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淄博市的由來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淄博還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處發祥地,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為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數百年,被譽為"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鉅於長安"。 齊國故城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雲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在先秦的歷史舞台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的後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遊區。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後人並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遊之都。
[編輯本段]歷史背景
淄博歷史悠久,沂源人是山東境內最早活動的古人類。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
重要事件
1、山東(淄博)境內最早的人類是沂源人,生活在 四五十萬年前。
2、公元前481年,田氏代齊 是淄博地區封建生產關系開始確立的標志。
3、淄川最初的縣名是般陽縣。淄博市的各區縣中設置縣制最早的是臨淄。
4、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的是殉馬坑。它可以和秦始皇兵馬俑媲美。淄博龍山文化的代表是 桐林田旺遺址。
5、世界上最早的大學是稷下學宮。英國學者李約瑟曾給予高度評價。
6、淄博煤田的開采始於唐朝。淄博瓷業興盛時期是 宋金 兩朝。
7、太平天國運動期間,淄川爆發了劉德培起義,他建立了大漢政權,還仿照捻軍,實行五旗制。
8、1916年,山東護國軍政府在 周村 成立。
9、山東抗戰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轉折點是 魯村會議。
10、1937年12月,姚鍾明、廖容標領導了黑鐵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1、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開前委擴大會議。
12、1947 年7月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 南麻戰役。
13、淄博解放是1948 年。
2. 山東有什麼歷史名城
山東歷史名城名錄發表時間: 2008-01-23 瀏覽次數:380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名城名城簡介 曲阜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南。春秋戰國時為魯國都城,秦置魯縣,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廟、孔林和魯國故城遺址。 濟南戰國時為歷下城,自晉以來歷為州、府、郡治所,明以後為山東省會。市區有風景優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於小巷、民居之間,構成獨特的泉城風貌。文物古跡有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孝堂山漢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門塔,唐代龍虎塔、九頂塔、靈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黃石崖等名勝古跡。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部。明代中葉為防止倭寇侵襲,設浮山防禦千戶所。鴉片戰爭後,設總鎮衙門。1897年後,曾被德、日列強先後佔領。現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歐式、日式建築。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古為齊國城邑。宋熙寧年間建土城,明清為東昌府治、重要運河商埠。城中央的光岳樓和城內的山陝會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北宋時建的13級鐵塔,還有運河小碼頭、傅氏祠堂、海源閣、范築先紀念館等文物古跡。 鄒城位於山東省南部,是孟子故鄉。秦代始置騶縣,北齊天保年間遷今址,唐代改「騶」為「鄒」。孟廟及孟府和鐵山、崗山摩崖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古建築重興塔、傳統街道亞聖廟街和野店遺址、邾國故城、孟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 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西周、春秋、戰國時,為齊國都城,西晉以後,為州、郡、縣治。齊國故城、田齊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臨淄墓群、桐林田旺遺址等古遺址、古墓葬。