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宜昌的歷史文化

宜昌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3 21:31:49

『壹』 有關宜昌的歷史資料

宜昌市歷史悠久,距今一、二十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四、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燒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 兩漢時,分屬荊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當陽、臨沮、秭歸、佷山等縣。三國時,大部地域始屬魏,又屬蜀,旋屬吳。晉置宜都郡,統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縣,宜昌之名始見於史籍。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稱宜州,西魏改名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4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峽州郡,領原4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峽州,轄原4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峽州曾並入南平國。宋代復稱峽州,仍領原4縣,屬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4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3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為宜昌府,改夷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
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8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8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9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省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7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設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貳』 宜昌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誰了解,我要非常詳細的。挑重點的說!

宜昌是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之地。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區域獨特,人文薈粹。專宜昌屬本土歷史文化是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巴蜀土家文化等在宜昌本土的集中和融合的產物。它有著三峽文化的烙印,但它卻走出了三峽;它有著荊楚巴蜀和土家文化的特點,但它卻表現出創新;它具有近代碼頭文化的普遍性格,但又呈現出獨立的豐采。這就是宜昌碼頭文化,它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價值,它是宜昌人文精神的載體。

『叄』 宜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嗎

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到底算不算自己讀完了再定吧!
宜昌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戰國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西漢初年(約公元前二百年)為縣治,東漢建安年間(約公元二百年)又為郡治。此後各代,稱郡或稱州或稱府。宜昌是鄂西政治、軍事的中心。近代以來,進出口四川、重慶的物資都要在這里換載,成為重要轉口碼頭。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辟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較多,使用時間較長的是夷陵和峽州。古稱峽州,因位於長江西陵峽口而得名。稱夷陵,緣於「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 1735年撤州升府置縣,名府「宜昌」,名縣「東湖」。民國時期,廢府留縣,定名宜昌。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分出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4年11月改隸宜昌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79年7月,又恢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下轄5個縣、3個縣級市、5個城區。總人口41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33.8萬人。全市共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 89.63%,土家族、回族、滿族、壯族等19個少數民族佔10.37 %。
宜昌市位於長江中游和上游的結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地貌復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國土面積2.13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
宜昌的水能資源獨特。市域內除長江、清江外,還有99條小河流,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電總裝機達2300萬千瓦。礦產資源富集。市域內已探明礦種84種,其中磷礦、石墨、鐵礦、石灰石、錳、重金石等礦藏都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旅遊資源豐富。宜昌集歷史文化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長江三峽、葛洲壩分別被評為全國旅遊景點40佳。境內還有清江風光、三國遺跡等自然、人文景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和清代名人楊守敬都出生在這里。生物資源多樣。宜昌的柑桔、茶葉、香菇、蠶繭等土特產品享譽海內外。
宜昌地處我國中西部接合部,長江黃金水道、焦柳鐵路、318國道以及正在建設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等國家重點交通線在此交會,水陸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日益突顯。
宜昌市交通局昨日介紹,鐵道部已將宜昌列為全國47個區域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總投資5億多元的宜昌東站已開工建設,宜昌南站正在規劃之中。交通部首批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的宜昌主城區2個一級高速客運站和4個貨運站即將開工建設;宜昌至華容一級公路、遠安至當陽一級公路、三峽機場專用公路、三峽物流中心主體工程等一批重點交通工程今年也將陸續建成和開工。同時,香溪河航道二期工程、雲池港綜合碼頭等7個水運港航建設新項目,將使宜昌的港航年貨運吞吐量提高720萬噸。
