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考古學對歷史研究的意義有什麼
中國近代考古學發軔於20世紀初興起的「古史辨運動」。為尋找與傳統史學論戰的證據,疑古派將目光轉向考古學,「他們掃除了建立『科學的中國上古史』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物,同時使人痛感到中國古史上科學的考古資料的極端缺乏」。他們當時「最要注意的是求新材料……我們不是讀書的人,我們只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他們甚至認為,「解決古史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古學」。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雖然當時它只為「證經補史」,只是服務於文獻史學的一門工具,但畢竟是文獻史學的研究危機誘發了它的產生和發展,從此中國考古學逐漸地走向成熟,與文獻史學同為歷史研究的左右翼。由於特殊的學術背景和大量歷史記錄的存在,中國考古學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編史的傾向。盡管有些學者對這一問題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提出尖銳的批評[9],但考古學在歷史研究中仍然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復原和重建中國古史。「從傅斯年揭舉古史重建,李濟以考古學來實踐,歷經夏鼐、蘇秉琦前後70年,中國考古皆以重建歷史為基調」。考古學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批可資利用的資料,包括出土文獻如甲骨文、金文等,還有各種大量考古實物,它們都包含著許多重要的歷史信息,「凡是經過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資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類歷史的資料」。正是考古學一下子把歷史研究延長到整個人類的歷史,但是「只有當歷史的框架建設起來之後,考古學才有了對如何重建中國歷史的問題進行整體思考的基礎」。通過考古學家們對實物資料的解釋,全國各地基本上建立起較為概略的獨立的考古學文化序列與古史結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時空框架。
史前史是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除了傳說材料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史前史的重建完全依賴於史前考古學。考古發現已經使古史傳說成為歷史研究的對象。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發現和研究,為重建史前史提供了重要前提,因為史前史並不等於史前考古學。「從史前考古學到中國史前史要有個升華過程,即概括和抽象的過程,科學思維的過程……從研究史前考古學到研究史前史,考古學家在思想觀念上、工作上要有個轉變」。史前史的重建不僅要吸收人類學、民族學的成果,還要藉助地質學、古生物學以及許多自然科學或新技術手段。蘇秉琦不僅為重建中國史前史提出了內容和時空框架,還從宏觀上系統總結了中國史前文化特徵。張光直提出了「相互作用圈」的概念,闡明了中國古代文明形成的機制。
歷史時期因為有大量文獻為佐證,似乎考古學的作用顯得不重要,其實不然。1928年開始的殷墟考古是歷史時期考古學最早的發掘,出土甲骨文印證了文獻所載商史是信史。考古學者也依據考古資料進行了文化分期和年代學研究,確立了殷墟文化的時空框架。所以,安陽的發現,一方面把地上和地下的材料聯系起來,一方面把歷史和史前史聯系了起來。殷墟以前的夏文化、早商文化,文獻雖有所涉及,但並不能確認其為信史,考古學界對此多有努力。1959年,徐旭生依文獻發現二里頭遺址,此後學者對「二里頭文化」進行了分期與編年研究,並將「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聯系起來;20世紀50年代,鄒衡以鄭州出土的考古資料為基礎,系統研究了早商文化的分期。它們與兩周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分期構成青銅時代完整的文化發展序列。就是剛剛結項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考古學研究也是「夏商周斷代工程」能否順利實施並達到預期目的的基礎~
B. 出土文物對歷史研究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是一個民抄族文明發展的高度,世界主要大國,都想證明自己是最文明的國家,這樣可以提升本民族的文化擴展和影響力,
出土的文物需要大量的系統的才能作證國家當時歷史的發展程度,需要文字的記載,宗教的記載,人文故事的傳說,文人墨客的筆記或是詩歌,還有就是文物的積累。
就好比四大發明的紙張一樣,世界上好多的國家都在爭取本國是紙張的發明國,就連埃及都出土了七千年前的紙張作為佐證,可是也就是一個紙張而已,可國際上主流國家都認可中國是紙張的發明國,因為中國有最早的系統的文字的記載,造紙的方法,史學資料也有記載,包括出土的文物,所以中國式當之無愧的發明國,而那些也出土的國家,因為紙張是熬樹皮為主,熬樹皮在世界很多國家都進行過,但當時當地人的用途很多不相知,沒有明確的記載紙張的發明過程,手段,紙張的功能,那些熬過的樹皮經過幾千年的氧化,今天類似紙張成分一樣,但不是各個國家承認的紙張。
所以文物是需要挖掘的,但我們國家的挖掘似乎有點過頭。
C. 說一說考古發掘對了解人類歷史有何意義
考古發掘對了解人類歷史的意義:
1,與歷史文獻中的夏文化的記載相互印證。
2,發現的大量文化遺跡和遺物,為歷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豐富的資料。
考古發掘是指為了科學研究,經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根據發掘計劃,對埋藏文物的地方、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調查、勘探和發現、挖掘文物的活動或工作。
D. 考古學在研究歷史學中的意義
考古學相關知識:由於大家對考古學比較陌生,我們在此先了解一下考古學的相關知識,以便在下文論述其意義。
定義:考古學是通過發掘和調查古代人類的遺跡遺物和文獻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人文科學。
研究對象:考古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實物。也就是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或各種資料。因此考古學研究對象是屬於一定時間以前的古代,比如中國考古學主要是研究明朝滅亡(1644年)以前的內容。
