單表明,就連在最富裕的農業庄園里,金屬工具也極為罕見,甚至木製工具也數量不多,許多農業勞動者確確實實只能徒手與自然搏鬥。約1050至1250年間,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在這大致二百年的時間里,一場農業革命發生了,它完全改變了西歐農業的性質,並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產量。

『伍』 農業革命

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如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畜牧業。早在中石器時代或更早些時候,人們已開始馴養與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關系較密切的某些小動物。狗和綿羊是最早被人馴養的動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遺址內發現公元前1萬年家養狗的骨骼。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志著人類在「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獲。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陸』 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對當代人類文明的影響

工業革命的影響:①使世界由手工製作解放,標志著機器時代的來臨。②拉近世界各國的距離。③沖擊舊制度、舊思想。④西方殖民掠奪加強,殖民地人民更加貧困,艱難,使東方從屬於西方。⑤鞏固了資產階級在世界各國的統治基礎。⑥世界出現兩大對立階級,矛盾升級。⑦掀起 自由主義 思潮。⑧標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⑨現代城市的出現,推動現代化,城市化。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工業革命是生產技術的變革,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從社會關系說,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志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獲。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柒』 農業革命帶來了什麼後果

這一事實反過來對歐洲歷史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最為深遠的後果。首先,這意味著更多的土地可以用於生產穀物以外的用途。與此相應,隨著中世紀盛期的發展,農業有了更大的分工和專門化。大片地區用於養羊,其他地區生產葡萄釀酒,或者種植棉花和染料作物。這些新的項目所出產的產品有不少是在當地消費的,但也有不少用於遠距離貿易,或用作新型工業部門——尤其是織布業——的原料。如下文將要看到的那樣,商業和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產生並為城市提供了支柱。農業的繁榮還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城市的生長,即人口因此劇增。由於食物增多、飲食改善(尤其是蛋白質的增加),人的預期壽命由加洛林時代歐洲窮人的平均30歲左右增加到中世紀盛期的40至50歲。人們身體更健康了,出生率也就提高了。由於這些原因,自約1050年到1300年間,西方的人口增加了大約三倍。人口增多和更節省人力的裝置的使用,意味著無需所有人都呆在農莊裡:一些人可以遷到新興的鎮子或城市,在那裡去過一種新的生活。

農業革命還有其他一些後果。它增加了領主的收入,從而使他們可以過上更講究的貴族生活;君王的收入也有所增加,這為國家的成長進一步奠定了物質基礎。歐洲的普遍繁榮還促進了教會的發展,從而為學校和知識事業的蓬勃發展鋪平了道路。最後一個更難以捉摸的結果是,歐洲人與其世界舞台上的任何對手相比,顯然更為樂觀、更富於活力、更願意進行嘗試和冒險。

『捌』 近代農業革命的意義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業出現的時間很不一致,大約為從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時代仍長期以採集和漁獵為生。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如西亞的扎格羅斯山區、小亞細亞半島南部、東地中海沿岸的約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發源地,也是大麥、小麥、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中國黃河中上游、長江中下游很早就種植粟和水稻。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分別是玉米、豆類、馬鈴薯等作物的原產地。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畜牧業。早在中石器時代或更早些時候,人們已開始馴養與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關系較密切的某些小動物。狗和綿羊是最早被人馴養的動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遺址內發現公元前1萬年家養狗的骨骼。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志著人類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面,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要求人類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經濟服務。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獲。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
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在狩獵採集經濟下,人們難以獲得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後,才可能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勞動力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這就使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人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還使某些人有可能積聚財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
農業革命預示農業化時代的到來,而中國大農業革命的來臨則反映當代「向東方轉換」和「走綠色道路」的大趨勢。90年代以來,工業化的弊病日益加劇,西方的現代化方式日益失色,「回歸自然」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口號日益高昂。農業化將是緊隨「第三次浪潮」而來的「第四次浪潮」,它將根本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並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面貌大為改觀。最後,本文提出大農業發展的若干方略。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一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在這種趨 勢下,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了。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日益加強;
⑵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⑶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⑷工場手工勞動時積累的經驗和生產技術的進步;(這是後來的法國,德國等國都無法相比的)
⑸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工廠手工生產已無法滿足需求。
於是,一場機器生產革命必然爆發。
工業革命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⑴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⑷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炭、鋼鐵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工業革命都是以輕工業開始,向其他部門發展。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推動人類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另外,在西歐國家和美國轟轟烈烈革命時,中國清王朝正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英國等國是不會放過這塊能掠取財富的土地,這也是誘發鴉片戰爭的一個原因。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對印度、東南亞的侵略加劇,印度、埃及、緬甸相繼落為英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影響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

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工業革命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沖擊很大;
2、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3、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涌,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工業革命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1、工業化國家的民眾日益分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2、資本家日益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在與貴族的對抗中取得優勢;
3、人類從此產生了大量的工業聚集,而影響了人類之間的關系。
對歐洲關系的影響
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法國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
對環境影響影響
1、在工業革命之後,世界上的煤炭總量飛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氣(沼氣)等同上
2、工業發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
3、增加生產用地,使大量動物瀕臨或已經滅絕,生物鏈遭到破壞。惡性循環。

『玖』 對農業革命的正確認識

1、農業、畜牧業的產生,使人類的經濟以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基礎的攫取性經濟轉變回為以農業答、畜牧業為基礎的生產性經濟。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
2、農業革命促使人類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收獲。這樣,人類從舊石器時代的遷徙生活逐漸轉為定居生活。
3、農業革命為以後一系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

閱讀全文

與農業革命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