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凌村歷史文化

凌村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3 09:26:26

『壹』 歷史文化散文

1.陳所巨《煙雨桃花潭》
[選段:他是那樣的認真,那樣地感恩,那樣地腳踏實地地感受著真實的人間煙火。所以他才真實地體味了桃花潭和汪倫對於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總以為,青年李白與老年李白是迥然有異的兩個人,就像迥然有異的石頭和水。歲月太能改變一個人,而且是從外到里深刻的改變。有誰能風流倜儻一輩子?]

2.高鵬 《與歷史親近的時刻 》
[選段:我知道,我正在親近天安門,正在親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國歷史。刮過幾個世紀的朔風,羌鼓依然隱隱可聞:幡旗獵獵,狼煙四起,馬蹄沓沓,滾過了秦關漢堞,馱來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彎弓射鵰,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處,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騰飛了大漠龍蛇。又過了幾世紀,鳳陽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鎧,轟隆隆嘩啦啦燒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鳳凰火中涅盤再生,重又壘造了個威凜凜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歷史真是太沉甸,行雲流水只瞬間,青史蝸喘卻千年。 ]

3.周國平《孔子的灑脫》
[選段: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於說他沒出息, 這是很忌諱的。孔子卻坦然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 所專長,他聽了自嘲說,那麼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罷。]

4.黃安詳《生命中的土地》
[選段:又一個「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夜晚,我們與東坡相會於書卷中,傾情地閱讀著這塊永遠讀不完、讀不透的土地。東坡之於蘇軾,就如南陽之於孔明、成都之於杜甫、嶽麓之於朱熹、桐城之於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復的吟誦中,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完美、對缺憾的體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東坡與蘇軾一起最終成為了我們精神的源泉與歸宿。 ]

5.林語堂《東坡居士》
[選段: 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心腸慈悲為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救兒會向富人捐錢,請每年捐助十緡,多捐隨意,用此錢買米,買布,買棉被。古某掌管此錢,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她們若應允養育嬰兒,則贈予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義。 ]

6.黃秋耘《行吟閣遐想》
[選段: 且說我那天來到了行吟閣畔,東湖兩岸,積雪茫茫,素裹紅裝,江山如畫,四顧無人,萬籟俱寂,連幾里外水鳥振翅的聲音都聽得到。我參觀過屈原紀念館之後,又在矗立湖濱的屈原像前憑吊一番。我彷彿看到這位項上掛著花環、腰間佩著長劍、足下穿著芒鞋的古代詩人,披發佇立,蹙額低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彷彿看到穿著破舊的長袍、飄拂著長髯、背著雙手的聞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脈僨張,作獅子吼:「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後來這兩個形象就合而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為聞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7.朱增泉《文赤壁》

[選段: 蘇東坡獲罪入獄,旋被朝廷發配來黃州,反而為他營造出了創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正是黃州落難這幾年,蘇東坡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後來朝廷發來誥命,任命他為「汝州團練副使」。其實那隻是一個虛職,掛職領一份錢糧而已。一個失意文人,被安排去當一名「武官」,真是陰差陽錯。 〕

8.沈紅《濕濕的想念》
[選段:七十年前,爺爺沿著一條玩水,走出大山,走進那所無法畢業的人生學校,讀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書.後來,因為肚子的困窘和頭腦的困惑,他也寫了許多本小書和大書,裡面有許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畫卷,這些文字與畫托舉的永遠是一個沃,水邊形成的理想。〕

9.胡弦《順著石板街走到從前》
[選段: 少數的石頭這見證過更久遠的歷史。這里是古代名將韓信、梁紅玉的出生地。韓世忠、梁紅玉曾駐兵於此與金兵對峙。金戈鐵馬的雜沓之聲,給這座古鎮平添了許多鐵血內涵和堅硬的元素。
征鐸、霜跡、黃河淮河運河的濤聲、深巷賣花聲、酒旗招展聲、吆喝聲、吳楚燕晉各地的方言……在巷子的隨便哪個地方靜靜站一站,都會有亦真亦幻之感,過去的時光和現在的時光交融在一起,歷史深遠的回聲悠悠傳來。無數風景在回聲中浮現,無數人間煙火、歌舞昇平和繁華豪奢依稀可見。〕

