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西梧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梧州是古蒼梧郡、古廣信縣所在地,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廣府民系發源地,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 有「綠城水都」 、「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之美稱。
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梧州位於東經110°18′~111°40′,北緯22°37′~24°18′之間,地處「三圈一帶」(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珠江—西江經濟帶)交匯節點。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扼潯江、桂江、西江總匯,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匯。是廣西東大門,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十二個省中最靠近粵港澳的城市,東鄰封開縣、鬱南縣,東南與羅定接壤,南接容縣,西連平南縣,北通昭平縣、荔浦縣,東北與賀州接壤,西北與金秀縣毗鄰。
(1)梧州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梧州有著4100多年的文明史,《史記》記載,「舜帝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蒼梧即為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
公元前183年,趙光建蒼梧王城,成為梧州建城之始,是廣西建城最早的城市,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106年,梧州為嶺南首府,成為古代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469年,明朝在梧州設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總督府——兩廣總督府,之後又設立了總兵府、總鎮府,「三總府」轄廣東廣西。
1897年,梧州開埠通商,成為兩廣門戶、百年商埠;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成為廣西最早的省轄市。
梧州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人文傳統源遠流長,這里有始建於北宋初年嶺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龍母廟、嶺南第一大寺——四恩寺、國內規模最大的騎樓城、全國最早建成的孫中山紀念堂等名勝。梧州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有古嶺南首享盛譽「三陳六士」、中國首部佛學著作《理惑論》作者牟子、明代兵部尚書袁崇煥、中國首任鐵道大臣關冕鈞、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等歷史名人。
2. 梧州有哪些文物古跡它們都有一段歷史故事嗎有的也說說吧
悠久的歷史,給梧州這個古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我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5個,其中李濟深故居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中山紀念堂、元豐監鑄錢遺址等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5個。梧州的文物收藏也十分豐富,文物的收藏量在全區排名第三,僅梧州市博物館就有1.13萬余件,其中列為國家一級藏品的有8件,一級文物資料3件,二級文物197件,不少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而且,梧州古城牆遺址、金龍巷清代建築群等體現梧州古城風貌的「活化石」,也一直是梧州人的驕傲。
文物保護單位李濟深故居建於1925年,故居為青磚瓦房的庄園式磚木結構建築,四周築有圍牆和四角炮樓,內為四合院式廂房和樓房,天面迴廊過道與炮樓相通,兼有中西建築藝術,佔地3040平方米。後山有蒼翠古鐵樹林,風景幽雅,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龍母廟是我們梧州的一大景點,也是梧州悠久歷史的見證。龍母廟位於梧州城北桂江東岸,桂林路北端,始建於北宋初年,明萬曆、清康熙、雍正年間曾重修,是一座廣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築風格的古跡,有很高的歷史、旅遊價值。每年農歷五月初八和農歷八月十五,相傳為龍母誕辰和升仙日,是龍母廟最熱鬧的時候。期間,廣東、香港、澳門遊客以及海外僑胞組成旅行團前來賀誕,有的賀誕團達千人。屆時廟里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廟內廟外人山人海,十分熱鬧。這一日龍母廟通宵達旦開放,連不少外國人也來觀看呢!
