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中國的西方的圖案發展史
4.2
中國傳統圖案的歷史、範例及分析
4.2.1
原始社會時期
中國原始社會的圖案往往具備實用與圖騰的雙重特點,在滿足了實用功能的前提下,隨
著社會的發展,
圖案是實用性功能逐漸地讓位於部落圖騰、
祭祀或滿足人們的裝飾審美需求
等更高級的精神需求。
在圖案的形象與構成形式上也經歷了從單一到多樣、
從簡單到復雜的
演變過程。
1.
彩陶圖案
中國的傳統圖案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便已經出現。
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人們
已經開始在製作的陶器上繪制大量的裝飾紋樣,這一類陶器被統稱為彩陶。
在彩陶圖案所使用的題材上,大多來自人們對於當時漁獵生活的描寫及圖騰等精神訴
求,在創作手法上也主要分寫實與抽象兩種。
2.
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
仰韶文化活躍於距今
7000~5000
年前,主要分布於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廣大地
區。
人面魚紋盆是彩陶中代表作品,
盆內壁內用黑色顏料繪制了對稱的人面魚紋。
人面呈圓
形,額頭及嘴部均塗黑,眼睛及鼻樑的線條處理細而長,整個人物面部神態顯得非常
&&&
詳。在人面的耳朵旁邊各畫了兩條小魚,並作黑白處理。在人物的嘴兩旁有類似魚
&&&&
飾,在人物頭頂也有類似的裝飾物,應是人物的發髻。
3.
馬家窯文化彩陶旋紋
在馬家窯彩陶中主要使用的紋飾是旋紋。旋紋一般是以
4
個旋心為中心,個別的有
6
個或者更多,
旋紋均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旋心由多道黑色鋸齒帶與紅帶相間線條或寬頻連接
組成二方連續的圖案,
更增加了視覺的旋轉效果。
這種以流暢的線條所描繪出來的線條紋路,
就像奔騰的波濤一樣,
反映了當時人們逐水而居的漁獵生活。
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制中以毛
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於墨)作為主要基調,奠定了中國畫發
展的歷史基礎與以線描為特徵的基本形式。
4.
玉器圖案
玉器在原始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是祭祀等宗教場合的重要禮器,又是人
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飾品。
5.
良渚文化玉琮人獸面紋
良渚文化是距今
5250~4150
年前,活躍於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直重要古代文明。
良渚文化的玉器非常發達,有琮、璧、璜、蟬等多種。其中尤以琮工藝精湛,製作精美,是
古代玉器中的珍品。
良渚文化玉琮形狀外方內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
的陰陽思想學說暗合。在
四面直槽內上下各琢刻一神人與獸面復合的圖像,共
8
個,單個圖像高約
3
厘米,寬約
4
厘米,用淺浮雕和細線刻兩種技法雕琢而成。神人獸面紋的上部是神人的臉面,頭戴羽冠,
圓臉、寬鼻、闊嘴;下部是獸面,橢圓形的眼瞼、凸額、寬鼻、闊嘴,圖案線條清晰,栩栩
如生。人獸結合的圖案象徵著威嚴與至高無上的權利。
4.2.2
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
我國已進入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奴隸社會,
這一時期的手工業不但從農業分化
出來成為獨立的門類,
而且分工細致,
生產規模龐大。
商周時期的工藝種類有青銅器、
玉器、
陶器等,
其中以青銅器最為傑出。
青銅器作為當時祭祀和禮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祭器或禮器,
承載了超越實用功能之上的宗教、
政治及裝飾審美等精神性功能,
而這些功能正是通過各種
造型與紋飾圖案來體現的。
1.
