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嵌入式的發展歷史

嵌入式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3 02:50:07

① 什麼是arm,arm嵌入式的發展歷程及其應用

不知道這篇能不能幫回到你答http://atmel.eefocus.com/mole/forum/thread-2658-1-1.html

② 單片機的發展歷史

歷史

單片機的發展先後經歷了4位、8位、16位和32位等階段。8位單片機由於功能強,被廣泛用於工業控制、智能介面、儀器儀表等各個領域,8位單片機在中、小規模應用場合仍佔主流地位,代表了單片機的發展方向,在單片機應用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80年代初,Intel公司推出了8位的MCS-51系列的單片機。

單片機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 面:集成度高;存儲容量大;外部擴展能力強;控制功能強。

1、從內部的硬體到軟體有一套完整的按位操作系統,稱作位處理器,處理對象不是字或位元組而是位。不但能對片內某些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某位進行處理,如傳送、置位、清零、測試等,還能進行位的邏輯運算,其功能十分完備,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2、同時在片內RAM區間還特別開辟了一個雙重功能的地址區間,使用極為靈活,這一功能無疑給使用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乘法和除法指令,這給編程也帶來了便利。很多的八位單片機都不具備乘法功能,作乘法時還得編上一段子程序調用,十分不便。

(2)嵌入式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單片機技術的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開發,主要包括CPU開發、程序開發、 存儲器開發、計算機開發及C語言程序開發,同時得到開發能夠保證單片機在十分復雜的計算機與控制環境中可以正常有序的進行,這就需要相關人員採取一定的措施,下文是筆者的一些簡單介紹:

(1)CPU開發。開發單片機中的CPU匯流排寬度,能夠有效完善單片機信息處理功能緩慢的問題,提高信息處理效率與速度,開發改進中央處理器的實際結構,能夠做到同時運行2-3個CPU,從而大大提高單片機的整體性能。

(2)程序開發。嵌入式系統的合理應用得到了大力推廣,對程序進行開發時要求能夠自動執行各種指令,這樣可以快速准確地採集外部數據,提高單片機的應用效率。

(3)存儲器開發。單片機的發展應著眼於內存,加強對基於傳統內存讀寫功能的新內存的探索,使其既能實現靜態讀寫又能實現動態讀寫,從而顯著提高存儲性能。

(4)計算機開發。進一步優化和開發單機片應激即分析,並應用計算機系統,通過連接通信數據,實現數據傳遞。

(5)C語言程序開發。優化開發C語言能夠保證單片機在十分復雜的計算機與控制環境中,可以正常有序的進行,促使其實現廣泛全面的應用。

③ 嵌入式系統發展的歷程什麼怎麼樣的呢

據卓躍教育介紹,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各種匯流排層出不窮、群雄並起的時代。版隨著微電子工藝水平的權提高,集成電路製造商開始把嵌入式應用中所需要的微處理器、I/O介面、A/D、D/A轉換、串列介面以及RAM、ROM等部件全部集成到一個VLSI中,從而製造出面向I/O設計的微控制器,即俗稱的單片機,成為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異軍突起的一支新秀。其後發展的DSP產品則進一步提升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技術水平,並迅速滲入到消費電子、醫療儀器、智能控制、通信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

20世紀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製造、數字化通信和信息家電等巨大需求的牽引下,嵌入式系統進一步加速發展。

21世紀無疑將是一個網路的時代,將嵌入式系統應用到各種網路環境中去的呼聲自然也越來越高。目前大多數嵌入式系統還孤立於Internet之外,隨著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以及Internet技術與信息家電、工業控制技術等的結合日益緊密,嵌入式設備與Internet的結合才是嵌入式技術的真正未來。

