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記憶歷史事件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⑵ 如何記憶歷史大事發生的年代
第一類,趣味式
所謂「趣味式」,即用感興趣的方式來幫助記憶歷史年代。
(1)諧音法。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又如:古希臘著名的學者「亞里士多得」,可諧音為「鴨理食多的」。再如:1492年哥侖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可諧音為「醫師救兒」。
(3)口訣法。也叫順口溜法。有朝代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隨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訣:「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訣:「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也可編成口訣:「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屆二中會,已經到49」。這里概括了黨的九次會議,古田會議,一大、二大、三大、八七會議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開;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都在1935年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則在1949年召開。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簡便易記,效果很好。如「從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後各兩千,後漢以後公元後,後漢似前公元前。」這就是把我國歷史分成兩大段,雖不十分准確,卻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繼兩宋,下接元明和清朝。」這一口訣記述了我國朝代興衰次序,二十八個字活畫中國史長河的大體輪廓,再經過具體填充,朝代興衰演變史的全過程就顯得更清楚了。
第二類,對照式
所謂「對照式」,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元年。
(5)中外對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的崩潰,而我國公元前476年則是春秋時期的結束,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終結。
第三類,比較式
所謂「比較式」,即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第四類,推導式
所謂「推導式」,即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從基點數向前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9)後推法。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10)雙推法。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11)互推法。幾個密切相關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導。如三國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可推導出另外兩個。
(12)干支推導法。也稱甲子法。用天乾地支紀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國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紀年法。近代史上也經常使用甲子法表示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等。學會這種方法,只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條約是倒轉去了十個天乾地支,應是1901年,庚子賠款接著倒轉去了一個天乾地支,應是1900年。
第五類,聯想式
所謂「聯想式」,即用聯想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有相關聯想、相似聯想、相對聯想等等。
(13)相關聯想法。通過相關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有關歷史年代的方法。如記住1927年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而由此聯想為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同年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毛澤東同志於九月八日領導了秋收起義,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同志領導了十二月廣州起義。再如現代史的三個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1919年我國發生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三件事密切相聯,每隔兩年發生一件,只要記住一件事發生的年代,其它兩件事發生的年代也就聯想起來了。
(14)相似聯想法。通過相似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歷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119」這個三位數字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電話號嗎,由公元前119年,聯想到「119」火警的電話號碼便好記了。
(15)相對聯想法。通過相對事物的聯想記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過四年,由爆發年代(1914年)可以聯想到結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結束年代也能聯想到爆發年代。
(16)分組聯想法。請看下列一組歷史年代:
這11個年代,只要記住一個,便可順勢想出其餘10個。這個年代可定為1661年,因為這是個特殊年代(中間兩個「6」一邊一個「1」),很好記。它與1684、1689、1694三個年代,都是有關台灣問題的。(這當中,只需留意鄭成功收復台灣與康熙出兵台灣差21年。)然後,康熙就解決東北邊疆問題,上一組四個年代關系是「第二年--所謂」馬不停蹄」。接著,又引出下一組年代,康熙帝解決西北邊疆問題。它與上一組年代的關系也是「第二年」,聯系十分緊密。這三組年代緊緊相連,概括了康熙政績的一個側面。三組九個年代,開頭一個(1661年)減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結尾一個(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後,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樣以「1661年」為「龍頭」,連鎖反應,演繹出十個年代。它的好處,不單以少及多,而且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實。
