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桃花塢歷史文化

桃花塢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2 15:18:31

⑴ 如何傳承桃花塢年畫,蘇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2月5日至15日將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上,蘇州市將有緙絲、蘇綉、蘇扇、桃花塢木刻年畫4個項目參加展覽,王金山、陳琴、黃春婭等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受邀參展。
據了解,此次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由文化部、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等多個部門共同主辦。這次展出是我國首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進行展示,將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舉行。展覽從全國選取了180多個項目,囊括制陶、刺綉、玉雕、石雕、木雕、紡織、制茶、剪紙、印製、中醫等各種門類,展出實物近2000件。
據介紹,按照相關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採取生產性保護的方式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蘇州市入選的4個項目,每個項目選送10件精品。據了解,除了實物展出外,傳承人或工藝師還將進行現場製作演示,並介紹各項目的歷史文化特點和傳承譜系。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姑蘇網上商城秉承千年手工刺綉工藝,積極與現代時尚元素相融合,結合現代的市場營銷需求,開發創新,在短時間內成為蘇綉電子商務的一面旗幟,引領著傳統蘇綉電子商務營銷新方向!

⑵ 桃花塢賞析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原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日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後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據《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 ,經祝允明規勸,乃閉戶折節,並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後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於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後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於正德二年(1507)建成於桃花庵別業,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卧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綳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系,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並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後唾棄仕途,最終採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後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

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將車馬權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分者奉為天人,自有傲骨。瘋顛也好,痴狂也罷,花間獨坐自飲自斟,自有風流。

關於這首詩的賞析還是與唐伯虎的個人背景相關。在中國世俗社會中,唐伯虎這個名字稱得上是家喻戶曉。唐伯虎的形象向以風流倜儻和瀟灑不羈為其標準的民間定式,各種版本的唐伯虎故事所突出表現的也大抵不外他恃才傲物、游戲人間的才子本色,無論是明人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還是當代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間一脈相傳的無不是唐才子對傳統道德的藐視和對世俗規范的顛覆,他的所作所為既與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大相徑庭,而他的風流韻事卻又為一般大眾所艷羨和津津樂道,其微妙之處的確耐人尋味。

比如這首廣為人知的《桃花庵歌》,唐伯虎雖然在詩中以「桃花庵里桃花仙」自命,表現出一副安貧樂道的曠達胸懷和一種詩酒逍遙的人生境界,但他最終還是將時間看做了衡量人類一切希望和慾望的尺度,其結局也仍然不免要歸結到虛無,歸結到一個不可抗拒的人生宿命。

唐伯虎有一篇《伯虎自贊》如是寫道:「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我們不妨把它看做是民間唐伯虎與現實唐伯虎之間的靈與肉的對話。

這首詩是唐伯虎此時的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之後創作的一首詩,因為科舉制度深深挫傷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內心無從擺脫的一個的大情結.有了這樣的理解你就會他為什麼這樣寫了!
回鄉之後,唐伯虎對人間滄桑與世態炎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遂在蘇州閶門內的桃花塢修建桃花庵別墅,退避其中,自稱「桃花庵主」,過起了一種以賣文賣畫為生的詩酒逍遙的個人生活。表面看來,此時的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但事實上,科舉失利卻無疑深深挫傷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內心無從擺脫的一個的大情結。否則,他也不會輕易為寧王朱宸濠的禮聘所動。很顯然,唐伯虎把寧王對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機遇。再加上寧王對他禮遇有加,既以百金為聘,又在南昌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套別墅,唐伯虎想要拒絕恐怕也難。遺憾的是,命運又一次給唐伯虎開了一個絕大的玩笑。寧王此舉並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華,而只是為自己的謀反做一個禮賢下士的姿態。唐伯虎當然也很快看出了寧王的謀反之志和他的別有用心,為求脫身,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裝瘋賣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丑穢」。寧王的手下前來饋贈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體盤膝而坐,且口出穢言,譏呵使者。寧王哪裡見到過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還鄉。

⑶ 2010年10月10日,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組對《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規劃》進行了論

D

⑷ 蘇州市老城區中的桃花塢地區將進行改造,改造後將全方位再現蘇州桃花塢的歷史風貌.下面關於舊城改造的做

A、增大綠地抄面積,可以減少空氣中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保護環境,故做法合理.
B、垃圾分類回收,既可以節約能源又可以保護環境,故做法合理.
C、推廣小型煤爐,即浪費燃料又增加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不合理.
D、污水集中處理,既可以保護水源又可以節約水,故做法合理.
故選C.