3. 你認為梧州歷史文化應該如何傳承與創新
梧州歷史文化復屬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制,中華經典汗牛充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來說,由於受時間、精力及國學功底的限制,不能成為學問的專家,但可以知行合一,不僅要學進去,而且要化出來;不僅要學,而且要做。我當場作了一個調查,我問平常在晚上10點以前睡覺的朋友請舉手,結果舉手的只有4人,不到20%,有一部分12點以後才睡覺。
4. 梧州名稱的由來和含義
梧州市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古城。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廣信縣、蒼梧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廣信縣城(今梧州市區),轄嶺南等9郡,梧州成為嶺南首府。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廣信縣改稱蒼梧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稱梧州,轄3縣。從此,梧州為歷代的州、路、府、道、縣治。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總督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轄廣西、廣東,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民國2年(1913年)撤銷梧州府設鬱江道、蒼梧縣。民國10年設立梧州市政廳,始稱梧州市。16年12月,梧州市政府成立,為廣西最早的省轄市。18年,廣西省政府曾一度設在梧州。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翌年1月,成立梧州市人民政府,為梧州專區轄市,2月改為廣西省轄市,1984年2月,轄蒼梧縣、萬秀、蝶山區和郊區。1997年4月,梧州市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轄區擴大為3區3縣1市。2003年2月,調整梧州市轄區,撤銷市郊區,設立長洲區,蒼梧縣倒水、旺甫、夏郢3鎮劃入梧州市區,至此,梧州市區面積增至1097.17平方公里,人口45.20萬人。
含義上我看也是一直沿襲蒼梧這個詞,梧州先民,古稱「倉吾」族。春秋戰國時期,在梧州聚居的原始氏族部落稱「倉吾」倉吾一名,含義為「青色的人。」《逸周書注》就說:「倉吾,蠻也,翠其色青。」「倉吾」族是「百越」的分支。自蒼梧郡建立之後,倉吾族的名稱便逐漸消失。今富川瑤族自治縣有稱「梧州人」群體可能是古倉吾族的後裔。早在4000多年前顓頊高陽氏已生活在這里。西周時,蒼梧族向周王朝進貢翡翠,與中原發展關系。秦統一嶺南後,漢族開始從桂江、賀江進入梧州定居。蒼梧族一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發展為壯、侗等民族。
5. 梧州的歷史
位於廣西東部,地處珠江流域中游,是一個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1927年正式設立梧州市。現轄萬秀區、蝶山區、郊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面積12585平方公里,人口273萬,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其中梧州市城區面積307平方公里,人口32萬。
梧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資源十分豐富。 全市森林面積81.18公頃,林木蓄積量 2256.36萬立方米, 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桉等;耕地面積9.8萬公頃, 糧食作物品種80個,經濟作物品種32個,蔬菜品種236個, 飼養禽畜品種30個,主要農副產品有糧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西瓜、茶葉、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葯材等,蒼梧縣、岑溪市分別是全國十大產脂縣之一,藤縣是全國無籽西瓜生產和出口基地;梧州各縣(市)盛產豬、牛、雞、鴨,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黃雞馳名,蒙山縣則是廣西有名的豬花外銷基地;梧州已探明礦產資源3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鈦、稀土、金、鐵、銅、鋅、鉛、鎢、鉬等,非金屬礦有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礦,此外還有稀有金屬和鎂礦。岑溪市花崗岩總儲量2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最著名品種「岑溪紅」占總儲量的85%以上,其優良的質地可以與國際馳名的「印度紅」、「巴西紅」等媲美;梧州市山環水抱,風景秀麗,全市共有風光、勝跡、 文物點250多處,著名的有鴛江春泛、中山公園、龍母廟、西竺園、蛇園、白雲山公園,以及蒼梧縣李濟深故居、爽島民俗風情旅遊區和藤縣太獅山、蒙山縣太平天國封王遺址等。