(17)中介聯想法。要無一遺漏地記憶中外歷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但首先記住一些劃時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辦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發生的時間,應能脫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記憶年代」。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無從再記其它了。正如上述11個年代,「1661年」,也不能記住,那麼「分組式聯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記一些基本歷史年代的好處,還在於它們可用為「參照物」,去聯想與之有關聯的其它年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聯想;在物質形態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聯想。由原因想到結果,或由結果推及原因,這當中的關鍵,是尋找「中介性線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個極其重要的年代,必須牢記,屬「不記憶年代」。在此一百年後,即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於是出現了「第二國際」。這不是偶然,是為了紀念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一百周年。會上,根據法代表團提議,通過了關於「五一」節——「國際示威洲遊行日」的決議,而這個日子的確定,是為了紀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罷工。這樣,1789-1889-1886三個重要事件,通過1789年這個「中介性線索」進行聯想記憶,可謂水到渠成,勢如破竹。又如,講到宋元時期少數民族的興亡。可以1127年金滅北宋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滅遼;滅遼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權。這就是說,金建立100年後滅遼;102年後滅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後,即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這個年代是「自然數列」,極好記)蒙古滅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而「1127」與「1271」是相同的四個數字,只不過千位的「1」,移到了個位上而已。這樣,以「1127」為參照物,一氣呵成,便可記住其它幾個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開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個年代,關鍵在抓住哥倫布航海時間。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亞士出海;五年後,1497年,達加馬出海。迪亞士與達加馬剛好差10年。至於麥哲倫,記個「1519」就行了。於是以哥倫布為橋梁,可記住這個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樣的方法記憶「三國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劉備建蜀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後,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吳大帝)220←221→222,記起來也非常便當。
(18)巧合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存在某種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識地將它們聯系起來,記憶效果極佳。關鍵是「有意識」,正所謂「竅門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舉例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它揭開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聯系起來記,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國的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失敗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這兩件大事,同屬社會變革,剛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領導反對黑奴主叛亂的斗爭,摧毀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亞力山大二世實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黑奴制、農奴制,廣義上都屬奴隸制。同是指向奴隸制,又是同一年,這種巧合,也為記憶提供了方便。歷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紀,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其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特別是對日本、朝鮮等「一衣帶水」的鄰國。公元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進入封建社會,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亞洲另一個大國: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現伊斯蘭教,促進了各部落統一,向封建社會過渡,也是在七世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相互本無聯系,分別屬中國史和世界史。但我們可以把同一年代發生的事件,通過「再思」加工,進行聯想。如公元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頒布了《權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二者全然無關,但作為「復習」、「反思」,聯想一番,對記憶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羅馬為德意志國王奧托舉行加冕,神聖羅馬帝國建立。與此幾乎同時,中國發生了什麼事?公元960年(只差兩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北宋王朝建立。兩個皇帝,中外對照,時間大體相當。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而公元73年,東漢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記住一個「73」聯想出兩件史實。又如當學習公元221年劉備建蜀時,不妨聯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劉備與秦始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視。)1592年,是朝鮮反擊日本侵略的壬辰衛國戰爭;1392年,是高麗大將軍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國號為朝鮮,1192年,日本進入歷時六百多年的幕府統治時代。當學到1592年時,可依次聯想學過的另兩個「92」年,這三個「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鮮的歷史。當然還有個1492年,那是哥倫布橫渡大西洋。
