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凡爾賽條約到羅馬條約留給我們什麼歷史啟示
從凡爾賽條約幾個帝國主主義實行強權 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到羅馬條約中國收回治外法權到帝國主義在華特權,
廢除不平等條約,給我們的啟示是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 羅馬條約是何時簽訂的
利益驅使下的結盟
——西歐六國簽訂《羅馬條約》早在世紀初,歐洲就有人提出建立統一的歐洲國家的設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政治家們又提出建立「泛歐聯盟」、「歐洲聯邦」、「歐洲合眾國」的主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都只不過是一種理想,無法實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各國迅速衰落,面臨著前蘇聯的威脅,以及美國的政治經濟控制。英國首相丘吉爾描述道:「在歐洲的廣大地區內,大批痛苦飢餓、憂心忡忡、心神不定的人們,正凝視著他們城市的家庭廢墟,並在黑暗的地平線上,搜索任何新的臨頭大難、專制政治或者再一次恐怖的徵兆。」任何一個西歐國家,單憑自己的力量都難以振興歐洲,政治家們再次提出歐洲聯合的話題。
1946年9月,丘吉爾在蘇黎世發表演說,倡議建立「歐洲合眾國」。1950年3月,西德總理阿登納呼籲建立德國和法國之間的聯盟,他主張這一聯盟可以從關稅和經濟入手,使兩國逐步結合。1950年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舒曼提出一項建議,將法德兩國的煤鋼工業聯合起來,置於共同管理之下。
美國對舒曼的建議積極支持,認為是西歐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發展。阿登納當天也對此給予很高評價,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都表示歡迎和支持。6月,法、西德、意、荷、比、盧6國在巴黎舉行談判,經過10個月的磋商,1951年4月18日簽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條約規定,六國取消煤鋼貿易的關稅和各種限制,建立統一的共同市場。
1952年,煤鋼共同體建立高級行署、共同議會、部長理事會、法院等超國家機構,協調成員國的煤鋼生產和貿易,以及對外關系。這一共同體的建立,推動了成員國經濟的發展,為西歐的聯合奠定了基礎。
煤鋼共同體國家曾試圖建立西歐政治和軍事的聯盟,但沒有獲得成功。這使西歐的政治家們認識到,建立政治聯盟的時機尚未成熟,應該在經濟聯盟上多做文章。
1953年,荷蘭外交大臣拜恩建議,煤鋼共同體六國建立廣泛的經濟聯盟,將六國的整個國民經濟置於聯盟的管理之下。1955年4月,拜恩再次提出這一計劃,並與比利時、盧森堡兩國進行磋商,三國於5月份聯合向煤鋼共同體倡議,建立更廣泛的共同市場。
1955年6月,煤鋼共同體六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討論荷、比、盧三國的建議。六國同意建立歐洲共同市場,並成立由各國政府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籌備工作。
籌備委員會在比利時外交大臣斯巴克領導下,起草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1956年4月提交各國政府。5月份,六國外長會議通過該計劃,隨後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擬定條約。
1957年3月25日,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在羅馬正式簽訂《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合稱《羅馬條約》。經六國議會批准,《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誕生。
③ 歐盟建立的重要意義
它是一個抄集政治、經濟、外交和防務為一體的歐洲實體。其基礎文件《羅馬條約》規定的宗旨是:在歐洲各國人民之間建立不斷的、愈益密切的、聯合的基礎,清除分裂歐洲的壁壘,保證各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和就業的條件,並通過共同貿易政策促進國際發展。
歐洲共同體和歐盟的建立,使歐洲各成員國的經濟、政治獲得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三大經濟體之一。
從目前來看,歐盟各國的實力還在美國之上,因此一個統一歐洲的出現,將結束美國作為單一超級大國而獨霸世界的局面,成為世界政治舞台的一個強勁「極」。
(3)羅馬條約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歐盟建立的原因: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歐洲失去了昔日統領全球的輝煌,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被大大削弱,甚至它成為了美國的附庸。
在這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西歐各國接受了時任法國外長提出的舒曼計劃,為了促進歐洲的經濟發展和早日實現歐洲的統一,一致同意建立歐洲共同體。
在舒曼計劃中,為了高效利用聚集在歐洲魯爾、薩爾、洛林地區的豐富的煤炭資源,歐洲應當成立一個適當的機構對這些煤炭資源進行有的地管理。
④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被認為是「自1957年羅馬條約以來最為重要的里程碑」。想一想,為什麼這么說
《羅來馬條約》是歐洲經濟一自體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歐洲將沿著日益緊密的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包括建立統一的關稅、統一的大市場等。而《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生效則標志著歐盟的正式建立,標志著歐共體正式由一個以經濟合作為主的組織轉變為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組織。《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象徵著歐共體的合作領域擴大到政治、軍事一體化,合作領域更加深入。《馬約》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取得的一次突破性的進展,它表明歐共體將朝著一個經濟、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種職能兼備的聯合體方向發展。因此,《馬約》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⑤ 請簡述羅馬公約的演變歷程和國際地位