梧州岑溪南渡鎮,相傳在唐昭宗時,在這江邊住著一戶木匠,姓祝名長壽,精通木工手藝,雇請者甚眾,可惜其父輩前七代均不到三十而亡,其父也是二十八歲而終。當木匠出生時,其父為使兒子長命,自幼取名「長壽」,其父死後,祝長壽就過著凄涼的孤兒生活。眼看又到了父親去世的年齡,長壽終日愁眉苦臉,怏怏不樂,擔心自己很快就死去。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身披紅衣,手拿一根竹的道人說:「長壽竹,需謹記,不要埋頭制木器,屋房栽,屋後種,竹神自會祜你活期頤。」他想,這不是暗示要長壽就要種竹嗎?於是木匠暫且拋下木工活,把江邊一帶都種上長壽竹。後來,木匠活到八十多歲。因此,這裡面的世世代代居民都愛種竹。南渡居民,古時有一個獨特的民俗活動,叫菩薩巡江--就是每年雨季洪水到來之前,人們便將菩薩的神像移到一艘綵船上,沿河來回巡遊,通過「渡河放燈」、「殺狗祭江」等活動來保佑人畜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雖然,有古語雲:「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但是,這里的菩薩巡江,不但保了自己,還保了人們的平安吉祥,今天,人們沿著當年菩薩巡江所到之處,就是希望能藉助菩薩的「靈聖「,保佑家人的無疾無疼,無災無難,老少一生平安。
明朝督師袁崇煥即是藤縣太平新馬村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待王李進賢、親王陸順德,均出自藤縣大黎鎮 。
參考資料:梧州文明網
6. 梧州什麼時候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
沒有梧州。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由國務院審批,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補城市,共計109座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亳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增補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增補城市10處(2001-2007):
山海關區(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海口、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
7. 梧州跟廣州哪座城市歷史底蘊深
廣州如今是我國南方的經濟中心,地位無可比擬,也是我國所有省會城市裡,實力最強的一個。歷史上曾有一座城市與廣州齊名,同樣曾是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個城市就是廣西梧州市。
現在提起廣西,想必大部分人首先想起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址南寧,或者玉林市,還有沿海開放城市北海,估計鮮有人會記起梧州市。梧州曾經是兩廣的中心,極盛時期曾統治兩廣,廣東話(粵語)的起源地就在梧州。西漢時期在梧州建立的蒼梧王城,與當時的南越國首都番禺(今廣州)是嶺南最大兩個城市~
8. 廣西梧州有哪些傳統文化
廣西梧州八大傳統文化 龍母文化 龍母文化屬於民間原生態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積淀的產物和中華龍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母,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族女首領,姓溫,名鳳嬌。相傳龍母生前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而利澤天下。千百年來,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眾信奉為「水神」而建廟敬拜。梧州保存著始建於北宋時期的龍母廟,民間龍母文化流傳廣泛,相關民俗活動豐富多彩(龍母開金庫、龍母誕、五龍朝母、祭典等);域內藤縣是相傳的龍母誕生地(清嘉慶《藤縣志》),並且早在北宋時就建有龍母廟(《太平寰宇記》),民間龍母文化活動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廣東悅城龍母廟逢龍母誕期必派人到藤縣請龍母家鄉的婦女四人到悅城龍母廟為龍母沐浴更衣)。
龍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內核,是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並不亞於海神媽祖。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淀積而形成的龍母文化所孕育和產生的強大文化力,已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正是龍母文化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繼承和發揚龍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西江流域的社會財富,推動了西江流域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梧州的龍母文化源遠流長,深深植根於民間,在桂東南、粵港澳以至東南亞還有眾多的現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寶。
