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滇西抗戰歷史意義

滇西抗戰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2 23:30:38

『壹』 緬北滇西會戰有什麼歷史作用

緬北滇來西戰役,發生於源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戰役歷時一年半時間。緬北滇西戰役是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被後來的軍事學家稱為「東方諾曼底之戰」。

『貳』 滇緬會戰的勝利有什麼重要意義

中國遠征軍攻克龍陵以後,入侵滇西的日軍大部被殲滅,衛立煌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命令第2軍?第71軍?第53軍兵分3路,沿滇緬公路及其兩側,向芒市和遮放進攻?這是一場對殘余日軍的追殲戰?中國遠征軍似猛虎下山,勢如破竹?

芒市位於龍陵西南的滇緬公路上,是日軍第56師團司令部所在地?芒市向東,可以渡怒江,入保山;向西,可以逃退畹町,地理位置重要?芒市據點,是日軍在滇西最大的一處巢穴?第71軍於11月中旬進抵芒市近郊?駐守芒市的日軍雖然構築了堅固的工事?

但是,由於滇西日軍各部大勢已去,殘余日軍自知回天無力,士氣低落,鬥志鬆散?第71軍包圍芒市後,這些殘余的日軍不等遠征軍發起總攻,紛紛向遮放?臘勐撤退?遠征軍順利收復芒市?

第2軍進至臘勐和蠻牛壩時,日軍雖然進行了抵抗,但已經不堪一擊?12月中旬,第2軍進至勐古街附近?

第53軍11月15日從河頭街出發,向遮放挺進?18日,第53軍進抵勞山附近,稍經補充,就向中緬邊境城鎮畹町前進?

畹町原來是中緬邊境德昂族聚居的一個小村寨,自從滇緬公路從這個小村寨前開通以後,畹町成為滇西通往緬甸的一個出國口岸,逐漸繁榮起來?從畹町南面過一小轎,即進入緬北的重鎮臘戍,往西即是滇西的另一個口岸瑞麗,從瑞麗出境,可到達緬甸的重鎮八莫?

1945年1月上旬,遠征軍3路人馬先後進抵畹町,圍攻盤踞在畹町的日軍?

1月24日,中國遠征軍攻佔滇西境內最後一塊失地畹町?至此,入侵滇西的日軍全部被殲滅,殘部日軍不到百人逃入緬甸的叢林里去了?

為了慶祝滇西反攻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國遠征軍在畹町舉行了庄嚴的升旗典禮?典禮結束後,第11集團軍各部隊出師國門,分頭追擊日寇?

與此同時,中國駐印軍也向緬北的殘余日軍發起攻擊?

1月15日,中國駐印軍攻克南坎後,為了迅速打通中印公路,指揮部隊乘勝追擊?

l月16日,駐印軍命令第38師向芒友進攻,第30師圍殲老龍山地區的日軍?

1月24日,第38師對芒友日軍的核心陣地發起攻擊,於27日殲滅日軍第56師團1部?

至此,中國西南的國際補給線被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完成了一項艱巨的戰略任務?

1月28日,中國遠征軍與駐印軍兩路大軍在芒友舉行了隆重的會師典禮,衛立煌?索爾登?鄭洞國?孫立人等中美將領,都參加了這一歷史性的盛大典禮?3月,中國遠征軍奉命凱旋歸國?

不久,新編第1軍相繼佔領了貴街?新維?臘戍?細包等要點,全部肅清了中印公路沿線及其周圍地區的日軍?中國駐印軍歷時1年半的緬北反攻戰役即告結束?不久,中國駐印軍班師回國,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部分別撤銷?這個勝利來之不易?

在滇緬會戰中,不僅軍隊傷亡達6.7萬人之多,雲南人民也作出了重大犧牲?龍陵當時只有6萬多人口,為支援遠征軍反攻,犧牲者數以千計?滕沖的人口雖然比龍陵多,但他們為了支援抗日,不惜犧牲一切,承受了罕見的戰爭創傷?滕沖攻堅戰,村舍變成了戰場,戰斗結束後,全城被夷為平地,損失不計其數?遠征軍反攻時,16萬大軍所需糧食主要來自滇西,雲南各族人民群眾紛紛派騾馬運輸?滇西反攻戰中的馬幫運輸,成了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觀,僅潞江土司,就派人送了3萬多籮軍糧?

