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發展史的90年代
❷ lnternet發展歷史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Internet)、英特網,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回絡與網路之間答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❸ 美國互聯網
萬維網呀
❹ 全球 互聯網 哪一年開始
全球互聯網起源於1968年。
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了一個計算機網,名為 ARPANET(英文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的縮寫,又稱「阿帕」網)。按央視的數據,新生的「阿帕」網獲得了國會批準的 520 萬美元的籌備金及兩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是當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 3 倍。
時逢美蘇冷戰,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被蘇聯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所以需要設計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他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取得聯系。
1969 年,「阿帕」網第一期投入使用,有 4 個節點,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IMP)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一年後「阿帕」網擴大到 15 個節點。1973 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擴展到了世界范圍。
互聯網就萌芽於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互聯網起源於美蘇冷戰。
❺ 現在的互聯網是由60年代美國的什麼發展而來。
阿帕網發展而來的
❻ 互聯網發展歷史
網際網路的來歷
網際網路是Internet的中文譯名,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主持研製的ARPAnet。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 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 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 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 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在研究實現互聯的過程中,計算機軟體起了主要的作用。1974年,出現了連接分組網路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TCP/IP——著名的網際互聯協議IP和傳輸控制協議TCP。這兩個協議相互配合,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協議,TCP是幫助IP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TCP/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即TCP/IP的規范和Internet的技術都是公開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正是後來Internet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ARPA在1982年接受了TCP/IP,選定Internet為主要的計算機通信系統,並把其它的軍用計算機網路都轉換到TCP/IP。1983年,ARPAnet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仍稱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5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 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8 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主幹網利用了在ARPAnet中已證明是非常成功的TCP/IP技術,准 許各大學、政府或私人科研機構的網路加入。1989年,ARPAnet解散,Internet從軍用轉向民用。
Internet的發展引起了商家的極大興趣。1992年,美國IBM、MCI、MERIT三 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高級網路服務公司(ANS),建立了一個新的網路,叫做ANSnet,成為Internet的另一個主幹網。它與NSFnet不 同,NSFnet是由國家出資建立的,而ANSnet則是ANS 公司所有,從而使Internet開始走向商業化。
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運作。而此時Internet的骨幹網已經覆蓋了全球91個國家,主機已超過400萬台。在最近幾年,網際網路更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很快就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編輯本段]
網際網路的過去
Internet最早來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從60年代開始,ARPA就開始向美國國內大學的計算機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經費, 以促進基於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的研究。1968年,ARPA為ARPAnet網路項目立項,這個項目基於這樣一種主導思想:網路必須能夠經受住故障 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它部分應當能夠維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於 軍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點:
⑴支持資源共享;
⑵採用分布式控制技術;
⑶採用分組交換技術;
⑷使用通信控制處理機;
⑸採用分層的網路通信協議。