④ 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歷史

事實上,在很早以前,嵌入式這個概念就已經存在了。在通信方面,嵌入式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就用於對電子機械電話交換的控制,當時被稱為「存儲式程序控制系統」(Stored Program Control)。
嵌入式計算機的真正發展是在微處理器問世之後。1971年11月,Intel公司成功地把算術運算器和控制器電路集成在一起,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Intel 4004,其後各廠家陸續推出了許多8位、16位的微處理器,包括Intel 8080/8085、8086,Motorola 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以這些微處理器作為核心所構成的系統,廣泛地應用於儀器儀表、醫療設備、機器人、家用電器等領域。微處理器的廣泛應用形成了一個廣闊的嵌入式應用市場,計算機廠家開始大量地以插件方式向用戶提供OEM產品,再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套適合的CPU板、存儲器板以及各式I/O插件板,從而構成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並將其嵌入到自己的系統設備中。
為靈活兼容考慮,出現了系列化、模塊化的單板機。流行的單板計算機有Intel公司的iSBC系列、Zilog公司的MCB等。後來人們可以不必從選擇晶元開始來設計一台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而是只要選擇各功能模塊,就能夠組建一台專用計算機系統。用戶和開發者都希望從不同的廠家選購最適合的OEM產品,插入外購或自製的機箱中就形成新的系統,這樣就希望插件是互相兼容的,也就導致了工業控制微機系統匯流排的誕生。1976年Intel公司推出Multibus,1983年擴展為帶寬達40MB/s的MultibusⅡ。1978年由Prolog設計的簡單STD匯流排廣泛應用於小型嵌入式系統。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各種匯流排層出不窮、群雄並起的時代。隨著微電子工藝水平的提高,集成電路製造商開始把嵌入式應用中所需要的微處理器、I/O介面、A/D、D/A轉換、串列介面以及RAM、ROM等部件統統集成到一個VLSI中,從而製造出面向I/O設計的微控制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單片機,成為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異軍突起的一支新秀。其後發展的DSP產品則進一步提升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技術水平,並迅速地滲入到消費電子、醫用電子、智能控制、通信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等各種領域。
20世紀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製造、數字化通信和信息家電等巨大需求的牽引下,嵌入式系統進一步加速發展。面向實時信號處理演算法的DSP產品向著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發展。Texas推出的第三代DSP晶元TMS320C30,引導著微控制器向32位高速智能化發展。在應用方面,掌上電腦、手持PC機、機頂盒技術相對成熟,發展也較為迅速。特別是掌上電腦,1997年在美國市場上掌上電腦不過四五個品牌,而1998年底,各式各樣的掌上電腦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此外,Nokia推出了智能電話,西門子推出了機頂盒,Wyse推出了智能終端,NS推出了WebPAD。裝載在汽車上的小型電腦,不但可以控制汽車內的各種設備(如音響等),還可以與GPS連接,從而自動操控汽車。
21世紀無疑是一個網路的時代,使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應用到各類網路中去也必然是嵌入式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

⑤ 嵌入式處理器的發展歷程

嵌入式微處理器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其間經歷了、MCU、網路化、軟體硬化四大發展階段。
1.SCM階段:即單片微型計算機(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階段,主要是單片微型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探索階段。Zilog公司Z80等系列單片機的「單片機模式」獲得成功,走出了SCM 與通用計算機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2.MCU階段:即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單片機)大發展階段,主要的技術方向是:為滿足嵌入式系統應用不斷擴展的需要,在晶元上集成了更多種類的外圍電路與介面電路,突顯其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實時控制功能。80C51微控制器是這類產品的典型代表型號。
3.網路化階段: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各個系統,不論是手持型還是固定式的嵌入式電子產品都希望能聯接互聯網。因此,網路模塊集成於晶元上就成為了一個重要模塊。
4.軟體硬化階段:隨著市場對CPU晶元產品的使用面越來越廣,對速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要求的產品開發的時間越來越短,而軟體功能和系統卻越來越復雜,要求實時處理的多媒體等大型文件的處理要求越來越多(如MP3、MP4播放器、GPS導航儀等),以及手持型數字電視飛速發展的需要,有的還需要實時在線快速改變邏輯功能,尤其是對低功耗的需要越來越嚴,僅僅採用軟體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這些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同時,隨著半導體設計和加工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設計水平的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極大地降低了嵌入式微處理器晶元的設計難度。為軟體硬化的普及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⑥ 誰能提供嵌入式系統微處理器發展史的資料