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名城名城簡介 泰安地處山東中部,泰山雄踞境內。漢武帝東封泰山,將贏、博二縣割置設奉高縣,作為皇帝祭泰山的行宮。宋開寶五年縣址和封禪中心移至岱嶽鎮。金設泰安軍,清設泰安府。泰山為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中心,至今保留了三十多處不同時期的古建築和大量的石刻,被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此外還有岱廟、碧霞祠、普照寺、經石峪、唐摩崖、大汶口文化遺址等文物古跡。革命文物有徂徠山起義遺址、馮玉祥墓等。 濟寧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歷史悠久。夏代設「任國」(或「仍國」),秦始皇設任城縣延續至宋代,元代升為濟寧府,清代為直隸州。濟寧自元代開鑿大運河後,經濟、文化得到迅速發展。現存眾多名勝古跡,有崇覺寺、北宋鐵塔、漢碑群、寺?《岩胖貳⑾敉踝?墓群以及明清時代建造的商業街竹竿巷等,另外有東大寺、太白樓。 青州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古九州之一。自漢武帝設青州刺史部起,歷經隋、唐、北宋、金、元,直至明洪武九年,其間近一千五百年,一直作為一級地方政府與一級軍駐地。明清兩代,仍為二級地方政府駐地。清雍正八年建滿洲兵駐防城。民國時,設益都縣。青州故地名勝古跡、珍貴文物甚為豐富,有雲門山、駝山、仰天山的隋唐石窟造像群、玲瓏山的北朝書法刻石及紀念范仲淹的范公亭、真教寺、明代衡王石牌坊、清大學士馮溥的私人花園偶園等。另有中共創始人王盡美、鄧恩銘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山東第四師范學校及一九四八年華東局、省政府辦公樓等。 淄博位於山東省中部,是一個組群式重工業城市。淄博市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臨淄作為齊國都城達六百餘年,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秦設齊郡,漢置臨淄縣。張店戰國時為昌國城,漢至隋設昌國縣。淄川西漢時設般陽縣,隋改為淄川;周村戰國時屬於陵邑,西漢時設陵縣。淄博文物古跡眾多,齊國故城聞名中外,至今古城牆、排水口等遺跡尚存,另有田齊王陵、齊景公墓殉馬坑和眾多的墓群;淄川有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故居和明清時期的圍牆、圍子門及保持明清鄉村建築風貌和地方民俗特點的蒲家莊;周村有明清時建造的以大街、新市街、銀子市街為主體的商業建築群;博山有齊長城遺址、顏文姜祠、隋唐古瓷窯址及具有北方山城特色的民居建築群。 蓬萊位於山東半島最北端,唐貞觀八年始置蓬萊鎮,唐神龍三年升為蓬萊縣,此後歷宋、元、明、清各朝均為登州府治。現存文物古跡有蓬萊水城及蓬萊閣,水城為明清兩代海防要塞,抗倭名將戚繼光曾鎮守於此。蓬萊閣建築雄偉,海上常有海市蜃樓出現,有「人間仙境」之稱。此外,尚存戚繼光祠堂及戚氏牌坊、上水門等古跡。蓬萊小街深巷老城風貌猶存,民居極富地方特色。 濰坊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世界風箏都。該市歷史悠久,漢唐為北海郡、北海縣、平壽縣等,宋為濰州,明清為濰縣。現存文物古跡有十笏園、漢代城牆、關侯廟、城隍廟、玉清宮、觀音閣、石佛寺、陳介祺故居、松園子街傳統民居等。許多傳統手工藝品造詣很高,如風箏、木板年畫、嵌銀、核雕、仿古銅、布玩具、剪紙、刺綉等都享有盛名。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虞夏為徐州之域,周改屬青州,秦時屬郯郡,東漢屬徐州琅琊國,北周屬沂州即邱縣,隋將即邱縣並入臨沂縣,清雍正十二年升為沂州府,設立蘭山縣,民國二年,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改為臨沂縣。現存文物古跡有:建國以來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的銀雀山漢墓,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華東烈士陵園,還有王羲之故居、孔廟、天主教堂、五賢祠、王祥故里、寶泉寺、集柳碑等。 臨清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西漢始設清淵縣,隸屬冀州陽平郡,西晉易名清泉縣,後趙石勒建平元年,改清泉縣為臨清縣,臨清之名沿用至今。明永樂十五年,會通渠全線開通,臨清成為匯集7省漕糧北運的中樞。明清時期,臨清成為內陸通往北京的漕輓咽喉和戰略要沖,此時臨清發展到鼎盛時期。現存文物古跡有:鈔關遺址、鰲頭磯、舍利寶塔、清真寺、龍山、鳳凰嶺等。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商代為姑幕國,西周為莒國,秦時改莒國為縣治,西漢為城陽國,以後歷代設州立縣至今。現存文物古跡有:莒國故城、且於門故址、樂毅壘、國士橋、漢槐、狀元林、紀映淮故里等,浮來山有劉勰故居、定林寺、校經樓、天下銀杏第一樹、莒子墓等。 煙台位於山東半島東部。歷史上,秦始皇曾三登蓬萊島,昆嵛山是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在明清時期,煙台是中國海防軍事重鎮,其名稱是因在奇山上設立的海防設施狼煙墩而來。煙台於1861年開埠,是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有包括英、法、美、俄在內的十六個國家設立的領事館。
3. 描寫臨淄民俗的作文500
兩千多年前,這里成了絲綢之路的又一個源頭——薄如蟬翼的絲綢穿越七千里路,在茫茫大漠與血色殘陽交相輝映。
這里便是齊國故都,我的家鄉——山東淄博。她從遠古走來,穿越歷史的雲煙,披一身輝煌的文明,直到今天仍在燦爛著魯中大地!
