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羅源歷史文化街

羅源歷史文化街

發布時間:2021-02-13 06:17:27

Ⅰ 羅源縣後張歷史文化街區怎麼走

羅源縣後張歷史文化街區你可以下載一個網路地圖帶你直接到達非常好用

Ⅱ 羅源古街是什麼地方

羅源八景:蓮峰月色、聖水聽泉、三川春漲、五里潮平、匹岩飛雪、茅頂留雲、紫霄專蓋樹、金粟盤榕屬。
閩東古跡碧岩寺,初建於宋代,古稱匹岩寺,羅源縣碧里鄉的嶺頭山有匹岩寺。
羅源聖水寺是位於福建福州市羅源縣南郊蓮花山腰的一座佛教寺廟。因山上流泉清洌甘醇如「聖水」,可醫病,故得名「聖水寺」。為羅源第一名寺。
三川:羅源又稱羅川,南溪、中溪和北溪三川同出一源。僅僅在孝巷,就有兩條溪水流經——南溪和中溪。
鳳山公園,位於羅源縣城北面山地,文殊山頂上為鳳園廣場。佇立此地,整個縣城盡收眼底,則東可直觀五里潮平;北可回顧雙茅拱立;南可遙望聖水禪寺;西可遠眺筆架凌雲。
起步鎮:紫霄蓋樹俗稱「姑娘岩」,在上梅嶺旁邊。茅山(又稱仙茅山),位於羅源縣起步鎮北部,俗稱雙茅山。
羅源縣金粟寺在鳳山鎮方厝村東金粟山下。寺外50米西側金粟嶺旁原有古榕1株,樛枝入地,邑古八景稱「金粟盤榕」,1966年被強台風所毀。

Ⅲ 羅源有什麼特產啊,怎麼大家都說聖水街,古街

1, 羅源下廩羊是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的特產。
2, 七境茶,七境」位於羅源縣西部山區西蘭鄉
3, 羅源秀珍菇「秀珍菇是一項無污染的綠色農業

Ⅳ 羅源縣在哪個市區

羅源縣(古屬福州府羅源縣)福建省福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南鄰連江縣,西南接福州市、閩侯縣,西北接古田縣,北與寧德市接壤,東隔海與霞浦東沖半島相望。

全境面積1187.1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62.2平方公里,海域、灘塗面積124.98平方公里。境內三面環山,地形為東西長條狀,鷲峰山脈東南支脈從西北方向延伸入境,形成眾多山嶺。地勢自西而東,三高兩低,形如「W」。

(4)羅源歷史文化街擴展閱讀

近代行政區劃

1950年3月,廢除保甲制度,6月,增設第五區;9月增設第6區,至此,全縣劃為6個區、64個鄉和4個街道。

1952年4月,調整行政區劃,增設第七、八兩個區,全縣分為8個區、66個鄉、4個街。同時,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1954年,又增劃22個鄉。

1955年7月,第五區的飛竹鄉劃為飛竹、梧桐兩鄉;8月,撤銷第七區,所轄各鄉並入第六區;9月,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區分別改名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關、洋頭區。

1956年1-3月,先後撤銷松山、起步、洋頭3區;設城關鎮為縣轄鎮,轄原城關區的4個街;原城關區各鄉與原起步區和松山區合並組成岐余區;原洋頭區各鄉分別歸並於中房、洋柄區。全縣劃分為5個區、1個縣轄鎮、56個鄉鎮,共轄自然村698個。

1958年5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城關、鑒江2個鎮和起步、洪洋、疊石、中房、深坑、松山、泥田、大獲、碧里、牛坑、白塔、鳳坂、西蘭、嶺頭、飛竹、豐余、斌溪、霍口、香嶺、西峰、東宅等21個鄉。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6個人民公社,98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恢復區一級建制,全縣劃為6個區,下轄1個城關鎮、37個人民公社。同年10月,城關鎮升為縣轄鎮。

