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議論文

歷史文化議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3 01:13:10

⑴ 關於歷史文化的作文700字

今天是我們祖國的60歲生日,在此我代表我自己對祖國說聲:「生日快樂!」
在今年我們的祖國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在年初,南方一連幾個星期都在下暴雪,你想那裡可是好幾年都不下雪;在5月份,祖國又迎來了難得的5.12汶川大地震。但我國的人民很團結,有之歌唱得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剛,這力量是鐵.....」我們的人民在一方有難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衣服的捐錢的,實在沒有錢的就去災區救人。我們的人民解放軍也行動起來,有的解放軍連自己的家有難,也來幫助別的受災人民。 在今年我們也經歷了考驗:剛結束的北京奧運會,剛完成的「神七」飛天讓我們自豪。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取得了51金21銀28銅的好成績;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更是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宇航員可以太空行走的國家。
雖然經歷了這么困難,但是我國人們在突發情況中的大氣,有毅力顯示出了大國得風范。我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經久不衰!!

我的祖國, 高山巍峨, 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 暮色蒼茫, 任憑風雲掠過。 堅實的脊背頂住了億萬年的滄桑從容不迫。 我的祖國, 大河奔騰, 浩盪的洪流沖過歷史翻卷的漩渦, 激流勇進, 洗刷百年污濁, 驚濤駭浪拍擊峽谷湧起過多少命運的顛簸。 我的祖國, 地大物博, 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的傳統文化, 大漠收殘陽, 明月醉荷花, 廣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還在熠熠閃爍。 我的祖國, 人民勤勞, 五十六個民族相濡以沫, 東方神韻的精彩, 人文風貌的風流, 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就是我的祖國, 這就是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愛你源遠流長燦爛的歷史, 我愛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我愛你風光旖旎壯麗的河山, 我愛你人民的性格堅韌執著。 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 你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吒時代的風雲, 你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 你是人類智慧的起源-----點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個神聖的名字, 那就是中國! 那就是中國啊,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搏動的心臟跳動著五千年的脈搏,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涌動的血液奔騰著長江黃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黃色的皮膚印著祖先留下的顏色,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黑色的眼睛流露著謙遜的笑窩,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堅強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氣魄,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遼闊的海疆裝滿了我所有的寄託。 我的祖國, 可愛的中國, 你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你養育了偉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數千年的狂風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堅強, 抵住內憂外患闖過歲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華民族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開放氣勢磅礴。 可愛的祖國啊, 無論我走到那裡,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無論我身居何方, 你都溫暖著我的心窩。 可愛的祖國啊, 你把住新世紀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實力, 創造震驚世界的奇跡。 你用勤勞,你用智慧, 進行了又一次更加輝煌的開拓! 祖國啊,祖國, 你永遠充滿希望, 祖國啊,祖國, 你永遠朝氣蓬勃

⑵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800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簡訊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⑶ 請以國家歷史文化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寫作思路:圍繞東西方國家進行對照寫作,並敘述歷史文化對不同國家之間的影響。

在不同的國家,就是從國家這個具體的模式來看,即使處在同一歷史時代,西方古代希臘的那種鬆散型的城邦聯盟和東方中國的這種專制型的中央集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化的傳承同樣也是不一樣的,有中國式的一脈相承,有國家形式雖然消亡但是文化卻傳播到更為廣闊的地區的文明古國式的承襲,也有新航路開辟以後新大陸式的多文化的匯集。

從英國來的移民帶來了資本主義制度帶來了語言,從非洲來的黑人帶來了勞動力帶來了爵士樂,各方的文化匯集在一起,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

(3)歷史文化議論文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

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盡管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這些也構成了不同的歷史。但是處在同一星球的人類還是有許多共通之處的,所有的語言中母親的發音都是"媽媽",所有對美的追求、對崇高精神世界的構建都是積極向上的,人類所共有的這些基因將促使我們走向最終的統一。

