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陽的歷史文化
http://ke..com/view/3638.html?wtp=tt
網路上看看,比較詳版細權
B. 信陽有哪些歷史文化
信陽在歷經春秋、戰國之後,中原文化與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厚重豪放、細膩浪漫版的豫風楚韻權,釀就了信
信陽出土的世界上最陳的酒陽獨具特色的淮上文化風情[1]。孔子周遊列國終點、子路問津、司馬光砸缸、亡羊補牢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在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播放的樂曲《東方紅》,就是由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楚國編鍾演奏的。信陽曾出土過的全國最早的毛筆、酒、轎子、床、書籍和楚國最精美的漆器,[2]印證著信陽是楚文明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信陽也是中華姓氏之根,漢姓100大姓中,黃、賴、羅、蔣等13個姓氏都源於此(如黃姓起源於潢川、羅姓起源於羅山、賴姓起源於息縣、蔣姓起源於淮濱,陳姓、王姓、潘姓、孫姓、沈姓均起源於固始)。信陽地處江淮之間,是歷代中原人南遷的始發地和集散地,唐朝時期光州固始籍將軍陳元光率鄉勇南下閩粵平定蠻苗叛亂,於當地厲行法治、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之後從家鄉派遣大量百姓南下定居,故信陽享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美稱。
C. 河南信陽的概況
信陽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為鄰,南與湖北接壤,左扼兩淮,右控江漢,承東啟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稱,從古至今,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8915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轄固始、光山、羅山、淮濱、新縣、商城、潢川、息縣八縣和氵師 河、平橋二區。信陽市歷史文化悠久,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
信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眾多姓氏均源於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戰國時期,信陽是楚國的疆域中心;唐朝中葉,信陽再次成為中央王朝糧食、兵源和財源的重地。信陽大地曾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這里。
信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成立了中共鄂豫皖分局。在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30多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許世友、李德生等80多位優秀的信陽兒女成長為高級將領和國家領導人。
信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信陽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南距武漢天河機場、東距安徽阜陽機場均在150公里左右,「十五」期間將要建設的明港機場距信陽僅48公里。京廣、京九鐵路及正在建設的寧西鐵路和國道106、107、312及正在建設的京珠高速公路、西合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是河南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連接東西部的主要通道。河南省唯一的出海口淮濱港航運可直達上海。國家通信干線京廣、京九光纜以及西合光纜相繼開通,在信陽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十字通道。
信陽地處我國東西南北結合部,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東西經濟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是東引西進的「二傳手」,能夠較早、較快地接受到東部和南部沿海輻射和生產力傳遞,實現資金對接、技術對接、管理對接、信息對接、人才對接。
信陽資源豐富,山水秀美。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探明礦產地178處,大型礦11處,特別是非金屬礦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總儲量7.3億噸,其中珍珠岩儲量1.2億噸,佔全國50%以上,膨潤土5億噸,河南省第一,浮石5600萬噸。此外,還有二氧化硅礦800萬噸,金紅石礦100萬噸,鋅礦100萬噸,鉬礦6.5萬噸等。農林牧產品資源豐富。農產品水稻、油菜、紅黃麻、板栗、銀杏、茶葉年產量均居河南之首,特別是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屢次榮獲國內、國際金獎,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有林業用地600萬畝。活木蓄積量達到1013萬立方米,可採伐量40萬立方米,居河南第二位。信陽可牧面積627萬畝。
旅遊資源豐富。目前,我市旅遊業已形成了三大「特色」、七大「資源」。三大「特色」是以雞公山、南灣湖、湯泉池為依託的生態旅遊,以新縣「紅色景區」為依託的紅色旅遊,以靈山寺、賢隱寺、凈居寺為依託的宗教旅遊;七大「資源」是「山、水、林、泉、寺、茶、紅」。我市有多處以湖光山色、溫泉、古剎、古跡為特色的旅遊勝地。位於市區南40公里的雞公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山上有一百多棟外國別墅,平均氣溫23℃,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位於市區西南4公里的南灣湖,水面70多平方公里,是西湖的12倍。湖面碧波盪漾,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茂密,湖中有近百個島嶼,被譽為「豫南明珠」。距市區東南50公里處有千年古剎靈山寺,是國內外罕見的僧尼合一的寺院。