衛立煌司令長官在滕沖攻堅戰勝利的慶祝大會上,激動地說:我們的勝利,一半是戰士用命,一半是父老們的支援?

這個勝利影響巨大?

緬北?滇西反攻作戰的勝利,再次開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使抗日戰爭末期的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這些美國援助的軍用物資在對日寇的反攻作戰中,雖然沒有發揮當初的作用,但它給中國人民傳遞了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的信息?

這些勝利的信息,揭開了正面戰場反攻的序幕,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貢獻?

這些勝利的信息,鼓舞了中國人民收復大片國土的激情?

這些勝利的信息,堅定了日本侵略軍必敗?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念?在異邦土地上打敗侵略者,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空前的?

中共中央通過《新華日報》,熱烈慶祝緬北?滇西反攻作戰的「輝煌勝利」?

史迪威將軍感慨地說:「中國軍隊是極好的」?

美國聯絡參謀組組長吳德回憶滇西反攻作戰時,說:「中國軍隊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戰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

美軍上校布朗在談到參與緬北反攻作戰的感受時,說:「中國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軍隊,我必須向他們脫帽致敬,「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

美國的《紐約時報》報道:中國駐印軍?遠征軍「入緬之戰,開創了大陸反攻的新階段」?緬北?滇西的反攻作戰,「從側翼牽制了太平洋戰區,可鞏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軸心國會師遠東之企圖?」

一名戰地記者在美國《皇冠》雜志1944年11月號載文評論說:「中國軍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緬北反攻作戰,「表現出中國軍隊忍受無限艱難的偉大,世界上任何軍隊都望塵莫及」?

緬北?滇西反攻作戰的勝利,也為官兵們帶來了榮譽?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獲得國民政府的最高獎賞?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鄭洞國從緬甸回國,出席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被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委?

滇緬會戰,是中國首次與英?美大國聯合作戰,在這個抗擊日寇的特殊戰場上,英?美軍隊屢屢陷入絕境,中國軍隊扮演了光榮的救星角色,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和自豪感,中國軍隊終於可以在強大的英美軍隊面前揚眉吐氣,挺直腰板了,讓全世界都不由自主地贊嘆了中華民族是偉大的;中國軍隊是最棒的!

『叄』 騰沖在抗戰史上有什麼意義

騰沖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是歷代都重兵把守的要地。1942年5月,日軍侵入緬甸,切斷滇緬公路,占專領了怒屬江以西包括騰沖在內的大片國土。此後,中國遠征軍兩度入緬,為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這兩條「生命線」而戰,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這一時期,騰沖成為滇西抗戰的主戰場,作出了巨大的犧牲。1944年9月14日,遠征軍經過127天的血戰,全殲日軍,騰沖成為全國淪陷區中第一個光復的縣城。收復騰沖戰役共殲滅日軍6000多人,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人,盟軍官兵陣亡19人,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歷經500多年風雨的騰沖石城全部被毀。為了緬懷英烈,1945年7月7日騰沖人民修建了國殤墓園,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段光榮的抗戰歷史及其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一直激勵騰沖人民奮發圖強。

『肆』 有學者建議應該把「滇西抗戰」寫進中學歷史教科書,足以說明雲南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讓你

如滇緬公路、駝峰抄航線、西南聯大等襲,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6分)

『伍』 論述滇西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沒有遠征軍、駐印軍不可能那麼快打垮小日本、遠東戰場拖住了幾百萬日軍。歷史地位不容忘記。向滇西抗戰為國捐軀的英雄致敬!