隨著宜昌交通發展「十一五」規劃近日經市政府批准正式發布,一幅未來五年宜昌立體交通格局的藍圖已清晰地呈現在市民面前。
■公路:構建「四線三環」
根據這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內,宜昌將加快滬渝、滬蓉國道主幹線以及三峽翻壩快速通道建設,基本實現宜昌至周邊省會城市高速連接,三峽庫區與滬渝高速聯網貫通,各縣市區經一級公路與全國高速公路網全面對接。
宜昌將重點構架「四線三環」的公路主骨架,即: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規劃的滬渝高速(原稱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全面通車,滬蓉高速(原稱杭蘭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基本建成。
納入全省「651」骨幹公路網規劃的老河口至宜昌段公路初步啟動。
加快江南翻壩公路建設,啟動江北翻壩公路前期工作,打造貫穿三峽工程和宜昌主城區、連通滬渝、滬蓉高速公路的快速環線。
5年間,宜昌將建成高速公路296公里,其中:滬渝高速公路85公里,荊宜高速公路70公里,滬蓉高速公路84公里,三峽江南翻壩公路5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432公里。
除高速公路網外,在5年內,宜昌還將全面建成高等級干線網。依託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江南翻壩公路打造繞城快速通道,拓寬城市骨架。所有縣市區基本實現一級公路上高速公路網,市域一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
全市22條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准,加快建設省際斷頭路、縣際主要經濟斷頭路、國防公路和過江通道。建設一級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級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級公路總里程達到2262公里,國省干線高等級公路比重達100%。
■水運:開發「一干二支四庫」
未年5年,宜昌建設水運主通道,將主要依託一干(長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庫(三峽庫區、葛洲壩庫區、隔河岩庫區和高壩洲庫區)進行。
據分析,隨著三峽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國家重點對長江中上游航段進行整治,長江干線重慶至城陵磯段將由Ⅱ級提高到Ⅰ級航道標准,通航條件大為改善,萬噸級船隊鄂渝直達的年保證率不低於50%。
宜昌將加快香溪河等三峽庫區支流航道建設,加快與清江航運梯級開發相配套的過壩錨地建設,完善通航標志,實施尾水段航道治理,全市航道總里程達到678公里,其中五級以上航道達到511公里。
加快外貿集裝箱港區、三峽庫區旅遊碼頭和水陸中轉碼頭建設,啟動港口物流中心建設,基本建成集裝箱外貿口岸、三峽庫區水上旅遊客運中心和長江沿線的礦建材料輸出中心。
在「十一五」期間,宜昌將重點建設三峽壩區翻壩碼頭、雲池綜合碼頭、三峽庫區及兩壩一峽旅遊碼頭、田家河港區、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礎設施。
■站場:打造兩個樞紐站
規劃提出,加快東山高速客運站、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等樞紐場站建設,改善客運銜接條件,充分發揮城市公交的疏運功能,逐步實現長途客運與市內公共交通在城區周邊同台換乘。
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資源,建成中心城區80%以上區域步行5分鍾即可到達公交站點、高峰時段候車時間不超過2分鍾、公交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郊區至市區1小時內抵達的快速公交服務體系。
新建40個公交候車廊,改造100個公交標准站牌,主要站點增設盲人站牌。人性化設計並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費一卡通。
建設布局合理、規模適宜的公交停車、工作停車、居住地停車和城郊換乘停車設施,優先建設公共交通城郊停車場和城區立體停車場,使城市公交場站總面積達到12.6萬平方米。
■鐵路:建成兩大動脈
加快宜萬鐵路宜昌段、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建設,形成南北暢連、東西貫通的鐵路樞紐格局。新建宜昌東站和點軍火車南站,「十一五」期間宜萬鐵路宜昌段投資約28億元。建成武宜客運鐵路專線宜昌段65公里,投資約40億元。
加強雲池深水港、國道主幹線等交通設施的有效銜接,適時啟動雲池至紫荊嶺地方鐵路,開辟鐵水聯運新通道。
在主城區火車站東遷後,適時進行城市軌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現有軌道設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在2020年之前,適時建設中心城區東西向高架軌道工程。
■航空:開通國際航班
全面提高三峽機場的服務功能,重點實施航站樓改造、停機坪擴建、跑道延長和進場路建設工程,使停機位由6個增至12個,跑道由2600米延長至3200米,滿足B747等大型客機起降,進場路實施四車道擴建,行車時速由40公里/小時提高到80公里/小時。
配套海關、邊防、檢驗檢疫等口岸功能,提高保障能力,達到一類航空口岸標准,盡早開通國際航班。
■重點交通項目,投資計劃安排
規劃提出,根據全市公路路網、主樞紐場站及港口航道規劃布局,確定宜昌「十一五」時期交通發展主要建設目標是:建設4條高速公路,3條一級公路,3大客貨站場,建設兩大樞紐港口,密織兩個層次路網。具體為:
——建設江南三峽翻壩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滬渝高速宜昌西段、荊宜高速公路,構建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宜華一級公路、遠當一級公路、陸漁一級公路建設,形成市域一小時經濟圈。
——建設三峽物流中心、東山高速客運站和伍家崗客運樞紐中心。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雲池集裝箱綜合港區和田家河綜合港區。
——密織以宜昌城區為中心,內暢外連、四通八達的國省道干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
根據測算,「十一五」期間全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需投資281億元,其中高速公路 150.3億元,一級公路23.6億元,二級公路6.9億元,農村公路19.4億元,港口及航道建設7.6億元,運輸樞紐及站場建設1.8億元,鐵路69.8億元,三峽機場1.7億元
宜昌城市的區位優勢越來越明顯,區域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隨著滬蓉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的修建,三峽航運中心的打造,以及其它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宜昌將形成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的交通新格局,宜昌將成為中西部結合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
荊州是湖北唯一的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遊界稱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被學者譽為"東方雅典"

