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發展幾個的重要時期
中國歷史是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響的文明之一。中國古代曾依靠先進文化和發達的生產力建立諸多鼎盛強大的王朝,文化播及歐亞大陸,尤其對東亞各國具有很大影響。西方工業革命後,由於社會制度和生產力的停滯不前,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國開始步入現代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振興中華的道路。
世界上綿延不斷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自黃帝時代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代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若從政治和社會形態來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據史書記載,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封建制度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政治。自漢朝起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完結。19世紀60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延續2000餘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1945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經過三年解放戰爭,於1949年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首都定於北京,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振興中華的道路。
❷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是什麼
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是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這一天是卡爾•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中國青年在團的帶領下,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一支堅強力量。
第二時期是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團組織受到嚴重破壞。1927年5月10日,共青團也在武漢召開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各地先後建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青年抗日先鋒隊等青年抗日救國團體。 於1935年12月發布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進一步明確共青團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組織」,這一時期內,團於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中心任務是爭取團結更廣大的勞動青年,在黨周圍積極參加土地革命,參加紅軍和工農武裝,為建立工農政權而斗爭。
第三個時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時期,共青團在1935年實行改造以後,團組織中斷了10年之久。1949年4月11日,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1953年6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主席作了重要講話,祝賀青年「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大會把這「三好」作為今後青年的工作方向。
第四個時期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1964年6月11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形勢下於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共青團建立以來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正式代表2396名,列席代表927人。 這次大會通過了新團章,號召全國廣大團員青年為建設祖國而勤奮勞動和學習。1966年發生「文化大革命」,共青團組織遭到破壞,被迫停止活動,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10月16日,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共青團「十大」在北京召開,被迫中斷12年之久的共青團開始恢復。
我只摘了一些重要內容,要想想看全部上網路,「共青團」就有了。
❸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恢復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7年)。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一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動盪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
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一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中國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一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統一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階段
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啟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鞏固了人民政權;
(2)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4)一五計劃制定及超額完成;
(5)召開全國一屆人大,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過於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階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開始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1)鋼、煤、原油、發電等主要工業品產量都有很大增長。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
(2)涌現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代表;
(3)新興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和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第三階段
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糧食、鋼、煤、原油持續增產,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十年間,使我國經濟損失約五千億元。
4、第四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工業上,建成了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湖北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礦企業。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展的主線。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今年是中共八大勝利召開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確意見後來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確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再次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來。6年之後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麼不斷解決這一矛盾就構成這個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線。經濟是基礎,是手段,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要著眼於民生問題的解決,這也是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把新中國60餘年的歷史分作六個階段加以討論。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革故鼎新,為新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奠定環境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歷經曲折,但是大規模開展的工業化建設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們從親身經歷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獲得了開辟新路、改革開放的精神動力。
之所以將這20年放在一起來看,主要是基於這一時期的民眾生活變化不大,相關體制包括計劃經濟、二元結構、單位體制等等也一直延續下來,還有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越來越「左傾」的指導思想等。
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到1982年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時間不長,是一個結束動亂後休養生息、撥亂反正的階段,執政黨的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醞釀、徘徊、躁動中逐步形成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中國再次迎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春天。
從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啟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從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個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接下來的10年是第六個階段,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更為全面的小康社會,民生建設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視。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各階層利益多元化,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極為復雜,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協調的發展,因而社會建設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國60餘年的社會發展史,也就是圍繞民生主線開展的社會建設史。特別是改革以來幾個階段的民生進步和發展取向,也暗合著馬斯洛揭示的人類需求層次階段性台階式提升的基本走勢。
❹ 中國歷史發展時期具體分為那幾個階段
1840至1919
1919至1949
1949至1956
1956至1956
沒地點
還有
十年動亂1966至1976
徘徊時期1976至1978
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1978至今
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
四個時期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時期,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時期,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
一、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時期:
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這一天是卡爾·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這次大會討論通過了團的綱領、章程及各項決議案。
並推選了施存統為團中央書記。一大召開以後,中國青年在團的帶領下,英勇的參加各種革命活動,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一支堅強力量。
二、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共青團員和革命青年慘遭殺害,團組織也受到嚴重破壞。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黨的大會結束第二天,即1927年5月10日,共青團也在武漢召開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根據新形勢,大會確定了未來集團的工作原則和任務,進一步明確共青團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組織」。在此期間,該團於1928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在大會上,大會中心的任務是努力團結並為更多的工作青年工作,積極參與土地革命。
三、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時期:
共青團在1935年實行改造以後,團組織中斷了10年之久。為了適應新時期需要,1946年10月,黨中央發生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提議,1949年4月11日,中國新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
此次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建立,提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徹底實現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先進的群眾組織。
同時還規定團的任務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青年,把廣大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四、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
1964年6月11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形勢下於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共青團建立以來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正式代表2396名,列席代表927人。
進一步明確了改革開放時期團的工作指導思想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改革和活躍團的工作,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努力培養『四有』新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英勇奮斗」。
(5)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2012年5月4日,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講話》思想深刻、內涵豐富、語重心長、情真意切,寄託著黨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囑托,體現著黨對共青團事業的高度重視,為當代青年健康成長、為共青團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各級團組織要把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和團幹部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5)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來源:網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人民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光輝歷程
❻ 簡述新中國發展四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4,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6)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中國發展的最新階段:
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依法加強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健全商品市場,發展要素市場,加快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
❼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如何劃分
3個階段,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7)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❽ 中國現代史四個時期
1、過渡時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政治:完成土地改革運動,和平解放西藏。
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完成「一五」計劃,初步奠定工業化基礎。
外交: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其中「一邊倒」方針對促進經濟恢復。
2、曲折發展時期(1956~1966年)——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經濟: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經濟建設遭受嚴重挫折。
外交:反對來自於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友好外交關系。
3、十年文革時期(1966年~1976年)——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嚴重錯誤
政治:中央領導人錯誤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認為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敵我階級矛盾,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
經濟:工農業生產秩序遭到破壞。
外交: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
4、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政治: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得到重建並獲得發展。
經濟:對內改革,實行農村承包責任制,實行對外開放。
外交: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理論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8)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新中國過渡時期,為了鞏固新生政權,我國逐步確立了包括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內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經過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體系。
曲折發展時期(1956~1966年),1958年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在實踐中偏向了多、快,因而忽視了客觀規律,左傾冒進思想抬頭。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遭受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困難。
十年文革時期(1966年~1976年),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都被造反派奪權,陷於癱瘓。
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損失,1973年和1975年在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的主持下,國民經濟有所恢復和回升。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8年至今),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撥亂反正,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祖國統一大業獲得突破,「一國兩制」方針提出並得到成功運用。
結論:要得出合乎國情的認識與決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否則將使現代化建設事業遭受挫折。
❾ 中國歷史階段如何劃分
1、古代:170萬年前-1840年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近代:1840年-1949年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現代:1949至今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9)中國歷史發展的四個時期擴展閱讀
中國各歷史階段的劃分依據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主,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某個重大歷史事件為輔。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制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列強的侵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族獨立和解放,是劃分近代和現代的依據。
❿ 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城市初生期,
第二階段是里坊制確立期
第三階段是里坊制極盛期,相當於三國至唐。
第四階段是開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後的城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