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要說明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發展歷經了哪些重要的歷史階段
簡要說明以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歲巾展歷經了哪些重要的歷史階?
『貳』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因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誕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運動中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叄』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在20世紀發生了哪些歷史巨變
推翻打倒了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於1949年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新中國。
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53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1953年12月周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與國之間處理國家關系的准則,為與廣泛的發展中國家的友誼打下基礎。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創建的輝煌偉業,代表我國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在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幫助下通過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包括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同時將黨的工作重心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於1979年實施,從這里開始中國正式開始了高速發展時期。
從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開始,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肆』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充分說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雖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
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毛澤東現場在此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逐步誇大了確實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隨後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致使在不少場合混淆了敵我,造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終於釀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1976年10月,黨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中包括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堅決的、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開始了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使用權黨重新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
『伍』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論述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幾千年抄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近現代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最大利益的政黨來領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徹底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正在民族獨立,祖國統一,人民富裕,國家復興的道路上突飛猛進。所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陸』 精神型領導的發展歷程(從提出到現在的歷程
建議看看馬雲的發展經歷。
『柒』 簡述企業領導體制的發展歷程
從近代到現代,西方企業領導體制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業主制的領導體制。業主制產生於商品經濟初期,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商品經濟不發達,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組織形式以家庭為單位,所以形成的是以單個業主出資建立的企業,業主既是企業財產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一切由業主說了算,一切生產經營全憑業主的經驗,企業決策迅速,工作程序簡單,企業發展規模有限,經營風險較大。
第二階段;經理制領導體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技術的復雜化,業主個人管理已經力不從心,興起了經理制,並得到很快推廣,顯示了一定的作用。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經理主要負責經營,決定企業的產品開發、市場開拓與規劃,以及籌資與投資決策等,而把一些日常的程序化的管理,交給職能部門處置,實施經營決策和日常管理分離,各負其資。因此,在市場上出現一批專門從事經營的經理階層,這些經理是從那些精通經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市場銷售人員以及部門管理者中選拔成長起來的。
第三階段:職業管理專家領導體制。隨著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現代科技和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經營管理的作用日益增大,經營任務也日益繁重復雜,管理逐漸成為一門科學。以經營管理為專長的職業應運而生,大批精於經營管理的專家普遍成為企業的領導,形成職業企業家。這個階段的企業領導體制比較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用一系列的科學理論作指導,採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領導者皆是某一方面的經營專家或者是職業企業家,在市場經營方面獨領風騷,業績突出。
第四階段:專家集團的領導體制。隨著近20年來國際經濟一體化,「南南合作」、「南北對話」,跨國公司大批出現,形成國際經營公司。為適合現代社會的加速發展及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結合,很多企業開始形成專家集團式的領導體制。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實行集體領導的形式,成立股東大會授權下的董事會等決策機構,進行集體領導;其二是出現大批的智囊團、思想庫,為領導出謀獻策,提供咨詢服務、方案策劃,協助領導決策。
『捌』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歷了哪幾個歷史階段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經歷了北伐戰爭(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 (1937—1945年)和全國解放戰爭 (1945—1949年)四個歷史階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共同抗擊侵略者,贏得了抗戰勝利。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歷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1)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50年代,中國人民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部隊,組織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進行土地改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同時採取有效措施,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953年,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制度。(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7年,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在探索中前進,這其中取得了重大成績,也犯過嚴重的「左」傾錯誤,文革期間「以階級斗爭為綱」,給我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3)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實行,使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和外交領域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勢蒸蒸日上。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一國兩制」由構想變為現實,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取得歷史性進展。
『玖』 黨的領導的歷史
馬克思、恩格斯1850年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中在闡述工人政黨同工會關系的時候曾指出:工人政黨「應該使自己的每一個支部都變成工人協會的中心和核心,在這種工人協會中,無產階級的立場和利益問題應該能夠進行獨立討論而不受資產階級影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69頁)列寧進一步提出了黨對工人階級和其他工人組織的領導,實質上是政治上的領導。毛澤東也指出,無產階級「要經過它的政黨實現對於全國各革命階級的政治領導」。但列寧在提出黨對工人階級其他組織的領導時強調黨是無產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
中國共產黨1942年9月在《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其調整組織間關系的決定》中提出實行黨委一元化的領導,這對於在奪取和鞏固政權的斗爭中加強黨的組織領導起了重要作用。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十六大以來的黨章對於黨的領導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規定,指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群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群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拾』 從歷史視角論領導理論的發展歷程
在領導活動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領導活動的經驗和規律,形成了豐富的領導理論成果。
(-)中國古代和近代領導思想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領導思想方面的資料非常豐富。歷代統治者和思想家們對治國、安邦、治政、從政之道作過許多總結,散見於經、史、子、集等各類歷史文獻中。各種兵書中關於權變謀略的論述,也包含豐富的領導思想內容。中國古代的著名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一直為國內外歷代軍事領導者所推崇。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許多政治家們視作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依據。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堪稱我國古代的一部政治學教科書,所載史實,內容豐富,綱目清晰,其中有許多關於領導思想方面的論述,為後來的歷代統治者和政府官員所必讀。
中國古代領導思想中包含的許多科學合理成分,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借鑒與利用。例如民為邦本,取信於民;富民教民,立邦安基;選賢任能,知人善任;精於謀劃,長於實行;獎勵懲處,公正嚴明;德刑相輔,理法相濟;改革變通,維新圖強;修身正己,為政以德;廉為政本,為政清廉;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無為而治,操要分詳;各司其職,合作共事;等等。
近代以來,面對中華民族的深重危機,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洪仁玕(gan),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袖孫中山、章炳麟、黃興等,也提出了一系列領導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領導思想。其中有些觀點是很有價值的,如:「師各邦技藝,與番人並雄」;「鄙薄資格,注重真才」;「有法治而後有治人」;官員「以民之可否為去留」;主動變革,持續變革;「以民為主」,「以官為仆」;「惟才能是稱」,「人盡其才」;等等。
對中國古代和近代領導思想方面的資料,我們應當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之加以分析,批判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
(二)西方領導思想和領導理論的發展
在西方,對領導活動的研究,從古希臘就開始了。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的領導理論是同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密切相聯系的。因為機器大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使生產過程日益復雜,要求有系統的關於領導的知識予以指導。從19世紀末周世紀初開始,領導理論又伴隨著現代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發展起來。到20世紀70年代末,有代表性的理論成果主要有: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領導權變理論等。80年代以後,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社會和經濟出現了信息化、知識化、全球化發展趨勢,對領導的需求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突出。與此相適應,領導理論方面出現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領導與管理關系的理論、領導變革與發展趨勢理論、改革領導理論、原則領導理論、超凡魅力領導理論等。這些領導理論被認為是跨世紀科學發展中非常重要、實用並引起普遍重視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成果,深刻地影響著西方政界、軍界、企業界的領導人,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西方的這些領導理論,我們也應當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分析,汲取和借鑒那些有價值的內容,結合中國實際,做到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