商代青銅
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
十分貪婪,見什麼吃什麼,連自己的身體都吃掉了,只剩下
一個頭部,
所以人看見的饕餮紋大都是一個大大的怪獸頭部。
從形象看,
饕餮紋以中間的鼻
子為中線,
左右對稱,各有一個睜圓凸起的大眼睛。頭上部還有兩個彎曲的角。早期的饕餮
紋比較簡單,
以有力的粗線條勾勒出平面形體,
不加紋飾。
中後期以後的饕餮紋造型更完善,
裝飾也更加豐富。
饕餮紋以其猙獰的形象作為祭祀用器上被異化或神化了動物犧牲,
以此來
顯示統治階級的權威和起到驅邪避鬼、戒貪等精神作用。
2.
商代青銅器夔龍紋
龍在中國傳統圖案中是一個長盛不衰的形象。龍的圖案也經過了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
才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形象。
龍的圖案在最早出現時更類似於蛇的形象,
到商代出現的夔龍紋
則已經開始脫離了原始形態,變得更加復雜起來。
夔龍紋也是商代青銅器中常見的紋樣。在中國古代書籍《山海經》等很多作品中,都
把夔描述成一種形狀類似蛇的神獸。
其造型為頭型如獸,
有著巨大眼睛和張開的大口,
頭上
有角,身軀朝側面展開,捲曲如蛇的形狀,有的有一隻足或兩只足,有的沒有足。
3.
周代青銅器鳳鳥紋
鳳和龍一樣是中國古代人民綜合多種鳥類的特徵所創作出來的一種神化的飛禽形象,
在早期也曾作為氏族的圖騰。
鳳鳥紋在商代末期已經出現,
不過造型比較簡單,
更像現實的
鳥類原型。
而周代的鳳鳥紋則變化多端,
內容豐富。周代的鳳鳥紋多是側面形象。
鳥身有羽
毛並裝飾有雲雷紋,鳥頭或向前或向後,整個造型呈一個躺著的「
S
」形,富有生氣。
4.
周代青銅器竊取紋
竊曲紋是在商代夔龍問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一種紋樣。也叫雙頭獸紋。竊曲紋在夔龍
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構成橫向的躺「
S
」形造型,有的竊曲紋進一步簡化,只保留了相反的
曲線構成。
㈡ 古代紋樣是怎麼來的
古代紋樣它是根據古代幾千年的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產生的..它貫穿了內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容的整個過程。並隨著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的不斷發展而變化著。它是反映特定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說是凝固的藝術。它是人們從自然裡面提取出來的元素,在加以自己的價值,風俗習慣以藝術化,是對一種美好的嚮往。通過抽象的和寫實的手法進行描繪..各個時期的紋樣都是各有特點的。
㈢ 誰能告訴我圖案的發展歷史,要詳細.
你最好是買書來看 《中國圖案史》
中國圖案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11章的篇幅和圖文對照的形式,詳細論述了上起原始社會下至近代上萬年中國圖案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把從先秦到近代的歷代圖案收集在冊,並聯系各個時期的生產技術、工藝品種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著重對圖案的造型、色彩、構成等形式風格及其審美特色和思想內涵深入剖析介紹。圖案詳實系統,論述精確全面。
本書對於普通高等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與研究是一本工具書式的教材。
回顧 作者
目錄
中國圖案的審美特徵(代序)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石器圖案
第三節 玉器圖案
第四節 牙骨器圖案
第五節 陶器圖案
第六節 染織圖案
第七節 岩畫圖案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夏代的圖案
第三節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圖案
第四節 商周時期的陶瓷器圖案
第五節 商周時期的玉、石、牙骨器圖案
第六節 商周時期的漆器圖案
第七節 商周時期的染織圖案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青銅器圖案
第三節 漆器圖案
第四節 陶瓷器圖案
第五節 染織圖案
第六節 玉器圖案
第七節 金銀器圖案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秦代的圖案
第三節 漢代的青銅器圖案
第四節 漢代的陶瓷器圖案
第五節 漢代的建築圖案
第六節 漢代的漆器圖案
第七節 漢代的染織圖案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陶瓷器圖案
第三節 染織圖案
第四節 漆器圖案
第五節 金屬工藝圖案
第六節 建築裝飾圖案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陶瓷器圖案
第三節 染織圖案
第四節 金屬工藝圖案
第五節 漆器圖案
第六節 建築裝飾圖案