10.祝勇《泰州·桃花扇》
[選段: 泰州在宋明兩季,迎來它的全盛期。 徐一清先生在《泰州賦》中描述泰州:「泰州江北水鄉地,有異江南。其間大河開闊,風帆遠近;港汊曲折,蘆盪幽深。城皆環河,村必抱水。……萬篙齊舉,千舟競發……麥風秧雨,此唱彼和……」在滄海、河流、風帆、蘆葦之間,穿插著城垣、橋涵、街衢、老屋、鵝鴨、藕菱、清風、明月、玉簫、優伶……最常見的當然是貧家的女子,像秋冬兩季的薄雪,清新徹骨中,透著一種無法描述的溫存,保佑自己的家園。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夢境,充滿水、植物與詩歌的芳香,以及人間煙火的迷人氣息。

然而,這兩個繁花似錦的朝代,不約而同地在血腥鏖戰中告終。來自北方的兩股勢力先後席捲了南方的江山,輕靈秀逸的南方,無法與金戈鐵馬的北方對峙和抗衡,在這樣的較量中,南方宛如所有的藝術品一樣變成易碎品,被突如其來的馬蹄毫不遲疑地踏碎,變成血泊里的粉末與殘片。在「快樂」一詞中,「樂」表明感受,而「快」,則是一種時間上的限定,它註明了歡樂的時間段落——對於它所有的時間承諾都是謊言。上帝通過嚴格的限制,實現對歡樂的定量分配。南方這種周期性的劫難,不知是否使人們意識到,在享樂與苦難之間,始終存在著一條隱約的線索?難道毀滅的咒語永遠尾隨在快樂之後,而極樂世界的盡頭,必然是死亡的深谷?〕