水、電、氣資源豐富。一是水資源豐富。信陽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資源總量9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866座,總庫容40.52億立方米。二是電力充足。信陽目前裝機容量80萬千瓦,年發電能力可達40多億千瓦時。目前信陽人均用電量168千瓦時,總用電量在13億千瓦時,近10年用電沒問題。並且信陽還要上華豫平電二期工程,裝機容量可達到220萬千瓦,發電量可達到120億千瓦時,完全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三是燃氣供應量充足。駐馬店到信陽、信陽至固始,同時從周口再接一條管道通到固始。這樣為信陽發展工業提供了方便的能源和原料。
我市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氣候宜人,雨量豐沛,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全市水資源總量占河南省總量的22%;森林覆蓋率達到29.4%,遠遠高於全國16.5%、全省19.8%的平均水平;擁有雞公山、南灣湖等一大批國家、省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生態之優、環境之佳,在國內外久負盛名。信陽文化燦爛。信陽地處南北文化的結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薈萃,形成了兼收並蓄的文化特徵,呈現出豫風楚韻的特色,造就了信陽人既有北方人的質朴,又有南方人的精明。
D. 河南信陽有哪些名勝古跡
1、浉河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南灣湖風景區、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天雲靈山內寺
山、連雲山、四望容山、波爾登森林公園 。
2、 平橋區:濕地公園、震雷山、天目山、城陽城遺址保護區、北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淮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3、羅山:靈山寺、董寨鳥類自然保護區、九里落雁湖、龍池、何家沖。
4、 光山:大蘇山、凈居寺(宋真宗題匾)、五嶽湖風景區、萬海峰將軍舊居、鄧穎超祖居、司馬井(司馬光砸缸)、王大灣會議舊址。
5、潢川:望河樓、三義觀、七里清泉司馬光故居 。
6、淮濱:期思古城、淮濱縣濕地保護區 。
7、息縣:濮公山。
8、固始:九華山旅遊風景區、陳元光故居、王審知故居、鄭成功墓地、番國故城遺址。
9、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天台山、淮嶺生態園、黃毛尖、香山湖、許世友將軍墓、金蘭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10、商城: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湯泉池、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鯰魚山水庫、觀音山。
E. 信陽是那些姓氏的發源地
姓氏是人類社會發展進化的歷史產物,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中原地區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是炎黃二帝的主要活動區域,由於其後代的發展繁衍,派生出許多支脈,形成眾多姓氏,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信陽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中華姓氏之根,漢姓100大姓中,黃、賴、羅、蔣等13個姓氏都源於此。信陽地處江淮之間,是歷代中原人南遷的始發地和集散地。陳姓、王姓、潘姓、孫姓、沈姓均起源於固始,閩台兩地陳姓、王姓多為「開漳聖王」陳元光和閩王王審知的後人。據考證,黃姓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古黃國,即今天的河南潢川,迄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羅姓起源於羅山、賴姓起源於息縣,蔣姓起源於淮濱。
地處中原地區南端、淮河中上游的信陽地區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棲息和繁衍的良好環境。早在七八千年前,信陽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炎帝族、黃帝族、苗族和蠻族的部落就在這塊版圖上繁衍生息,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生產,融合了各種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從夏朝初期到春秋末年,這里先後建立過申國、蓼國、息國、蔣國、江國、弦國、賴國、黃國、曾國等十多個邦國,既有夏、商、周的封國,也有各朝代貴族的食邑,先後演繹過許多邦國盛衰興亡的故事。受封最早、立國時間最長的當屬天下黃姓的黃國。黃國從夏初到公元前648年楚國滅黃,有著長達1400年的悠久歷史。春秋時期,這些邦國、食邑在南方強大楚國的不斷擴張征服下,先後被滅成為楚國屬地。這些以姓為國的邦國,最終演變成中華姓氏一百大姓中的十個姓氏。如潢川的黃姓,羅山的羅姓,息縣的賴姓、白姓、付姓,固始的潘姓、廖姓、沈姓,淮濱的蔣姓、孫姓。其中信陽是黃、羅、賴、蔣姓的唯一起源地,天下所有這四姓的人都根在信陽;其餘孫、潘、白、廖、付、沈分別有一支或主支起源於信陽。另外,還有十六個姓氏申、息、江、謝、奚、安、英、甄、寢、雩、期、弦、道、叔敖、候叟、期思等姓氏,或起源於信陽,或起源與信陽有關。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黃姓人口有2900萬,羅姓人口有1100萬,蔣姓人口610萬,賴姓人口有230萬,十個大姓的人口總和超過八千萬,這些姓氏遍布全國各地、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各國及至世界各地,而尤以南方為多,至今,在福建和台灣仍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
由此可見,信陽的姓氏文化資源十分豐厚,不僅在全國少有地方可比,在華夏姓氏的主要發源地河南,也是姓氏文化大市。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變遷中,源於信陽的諸姓族人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不斷地向外播遷,由北而南,廣及全國,進而又遠徙海外,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其中,遷徙次數最多,人口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則是南遷,尤以移居閩、粵、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最多,黃、賴更是台灣的大姓。原生地的姓氏文化資源必將成為連接海內外華人的血緣和文化緣的重要紐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巨大的貢獻!