研究方法:首先,運用地質學的方法經過科學的發掘系統完整的收集埋藏於地下的古代實物資料然後運用類型學原理提取實物資料所包含的各種信息,並與文獻相印證。
研究目的:復原人類歷史,闡釋存在於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般規律。
考古學的意義:經過大量查閱發現關於考古學意義的論述要麼只言片語要麼含糊其詞。就我個人理解,考古學的意義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一〉宏觀意義:所謂宏觀意義,即大的方面對國家對社會的意義。考古學不像科學技術那樣能轉化為生產力直接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我們必須知道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一環緊扣一環,今天的中國是古代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不了解古代不知道我們民族的過去,那麼對今天的建設和發展則是盲目的;而且考古學的深入研究還為我們闡釋了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一般規律。這種從千萬年歷史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社會發展規律必定對我們現代化的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無可比擬的指導意義和作用。此外考古學能讓我們更多的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而幫助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並且堅定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並重新引導世界文明潮流的信心和決心。
〈二〉微觀意義:也就是對我們社會細胞即個人的意義。一般認為,考古學是專業部門或考古學家所進行的專業研究。它與我們普通人毫無瓜葛,我們不研究古代,甚至無需知曉古代的任何情況,我們照樣能在現實世界如魚得水幸福生活。實際上這種觀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大錯特錯。
就考古學的微觀意義,我總結為一個詞:歸屬感。由於才思愚鈍,詞不達意,我不得不藉助兩個例子來說明考古學對我們個人的重大意義。
例一,我們走路,腳步覆蓋之地,寬不足尺;汽車駛過,車轍寬及米余。由此說來,我們的人行道,車行道兩米足矣。但實際上兩米小路在現實中已很少見,而且現代化的公路越建越寬,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我想這是為了滿足我們心理上的安全感。
例二,同理,我們的生命最多百年有餘,人生苦短,按理說我們只需關注現世生活的內容,無須顧及身前生後的歷史或未來,但實際上我們是不停的展望未來或回顧歷史的。
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是需要不同層次的歸屬感的。首先,我們需要最基本的親情歸屬感。我們需要知道而且必須知道我們的父輩、祖輩、甚至先祖,而且還要關注我們的子、孫、子子孫孫,因為這是我們個人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難怪電視上經常出現尋父或尋母歷經艱難求之而後快的動人場面。其次,我們需要社會歸屬感,即在社會上的工作、地位,這讓我們對自身價值有一個客觀的評價。這種歸屬感幫助我們建立生命收支的平衡,並取得更大的成就。再次,我們需要更深層次的時空歸屬感,這種歸屬感看似無足輕重、可有可無,實則舉足輕重、不可或缺。我們對生前身後的社會了解越多,我們這種歸屬感就越強烈。如果我們對歷史一無所知,我們就會陷入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歸屬感空白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無疑會導致個人的心理紊亂,除非這個人是個傻瓜。而考古學中專業人員的直接研究及我們個人的直接關注或間接了解幫助我們豐富了歷史知識,最重要的是為我們自身提供了人類生存發展所需要的更深層次的歸屬感,幫助我們建立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能夠健康幸福的生活。
E. 考古的意義
考古的意義在於發現古人的文明,然後思考我們存在的問題或引領我們更好的向前邁進,當然這裡面有一些不法分子會打著這樣的旗號去騙取國家的錢財
F. 研究歷史的意義何在
1、研究歷史可以資治。
這是我國史學界的優良傳統,最典型的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鑒》。這部書上起周烈王五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記錄了1362年的歷史。
其內容不限於政治,在經濟、軍事、科學、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有參考價值。其實,從《春秋》到「二十四史」都具有資治功能。資治也不限於大部頭著作,一篇論文、幾句銘文都能起到資治作用。
2、研究歷史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提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國人都會很自豪。因為在世界歷史上,有五千年連續不斷文化傳統的只有中國一家。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必須研究五千年不間斷的中國歷史。中國文獻古籍浩如煙海,所記內容既有物質文明,也有精神文明,都是中華各族人民集體創造的結晶,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當代仍有重要意義。
例如,儒家以民為本的倫理文化和仁政文化,不僅對中國文明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文化,「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文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文化等,都反映了中國人的性格和素質。
歷史研究可以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
3、研究歷史可以探尋歷史發展規律。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創立之前,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多半是就事論事,不重視或不太重視歷史演變的前因後果,更不知探討歷史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中國歷史學家才重視研究歷史發展規律。