1965年7月裁區並社,全縣劃分為城郊、松山、起步、洪洋、中房、西蘭、飛竹、霍口、碧里、鑒江等10個人民公社,原城關鎮建制不變。

1966年6月,城關鎮改為城鎮公社;城郊公社除劃歸松山、城鎮公社的8個大隊外,餘下15個大隊另組為白塔公社(同年11月更為「紅塔」)。至此,全縣劃為11個人民公社,185個大隊、4個街。

1979年4月,城鎮人民公社改名城關鎮。1981年7月定名鳳山鎮,紅塔人民公社復名為白塔人民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更名的大隊亦同時恢復原名。

1984年9月,全縣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建制,各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6年2月,中房鄉下大洋村因建下大洋水庫需要,拆遷移民在鳳山鎮建立陳厝村。

1988年11月,起步鄉改為鎮,起步、桂林、港頭、沈厝4個村委會改稱居委會。

1992年10月,松山、中房兩鄉同時改為鎮。其中原松山鄉的渡頭、呂洞、岐後、岐頭、樹柄、南岐和原中房鄉的林家、中房、乾溪、大洋等村委改為居委會。

1994年3月,飛竹鄉改為飛竹鎮,飛竹、洋柄村委會同時改為居委會。

1998年6月10日,起步鎮潮格村拆出水口洋、坑脈里、坪石等3個自然村設立水口洋村。

2000年12月10日,鳳山鎮岐余村分設余家塘、岐陽、竹兜3個居委會。

2003年4月30日,鳳山鎮東門居委會劃東環路以東地區設東區居委會。

2004年12月17日,鳳山鎮東區居委會再劃岐陽、金鳳和閩星小區增設閩鳳社區居委會。

2015年,羅源縣轄鳳山、松山、鑒江、起步、中房、飛竹6個鎮及碧里、洪洋、白塔、西蘭、霍口5個鄉,其中霍口為民族鄉。全縣轄7個社區居委會、189個村委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源縣

參考資料來源:羅源縣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Ⅳ 歷史文化街區的意義

歷史來文化街區重在保護源外觀的整體風貌。不但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築,還要保存構成整體風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牆、小橋、溪流、駁岸乃至古樹等。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地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態的文化遺產,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就要維護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地區經濟活力。

Ⅵ 羅源這個地方是歷史以前哪個國家

屬於中國
唐大中元年(847年)置羅源場,咸通二年(861年)升場為鎮,改名永貞,五代閩龍啟元年專(933年)升為永貞縣屬,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昌縣,乾興元年(1022年)定名羅源縣,以境內羅江(今羅源溪)流分三支,同出一源得名。歷屬長樂府、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
宋時分為崇德、常熟、同樂3鄉。元代仍沿其舊。明代仍為3鄉,但改縣郊為4隅,後並為2隅。清沿明制,改稱東隅、西隅、西路、北路、東路。民國25年(1936年)劃為3區,民國31年並為飛竹區,民國35年劃為鳳山、護林、鑒江、洪皇4鎮和鰲塔、荻巽、松山、壽竹、鳳石、碧廩、中滿、豐深、福峰9鄉。民國38年劃為鳳山、鑒碧2鎮和洪林、松獲、鳳壽、河陽、福豐5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為起步、中房、碧里、霍口、洋柄、城關、松山、洋頭8區。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劃為6個人民公社,後改為區,區下轄35個人民公社。1965年撤區並社,劃為11個人民公社。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2個鎮8個鄉和1個畲族鄉,後又陸續將4個鄉改鎮。

Ⅶ 羅源的歷史屬哪裡管俠

羅源的歷史管轄:
宋乾興元年(1022年)定名羅源縣。歷屬長樂府、福州、福安府、回福州路、答福州府、閩海道。1949年8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羅源。1950年屬閩侯專區,1956年改屬福安專區,1962年屬福州市,1963年復屬閩侯專區,1970年又屬福安專區(1971年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1983年重劃歸福州市。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BD%97%E6%BA%90%E5%8E%BF

Ⅷ 請問大家羅源有哪條街是平時大家都會去逛街買衣服的,還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商城

學前洋新街的確很多人買衣服
至於商城,也就金泰吧...不過我不去,我也就去商店
美特斯邦內威、哈雷天堂容、淑女屋、8090……
買包、圍巾、手套等一些小東西我去亞酷,那裡還有賣鞋、衣服、飾品什麼的
男裝我不買的...