F. 有誰知道河南省信陽市的人文歷史
信陽很不錯啊,我去過~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為鄰,南同湖北接壤,介於鄂豫皖三省的結合部,處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上游之間。全境東西長約205公里,南北寬約142公里,總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780萬,轄8縣2區。 信陽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在8000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分布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多處。商周之際,這里建立了申、息、弦、黃、蔣、蓼等諸候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候國,建申、息、期思等縣。北宋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 信陽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孫叔敖(今淮濱縣人),造田興水,使楚國富甲一方,他設計並主持修建的期思陂(bei),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固始人)、「閩王」王審知(固始人),把中原文明傳播到福建、台灣等地。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今 浉河區人),是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信陽境內革命遺址、古跡和文物眾多。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及省以下級別文物保護單位400多處,有重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舊址400多處,為全省各市之冠。 信陽是一座交通要城。信陽左扼兩淮,右控江漢,屏蔽中原,自古以來就是江淮河漢的戰略要地,境內的「義陽三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即將開通的信葉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四個雙十字和兩個區域交通樞紐——信陽市和潢川縣,使信陽成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的交通要城。 信陽是一座革命紅城。信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培育出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革命戰爭年代,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許世友、李德生、萬海峰、尤太忠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里走向全國。 信陽是一座綠色茶城。信陽山青水秀,是國家級生態環境示範市,「山繞綠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飛虹」正是信陽市容的真實寫照。楚風豫韻在這里交融,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名山、名水、名寺、名城相互映襯,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境內有雞公山、靈山和南灣湖等著名風景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9.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 信陽產茶的歷史久,環境好,品質優。1987年,考古學家在信陽固始縣出土的古墓中發掘有茶葉,考證距今已有2300多年。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把全國劃分為八大茶區,信陽歸淮南茶區,並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縣)上,義陽郡(今信陽市)、舒州次……」。北宋時蘇東坡稱,「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年平均氣溫15.1℃。年均降雨量為1134.7毫米,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雲霧彌漫,空氣濕潤,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因此生產出來的信陽毛尖香高味爽,1915年,信陽毛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88年,龍潭牌信陽毛尖獲中國首次食品博覽會金獎,1990年又獲國家質量金獎。正因為如此,我們以茶為媒,以茶會友,連續舉辦了十三屆信陽茶葉節,為進一步挖掘和宣傳信陽的茶文化底蘊,努力打造信陽——中國茶都這一特色品牌,從今年起,我們把信陽茶葉節更名為中國茶都—信陽茶文化節。
