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都是
中國四大古城是指四川閬中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和安徽徽州古城,四大古城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雲南麗江古城和平遙古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是春節文化的發源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6年國務院公布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縣建市,是四川省直轄市(由南充市代管);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市,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6年閬中市被聯合國地名研究機構正式命名為「世界千年古縣」。在「2009全球旅遊度假論壇」上閬中被聯合國摯友理事會和國際旅遊營銷協會授予「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榮譽稱號。2010年閬中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公元前314年,置閬中縣,其後歷設郡、州、府、道、縣等,明清之際曾作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存較好,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地」、「天下第一江山」、「閬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縣」、「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等美譽。四川省第8個5A級景區。
閬中處於四川盆地向低山區過渡地帶。介於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東靠巴中市巴州區、南充儀隴縣,南連南充南部縣,西鄰廣元劍閣縣,北接廣元蒼溪縣。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玉龍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兩個沒有城牆的古城之一,歷史上麗江古城卻有城牆。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
古鎮位於縣境的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平遙古城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中部平遙縣內,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重慶安居、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
徽州古城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徽州古城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內有許國石坊、許國相府、南譙樓、陽和門、徽州府衙、徽園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還有江南都江堰漁梁古壩,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街等,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的漢族文化特色。歙(Shè)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
歙縣古城
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歙縣位於黃山市東部,在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為浙江省最早雛形唐末兩浙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後安徽之「徽」的命名來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今歙縣,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明清時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今黃山市下屬的徽州區長期來一直為歙縣地治,於1988年1月劃歙縣7個鄉鎮成立。
『貳』 四大古城是哪四大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許多旅遊愛好者最為熟悉的一座古城,也是各大平台宣傳最多的一座古城。它位於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和平遙古城一起,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這座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大約是公元13世紀後期,前後算來,不過千年,但是商業開發較多,在四大古城中,每年來此旅遊的遊客算是最多的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的晉中市平遙縣境內,雖然現在看起來,平遙古城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但是它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大約是公元前800年前後,如此算來,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號稱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境內,它是古代巴國蜀國重鎮之一,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從公元前314年,第一次設置閬中縣以來,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探訪古城,你會發現至今還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閬中滕王閣(非南昌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學界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境內,它又叫歙縣古城,從秦朝始建以來,至今已有2000餘年,而從唐代開始,這里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2000多年來,徽州古城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續建和重修,如今還保留著瓮城、城門、古街、古巷和古牌坊等,具有濃郁的徽派風格。如果想要了解和體驗更多徽州古文化,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認為:徽州古城是旅遊、訪學必經之地。
『叄』 中國四大古城是哪幾個
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she)縣、四川閬(lang)中
『肆』 中國四大古城有那些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境內,它又叫歙縣古城,從秦朝始建以來,至今已有2000餘年,而從唐代開始,這里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2000多年來,徽州古城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續建和重修,如今還保留著瓮城、城門、古街、古巷和古牌坊等,具有濃郁的徽派風格。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境內,它是古代巴國蜀國重鎮之一,戰國時曾為巴國最後一個首都,從公元前314年,第一次設置閬中縣以來,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
探訪古城,你會發現至今還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閬中滕王閣(非南昌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學界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的晉中市平遙縣境內,雖然現在看起來,平遙古城內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但是它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大約是公元前800年前後,如此算來,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號稱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麗江古城,是許多旅遊愛好者最為熟悉的一座古城,也是各大平台宣傳最多的一座古城。它位於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和平遙古城一起,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4)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古城擴展閱讀:
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對研究漢族建築,歷史,人口,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古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四大古城
『伍』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古城是什麼
中國的四大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閬中新城的旁邊、嘉陵江畔,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號稱全國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保護完整,風格獨秀中華,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
古城歷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國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深厚,盡顯了閬中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范。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歷史 ,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匯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葯、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干、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裡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歙縣古城 ,歙縣位於黃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太平古橋、許國石坊、斗山街、漁梁壩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雙層樓閣,是典型徽派建築。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前的太平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
許國石坊位於縣城中心,建於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刻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於歙縣城內,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歙縣城內還有二座譙樓,南譙樓建於隋末,東譙樓建於明弘治年間。漁梁壩始建於宋,距今已有千年。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出漁梁壩不遠有一古橋,名曰紫陽橋,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橋南結廬而居,朱熹自閩歸省,也曾在此居住。
『陸』 中國歷史四大古城是什麼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閬中新城的旁邊、嘉陵江畔,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齊名,號稱全國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範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保護完整,風格獨秀中華,現有古城面積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群,是中國建築藝術的實物寶庫。
古城歷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國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深厚,盡顯了閬中這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風范。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平遙,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緣,距省會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鐵路、大運公路由縣城西北側而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平遙自古就是商貿集散市場,有"拉不完填不滿的平遙城"和"小北京"之譽。
平遙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相傳帝堯初封於陶,故平遙亦稱「古陶」、「平陶」。境內的中都,春秋時期就是晉國古邑,戰國時屬趙。秦始置平陶縣,西漢置中都縣和京陵縣,北魏初廢,改為平遙縣。2700多年來,平遙雖一直是座縣城,然而她在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卻有過輝煌。
文物寶庫 世界驪珠 源遠流長的歷史 ,給平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現有各類文物單位300餘處,列入各級政府公布保護的重點文物單位有99處。其中國家級3處:鎮國寺(五代一清)、雙林寺(明)、平遙城牆(明);省級6處:縣級文物90處。 平遙古城是依據漢族傳統"禮制"規劃建設起來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禮"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時期為主的漢族歷史文化特色。
晉商源地 稱雄全國 明清時期晉幫和徽幫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大商幫,尤以晉幫的實力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遙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產生了我國第一家創辦"匯兌"的日升昌票號,這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匯兌開始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歷史意義。
平遙在票號發展興衰的100多年歷史過程中,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票號富商 ,簡直是一座票號城。正是由於有了這個基礎,票號才成為平遙古城強大的支柱,一來帶動了平遙古城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大發展,二來帶動了整個城市建設與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業店鋪、民居等建築的大發展,三來也帶動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藝術、戲曲等的發展。
土特名產 譽播天下 平遙縣土特名產,品種繁多,諸如平遙牛肉、平遙推光漆器、平遙長山葯、平遙碗禿則、郝溫村酥梨、果子溝檳干、南依澗鄉蘋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區高梁……,都各具風味,名不虛傳。風味獨特的平遙牛肉,清慈禧太後途經平遙享用時「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後譽為皇宮貢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山西民歌《誇土產》「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裡最有名,數來數去數俺平遙城」,使平遙牛肉更加名揚祖國大江南北。
民居建築 漢唐風韻 平遙古城內傳統民居建築很多,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四合院有3797戶(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餘處保存非常完整。平遙傳統民居是歷史文化的載體,眾多的民居建築,既有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至今還居住著城市居民。它們在今天都成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的建築文化遺產。
歙縣古城 ,歙縣位於黃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古民居到處可見。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太平古橋、許國石坊、斗山街、漁梁壩等。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雙層樓閣,是典型徽派建築。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太白樓前的太平橋,建於明弘治年間,為多孔巨型石拱橋的代表。
許國石坊位於縣城中心,建於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刻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於歙縣城內,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猶如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
歙縣城內還有二座譙樓,南譙樓建於隋末,東譙樓建於明弘治年間。漁梁壩始建於宋,距今已有千年。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出漁梁壩不遠有一古橋,名曰紫陽橋,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橋南結廬而居,朱熹自閩歸省,也曾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