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在人類歷史中有那些意義
這個資料可借鑒一下。
應當說在這一專題上的討論和探索還不是太豐富,在理論上花的工夫還不是很多。在本次會議上,較有代表性的發言,包括我的《中國傳統音樂的主體間性》,主要闡述中國傳統音樂和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中人與對象的關系是主體間性的關系,不同於西方音樂與美學中的主客體性的關系。發言後我也多方面地得到反饋信息,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可惜這次會議中從整體上反思傳統音樂特質的論文太少,未能形成陣容。在這個問題上,我和有些學者的觀點可能不完全一樣,我認為有時候我們是過於關注形態了,而對於真正從理論上即學理上把問題講清楚的這樣一種張力不是很強。我們在理論上思考問題時,也往往執著於一些具體的、技術性、形態性的東西,而從整體、從根本上思考問題的工作則較少、較弱。也因為此,有些問題就難以說清楚,也往往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爭論。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都要做:具體的、應用的很重要,它是基礎,但是最高層的、抽象的理論思維也很重要。缺少哪一方,我們的理論都是殘缺的。剛才伍國棟老師說得好:音樂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是理論思維的東西,我們不能把這個丟掉,否則就是為別人打工了。音樂學它有自己的獨立性,理論有自己的自主性和自洽性,既要結合實際,服務實踐,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一特殊性。
此外,還有不少學者對一些經典性的作品進行分析,例如對劉天華、王建民等人的作品的分析,也都是新的成果,時間關系,在此不一一贅述了。
總而言之,這次會議雖然時間不長,規模也不大,但是收獲還是十分可觀。但我這里所說的收獲,還不僅僅指上述這些方面,而更是指通過這次會議,我們對於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似乎能夠形成以下一些共識,這些共識是圍繞著對「傳統」的態度的討論逐漸達成的。
首先,是要「尊重」傳統。剛才謝建平先生說的很對,我們對於傳統,缺乏的是尊重。首先我們應當尊重傳統,對它有敬畏之心。我發現,可能西方人對我們中國的傳統,不說敬畏之心,反倒有一種尊重。我們都知道管平湖先生的《流水》是被送到「旅行者二號」去太空的。怎麼選出來的呢?我得到的信息是這樣的:120分鍾的唱片,30分鍾介紹地球、生命、人類等信息外,剩下90分鍾全部是音樂,原來准備選擇各地有代表性的樂曲50多首(最後選了20多首),每首不超過2分鍾。評選樂曲時,周文中先生是評委,他向大家介紹了這首樂曲,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古琴音樂,介紹了演奏者管平湖本人,然後提出一個建議:這首樂曲7分多鍾,一點都不能刪節,必須完整收入。這個提議得到所有評委一致通過。我聽了之後非常感動。我在想,是不是放了管平湖先生的這首《流水》,所有的評委都聽懂了,或者說都非常欣賞呢?根據我的臆想,可能並非如此。並不一定真的喜歡,甚至並不一定真的聽懂,卻都能夠舉手贊成。為什麼?是出於他們對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尊重,是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輝煌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周文中先生的尊重。這是我從龔一先生那裡聽來的,龔一先生是周文中先生親自對他講的。剛才大家提到演出秩序問題,我們的演出秩序為什麼這么差?我覺得就有一個對待傳統的態度問題。龔一先生提到過他在英國倫敦的演出,給他的印象終身難忘。整個音樂會就是古琴獨奏,沒有任何的音響和擴音設備,300人的劇場里,只有一個聚光燈照在他身上。底下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到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到,安靜得不得了。英國的聽眾,他們為什麼能夠如此沉靜地聆聽中國的這樣一種非常古老的古琴音樂呢?也是出於對於中華文化和傳統音樂的這樣一種尊重之心。但是我們自己,可能反而沒有。因此,尤其是我們搞音樂的人,對於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我們不說「敬畏」吧,但最起碼應當有尊重和敬重之心吧。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哎呀,那是什麼玩意兒啊」,或者是「那種東西已經過時了」這樣的話。對此,我想我們所有與會的人基本上都能認同這一點: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傳統有尊重之心。
第二,是要「研究」傳統。現在對於傳統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好好地、認真地作研究,研究透了以後在此基礎上創新;另一種是不願花費力氣,繞過它去創新,最多為了顯示自己的特色和民族之根而回過頭去從傳統中挖一點放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寫出來的東西也很多,作品很豐富,但聽眾卻很少,明顯缺乏生命力。有一些刻意雕琢,貌似深刻,但實際上只有怪誕和新奇。其實創新並不難,有價值的創新才是難的。我們到底是要認認真真地把傳統研究透了,還是要繞過傳統?繞過傳統確實非常省力,非常容易,但它可能正是我們音樂的生命力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暫且不說這樣的做法會直接導致我們的民族音樂傳統斷裂,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為切己的理由,那就是:你不了解傳統,你不先擁有傳統,你就無法真正成功,也就是說,你無法做出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大家都知道,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協奏曲《黃河》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難以超越的豐碑,形式上是西方的、現代的,但整體上我們卻認為它是純粹中國的,是從我們的傳統中直接生長出來的。我們也都知道,《梁祝》是從越劇音樂當中醞釀出來的,但它是從越劇當中自然孕育,而不是臨時到那裡「撿寶」。我現在相信,中國最大的傳統音樂寶藏是在戲曲之中,可能比民歌更為成熟飽滿,也更加醇厚濃郁。我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似乎也是可以達成一致的,就是先要研究傳統,然後才能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哪怕你要反傳統,也必須先得了解傳統。你對傳統了解得越深透,你對傳統的反叛才會越有力,也才會有價值,就象魯迅那樣。不過,我還想提醒一點的是,觀念可以從反叛中出新,但藝術、審美恐怕就不是這么簡單了,感覺方式恐怕不是反叛能夠輕易解決的。