G. 信陽市各個縣的特產及歷史文化
信陽特產
1.息縣香稻丸
息縣香稻丸為河南名產,其色彩青白如珍珠,香氣馥郁,素有「一塊稻香滿坡,一撮米香滿鍋,一家做飯香四鄰 ,一盅香酒香滿桌」的盛稱。煮粥蒸米飯時只需加少許「香稻丸」,則香溢滿屋,沁人肺淬,誘人食慾。香稻丸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改善新陳代謝條件,是治療敗血症、過敏性疾病、急慢性傳染病的輔助葯物,還能健全人身的毛細血管,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病患者大有裨益。用香稻丸、粳米、蓮米加紅棗熬成的「三米湯」為極好的滋補品,具有滋陰、降火、生津、健脾、養胃等功效。息縣以香稻丸為原料製成的香米貢酒濁和醇厚,芳香可口,暢銷區內外。
2.信陽板鴨
板鴨為大別山區的重要特產之一,將成鴨育肥增膘後,以傳統工藝方法腌制而成。成品板鴨外形平整如桃狀,無「關窗」,色澤白潤,肉質細嫩,尾油豐滿,鴨身乾爽,鹽味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具有生津開胃、促進新陳代謝、祛寒降壓健身的功效。
3.商城「德」字粉
「德」字粉以優質豌豆為原料,用當清涼純凈的泉水漂洗粉絲,製作考究,工藝精湛,成品壓成長34厘米、厚5厘米、重2.5公斤的板塊,四周束以烙有花紋的竹片,竹絲捆紮,層次分明,美觀雅緻。「德」字粉晶細清白,久煮不碎,烹炒拌燴皆宜。該品明代開始生產,到清末,全縣有300家作坊制粉,粉商張德興監制的「德」字商標的粉絲最為出名,故稱之為「德」字粉。
4.固始皮絲
固始縣製作豬皮絲的歷史已有100多年,早在清咸豐年間就成為貢品,屬宮廷御膳佳餚,名揚京城、天津、濟南等地。固始皮絲鬆散,富有彈性,放下起堆,翻炒不會粘邊攪條,其味松嫩爽香,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可做皮「松花皮絲」、「肉鬆皮絲」、「涼拌皮絲」、「皮絲圓子」等名菜,皮絲不僅享譽國內,在美國唐人街數家餐館也享有盛名,視為珍品。皮絲的製作方法是:用大肥豬之皮,刮盡皮上肥肉,趁鮮製作,先將其切成紙一樣的薄片,然後切成細絲,在通風處陰干,不能曝曬。
5.光州貢面
光州貢面為潢川傳統工藝食品,始於唐代,因其「奪魁九州、風銷華夏」而成為進貢朝廷的宮廷面。光州貢面以精粉和芝麻香油為主料,下適量食鹽、明礬等佐料,面揉合均勻後上架拉制,製成後的貢面條細如絲,光澤如銀,清馨襲人。貢面的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為空心,呈細管狀,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不已。若以雞湯煮麵,輔以其他佐料,滑潤爽口,鮮美無比。
6.糍粑
糍粑為信陽傳統名吃,主要產地有商城、新縣、潢川、光山等地。糍粑的製作過程是:以上等優質江米為原料,淘凈蒸熟後,放進石臼內反復捶搗成泥狀,趁熱有擀仗擀薄,切成方塊或長條狀。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若將糍粑包上各種餡料,油炸烤煎,風味更加獨特鮮美。包餡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塊狀的糍粑久放乾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換其水,可保存3個月以上。
7.板栗
信陽栽培板栗的歷史極為悠久,區內所產板栗具有個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澤鮮艷、顆粒飽滿等特點,產於羅山、商城兩縣的油栗個小、皮薄、肉厚、香味獨特,不易生蟲,便於儲運,頗受消費者的青睞。從1959年起開始銷往港、澳、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
H. 信陽市簡介
信陽
概況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夏商時期,這里已建立了息國、潢國等諸侯國,號稱千乘之國;春秋時期,這里被稱為申國;盛唐時期,信陽更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北宋改稱為信陽,沿用至今;明清時期,信陽的經濟文化發展已有相當規模,糧食充裕,商業繁盛,是中原地區一個比較富庶的城市。
信陽山水秀麗,風光旖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雞公山,是全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山上風景秀麗,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灣湖,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浉河區中心,是我國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湖的上游,還有龍潭瀑布、五座雲山,茶葉珍品信陽毛尖就出產在這里。此外,還有靈山寺、凈居寺、賢隱寺等古跡以及大量的革命歷史紀念地,美不勝收,到此一游的人絡繹不絕。
簡稱:申、光 區號:0376 郵編:464000
位置
位於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東與安徽為鄰,南與湖北接壤。