⑷ 以「國家歷史文化」寫一篇作文,要自己寫的

在經歷戰火、千瘡百孔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大門上,高懸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只有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文化之於一個國家的興衰可謂密不可分。
此話擲地甚是有聲,五大洋者,或文化人,或政治家、或革命家等,凡聞者無不小小震驚,震驚之餘,有的先驅就開始嘗試尋找人類社會歷史和文化歷史發展下去的正確途徑,東西方各界名流憑借自己的方式方法找到不同的路讓自己的民族走向屬於自己的軌道,這其中的種種,皆不是吾等小輩可以評說的,故此不表。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還未攻進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這個城市著名的博物館卻被自己國家的暴徒搶掠洗劫了,歷史文物損失慘重。難怪他們在戰爭中失敗的如此之快,不尊重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就等於人失去了主心骨,沒有了血脈。國人沒有了凝聚力和自信心,怎麼可能打勝仗呢?相比之下,在全世界幾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綿延至今未曾中斷,如今的中國人還能讀懂兩千多年前的古籍如《論語》,這在其他文明中都是不可想像的。這與中國從春秋時期就開始的記史傳統是分不開的,而在同為古文明的印度,因為歷史上多次被入侵,不但人種改變,文化也變異了,從來沒形成過統一的歷史和文化,甚至歷史上動輒數百年的時間都是空白,很多歷史和遺跡還是靠中國的法顯、玄奘等人西行取經寫的書籍才得以發現的。近代印度也被英國殖民百餘年,二戰結束好不容易爭得了獨立,卻因宗教和文化沖突被迫劃分成了三個國家。而同樣是遭受外族入侵,中華文明卻以其極大的包容性同化了其他文明。即便在艱難的抗戰期間,有識之士也甘冒生命危險將故宮的國寶文物輾轉幾千里運到大後方,避免了文物的損失。對於自己國家歷史和文化的熱愛,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使我們贏得了抗戰的勝利。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大門上的橫幅:「只要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就活著。」固然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但在侵略者那裡還有這樣一句話「滅其國必先去其史」,很多的古文明,就是被持有這種想法的強盜所摧殘的,他們不僅從肉體上消滅這個民族的精英,還燒毀歷史典籍、遺跡和寺廟教堂等精神文化的遺存。西方殖民者當年對美洲大量的印第安人正是這樣做的,他們成功了消滅了曾經強盛的瑪雅文明和印第安人國家。日本侵略者當年在台灣和東北也進行了系統的奴化教育,強迫當地人說日語、改日本名,推行了很多年,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前幾年台灣的陳水扁竟然掀起了「去中國化」的風浪,妄圖切斷台灣和大陸在歷史和文化上的血脈相承,這種行徑引起了中華兒女的極大憤慨,這是一種自絕於歷史的愚蠢行為。
相反,一些歷史並不悠久的國家卻異常珍惜自己的歷史,如歐美一些國家,城市裡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林立,而且都免費開放。在城市的建設上,他們也很少會去拆毀老房子,或把古跡做成現代的旅遊景點以招徠遊客。甚至在一些路段還專門設有紀念性質的「絆腳石」,讓人們在走路的時候,可以看到點滴的歷史。
當然,歷史不是都會使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也有一些失敗的、慘痛的歷史,讓我們揪心,不忍去面對。但這時更應該勇敢面對、汲取教訓,使這種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能否直面這種負面的歷史和文化,也成了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包容、是否強大的依據之一。美國國會前,矗立著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歷次教訓慘痛的戰爭紀念碑,上面刻滿了死亡士兵的名字。我國也有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那屈辱的過去。但是有些國家還不能真正面對一些歷史,比如日本的所謂靖國神社,裡面竟然供奉有二戰的戰犯,還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韓國也為了所謂民族自尊心私下篡改歷史,把他們的祖先吹得無比英勇,國土面積古代比中國還大。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國民的自大和自欺欺人的心理。
有句名言說得好:「忘記過去等於背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這樣,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何嘗不是如此?

