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司母戊鼎歷史意義

司母戊鼎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3 00:26:55

1. 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銅鼎則是商周時期最為重要的禮器。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32.84公斤,高達133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信息來源:光明日報)

2. 司母戊鼎在古代是干什麼用的有何歷史意義

司母戊鼎主要用於祭祀,在當時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表現商王武丁之子,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的一片孝心。

3. 後母戊鼎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研究歷史,探尋過去

4. 商朝的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司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司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志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5. 司母戊鼎有沒有歷史價值,主要作用是什麼

有歷史價值,代表了當時青銅製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當時生產力水平。

6. 司母戊鼎的歷史地位如何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版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權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司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司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志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7. 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價值

世界歷史上出土的迄今為止最大的青銅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它反映了商周時期青銅製造技術的發達。

8. 司母戊鼎的戊是什麼意義

第一種說法認為「母戊」為墓主人的廟號。「司」讀「祀」,即祭祀的意思。認為這三個字的銘文表示該鼎為祭祀「母戊」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屬於殷墟3期)之母的廟號,該鼎即為商王文丁所鑄,是用來祭祀其母。
但是,考古人員通過形制確定司母戊鼎屬於殷墟2期,即商代晚期的商王武丁後期至其子祖庚、祖甲時期,因此此說很快被否定。一般情況下,是判斷一個器物的年代,要通過它的地層關系,然後在底層關系的基礎上呢,再去看它的器物的組合。但是司母戊鼎重現於世時既沒有其他器物一同出土,也沒有發現墓葬。因此對於司母戊鼎年代的判斷,只能從器物形制著手。專家們把200多年殷墟文化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時期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大致的分期特徵。越早的方鼎,它腹部就越深,腿也就細長,根據鼎腿與鼎腹的比例關系,專家們判斷,司母戊鼎應該是比較接近殷墟二期的器物特徵。
商的人名以天乾地支為自己的稱號,這樣,在不同的時期會發現相同稱號的人。甲骨文中提到過,配偶為「戊」的,共有4位商王。他們分別是大丁、武丁、祖甲、武乙王。大丁的時代,不在殷墟的12位商王之內,而武乙王屬於殷墟三期,司母戊鼎與這個時期的器物外形不吻合,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武丁和祖甲王了。
第二種說法將「司」字改
釋為「後」字。「後」在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分,即她生前乃商王之「後」,並且新說認為「母戊」並不是商王文丁之母,而應指商王祖庚或祖甲之母。
司母戊鼎出土的大坑
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的發掘給出了我們答案。婦好乃商五武丁的一個王後,史載她主持祭祀、打獵、英勇善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赫赫有名的女將軍。考古學家在婦好墓中發現了司母辛鼎,而通過對比發現司母辛鼎的形制、紋飾和銘文的風格均和司母戊鼎一致,兩鼎之間的合金配比情況也極其相似,這就有力地證明司母戊鼎確屬殷墟2期。這也幫助我們斷定司母戊的「戊」應該就是武丁王的另外一個王後「戊」,此鼎乃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而作的祭器,祭祀的時候,祭祀者把銘文和紋飾完整的一面朝向祭祀的牌位,把器物的背面對著自己。這種紋飾大多為饕餮紋,它是陰間和陽界溝通的使者,也有專家認為,這種猙獰的饕餮就是早期的龍,是龍的一種變體。在煙霧繚繞之中,龍會把祭祀的信息帶到天上。祭祀之後隨葬於其母墓中。
但令人奇怪的是,同為武丁王的王後,司母戊鼎的體積幾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則是它的6倍。不久,考古人員在當年司母戊鼎出土的下方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甲字型大墓,在殷墟王陵區中共有大墓11座,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規格是僅次於商王的。而武丁的另一位王後——女將軍婦好,她的墓葬並沒有進入王陵區。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幾個妻子,為什麼僅僅有武丁的王後「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規格呢?這成為歷史留給我們的另一個謎。

9. 甲骨文和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價值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800多字。甲骨文,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但甲骨文並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考古研究發現殷商甲骨文極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崗文化遺址的賈湖契刻符號。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閱讀全文

與司母戊鼎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