區劃
下轄浉河區、平橋區、羊山新區、潢川縣、淮濱縣、息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羅山縣、光山縣八縣二區一個新區。
住宿
信陽市的旅館很有特色,一般都為磚木結構的低層房,樣式多為帶走廊的一棟五間、六間的庭院,以兩層樓房為主。信陽市面積不大,從市中心的旅館出發,到達各個景點,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的車程。如果你想去避暑勝地雞公山,可以在市中心公交車站附近住宿,這里也有很多價格合理的旅館可供選擇,第二天再乘公交車上山,十分方便。
餐飲
信陽市素稱魚米之鄉,這里的大米、小麥在河南省堪稱一絕,到這里旅遊,不論住旅店還是投宿民居,一般都能嘗到當地特有的新鮮、香糯的大米。
此外,信陽的鰱魚、鯉魚的年產量非常的大,而以此為原料烹飪的河南名菜如黃燜魚、鯉魚焙面等更是味道鮮美,而信陽特產毛尖茶產量日豐,也日益受到遊客的青睞。
自然條件
信陽市位於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自然條件優越,歷史上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產量豐富;近年來又漸漸發展了旅遊業,所以商店多以經營一些當地土特產品為主,在這里可以買到當地特有的板栗、銀杏、獼猴桃以及有淮南第一茶之稱的信陽毛尖茶。
交通
信陽市是河南省的「南大門」:京廣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橫貫東西,信陽站為一等大站,縣縣均有火車站;京珠高速、滬陝高速已經建成通車,大廣高速也正在施工之中;107國道、312國道在主城區交叉,106、312國道在潢川縣城交叉,三條國道呈兩兩十字交叉狀,分別可以通達武漢、鄭州、合肥、西安等地;民航方面,信陽北部的明港機場已經立項;航運方面,淮河自淮濱下向游開通航運。
現在,信陽市正在著力打造「魅力信陽」,相信信陽的明天會更好!
信陽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區,季節氣候明顯,又兼有山地氣候特點。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氣候溫暖濕潤,能滿足多種植物培育和生長的需要,因而農副產品豐富。在地貌上,信陽既有綿延重迭的崇山峻嶺,也有岡巒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盪無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環繞的盆地,旅遊和礦產資源都非常豐富。
(一)自然條件
1.地形地貌
信陽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 36.9%。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別山在信陽境內長約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東段山脊高峻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寬闊低緩,以千米以下低山為主,間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
中部是丘陵崗地,位於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連線以南,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8.5%。由於受淮南水系的強烈切割和沖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崗谷相間的形態組合特徵。此區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水田如網,酷似江南風光,是信陽的糧食生產基地。
北部是平原和窪地,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4.6%。其中平原海拔30-59米,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17%;窪地海拔22-35米,主要分布在淮河兩岸,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7.6%。
2.氣候
信陽地跨淮河,位於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上,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這種過渡氣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觀的差異: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魚躍,猶如江南風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無垠,盛產小麥、雜糧、棉花,北國情調濃厚。信陽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1-15.3℃,無霜期長,平均220-230天;降雨豐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氣濕潤,相對濕度年均77%。