『貳』 湖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現今湖北境內這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此外,羅田縣勝利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北是土地革命的主戰場之一,中國共產黨在湖北及毗連地區先後開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贛、鄂豫邊、湘鄂川黔、鄂豫陝等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紅色政權,組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三軍團等主力紅軍。由於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紅色政權駐地和指揮中心多以小城鎮為依託,留下了豐富的革命史跡。現今湖北境內這樣的革命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有:紅安縣七里坪鎮、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周老嘴鎮、潛江市熊口鎮和陽新縣龍港鎮。此外,羅田縣勝利鎮、大悟縣宣化店鎮等也保留有較多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 一、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特點 1.歷史悠久,紅色資源密集,品位高。這些城鎮都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在鎮內及其周邊保存著數十乃至上百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核心資源都分布在鎮中以往的主要街道(通稱為「老街」,街道兩旁多是明清以來的傳統民居,革命舊址即在其內),古鎮特色風貌保存尚好,堪稱「天然革命歷史博物館」。建國後,革命舊址多成為國家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建設部還公布七里坪鎮、周老嘴鎮為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2.依山傍水,綠色生態環境較好。大別山、洪湖水、魚米鄉,山清水秀,物產豐饒,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3.區位條件好,交通便利。這些城鎮均有國道、省道通過,都在省會武漢市3小時車程范圍內,距各自的縣城、市區只有幾十公里,潛在的客源市場巨大。 二、存在的共性問題 1.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市場開發。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完全空白,其名氣更多地體現在革命歷史地位、文物價值和傳統教育等方面,精神財富尚未轉化為物質財富。 2.作為紅色資源本身的革命舊址多有毀損,亟待保護。而革命老區地方財政拮據,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因此,如何借全國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浩盪東風,乘勢而上,把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就提到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議事日程上了。 總的來說,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相對落後,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旅遊配套設施尚是空白。應在對這些城鎮進行整體改造、環境整治建設和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整體開發,恢復古鎮老街原有風貌,形成城鎮環境優美、旅遊配套設施齊全、教育旅遊產品豐富的紅色旅遊景區。 三、開發建議 1.旅遊開發與城鎮建設相銜接,積極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修建配套干線公路以及景區道路、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標識牌、旅遊廁所等旅遊配套設施,改造、擴建、增容供電、排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大力整治周邊環境,搞好綠化。這樣既增強可進入性、提升景區整體形象,又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2.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原則。搞好文物修復,改造擴建現有陳列展示場館。保護、徵集、復製革命文物,更新革命史實展覽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使之能再現當時的舊址原貌和歷史氛圍。 3.紅綠結合,區域聯動。實踐證明,將紅色旅遊資源與綠色自然資源緊密結合是最佳的紅色旅遊發展模式。同時,旅遊城鎮的發展,還要考慮到與周邊地區旅遊資源的競爭和協調關系。例如,周老嘴鄰近洪湖,與洪湖市瞿家灣直線距離25公里,都曾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洪湖市藍田生態農業園、柏枝濕地公園均是極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旅遊資源,環繞洪湖分布,宜與監利的紅色旅遊資源進行整體開發和線路組合,打造一條「紅+綠」、「陸+水」精品紅色旅遊線路,使湘鄂西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連為一片。 四、增強產品吸引力 1.突出「紅色」概念,把「紅色」做足,打造旅遊精品。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紅色旅遊景區的特點和優勢,在於保護、開發、整合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旅遊產品的內涵,為遊客創造重回革命年代的「紅色體驗」。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史跡參觀、簡單的圖文展示,是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全方位的體驗要求的。因此,必須認真規劃開發核心旅遊資源,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差異文化」所產生的市場吸引力,並與綠色的自然景觀、古色的歷史景觀和彩色的人文景觀緊密結合在一起,由目前單一的瞻仰、參觀向參與性、體驗性等互動性方式轉變,寓教於游,寓教於樂,做到既見物、見景,又見思想、見精神。 2.把紅色旅遊當成發展經濟、造福人民的重要產業來抓。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需要國家、政府在規劃、資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市場導向等方面給予積極引導、扶持和加強管理。但完全依靠中央和上級政府撥款不太現實,「等、靠、要」只會延緩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的步伐。 當地政府應當轉變思維,通過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加快建立項目的招商引資機制,促進紅色旅遊開發的投資多元化,解決資金緊缺的「瓶頸」。在紅色旅遊的經營上,既要避免借紅色旅遊產業化,提高紅色旅遊景點收費,唯利是圖,又要杜絕庸俗化的「接待旅遊」、「公費旅遊」。尤其重要的是,努力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結合,深度開發食、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產業鏈(可優先發展地方風味餐飲、特色旅遊商品),帶動當地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的全面發展,使當地居民成為發展紅色旅遊的參與者、經營者、獲益者,推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 總之,湖北革命歷史文化名鎮進行紅色旅遊建設開發,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恰當地處理好紅色旅遊、文化保護、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關系,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子,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古鎮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1.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監利縣周老嘴鎮