1957年3月25日, 法國、來西德,、意源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羅馬條約》共有6大部分248條;,並附有11份議定書和3個專約,以及若干清單。《羅馬條約》 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強調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基礎等。與一般國際條約不同,《羅馬條約》是元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款。這表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倡導者要把6 國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起點。
⑥ 為什麼說馬特里赫條約是羅馬條約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
《歐洲聯盟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它是於1991年12月9日至10日第46屆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上簽署的條約,包括《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和《政治聯盟條約》。這一條約是對《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的修訂,它為歐共體建立政治聯盟和經濟與貨幣聯盟確立了目標與步驟,是歐洲聯盟成立的基礎。
《政治聯盟條約》確定了政治聯盟的基本目標。為便於推行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條約在決策方式上規定對某些決定可採取特定多數制,這是對至今實行的每項決定必須一致通過這一規定的重要補充。
條約還准備把西歐聯盟變為一個地區性防禦機構,作為政治聯盟的組成部分,實施與防務有關的決定。在防務問題上,由於英國反對建立歐洲獨立財務體系,主張西歐聯盟只作為北約的補充,而法德則主張把西歐聯盟作為歐共體的防務機構,
結果條約規定,把西歐聯盟建設成歐共體的防務機構,負責制訂歐洲的防務政策,同時與北約保持一定聯系。條約還規定用5年時間讓西歐聯盟與北約把包括後勤在內的各項工作統一起來。
《經濟聯盟條約》確定了經濟和貨幣的最終目標,規定至遲於1998年7月1日成立歐洲中央銀行,並於1999年1月1日實行單一貨幣。按原先計劃,如到1996年,有7個國家符合規定的經濟標准(通膨率在5%以下,財政赤字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3%,公共債務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60%),
便於1997年實行單一貨幣,但需由12國多數表決通過。條約規定,如屆時達到上述標準的不到7國或多數表決未能通過,那麼達到標準的國家至遲於1999年1月1日放棄本國貨幣而實行單一貨幣,其他國家待達到標准後參加。
實行經貿聯盟的目標意味著成員國把貨幣決策管理的自主權轉讓給歐洲中央銀行,這個超國家機構將承擔起行使成員國貨幣主權的職能,以確保價格穩定及實現統一大市場在經濟增長和就業方面的整體利益。《馬約》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取得的一次突破性的進展,它表明歐共體將朝著一個經濟、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種職能兼備的聯合體方向發展。因此,《馬約》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⑦ 簡述羅馬公約的演變歷程,國際地位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內簽署《歐洲經容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羅馬條約》共有6大部分248條;,並附有11份議定書和3個專約,以及若干清單。《羅馬條約》 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強調它的目的是: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基礎等。與一般國際條約不同,《羅馬條約》是元期限的,而且沒有規定退出條約的程序,卻有歡迎其他歐洲國家參加共同體的條款。這表明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倡導者要把6 國共同體看作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和起點。
⑧ 《羅馬條約》的核心內容是 ①共同市場的形成 ②關稅同盟 ③共同的經濟
答案D
本題考查准確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①③是基本內容,不符合題意。
⑨ 什麼是羅馬條約啊高手 :::::::::>:>:>
1957年3月25日, 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政府首專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屬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來人們把這兩個條約統稱為《羅馬條約》,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6國議會先後批准了《羅馬條約》,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該條約的生效標志著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
⑩ 羅馬條約的歷史影響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生效之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宣告成立。專歐洲經濟共同體屬(又稱西歐共同市場)的建立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起點,是當代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客觀趨勢,它對國際事務具有深遠的影響。
1965年4月8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六國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3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可以以獨立的名義活動。 40多年過去了,歐共體成員國從6國增加到12國:英國、愛爾蘭、丹麥、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陸續加入進來。1991年12月,歐共體12國首腦在馬斯特里赫特會議上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政治聯盟的條約。1993年11月初,條約生效,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