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省榆次地名的來歷
春秋時為晉榆邑,亦稱魏榆。戰國時屬趙稱榆次。秦莊襄王二年,使蒙版驁攻趙拔榆次,即此。權西漢置榆次縣,屬太原郡,王莽改曰太原亭,為中都縣地。東漢復置榆次縣,屬太原郡,魏晉因之。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並入晉陽縣,景明元 年(500)復置,北齊文宜帝並入中都縣,隋開皇十年(590)復稱榆次縣,仍屬太原郡。自此縣名歷代均不改。唐屬並州,宋太平興國為並州治,並州徙治唐明鎮後,縣仍屬之,元屬 冀寧路,明、清屬太原府,民國年屬冀寧道。1948年解放。1954年5月改為榆次市,1957年將城區以外地區恢復榆次縣, 1958年3月市縣合並仍為市。1963年撤銷市,1971年8月將城區和郊區的五個公社劃為市,其餘仍為縣。
B. 榆次的來歷五十字
榆次古稱「魏榆」、「中都」,早在戰國時就已設立縣制,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趙國重臣藺相如、後漢高祖劉知遠、宋朝名相寇準生於斯;「中國儒商第一家」常家莊園建於此。漫漫歷史長河,積淀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於山西中部的晉中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全區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萬,轄6鎮4鄉9個街道辦事處,是晉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晉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門戶」之稱,是山西省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距省城太原僅25公里,太原機場14公里。境內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線交匯與此,太舊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榆長、榆邢、榆盂、榆清省級公路縱橫交錯。
榆次地處東經112°34』-113°8』,北緯37°23』-37°54』,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榆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文化生態旅遊中心、綠色農業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五大中心」戰略,使得這片沃土承受陽光雨露的沐浴,顆顆種子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結出了一顆顆豐碩的果實
區域性經濟中心,以工業園區為突破,使其成為全區工業經濟的一張「王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對外,廣開招商源,嫁接軟環境,形成了投資的窪地,發展的熱土。全區工業形成紡機、機械、釀醋、飼料等主導產業,一批潛力產品、招商項目、技改項目逐鹿市場,再展雄風。
常家莊園、歷史街區、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高爾夫球場四篇文章,打造出榆次文化生態旅遊中心四張靚麗的名片。常家莊園開發,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實現了榆次旅遊業零的突破,常家莊園氣勢恢宏,儒道兼融,博大精深,造化天成,榮登"中國儒商第一家"的寶座,堪稱中國寶、世界牌、民族魂。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林海茫茫,崇山峻嶺,雲山霧海,國際水準兼有地方特色,山水林禽,如詩如畫。城隍廟歷史街區開發,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為龍頭,榆次老城為半徑,正在建設,蓬勃發展。全區旅遊形成了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互補、觀光度假與休閑避暑結合、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生態旅遊新格局。
「綠色農業中心」以蔬菜、紅棗、養殖和加工「四個基地」為突破。全區蔬菜面積突破30萬畝,形成了10個萬畝基地,兩個5萬畝基地。全區蔬菜總產量11億公斤,榆次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18萬畝,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7億公斤。已列入全國55家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我國南方淡季市場的茄果類蔬菜生產基地。「魏榆牌」蔬菜在全國市場獨領風騷,暢銷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全區棗樹面積21萬畝,產量1400多萬公斤,產值5600萬元。進入豐產期,僅紅棗一項產業收入至少可達3億元,年均可為農民提供收入千元以上。全區形成烏金山鎮罕山等5個雙萬畝紅棗生態園。豬飼養量達到30萬頭,雞300萬只,羊28萬只,奶牛存欄3000頭,肉蛋奶綜合產量達到3.2萬噸,牧業總收入2.5億元。莊子鄉羊駝示範基地,填補了我國養殖羊駝的空白。
「科技教育中心」在農技推廣、工業技術創新、科技隊伍和學校基礎設施上全面突破。總投資達2億多元,11所學校新建、改建、擴建。華北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師資力量最強的公辦民助學校——山西新興學校竣工交付使用,新建二中正在加緊實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樹立起光輝的教育里程牌。
榆次,以「晉商故里」著稱。歷史上商賈雲集,經貿繁榮。榆次物流中心建設以專業市場、商貿中心、產品集散地、要素市場「四個載體」為突破,全區專業市場達到20家,田森超市、西湖井舊城改造商業一條街、窯上裝飾城、電子商務中心,競相爭妍,效益明顯。「物流」,這個被西方管理界稱為「黑暗大陸」、「冰山」的秘密武器,在榆次方興未艾,百舸爭流。
「五大中心」戰略的實施,正在推動榆次這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不斷向前發展!