1972年,ARPAnet在首屆計算機後台通信國際會議上首次與公眾見面,並驗證了分組交換技術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資把TCP/IP加進UNIX(BSD4.1版本)的內核中,在BSD4.2版本以後,TCP/IP協議即成為UNIX操作系統的標准通信模塊。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幾個計算機網路合並而成,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該年1 月,ARPA把TCP/IP協議作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其後,人們稱呼這個以ARPAnet為主幹網的網際互聯網為Internet,TCP /IP協議簇便在Internet中進行研究,試驗,並改進成為使用方便,效率極好的協議簇。與此同時,區域網和其它廣域網的產生和蓬勃發展對 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能 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簇的計算機網路NSFnet。NSF在全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 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中心相聯,最後將各超級計算中心互聯起來。地區網的構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於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隸屬於某一機構或在經濟上有共同 利益的用戶的計算機互聯而成,連接各地區網上主通信結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這樣,當一個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地區相聯以後, 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中心的設施,可以同網上任一用戶通信,還可以獲得網路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數據。這一成功使得NSF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 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編輯本段]
現在的網際網路
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 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對信息的意識,對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重視 越來越加強,這些都強烈刺激了ARPAnet和NSFnet的發展,使聯入這兩個網路的主機和用戶數目急劇增加,1988年,由NSFnet連接的計算機 數就猛增到56000台,此後每年更以2到3倍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1994年,Internet上的主機數目達到了320萬台,連接了世界上的 35000個計算機網路。現在,Internet上已經擁有5000多萬個用戶,每月仍以10-15%的數目向前增長,專家預測,到1998 年,Internet 上的用戶將突破1億,到2000年,全世界將有100多萬個網路,1億台主機和超過10億的用戶。
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 用信息資源的覆蓋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 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 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 1995年,Internet開始大規模應用在商業領域。當年,美國Internet業務的總營收額為10億美元,預計1996年將會達到18億美元。提 供聯機服務的供應商也從原先象America Online和ProdigyService這樣的計算機公司發展到象AT&T、MCI、Pacific Bell等通信運營公司也參加進來。
由於商業應用產生的巨大需求,從數據機到諸如Web伺服器和瀏覽器的Internet 應用市場都分外紅火。 在Internet蓬勃發展的同時,其本身隨著用戶的需求的轉移也發生著產品結構上的變化。1994年,所有的Internet軟體幾乎全是TCP/IP 協議保,那時人們需要的是能兼容TCP/IP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如今Internet重心已轉向具體的應用,象利用WWW來做廣告或進行聯機貿易。 Web是Internet上增長最快的應用,其用戶已從1994年的不到400萬激增至1995年的1000萬。Web站的數目1995年到三萬個。 Internet已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
今天,Internet已連接60,000多個網路,正式連接86個國家,電子信箱能通達 150多個國家,有480多萬台主機通過它連接在一起,用戶有2500多萬,每天的信息流量達到萬億比特(terrabyte)以上,每月的電子信件突破 10億封。 同時,Internet的應用業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從學術研究到股票交易、從學校教育到娛樂游戲、從聯機信息檢索到在線居家購物等,都有長足的進步。據統 計,目前在Internet的域名分布中,.com--即商業所佔比例最大,為41%;.e--(科教)已退居二線,佔有30%分額。去年在 Internet的成長中,商企界的成長佔了其中的75%。但是在亞洲一些國家裡,當局者卻試圖封鎖本國的網路與國際網連接,其封鎖網路技術超過發達國家。這無疑是開歷史的倒車。
❼ 互聯網的發展對美國的影響
互聯網(INTERNET,又譯網際網路、網際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專的國際屬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聯網,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
1.通過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邏輯地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使用高水平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❽ 美國現在是什麼時代了還是互聯網時代嗎
「美國抄的互聯網發展速度遠不及中國」,這個又不知是被哪個人誤導,真是坐井觀天。2005/2006在美國一般人的家中都已經是用到8G以上的網路了。2007 在上海也只是剛開始光纖鋪設,號稱8G的速度,大概只有1到2G而已。人家都已經進到下一代網路了,我們還在沾沾自喜。就因為到處是網吧,大家都上網玩網游,就比別人先進,真是不知什麼是什麼。如果真是互聯網發展良好,大家人人家裡都有網路,十分方便的網路,那還需要什麼網吧!醒醒吧!
❾ 簡述美國互聯網歷史,成就。急求!!!!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後的十多年時間內,由於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台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乾颱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區域網雛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組織NSF採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為科研教育服務的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並支持地區網路,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❿ 求助,請問有人知道詳細的有關於美國互聯網金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嗎感謝!!!
網路銀行: 1995年SFNB成立,宣布了全球第一家網路銀行誕生。SFNB在1995-1998年間,充分發揮網路銀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幾個月內擁有6000多萬美元的存款。但後來由於經營上存在問題,公司一直未獲盈利。在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銀行以2000萬美元收購了其除技術部門以外的所有部分。在被收購後,SFNB轉型為傳統銀行提供網路銀行服務。
網路券商: E*Trade於1992創立後不久,就趕上了美國第二波傭金降價潮,並成為美國傭金價格戰的先驅。隨著E*trade的興起,網路券商行業經歷了快速的整合和發展,包括嘉信理財和TD Waterhouse都開始進入網路券商領域。
網路保險(放心保): INSWEB公司1995年2月成立,隨後很多保險公司都開始設立自己的網站。網路保險主要第一種通過代理模式,與保險公司業務合作,從而實現網上保險交易並且獲得規模經濟效益;第二種則為網上直銷模式。