位於監利縣北30公里處。始建於明朝,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歷史,房屋均為前後多進的磚木結構民宅。屋面施蓋小青瓦,山牆裝飾各式墀頭。街道寬不過三四米,鋪設青石路面,街道兩旁拾一、二級石階,便是各家民宅。其建築布局均為前鋪後室,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廂房,且均用木格扇門和格扇板相隔,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特色,此外周老嘴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色首府,現保存著原有風貌湘鄂西省委、省政府等相關舊址48處。主要有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委、紅二軍團總指揮部、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學校二分校、紅二軍軍部、政治保衛局等舊址和湘鄂西第三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會址以及段德昌、夏曦、賀龍、周逸群等人舊居。現建有革命舊址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安縣七里坪鎮
位於紅安縣城25公里。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古鎮。其中長勝街是七里坪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後又續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門樓,花崗石條砌成。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山牆或隔火牆有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街道寬約7米,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此外七里坪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現保存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黃麻起義會場、中共黃安縣委駐地、紅軍經濟公社、列寧小學等四十餘處革命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湖市瞿家灣鎮
位於洪湖市區西北31公里。明弘治九年(1496年)為江陵瞿文暹所建,初名「打銃灣」。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名為「瞿家灣」。有明清建築21棟,大多集中在古鎮東部。此外這里還是第土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保存有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會、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等革命機關的舊址和其他革命遺跡20餘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監利縣程集鎮
位於監利西北3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距今800餘年,為典型的江漢平原風格的民居建築。現存老街東西走向,1000多米長,寬不過4米,有明清建築110餘棟,約有70%保存完好。這些建築臨街的多為商業鋪面,中進是客堂或作坊,側有賬房,後進則為貨棧或曬場。每幢房屋進與進之間設有天井(或報頂)、廂房,均用木格扇門和木格扇板相隔。門窗一律鏤格,登樓推、街景盡收眼底;木板排門居多,石質門框較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繪,保持原木本色,其建築風格古樸典雅而獨具江南水鄉特點。鄖西縣上津鎮
又稱柳州城,位於鄖西縣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鎮,為明代城址。周長1236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城牆高約7米,呈梯形.為青磚砌成。設5個城門,高3米余,門內右側有蹬道至城樓。城外有護城河,寬35米,深6米。城中軸線偏西有一南北向主街,連接南北二門,長287米,寬3米,從西門至主街有一小街,長60米,街道正中以青石板鋪面,旁為卵石饅路,街檐設下水道。房屋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隆脊吻檐,雕梁畫棟,一進多重。據文獻資料和考古分析,此城建於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現城垣完整,城內建築大部分為原貌。2.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
位於武漢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築,其中古民居保存完整的有10戶,約139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有33戶,3228平方米,這些房屋外牆全用規整的條石砌成,而很多內牆卻用夯土築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
位於恩施市崔家壩鎮.其明清古建築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相關鏈接
2003年10月8日,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選命名了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22個,湖北省無一入選。2005年11月12日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湖北省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 2007年6月9日評選命名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7個,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監利縣程集鎮、鄖西縣上津鎮和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結果日前在京揭曉:我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洪湖市瞿家灣鎮和監利縣程集鎮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鄖西縣上津鎮,位於十堰市西北部,是湖北西進的橋頭堡,陝西東出的東大門,是一個區位優勢明顯的口子鎮。1985年,上津古城被湖北省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津鎮現存古代八大自然景觀,以及以明清一條街為主的20多個聞名景觀。其中包括:鐵箍雲峰、長堤柳浪、天橋古洞、松山仰面、白岩雲橋、仙鶴凌霄、山山疊翠、伍峪青幔等。洪湖市瞿家灣鎮,地處洪湖市西部,西接監利柳關,南倚百里洪湖,北靠洪排大河,東臨沙口新場,「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將整個鎮域劃分為功能各異的小區,突顯水鄉新鎮的特色風貌。瞿家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先烈曾在這里浴血戰斗過,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就坐落在這條街上,早已列入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現存有革命舊遺址39處,成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省國防教育基地。監利縣程集鎮位於監利西北,素有監利「西大門」之稱。該鎮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文化古鎮,建鎮歷史可上溯到宋乾德年間。古鎮程集私塾遍布,家家尚文。這里孕育了一批風雲人物。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是恩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6個示範村之一,其明清古建築和古墳嶺墓群是恩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恩施民俗文化生態村。據了解,2005年評選命名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8個,監利縣周老嘴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大余灣村入選。