淄博是一個歷史深遠的城市。就像那個臨水垂釣封侯齊國的姜太公一樣,明明地負海涵卻又不動聲色,天下都在他的城府之中。淄博就是這樣的含蓄而深刻,後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文化……這些最原始的文明印記都或多或少烙刻在了這里。當我行走在這個城市,腳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我足下的土地也許曾經是個原始的洞穴,那裡打磨的石器正在開創聞名世界的舊石器時代;也許是硝煙彌漫的戰場,那裡孫武正指揮千軍萬馬,一部傳世經典《孫子兵法》即將橫空出世;也許是老農耕耘的麥田,那裡賈思勰正在察秧看苗醞釀著《齊民要術》……淄博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一頁厚重的歷史,走在這里的人也隨之變的精明而又內斂。尤其值得一提的事,淄博還是足球的故鄉。當全世界在為世界盃吶喊瘋狂的時候,淄博卻早在那個稱足球為蹴鞠的年月就已熟諳這種游戲。於是,便為中國在足球上的無為有了淡淡的悲哀。
淄博是一個文化深厚的城市。這里曾出土了距今三千七百年的甲骨卜辭,那些美麗的線條用極簡單的形狀表演者先民的生活和智慧,串證了中國6000年的文字產生、演變的發展史;幾千年了,《孫子兵法》始終是兵家至尊,後世多少戰爭都在揣摩個中玄機,最原始的計謀卻有著最長久的生命力;如果把中國的農耕文明比作一項產業,那《齊民要術》顯然是這個行業的名牌,並早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大唐在唐太宗時開始了輝煌的征程,而丞相房玄齡與皇帝共論天下大事,一起創造中國封建社會的神話時操的是一口淄博話;如果「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還健在的話,他一定還會在深夜伏案聊齋,編排一些離奇的際遇,卻在不經意中給了世界一個極大的震驚!管仲、晏嬰、淳於意、孫武、孫臏、賈思勰、房玄齡、蒲松齡……他們都是淄博的孩子,今天的淄博人也在踏著祖輩的足跡繼續書寫淄博的傳奇!
淄博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臨淄作為戰國時代全國城市之首,自不必說;「絲綢之路」駝鈴聲聲,那駝峰間背負的絲綢必有一匹出自淄博的織女之手;瓷器在國外與中國有著同樣名字,中國是世界的瓷都,而淄博是中國的瓷都之一,淄博陶瓷更是被譽為第三代國瓷;淄博周村是歷史上的商業重鎮,與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是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直到今天,周村仍保留著明永樂年間的商業大街,時刻提醒自己要再現歷史輝煌;而今,淄博也始終位列全國城市經濟50強,為實現經濟的騰飛努力著!
淄博,我的故鄉,家在淄博,愛在淄博,生生世世我都離不開她的環護。我為身為她的子女驕傲著!