騎樓文化 騎樓是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特有的近代建築,至今梧州已擁有騎樓建築560幢,騎樓街道總長7公里,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實為國內罕見,被人們譽為「中國騎樓博物館」。這些歷史悠久又富有嶺南文化特色的騎樓,成群成片,保存完好,是梧州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稱,昔日曾是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內的民居、商業建築獨具特色,建築風格主要以騎樓為主。梧州地處嶺南,北回歸線經過其間,舊時為了結合南方潮濕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梧州建築多採用騎樓形式,臨街樓層可作商鋪,樓上可住人。騎樓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時遮陽擋雨,又可擴大樓房面積。騎樓外的磚柱上,鑲嵌有圓形的鐵環,以供洪水期間作系船之用。梧州騎樓文化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曾被入選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近年來,梧州市政府對百年騎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裝修、維護、還原工作,致力打造「嶺南騎樓城」精品。梧州騎樓城品牌經過四年的努力打造,目前在國內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下一步將繼續發掘和豐富其文化內涵,優化景區環境規劃治理,完善文化品牌包裝,使之成為國內外旅遊亮點和繁華商業區,並進一步培育以爭取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國內外知名影視製作中心與製片人聯系,將其培育為國內外知名影視拍攝基地。
梧州騎樓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人文景觀,無論在歷史文化、建築文化還是商貿文化上都獨具一格。它為打造梧州騎樓文化品牌,為梧州的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寶石文化 梧州人工寶石加工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創業發展,逐步發展成為現在世界最大的人工寶石生產、加工、集散與交易中心。這里的人工寶石產量佔全國的80%,全世界的40%,從事人工寶石原材料和機械加工及成品貿易公司有500多家,從業人員達12萬之眾。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愛美的天性得到釋放和升華,珠寶首飾消費在我國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近兩年我國珠寶玉石市場年銷售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第二位。據專家預測,鉑金和珠寶飾品在我國將會發展為汽車、房地產之後的第三大消費熱點。
打造寶石文化,就是要通過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樹立「資源集約化、經營規模化、運作產業化、銜接鏈式化」的先進理念,將寶石產業的原料生產—加工—經營—展示—拍賣—進出口等各個環節進行套合並全面開放,形成國際一流的珠寶產業交流平台和集商貿、購物、展示、博覽、旅遊、觀光、休閑為一體的工業文化產業。
充分利用梧州國際寶石節這個平台,進一步大開放、大招商,做大商貿和旅遊,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把梧州建設成為山水更加優美,經濟更大發展,社會更加和諧並充滿活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山水生態文化 梧州的山水生態在全球生態日漸失衡的當代,尤其是與環境嚴重污染的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與嚴重缺水的我國北方相比較,有其潛在的巨大生態價值。金山銀山,將不如綠水青山。
