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翔歷史文化

南翔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2 13:58:16

1. 南翔鎮的發展變化

人多、車多,環境不堪重負。

2. 南翔古鎮有多少年歷史了

南翔是一個千年古鎮,南翔人傑地靈,擁有1500年的歷史,是江南著名回的歷史文化名答鎮,歷史上就有「金羅店、銀南翔」之說。

早在梁天監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得名。後又建成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民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明代文人藝術家李流芳的私家花園――檀園。
梁武帝建國的時候,南翔還只是一個荒涼的鄉村。一天,當地農民在耕地時挖到一塊一丈多長的大石塊,石塊一露地面,就有一對丹頂鶴在石塊上空盤旋,落到石塊上歇腳。一個叫德齊和尚認為這里是一塊佛地,決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說來也怪,每天白鶴飛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有人來獻款,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不久就籌集到一大筆錢,破土動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監四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便取名南翔。

3. 南翔鎮的介紹

南翔鎮是上抄海市四大襲歷史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南翔鎮扼守大上海西北門戶,距虹橋國際機場12分鍾車程,距人民廣場18公里。南翔是一個千年古鎮,早在梁天監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得名。後又建成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民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明代文人藝術家李流芳的私家花園――檀園。近年來先後榮獲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等稱號。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頒獎典禮上,由南翔選送的舞蹈《小籠師傅》、女聲組合《古鎮風情》、音樂劇小品《愛情小籠包》3部作品,以及百花合唱團全部脫穎而出,問鼎中國群眾文藝政府最高獎「群星獎」。

4. 上海南翔古猗園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古猗園,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原名猗園,取「綠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設計,以「十畝之園」的規模,遍植綠竹,內築亭、台、樓、閣、榭、立柱、椽子、長廊上無不刻著千姿百態竹景,生動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時更名古猗園。以竹為主是古猗園的傳統特色。《猗園》記:「據一園之形勝者,莫如山」。山,指園內竹枝山,它體現了竹葉青山,竹山青青,綠竹猗猗的意境。竹以常綠、素雅、清秀之姿,給人以淡雅秀美之情。