『叄』 苗疆的歷史文化

穿越歷史時空 千百年來,古城保存著水陸並行、前街後河的格局。城內散布錯落有致的民居,古碼頭邊栓有站著魚鷹的小船,河岸邊石階上蹲著浣衣的婦女。 青龍洞古建築群近景 我國有歷史文化名城100座,大多數為人們所熟知。而與上海、麗江、平遙、敦煌等一同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的貴州鎮遠,卻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養在深閨。少了一點知名度,古城卻因此古風猶存,質朴自然。這座歷經2280多年風雨的文化名城,至今仍遺存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築50餘座,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驛道5條,以及難得一見的有「歪門斜道」之譽的古巷子7條。僅3.1平方公里的小城,風霜傲骨,古風盎然。 「太極圖」上千年城 氵舞陽河從甕安、黃平、施秉滾滾而來,奔騰於崇山峻嶺之間,接納眾多的支河而成巨流,過了諸葛洞便進入鎮遠。從鎮遠蜿蜒東北而下沅江,放舟直下洞庭、長江,正所謂「南箕北斗五溪煙水洞庭波」。舞陽河穿行於武陵山區,中下施河谷深切,兩岸盡皆懸崖峭壁,翠峰插天,「兩山夾峙,一水中流」,山環水繞,氣勢逼人,雄奇險峻。深知兵法的林則徐至此,心靈為之震動。他寫道:「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走進山中,但覺「山前突兀復有山」;抬起頭來,頓覺「昂頭但見山插天」;登上山頂,又有「不敢俯睨千丈淵」之感。一個「惡」字好生了得,道出了「此身未墜膽已落」的心境,使他「驚起群山向天叫」。 氵舞陽河來到鎮遠,拐了一個S形的大彎。站在石屏山頂極目遠眺,只見「溪河旋繞,山岩森列,白崖東枕,碧峰西峙」,有人為這種雄偉的氣勢所震撼,驚嘆:「疊嶂連雲起,巋然舞水濱。」有一老道登上山頭,說鎮遠「右看滇南頭,左盡楚北尾;蒼茫俯群山,浩浩煙波起」,而後又驚呼這是一幅「太極圖」,若是在S形的河灣上建起兩座城池,便是「日月乾坤,陰陽相照」。軍事家頗重「地利」,認定在此「屏山為城,氵舞水為池」的地方建城,既有通江達海之利,又有崇岡復嶺之險,於是在氵舞陽河兩岸修建城池。先建鎮遠衛城於南岸,後在北岸修建鎮遠府城,一文一武,恰似「太極圖」上象徵「陰陽」的兩個點。從此,鎮遠成了雄踞在西南大通道上的軍事重鎮。 苗疆「清明上河圖」 軍事重鎮鎮遠戰雲密布,卻因是「水陸都會」而日漸繁華,成為南疆的一個商貿城市,正是「豈知躍馬橫戈地,猶有晨鍾暮鼓聲。」隨看衛所的設立,大批軍戶來到鎮遠,以後又遷來匠戶、民戶,人煙日漸稠密。鎮遠居沅江上游而控驛道,由雲南至鎮遠20餘站,貨物皆用人挑馬馱,到鎮遠後改行水路。由鎮遠到常德、岳陽的水路,有船隻往來。若是逆水行舟,船到鎮遠起岸,就走上通往雲南的大道。精明的商人有一種特殊的敏銳,看到鎮遠是一個發財之地,可以把內地各種物資轉輸邊地,又可將滇黔土產運往「下江」,於是紛至沓來,會聚鎮遠。雲南的貨物如銅、錫之類,多在此集散。滇銅運到鎮遠,價格可高出產地兩三倍,大有其利可圖,故買賣興隆。從「下江」運來的糧米、布匹、雜貨,到此轉手買賣,也可獲取豐厚利潤。軍旅往來,商賈雲集,致使鎮遠成為「舟車輻輳,貨物聚會」的都會。 水路繁忙,百舸爭流,於是在沿河兩岸建起許多碼頭。碼頭是水陸交通的銜接點,是鎮遠的一大表徵,它標志著這座古城曾經是交通樞紐,具有軍事與商貿的雙重功能。 誰也沒有料到,在遠離京城的鎮遠邊城,在向來被人視為「化外之地」的苗疆,在山重水復的貴州高原上,也有一幅活脫脫的「清明上河圖」。氵舞陽河上,港灣歧出,碼頭相望,船隻往來穿梭。兩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支撐在水中的吊腳樓,這吊腳樓的臨街面都是騎樓式的,茶樓酒肆、店鋪之中,夾雜著樓台宮閣。街市上人聲嘈雜,摩肩接踵。一泓秋水,半江漁火,縷縷炊煙,樓閣倒影,裝點出一幅絕妙的圖畫。 「歪門斜道」古巷子 離開鬧市,走進狹長幽深的巷子,這才進入古城的腹心。一般的遊客,在鎮遠河沿的街道上溜達一陣之後,便徑直朝著青龍洞走去,或者登上遊船去欣賞氵舞陽河風光。「四時江水綠如藍」的氵舞陽河風光和「海上飛來一洞天」的青龍洞,的確非游不可。然而,古城韻味猶在古風。這是一條條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巷中,城市的喧囂頓時消融,彷彿感到時光倒流。 鎮遠的古巷子和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可以說目前難覓其二。