4. 淄博歷史上的名稱
淄博市市名由來 因原境內轄淄川、博山兩縣而得名。1945年建立淄博特區專員公署,1955年回3月9日設立淄博市。答
張店區 張店城區,古稱黃桑店。因地處交通要沖,過往商旅多在此棲身。宋代,黃桑店中有一張氏店門庭大,客房多,生意興隆,遐邇聞名。後來黃桑店之名漸被張家店取代。至元代,稱之為張店。1955年4月,正式成立張店區。
臨淄區 臨淄原名營丘,公元前859年,齊獻公更名為臨淄。1970年改稱臨淄區。
淄川區 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1956年稱淄川區。
博山區 其一,博山全境盡山,幾無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縣名。1955年3月改為博山區。
周村區 戰國前,因此地位於丘陵、平原的交接處,故名為晝,曾因人少聚居而名為晝,後因字音轉變和臨水居稱晝屯,北宋年間演變為周村。1955年4月設周村區。
桓台縣 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置新城縣。1914年易名耏水縣,旋改桓台縣。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台而名。
高青縣 1948年,由原高苑縣和青城縣合並而成,取兩縣首字而得名。
沂源縣 1944年5月建沂源縣,因境內沂河發源地而得名
5. 關於山東淄博周村的歷史文化,它是天下第一村嗎
周村,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於陵邑,自古商業發達,春秋以來的齊地中心臨淄很快衰落,但周村地區的於陵作為一個重要城市,一直到唐代仍然是齊地的經濟文化中心。且當時周村絲綢即溯運長安,遠銷波斯等國,是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所在地。至明清時期,周村更以 " 天下第一村 " 和最早的開放商埠而名揚四海,並發展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商貿中心,城鎮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市場分工明確,商業極其繁榮,號稱「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碼頭」。它一個月的稅收額曾與陝西省一年的稅收相當。周村旱碼頭與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被稱為無水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
於明朝嘉靖年間有「周村店」稱謂。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曾這樣描繪:「康熙乙亥間,周村商賈雲集,趁墟者,車馬輻輳」。
1775年,乾隆南巡時曾來過周村,並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與省府濟南、濰縣(今濰坊)同時被清政府批准為自開之商埠後,商業更加繁榮,「日進斗金」,「駕乎省垣之上」,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
周村的史料極為豐富,而我能力有限,只能遴選一部分,通過商業、絲綢、宗教、民俗的文化傳統來展示天下第一村昔日的繁榮。
周村的商業文化,與其他地區相比既具有共通性,又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個性。我們先從周村商業文化的興起說起。《長山縣志》中記載,明朝中葉,周村雖只有「居民三百戶」,但已具備了一個集鎮城市形成的先決條件。
證明周村商業發展早、起點高的主要證據之一,就是清初就形成的以街道命名的專業市場的出現,這在全國十分少見。除綜合性經營的大街外,以專業命名的街道有絲市街、綢市街、蠶市街、棉花市街、蘭布市街、網子市街、油坊街、油店街、魚店街、石灰市街、碳市街、小碳市街、桿草市街、箔柴市街、糧食市街、皮貨市街、銀子市街、大車館街、水膠場街等等。
最先在周村設立商號的是山西和陝西的商人,從現存於區委大門西側的山陝會館,可以推斷出當年秦晉商人在周村的人數之多,他們大多經營漆器、木器、棉布等,隨著業務的擴大,山、陝的錢庄票號也落戶周村,在全國錢庄業影響最大的私營錢庄 —— 山西平遙的「日升昌」,在山東的總櫃設於濟南,而副總裁則直接坐鎮周村,由此可見該錢庄在周村流通數額之大和位置的重要。在周村的百餘家錢庄票號中,山陝佔三分之一,它們大多位於銀子市街。現在位於銀子市北首的「德慶堂 」錢庄,是由長山人開設。在由此向南的近三百米的街道兩旁,麟次櫛比的有六十餘家銀號,門牢固,窗子小便於保護錢財,是這條街道的建築特色。
隨之而來的,是湖廣、吳越及滿州、蒙古商人,而影響最大的,是東方商人、從章丘縣舊軍經由周村發展到全國的孟氏家族。如聞名全國的謙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元祥、阜祥、春和祥、泉祥等,經營項目從絲綢、棉布到茶葉、雜貨,如鋤鐮銑钁,炊帚掃帚,煎餅鏊子等無所不有,還有自己獨立的錢庄。
