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歷史對上海人的生活態度和影響
那說來話就長了,你得先從南北文化差異開始了解。上海屬江南,魚米之鄉,各回方各面都透答著小家碧玉的氣息,就好比蘇州的私家園林,講求文雅。天津在北方,屬於豪放派,文化中透著粗獷不羈,就好比如北方的皇家園林,大氣雄渾。地域文化不同,人的生活方式當然就不同。雖然都是港口城市,但是外來影響終究是微小的,抵不過當地的本土影響力。
B. 上海的歷史文脈
近代上海歷史文脈,最重要的有以下六個方面:
1.近代租界的典型
近代中國共有過26個租界,上海租界最具有典型意義,時間長、面積大、制度完備、人口多、影響大。西方人將租界作為自己的家園來經營,因此,所有他們覺得有必要引進的西方文化,都被陸續引進了。這里是西方不同風格建築的展示區,也是帝國主義冒險家的樂園,沙遜、哈同為其著者。這里還是流氓、大亨逞凶肆虐的地方,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最為著名。
2.現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
在整個中國,上海是市政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各種先進的市政設施,如煤氣燈、電燈、自來水的使用,不但遠比內地城市早,比其他通商口岸也早得多。
3.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
上海開埠時人口二十多萬,到1949年,已超過500萬。在1935年,上海已是世界第六大城市。上海人口80%以上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移民將中國不同區域飲食、戲曲等文化帶入上海,在上海建立了眾多同鄉組織,到1911年,上海已有此類會館、公所60多個。
4.多功能經濟中心
在19世紀中後期,上海就是中國的航運中心、外貿中心、金融重鎮,到20世紀30年代,發展為集航運、外貿、金融、工業、信息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經濟中心。
5.近代中國文化事業中心
上海是近代中國文化事業中心,新式教育、報紙、新型出版業、廣播、電影等,出現時間都比較早,而且數量多。近代上海也是全國文化人才最多最為密集的城市。日後在中國教育、新聞、出版、學術、藝術等方面有所造詣的知識分子,很多在上世紀初都在上海活動過。
6.政治活動大舞台
晚清時期,強學會、農學會、自立會、中國教育會、光復會、預備立憲公會、政聞社、同盟會中部總會;民國初年,成立或主要活動在上海的黨團至少56個,包括中國社會黨、中華民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自由黨等。1919年,中國國民黨在上海正式成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還有很多政治團體相繼成立或者活躍在上海,如 「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 (國民黨改組派)、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等等。
C. 上海一處有歷史意義的地方的作文
我生在鎮江,長在九江,九江是我的第二故鄉.九江物產豐富,風景秀麗是個人見人愛的好地方,大家一定知道在我們九江有許多特產,其中有人稱「三石」的石魚、石耳、石蛙.這「三石」所生產的地方,正是鼎鼎有名的廬山.她不僅有春天百花齊放的花徑、天然的植物園,號稱「夏都」的避暑勝地,秋高天爽、萬里黃雲的絕妙風景,更為可觀的她冬天的雪後風景.
就說今年冬天吧,一連下起了兩場鵝毛大雪,大雪紛紛繞繞地下了好幾天後,大地被雪披上了銀裝,變成了水晶般的童話世界.看,那彎彎曲曲的山路已經鋪上了一條長長的白色地毯,它是那麼純潔,那麼晶瑩,那麼美麗迷人,看起來真叫人不忍心把腳踩上去.森林裡面的樹木上面都穿上了白色的披風大衣,它是那樣的純潔可愛.村莊的屋頂上面,雪姑娘大方地給它送上了一床厚厚的潔白的棉被.屋檐下面掛滿了水晶般的小冰棱.它給屋檐裝上了一道美麗的花邊.路邊一棵棵小樹掛滿了一個一個白絨絨的雪球.微風吹過,樹枝一顫一顫的,撒下了一些像麵粉一樣的雪花,彷彿在向人們點頭問好,還送上一份珍貴的禮物.山上的景色就更美了,森林和瀑布、小溪全部都是銀裝素裹.遠眺群山,山上的樹都變成白色的了.原來墨綠的山巒都變成黑白相間的了.
九江真不愧被為旅遊勝地,廬山更是名不虛傳!
D. 上海有哪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
東方明珠、豫園、城隍廟、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還有南京西路那裡的老房子,現在沒人居住。
E. 上海有哪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呢,稍微好玩點的
豫園和城隍廟
還有外灘那裡有很多建築不錯
是上世紀的產物了
算是有歷史意義的了
實話說上海也出現沒多久
十里洋場是風光無限
可始終沒有什麼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積淀
更多的是傳承海外洋文化的居多
F. 舉例近代發生在上海的重大歷史事件一個,並談談其意義
G. 近代上海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①開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依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上海在1843年辟為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國、美國和法國陸續在上海設居留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應英國領事巴富爾(George Balfour)要求,在租界內設江海北關(「新關」、「洋關」),辦理向外輪徵收關稅等事,由江蘇省蘇松太道兼管。咸豐三年(1853),英人乘小刀會起義之機強占江海關。次年,上海道吳健彰與英、法、美駐滬領事簽訂協定,允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掌管江海關。同年七月,少關稅務管理委員會成立,開外國侵略者直接管理中國海關惡例。太平天國戰爭期間,1855年小刀會劉麗川、1860年6月太平軍賴文光、1862年初太平軍李秀成共進行了三次佔領部份上海的戰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機構工部局,事實上演變成獨立於清朝行政與司法管轄權外的租界。此後,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黃浦、靜安和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主要是公共租界(以英美為主);盧灣、徐匯兩區的核心區域主要是法租界;長寧則是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而閘北和南市兩片中國管理的區域(華界)則被租界分割互不相連。開埠後的上海迅速成為亞洲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被稱為「十里洋場」、「東方巴黎」、「東方魔都」、「冒險家的樂園」、「遠東第一金融中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戰火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系,為時至今日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②北洋政府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後,清朝舊勢力尚未徹底清除,民國新勢力尚且稚嫩,軍閥當道,政府幾近癱瘓,社會無序混亂。上海的租界卻如國中之國獨享平和,甚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發展速度。1912年至1936年可謂上海租界高度繁榮的階段。民國初,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7年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並入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今盧灣區興業路76號召開,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別召開中共二大和四大。1925年5月30日,由於日本內外棉紗廠廠主槍殺罷工工人(顧正紅),上海學生、市民聚集在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上的老閘捕房門前抗議,英國巡捕開槍射擊,造成了五卅慘案,引發全國性反英運動。1927年4月12日,在閘北發生了四·一二事件,國民革命軍第26軍對工人糾察隊強行繳械,造成大規模流血,開始了國共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