為記憶某些歷史年代,還可進行多方位聯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漢政府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騎兵主力。這個年代很重要。怎麼記?「119」,火警。反擊匈奴,十萬火急,不算太牽強。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這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359」怎麼記?黨史里有個「大生產運動」、王震359旅開進南泥灣。其實,商鞅與359旅風馬牛不相及,實在牽強,但實際證明,它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
這種現象,在教材中還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難尋覓的。如:三大宗教創始的時間: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又是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滅亡。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又是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屆大總統……利用這種聯想,也可減輕記憶負擔。
(20)同月聯想法。對另一些歷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記憶。請看下列幾組年代:
這些「合二而一」的記憶,都是因為月份相同。 這不僅可以減輕記憶負擔,而且容易形成某種史實聯想,便於理解教材。
另外,中國近代史的開篇,連續有四件事發生在六月份,它們是:
(1)1839年6月--虎門銷煙;
(2)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4)1842年6月--陳化成在吳淞陣亡。
兩個月後,1842年8月,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將這些同月份的年代組合在一起,便於記憶重大史實的全過程。
(21)年內聯想法。有些重要的歷史事件,集中發生在一年內,人們常說:「難忘的××年」就是這種情況。比方中國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月--許克祥挑起「馬日事變」;
7月--汪精衛發動「七·一五」政變;
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
9月--秋收起義;
12月--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兩周年,1929年12月,鄧小平領導廣西左右江起義)。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寧《四月提綱》發表;
7月--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鎮壓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義,十月革命爆發。
一年內的大事件集中記憶,突出了歷史轉折關頭,與「同月式聯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六類,排列式
所謂「排列式」,即根據數字排列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主要有重復排列、順序相連、倒序相連三種方法。
(22)重復排列法。根據數字重復排列的特點來記憶歷史年代。如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後,1818年卡爾·馬克思誕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都是前兩位數字與後兩位數字相同,重復排列。
(23)順序相連法。歷史年代中的各位數字順序相連,排成自然數。如公元前123年蓋約·格拉構改革,三位數字順序相連。1234年蒙古滅金,四位數字順序相連。再如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末三位數字順序相連。這類數字的特點是按順序排成自然數。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連法。歷史年代中各位數字顛倒順序排列。如987年拜占廷發生福加斯暴動。這類數字的特點,是按著從後往前的順序,排成顛倒的自然數。即由大到小。倒序排列。
第七類,整數式
所謂「整數式」,即把歷史年代是整數的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式。
(25)整十法。如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公元前30年屋大維的元首政治開始,末尾都是一個0。
(26)整百法。如官渡之戰是200年,祖沖之去世是500年,法蘭克王查理在聖誕節加冕稱帝是800年。末尾都是兩個0。
(27)整千法。如唐福發明火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國家是公元前3000年。末尾都是三個0。
第八類,求同式
所謂「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數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於加強記憶。
(28)首部相同法。即把開頭幾位數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法。如1113年基輔人民起義,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騎士團。這些數字的特點是開頭三位數字相同。再如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滅北宋。這些數字的特點是開頭兩數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即把末尾數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法。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頒布「黃金召書」,1555年奧格斯保宗教和約。這些數字的特點是末尾三位數字相同,有三個「2」或三個「5」。再如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這些數字的特點是末尾兩位數字相同,前者兩個「2」,後者兩個「4」。
(30)首尾相同法。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法。如383年秦晉淝水之戰,首尾都是「3」;515年范縝去世,525年北魏時期北方人民大起義,首尾都是「5」;616年瓦崗軍起義;676年新羅統一朝鮮,首尾都是「6」;898年唐末農民戰爭結束,首尾都是「8」。這類數字的特點是其首尾數字相同。
(31)首尾中間相同法。即把首尾數字相同,中間數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的方法。如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首尾都是「1」,中間兩個「6」。1881年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首尾都是「1」,中間兩個「8」。這類數字相同,或者說前面兩個數字與後兩個數字顛倒。