信陽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氣多變,陰雨連綿,季降水日數多於夏季,降雨量達250-38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溫高濕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現,降水量400-600毫米,佔全年的42-46%。秋季涼爽,天氣多晴,降水頓減,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佔全年的18-20%。冬季氣候乾冷,降水量少,約80-110毫米,佔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歷時最長(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氣溫低於0℃的日數年平均30天左右。
3.水文
信陽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98.2%,屬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僅佔1.8%。信陽地處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內流長437公里,其中在信陽境內長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側支流占支流總數的2/3,河短流急,水量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東北方向匯入淮河。淮干北側支流是坡水河道,灣多水淺,流速緩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積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條,其中一級支流15條。屬長江流域的主要是源於大別山主脊南側的十幾支源頭細流,河道陡淺,蜿蜒南流,境內流程總長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積共計3.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1.96%。
(二)主要資源
1.礦產資源
信陽已探明各類礦產49種,礦產地280多處,其中金屬礦17種,非金屬礦24種;有大型礦11處,中型礦31處。特別是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上天梯非金屬礦為亞洲第一大非金屬礦,總儲量7.3億噸,其中珍珠岩儲量1.2億噸,佔全國50%以上,膨潤土5億噸,河南省第一,沸石5600 萬噸。此外,還有二氧化硅礦800萬噸,金紅石礦100萬噸,鋅礦100萬噸,鉬礦6.5萬噸等。
2.農副產品資源
信陽農林漁牧產品資源豐富。水稻、油菜、紅黃麻、板栗、銀杏、茶葉等農產品年產量均居河南之首,特別是信陽毛尖飲譽海內外,屢次榮獲國內、國際金獎,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畜牧業是信陽農村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鴨、豬、雞、鵝等飼養量大,並培育出了華英、亞美、三高、正興等產業化龍頭企業。信陽的漁、蝦、鱔魚、甲魚等水產養殖也發展較快,南灣漁已成為信陽的一個品牌。信陽的自然資源優越,植物資源豐富,經濟林發展迅速,板栗、銀杏等種植量大,並產生了正和柳編、華栗集團等產業化企業。
3.旅遊資源
信陽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氣候宜人,雨量豐沛,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信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在信陽,有山就有樹,有水就有城,山水相映。這里有多處融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有與北戴河、廬山、莫干山齊名的全國四大避暑勝地雞公山,有水面比西湖大70多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水上樂園南灣湖,有全國獨一無二僧尼同寺的靈山寺,有天然溫泉療養勝地湯泉池,有生前精忠報國、死後孝敬父母的傳奇將軍許世友之墓等。進入信陽,可以說是車在山間走,人在畫中游。
4.水資源
水資源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制約因素,全國668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信陽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資源總量9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 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866座,總庫容40.52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占河南省總量的 22%。另外,信陽還有溫泉水、礦泉水等特殊水資源。