鎮遠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靜,而無循規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鄉秀色,卻沒有平坦無坡的布局;有重慶「山巷子」的風格,又無城市喧鬧的氣氛。兼二者之長又獨具山野風味,大概是鎮遠「山高皇帝遠」的緣故吧,顯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概括地講,鎮遠的古巷子妙得很,爬坡上坎,轉彎抹角,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溝,巷對碼頭,巷通驛道,深宅大院,其與眾不同更多的是因為它的「歪門斜道」。 鎮遠過去有多少巷子現已無法統計,但至今猶存7條,它們是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復興巷、仁壽巷、沖子口巷、米碼頭巷和陳家井巷。這些巷子都建在臨河的石屏山上,隨山勢蜿蜒起伏,層層而上。走進巷中,視線被彎道阻隔,既看不見巷頭,也看不到巷尾,忽上忽下。最長的巷子是沖子口巷,全長249米。因為巷子都在山間盤旋,彎彎曲曲,東拐西彎,初來乍到的人常常迷路。 7條巷子都直接通往臨河的大街,大都與碼頭相對。如此一來,這些巷子都是水陸交通的連接線,是一條條商路暢通的「黃金小道」。 海上「飛來」青龍洞 站在氵舞陽河對岸遠眺青龍洞,像一幅巨大的風景畫高懸於山水天地之間。碧透的江水從山下靜靜流過,翠綠的山崖上鑲嵌著一個煙雨樓閣的龐大建築群,還有一座七孔的石橋將兩岸連通。從山腳往上仰望,重樓危殿,層疊而起,貼壁凌空,參差錯落,與山崖渾然一體。從側面看,一座座梵宇宮觀、樓台亭閣雄踞崖巔,好似一件巨型的雕塑藝術品。在國內,唯一能夠和它媲美的大抵只有山西恆山(在渾源縣城南)的懸空寺。青龍洞建築群雖險峻不如懸空寺,卻因綠色山體顯得鬱郁蔥蔥而勝懸空寺一籌,。 青龍洞建築群始建於明朝初年,數十座靠崖連洞的古建築集中在中河山腰寬40米、高60米、長300米的狹長懸崖地帶,佛寺、宮觀、書院、亭閣巧妙結合。它在建築上的高明之處,在於依山就勢,充分利用懸崖峭壁、深溝淺壑、天然溶洞,創造「附崖建築」的效果,有的雄踞崖巔,有的橫跨溝壑,有的立於崖畔,有的半依山岩。崎嶇不平的山地,無須施以斧鑿,或在懸崖前立一排木柱以為支撐,或因地勢高低分立長柱短柱,或以巨岩作為支撐點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獨木建成一座「獨柱亭」。有的在洞廳里建起一座寺 廟而成「洞中有廟」,有的外面建廟而洞在其中,形成「洞中有閣,閣中有洞」的奇觀。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連接,沒有採用山西恆山懸空寺的棧道,而是利用洞穴、山路、溝壑造成「曲徑通幽」三妙。 如果說鎮遠是一個文化漩渦,青龍洞就是這個漩渦的中心,它把多種文化凝在此地,成為鎮遠文化的縮影。山體奇異風光秀美,驛道的便捷,使青龍洞建築群成為一幅懸掛在舞陽河畔的山水畫卷。 ▲鎮遠地理 有西南水鄉之稱的鎮遠古城位於氵舞陽河下游、貴州高原東部武陵山余脈的崇山峻嶺之中,乘貴陽—玉屏的旅遊列車到鎮遠站下,火車站門口有許多中巴和三輪摩托等候,隨到隨走,10分鍾左右即到縣城。 ▲鎮遠今昔 鎮遠因氵舞陽河以倒「S」形流經小城,而被視為「太極古城」。獨特的水域,使鎮遠成為軍事重鎮與水陸樞紐。氵舞陽河是古城的靈魂,古城的歷史從氵舞陽河開始。 鎮遠不僅是黔東門戶、湘黔的咽喉,更是滇黔鎖陰,自古即為兵家必爭的水陸都會,其「遠鎮一方」之意即由此而起。 鎮遠始建於鐵馬金戈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鎮遠為黔中郡的鐔城縣。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鎮遠屬武陵郡的無陽縣。自此,鎮遠在歷史上的軍事地位隨歷代王朝的更迭而日漸顯赫。明清以後,曾經戰雲密布的鎮遠漸漸進入商業經濟的鼎盛時期,成為南疆的一個商貿城市。 湘黔鐵路開通,水運也因攔河大壩的修築而中斷,鎮遠不再是物資集散地和交通中轉站。歷史發生劇變,古城驟然冷落。雖然地位發生變化,而昔日的輝煌卻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輝。歷史給鎮遠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保存了一座歷史文化的大觀園。 ▲鎮遠周邊風景 鎮遠位於世界十大少數民族風情保護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腹地,周邊1小時車程內有「中國漂城」施秉的杉木河漂流、雲台山,黃平的飛雲崖、劍河溫泉等景區;3小時車程內有雷公山原始森林、凱里苗村侗寨、銅仁梵凈山、湘西鳳凰等景區。