(32)各位全同法。即把各位數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來進行記憶的方法。如公元前55年愷撤開始出征不列顛,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再如公元前111年羅馬朱古達戰爭爆發,222年吳國建立。三位數字完全相同。
第九種,顛倒式
所謂「顛倒式」,即根據兩個歷史年代中某些數字顛倒的特點進行記憶的方式。
(33)首部顛倒法。兩個三位數。末位相同,前兩位顛倒。如196年曹操劫持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916年契丹政權建立。
(34)尾部顛倒法。兩個三位數,首位相同,後二位顛倒。如208年赤壁之戰,280年西晉滅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
(35)首尾顛倒法。兩個三位數,中間相同首尾顛倒。如317年東晉建立,713年開元盛世開始。
第十類,串連式
所謂「串連式」,即幾個年代距離相等,串連起來,便於記憶。一般可分為十年一串與百年一串兩種。
(36)十年一串法。如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軍。1851年金田起義,1861年總理衙門建立,1871年馬克思寫成《法蘭西內戰》,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再如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滅遼,1135年鍾相、楊幺起義失敗。這類數字的特點是都是18-1或11-5,前兩位與末位數字相同,中間的數字依次遞增。
(37)百年一串法。如1392年,朝鮮李朝開始,1492年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592年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進行衛國戰爭。再如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892年普法簽定軍事協定。這類數字的特點是都是1-92;首位和尾二位數字相同,中間的數字依次遞增。
第十一類,間隔式
所謂「間隔式」,即根據每隔幾年發生一件大事的情況來記憶歷史年代的方式。
(38)隔一法。從中國近代史開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1839年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簽訂。再如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是1921年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是1922年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是1923年召開,都是間隔一年。
(39)隔二法。如從辛亥革命開始,每隔兩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護國運動是1915年,護法運動是1917年,都是間隔兩年。
(40)隔十法。在中國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發生一件大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1851年洪秀全領導太平軍於金田村起義;1861年清總理衙門建立,洋務運動開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國伊梨地區,1881年《中俄伊梨條約》簽訂;1891年康有為《大同書》刊行;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黃花崗和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
在中國現代史里,也有類似情況: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沈陽發動了侵略我國的「九·一八」事變;1941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如:1927年蔣汪發動了反革命政變,上海工人在黨的領導下發動三次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我國的「七·七」蘆溝橋事變和上海的「八·一三」事變;1947年台灣人民發動了「二·二八」武裝起義,學生發生了「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1957年中國共產黨整風運動。
第十二類,計算式
所謂「計算式」,即運用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運算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常見的有平方法,倍數法,等差法,綜合法。
(41)平方法。利用數字的平方來記憶歷史年代。如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636年阿拉伯與拜占廷會戰,都是前一位數字的平方等於後兩位數。
(42)倍數法。利用兩個數字的倍數關系來幫助記憶歷史年代。如「孝文三十三,死於499年,是指魏孝文帝活了三十三歲,死於公元499年,99年是33的3倍,很好記憶。
(43)等差法。
根據兩數之差相等的特點來記憶歷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唐末黃巢起義是在874年開始,到884年黃巢戰敗犧牲,正好十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爭,1851年金田村起義,兩者相距十年。中法戰爭是1884年發生,中日甲午戰爭是在1894年開始,兩次戰爭也正好是十年。1120年北宋方臘起義,1130年南宋鍾相、楊幺起義,兩次起義相差十年。也有相差百年的。如1127年金滅北宋,1227年蒙古滅西夏,兩者相差一百年。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1762年清朝設置伊犁將軍,這兩件事也相差一百年。
(44)數序遞增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徵是在因歷史年代中的數字,不斷順次遞增,年代數字逐漸增大,形成節節高的定格。在世界中,如第一國際的四次代表大會,分別是1866年(日內瓦)、1867年(洛桑)、1868年(布魯塞爾)、1869年(巴塞爾)召開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爆發的。在中國史中,1234年是蒙古滅金。
(45)綜合法。綜合運用各種運算方法來記憶歷史年代。如1644年清軍入關,是「4」的平方後邊兩個「4」,也可以說是後兩個數字相乘等於前兩個數字。916年契丹政權建立,是「3」的平方與「4」的平方連排在一起。
數字本身結構特徵記憶法。此種年代數字本身由於組合方式豐富多彩,它的內容結構就演變成了各種饒的風趣的組合形式,尋找其特徵,便於學生形象化記憶。如整數結尾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戰;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雙位數重疊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金,1919年「五四」運動,1818年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誕生。另外還有首尾數字相同的;383年淝水之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數字結構的特徵並不是普遍的規律,然而經過教者潛心開掘,有些年代數字就變得頗有趣味了。