⑸ 結合歷史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翻開我們的歷史書,看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使感到非常自豪。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葯四大發明是從我國傳播出去的,它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原料製成紙,這種改進的原料容易找到,價錢也很便宜。從這起,紙的生產量便增加了,為以後書籍的印刷和文化事業的發晨創造了物質條件。真不敢想像,現在世界上沒有了紙張將變成什麼樣子。
在北宋以前,人們印書採用的方法都是「雕版印刷",印一本書就刻一塊版,很麻煩,而且刻了那麼多的字只在印同一本書,印別的書用不上,所以印刷工人的工作量非常大。北宋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改進對我國人民的生活,生產也有比較突出的貢獻,畢升的活字印刷是用膠泥製成的方形泥塊,在泥塊的正中刻上一個反字,用火燒硬,成為陶活字,許許多多這樣的活字,根據不同文章的需要進行不同的排列,就能印出各種書來。後來,人們又用了木頭、銅、鐵、鉛等制活字排版印書。
造紙術和活字印刷的發明為我國和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指南針最初叫司南,因為它的一端轉動後停下來,總是朝南面的,因此叫「指南針」,如果沒有指南針,不僅鄭和不能七次下西洋;哥倫布也不能發現北美大陸;達·伽馬也不能發現歐——亞——非新航線;就連現在的飛機也無法在空中飛行。當然也更談不上在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中進行石油勘測、科學考察了……
火葯也是我國人民發明的。雖然在當時的唐朝用火葯製成的只有火箭、火炮、突長槍等。但在現在用途卻大了,有了火葯便可以制止外國的侵略了。
作為一個「四大發明」的故鄉人,我深為祖國有這樣燦爛的文化自豪,也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歷史畢竟是歷史,已成為過去,今天的我們怎樣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強大,為人類做出新的貢獻呢?