『陸』 滇西抗戰的意義是些什麼

長期以來,抗戰研究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即中國抗戰是由敵後和正面兩個戰場組成的。從政治上講,這種劃分反映了國共兩黨抗戰分工的情況,也符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抗戰軍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抗戰的軍事格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界,發生了全局性的重大變化,籠統堅持兩個戰場的觀點,已不能反映變化後的新的軍事態勢。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並進功緬甸,在中國西南的滇緬方向製造了一個新的戰場。中國被迫在已有的敵後和東戰場(即抗戰以來形成的既有戰場)之外,向新的西南戰場投入了大量的力量來應對危局,從而形成了敵後戰場、東戰場和西南戰場三個基本的作戰區域,或者說是三個基本的戰略方向。之所以這樣認定,是出於新的西南戰場具有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應該具有的所有特徵。在空間上,西南戰場與此前已經存在的兩個戰場相互懸隔,保持著相對獨立性;在敵軍構成上,東部兩個戰場抗擊著日軍的中國派遣軍,而西南戰場面對的是日軍南方總軍所屬的緬甸方面軍;在面臨威脅的程度上,由於日軍陳兵怒江,中國大後方面臨著比來自東戰場更為直接和嚴重的威脅,西南方向已經成為中國最感痛苦和威脅最大的方向;在戰略任務區分上,敵後戰場擔負著擾亂日軍戰略後方,抑留和牽制日軍的任務,東戰場承擔著阻止日軍西進,從東正面保護大後方的任務,而西南戰場承擔的是保持和貫通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通道,從西南方向直接拱衛大後方的戰略任務。
有鑒於此,雖然西南(包括滇西)戰場的形成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為中國抗戰的又一個基本的戰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後中國抗戰的一個主要戰場,中國在這個新戰場上的成敗得失已經直接關繫到抗戰的全局。

『柒』 滇西抗戰的歷史介紹

滇西抗戰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軍攻陷緬甸後,立刻把戰爭魔抓伸進滇西,妄圖沿滇緬路長驅直入,進而陷我全滇,威逼重慶。自此,「黑雲壓城城欲摧」,地處西南極邊的保山轉眼之間由抗戰後方變為最前沿。
5月4日,日寇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架,對保山這座毫無空防的千年古城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妄濫炸;5日,日軍前鋒偽裝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10日日軍侵入邊城騰沖。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淪入敵手。中國遠征軍七十一軍依次天塹在北起栗柴壩、南至三江口的全長250多公里的怒江東岸設防據守,經多次交鋒,挫敗了日軍東進企圖,遂穩定了戰局,並與之隔江對峙了兩年之久。期間,預備二師及三十六師曾先後渡江入騰,配合民眾展開游擊戰,並多次重創敵人。
當時,曾一度成為我國唯一的陸路國際交通大動脈的滇緬公路被截斷後,大量援華軍用物資只能由美軍航空隊通過「駝峰航線」輸送,困難重重,風險極大,難有保障。為重新控制並利用滇緬公路這條戰爭生命線,中國駐印遠征軍6個師和英、印軍於1943年10月下旬聯合發起了對緬北日軍的反攻,初獲戰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實和加強的中國遠征軍作出了渡江反攻計劃,衛立粕將軍遂率長官司令部立帳保山馬王屯,調集並指揮第十一及第十二兩個集團軍16個師共16萬人,分左右兩翼向盤距了騰龍一線達兩年之久的頑敵發起致命的攻擊。
5月11日起,霍揆彰將軍率右翼第二十集團軍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繼而又經四十多個晝夜血戰,終於在9月14日光復邊城騰沖。是役,歷大小數百戰,全殲據守騰境各地日軍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將軍率左翼第十一集團軍鐵流西進發起了以戰況慘烈而震驚全世界的松山戰役,並於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聚殲守敵三千餘人而無一人漏網的輝煌戰例。接著,該部又沿滇緬路攻擊前進,擴大戰果:11月3日收復龍陵,繼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並於次年1月27日與緬北遠征部隊在邊境芒友會師。至此,歷時8個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勝告捷,總計殲敵2.1萬餘人,並收復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英勇悲壯的戰爭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傾其所有,配合軍隊內懲漢奸、外御強敵,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據統計,在兩年零八個月的崢嶸歲月里,保山先後慘死平民9萬餘人;民工犧牲2.46萬人;房屋被毀2.8萬間;遭受日機轟炸520架次——僅「五四被炸」這一天,整個保山城除了東北一角外,所有繁華街道、居民區、機關、學校公共場所均遭日機狂轟濫炸而化為一片廢墟,當場遇難10134人,3267間房屋被毀,千年古城頓時屍山血海,陰風慘烈。此後,瘟疫蔓延,又奪去了6萬餘人的生命(據考,此系喪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細菌彈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後,保山人民依然咬緊鋼牙,參軍的參軍,支前的支前,勞軍的勞軍,直至贏得最後的勝利。