梧州山水生態文化的打造,主要通過對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沿江風景帶的改造、裝飾長龍防洪堤,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展示「鴛江秀水世無雙」的南國山城水都風貌及蘇軾、秦觀等客游梧州、藤州傳奇,整理編撰古今騷人墨客贊美梧州山水風情故事;舉辦情歌對唱等以增添鴛江風情游文化內涵;再現西江人家水上文化等;待國內最長的低水位大壩長洲水利樞紐蓄水後,擬建造在國內第一大內河島嶼長洲島之上的世界水壩博物館和赤水新港上溯,裝點庫區內沿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赤水靈濟寺遺址、禤洲「東方獅王」演藝基地、藤縣龍母故鄉公園、新馬袁崇煥故園等),開辟直達桂林和桂平大藤峽的山水生態文化旅遊。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之於梧州可謂底蘊深厚而有待挖掘和整合。梧州是漢末佛學家、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理惑論》(糅合儒、道精華,主張文化兼容互補)作者牟子(170—?)和 宋代著名高僧、明教大師契嵩(1007-1072)的故鄉;鑒真在東渡日本傳教前,也曾在梧州、藤州游歷講學;連同藤縣赤水靈濟寺遺址出土國內罕見的形態各異的宋明石佛群(宜作遺址修復並升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唐開元年間的道教白鶴觀、1933年創建的西竺園以及藉助善款在建的白雲山四恩寺,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當地宗教文化淵源。除此以外,還有近代以來從西方傳入的基督教、天主教的傳教、布教活動(目前河東區還保留著天主教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宗教本身又成為一種文化,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傳承文化的功能。依法傳承、交流宗教文化,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同時有益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2006年4月中旬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中國佛教兩千年歷史上未曾有的空前盛會」在杭州、舟山兩市舉行,其主題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梧州宗教文化的產業轉化主要應當藉助旅遊觀光來實現,而且亟宜通過對宗教遺產的挖掘和資源整合,樹立宗教文化品牌,開展宗教文化專題旅遊。梧州宗教文化旅遊得天獨厚,在潯江、桂江、西江交匯處,在珠山、火山遙相呼應間,在秀麗的雲山秀水一城中就有儒、道、釋三教:儒家文化作品處於河南岸的聖文園,道教遺址在珠山白鶴觀,佛教寺廟則以白雲山的四恩寺和北山的西竺園為代表。
舜帝文化 舜帝被列為中華民族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文化 ,就是舜帝身體力行所創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種原生性的道德本體文化 , 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脈。舜帝文化底蘊厚重豐富,它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塊永放光芒的豐碑,歷經數千年,得到中華民族的共同認同,一直為海內外華人華裔所推崇。
梧州 ,古稱蒼梧。是舜帝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據《史記五帝本紀》載:( 舜 )「 踐帝位二十九年,南巡狩, 崩於蒼梧之野。」史學家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舜帝駕崩於嶺南的蒼梧。舜帝是五千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到過廣西活動的帝王。尚書雲:「 德自舜明」。《史記》述 :「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經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涵的舜帝文化,這是中華文化的三塊里程碑,是中華遠古文化的源頭。梧州的虞帝廟是舜帝南巡路上最早建起的舜廟。舜帝南巡 ,到達蒼梧大地,第一次把嶺南納入中央版圖,密切了嶺南與中原的聯系,加強了蒼梧越族與華夏族的交往。而且,舜帝南巡,將中原文化傳播到古蒼梧及至整個嶺南地區,對於開發嶺南,繁榮嶺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具有深遠影響,促進了古蒼梧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舜帝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文化,歷經五千多年,無論中國社會政權如何更替,也無論統治者屬於什麼民族,都把舜帝視為一脈相承的共同始祖,並通過對舜帝祭祀和舜帝道德文化的追思,使舜帝文化得以繼承和弘揚。舜帝文化是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主流。在新的世紀,呼喚道德回歸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心聲,文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爭先開發的無形資源和無價資本。