『肆』 宜昌的歷史等

由於宜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從古至今一直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古城漫長的二十多個世紀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峽路一線」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爭的軍事要鎮稱於世。這里發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壯、可歌可泣的戰爭,使它的城鎮史與戰亂兵禍難舍難分。
劉備兵敗夷陵
被稱作梟雄的劉備,平定四川後在成都稱帝,是為蜀漢先主。吳軍偷襲荊州,他二弟關羽在臨沮(宜昌境內)為吳軍所殺,他誓為關羽復仇 ,遂於章武元年舉兵順江而下,首先佔領了秭歸(宜昌境內)地。相傳秭歸即為劉備征東吳時所築。蜀軍乘勝東進,分兵圍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與吳兵相拒。到第二年夏,蜀軍疲睏,終為陸遜所破,敗逃四川。章武三年,劉備病死於白帝城。這段歷史,演變產生了火燒連營、燒鎧、斷道、白帝託孤等一系列關於劉備的故事與戰爭遺跡。
諸葛亮黃陵廟撰碑
作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幫助劉備攻取四川,曾途經三峽,留下了不少遺跡與傳說。黃牛山麓的黃陵廟(宜昌境內)前,至今立有《黃陵廟記》碑,其碑文相傳說是諸葛亮撰寫,稱武候碑。傳說諸葛亮入川時,曾把兵書寶劍世藏於峽中,神奇的兵書寶劍峽(宜昌境內)便由此而得名。巫峽中一塊岩壁上,還有所謂「孔明碑」供人憑吊,奉節河灘上,還傳說諸葛亮當年曾在這兒擺八陣圖使陸遜被困,至今留有遺跡。
關羽宜昌城點軍
在宜昌地區,關羽的活動遺跡更多。這位常秉燭夜讀《春夜》的蜀漢名將,在清代被奉為「關聖帝」,全國各地均建有關廟。這位驕傲的將軍,由「威震華夏」最終得到「敗走麥城」的悲壯結局。建安十九年,劉備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可能就是這期間,他曾來夷陵(古宜昌城)點視軍馬。今宜昌城區大江南岸點軍坡,傳為關羽當年點兵處,現存「漢壽亭侯點兵處」石碑,為清光緒十一年宜昌總鎮羅縉紳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魏將於禁降。不想吳軍乘機偷襲荊州,使關羽腹部受敵,兵敗逃往麥城(宜昌境內)。後又與兒子關平突圍逃到臨沮(宜昌境內),在羅漢峪回馬坡為吳伏兵所殺。對於關羽的忠義宣傳及他悲壯的遭遇,在民間影響很大。相傳他遇害後,陰魂游盪到玉泉山(宜昌境內),高呼「還我頭來」,得到了在玉泉山結廬的普凈法師的點化。至今玉泉山有「關雲長顯聖處」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
今日當陽市境,還留有規模宏偉的關陵、關羽部將周倉之墓、麥城遺址等。長陽縣境也有點河兵、馬回溪等傳說中的關羽遺跡。
陸遜在宜昌破蜀兵
曾被贊為「書生拜大將」的陸遜,曾任宜都(宜昌境內)太守。吳蜀猇亭之戰時,孫權命他為大都督,領兵拒蜀,他以逸待勞,火燒連營七百里,大破蜀軍,從而名聲大震。宜都城為陸遜所築,故稱陸城。其子陸抗,也曾守宜都,故又有「二陸名城」之稱。
張飛在三游洞擂鼓督戰
