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魂瓶的歷史發展
魂瓶其出現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伯夷、叔齊為商末孤竹國君之子,因忠於殷商,勸諫武王伐紂無效而誓死不食周粟。周武王滅商後,建立西周,兩人遂餓死於首陽山。人們念其抱節之志,故在陪葬品中放入「五穀囊」。魂瓶隨葬的禮俗自此出現,故早期魂瓶實為貯糧之器。關於「五穀囊」,王肅《喪服要記》中還記有一則頗具趣味的歷史故事:說是春秋時的魯哀公為父舉喪,孔子因其未在陪葬品中放進五穀囊而問責於他,哀公狡辯道:「五穀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餓死,恐其魂之飢也,故設五穀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為?」可知在春秋時期,大儒孔子已認為陪葬品中放入五穀囊是一種重要的禮俗。
三國、西晉墓葬中常見的隨葬陶瓷器,也有大量魂瓶出土於宋代,亦稱「青瓷谷倉罐」。魂瓶是一種「冥器」。「冥」是古代社會唯心主義思想所迷信認為的人們死後進入的世界,比如「冥幣」就跟貼近我們現代人生活。以魂瓶這種冥器為例,上面所塑之物,往往象徵著死者生前的社會待遇和家庭狀況,並且
希望死後到達所謂的「冥界」依然能夠享用。如果魂瓶上堆宿繁多,則可能是等級較高的社會等級較高或非常富裕的墓主人;堆塑相對簡略鮮少則相對地較低,也有毫無實物的管瓶。
漢代、三國、兩晉時期的墓葬出土較多宿有樓閣,飛鳥,廊廡,樂伶等等,宋代則相對女傭女官居多。魂瓶的出土對尚未找到墓誌銘的墓葬的斷代有指導、佐證作用。漢代三國的魂瓶器型較大,高寬之比相差較小,釉水失透,多為平底;到宋代的魂瓶則跟似於瓶狀,旋削修足,多施化妝土,多數器物釉面玻璃質感較強;元代也有造型獨特的魂瓶,比如有人首為堆塑體,人體卻以刻畫在器身上為呈現方式的人物塑造方式。
在擯棄魂瓶等冥器中的迷信思想同時,也要發覺他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中華民族是酷愛物葬禮葬的民族,有點好東西總得埋下去,還特地製造一些冥器,就比如魂瓶下葬。這種習俗多讓現代人難以想通。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制度、習俗,使我們得以看到幾千年的燦爛文明。
㈡ 這是哪個朝代魂瓶
不懂魂瓶歷史就別噴糞!這是宋代的。
㈢ 小伙拿古代「魂瓶」鑒寶,自稱藏在家裡15年,馬未都說了什麼
「陳之案頭而悅目,置之鏡台而媚容」。這是詩人們描寫魂瓶的句子。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漢代的五聯罐逐步發展為冥器。在這個階段,在墓葬中加入冥器已經是非常常見的習俗了。魂瓶的出現其實和一個歷史故事有關。傳說伯夷,叔齊二人為了勸告武王伐紂,可謂是苦心孤詣,用心良苦。
任何器物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都是人們賦予的,男子不知無畏,所以誤將冥器放到了床下。不過聽了專家的一席話,他也是很高興的,畢竟自己高價買的這兩件瓷器都是宋朝的真品。至於冥器的避諱,只要自己不信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也就無所謂了。
㈣ 挖到一個魂瓶,瓶子腰部有一條類似龍圍繞,龍下面一排野人圍繞,也不知道哪個年代的,不會是古代皇宮
我覺得你拿到的這個黃片真的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對後人研究歷史很有幫助論他是哪個年代的?你一定要把它保存好。必要的時候可以上講給國家文物館。讓它發揮重要的價值。
㈤ 「魂瓶」是古代陪葬品之一,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
「魂瓶」就是古代喪葬的陪葬品,又稱「冥器」,即「明器」,裡面一般裝的都是五穀囊,也就是糧食。
不忠於有賢德的君王,不忠於社會的浩然正氣,卻盲目忠於一個腐爛的朝代,真可謂是一葉障目。
㈥ 介紹幾種魂瓶
魂瓶是專為隨葬燒造的明器,它所反映的是人們祈求田園富庶,六畜興旺,寄回意永遠安康的美好願望。它把天上答、人間、遠古神話與日常生活糅合在一起,使之既有現實主義內容,又具浪漫主義色彩,把觀者帶入神話般的境界,其藝術價值是無可置疑的。
㈦ 古代「魂瓶」是幹嘛用的裝魂魄的嗎
魂瓶又被叫做"谷倉罐"、"堆塑罐",是冥器(明器)。魂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興盛於三國和宋代,衰亡於民國,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是作為一種隨葬器物。魂瓶是由漢代時期的五聯罐演變而來,是三國時期和兩晉時期的隨葬器物,尤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多見。魂瓶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土於浙江省紹興市三國的青釉魂瓶。