第十三類,劃分式
(46)年限分段法。也稱大概法。有些歷史年代不需准確記憶,只需記個大概即可。這可藉助歷史知識對年代進行分段記憶。歷史按時間分,一般分為上古史,中世紀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幾部分。然後在歷史年代的大范圍內再縮小記憶的范圍。如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到1919年,現代史從1919年至1949年。可在這個大范圍內去記憶某一歷史年代。粗略一些,可記某一個朝代,某個世紀。細一些,可記某個朝代的初末,帝王年事(如唐貞觀年間);也可記某世紀的初葉、中葉、末葉,或某十年代(如十八世紀中葉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等)。
(47)分類列表法。先對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和歷史事件所發生的年代進行分類,然後列表人,可加強記憶。例如,可把中國封建社會的各次農民起義按時間順序排列出來,也可把中國封建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依次排列出來。再如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爭,可用表格列出來。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中法戰爭,1883年--1885年;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可從上下對應,前後斷限和每次間隔時間幾方面來記憶。
年表的編制有許多種,如:歷史大事年表。這種以重大歷史年代為順序把歷史事件排列起來的年表,它以年代為「經」,以大事為「緯」,突出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可培養學生完整的、科學的時間概念。此表可分綜合大事年表、國別大事年表、歷史線索大事年表、專門大事年表……。如專門大事年表,還可再分列農民起義大事年表、朝代演變大事年表、中國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條約大事年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大事年表……。
又如:年代對照表。這種表仍以年代為「經」,但以同列的不同國家或不同的史實為「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在同一時間里發生在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的歷史現象。如把中國史與世界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發生的史實年代,也可把同一個國家發生在不同地區但其史實性質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於學生作橫或縱向比較,可培養學生同期性的時間概念,也可了解歷史發展過程年代的差距或變化。
再如:歷史階段年表,此表是以階段年代為「經」,以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階段性特點為「緯」,以一定的歷史階段時限為順序,可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及年代范圍,並從多階段重大歷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時代特徵,使人們能夠鑒別某些歷史事件的年代,對歷史了解得更細、更具體。
【摘自:網路,不是我寫的】
⑶ 如何守護歷史文化記憶
繼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之後,7月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 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已達52個,位居世界第一。如此之多的世界遺產,該以怎樣的面目傳給後代,如何守護歷史文化記憶?
近些年來,諸如在長城上亂寫亂刻,在名山大川上題字的現象依舊頻頻見諸報端,這就提醒著我們,當下遊客對於保護旅遊資源,特別是保護世界遺產資源的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旅遊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一種,其具有不可逆的屬性,損壞以後無法再次恢復,再加之當下遊客並沒有形成保護世界遺產的意識,使得我國世界遺產岌岌可危。
世界遺產不是一地一國的遺產,而屬於全人類。所以,保護世界遺產要有大格局,不能求一時一地的商業利益,求的是子孫後代還能受益於這份寶貴的遺產、求的是自然和歷史的恩賜不要在我們手中消失。以鼓浪嶼為例,它展示了以閩南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在建築、技術、園林景觀方面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融合。西風東漸、華僑反哺,閩南白話字和早期的漢語拼音在這里傳播;中國的現代醫學、音樂教育在這里生根;弘一法師、林語堂、馬約翰、林巧稚等在這里留下足跡 …… 人類文明交流史,在這個1.88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演繹得濃墨重彩。美麗,但是脆弱;珍貴,卻又易逝。這正是我們要保護歷史文化記憶的原因,也是世界遺產設置的初心所在。中國申遺的心態經過了一個變化過程。最早申報長城、故宮時,是希望得到國際社會認可;隨後麗江、張家界等地申遺成功後的旅遊開發,則更看中背後的商業價值、品牌效應,一些地方甚至將世界遺產看成 「搖錢樹 」,引發了對過度開發世界遺產的批評。《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 「突出的普遍價值 」 作為評選世界遺產的主要依據,如何保護這種超越國家界限的普遍價值,使之有益於全人類的當下和未來,或將是今後我們更應思考的的問題。
⑷ 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歷經滄桑的文明古國。我國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經歷。
抗日戰爭、虎門銷煙、九.一八、七.七事變多歷歷在目。但我國的歷史也有光輝璀璨的一面。
是古人發明了漢字。很久以前,古人並不會寫字、記事,有人想出了繩結記事法,但是太麻煩了,就有一位叫倉頡的人發明了甲骨文。
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那些詩人、文學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千古絕句;孟郊的《遊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
還有那些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絕唱,無韻之離騷』;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孔子寫的《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我國還有美麗的大好河山。長城是我國古代人們的一個驕傲,長城全長6330公里,在太空上,用肉眼看是一目瞭然。
珠穆朗瑪峰高達8444.43千米;納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高達4718米;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峽谷,深6009米......