『捌』 滇西抗戰的歷史意義

滇西戰役,歷時八個月零十六天,共殲日軍二萬二千六百多人,我軍傷亡六萬四千八百六十餘人。滇西反攻,經過8個月的艱苦奮戰,收復了騰沖、龍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打通滇緬公路及由印度經緬北進入中國之國際交通路線,使大量載重汽車載運盟國大批物資,晝夜不息地經中印公路源源運入內地,同時由印度沿公路線安設油管,將汽油大量輸入中國。故滇西反攻,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滇西抗戰,創全殲日軍之範例,開收復國土之先聲,國人深受鼓舞,盟國為之振奮。滇西人民功不可沒。僅保山地區就出動支前民工二十多萬人,修公路,建機場,築工事,運軍糧、送彈葯、抬擔架,犧牲民工二萬四千六百多名。其中保山縣就補充兵員二萬多名,貢獻民工一千五百四十二萬多工日,死亡民工三千八百五十餘人,出動騾馬一百一十九萬多工日,馱牛三十二萬多工日。死亡牛馬五千九百多頭,供應軍糧大米三千五百八十萬公斤,馬料四百四十五萬公斤,豬牛肉二十三萬二千多公斤,其它物資不計其數。
海外僑胞愛國愛鄉,出錢出力,共赴國難。南洋僑領陳嘉庚,組織華僑機工三千多人回國運送抗日軍需,一千多名機工為國捐軀。保山旅緬僑領梁金山,動員華僑,捐資修建惠通橋,捐獻汽車八十輛,搶運抗戰物資。
一、滇西戰場是中國抗戰的三大基本戰場之一
長期以來,抗戰研究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即中國抗戰是由敵後和正面兩個戰場組成的。從政治上講,這種劃分反映了國共兩黨抗戰分工的情況,也符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抗戰軍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抗戰的軍事格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界,發生了全局性的重大變化,籠統堅持兩個戰場的觀點,已不能反映變化後的新的軍事態勢。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並進功緬甸,在中國西南的滇緬方向製造了一個新的戰場。中國被迫在已有的敵後和東戰場(即抗戰以來形成的既有戰場)之外,向新的西南戰場投入了大量的力量來應對危局,從而形成了敵後戰場、東戰場和西南戰場三個基本的作戰區域,或者說是三個基本的戰略方向。之所以這樣認定,是出於新的西南戰場具有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應該具有的所有特徵。在空間上,西南戰場與此前已經存在的兩個戰場相互懸隔,保持著相對獨立性;在敵軍構成上,東部兩個戰場抗擊著日軍的中國派遣軍,而西南戰場面對的是日軍南方總軍所屬的緬甸方面軍;在面臨威脅的程度上,由於日軍陳兵怒江,中國大後方面臨著比來自東戰場更為直接和嚴重的威脅,西南方向已經成為中國最感痛苦和威脅最大的方向;在戰略任務區分上,敵後戰場擔負著擾亂日軍戰略後方,抑留和牽制日軍的任務,東戰場承擔著阻止日軍西進,從東正面保護大後方的任務,而西南戰場承擔的是保持和貫通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通道,從西南方向直接拱衛大後方的戰略任務。
有鑒於此,我認為,雖然西南(包括滇西)戰場的形成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為中國抗戰的又一個基本的戰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後中國抗戰的一個主要戰場,中國在這個新戰場上的成敗得失已經直接關繫到抗戰的全局。
二、滇西是保持西南國際大動脈的必爭之地
眾所周知,日軍速戰速決的圖謀破產後,即將戰略方針改為持久圍困,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切斷中國的國際通道,構成對中國的戰略包圍,以便逐步扼殺中國抗戰。為此,日軍從1938年起,先後攻佔了廣州、汕頭、海南島,並進軍印度支那,封閉了中國除滇緬公路之外的所有對外通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保持滇緬通道成為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中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但遺憾的是,1942年5月,日軍終於進占緬甸、陳兵滇西,切斷了對中國抗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西南國際大動脈,最終完成了對中國的戰略包圍。由於滇緬公路的喪失,來自北美、經大西洋和印度洋輾轉而來的大量授華物資滯留印度,無法發揮為中國抗戰輸血的作用。為了解決中國抗戰的燃眉之急,盟國只好開通駝峰航線運輸物資。並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毫無疑問,中國抗戰被隔絕,西南國際通道被封閉的狀況必須要打破。正是由於這種戰略上的極端重要性,中美等盟國自滇緬公路被切斷之日起,就重新貫通中國的西南大動脈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中國也才為此進行了最大的戰爭投入,中國兩次組建的遠征軍和最精銳的美械新軍均投放於此,後期中國抗戰資源的使用首先滿足的是這一戰爭的需要,中國戰略反攻的矛頭也首先指向這里。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包括滇西在內的西南戰場,確為中國抗戰的必爭之地。