舞獅技藝文化 舞獅習武在梧州民間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深厚的基礎,藤縣、蒼梧等地鄉鎮農村近年來獅隊重新活躍起來,比較有名的有藤縣禤州獅隊、蒼梧新安醒獅團、蒙江子孫堂獅隊等,其中禤州獅和新安獅曾先後多次於國內國際舞獅比賽名列前茅。藤縣禤州島獅隊贏得「東方獅王」美譽,是梧州很有潛力的正在探索走向市場的文化品牌。
梧州粵劇歌舞演藝文化 梧州粵劇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功底。由國家一級演員潘楚華擔綱主演的《女駙馬》在兩廣和港澳地區都有名氣。市粵劇團(又稱廣西粵劇團)多次訪港演出獲得成功,顯示我市粵劇文化的底蘊和實力;市歌舞團與藤縣東方獅王攜手訪問法國演出,也是一次聯手打造品牌的成功嘗試。廣東、香港和澳門已成功申報粵劇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我們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我市粵劇演藝文化在發揚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探索如何形成別具一格的流派,同時通過變「養人」為「養戲」的體制改革和建設演藝基地,謀求更大的發展。打造梧州粵劇的品牌,除《女駙馬》之外,應創作以龍母為題材的品牌粵劇團曲目,利用梧州粵劇在粵港澳的影響,
9. 梧州所發生的歷史事件
梧州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很深的城市。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梧州屬桂林郡。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趙佗稱南越武帝,封趙光為蒼梧王,建蒼梧王城。秦始皇鑿通靈渠,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梧州成為陸海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粵語的發源地。漢代,梧州有316年是嶺南的首府;梧州是兩廣之「廣」所在地,即以古廣信為界,廣信以東叫廣東,廣信以西叫廣西,廣東廣西由此得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梧州。明代,梧州有100年是兩廣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1897年開埠後,梧州商賈雲集,留下一座座富有特色的騎樓建築,使梧州成為兩廣的騎樓博物城。游錦雞岩、河東老城區、鴛鴦江、英國領事署舊址……,一日便可以讀懂梧州4000年歷史。
舜帝遺跡
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司馬遷《史記》),埋葬在白雲山南麓的錦雞岩,而虞帝廟舊址就在現桂東醫院處。白雲山半山腰有一處為紀念舜帝而建的光華亭(舜帝,姓姚,名重華)。
南漢銅鍾
為南漢太監吳懷恩出資於南漢乾和十六年(958年)所鑄,曾作為市民報時用。
冰井泉香
唐代詩人元結當上道州刺史和容縣經略守護刺史後到了梧州,寫下「火山無火、冰井無冰」的詩句,並率眾開鑿「冰井」,給梧州留下個「冰井泉香」景點。用冰泉水製作的滴珠豆漿堪稱中華一絕,不喝冰泉豆漿,不算到過梧州。
蘇軾秦觀會於梧州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謫官海南途中兩次路過梧州,「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乃聞其尚在藤也。」到了梧州舜帝墓,乃寫下「我行忽至舜所藏」詩句。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因坐黨籍之禍被貶到雷州等地;後被放還至藤州,與蘇東坡在藤州相會,作詩「醉卧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笑逝於藤州。藤縣還留有訪蘇亭。
北宋元豐監鑄錢遺址
位於錢鑒路桂江河邊(今桂江造船廠船體車間),建於在宋熙寧四年(1071年)。據宋史記載: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劉大中宣諭江南歸奏「衡、舒、嚴、鄂、韶、梧六監,歲鑄百五十六萬緡,充當逐路支用」,梧州元豐監是北宋時期江南六大錢監之一。梧州元豐監從事鑄造錢幣,每年鑄銅錢18萬緡(每緡1000枚),產量占當時全國鑄錢150萬緡的12%。
明朝兩廣三總府遺跡
明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設兩廣總兵,韓雍任左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駐扎梧州。成化五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建總督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當時,設有三總府:總督府、總兵府和總鎮府。到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兩廣總督才由梧州改治廣東肇慶。三總府駐地在今東正路、東中路及建設路一帶。近年在市一幼附近,先後出土了1510年的《總府題名記》碑及一對大石龜。石龜背負"總府題名記"和"建總府記"石碑,現在這兩個石龜分別安置在白鶴觀和龍母太廟內。
桂江浮橋鐵柱