嵌入式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由通用計算機中的CPU演變而來。與通用計算機中的CPU不同的是,內在嵌入式應用容中,將微處理器裝配在專門設計的電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應用緊密相關的功能硬體,去除其他的冗餘功能部分,這樣就以最低的功耗和資源實現嵌入式應用的特殊要求。此外,為了滿足嵌入式應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處理器在工作溫度、抗電磁干擾、可靠性等方面相對通過通用計算機中的CPU都做了各種增強。

⑦ java 嵌入技術的歷史

1991年,Sun公司的由James Gosling,Bill Joe等人組成的Green小組開發了一個名為Oak的軟體,開發它的目的是用於電視等家用電器的嵌入式應用。後來Oak發展成為我們熟知的Java,Java發布之後就風靡於WWW世界,廣泛應用於網路計算。Sun公司在大力開發Java網路應用的同時,絲毫沒有放鬆Java嵌入技術的開發。自1996年公布JavaCard技術以來,Sun就陸續推出了EmbeddedJava、PersonalJava、JavaPhone、JavaTV、Jini等嵌入技術,使Java應用於智能卡、頂置盒、專用游戲機、手持電腦、Web電話、PDA、互動式數字電視、網路汽車、無線通訊、門徑控制等有聯網要求的消費式電子系統。
1996年,智能卡業的兩巨頭Schlumberger和Gemplus表示支持Java智能卡並聯合成立了Java智能卡論壇(JavaCard Forum),隨後,其它大的智能卡公司如Bull CP8 Transac、De La Rue Card Systems、Giesecke & Devrient等也表示支持Java智能卡並參加到這個論壇中來。
1997年的Comdex上Sun、IBM、Netscape等聯合展示了共同開發的用Java編寫界面網路汽車
1998年初,Sun公司公布picoJava的核心規范。隨後,IBM、NEC、Fujitsu等公司宣布將開發符合picoJava核心規范的Java晶元用於嵌入式應用系統。同年底,Sun公司推出了價格低廉的用於頂置盒、工業數據採集設備、蜂窩電話等嵌入式應用系統的MicroJava晶元和用於台式機的UltraJava晶元。
2000年7月的JavaOne會議上,LG公司展示了集成Java技術的行動電話iBook(見圖1.4),它支持個人信息管理、個人財務管理、本地特色服務以及可移動的拍賣、游戲、娛樂和社區服務,9月正式投放韓國市場。
同一次JavaOne會議上,Sharp公司展示了採用Personal JWorks平台開發的基於VxWorks實時操作系統的Web電話(見圖1.5),(Personal JWorks開發平台和VxWorks實時操作系統是Wind River公司的產品,)它帶有一個顯示屏、一個鍵盤,可以訪問互聯網。
Java嵌入產品的市場化表明Java嵌入技術如同Java一樣已經成為電子業界所接受的嵌入技術標准。1997年,Sun公司兼並了長期從事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開發的Chorus公司,更是為Java嵌入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系統環境。

⑧ arm的歷史發展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學家赫爾曼·豪澤( Hauser)和工程師Chris Curry,在英國劍橋創辦了CPU公司(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主要業務是為當地市場供應電子設備。1979年,CPU公司改名為Acorn計算機公司。
起初,Acorn公司打算使用摩托羅拉公司的16位晶元,但是發現這種晶元太慢也太貴。一台售價500英鎊的機器,不可能使用價格100英鎊的CPU!他們轉而向Intel公司索要80286晶元的設計資料,但是遭到拒絕,於是被迫自行研發。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設計了他們自己的第一代32位、6M Hz的處理器,用它做出了一台RISC指令集的計算機,簡稱ARM(Acorn RISC Machine)。這就是ARM這個名字的由來。
RISC的全稱是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支持的指令比較簡單,所以功耗小、價格便宜,特別適合移動設備。早期使用ARM晶元的典型設備,就是蘋果公司的牛頓PDA。
20世紀80年代後期,ARM很快開發成Acorn的台式機產品,形成英國的計算機教育基礎。
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組為ARM計算機公司。蘋果公司出資150萬英鎊,晶元廠商VLSI出資25萬英鎊,Acorn本身則以150萬英鎊的知識產權和12名工程師入股。公司的辦公地點非常簡陋,就是一個谷倉。20世紀90年代,ARM 32位嵌入式RISC(Re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處理器擴展到世界范圍,占據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ARM公司既不生產晶元也不銷售晶元,它只出售晶元技術授權。