張飛是蜀漢猛將,也是劉備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二十多萬人攻佔荊襄。劉備率殘部逃奔當陽(宜昌境內),曹軍窮追不舍直逼長坂。張飛將20騎拒後,他據水斷橋,橫予立馬,環眼圓睜,吼聲如雷,使曹軍喪膽,不敢逼近,劉備等得以安全脫險。後來劉備平安江南,以張飛為宜都太守、征擄將軍,封新亭候。據地方誌記載:「張飛擂鼓台在三游洞頂,士人張飛守郡日督兵於此,今故壘猶存」。而今日新立有張飛擂鼓塑像,頗壯觀。當年張飛在當陽嚇退曹軍的地方,立有「張翼德橫矛處」石碑,民間還廣泛傳述著張飛喝斷霸陵橋的故事。
趙子龍大戰長坂坡
渾身都是膽的白袍將軍趙雲,字子龍,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他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當劉備等被曹軍追趕得丟盔棄甲,逃到長坂坡,劉備的妻兒走失,許多兵將死的死、傷的傷,被困的被困。趙子龍卻單槍匹馬殺入重圍、往來沖突,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殺死不少曹軍兵將,救出許多劉備的謀臣軍卒,以及劉備的甘夫人與剛滿周歲的兒子阿斗。
抗日戰爭時期,宜昌亦是國軍抵抗日寇,保衛陪都重慶的橋頭堡。著名的石牌保衛戰使得國軍取得了對打擊日寇囂張氣焰的勝利,挫敗了日軍進入西陵峽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它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確立為世界軍事史上中華民族反法西斯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而著名的抗日將領——張自忠將軍,則犧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場戰斗——棗宜會戰中。
滄海桑田,如今宜昌城區融峽江特色、水電特色、古文化特色與現代化城市融於一體,使宜昌成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旅遊名城。

『伍』 宜昌有哪些名勝古跡

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虎亭古戰場、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場、玉泉寺,磨基山,三峽 。

『陸』 宜昌歷史文物古跡有哪些

  1. 宜昌歷史悠久,文化豐厚,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重要地望。這里人傑地靈版,孕育出權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親使者王昭君以及聞名中外的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諸多先賢名流,

  2. 「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張飛橫予「當陽橋」,關公敗走「麥城」被擒「回馬坡」等等故事和遺跡俯拾皆是

  3. 被譽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內,屈原祠、昭君村、讀書洞、娘娘井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向人們反復講述著無數優美動人的傳說