只有研究歷史發展規律,歷史研究才能真正給人們帶來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這也是歷史研究必須承擔的使命。
中國歷史學家除了探尋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規律,還要探尋中國人民在經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事實上就是在探討歷史規律問題。對這一歷史規律的探討會增強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自信心。
歷史作為反映過去事實的工具,其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為人類整個階段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因此,合情合理的歷史應具有以下特點: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為依據。人們了解古代的歷史主要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內容翔實的古書大大提高了歷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有古物或遺址可以做比較。從古墓中發掘的古物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了解古物所屬年代的風土人情。而對於遺址(如三星堆遺址)而言,科學家通過化學元素分析法(如C14檢測法),或對地質層進行研究,就可以對歷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們的普遍意願。即使是神話傳說,也絕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勞動人們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對於童話而言,是人全憑自己的思想編造的故事,並非歷史。
G. 考古學對歷史研究的價值
我認為,考古學可以用實物驗證史書並糾正史書上的錯誤.中國考古學界曾經通過考古事實糾正了<<史記>>的錯誤.
H. 豐都考古工作者的相關考古發現對探究遠古人類歷史起了什麼作用
這個應該來說就是考古發現對於探究遠古人類歷史的一個作用,畢竟遠古人類版歷史那個時代是沒權有文字記載的,所以說要想了解那個時代,只有通過考古發現,所以考古發現對於遠古人類歷史的一個研究方面的意義不言而喻,這個也就是唯一的一個手段,進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東西,只能通過考古去進行研究,去進行分辨,這些材料也就是研究那個時代的唯一材料,因為沒有其他的文字材料,也就是沒有辦法進行歷史學方面的研究,所以的話,要想研究那個時代,只有通過考古,就是歷史時代和非歷史時代的一個區別所在,有文字時代和沒文字之時代的一個區別所在,在有文字時代,考古的話,是起一個輔助作用,也就是能夠證明某一文字記載的真偽,但是在沒有文字的時代,那麼要進行這一方面的研究,也就是了解遠古人類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各方面的問題,都要通過這些考古發現得到的證據進行研究,所以說在研究遠古人類歷史方面,這些都是唯一的材料,也就是說,這些相關的考古發現,能夠使得這個地區的遠古人類的研究能夠開始,能夠得到一定的成果。
I. 考古學的起源與考古學的意義是什麼
編輯詞條 考古學文化所謂考古學文化,是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以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以著名的仰韶文化為例,其以1921年最先發現於河南澠池仰韶村而得名,目前國內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遺址,分布於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在對仰韶文化遺址的認定上,通常將以磨製為主的石器、彩陶、農業經濟、家畜飼養等方面作為基本的標准。
【中國大網路全書中的權威解釋】
考古學文化
Archaeological Culture
考古學研究中的專門術語,用以表示考古遺存中(尤其是原始社會遺存中)所觀察到的共同體。文化一詞有著不同的含義,一般是指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藝術、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達到的總成就,如中國文化、文化遺產等。但考古學中所講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專門指考古發現中可供人們觀察到的屬於同一時代、分布於共同地區、並且具有共同的特徵的一群遺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發現某幾種特定類型的器物,經常地在一定地區的某一類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這樣一群有著特定組合關系的遺存,即可以稱為一種「文化」。由於它們總是共同存在於同一文化層或墓葬中,表明它們屬於同一時代。一個文化不能由一種特徵來劃分,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類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許多特徵的總合,才能把一個文化和另一個文化劃分開來。
考古學文化概念的由來19世紀6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G.de莫爾蒂耶將歐洲舊石器時代分為5期(後來增至6期),仿照地質學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發現的地點來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考古發現地區的擴大,知道同一地質時期中不同地區的遺存的面貌並不相同,特別是到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存的內容更加復雜,各地區的差異十分明顯。同時,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發現有些原來以為是前後相銜接的不同時期文化,實際上是同時並存的不同文化。因此,產生了考古學文化這個概念,用來指同一時期中不同類型的遺存,也指同一地區時代有先後的不同類型的遺存。目前歐洲舊石器時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稱。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最初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將甘肅新石器時代遺存分成6期,推斷每期300年並前後相接。後來知道它們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稱。在考古學發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學文化的概念,這是很有意義的。