Ⅸ 羅源發展怎樣

經濟社會發展

自年以來,經過十年多的扶貧開發、脫貧致富,1997年羅源縣基本實現小康,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小康的原貧困縣,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從1993年至2000年,連續八年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200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71億元,比增7.61%;工農業總產值61.82億元;比增11.08%;鄉鎮企業總產值65.92億元,比增16.79%;財政總收入1.92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億元,比增7.39%;實際利用外資1363萬美元,比增0.6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億元,比增11.1%;農民人均收入3522元,比增3.10%。兩個文明建設呈現五個特點:

農業產業化初現端倪

羅源花卉市場夜景

推行市場接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發展「一鄉一業」、「幾村一品」規模和塊狀經濟。培育壯大食用菌、花卉、水產、石材、烤煙、蔬菜、林茶果竹和小水電等農村八大產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群體。水產養殖引進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太平洋牡蠣三倍體育苗與養成基地,水產養殖面積達77150畝,產值達15.2億元;石板材年產量1100萬平方米,產值達9億元,創稅利2000多萬元;建成小水電站64處,裝機容量3.4萬千瓦。傾斜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輻射基地和農戶生產,現有山林食品等10家企業被確認為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加強堤防、水庫和種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全縣農業總產值(不變價)11.35億元,比增4.42%。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壯大

全縣有國有工業企業12家,畲山卷煙廠、造紙廠、電力公司等骨幹企業加強企業管理、技術改造,增強市場競爭力。畲山煙廠同廈門卷煙廠實行聯合重組,在確保財政收入基數的基礎上,廈門卷煙廠擬投資6000萬元新上兩個配套項目;對小型企業實行拍賣、租賃、承包、嫁接等方式改革,保持安定穩定。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全縣有私營企業183家,個體工商戶3568戶。立足資源優勢,著重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我縣「喜來寶」香煙、「味中有」肉鬆、「七境綠茶」、「羅源紅」石材、秀珍菇和山林、海林的「兩菜」成為省內外暢銷的品牌,全縣工業產值達50.47億元,比增12.70%。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資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了明珠山莊、山林食品、邦輝石材等三資企業,全縣引進三資企業30家,年創產值3.7億元,創稅收350多萬元,在羅源灣松山墾區內,建立了羅源灣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落地味中有食品、海林食品等48家各類企業,初具開放開發規模。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實施「大城關、中心鎮」戰略,加快開發新城區、完善舊城區,拓建新建城區3條主街道,初步構成「三橫四縱」的路網格局,治理南溪防洪堤和五里走廊,建設蓮花山公園,高標准建成鳳蝶公園,城區面貌煥然一新,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城」。興建集文化、娛樂、休閑、辦公於一體的「九大中心」,現已完成主體建築,正進行內外裝修,成為城區標志性建築;全面完成境內羅寧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和縣通鄉公路路面柏油化;中房次中心鎮、起步商貿旺鎮、西蘭新集鎮建設全面鋪開,大項等10個市級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試點順利進展,完成36個老區基點村、少數民族村通水工程建設任務,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一是精心實施精神文明建設「十五」規劃。創建全國科技先進縣已通過驗收,羅源灣星火密集區被列為「十五」第一批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建了福州民族中學、羅源第二中學、縣進修校附屬小學等,全縣建成中學19所,小學165所,實施集中辦學,優化教育布局和教育資源配置。縣醫院、縣中醫院通過「二甲」驗收,推行農村合作醫療點改革,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確認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單位。全面推行計生優質服務,實現省級二類先進縣目標。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目標。二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黨,形成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政府高速運轉、狠抓落實,人大政協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紀委保駕護航、防腐倡廉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社會安定穩定,2001年全縣共立刑事案件發案率為萬分之十五,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閱讀全文

與羅源歷史文化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