明成化七年(1471年),兩廣總督韓雍和太監陳平等籌建浮橋用生鐵鑄造浮橋鐵柱,豎在桂江口兩邊岸上。桂江一橋建成後移至北山中山紀念堂門前兩側。
袁崇煥故里
梧州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是袁崇煥故鄉。袁崇煥曾任督師等職,統率遼軍對金兵作戰,先後獲寧遠、寧錦、京師三次大捷,擊退了當時稱王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立下了卓著的功勛。後來崇禎皇帝中了金兵的離間計,將袁崇煥處死。新馬村的犁頭山、江北白馬圩背分別有袁崇煥祖父和父親的墓地。
炳蔚塔
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與允升塔遙遙相望,各領風騷。「炳蔚塔」碑額,乃清代三元及第、山西布政使、一代名宰陳宏謀玄孫陳繼昌手篆,字體蒼勁渾厚。首層有石刻題額「文巒聳秀」,為清道光年間梧州知府袁渭鍾的手楷。塔共有7層,塔高34米,底徑7米,壯偉古樸。塔呈六角形,青磚結構,每層塔檐,築以蓮花圖案浮雕,光彩照人。
龍圩粵東會館
位於蒼梧縣城龍圩,建於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五十三年(1785年)重建,是廣西境內最早的會館。明朝中葉以後,龍圩逐步成為西江流域的重要商埠。清康熙年間,廣東南海、佛山、順德等地客商雲集龍圩,設有豆行雜貨行、煙絲行等16個行業、200多個工商戶。
百年商埠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開埠後,外國人在梧州設領事署、教堂、學校、洋行。現存的外國建築有梧州海關舊址(地委大院內)、思達公醫院(現工人醫院)、英國領事署舊址(珠山頂)、美國聖經學校舊址(珠山頂)等。同時,兩廣、雲貴川湘晉商人蜂擁而來,梧州成為廣西主要的內河口岸城市以及大西南進出口的水上門戶。商賈們在梧州建起留下一座座富有特色的騎樓建築,使梧州成為兩廣的騎樓博物城。
英國領事署舊址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府被辟為通商口岸,英國在白鶴山上建起領事署。1928年底,英國將領事署交回廣西。
太平天國封王建制遺址
清咸豐三年(1851年),洪秀全率領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起義軍攻克永安州(今蒙山縣)後,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封王建制,進行了一系列政權建設,並與清軍進行了半年多的反「圍剿」斗爭。現在,蒙山縣還保存著太平天國革命遺址26處,文物1500餘件。
天國四王故里
藤縣大黎鎮是中國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來王陸順德、侍王李世賢等四王的故里。太平天國在金田村起義,後揮軍北上,從平南進入大黎。李秀成、陳玉成和李世賢等參加了太平軍。四王驍勇善戰,成為天國後期的支柱。藤縣還涌現有扶王陳德才、潮王黃子隆、佑王李遠繼、揚王李明成、廣王李愷順、然王陳時永、宗王李尚揚、成王陳聚成、譽王李瑞生等共13個王。大黎鎮建有四王史績陳列館,藤縣縣城也有一處四王亭。
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先生為了籌備北伐,曾於1921年至1922年3次駐節梧州。為紀念他,梧州人民於1929年在北山上興建全國最早的孫中山紀念堂。
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1885年出生於蒼梧縣大坡鎮料神村,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先生故居,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925年,是一座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四合院落。故居建築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陰陽八卦文化。後山坡上濃蔭蔽天的格木林,形似飽虎隱伏,為盤龍卧虎之地。東、南、北面,共有5個小山頭延伸相聚到村邊,形如駿馬,有五馬歸槽之說。
龍母太廟
梧州龍母太廟位於市區北部,始建於北宋初年,明萬曆、清康熙和雍正年間均曾重修,是一座為紀念戰國時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領「龍母」而興建的廟宇。傳說她因養育過5條金龍被尊稱為龍母。主要建築有牌坊、正殿、後殿、行宮、」總府題名記」石碑、石龜、關帝殿等。
藤縣龍母廟
位於藤城鎮勝西村水東街孝通坊。原廟規模宏大,廟內雕梁畫棟,瑰麗堂皇,具有濃郁的古建築藝術風格,據宋代《太平環宇記》述,其始建時間可追朔到宋代以前,藤縣龍母廟歷史悠久,歷代修葺,一直延續到「文革」前,1993年冬經當地群眾籌資再次重新修復。藤縣龍母廟和廣東德慶悅城龍母祖廟有著淵源聯系,藤縣是龍母根之所在,是龍母故里,而廣東悅城則是龍母生活之地,墓葬之地。
大竹龍母廟
據清《藤縣志》記載,「據傳,龍母……藤縣二十一都筋竹村人,豢龍潭猶存,或曰一都水東街孝通坊人,故其廟名孝通……」。藤縣二十一都筋竹村(現岑溪市糯垌鎮大竹村)村民也捐資建了一座龍母廟。廟前有龍母盎(即豢龍潭)、龍母井、父老河等遺址。岑溪三堡鎮也有一處龍母廟。
西竺園
位於中山公園北面的珠投嶺上,為妙真和她的師父達禪法師於1933年創建。西竺園是佛教尼姑庵,內有磚木結構房屋6座,東西座為餐廳和會堂,中座為大雄寶殿,後山為觀音殿、祖師堂與功德堂。