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歷任光祿寺良醞署署正、河南府通判、代理嵩縣知縣、汝州知州的閔士籍,以宦囊在南翔興建宅園。園的規模有「十畝之園,五畝之宅」之說。該園由擅長竹刻、書畫、疊石的朱稚征(三松)設計布置,園中有亭、台、樓、閣、水榭、長廊等。因園內廣植綠竹,園名取自《詩經》「綠竹猗猗」句,名為「猗園」。閔士籍去世後,猗園約在萬曆末轉讓給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明末清初,猗園又先後為陸、李兩姓所有。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冬,葉錦購得猗園,次年春大興土木重修和改建,乾隆十三年秋落成,改名古猗園。重修後的園門位於園北,西向。園南圍牆外有河,船可進入園內。園中以逸野堂和戲鵝池為中心置景,山有小雲兜、小松崗和兩座無名土山,水有戲鵝池、泛春渠和通園外的河道,亭有幽賞亭、孕清亭、梅花亭、怡翠亭、孤山香雪亭、嘉樹亭、仿雪亭、荷風竹露亭,廊有承香廊、繪月廊和一無名曲廊,軒有鳶飛魚躍軒、西水軒、柳帶軒、聽雨軒,樓、閣有環碧樓、翠靄樓、浮筠閣、嶺香閣,橋有磬折渡橋、浮玉橋,此外還有春藻堂、清馨山房、坐花齋、書畫舫、蝶庵、葯欄等建築。園內除廣植竹以外,還專辟了一個竹圃,體現「綠竹猗猗」的意境。
乾隆五十三年,嘉定地方人士捐款購買了古猗園作為城隍廟的廟園,香客均可入園游覽。嘉慶十一年(1806年),又經募捐整修。咸豐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年)間,太平軍同清軍及「洋槍隊」多次在南翔激戰,園內部分建築被毀。戰後南翔各行業公所陸續修復一些可用的建築,並增建了一些作為行業集議的場所,後來還在園內開設酒樓、茶肆、點心店、照相館,此時的廟園已名存實亡。
民國21年(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於3月3日佔領南翔,古猗園被侵略軍佔用兩個多月。日軍撒退後,園內房屋殘牆斷壁,假山倒坍,樹木被砍,花草枯敗。翌年4月,由當地愛國人士朱壽朋、陳少芸、王荃士、李梁才等60人署名發起,成立古猗園整理委員會,募集銀元6000元進行局部修復,並新建補闕亭,此時全園的面積為27畝(1.8萬平方米)。民國26年八一三事變,南翔遭受戰火,園內大部建築被毀,僅存的缺角亭(補闕亭)、小雲兜、五老峰等假山也傷痕累累,面目全非。抗日戰爭勝利後,鎮政府將其作為公園開放。當地人士又集議修復古猗園,先後籌款重修了缺角亭、不系舟(書畫舫),新建了微音閣、南廳、白鶴亭,並種植了一批樹木花草。因為僅作局部修復,所以景色已遠不如戰前。
1957年,南翔鎮集資5807元修繕古猗園,3月開工,當年10月1日竣工開放。1958年,上海市園林管理處撥款13萬元,對公園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由市園林處設計科柳綠華負責規劃及綠化設計。園界向西、南兩面擴展,全園面積增至87.6畝(5.84萬平方米)。主要的工程有:園四周圍起了竹籬,把原城隍廟前的一對石獅移置於改建過的北大門前;在竹枝山南部開挖新河道,其兩端與戲鵝池相通,並重建湖畔的浮筠閣;在新河上架九曲橋,橋中建湖心亭;在橋東築曲廊聯接臨湖的新建茶室;挖河的土堆成南山和熊山;園南辟大草坪和兒童樂園;其他原有建築也修葺一新,並移栽了大雪松、廣玉蘭、水杉、紫藤等一批喬灌木。
上述工程竣工後,公園於1959年10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1959年南翔鎮政府將當地原雲翔寺的一對唐代石經幢和一座宋代石塔遷入園中。此後,又將陳少芸捐贈的戰國劍、諸葛鼓等一批文物交給古猗園長期在南廳展覽。王鳴一捐贈了一株已逾百年的重瓣大紅牡丹給公園,移植於五曲長廊北邊。1962年重建梅花廳。到1963年,公園面積為117畝(7.8萬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中,石經幢和石塔上的佛像被破壞,古建築的翹角被砸,明萬曆年間有名的「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李宜之的叔父)手跡的石碑被毀,豐子愷等名家書畫和其他文物被毀或被沒收,並從1967年1月起將園名改為南翔公園。1973年以後,陸續進行修復,並重建了鳶飛魚躍軒、小松崗假山、白鶴亭、南亭、缺角亭和浮筠閣。
1977年恢復古猗園的園名,投資28萬元整修。工程由市園林管理處設計室柳綠華規劃,由上海市園林工程公司施工,主要是改建公園圍牆,重建繪月廊、柳帶軒和配置花卉。1979年又投資78萬元進行修建和擴建,除被外單位佔用的土地外,公園面積為92畝(6.13萬平方米)。重點是在松鶴園內疊假山,造瀑布,挖河池,種松竹,將石塔移入荷花池中,新建鶴壽軒和改建柳蔭橋。部分古建築的修復由南京工學院楊廷寶、齊康設計。
1981年整修南大門,並把北大門的一對石獅移置於此,在門內新建仿磚雕照壁一座。同年向東徵用土地33畝(2.2萬平方米)。1982年重建逸野堂。1983年,根據清沈元祿在乾隆十一年所作的《古猗園記》,重新改建北大門,築幽賞亭,種植桂花、叢竹。1985~1987年,市政府撥款60萬元,在園東部擴建2.2萬平方米的青清園,使全園面積增至9.19萬平方米。擴建工程由市園林設計院謝家芬負責規劃及綠化設計,張永來負責建築設計。青清園以竹造景,並在園中建造了荷風竹露亭、君子堂、翠靄樓、青清園等景點。1985年熊山改建為龜山。