第三,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研究傳統,了解傳統,吃透傳統,接下來還是要歸到創新。田青先生有他的語境,有他的背景。他的背景是保存。對於保存,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緊迫感,這種緊迫感來自於我們中國整個文化的轉型。如果我們中國文化還沒有轉型,也就無所謂保護不保護了;而現在我們正處在這種轉型當中,如果不去保護,它就沒有了,以後就看不到了。所以田青先生著急,他甚至寧願做一個象居其宏先生所形容的「守財奴」,把祖傳的寶貝一樣一樣地聚集起來,保存起來。這樣一種心情我們大家也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時代畢竟不同了,新的時代自然需要新時代的音樂形式,需要創新。這是兩件事情。比如古琴音樂,現在琴家彈的已經與管平湖先生他們不一樣了,而管平湖、吳景略一輩和他們的前輩又不相同,它是隨著時代在發展的。特別是西方音樂傳入以後,其音樂形態對國人的美感結構和聽覺習慣的影響也就必然會在古琴音樂中體現出來。現在古琴不是也可以和大樂隊合奏了,而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至少在節奏上就是一個坎。所以,最終我們還是為了創造中國新的時代的新的音樂文化,脫離了這一點,我們說其他的東西都沒有意義,就是連保存也會喪失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我重視的是傳統,但上次發言的時候更關注、更強調的反而是創新。但這個創新應該是從傳統中自然生發出來的,它當然需要外來的營養,但必須經過自己的腸胃消化並吸收後,轉化為自己的新的機體,而不是外在的嫁接、移植。嫁接和移植自有嫁接、移植的特殊功用,但它不可能成為未來中國音樂的主體。我們能夠欣賞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但那是歐洲的音樂,不是我們的音樂。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方法創作自己的音樂,但無法直接創造他們的音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我們應該為人類的音樂貢獻什麼?我想,這個認識也是這次與會者所能夠贊同的。
❷ 六十年代有歷史意義的歌曲··
六十年代,有歷史意義的歌曲相當多。那時,我國剛建國十多年,廣大人民翻身作主人.喜悅之情高漲。於是就出現了大量表達對黨感謝之情、對國家的熱愛之情的歌曲。被現在的人稱為「紅色歌曲」,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稱為「紅色經典歌曲」。顧名思義,紅色歌曲,就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歌頌共產黨、歌頌美好生活……」的歌曲,而且能夠激勵人,或者比較振奮人心,當時,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其中典型的有《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毛主席著作像太陽》、《讀毛主席的書》、《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話兒記在心〉、〈我們共產黨人〉、《十送紅軍》、《瀏陽河》;〈共產黨來了苦變甜〉、〈翻身農奴把唱〉、〈桂花放,幸福來〉、〈《阿佤人民唱新歌》、《烏蘇里船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草原牧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珊瑚頌〉、〈紅梅贊〉;〈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假如你要認識我〉、〈紅星照我去戰斗〉、〈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駝鈴〉、〈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月光下的鳳尾竹〉、〈誰不說俺家鄉好〉、〈洞庭魚米鄉〉、〈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我愛你,中國〉、〈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祝酒歌〉、〈我愛祖國的藍天〉;〈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敖包相會〉、〈在那遙遠的地方〉;〈打靶歸來〉、〈學習雷鋒好榜樣〉等。
這些歌曲中,傳唱最廣的、影響最大的要數《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北京的金山上》、〈十送紅軍》、《瀏陽河》;〈烏蘇里船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紅梅贊〉、〈烏蘇里船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紅星照我去戰斗〉、〈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駝鈴〉;〈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誰不說俺家鄉好〉、〈我愛你,中國〉、〈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祝酒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敖包相會〉、〈在那遙遠的地方〉;〈打靶歸來〉、駝鈴來〉、〈學習雷鋒好榜樣〉等。