⑹ 國家歷史文化為題的作文

從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經不成問題。但走上近代社會後,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們開始對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很大程度上調整了以前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但是,這種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艱難的過程中前進。有前進,有障礙,有時甚至還會倒退。於是鴉片戰爭結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仍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中,可謂絕無僅有,也使許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如此困難,有政治環境惡劣的原因。中國的政治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其思想文化觀點相對保守,對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很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一旦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進、突破,總會有一些從特權政治獲得甜頭的政治家,從幕後跳出來,用政治權力加以打擊。近代不是有一些軍閥,在國內大肆鼓吹尊孔嗎?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對思想文化橫加干預,是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復雜,也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復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這使後人感到困惑:想說愛你,又不容易。因為分明有著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來。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許多至可寶貴的東西。 不能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復雜的這個特點,令後人感到十分尷尬。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反思難以前進的一個原因。 (一)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把握人類前進的方向。 人類社會總在不斷前進的,這種前進,在政治上,表現為以民為本,直至後來的由民作主;在經濟上,表現在重農重商,直至後來的市場經濟;在思想文化上,表現為尊重別人的思想觀點,直至後來的思想自由;在對待人上,關心人,愛護人,直至後來的尊重人的價值與尊嚴。 中國人古代一直存在著以民為本的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些思想本身,是進步的。在人生態度上,司馬遷那種雖處逆境而奮發有為,蘇東坡豪放達觀的胸懷,張衡、徐霞客那種對真理的執著熱愛,孟子「我善養浩然之氣」,偉大詩人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均是一種健康的精神境界。對待自然、命運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劉禹錫的「天人交相勝」,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說,無不包含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光輝。在對待個體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上,《古詩十九首》和阮籍《詠懷詩》對人生意義的關注,《世說新語》中對個人價值的肯定,《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都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鮮的血液。在對待個人與社會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位卑不肯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對待人與自然上,《棘敕川》、《岳陽樓記》、《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學作品,更是體現了我們這個民族與自然界之間存在著的特殊感情。 登長江,誦「大江日夜流」,頓生一種豪情。臨高山,讀「一覽眾山小」,頓生一種鬥志。讀《騰王閣序》,吟及「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又生一種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撓,如此強健,唯斯國方有也! 但是,同別的國家一樣,中國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女人有獨特生命價值嗎?不過是男人附庸。每一個中國女子,應以生活於現代為慶幸,而以生活於古代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沒有獨立生命價值。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無數蒼生,都在皇權高壓下葡葡。他們或許渺茫過,懷疑過,反對過,但後來,他們再也不曾有過這個念頭,甚至以高呼「吾皇萬歲」為終身榮耀。馬克思曾經把這種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蔑視地稱之為普遍奴隸制。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使幾千年期間,政治體制、思想觀念、科學文化,一直難以進步,終於在近代社會不可避免地落後於國際社會。一方面是皇帝窮奢極欲,三宮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爛,官僚貴族欺壓人民、掠奪百姓,另一方面卻鼓吹「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憂道不憂貧」,對平民百姓通過商業或其它途徑謀求更多的物質利益,進行種種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難以進一步提高,又使社會經濟發展失去內在動力。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壓制個體生命正當慾望。哪個人特立獨行,即「槍打出頭鳥」,導致國民雖眾多,實則千人一面,有膽有識的人百中無一。有新的思想,即「鳴鼓而攻之」。有不遜之言,即「禍及九族」、「誅滅十族」。在家聽父母的話,在鄉聽長輩的話,社會上聽官僚的話,而全體官僚則聽皇帝的話。個人的婚姻大事,聽父母的話。否則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對外部世界缺乏關心。雖然在鴉片戰爭被打敗,仍不肯認輸,以天朝上國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認真學習別人文化的有價值東西。一次次失敗,仍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不能對自己體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發自己民族生機活力。好了傷疤忘了痛,這樣的情況實在是多得不可勝數! 愚昧、落後、抑制人性、阻礙發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個人若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生活,其思維豈能不退化,其個性豈能不扭曲?與此同時,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還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善於鑽營、欺騙,又有背景的人,青雲直上;渾渾噩噩、平平庸庸、處事圓滑的人,一帆風順,庸人一生平安;而才華橫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負之士,卻往往是英雄難有用武之地,鬱郁一生。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劣勝優汰,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逆淘汰的現象——幾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 (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優劣,必須用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自在此山中。中國文化是優是劣,孤立地看,是難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應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其它國家、民族的文化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認識各自優缺點,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這里主要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同西方文化進行比較。這也是近一兩百年來,學者們十分感興趣的一個問題。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其長處。「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國人崇高天倫,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溫暖著我們的人生,支持著我們戰勝各種困難。「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誰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國人熱愛現實,關心現實,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種虛無主義思想對人心靈的損害,能把人們注意力吸引到建設現實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中國人並不屈服,而始終保持一種信心、鬥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中國人常常講究道德,以友善態度看人,以友善態度對待其它民族,這對於國內社會秩序的建立,對於國際社會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積極的。有著強烈的為國為民建功立業思想。從馬援的馬革裹屍,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為」,曹操的「對酒當家,人生幾何」,到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均體現這種強烈抱負的存在。與自然也有著天然的共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上空」,等等。 所有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世界文化時代的到來,終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阻擋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文藝復興以前的古希臘文明,已被賦予新的內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紀文明,遭到徹底批判。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 試概括出幾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對個體生命的自由、尊嚴,講得不夠。更多的是帝王的權利,而不是百姓的權利;是上級的權利,而不是下級的權利;是單位的權利,而不是個人的權利。現代社會學認為,社會活力來自激發個人的積極性,社會尊嚴來自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與尊嚴。而中國傳統文化之做法,顯然與此背道而馳,既是文明不發達的表現,也必然妨礙社會的發展。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眾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為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西方則堅持思想自由。各種學術可以自由爭鳴。因此幾百年來,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輩出,新的學術成果接連不斷,令世人嘆為觀止。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儒、道、佛並存,為什麼還說是沒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對立的,而實則皇權政治下一種思想的三個方面:出則為佛,入則為儒,修身則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統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戰,也不容挑戰。除非在政權沒落,或瓦解情況,批判儒家、專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頭之日。 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西方則崇高法治,在全社會崇高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既維護了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成本。 在人才選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競爭。這樣能夠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能夠給其他想發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機會;能夠確保人才隊伍新陳代謝工作順利進行。中國的人才選拔模式則不科學、不合理。幹部隊伍是「官選官」,上一級選下一級。客觀上助長各級幹部不是把精力放在為民辦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級旨意上。公務員選拔,也不夠透明、公開。這使中國人才隊伍整體質量不高;效率低下;腐敗泛濫;也挫傷了大量銳意進取的民眾的積極性。 在發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講的是科學和民主。科學,不但是重視科學技術,也包括尊重客觀規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選舉國家機關,並進行相應監督。這使西方社會數百年來一直生機勃勃向前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講的是人情和集權。衛生部部長、北京市市長在處理非典工作有嚴重失職。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按照法律制度處理就可以了。但中國對這起事情的處理,卻十分費力。這類情況,在中國十分普遍。每一起腐敗案件發生後,都有許多人在背後活動,找人講情。沒有人情,便辦不成事。各種事情的解決,如評職稱,重大課題立項,各種評獎,均離不開人情。人情是這個社會得以運轉的萬金油。集權,即大權獨欖,什麼事都由有關領導說了算。結果只能是脫離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權謀個人之私。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會正常秩序遭破壞;在維護極少數人的特權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損害了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礙了整個民族的不斷發展。 由此看來,中華傳統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從總體上說,我們的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落後了一個階段。也就是說,西方文化經歷過一個較充分的現代化階段。而我們民族,則尚未經歷過這個現代化階段。至少可以說,我們的現代化階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 (三)新的時代,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時代,必須建設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進而推動我們民族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新的文化應該是怎麼樣的呢?人們都會關心這個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應該比現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這還用說!人們會說道。 我說的美好,有這么幾層意思。 一、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將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社會、自然有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在無知、愚昧基礎上的文化,是不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真正幸福的。 這就要求個人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並破除種種迷信思想、教條主義,勇於探索正確認識。也要求社會倡導思想自由,倡導尊重真理,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 個人生活的進步,與社會的進步發展密不可分。不斷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是每一代人的責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設中,必須倡導人的社會責任,鼓勵人們在實現個人利益基礎上,為社會多做貢獻;必須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的矛盾,維持社會正常秩序;必須使人們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激發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創造更多優秀的勞動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揚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貴的生命,是萬物之靈。理應雄糾糾、氣昂昂地活著,理應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擊人的尊嚴,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嚴,都是不允許的。人與人之間權利與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個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嚴,侵犯他人的權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許的。新的文化,必須喚起人們對自己生命的尊嚴意識!喚起他創造生活的熱情!喚起他對別人生命價值的尊重的熱愛。努力使自己做一個大寫的人,開創大寫的人生。 同時,還要考慮人的需要,創造相應的精神文化產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脫離人的需要,這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必定是沒有生命力的。