網路基金銷售: Paypal成立於1998年12月,1999年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完成了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創新嫁接,是世界上第一隻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Paypal貨幣市場基金於2007年達到峰值,規模接近10億美元。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基於宏觀金融環境的變化,PayPal貨幣市場基金收益也直線下跌。
網路借貸: 截至2013年4月2日,美國兩家主要的P2P借貸平台——Prosper和Lending Club,各自促成了4.47億美元和15.21億美元的貸款。從天時來看,Zopa和Prosper都是在2005年成立的,Lending Club則成立於2007年,這幾家公司成立之初正好碰上了Web 2.0的興起和2008年金融危機,前者提供了P2P借貸產生的可能性,後者則是P2P借貸成長的助推器。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2013年美國P2P借貸的規模將會達到50億美元。
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
金融互聯網——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化
現有金融體系通過採用通信、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金融服務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科學化,提高內容效益,增加銷售渠道。金融互聯網化還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內對金融傳統業務實施電子化,對傳統的金融消費模式並沒進行顛覆式的改造。比如電子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和網上基金銷售等。
電子銀行
電子銀行分為三種業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和電話銀行。其中網上銀行的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依賴於互聯網的無形的電子銀行,即「虛擬銀行」,以成立於1995年的美國安全第一銀行為代表。這種銀行沒有實際的物理櫃台作為支持,一般只有一個辦公地址,沒有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採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與客戶建立密切聯系,並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第二類就是現有的傳統銀行利用互聯網開展傳統的銀行業務交易服務,實際上是傳統銀行業務在互聯網上的延伸,目前是網上銀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採取的網上銀行發展模式。富國銀行是這類網上銀行的佼佼者。
Novantas發布的2010年美國網上銀行交易情況的調查發現,近年來,大量美國用戶在處理銀行日常交易時選擇網上銀行渠道,而不再選擇櫃台交易。2010年選擇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轉賬業務、查詢賬戶結余、購買銀行研究產品的用戶比例分別從2005年的34%、44%、46%急劇增加到67%、76%、77%。
網上交易業務逐漸取代櫃台交易的趨勢比較明顯,主要原因至少有三點:其一是網上銀行更節約時間成本,也不受傳統銀行固定營業時間的限制;其二是網上銀行相對傳統銀行櫃台交易,收費更低,為用戶節約交易成本;其三是客戶在網上銀行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網路證券
網路證券又叫電子券商,指證券公司通過互聯網建立線上商業模式,從而實現有償證券投資資訊、網上證券投資顧問、股票網上發行、買賣與推廣等多種投資理財服務。
美國網路證券採取的是網上折扣券商模式,即自由傭金制度下的美國模式,這源於1975年美國廢除了固定傭金制度。目前美國網上券商交易模式按照差異化服務可以分為Etrade模式、Charles Schwab模式和Merrill Lynch模式。
美國從1975年開始實行浮動傭金制度,之後傭金率一路下行。美國股市的交易傭金根據交易通道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網上交易、電話交易以及由經紀人協助下單。不同的交易通道,經紀商收取的交易傭金也是不一樣的。
收費標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每單交易收取固定的傭金,不考慮客戶的交易次數和賬戶余額高低;一般來說,每單交易傭金不超過10美元。另外一種是收費模式,為每單固定傭金外加百分比傭金,在這種收費標准下,就要考慮客戶的交易次數和賬戶余額等情況。
網路保險
網路保險是通過互聯網開展保險產品的銷售和服務的行為,包括保險產品的服務信息、網上投保、承保等保險業務。保險公司看重渠道開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造了傳統的保險營銷模式,也催生出一批同時兼備保險業特性和互聯網基因的保險電商,包括全球最大的保險電商Insweb、交互性最好的網上保險站點Quicken Insurance、網上保險直銷站點Electric Insurance等。
當前比較成熟的保險電商主要採用兩種運營模式:代理模式和網上直銷模式。
代理模式:採用這種模式的保險電商多通過龐大的網路輻射能力獲得大批潛在的理想客戶,同時與適合的、知名的保險公司結成緊密業務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網上保險交易,並獲得規模經濟的效益。該模式多由第三方建立平台,集中大量詳細、可比性高的產品價格,形成保險超市。
網上直銷模式:該模式多以傳統保險公司官網的形式出現,主要作為傳統銷售渠道的補充和輔助藉此增加產品銷售。模式缺點是維護成本比較高、難以進行不同公司產品之間的比較,因此難以獲得較高的公眾點擊率。
目前,美國基本上所有的保險公司均實現了電商化,保險電商的市場規模占整體保費收入的30%以上。
在線理財
在線理財,是指理財者根據自身經濟情況,通過網路平台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進行理財。在線理財具有時間掌控靈活、選擇范圍廣、產品更新速度快等特點,相較傳統的櫃面理財產品,在線理財不受銀行或保險公司工作時間的影響,客戶可自行了解感興趣的理財產品和服務,在時間、地域選擇上有很大的優勢。
網上理財的代表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網上理財交易公司嘉信理財、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支付工具PayPal,以及全球最大資產管理者之一、傳統證券經紀公司轉型代表美林。其中PayPal是eBay旗下公司,它於199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隻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Paypal貨幣市場基金,從而完成了電子支付和基金的創新嫁接。
美林公司成立於1885年,在2008年被美國銀行收購之前曾是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也是全球並購交易頂尖級顧問公司。公司從1999年開始在網上經營業務,推出廉價網上交易,實際上就是對傳統服務方式的創新,使得網上交易和傳統服務很好融合,進而投資人可以選擇最符合個人需求的金融服務。
網路貸款
通過互聯網解決個人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對傳統貸款渠道銀行由於成本、風控、流程等原因導致信貸盲區的嘗試,大幅降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替代民間金融。主要運營模式有P2P網貸、眾籌和網路小微信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