『柒』 關於在宜昌的歷史故事

宜昌歷抄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為楚西塞。西漢初年置縣為縣治,名夷陵縣,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由於宜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從古至今一直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兵敗夷陵,諸葛亮黃陵廟撰碑,關羽宜昌城點軍,陸遜在宜昌破蜀兵,張飛在三游洞擂鼓督戰,...抗日戰爭時期,宜昌亦是國軍抵抗日寇,保衛陪都重慶的橋頭堡。著名的石牌保衛戰使得國軍取得了對打擊日寇囂張氣焰的勝利,挫敗了日軍進入西陵峽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它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確立為世界軍事史上中華民族反法西斯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而著名的抗日將領——張自忠將軍,則犧牲在宜昌的另外一場戰斗——棗宜會戰中。滄海桑田,如今宜昌城區融峽江特色、水電特色、古文化特色與現代化城市融於一體,使宜昌成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旅遊名城。 宜昌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和漢代名妃王昭君的故鄉。

『捌』 宜昌歷史故事(300字以上)

彝陵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餘座,並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

宜昌市歷史悠久,距今一、二十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四、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燒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 兩漢時,分屬荊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當陽、臨沮、秭歸、佷山等縣。三國時,大部地域始屬魏,又屬蜀,旋屬吳。晉置宜都郡,統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縣,宜昌之名始見於史籍。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稱宜州,西魏改名為峽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峽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4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峽州郡,領原4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峽州,轄原4縣,仍屬山南東道。五代時,峽州曾並入南平國。宋代復稱峽州,仍領原4縣,屬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4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3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為宜昌府,改夷陵縣為東湖縣並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
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8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蘇區湘鄂邊根據地、歸(秭歸)興(山)巴(東)根據地、荊(門)當(陽)遠(安)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斗爭,在許多地方建立過革命政權。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1949年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8個行政區,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9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省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1955年7月撤枝江縣,將其轄區並入宜都縣。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2年6月,復置枝江縣,仍為宜昌專署所轄。至此,宜昌專員公署轄9縣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1月,神農架林區劃歸宜昌地區領導,1972年3月復為省屬。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7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84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長陽縣和五峰縣,分別成立長陽和五峰兩個土家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宜昌市設置西陵、伍家崗、點軍3個縣級行政區。1987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宜都縣,設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縣撤縣設市。

『玖』 宜昌車溪的歷史文化

車溪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區,為了展示昔日土家風情,恢復了巴楚故土園景區,推出了三峽地區第一個農家博物館,置存紙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車和農事生產、生活器具。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還可以一試身手,親生感受勞作之美。
車溪西距宜昌市城區18公里,坐落於三峽中堡島與巴人發祥地之間,它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典型撞擊磨合區,散落於民間的文化風情無不透視出,其民俗文化獨具特色,既有巴人的粗獷又有楚人的內涵,但令人倍感遺憾的是其厚重如山、純朴如水的文化如同車溪俊逸的山水洞瀑被車溪峽谷籠裝了無數個世紀,車溪風景旅遊區山表水秀,具有世外桃源般幽靜之美,這里雄峰、異古、奇洞、飛瀑、清泉等景觀隨處可見,古寺廟遺址、古造紙作坊與巴楚土瓦民居交相輝映,奇特的怪石園林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 在18.64平方公里的廣闊空間里,可開展森林浴(天然氧吧、調理身心、修身養性)、礦泉浴(流動潔凈、祛風除濕、爽膚健身)、生態農園觀光、睡仙洞和石仙洞獵奇探險、忘憂谷探幽、臘梅峽賞梅,巴楚故土園參與風俗民情表演等獨具車溪特色多層次的旅遊活動。使人置身其間,獲得返璞歸真、悠閑自在的享受。集天地之靈氣、凝日月之精華的天湖、車溪休閑度假風景區,野梅蔥茂,孔雀開屏,小橋流水,清泉叮咚,農屋點綴,水車咿呀,好一幅水鄉山寨田園風景畫。這里,有山皆翠,有水皆綠,有洞皆奇,有峽皆幽,有泉皆飛。涵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臘梅峽、寶塔谷、天龍雲窟、風洞、忘憂谷。

閱讀全文

與宜昌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