公元前7001年,我國的祖先發明了陶器和植物栽培技術。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當人類跨入新世紀之際,中華民族迎來了燦爛文明的又一個千年華旦。回顧祖國悠久的歷史,華夏兒女開創了輝煌的文化與藝術,在每個千年紀元里都留下自己震驚寰宇的足跡:
公元前7001年,陶器的發明和農業的出現,宣告了新石器時代的誕生;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公元前5001年,河姆渡和仰韶文化代表了當時我國南北文化的最高水準;
公元前4001年,大汶口文化和崧澤文化的黑陶透雕技術極為高超;
公元前3001年,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均屬世界藝術瑰寶;
公元前2001年,夏代的青銅器和宮殿建築標志著早期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公元前1001年,西周青銅器的造型、銘文和紋飾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公元 1年,漢代藝術的精粹反映在漆器、陶器、玉器和雕塑等方面;
公元 1001年,北宋為後世留下了眾多書法、繪畫和瓷器等國寶級的文物;
公元 2001年,我國將創造出更加輝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中華文明世紀回眸"將讓廣大觀眾穿越時空隧道,以千年為時間尺度去欣賞我們的祖先創造和遺留下來的藝術寶藏。
你們一定看見過祖國的錦綉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滾滾黃河,連綿不斷的山峰,都屬於我們偉大的祖國。祖國的山川雄奇,祖國的河水秀逸,祖國的胸懷無比廣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我們的幸福來自祖國,只有國家富裕強大,才能使我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華。
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就要挨打。我們最親的是父母,最愛的是中華 。
當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我們美麗山河的時候,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淌著血,為了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祖國,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爭。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暗殺者的手槍,吉鴻昌高掛寫有「我是中國人」標語的木牌,走在一片藍眼睛、黃頭發的洋人之中。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發動了西安事變……
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在自己的「今天」,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
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
恥辱和不幸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下,無論軍事、科技、政治、體育,我們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4)記憶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公元前7001年,我國的祖先發明了陶器和植物栽培技術。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當人類跨入新世紀之際,中華民族迎來了燦爛文明的又一個千年華旦。回顧祖國悠久的歷史,華夏兒女開創了輝煌的文化與藝術,在每個千年紀元里都留下自己震驚寰宇的足跡。
公元前7001年,陶器的發明和農業的出現,宣告了新石器時代的誕生;
公元前6001年,陶器的器形和紋飾日趨豐富,出現穩定的定居生活;
公元前5001年,河姆渡和仰韶文化代表了當時我國南北文化的最高水準;
公元前4001年,大汶口文化和崧澤文化的黑陶透雕技術極為高超;
公元前3001年,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均屬世界藝術瑰寶;
公元前2001年,夏代的青銅器和宮殿建築標志著早期中華文明的璀璨光輝;
公元前1001年,西周青銅器的造型、銘文和紋飾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公元 1年,漢代藝術的精粹反映在漆器、陶器、玉器和雕塑等方面;
公元 1001年,北宋為後世留下了眾多書法、繪畫和瓷器等國寶級的文物;
公元 2001年,我國將創造出更加輝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中華文明世紀回眸"將讓廣大觀眾穿越時空隧道,以千年為時間尺度去欣賞我們的祖先創造和遺留下來的藝術寶藏。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⑸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點