⑺ 題材為歷史文化的八百字作文

【中國歷史文化·諸子百家】法家 法家 法家,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一個以法治為核心的思想學派。這個學派否定了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認為「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史記商君列傳》)他們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毀棄詩書,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主張以法治國。 這種流派主要盛行於戰國時的韓、魏、趙三國,而早期的法家學派人物亦來自這三國,如商鞅來自魏國、申不害來自韓國、慎到來自趙國等。法家中有三個學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這些學派思想由韓國人韓非子集以大成,構成法家思想的終極核心。 法家這種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在戰國時代那種「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而已矣」的殊死競爭的情況下,法家這種思想在斗爭中確是相當實用,如秦統一六國就是明證,而儒家那種固守傳統的溫和政治主張就未免顯得有些「愚遠而闊於事情」了(《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西漢後期,法家思想被「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所吸收,並開始以儒法並用「儒表法里」的理論治理國家,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被排斥掉。 有人認為法家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意識形態。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於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誇大法律的作用,強調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麼道德的標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比如戰爭,如果立下戰功就給予很高的賞賜,包括官職,這樣來激勵士兵與將領奮勇作戰。這也許是秦國軍隊戰鬥力強大的原因之一,滅六國統一中國,法家的作用應該肯定,盡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簡略介紹如下: 反對禮制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也就是明確物的所有權。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淺顯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意思是說,一個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對於集市上的那麼多的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權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個作用是「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懼。興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富國強兵,取得兼並戰爭的勝利。 「好利惡害」的人性論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歷史觀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展而發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⑻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議論文,700-800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文化是什麼?用辭海上的話說,文化是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用余秋雨的話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可見,文化的外延包含整個社會,說文化實際上是在談論整個社會。所以,討論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討論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這當然不是能用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一個某個側面進行論說,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等。
借用余秋雨的觀點,中國傳統文化應當是一種以追求愛與善良為最終目標的生態共同體。《三字經》開篇就講,「人之初,性本善」,這說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孟子講,仁者愛人。《弟子規》講,泛愛眾,而親仁。劉備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都是在告誡人們要追求善良,奉獻愛心。現代社會講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對人的本性的回歸。現代社會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也是體現了人類的一種大愛與善良。雨果曾經講過,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從這個意義上講,愛與善良又是人類文化的共同目標。
余秋雨講過中國文化三個特性,以此來概括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也是適用的。這些特點表現在:第一中華傳統文化在社會模式上,建立了「禮儀之道」。中華民族是世人共知的禮儀之邦。中國幾千年建立的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出則悌,等等,都是為建立禮儀之邦作出的理論探索與行為規范。
第二中華傳統文化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中華民族歷來重君子遠小人,「三綱五常」第一綱就是君為丞綱。從而要求人們做坦盪盪之君子,不為常戚戚之小人。進而立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志。
第三中華傳統文化在行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這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同之處,也是能夠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議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