⑨ MCU的發展歷史

單片機出現的歷史 並不長,但發展十分迅猛。 它的產生與發展和微處理器的產生與發展大體同步,自年美國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處理器以來,它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下面以Intel公司的單片機發展為代表加以介紹。
1971-1976
單片機發展的初級階段。 1971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設計出集成度為2000隻晶體管/片的4位微處理器Intel 4004, 並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構成了第一台MCS—4微處理器, 而後又推出了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繼推出的8位微處理器。
1976-1980
低性能單片機階段。 以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為代表, 採用將8位CPU、 8位並行I/O介面、8位定時/計數器、RAM和ROM等集成於一塊半導體晶元上的單片結構, 雖然其定址范圍有限(不大於4 KB), 也沒有串列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斷系統也較簡單, 但功能可滿足一般工業控制和智能化儀器、儀表等的需要。
1980-1983
高性能單片機階段。 這一階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單片機普遍帶有串列口, 有多級中斷處理系統, 多個16位定時器/計數器。片內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定址范圍可達64 KB,個別片內還帶有A/D轉換介面。
1983-80年代末
16位單片機階段。 198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單片機MCS-96系列, 由於其採用了最新的製造工藝, 使晶元集成度高達12萬只晶體管/片。
1990年代
單片機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應用領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發展。
按照單片機的特點,單片機的應用分為單機應用與多機應用。在一個應用系統中,只使用一片單片機稱為單機應用。單片機的單機應用的范圍包括:
(1) 測控系統。 用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不太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自適應控制系統、數據採集系統等, 達到測量與控制的目的。
(2) 智能儀表。 用單片機改造原有的測量、控制儀表, 促進儀表向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綜合化、柔性化方向發展。
(3) 機電一體化產品。單片機與傳統的機械產品相結合, 使傳統機械產品結構簡化, 控制智能化。
(4) 智能介面。 在計算機控制系統, 特別是在較大型的工業測、控系統中, 用單片機進行介面的控制與管理, 加之單片機與主機的並行工作, 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運行速度。
(5) 智能民用產品。 如在家用電器、玩具、游戲機、聲像設備、電子秤、收銀機、辦公設備、廚房設備等許多產品中, 單片機控制器的引入, 不僅使產品的功能大大增強, 性能得到提高, 而且獲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單片機的多機應用系統可分為功能集散系統、並行多機處理及局部網路系統。
(1) 功能集散系統。 多功能集散系統是為了滿足工程系統多種外圍功能的要求而設置的多機系統。
(2) 並行多機控制系統。 並行多機控制系統主要解決工程應用系統的快速性問題, 以便構成大型實時工程應用系統。
(3) 局部網路系統。
單片機按應用范圍又可分成通用型和專用型。專用型是針對某種特定產品而設計的,例如用於體溫計的單片機、用於洗衣機的單片機等等。在通用型的單片機中,又可按字長分為4位、8位、16/32位,雖然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現在幾乎是32/64位的天下,8位、16位的微處理器已趨於萎縮,但單片機情況卻不同,8位單片機成本低,價格廉,便於開發,其性能能滿足大部分的需要,只有在航天、汽車、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需要高速處理大量數據時,才需要選用16/32位,而在一般工業領域,8位通用型單片機,仍然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單片機。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單片機應用和嵌入式系統開發走過了二十餘年的歷程,隨著嵌入式系統逐漸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單片機課程的教學也有從傳統的8位處理器平台向32位高級RISC處理器平台轉變的趨勢,但8位機依然難以被取代。國民經濟建設、軍事及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尤其是手機、汽車自動導航設備、PDA、智能玩具、智能家電、醫療設備等行業都是國內急需單片機人才的行業。行業高端目前有超過10餘萬名從事單片機開發應用的工程師,但面對嵌入式系統工業化的潮流和我國大力推動建設「嵌入式軟體工廠」的機遇,我國的嵌入式產品要溶入國際市場,形成產業,則必將急需大批單片機應用型人才,這為高職類學生從事這類高技術行業提供了巨大機會。