三、滇緬反攻是中國正面戰場戰略反攻的開始
中國抗戰有無戰略反攻,是史學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它不僅事關戰略反攻問題本身,而且涉及對中國抗戰的地位作用的認識和評價。滇西抗戰的地位、作用也與此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肯定滇西抗戰存在反攻,而且是影響抗戰全局的戰略性反攻,那麼,滇西抗戰的歷史地位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1943年,亞太對日戰爭出現了有利的形勢。美軍在太平洋上轉入了全面反攻,日軍顧此失彼,節節敗退。為策應太平洋方向對日進攻,位於大陸的中國也在積極部署反攻,並將西南戰場列為反攻的首選地區。之所以如此選擇,一是要打破日軍的戰略包圍,貫通對外通道並獲取大量的援華物資,為最後階段的對日作戰准備物質力量;二是想藉助此次反攻,根本解除中國大後方面臨的直接威脅,為下一步騰出手來,集中力量於東戰場的作戰創造條件;三是從當時的態勢看,東戰場日軍派遣軍兵力強大,距離日軍戰略後方較近,容易得到關東軍和日本本土的支援。若中國軍隊在西南戰場的側背威脅未解除之前,貿然把反攻矛頭指向東戰場,失敗的風險極大。而西南戰場位於亞洲大陸戰場的最西端,距離日軍戰略後方十分遙遠。日軍的戰略機動力量難於投入,物資補給等也十分困難,而且該戰場日軍的兵力亦相對有限,還要分別應對印度、緬北、滇西幾個方向。因此,中國軍隊在該戰場反攻的勝算把握較大。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中國與美英盟國決定,先由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繼而中國遠征軍西出滇西,貫通中印大動脈,隨後與盟軍一道收復緬甸全境。為此,中國將最精銳的部隊集中用於西南戰場的反攻作戰。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率先由印度進入緬北,次年5月,中國遠征軍橫渡怒江。兩路中國大軍相對攻擊,對盤踞在緬北、滇西的日軍展開猛烈攻擊。至1944年9月,中國的反攻大軍攻克了孟拱、密支那、騰沖、松山等日軍要點,奠定了西南戰場大反攻的勝局。此後,兩路大軍東西對進,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了龍陵、芒市、遮放、畹町、八莫、南坎等地,並於1945年1月會師中緬邊境的芒友。
在中國戰場首次大規模反攻中,中國共投入21個美械師的兵力(其中駐印軍5個師,遠征軍16個師),連續進攻15個月,挺進2400餘公里,徹底打垮了當面的日軍第33集團軍,全殲了日軍第18、第56師團,消滅了日軍第53師團和第2師團主力及第49師團一部,將盤踞滇西、緬北兩年多的日軍盪滌盡凈,贏得了西南戰場大反攻的全面勝利。
四、滇西、緬北反攻勝利對抗戰全局的影響和作用
中國軍隊在滇西、緬北的勝利,不僅達成了直接的戰略目的,而且對抗戰全局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首先,滇緬反攻之前,整個中國均處於被日軍圍困的狀態,但經過此一戰,整個態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長期封閉的局面被扭轉,大後方的側背威脅被解除,而且國民黨作戰區域兩面受敵的情況也不復存在,原來的必須分兵應對的西南戰場和東南戰場減少了一個,從而使得中國可以將原用於西南戰場的生力軍移師東向。這種戰線縮短,兵力集中的結果對1945年轉向東戰場的反攻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中國反攻的實力因此而大大加強。據資料,滇緬反攻勝利之前的1943、1944兩年間,經由駝峰空運的援華物資總共只有31.68萬噸。中印公路貫通後,僅7個月就輸入戰略物資50萬噸平均每月7萬余噸。援華物資的大量湧入促進了中國新銳兵團的組建,再加上從西南戰場回國的幾十萬勝利之師,中國軍隊的作戰實力有了質的飛躍。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中國才在1945年春制定了桂柳反攻計劃,開始將反攻矛頭指向長期被動的東戰場。1945年4月,日軍以5個師團的兵力冒進芷江。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中國軍隊,在得到美械新裝備的補充,以及從西南戰場回國參戰部隊的參與下,從5月上旬開始大舉反攻,全線擊潰了日軍,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大捷。日軍驚呼:中國軍隊已面貌一新。迫於中國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東戰場的日軍中國派遣軍被迫轉入戰略收縮。中國軍隊則乘機展開追擊作戰,連續收復了南寧、柳州、桂林,並進軍中越邊境,切斷了侵華日軍與其南方軍的聯系。
總之,進入1945年,長期沉悶的中國戰場一變而活躍起來,戰爭主動權開始向中國傾斜,而所有這一切無不源於西南戰場的勝利。包括滇西在內的西南戰場,猶如圍棋盤上的要點,一步不利全局被動,一點走活全盤受益。
這就是我對包括滇西在內的西南抗戰地位作用的認識。