特別是開埠之後,又把周村自東門起往東直到太和庄,南至膠濟鐵路的近 30 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為外商投資區。德、日、美等多家外企迅速增至一百多家,其後,又有多家外商擠入商貿繁盛的大街等地段,並率先成立了電燈公司、大有麵粉廠等。大有麵粉廠是德資企業,解放後一直供應濟南、北京等地。
周村絲綢,是漢唐以來北方陸、海絲綢之路的源頭。
當時周村織造綢緞已蔚然成風。有一首民謠,更確切的描述了當時的情景,說周村「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處處織綢緞」。所產的蠶絲、綾、羅、緞、綢等都在周村集散,從而推動了其他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絲市街是生絲交易和綢緞批發的專業市場,較大的絲店有永和絲店、永和金記絲店、同和絲店、恆和絲店、同升絲店、復源絲店、同泰絲店、人和絲店、泰豐絲店等,他們大都有門面、帳房、交易大廳、客房、食堂以及車馬停放地「馬號」 等。較大的綢緞店有裕茂公綢布店、謙祥和綢緞批發庄,並有裕厚堂絲廠、華成絲廠等工廠、作坊 2500 家左右。周村絲綢在明清後主要銷往國內的廣東、廣西、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新疆、青海、東北三省和京津地區,袁世凱登基的「龍袍」就是由周村織造上貢的。國外則主要銷往俄羅斯、蒙古、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一帶,少量也銷往歐、美。
周村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曾經在周村的畢氏尚書府教書33年,期間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周村的民俗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最著名的是堪稱 " 中華一絕 " 的周村芯子。相傳泰安奶奶的娘家是周村,所以每年舊歷正月十五都要舉行盛大的迎接大會,雜耍社火,絡繹不絕,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有許多小孩個矮看不見裡面的熱鬧景象,就又哭又喊,有人就把小孩扛在肩頭。有心的民間藝人受到啟發,就發明了芯子這種形式,使很遠的人也能看清楚所表演的內容。從抬芯子的人數來講,可分為八抬芯子、十六抬芯子;從芯子的扮演形式區分,又有單人芯子、雙人芯子、三人芯子和多人芯子多種。如 " 水漫金山 " ,芯子上有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及周邊的蝦兵蟹將多達九人,由於它們大多取材於吉利的傳說或戲劇,因此,就形成了集雜技與戲曲表演的民俗文化表現形式。但是,從它一整套模式化展現內容,即一抬芯子要有雲彩燈、旗絡傘扇、一棚鑼鼓、人物這樣一套完整的體系來看,它更是絲綢文化的產物,也可以說是絲綢服裝展示表演,從中又印證了周村絲綢文化的發達。
周村花燈,也源於周村的絲綢文化,它始於秦漢,興於唐宋而盛於明清,以造型優美,形象逼真、形式多樣,小巧玲瓏見長,是我國以四川、哈爾濱、中原為區域形成的三大燈系中「中原花燈」的代表,有「中原花燈看山東,山東花燈在周村」之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訪,看到周村花燈奇妙,高興之餘揮毫潑墨,御賜了 " 天下第一村 " 五個大字。周村花燈的奇特之處,在於展示花燈的街道,全部用五色綵綢為幔,將陽光全部遮住,使燈棚內白晝燈光曳如黑夜,增加了觀燈的效果。現居台灣的著名學者鄭陶庵先生曾於 1930 年寫了一篇洋洋萬言的文章 ——《天下第一村觀燈》,詳細地描寫了當時的情景。
周村民俗文化的興盛,帶動了銅響樂器的生產。周村狀元新街就有數十家這樣的作坊,他們使周村鑼鼓名聲大振。曾被京劇四大名旦專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所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用周村魯東樂器廠製造的編鍾演奏而成。
車子燈,也是周村人創造的一種表演形式。其他如高蹺、龍燈、獅子舞、旱船、花桿等,都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西塘村的獅子表演,曾獲得華東地區銀獎。
土生土長的五音戲,由於五音泰斗鄧洪山先生的戲班經常在周村的南下河、同樂戲院演出而逐漸壯大,成為全國百團之一。五音戲《王小趕腳》更是膾炙人口,「聽見鑼鼓響,餅子貼到門框上」,形象地表達了人民群眾熱愛子弟班,醉心家鄉戲的這種心情。源於坐唱洋琴的呂劇,也是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