⑩ 嵌入式系統應用的發展歷史

事實上,在很早以前,嵌入式這個概念就已經存在了。在通信方面,嵌入式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就用於對電子機械電話交換的控制,當時被稱為「存儲式程序控制系統」(Stored Program Control)。
嵌入式計算機的真正發展是在微處理器問世之後。1971年11月,Intel公司成功地把算術運算器和控制器電路集成在一起,推出了第一款微處理器Intel 4004,其後各廠家陸續推出了許多8位、16位的微處理器,包括Intel 8080/8085、8086,Motorola 的6800、68000,以及Zilog的Z80、Z8000等。以這些微處理器作為核心所構成的系統,廣泛地應用於儀器儀表、醫療設備、機器人、家用電器等領域。微處理器的廣泛應用形成了一個廣闊的嵌入式應用市場,計算機廠家開始大量地以插件方式向用戶提供OEM產品,再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套適合的CPU板、存儲器板以及各式I/O插件板,從而構成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並將其嵌入到自己的系統設備中。
為靈活兼容考慮,出現了系列化、模塊化的單板機。流行的單板計算機有Intel公司的iSBC系列、Zilog公司的MCB等。後來人們可以不必從選擇晶元開始來設計一台專用的嵌入式計算機,而是只要選擇各功能模塊,就能夠組建一台專用計算機系統。用戶和開發者都希望從不同的廠家選購最適合的OEM產品,插入外購或自製的機箱中就形成新的系統,這樣就希望插件是互相兼容的,也就導致了工業控制微機系統匯流排的誕生。1976年Intel公司推出Multibus,1983年擴展為帶寬達40MB/s的MultibusⅡ。1978年由Prolog設計的簡單STD匯流排廣泛應用於小型嵌入式系統。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各種匯流排層出不窮、群雄並起的時代。隨著微電子工藝水平的提高,集成電路製造商開始把嵌入式應用中所需要的微處理器、I/O介面、A/D、D/A轉換、串列介面以及RAM、ROM等部件統統集成到一個VLSI中,從而製造出面向I/O設計的微控制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單片機,成為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異軍突起的一支新秀。其後發展的DSP產品則進一步提升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技術水平,並迅速地滲入到消費電子、醫用電子、智能控制、通信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等各種領域。
20世紀90年代,在分布控制、柔性製造、數字化通信和信息家電等巨大需求的牽引下,嵌入式系統進一步加速發展。面向實時信號處理演算法的DSP產品向著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發展。Texas推出的第三代DSP晶元TMS320C30,引導著微控制器向32位高速智能化發展。在應用方面,掌上電腦、手持PC機、機頂盒技術相對成熟,發展也較為迅速。特別是掌上電腦,1997年在美國市場上掌上電腦不過四五個品牌,而1998年底,各式各樣的掌上電腦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此外,Nokia推出了智能電話,西門子推出了機頂盒,Wyse推出了智能終端,NS推出了WebPAD。裝載在汽車上的小型電腦,不但可以控制汽車內的各種設備(如音響等),還可以與GPS連接,從而自動操控汽車。21世紀無疑是一個網路的時代,使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應用到各類網路中去也必然是嵌入式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發展潛力巨大的「信息家電」中,人們非常關注的網路電話設備,即IP電話,就是一個代表。該設備可以簡單到像普通電話一樣,可它卻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雙方通話的,花市話的錢可以打長途電話!

閱讀全文

與嵌入式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