那麼,為什麼上述歌曲傳唱廣、影響大呢?是因為它們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其中,
1、〈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北京的金山上》、〈瀏陽河〉、〈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是歌頌人民最敬愛的領袖毛澤東的,歌曲表達了毛主席對於解放人民的功勞,以及人民對毛主席的感恩和敬愛之情;
2、〈十送紅軍〉、〈紅梅贊〉等歌曲是歌頌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和不畏強暴、敢於斗爭的精神;
3、〈紅星照我去戰斗〉、〈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駝鈴〉、〈打靶歸來〉、〈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是表達人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對敵人的戰斗之情;〈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烏蘇里船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誰不說俺家鄉好〉、〈我愛你,中國〉、〈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祝酒歌〉等,既有對黑暗舊社會的血淚控訴(〈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也有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還表達了追求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4、〈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反映的則是新中國在西南地區工業「三線」建設時,給當地帶來了莫大的好處,當地人民感激他們,用歌聲請他們留下來;
5、〈敖包相會〉、〈在那遙遠的地方〉可以說是當時的另類歌曲——不帶政治色彩,但是它表達了人們之間誠摯、真實的感情,能夠傳唱很久,意醞深遠;
6、〈學習雷鋒好榜樣〉等則對中國人的影響相當大,感化中國人,使人們相互幫助,並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作為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
其它,還有很多歌曲,但是,感情基調都是表達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歌頌美好生活之類的,就不一一列舉了。願對你有所幫助
❸ 學堂樂歌歷史意義
其實,我們學校考學堂樂歌歷史意義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 天 21 小時
1.在樂歌活動回的影響下,出現了答中國最早的一批音樂教育家,從而為中國普通音樂的教育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師資基礎。2.通過樂歌活動,展示了社會功能,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音樂的興趣,從而肯定音樂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3.通過樂歌活動,系統地把西歐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技能及音樂會演出形式介紹到國內,豐富音樂的修養,活躍了音樂的生活。4。通過樂歌活動,肯定了集體合唱這一新的音樂表現形式,為中國五四以後群眾歌曲體裁准備了條件,積累了經驗。
總之,樂歌活動在我國學校音樂啟蒙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它的實踐成果為五四以後中國現代新音樂文化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成為中國現代中小學普通教育方式鋪墊了最初的基石。研 出了這到題呵呵! 要是早幾天看到 我沒准能答的更好!
❹ 李斯特的樂曲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
《森林的呼嘯》創作於1861年,於1863年出版。那時李斯特在事業和生活上遭受了一些挫折,精神上也備受折磨,但他仍然以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創作了這首明朗樂觀、歌頌大自然的樂曲。這首作品具有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甜美誘惑般的主題旋律,同時還具時而沙沙作響、喃喃耳語,或時而陣陣呼嘯的伴奏聲部。這一切都融入到大自然之中,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感受,以及渴望陶醉於良辰美景中人們那種酣暢、激動的心情。
風景
旋律比較優美的一首。雖標為風景,可節奏還是比較壓抑。象策馬慢行於田園鄉下。結尾處略有小高潮。音樂充滿了作者無數的"捫心自問"的感覺。.
馬捷帕
開始有標準的李斯特風格,演奏者也必須開始炫技,因為難度加大。有大量的裝飾音。一共有七分多鍾中段旋律有些高雅的傷感,平靜而又憂傷。最後復轉入激烈。
鬼火
果然非常詭異神秘的一曲!單一主題,用長調。有大量重復的音。比較短,只有4分多鍾。曲子蘊涵嘲諷和一種不知名的鄙視
幻影
比較單調,節奏激盪但不快。這一曲是為整個練習曲進入高潮的鋪墊。中段音樂比較靈活,如果看現場,可以看到演奏者翻飛的手指,像幽靈在跳舞。後段越來越快,音調也越來越高。最後在最高處嘎然而止。
英雄
這是悲劇的英雄,但依然讓人無限崇拜。近5分鍾長。琴聲如歌如泣。低沉的音樂永遠也掩蓋不了英雄眼神中的希望和怒火。最後給人以光明,音域一下子開闊。這一曲旋律非常優美。
狩獵
高潮之一。演奏難度非常大的一首。一直非常快,非常激烈。但快速卻依然優美,讓人如醉如痴。音樂中似乎不光有狩獵,還有風景如畫的描寫。真正的讓人身心放鬆。這也是旋律非常優美的一曲。
回憶
兩首最有名的超級練習曲之一。柔情綿綿,平靜得近乎沉默的回憶。有11分鍾之長。有一段極浪漫的旋律被人稱為"古典音樂中最美的一小節"。這是對過去美好的留戀和回憶,絲毫不帶任何不愉快的幻想。
追雪
結尾音樂。名字非常優美,那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一點也沒有寒冷的感覺,惟有追逐下雪的快樂和空洞無邊的激情!