C. 榆次的文化遺產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喬家大院》、《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等10餘部影片。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
D. 榆次簡介
榆次古稱「魏榆」、「中都」,早在戰國時就已設立縣制,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趙國重臣藺相如、後漢高祖劉知遠、宋朝名相寇準生於斯;「中國儒商第一家」常家莊園建於此。漫漫歷史長河,積淀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榆次位於山西中部的晉中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全區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萬,轄6鎮4鄉9個街道辦事處,是晉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晉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門戶」之稱,是山西省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距省城太原僅25公里,太原機場14公里。境內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線交匯與此,太舊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榆長、榆邢、榆盂、榆清省級公路縱橫交錯。
榆次地處東經112°34』-113°8』,北緯37°23』-37°54』,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榆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文化生態旅遊中心、綠色農業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五大中心」戰略,使得這片沃土承受陽光雨露的沐浴,顆顆種子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結出了一顆顆豐碩的果實
區域性經濟中心,以工業園區為突破,使其成為全區工業經濟的一張「王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對外,廣開招商源,嫁接軟環境,形成了投資的窪地,發展的熱土。全區工業形成紡機、機械、釀醋、飼料等主導產業,一批潛力產品、招商項目、技改項目逐鹿市場,再展雄風。
常家莊園、歷史街區、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高爾夫球場四篇文章,打造出榆次文化生態旅遊中心四張靚麗的名片。常家莊園開發,總投資5000萬元,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實現了榆次旅遊業零的突破,常家莊園氣勢恢宏,儒道兼融,博大精深,造化天成,榮登"中國儒商第一家"的寶座,堪稱中國寶、世界牌、民族魂。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林海茫茫,崇山峻嶺,雲山霧海,國際水準兼有地方特色,山水林禽,如詩如畫。城隍廟歷史街區開發,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為龍頭,榆次老城為半徑,正在建設,蓬勃發展。全區旅遊形成了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互補、觀光度假與休閑避暑結合、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生態旅遊新格局。
「綠色農業中心」以蔬菜、紅棗、養殖和加工「四個基地」為突破。全區蔬菜面積突破30萬畝,形成了10個萬畝基地,兩個5萬畝基地。全區蔬菜總產量11億公斤,榆次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18萬畝,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7億公斤。已列入全國55家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我國南方淡季市場的茄果類蔬菜生產基地。「魏榆牌」蔬菜在全國市場獨領風騷,暢銷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全區棗樹面積21萬畝,產量1400多萬公斤,產值5600萬元。進入豐產期,僅紅棗一項產業收入至少可達3億元,年均可為農民提供收入千元以上。全區形成烏金山鎮罕山等5個雙萬畝紅棗生態園。豬飼養量達到30萬頭,雞300萬只,羊28萬只,奶牛存欄3000頭,肉蛋奶綜合產量達到3.2萬噸,牧業總收入2.5億元。莊子鄉羊駝示範基地,填補了我國養殖羊駝的空白。
「科技教育中心」在農技推廣、工業技術創新、科技隊伍和學校基礎設施上全面突破。總投資達2億多元,11所學校新建、改建、擴建。華北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師資力量最強的公辦民助學校——山西新興學校竣工交付使用,新建二中正在加緊實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樹立起光輝的教育里程牌。
榆次,以「晉商故里」著稱。歷史上商賈雲集,經貿繁榮。榆次物流中心建設以專業市場、商貿中心、產品集散地、要素市場「四個載體」為突破,全區專業市場達到20家,田森超市、西湖井舊城改造商業一條街、窯上裝飾城、電子商務中心,競相爭妍,效益明顯。「物流」,這個被西方管理界稱為「黑暗大陸」、「冰山」的秘密武器,在榆次方興未艾,百舸爭流。
「五大中心」戰略的實施,正在推動榆次這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不斷向前發展!