5.勞動力資源
信陽全市781萬人,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勞務輸出大市,2003年勞務輸出量達167萬人次,年勞務收入達64億元。並且,信陽的很多在外務工者已成就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外出務工人員資產100萬元以上的有1242人,資產500萬元以上的242人,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37人,資產5000萬元以上的9人,資產1億元以上的4人。勞務經濟已成為信陽農村的支柱經濟。這些外出務工者如條件許可,必能為信陽經濟和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一、信陽專區、信陽地區
信陽在建國初屬河南省的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信陽專區原為1947年中原解放區豫皖蘇區所屬的第八專區,1949年2月與第七專區合並,改稱汝南專區,3月與桐柏區的第一、第二專區合並,改稱確山專區,7月專員公署遷至信陽市,改稱信陽專區。轄信陽、駐馬店2市及信陽、確山、遂平、西平、上蔡、正陽、新蔡、汝南等8縣。 1950年將汝南鎮改設汝南市,屬信陽專署領導。信陽專區轄3市、8縣。 1951年撤銷汝南市,並入汝南縣。由汝南縣析置平輿縣(駐平輿鎮)。信陽專區轄2市、9縣。1952年10月,原潢川專區所屬潢川、息縣、固始、商城、新縣、光山、羅山、淮濱(駐烏龍集)等8縣劃入信陽專區。撤銷信陽市,改為信陽鎮,劃歸信陽縣;撤銷駐馬店市,改為駐馬店鎮,劃歸確山縣。信陽專區轄17 縣2鎮。 1953年信陽、駐馬店2鎮改設為信陽、駐馬店2市,劃歸信陽專署領導。轄2市、17縣。 1958年撤銷駐馬店市,原駐馬店市改設為鎮,並入確山縣。信陽專區轄1市、17縣。 1960年撤銷信陽縣,並入信陽市;撤銷淮濱縣,並入息縣、固始2縣。信陽專區轄1市、15縣。 1961年恢復信陽縣(駐平橋)。信陽專區轄1市、16縣。 1962年恢復淮濱縣(駐淮濱鎮,即原烏龍鎮)。信陽專區轄1市、17縣。 1965年分出確山、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輿、正陽、新蔡8縣,另立駐馬店專區。信陽專區轄1市、9縣。 1970年信陽專區改稱信陽地區,地區駐信陽市。轄信陽市及信陽(駐平橋)、息縣、固始、潢川、新縣、羅山、淮濱、商城、光山等9縣。
二、潢川專區
潢川專區原為中原解放區鄂豫區所屬的一專區和二專區,1949年合並為潢川專區,專署駐潢川縣。轄潢川、光山、新縣(原經扶縣改稱)、商城、固始、羅山、息縣等7縣。 1952年由固始、潢川、息縣3縣析置淮濱縣(駐烏龍集)。同年,撤銷潢川專區,原潢川專區所屬潢川、光山、新縣、商城、固始、羅山、息縣、淮濱等8縣並入信陽專區。
三、信陽市
1998年6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1)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立地級信陽市。(2)信陽市設立浉河區、平橋區。(3)信陽市轄原信陽地區的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和新設立的浉河區、平橋區 信陽茶神節(10-19)
I. 信陽市歷史背景,戰略位置
信陽市位於河南復省南制部,東與安徽為鄰,南同湖北接壤,介於鄂豫皖三省的結合部,處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上游之間。
信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夏商時期,這里已建立了息國、潢國等諸侯國,號稱千乘之國;春秋時期,這里被稱為申國;盛唐時期,信陽更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北宋由義陽改稱為信陽,沿用至今;明清時期,信陽的經濟文化發展已有相當規模,糧食充裕,商業繁盛,是中原地區一個比較富庶的城市。
信陽山水秀麗,風光旖旎,2007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信陽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這里山清水秀,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3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7個百分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雞公山,是全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山上風景秀麗,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灣水庫,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浉河區中心,是我國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湖的上游,還有五雲(車雲山、集雲山、雲霧山、天雲山、連雲山)、兩潭(黑龍潭、白龍潭),茶葉珍品信陽毛尖以這五個地方最為正宗。此外,還有靈山寺、凈居寺、賢隱寺等古跡以及大量的革命歷史紀念地,美不勝收,到此一游的人絡繹不絕。