熱情
非常精彩的一首,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一首。基辛也最喜歡這首。鋼琴的音色之美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這是夾在兩首最高潮音樂之間的一首,因此在主題上可以說是什麼都有,有一種無言的上進心支配著作曲者。
夜之和諧
最有名的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一開始比較慢,象要訴說一件事。然後卻突然沉默不語,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級的音樂來傾訴。這是整個超級練習曲的最高潮,是聽覺上的最高享受。一層層的推進,又一層層的返回,不同的感受接踵而來,讓人不忍離開這一段音樂。然而最後還是結束了,非常平靜地結束了,但有一種意猶未盡的余溫在那裡,而那個音節也非常特殊,簡單卻溫柔。讓人更是無法舍棄。這首練習曲是李斯特音樂的極致,讓一切語言成為多餘,但它解決了一切問題,剩下的只有無比的美妙。
輕盈
這是比較平緩、沉悶的一首,兩分多鍾,顯然已經有切入正題的跡象
前奏曲
此曲非常的短,一分鍾左右,引子主題
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O(∩_∩)O
❺ 最有歷史意義的曲子
最有歷史意義?
是對我國還是對世界還是對其它國家,也沒說明白,不過我同意上一位的答案
《義勇軍進行曲》,要不《東方紅》也行
❻ 中國民歌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幾千年來,源於人民生活,又對人民生活起廣泛影響作用的民歌,一直緊密地伴隨著人民,表達著他們的思想、意志,記錄著他們的歷史,哺育著歷代的文藝家,它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
❼ 音樂《梁祝》的社會意義,歷史意義,對你的意義
我覺得,一部好的音樂作品不一定要從社會、歷史之類的角度去評價它回。《梁祝》最重要的意義就答是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西洋音樂中,並且用抽象的音樂去講述一個具體的故事。
有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的是《梁祝》這個故事本身。《梁祝》贊頌了人類真摯的情感,批判了統治階級的無情,體現了人民對於封建禮教、男女不平等、人有階級之分這些傳統觀念的不滿。然而,《梁祝》中的主人公缺乏抗爭意識,只能憑借虛幻的想像來「達成」他們的願望。
《梁祝》對於我來說,只是一部美妙的音樂作品。藝術就是藝術,絕對沒有什麼教育意義。至於樓主你,如果要完成學校作業的話,就根據故事的意義編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交上去吧。
❽ 貝多芬奏鳴曲的歷史意義
弗雷德里克來·拉蒙德源版《貝多芬鋼琴鳴曲集》,
是根據布賴特科普夫與黑泰爾公司(Breitkopf &Hartel)的三卷本凈版編訂而成的。
編訂者在本版本中加入了指法和速度標記(奏鳴曲op.106除外,它的速度標記系貝多芬所為),並為書中表情、分句、速度、演奏風格及技巧等標記都作了清楚的說明。
所有在布賴特科普夫與黑泰爾公司的凈版中出過的標記,本書將用大字型大小表示。
❾ 求特別有歷史意義及歷史內容的歌曲
咳咳···、 這個呀。。 老多呢。 曹操、上海的1943.1943這鞋都是流行歌曲。。 黃河大合唱、茉莉花、國歌、918、····這些也是呀。。。
記得採納啊
❿ 陳歌辛歌曲創作的歷史意義
音樂家陳歌辛在三十年代被人譽為音樂才子,四十年代被人贊為歌仙,五十內年代初則被推為中國的杜容那耶夫斯基。陳歌辛一生創作歌曲近200首,其中《玫瑰玫瑰我愛你》、《薔薇薔薇處處開 陳歌辛與金嬌麗
》、《漁家女》、《恭喜,恭喜》、《夜上海》、《小小洞房》、《初戀女》、《鳳凰於飛》等歌曲,至今仍在海外及港、台、澳等地盛唱不衰,而他的《春之消息》組歌及《渡過這冷的冬天》、《不準敵人通過》等歌,則在抗日戰爭時期風行一時,起過振聾發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