魂瓶身上的價值很高,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觀賞價值等,通過魂瓶,我們可以穿梭千年的時光看到那個時代的文明,解讀那個時代人民的思想。魂瓶上的圖案,精巧別致,製作精細,現實又浪漫,富有濃郁的喪葬文化和宗教色彩。在魂瓶身上的價值,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不僅僅是魂瓶作為一個器物的存在,而是有文化有底蘊有內在的凝結。
㈧ 宋代魂瓶是國家管理的文物嗎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回兩個歷史階答段,共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宋太祖為了避免中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亂象,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剝奪武將兵權,至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北宋覆滅。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後期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也比較開明。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㈨ 東漢青瓷的青瓷魂瓶
常州市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東漢時的青瓷魂瓶,造型奇特,製作精美,為我國東漢陶瓷器中罕見的藝術珍品。
這件魂瓶是常州市博物館在文物調查中徵集到的,1970年出土於常州市新閘鄉王家塘的東漢墓中,是由當地農民在取土中掘出的。魂瓶通高50.5厘米、口徑6.5厘米、底徑16厘米。全器三腹呈雙腰的葫蘆形,實際是兩層五聯罐的套接。上層為一件完整的罐形器,方唇、豎頸、斜肩、扁圓腹,肩部飾上、下各三道弦紋,中間隔一道寬水波紋。中層等距離圍塑口徑3.8厘米的小罐四個,另有四組堆貼分設其間:一組為兩只站立姿態稍異的小鴨子,鴨子下面貼塑甲魚、魚各一;二組為三隻小雞和一隻鴨子,分布錯落有致;三組為一隻頭低垂的山羊和覓食的小老鼠;四組為四隻棲息的鴿子。下層也等距離圍塑口徑4.5厘米的小罐四個,四罐間隔之間亦設有四組堆塑:一組為一羊一豬均附食槽;二組為大犬身邊附一幼犬;三組為一大一小呈直立狀的熊,大熊用右爪撫嘴,小熊用右爪撫頸,形象生動有趣。中、下兩層罐腹各有一周凹槽,槽內對稱分布直徑1.5厘米的鏤空洞兩個,下層腹下近底部亦對稱分布直徑1.6厘米的鏤空洞兩個。中、下兩層八個小罐腹下圓柱外側均刻印有怪異的人形紋飾,中層人形面中呈三角形,雙眼及嘴巴均呈「±」形,身體由六條平行的蠶紋組成。下層人形與中層基本相同,但未刻嘴巴,身體由五道蠶紋組成。中層罐腹凹槽上還分布有一周模印「±」紋。
魂瓶,亦稱谷倉罐、堆塑罐,是我國東漢-西晉墓葬中的一種隨葬品。它作為富者的陪葬明器,象徵著財富和權勢。罐身上堆塑的飛鳥、雞、鴨、豬、羊、犬、熊、甲魚等物,是當時人們祈求田園富庶、六畜興旺的反映。當時流行的喪禮和葬俗,其中心思想之一,是把死人當作生人看待。他們生前追求生活富足,死後仍想在另一世界繼續過著美好的生活,所以隨葬品應有盡有,凡是活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無不可以納入墓中;凡是生人所祈求的願望都反映裝飾在隨葬品上,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滿足。這件魂瓶就是這種觀念的產物。
魂瓶的器形,初為罐形,後來則多呈瓶狀。東漢流行的魂瓶肩部常附有四個小罐,加上自身,形成五聯罐狀,堆塑造型主要為家禽、飛鳥、爬蟲。到了三國、兩晉時期,五罐增大,附屬四罐縮小,罐肩和上腹部堆塑發展成人物、樓閣、飛鳥、走獸等,演變成為「魂瓶」、「谷倉罐」。這種葬俗至東晉時逐漸消失。本文介紹的這件堆塑罐的形制實為五聯罐的重疊,其風格與浙江黃岩出土東漢晚期青瓷五聯罐相近,故兩器時代應大體相當。
常州市收藏的這件青瓷魂瓶,造型優美,圖案繁縟,層次分明,形象逼真。它的製作工藝極為繁復,整體成型系分段拉坯粘接而成,各種動物造型則採用堆貼、捏塑、模印、結合鏤、雕、刻、劃等手法,顯示出當時制瓷工藝的較高水平。迄今所見六朝時代的「魂瓶」甚多,而象青瓷魂瓶這樣時代較早、器型宏大、製作精美者,實屬罕見的精品。
東漢時,在中國浙江地區已經生產出真正的瓷器了。窯址發掘出的瓷片經化驗證明:透光性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較厚,釉層透明,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是在1260℃-1300℃的高溫下燒成的,已經具備了瓷器的各項基本條件。因此說,中國真正的瓷器應該生產於東漢。
㈩ 古玩瓷器宋青釉魂瓶是否到代
老的,這樣類型的存世很多,一般來說仿的話,大部分都是仿人物類的魂瓶。第三圖也是老的,這樣的壺,大部分都是地方小窯口燒制的,燒制歷史還比較長,民窯民間常見的物品。年代最少也到了晚清民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