考古學文化的命名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的小地名作為考古學文化名稱的作法,應用得最為普遍。如歐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國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區或流域來命名的,多為事後弄清這一文化分布范圍而命名。如歐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還有對發現地點的名稱加前綴的,如甘肅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這是因為它們和典型龍山文化有相同處,也有差異處。如果僅屬地方性的小差異,當然可採用這種辦法,如果差異大到可認為是獨立的文化時,那便應該另起一個文化名稱。由於發掘地點中不止一個文化,可對地名加後綴,以資區別,如廟底溝二期文化、青龍泉三期文化(見屈家嶺文化)等。以特徵遺物來命名的方法也經常被採用,如中國過去所稱的細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歐洲的巨石文化、鍾杯戰斧文化等,不過這種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徵代替整個文化的特徵,同時這種個別類型的特徵遺物,還可能分屬於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因而近年來已逐漸不大為人們所採用。此外還有以族別來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過這只能適用於較晚的文化,並要經過精確考據,否則易於造成混亂,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這種文化可能屬於某族。至於歷史時期的商周文化、秦漢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語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時期中各方面的總成就,包括物質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記錄所提及的各個方面。嚴格地講,這與考古學上有特定意義的文化,是要加以區別的。
考古學文化的研究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除了要解決時代和分期以外,還要研究它的內容、特徵、分布范圍、起源、發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聯系等。而要對一文化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則至少應對該文化的一處典型遺址作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這一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個考古學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幾種特定類型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裝飾品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藝技術等。每個考古學文化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顯示其背後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考古學作為歷史科學的一個部門,不僅要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共同規律,還要研究各地區各個族的共同體發展的特殊性。因而必須確立考古學文化這一概念,以便對不同的文化共同體,分別地加以深入研究,以探尋物質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性。
對同時並存的各種考古學文化,我們要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來搞清它們的分布范圍。這些范圍同自然地理的區劃並不完全一致。一種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分布范圍也會有所不同,文化因素也不斷發生變化。當一種文化發展成為顯然不大相同的另一類型時,可稱為同一文化的一個新階段(或時期),如果發生了質的改變,則應視為另一文化。但這需要有充分的資料,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確定。一種文化特徵的形成,主要由於其內部發展,但有時也因接觸而受到另一文化的影響。這些,都是在對考古學文化進行研究時需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書目
夏鼐: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考古》1959年4期。
J. 考古的意義在於哪裡
中國的考古學源於20世紀初在大量古籍的見證下,中國的考古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考古學在研究歷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考古可以重建和復原中國的歷史,歷史研究學家可以從考古發現的東西當中獲得大量的一手資料。
下面舉一個例子吧,比如在最近發現的海昏侯墓的考古研究里發現了論語,這是中國目前出土的竹簡對論語還尚未完全的解讀,這一考古說明正是向人們證明了考古巨大的意義。將儒家的文化從地下再度的挖掘出來,可以增加我們的自信和團結力。
同時還出現了孔子像,與史記當中的歷史相符,驗證了文獻的真實性。同時還出土了一個扁鵲醫書,這也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醫學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