白鶴觀
位於梧州鴛鴦江畔的白鶴崗南麓,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門樓上雕梁畫棟,有「麒麟送子」等反映中國傳統建築語言的雕花,屋脊上雕刻為雙龍魚戲珠,屋頂前方左右兩邊有日神和月神。白鶴觀主殿為三清殿,供奉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四恩寺
前身是位於錢鑒的紫竹林寺,建於1939年春,1966年被佔用,因梧州市修建東環路而於2002年搬遷到白雲山重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新寺題名「四恩寺」,四恩即報答國家、父母、師長、群眾這四重恩。四恩寺建築雕刻精美,16.8米高的大雄寶殿氣勢宏偉。
鄧公廟
位於岑溪市南渡鎮,始建於嘉靖四十年(1561年),廟址原在卧龍崗,後於萬曆年四十二年(1614年)遷廟於今址。現在的鄧公廟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移址後重建的。正中四根為蟠龍柱,碩大渾圓,高約5米,直徑40厘米,每柱精雕一條神態威猛逼真的蟠龍,騰躍於紅雲綠浪之間,是廣西僅存的木雕龍柱。鄧公廟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
與鄧公廟毗鄰,始建於清道光九年(1829年),大門兩側有一對聯:「先武穆而王功深漢水,後文宣而聖道配尼山。」把關羽與武聖岳飛和文聖孔子並列,把他抬到文武雙全的地位。廟前雄踞著一對清同治年間建造、精工雕刻的花崗岩石獅,左雄右雌。廟宇內外牆壁彩繪畫,線條流暢,寓意鮮明,色彩艷麗,畫工十分細致。
10. 梧州的歷史人物
1、士燮
士燮(xiè)(137年-226年,《歷代神仙通鑒》中被誤記為杜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漢末三國時期割據交州一帶的軍閥。
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
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歲。有《士燮集》、《春秋經注》、《公羊注》、《穀梁注》等傳世,今多已佚失。
士氏家族是漢末三國實力雄厚的地方勢力,士燮及其三個兄弟共領四郡,占嶺南疆土過半。在嶺南及越南歷史上,士燮威望極高,不在南越王趙佗之下。後越南陳朝追贈士燮善感嘉應靈武大王。
2、易醇
易醇,字公厚。廣西梧州戎圩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科第29名舉人,與其弟易猷同科中舉,為時人稱羨。
易醇性情純朴謹慎,事親至孝,不迷信鬼神,父母去世不要僧道做法事,只推崇《家禮》一書所制定的冠婚喪祭等禮節,一向保持一定的操守和道德准則。
歷任江南績溪、石隸、蒙城等縣的縣令,為官清廉,生活艱苦,排除腐敗的政治,興辦有利於人民的事業,安撫和懲處恰當,受到百姓的信賴。辭官回鄉10多年,年高德劭為鄉人尊重。終年70多歲。
3、李百齡
李百齡(1789~1849年),字明倫,號仁山,祖籍梧州。歷任知縣、知州、知府,官至直隸長蘆鹽運使。他為人端厚,為官清正,任上政績卓著,還鄉造福一方,清譽遠播。
4、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近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李秀成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在金田起義參加太平軍後,他作戰機智勇敢,很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青年將領。
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並且抗擊英法侵略者,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1864年6月,湘軍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後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經歷和太平天國的歷史。8月7日被曾國藩殺害,年僅四十二歲。
5、許懿林
許懿林(?—1881),字粵樵,清代廣西梧州三角嘴文瀾橋畔人。早年考中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景山官學教習。
咸豐三年(1853)被選取為大挑二等舉人,以教職錄用,任桂林府學教授兼管灌陽縣學訓導。不久任宣化縣學教諭。懿林工書。
他詩才俊逸,七絕尤工,偶作水墨蘭石,風韻清絕,還善於篆刻金石印章。懿林於光緒七年病故,享年69歲,著有《風雨懷人館詩草》。子壽生為同治甲戌科進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士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易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百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懿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