⑸ 唐伯虎桃花塢,這首詩的意思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出生在明中後期一個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國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詩文書畫兼擅,畫與沈周、文徵明、仇英齊名,合為「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據《明史》本傳記載,唐寅「性穎利」,博通經史,然「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 ,經祝允明規勸,乃閉戶折節,並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29歲時舉鄉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正當他躊躇滿志,一心想中狀元 「顯親揚名」時,卻意外地牽連進科場舞弊案,羈囚詔獄一年,雖終不了了之,卻也徹底斷送了他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後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塢位於蘇州城北,宋時曾是樞密章粢的別墅,後廢為蔬圃,被唐寅看中,於正德二年(1507)建成於桃花庵別業,自號「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歲。唐寅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里,呼朋引類,詩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卧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綳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系,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稽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並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內容:唐寅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後唾棄仕途,最終採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這首詩就是體現這種思想的典型。狀若瘋癲的高傲,看破紅塵的輕狂,看似灑脫不羈,卻又隱隱透出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懷才無處遇、抱負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見一斑。 技巧:始終的每一句幾乎都是對偶句,整首詩對仗極為工整,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沖擊力極強;前三句還用了頂針手法,在詩歌開頭清晰描寫環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耐人玩味,引人入勝的同時順其自然的帶出了後面的部分。詩中也未用艷麗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參考資料: http://news.hb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

麻煩採納,謝謝!

⑹ 桃花塢大街的地名典故

唐宋時期,桃花河(即第一橫河)西北遍植桃樹,稱桃花塢。街名源內於此。「當時郡人春遊看容花於此,後皆為蔬圃,間有業種花者。」(《姑蘇志》)唐杜荀鶴游此曾題《桃花河詩》。北宋太師章楶曾在此營造桃花塢別墅,並廣植桃李。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構築「桃花庵」後,更使桃花塢名聞遐邇。明清時期為手工業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塢木刻年畫歷史悠久,名揚海內外,作坊多達百餘家;此外,還有制扇、竹木、牙雕、裝裱、蠟簽、錫器等工場,成為繁花似錦的工藝街,商業也很繁榮。
同治《蘇州府志》作桃花塢,並按:「各舊志並無桃花塢,然唐宋時極為著名,盡多舊跡,今特增之。顧翰記雲:宋太師章楶所構,多栽桃李,郡人游春於此。」民國《吳縣志》並註:「《五畝園小志》:楶子縡字伯成,綡字子京,曾築桃花塢,後人遂以名里。」《姑蘇圖》標作北街,《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均標桃花塢大街。

⑺ 蘇州桃花塢相關的故事

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早是農桑之地,到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築台冶園,柳堤花塢,風物一

新,稱「五畝園」,又名「梅園」。紹聖年間,樞密章楶在五畝園南築「桃花塢別墅」,佔地七百畝。章氏子弟在此基礎上又廣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園式園林,人稱「章園」。《吳門表隱》譽其「園林第宅,卓冠一時」。梅、章兩家為世交,梅宣義子梅采南、章楶子章詠華,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梅園的「雙荷花池」,一端通章園的「千尺潭」。當時郡人多於此春遊看花,一時鼎盛。
宋末兵變,梅園、章園廢圮不堪。元以後,桃花塢又屢有興建。明弘治年間,著名畫家唐寅以賣畫所蓄,購得章楶的桃花塢別墅,取名為「桃花庵」,並在四周種桃樹數畝,唐寅亦自號「桃花庵主」。清順治初年,名醫沈明生又購得此地,復建「桃花庵」等建築以表追思,時人稱「唐家園」或「沈太翁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改為文昌閣。
唐寅曾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第一,但在會試時因被人所累而下獄。唐寅由此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蘇州城外的桃花塢也因為唐寅寫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緣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⑻ 蘇州桃花塢年畫始於哪個朝代

桃花塢木刻年畫始於明末,距今300多年歷史。它與天津楊柳青、山東維坊回楊家阜的年畫一答起稱為中國三大木刻年畫。到清代其藝術表現已臻成熟。在雍正、乾隆時期盛極一時,與天津楊柳青成為我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的中心,並稱為「南桃北柳」。

⑼ 桃花塢的地名典故

編輯
唐宋抄時期,桃花河襲(即第一橫河)西北遍植桃樹,稱桃花塢。街名源於此。「當時郡人春遊看花於此,後皆為蔬圃,間有業種花者。」(《姑蘇志》)唐杜荀鶴游此曾題《桃花河詩》。北宋太師章楶曾在此營造桃花塢別墅,並廣植桃李。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構築「桃花庵」後,更使桃花塢名聞遐邇。明清時期為手工業作坊的集聚地,桃花塢木刻年畫歷史悠久,名揚海內外,作坊多達百餘家;此外,還有制扇、竹木、牙雕、裝裱、蠟簽、錫器等工場,成為繁花似錦的工藝街,商業也很繁榮。[2][1]
同治《蘇州府志》作桃花塢,並按:「各舊志並無桃花塢,然唐宋時極為著名,盡多舊跡,今特增之。顧翰記雲:宋太師章楶所構,多栽桃李,郡人游春於此。」民國《吳縣志》並註:「《五畝園小志》:楶子縡字伯成,綡字子京,曾築桃花塢,後人遂以名里。」《姑蘇圖》標作北街,《蘇州城廂圖》、《吳縣圖》、《蘇州圖》均標桃花塢大街。

閱讀全文

與桃花塢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