J. 信陽的文化習俗有哪些啊民俗是
建國前,信陽農民家庭多居住土牆草頂的房屋,稍好的砌成磚牆草頂房屋。富裕人家多系磚石為牆,八柱落腳,房蓋瓦,房內鋪磚,門坎用石條或硬木鋪成。深山區葉岩石頗多,農房多用天然石片砌成牆壁,堅固耐用。沿淮漁家多為船居,一家人按輩份長幼、未婚已婚而分前、中、後艙居住。建房是一大事,講究頗多。首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地基,審查山川形勢,講究方位、向背、排列結構等。房前有山,稱有靠山;房前屋後水向里流,意為生財。山嶺煙霞騰繞,植被蔥綠,流泉甘冽,土膩石潤的地方,「生氣行於地」,利於建宅。取坐北向南最好,但限於地形,通常只考慮山形向背,不建正北正南房屋。一般地方坐西北向東南的農房約佔一半,坐東北向西南的約佔35%。水鄉農民多居住在水圍中,四周環以塘、溝,設路壩供出入。城鎮房屋取決於街道走向,非臨街房屋盡可能取坐北朝南方向。建房用料崇尚杉、松、椿、柳、泡桐等,忌用桑、槐(因與喪、壞諧音)和楝樹(因其為苦楝)。嚴禁前屋高於後房、右房高於左房,即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只許青龍高萬丈,不許白虎抬頭望」。自家的門、窗不能正對著他人家的屋樑頭、過梁頭和山牆尖。因為民間視門窗為人的口眼,而「尖」即「箭」,對口、眼不利。窗楣低於門楣,堂屋門不與院門直對。講究前後牆要一樣長,3間屋兩頭的暗間要一樣大,屋兩頭山牆要一樣長等。
上樑是建房最隆重的場面。上樑時,請樹的主人喝酒或贈送禮物酬謝。送梁多是至親好友所為,將梁披上紅布,名曰梁衣,由兩名童男抬著,伴以嗩吶鑼鼓,吹吹打打送到。上樑前一天夜裡,燃香燒紙祭梁,俗稱暖梁。上樑之日,主人擺宴請工匠,親友送禮品相賀,大梁、中柱、斜樑上貼對聯,寫上「豎柱喜逢黃道日,上樑巧遇紫微星」、「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幕卷西山雨」之類。有的在梁中央畫一太極陰陽圖。上樑過程中,由會說彩頭、唱贊歌的木工或泥工騎在梁頭,邊唱邊拋撒花生、糍粑、糖、煙、果等,梁下的人們哄搶喝彩,熱鬧非常。近年來,固始一帶還流行在上樑時「燎鍋底」「呼牆根」等習俗,剛打好地基,親朋好友就來祝賀,當然少不了帶有贊助性質。
光山縣做梁習俗,一般都用紅椿樹,但不是由主家自備,而是由家庭主婦的娘家負責(這一歷史習俗,流傳至今),而且在上樑的頭一天就要送來。送梁這天,梁木披紅搭彩,送梁粑還有賀幛,一路吹奏鳴炮,煙酒、果品等禮物隨後。進村前,主家鞭炮鼓樂出村迎接。夜晚暖梁(迷信的做法,燒香供奉),有的主家請班子唱戲,有的請藝人說書,有的請嗩吶吹奏。次日上午7至9時前後上樑,上樑時,鞭炮鼓樂齊鳴,由黑白匠的掌線師傅喊彩頭,一邊喊,一邊撒梁粑,鄰人圍觀看熱鬧,小孩爭著搶梁粑。
新縣有「偷梁」習俗。梁大多是偷砍別人的活立木,名曰「偷梁」。「偷梁」之風始於何時,無從查考,但偷砍他人樹木做梁,被視為天經地義,無可非議之事。偷梁一般在深夜寂靜時,由身強力壯的數人進行,以不被樹主發現為最佳,如被發覺,只要好言好語道謝,不會發生麻煩,但要面接樹主去吃喜酒。偷砍梁木時,切忌從樹木上跨越,凡跨越了的,一律不用,須重新偷砍。
飲食習俗
主食主食類型分為兩種: 淮河以南以米為主, 每日早晚為稀食, 中午為干米飯; 淮河以北麵食佔一半(其中又以麥面為多, 雜糧面極少), 早晚為面粥或紅薯、玉米等雜糧粥; 午時除米飯外, 有時以饃為主, 亦有撈面、蒸面等。稀飯用米, 或在米中摻以紅薯、紅豆、虹豆之類熬煮而成。麵食除饃外, 有面條、包子、面餅、水餃、油條、麻花等, 還有本地獨特的高樁饃、油酥火燒、潢川貢面、三股酥油條等。面條吃法除常見的冊菜下面外, 還有清水面條、撈面條、熱乾麵條、蒸面條等。包子的餡常用菜、肉、豆等, 均蒸食。面餅的品種有鍋餅、蒸餅、煎餅、燒餅、餡餅等, 多是貼鍋烙制, 油條、麻花家常炸食者不多。此外, 還有一些節日食品, 如臘八粥、湯圓、棕子、糍粑等。隨著經濟的發展, 城鎮居民由以米面為主的主食型結構, 逐步向主、副食品結構發展, 高營養食品有所增加。
菜餚: 豫南人「會吃」, 對菜餚甚為講究, 家庭主婦大都是烹飪能手, 男子擅烹飪的也比比皆是。菜味不威不淡, 稍喜麻辣。日常做菜, 以炒、燜為主, 其次是燉、煮。待客時, 蒸、煎、炸、爆、熘、拌、鹵樣樣皆有。油、鹽、醬、醋、味精、五香粉、麻辣粉、辣椒粉是制菜的基本調料。菜餚熟食居多, 生拌常在夏季和酒席上出現。商城、新縣由於山高水寡, 水質偏酸、缺碘, 烹制菜餚用豬油, 尤其是農忙季節, 勞動強度大, 一日不吃豬肉就感到力乏心慌,故有「吃塊肥肉才能把莊稼種」之說。植物油被視作水油, 只作拌生菜和炸制食品用。在商城, 人們還偏愛用有異臭味的臘豬油調菜。帶有臭味的筒鮮魚和風干熏制的羊肉、鴨蛋干、臭豆腐卷、臭豆腐渣等, 被視為佳味。過年的臘肉一直可吃到次年農歷七月十五以後。
回族人不食奇形怪狀、丑惡的禽獸肉, 一切自死之物, 一切動物之血, 一切未誦「安拉」之名而殺的畜禽都在禁食之列, 尤其禁食豬肉。可食的有: 凡以吃水草和糧食為主, 住情溫順、形狀俊美的禽類, 如天鵝、大雁、鴿子、雞、鴨等; 草食類動物頭上有角、足蹄分瓣且反芻的, 如牛、羊等; 鱗介類動物有腮、有鱗、個頭不大的魚類, 如鯽、鯉、鏈 魚等, 魚類屬冷血動物且有腮, 故雖自死的亦准食用。任何可食的畜禽, 須誦經之後屠宰方可食用。平時吃肉多請阿甸宰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