第七章 宋代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瓷器圖案
第三節 染織圖案
第四節 金屬工藝圖案
第五節 漆器圖案
第六節 建築裝飾圖案
第八章 元代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染織圖案
第三節 瓷器圖案
第四節 金銀器圖案
第五節 漆器圖案
第九章 明代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瓷器圖案
第三節 漆器圖案
第四節 金屬工藝圖案
第五節 染織圖案
第六節 玉器、竹木牙骨器、傢具圖案
第十章 清代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瓷器圖案
第三節 金屬工藝圖案
第四節 漆器圖案
第五節 玻璃器圖案
第六節 染織圖案
第七節 建築裝飾圖案
第十一章 近代的圖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近代民間圖案
第三節 近代吉祥圖案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㈣ 中國歷史上織綉紋樣的演變\ 注意是紋樣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我們的祖先在與猿猴相揖別以後,披著版獸皮與樹葉,艱難地跨進了文權明時代的門檻,懂得了遮身暖體,從而創造了最早的服飾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於人,其作用不僅在遮身暖體,同時也具美化的功能。中國古代先民從服飾起源之始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積淀於日常生活的服飾穿戴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內涵,開創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先河。
㈤ 中國傳統紋樣的起源
谷紋復,渦旋紋,蝌制蚪紋:象徵春天萬物蘇醒,生機勃勃的景象和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
谷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玉器中,到戰國時期發展為逗號字樣,如同圈著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稱蝌蚪紋。谷紋是穀物發芽葉的樣子,是農耕文明發展的產物,它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有關。它象徵著萬物蘇醒,生機勃勃的景象和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周禮·典瑞》的有「子執谷壁,男執蒲璧」說法。玉器上的谷紋漢代以後就不多見了,宋代和清代僅少量製作,但是琢工不如戰國和漢代。谷紋常與渦紋、卧蠶紋異名同稱,事實上,三者之間確實區別不大。一般來說,人們常把半球形穀粒或有萌芽線的穀粒成為「渦紋」,把具有粗壯圓實萌芽線的穀粒稱作「卧蠶紋」,到了漢代有簡化出了乳釘紋。
㈥ 中國傳統紋樣是流傳已久,它們是從何而來
中國的傳統紋樣來源不一,有的是來自於遠古圖騰的演變,有的是來自於對花鳥魚蟲的藝術化提煉,還有的是從漢字演變過來的。關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人們都知道,中國傳統紋樣源遠流長,也體現在很多傳統器物和物品上,其中有很多都具有高超的美學價值,讓後世的人能夠從各種物品上的傳統而又多變,多彩的紋樣窺見中國傳統藝術的美。我們從一件精美的瓷器,到古人的服飾及裝飾物,再到古代園林建築的牆壁瓦片,經常能看到一些我們熟悉的紋樣,比如龍紋,鳳凰紋,牡丹紋,壽字紋,祥雲紋等等。它們的出現為這些器物物品增添了美感和意趣,也讓我們從器物中感受到流傳已久的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另外,還有一些由漢字演變過來的紋樣。比如壽字紋、囍字紋等等,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㈦ 中國幾何紋樣發展歷史
可以參考 中國紋樣全集 這套書,很全面,有四本,各個朝代都有
㈧ 印花和紋樣的發展變遷如何
中國人利用藍草的色素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後期的大思想家版荀子,目睹綠權色「藍草」的色素轉化過程及染出由黃變綠、由綠變藍、再變青的過程,發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感嘆,成為形容後人超過前人的千古名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由藍靛染料發展成為藍染的工藝技法,所染出的大青、紺青等色也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主要顏色。
北魏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種藍》專門記述了從藍草中撮藍淀的方法:「咴輪凶骺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