E. 榆次有哪些歷史古跡榆次有哪些主要的宗教
貓兒嶺有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虛閣全部為木製結構,堪稱一奇;榆次城隍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並受到聯合國的捐款修繕。榆次境內國家級、省級、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古代城池、衙署、寺觀、廟壇、堡寨等遍布全區。形成了「庄園、老城、古村、森林公園」四位一體的格局。常家莊園享有「中國儒商第一家」的美譽,榆次老城是「中國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觀園」,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天然氧吧」。於2005年9月竣工開放的東趙後溝古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範基地。古曾有「榆次八景」之說,即「罕山時雨 、塗水洪濤、龍門晚照、源池荷花 、榆城煙柳、井峪寒泉、 神林積雪 、藺郊無霜 」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喬家大院》、《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等10餘部影片。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園。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佔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采。
後溝古村
榆次後溝古村位於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築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台、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3年1月,榆次後溝古村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采樣地。
2004年3月,榆次投資8000萬元對後溝古村進行修復,工程按照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再次呈現了千年古村的田園風光,使它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處原汁原味的、較為完整的古村風貌建築。
F. 晉中的人文歷史是怎樣的
據考古發現,在距今約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晉中已有人類活動。
商代後期,出現城邑。
春秋時期,境內設有祁(屬今祁縣)、鄔(屬今介休)、塗水(屬今榆次)、馬首(屬今壽陽)4縣,為晉國統領;東部有白狄族所建肥國(屬今昔陽)。戰國(前475—前221)時,全境分別為韓、趙、魏三國所據有。
民國初期,全境分屬冀寧道和河東道。1927年(民國16年),廢除道制,直屬山西省督軍府(後改山西省政府、山西綏靖公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晉中境內各縣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分屬於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邊區政府管轄。1948年7月,晉中全境獲得解放,各縣暫歸華北區太行一專區、太岳一專區和晉中(旋改稱太原)一、三專區管轄。
1949年9月,山西省政府設立榆次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從此,晉中開始成為一個統一的行政區域,稱榆次專區。
1950年8月,改稱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區專員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專員公署。1958年11月,改名晉中專員公署,俗稱晉中專區。
1999年9月,撤銷晉中地區,設立地級晉中市,下轄的榆次市改為榆次區。
G. 關於榆次的景點和風俗
主要旅遊景點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喬家大院》、《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等10餘部影片。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園。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佔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采。 後溝古村 榆次後溝古村位於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築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台、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3年1月,榆次後溝古村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采樣地。 2004年3月,榆次投資8000萬元對後溝古村進行修復,工程按照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再次呈現了千年古村的田園風光,使它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處原汁原味的、較為完整的古村風貌建築。 烏金山森林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烏金山風景區,群峰聳峙,草木滴翠,靈泉淙淙,珍禽異獸無數。其主峰上建水晶院,有龍池,冬不冰,夏不涸。紅沙山在烏金山東南,峭壁磷峋,沙石多紅,有正壽寺,四圍翠柏,其旁清泉溢出。陰山,在罕山西南,形勢險峻,上有深洞,土塞羅列,為先年屯兵之所。大方山、中林山中揖群峰、松柏郁茂,四時浮青攢翠。五太山在河口村西北二里,下有五龍河。小五台山,在榆次城東北二十里,上建蘆山寺,有九躍龍地。紫嚴山,接壽陽境,俗稱長者頭,相傳為唐代華嚴經大師李通玄隱居處,中有華嚴寺,其山松柏叢生,蒜峪、芹峪二水俱出其下。 九龍國際滑雪場 九龍國際滑雪場(International skiing spaces of nine dragons)是山西省內規模最大、滑雪條件及專業技術力量最強的旅遊滑雪場,目前已躋身於全國主要滑雪場的前列。其位於榆次烏金山鎮,滑雪場選址在黃河文化影視基地的中心,地處太原市與晉中市的交匯處,海拔高度900米,地貌地形開闊,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得天獨厚。滑雪場從選址到滑雪道的開發以及設備的購置,都是在中國滑雪協會的專業指導下完成,滑雪場佔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建有多條初、中、高級滑雪道,總長度達2000米,雪場擁有滑雪器材1000餘套,加之雪地摩托車、雪上飛碟等先進的滑雪設備,同時可容納1500人滑雪,成為目前華北地區滑雪面積最開闊、規模最宏大、設備最安全、專業技術最強的滑雪場。 九龍國際滑雪場開辟多條適於初、中、高級不同滑雪水平的滑雪道,總長度2000多米,另外還建有兒童滑雪區、燈光滑雪區、跳台滑雪區、大場面滑雪區域以及滑雪圈道、狗拉雪橇道、越野滑雪道等,可容納1000人同時滑雪、嬉戲。部分滑雪道可作為優秀運動員競賽線路及冬夏訓練場地。
H. 山西省的榆次古城是什麼朝代的
山西省的榆次古城是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專歷史。
直到屬20世紀50年代在新興的城市化建設中,榆次老城才逐漸消失了。21世紀初,開始修復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門瓮城,東至俞家街,南至清虛閣,北至小井巷。
榆次
老城可謂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建築宏偉、功能齊全。南北大街市場繁榮,店鋪林立,是古城經濟中心。城隍廟、縣衙、鳳鳴書院等建築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體現了榆次老城歷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構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體系。
I. 榆次的由來
榆次(Yuci),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秦隸太原郡。回北魏、北齊兩度易名中答都縣。公元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置並州於榆次,越三年,復遷唐明鎮,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8年設榆次市,是晉中行署、晉中地區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區劃改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地級市),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榆次位於山西中部的晉中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全區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約五十三萬,民族以漢族為主,轄6鎮4鄉9個街道辦事處,283個行政村、61個社區,是晉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標志性建築:晉商駱駝群雕 區花:月季 區樹:國槐 電話區號:0354;郵政編碼:030600。榆次區人民政府網站: www.yuc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