5. 上海南翔古鎮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上海嘉定南翔鎮好玩的地方:
1、古猗園
古猗園位於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南翔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古猗園距市中心21公里,內有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2006年,古猗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雲翔寺
雲翔寺始建於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初名為「白鶴南翔寺」。唐時達到鼎盛,寺基擴大到180畝。宋紹定年間,因理宗趙昀賜「南翔寺」匾額,寺名更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賜額「雲翔寺」,故又易名為雲翔寺。後因天災人禍,寺廟毀損殆盡。目前能見證歷史的僅有雙塔一對,及散落在古猗園內的唐石經幢和宋普同塔。
如果說歷史上的雲翔寺曾經蜚聲江南,那麼復建後的雲翔寺正以其嶄新的面貌飲譽滬上和海外。重建後的雲翔寺又名留雲寺,寺名源於上海南市區的留雲寺。現在的寺廟佔地15畝,規模宏大,布局合理、嚴謹,共分三進院落,於中軸線上布置主要殿堂: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左右對稱布置伽藍殿、大勢至殿、鍾樓、鼓樓、文殊殿、普賢殿、上客堂、僧寮等,並有迥廊圍繞。此外,在地下建有功德堂、萬佛堂。
雲翔寺以唐風復建,在江南地區,完整的仿唐寺廟,這還是第一座。其特色是剛勁雄健,氣宇恢宏,簡潔大度,淳樸自然。而且這還是一座以鋼筋、水泥混凝土仿木的寺廟,在上海地區寺廟建築中,能將古建形式,民族風格與現代工藝、技術、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雲翔寺是第一次。
3、五代磚塔
南翔五代磚塔位於嘉定區南翔鎮,為南翔寺遺留建築。在南翔老街報濟橋北堍解放街兩側的十字街口,有一對磚塔並峙。這對磚塔古時處於原南翔寺山門旁,如今南翔寺早已毀廢,而留下了雙塔,乃是這座古鎮的歷史見證。
4、南翔老街

南翔老街(Old Nanxiang Street)(即市政府公布的雙塔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坐落於南翔古鎮的中心區域,規劃面積14.34萬平方米。內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勝利街,為傳統的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經過整修,恢復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歷史風貌:粉牆黛瓦、屋舍參差林立,大小商鋪鱗次櫛比;小橋、流水、花園、長廊、畫店各具風韻。

6. 南翔小籠的文化或歷史說一下,多一些最好

是南翔小籠包嗎?南翔小籠是南翔鎮的傳統名產,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起始於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由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創始,後日華軒的小籠師傅分別受雇於古猗園或自行開設松鶴軒經營,全鎮酒菜館爭相仿製,旅滬的南翔人也邀請南翔師傅,分別在上海城隍廟和西藏路開設南翔小籠店,經常顧客盈門。
http://ke..com/view/37391.htm你到這個網址上看一下,上邊有介紹南翔小籠的,我覺得介紹的還是很詳細的,你看一下啦,希望能幫的上你

7. 南翔的發展戰略

進入新世紀以來,南翔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民營趕超戰略、服務跨越戰略,現有一個與市級配套的高科技園區,一個都市型工業園區,五個民營企業密集區。到 2006年,全鎮已引進外資企業264戶,總投資12.4億美元。引進內資、民營企業34000戶,總投資500億元。2006年全鎮實現增加值60億元,工業總產值200億元,消費品零售額17億元,財政總收入20億元,位於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81位。
南翔歡迎國、內外著名企業集團、地區總部及中小型科技企業、服務企業前來投資、創業,並可享受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的各項扶持政策,享受優惠的辦公場地和網路基礎設施服務,享受政府的獎勵政策。
千年古鎮銀南翔 南翔歷史文化悠久,有唐代經幢,五代磚塔,宋代普同塔,明代園林,是聞名遐邇,名人輩出,經濟繁榮的名鎮。本書以史話體裁較全面地收了從古代至當代的南翔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的話題。我國古籍有詩話,詞話,未見有史話,它是新興的著作體裁,將歷史文化的話題與傳說、掌故融合為一,頗有新意,為人喜愛。本書是一本地方的綜合性史話,體現了歷史的南翔傳統精神與當代改革開放以來的南翔新精神。 南翔的經濟繁榮,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達,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從而使南翔的經濟發展綿延到十九世紀中葉。在此期間,南翔孕育了著名的書畫藝術家、詩人、工藝大師及名門望族,他們是南翔歷史文化的締造者,也是南翔歷史文化的見證人。
如今的南翔又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大型社區的建設和東社區高端物業的引進必將給南翔帶來更多的人氣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一環、兩心、兩軸、三帶、多片區」的布局讓南翔的未來更加讓人期許!