周村宗教及其建築繁雜紛呈,中外、佛、道、儒,相納相融,極具特色。現存最早的文物資料,是保存在魁星閣古建築群內的大唐貞觀十年古波斯國宗教摩尼教的石刻造像,它也是周村為北方絲綢之路源頭的最有力的證據。矗立於銀子市街南首的魁星閣,是清道光二年修建的一座用來鼓勵人們努力學習的優秀建築物。僅僅在天後宮廟群這里就有天後宮、肅儀殿、北極閣、玉皇閣、千佛閣、准提庵、三星廟、猴子廟等大小廟宇 30 余座,數百間房屋。天後宮同於澳門的瑪祖廟,本是紀念海神的,由於湖廣客商的增多,也因為是 " 旱碼頭 " 的緣固,在周村也建有雄偉的天後宮。肅儀殿則是模仿泰山行宮而造,紅牆碧瓦,蔚為壯觀,而由於山西商人很多,大大小小關公廟遍布街巷,達百座之多。
6. 臨淄有什麼文化
淄博市位於山東中部魯中山地與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區位優勢獨特,南連泰山,北臨黃河,東臨海濱旅遊城市青島、煙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濟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2′至118°31′,北緯35°56′至37°18′。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鐵路貫通,公路縱橫,境內膠濟鐵路、濟(南)青(島)、濱(州)博(山)萊(蕪)高速公路等15條交通干線通往全國各地,距濟南國際機場和青島國際機場分別為70公里和200公里。
東部臨淄是齊文化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淄中國古車博物館位於濟青高速公路126公里處,它集中了我國古車的研究與考古成果,包括歷代古車馬陳列和後李殉車馬兩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國古車的輝煌歷史和造車技術。齊國歷史博物館位於齊國故城遺址之上,是我國十大異型博物館之一。該館總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共分12個展廳,通過300多件珍貴文物和大量文獻資料、模型、雕塑等展示手段,形象的展示了齊國的產生、發展、興盛和衰亡的歷史。東周殉馬坑是齊景公的殉葬品,600匹戰馬長眠地下,展示了齊國的強盛和貴族的奢華。姜太公祠、管仲墓、晏嬰墓、田齊王陵等一大批旅遊景點構成了齊文化旅遊的豐富內涵。中部淄川是聊齋旅遊區,「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居保持了蒲松齡當年居住時的原貌,體現了蒲松齡當年在聊齋著書「蕭齋瑟瑟、案冷凝冰」的情景。蒲翁後人依託故居建造的聊齋園內,有獨特新穎的狐仙園,充滿傳奇色彩的石隱園,蒲松齡當年汲水煮茶的「滿井」(現稱柳泉),還有亦仙亦凡的聊齋宮等景點。
特產|
周村燒餅,王村醋,淄川服裝,博山小吃,張店陶瓷,臨淄齊魯石化的聚氯乙烯!
還有,新華制葯廠的葯,三焦葉,蒲公酒。
7. 臨淄齊國歷史博物館管理人員電話
齊國歷史博物館建在齊國故城宮城遺址東部,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外形似古城堡,系中國十大異型博物館建築之一。
博物館共分15個展廳,包括齊國歷史典故展和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模型、雕塑、沙盤、壁畫、燈箱等傳統藝術形式和音響、燈光、電影、電視、電動等現代藝術手段,全面細致地展示了齊國八百餘載的輝煌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充分反映了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軍事和禮俗,顯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開放時間
9:00—17:00(逢周一閉館)
齊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與齊國歷史相吻合,大門形狀是仿漢代宮殿形式,以花崗岩、大理石砌壘,院內道路灰色方磚鋪地,綠色草皮內擺放著石羊、石虎、石獅、僻邪等。陳列室為古城堡式建築,青灰色,四面無窗,上有垛口,設有南、東兩個拱形圓門,棕紅色木門上有兩個金色鋪首銜環。
陳列器具 (15張)
齊國歷史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的是齊國故城大、小兩城銜接的模式,外形系特製青磚壘砌,四周無窗,形似古城堡。設有東北、西南兩個拱形門,門洞上方均鑲嵌長3米,寬0.7米的黑色花崗岩匾額,刻有「齊瓊元府」四個金文大字,為齊國瑰麗珍寶收藏府地之意。採用鍾鼎銘文字體,代表齊國興衰所處的時代,分別由中山大學人類學教授商承祚先生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所長張政鋃先生書寫。
「古城堡」式陳列展廳,與外部環境非常協調,相映成趣,顯得古樸典雅,十分壯觀。花崗岩闕式大門,雉碟式青磚圍牆,仿戰國時代花紋地板磚鋪成的甬路、停車場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月季園、牡丹園錯落有致,灌木叢以及葡萄滿架的藤蘿、凌霄、葡萄虯枝龍盤,花葉婆娑。幾十尊不同時期出土的石刻造像,點綴在院內各處,更加顯示出濃郁的齊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地方特色,令人遐思神往。