『肆』 長洲鎮 黃埔分區有哪些歷史文化

長洲鎮內有眾多的革命遺址、名勝景點和紀念勝地,包括黃埔軍校、東征烈士墓、中山紀念碑、孫中山紀念館、北伐紀念碑、教思亭、黃埔公園舊址、濟深公園舊址、袖海亭、白兔崗炮台、白鶴崗炮台、大坡地炮台、蝴蝶崗炮台、新西崗炮台和舊西崗炮台、海軍黃埔軍事博覽中心等。

歷史古跡眾多,包括巴斯樓、巴斯教徒墓地、柯拜船塢、祿順船塢舊址、外國人墓地、深井文塔、凌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金花古廟、南海神祠、洪福市、安來市等。

『伍』 石基鎮新橋村有什麼歷史

石基鎮 - 簡介
廣場石基鎮歷史悠久,從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建番禺郡以來,漸有中原軍民南移入居境內,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石碁成村於明初,因村頭稱「龜如石」處有一石質碁(棋)盤及石質碁(棋)子而得名。石基是個文明古鎮,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傳統濃郁。曾涌現出教育家、書法家麥華三,一代武術宗師黃嘯俠等著名人物;擁有享譽盛名的沙涌鰲魚舞、 大龍孔子誕、凌邊乞巧節等民間文化藝術和歷史悠久的傍東流芳堂、石基同安社、新橋九成書院等名勝古跡。其中沙涌村憑借鰲魚舞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石基鎮 - 行政區劃
小鎮風光石基鎮轄區有29個村分別為:大刀沙村;塱邊村;蓮塘村;海傍村;長坦村;新水坑村;南浦村;官涌村;新橋村 ;傍江東村;傍江西村;茶東村;低涌村;石崗東村;大龍村;金山村;舊水坑村;凌邊村;羅家村;石崗西村;前鋒村;橋山村;沙涌村;石基村;文邊村;小龍村;雁洲村;永善村 ;竹山村。

7個社區分別為:東怡社區;美心社區;城市花園社區;金海岸社區 ;金龍社區 ;岐山社區;大龍社區。
石基鎮 - 文化藝術
龍船比賽粵韻飛揚樂萬家
—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曲藝晚會在石基鎮舉行

2007年12月13日晚,文化中心影劇院歡聲笑語、粵韻飛揚。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番禺區文化館主辦、石基鎮文體中心協辦的「蝦腔名曲欣賞會」在石基鎮隆重舉行。上千名曲藝愛好者齊聚一堂,盡享粵曲盛宴、文化大餐。

當晚的節目精彩不斷、掌聲不斷。既有廣東省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寶先生帶來的《王大禹供狀》、也有金鰲樂社帶來的摺子戲《夜戰馬超》。此外,還有張錦錫、潘楚紅、樊春榮、何鳳妹等人帶來的《白玉紅梅》、《摘纓會》等精彩的粵曲。摺子戲《幽會小周後》把曲藝晚會推向了高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的回應。其中,《夜戰馬超》的表演者江健平和陳志偉都是石基二中的在校學生,此節目曾榮獲「番禺區私伙局大賽「大崗賽區」的第一名。這充分展示了石基鎮蓬勃發展的文化事業,一代優秀的粵劇曲藝人才正在迅速成長。

『陸』 石家莊方北村歷史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
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和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20世紀初期,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和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相繼修建,並在此交匯,石家莊就是伴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1925年,這座城市始稱石家莊市(後曾改名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解放,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較大城市之一。當時,全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市。

改革開放給石家莊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機遇。石家莊以其環京津、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網路格局,一在批造型別致的現代化建築和居民生活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柒』 石碁的歷史文化

石碁 鎮歷史悠久,從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建番禺郡以來,漸有中原內軍民南移入居境內容,已有兩千多 年歷史。石碁成村於明初,因村頭稱「龜如石」處有一石質碁(棋)盤及石質碁(棋)子而得名。石碁是個文明古鎮,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傳統濃郁。曾涌現出教育家、書法家麥華三、一代武術宗師黃嘯俠等著名人物;擁有享譽盛名的沙涌鰲魚舞、 大龍孔子誕、凌邊乞巧節等民間文化藝術和歷史悠久的傍東流芳堂、石碁同安社、新橋九成書院等名勝古跡。其中沙涌村憑借鰲魚舞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捌』 池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跡,只需一個即可

九華山:九華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廟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國際性佛教道專場。九華山古稱陵陽山、屬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方圓100公里內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體由花崗石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至今保留著乾隆御賜筆金匾「東南第一山」。
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遊池州杏花村,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閱讀全文

與凌村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