8. 南翔鎮的歷史

梁武帝建國的時候,南翔還只是一個荒涼的鄉村。一天,當地農民在耕地時挖到一塊一丈多長的大石塊,石塊一露地面,就有一對丹頂鶴在石塊上空盤旋,落到石塊上歇腳。
一個叫德齊和尚認為這里是一塊佛地,決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說來也怪,每天白鶴飛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有人來獻款,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不久就籌集到一大筆錢,破土動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監四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便取名南翔。 南翔是一個千年古鎮,南翔人傑地靈,擁有1500年的歷史,是江南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歷史上就有「金羅店、銀南翔」之說。
早在梁天監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得名。後又建成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民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明代文人藝術家李流芳的私家花園――檀園。
南翔位於上海的西北,是嘉定聯接上海的門戶,距外環線3公里,市中心18公里。
現轄12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33.2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萬人,居住人口11萬人。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監四年(505),建白鶴南翔寺於此,因寺成鎮,遂以寺得名。位於縣境(今上海市嘉定區)南部,距縣城約12公里。明初,經濟繁榮程度已為全縣各市鎮之首。嘉靖年間,屢遭倭寇焚掠,萬安寺以南民房被毀殆盡。
至隆慶、萬曆年間,逐漸復興。鎮上,布莊林立,成為全縣土布業集散中心。鎮周圍四鄉所產的刷線布,又名扣布,光潔厚實,暢銷遠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攜巨款來此收購土布。萬曆年間,因受無賴蠶食,徽商稍有避徙,景況一度衰落。清初,人口增多,市場繁榮,花豆米麥,百貨駢集,舟車紛繁,遂有「銀南翔」之稱。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此特設縣丞署。
清末,街衢南北2.5公里,東西3公里。宣統初,自南街至滬寧鐵路車站興築馬路,士商僑寓紛至沓來。東街、南街有大小商鋪400餘家,晨間午後兩次集市,以棉花、土布、洋紗、米麥、蠶豆、鮮繭、竹木、油餅、水產、蔬菜為大宗貿易。
淪陷期間,日軍實行物資統制,禁運糧食。南翔地處江蘇省臨近上海處,成為糧食集散地,有米行糧店130餘家,碾米廠10家,另有酒館、茶樓30多家,燭箔店13家,鴉片煙鋪5家,賭場1處,居民約6000人。
抗戰勝利後,因物價暴漲,不少商店倒閉。解放後,市場漸有復甦。1950年有座商656家,從業人員1721名,攤販667戶。1956年,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後,全鎮公私合營商店和合作商店268家,手工業合作社6個。之後,商業網點幾經調整,逐步減少。1979年,商業網點逐漸增加。至1987年,全鎮有商業網點121家,從業人員1401名,社會商品零售額7601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733萬元。
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擁有江南四大古典園林之一的古猗園、建於清順治年間的天恩橋、千年古剎雲翔寺、五代磚塔等歷史遺跡,體現著深厚的古韻文化,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南翔小籠依然湯汁鮮美,已成為了南翔的特色和象徵之一。
此外,古鎮歷代輩出風流人物,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吳之璠、當代國畫大師陸儼少等風流才俊更是南翔人的驕傲。