從陳列館東門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塊鑲嵌在紅木框內的長方形「銅鏡」,鏡面飾龍紋圖案,是仿臨淄大武漢齊王墓陪葬坑出土的中國最大的青銅鏡而作。體現了「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的含義。由鏡兩側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巨幅齊長城照片。齊長城建於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300年,西起平陰,綿延東行,至膠州市小珠山入海,全長1000餘里。它是齊國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齊國興旺發達、富民強國的象徵。「長城腳下」一自然巨石銘刻著齊國歷史簡介。序廳中部,矗立著三根原始巨木,頂端鑲嵌著三角形圖案,恰似一個古「齊」字;南邊是仿漢代漆器繪制的巨幅齊國地理位置圖。整個布局明亮簡潔,寓意深刻,給遊客予某種啟迪,引人入勝。
齊國歷史博物館內分15個展廳,曲折環繞,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300餘件珍稀文物和大量的文獻資料在這里陳列展出,並利用模型、沙盤、雕塑、照片、圖片、電影、電視等高科技手段,詳細介紹了齊國的創建、興盛、衰亡史以及軍事、政治、禮俗等,反映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展現形式主要是以齊國歷史為總綱,以時代先後為主線。先齊時期文化在臨淄的發現,證實了齊文化的淵源,所以首先展示的是距今約8000年左右的後李文化,其後依次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西周文化;然後以周代齊國文化為重點,突出了西周、春秋、戰國這幾個階段;最後由秦滅齊統一中國,到漢代齊國的盛況結束。其間有大量的歷史故事,以情節為序,分別展示商周時代,春秋桓管霸業,孔子聞韶,齊城繁榮盛況和稷下學宮的創建、人物介紹、科技、禮俗、田單復齊等,以物代史,相互襯托。
陳列形式靈活、多樣、生動、形象,融知識、藝術、趣味性於一體,分設15個展廳,有序館、龍山文化廳、西周文化廳、桓管霸業廳、韶樂廳、武威廳、城郭廳、稷下廳、科技廳、禮俗廳、火牛陣廳,陳列各類文物精品300餘件(套),並輔以雕塑、模型、沙盤等傳統藝術形式和燈光、音響、影視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法,全面細致地反映了齊國八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博物館陳列形式中的一種創新和有益嘗試。。
陳列館內部裝修為仿漢代宮廷風格,木製穿帶,人字形斗拱,十字格天花藻井,門窗取菱形或漢代圖案欞柵。色彩以亞光熟褐色為主調,隔斷內以亞麻布貼面,構成了一種古典凝重的文化氛圍。
8. 是知道有關淄博臨淄的文化名人、歷史古跡、旅遊景點、神語傳說、地方特產啊 急需
http://ke..com/view/53481.htm
這兒有詳細介紹,你所要的里邊專都屬有
9. 戰國時期齊國的都城臨淄是今天哪個城市
戰國時期齊國的都城臨淄就在今天的淄博市臨淄區。
臨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專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周代齊屬國故都,漢代齊王首府,三國為青州治所,隋、唐為大郡駐地,此後為縣。
臨淄原名營丘,因東臨淄河,被齊獻公更名為臨淄。1970年設立臨淄區。 臨淄區位於淄博市東北部,,地處魯中丘陵與魯北平原交接地帶。
齊國故城建於淄河的西岸,由大小兩城組成。大城周長14公里,城基寬30米左右,至今地面尚保存有城垣的遺跡。
(9)臨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從公元前11世紀晚期,到東漢末年曹操除國,齊國臨淄無論從城市規模、人口密度、工商業繁榮程度、市民文化質量,均一直雄踞全國各城市之首,有「東方古羅馬」的美譽。
齊國故城是列國中最為繁華的都市之一,也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根據《史記·齊太公世家》的記載,公元前859年齊國第7世國君齊獻公開始以臨淄為都城,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止,先後作為姜齊和田齊的國都長達630餘年。
當時諸子百家爭鳴,齊國人才輩出,著名的「稷下學士」因團聚集於都城的稷門而得名。
10. 南辛店鄉的歷史文化
這里有海內外知名的「七十二呆」發源地——劉庄,聞名華夏的鑼鼓村——北專許,文化底蘊非屬常深厚。 境內旅遊資源主要以香嚴禪院為主。香嚴禪院位於該鄉境內崔村,元建明清修;境內文物古跡有:西鄧古柏樹,樹齡850年,高50米,直徑1.5米,樹蔭佔地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