『玖』 滇西抗戰對大學生意義是什麼

長期以來,抗戰研究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即中國抗戰是由敵後和正面兩個戰場組成的。從政治上講,這種劃分反映了國共兩黨抗戰分工的情況,也符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抗戰軍事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抗戰的軍事格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為界,發生了全局性的重大變化,籠統堅持兩個戰場的觀點,已不能反映變化後的新的軍事態勢。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並進功緬甸,在中國西南的滇緬方向製造了一個新的戰場。中國被迫在已有的敵後和東戰場(即抗戰以來形成的既有戰場)之外,向新的西南戰場投入了大量的力量來應對危局,從而形成了敵後戰場、東戰場和西南戰場三個基本的作戰區域,或者說是三個基本的戰略方向。之所以這樣認定,是出於新的西南戰場具有一個獨立的戰略方向應該具有的所有特徵。在空間上,西南戰場與此前已經存在的兩個戰場相互懸隔,保持著相對獨立性;在敵軍構成上,東部兩個戰場抗擊著日軍的中國派遣軍,而西南戰場面對的是日軍南方總軍所屬的緬甸方面軍;在面臨威脅的程度上,由於日軍陳兵怒江,中國大後方面臨著比來自東戰場更為直接和嚴重的威脅,西南方向已經成為中國最感痛苦和威脅最大的方向;在戰略任務區分上,敵後戰場擔負著擾亂日軍戰略後方,抑留和牽制日軍的任務,東戰場承擔著阻止日軍西進,從東正面保護大後方的任務,而西南戰場承擔的是保持和貫通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通道,從西南方向直接拱衛大後方的戰略任務。 有鑒於此,雖然西南(包括滇西)戰場的形成較晚,但自其形成之日起,即成為中國抗戰的又一個基本的戰略方向,而且是1942年以後中國抗戰的一個主要戰場,中國在這個新戰場上的成敗得失已經直接關繫到抗戰的全局

與滇西抗戰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