9. 南翔鶴槎山的歷史

南翔是一個千年古鎮,早在梁天監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得名。後又建成五代磚塔――雙塔、南宋抗金民將韓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鶴槎山、明代建造的園林――古猗園。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市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南翔的鶴槎山除了是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在此駐軍時所築的烽火墩之外,其實在很久以前還有一個名字叫「鶴蛇山」。原來在鶴槎山還是一墩爛泥墩的時候,這里住著一隻鶴和一條蛇,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吃」與「被吃」的兩種敵對動物竟然在同一個地方存在了下來。不過後來,這里來了個尼姑,搭起草棚就住了下來,「鶴蛇豈能相容?」爛泥墩上同時出現鶴和蛇的事情讓尼姑有些蹊蹺,但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把看起來有些嚇人的蛇給趕跑了,只留下了鶴和自己作伴。後來,有一天,這里又來了個和尚法號走方,走方和尚認定這個地方風水很好,造個廟宇也一定能人聲鼎沸,佛光普照。於是他對尼姑說:「我准備在這里造一個廟宇,不知你可同意?」尼姑心想在這樣的爛泥墩上造廟宇,簡直就是瘋了,周圍又沒有多少人家,即使造起來也是白白浪費物力人力,哪裡會有人來燒香拜佛呀。 「要造你自己造,我可沒有這力量。」可是走方和尚還是執意要把廟宇建起來,東去化點緣,西去討點銀兩,幾年下來,一座廟宇終於被他蓋了起來,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裡面還是蠻有氣派的,不僅有佛祖像,觀音像,就連土地爺的塑像也一應俱全。看到自己的辛苦終於修成正果,走方和尚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香客們前來祈福的熱鬧場面。再說尼姑看到和尚把廟宇給蓋起來之後,剛開始有些不太高興也很妒忌,但慢慢的也深受啟發,心想將來蓋座自己的尼姑庵那該有多好啊。但鶴蛇山已經有了座廟宇,總歸不能再造座尼姑庵吧,且不說過程有多困難,假如到最後真能造起來也會遭到老百姓的恥笑,廟宇旁邊就是尼姑庵會讓人覺得很不是滋味,於是就收拾好自己的被褥,同和尚道了聲別就立即起身,離開此地到處化緣去了。廟雖然蓋好了,可香火卻怎麼也旺不起來,即使來過這里燒香拜佛的人回去之後也覺得不怎麼靈驗,於是來這里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走方和尚一直想不通為什麼這里明明是一塊風水寶地可就是旺不起來呢,費盡心思蓋起來的寺廟為什麼得不到大家的承認呢,於是他開始尋找其中的原委。一日,他正在晨練之時,突然注意到寺廟的東南角上時不時會飛來一隻白鶴駐足停留,迷離的眼神似乎在尋找什麼。「一定是這只該死的白鶴在這里搗亂,把這里的風水給破壞了,把我的也趕跑了。」想到這里,走方和尚二話沒說就操起手中的掃帚朝白鶴砸了過去,受驚的白鶴撲撲的拍了幾下翅膀,但仍然不肯離去。走方和尚頓時火冒三丈,又從腳邊拾起幾塊大石頭朝白鶴扔了過去,接連幾個回合,白鶴終於非常不舍地飛走了,走方和尚也開心地舒了口氣,認為這下寺廟一定能起死回生。可是,一段時間下來,走方和尚發現寺廟的香火不但沒有任何起色,而且比以前更加糟糕了,來的人寥寥無幾。這下走方和尚又開始頭痛起來,到底是哪裡出了狀況呢?摸不著頭腦的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於是左打聽右打聽,終於得知在南翔住著一位老者,這位老者已經過了百歲之年,不但在當地德高望重而且對南翔的歷史了如指掌,深受大家的愛戴。想必他應該知道點其中的原因吧,於是和尚計劃向老者討教討教。一天一大清早,走方和尚出門了,經過打聽終於知道老者住在什麼地方。他輕輕敲開老者的門,畢恭畢敬的問:「老師,你可知道我的寺廟蓋得這么好,為什麼沒有人來燒香拜佛呢?是不是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走方和尚看著老者,一臉的無辜,感覺自己很受委屈,明明想做點好事卻適得其反。坐在太師椅上的老者微微睜開雙眼,拿起自己的茶壺先是呷了口茶水,然後搖著頭說:「其實你造的廟宇非常好,也是你辛苦付出得來的。但是我覺得有兩出你錯了。」「願聽老師教誨。」走方和尚打起精神仔細聆聽著。「其一,是因為你過於功利,老是想著寺廟能夠得到老百姓的賞識,多燒香多捐香火錢,這違背了你當初蓋寺廟的宗旨,應該為廣大苦難老百姓服務,為他們提供精神寄託」,聽到這里走方和尚不住地點頭稱是。「其二,是因為在你蓋寺廟的地方原來住著一隻白鶴和一條蛇,鶴和蛇本來是不共戴天的動物,但在這里居然一起生存了下來,現在鶴和蛇都被趕走了,這里的靈氣自然就沒有了。」恍然大悟的走方和尚頓時覺得後悔不已,雖然蛇是那個尼姑趕走的,但當初也是自己一時怒起又把白鶴趕走了,錯上加錯才導致如今廟宇香火不旺。可惜後悔已經於事無補了,唯有行動才能挽救。從那以後他常常利用空閑時間給老百姓講佛法,論佛道,經過他夜以繼日的努力,漸漸的寺廟里的香火開始旺盛起來。同時,他在寺廟周圍種下了許多竹子,也開墾了許多良田,經過一兩年的時間,寺廟周圍變得鬱郁蔥蔥,放眼望去一片綠色的景象。被他趕走的白鶴也從遠方飛了回來,叢林里也常常會有蛇出沒,而寺廟的香火也一天比一天旺盛。由於環境等各個方面的改善,當地老百姓也開始安居樂業,物阜民豐,過著幸福的生活。因為鶴和蛇對於這里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象徵著和睦相處的內涵,所以就有人把此地改名叫做「鶴蛇山」。

閱讀全文

與南翔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