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是抓住歷史知識的主要內容,扣住關鍵字,把復雜、繁多的識記材料加以凝煉、壓縮進行記憶。例如,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濃縮歸納,並巧妙地記憶它的知識框架:一種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四大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五股思潮(封建****、平均主義、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社會主義),六國列強(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八個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毛澤東、蔣介石),九次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十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護國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的范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⑹ 歷史和記憶的關系
歷史記憶的觀念已抄然成為一種圖騰:它在公共認同和專業研究中都受到了人們的尊崇。對學者而言,它現在支配著闡釋、敘述和解釋等問題,歷史學科中或許沒有哪個術語與之相似。
學術界對記憶本身的興趣由來已久。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十年中,日漸積累的思想上的各種影響使記憶成為理解人類行為至關重要的觀念。
記憶的觀念之所以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與相關的歷史方法和主題所產生的影響有關。文化史成為歷史學家的一個占支配性地位的方法,與此同時,一個傳播開來的被稱作「文化研究」的研究領域也產生了影響,它通常關注的是認同問題(其中包括後殖民主義、性別研究等)。尤為重要的是一些研究民族性的新方法,它們將民族視為文化現象,是發明、社會工程和建構過去的產物。
歷史學家通過對記憶的關注,反思了而不僅僅只是描述了當代與過去的交鋒,對這一點作出強調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明顯存在於社會的所有階層、大眾文化、政府倡議、遺產與旅遊業、
⑺ 在大城市中有哪些成為民族歷史文化記憶的建築
為了旅遊又新建了許多「古代」建築。倒是那些遠離現代中心的古城,如山版西的平遙、雲南的麗江,權由於保護得好而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記憶。當然,在大都市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張欽南在《閱讀城市》一文中所說的上海的例子,他說,外灘的老銀行大樓、改造過的開放式的景點——外灘、隔江的東方明珠塔和陸家嘴正在升起的高層建築,分別體現了上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間序列。
⑻ 怎樣記住歷史知識
學會把政治,地理,和歷史三方面結合。每一個歷史事件都不能脫離時代而存在。因版此要把每個朝代的大背權景記牢,並從成因分析事件。
比如:民族工業的興起,可著手於民族和工業。
工業自然想到西方工業革命,但其影響我國則歸因於戰爭,而戰爭使我國實業救國的思潮盛行。
另外民族則應想到我國的工業之所以能在那個艱苦的環境下得以發展不可缺少的是國家的政策,而這就包括了清末的和民國的,還有整個世界的大環境——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我國得以喘息。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工業發展的技術和思想基礎,就不得不提到西學東漸和洋務運動。此中盡含當時國內國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
但還有地理因素,如交通和通商口岸的位置限制,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局限性,等等。
學習歷史更多的靠的是理解,當然記憶也很重要。只有多看歷史,多聯系,就可以培養出對歷史的敏感度,成績自然上升。
而本人呢,很少可以去背歷史,考試歷史從來都是前幾。O(∩_∩)O哈哈~
另外本人有高考前整理的時間簡表,中外,政經文全部囊括,如果需要可以找我要,給我一個財富就好
⑼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知識
歷史本人小有心得,100分的卷子都是95以上,高考時也差不多是這個數,所以小有發言權。對於歷史來講,事情發生的時代很重要,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生產關系了,在生產關系這一大范疇下要講求君主的政策,是否開明,社會普遍生產力,對外開放程度,對外政策等,一般歷史出題無非就是什麼時候有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與生產力對應的使用工具,而另一部分題則是考察你對當時政策和國內國際環境的理解了解程度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買一本有大事年表的書,好好看幾遍,你會發現,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狀況會對某些事情造成必然影響,所謂有果必有因,一件事情就是下一件事情的起因之一,這是縱向的看一下,之後看每一個時代世界上各個國家都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橫向的分析了,因為在大航海時代以後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漸漸加強,所以基本上發生的事情就有因果聯系,不是背景就是原因,所以多融會貫通幾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大量的練習題雖然不推薦,但是對某些人很必要,題可以加深記憶的,只要你認為有必要就好;還有請不要對歷史產生排斥感,這樣會使你無法很好的融匯,到時效果會不好的。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在問我,我會盡快為你解答的,希望你能在歷史上取得好的成績啊.
⑽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技巧分析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