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政是誰
酒政,是國家對酒的生產,流通,銷售和使用而制定實施的制度政策的總和專。數千年來,正是基於上屬述考慮,歷代統治者對於酒這個影響面極廣的產品,從放任不管到緊抓不放,實行了種種管理政策。這些措施有利有弊,執行的程度有松有緊,歷史上人們對其有褒有貶,雖然這些都成了歷史,但對於後人總有借鑒的作用。
2. 通過一些事例論述研究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舉例茅台酒吧
茅台酒的現實意義
為歷史負責
一次采訪中,茅台集團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語氣鏗鏘:「可以自豪地說,從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九十幾年征程漫漫,國酒茅台無愧於歷史。」
一、百億背後
茅台實現百億是時代的期盼。
熟悉茅台的人都知道,茅台有「5年底限」——茅台酒生產遵循天時,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九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溫發酵,高溫出酒,再經儲藏、勾兌後方才面市。
這個時間是5年。似乎連時光也參與了釀酒。
望向時光的深處,在中國白酒的歷史上,茅台承載了多少雙期盼的眼睛。
季克良曾經飽含深情地說:「我一聽到國酒兩個字,就感到肅然起敬。從茅台品牌的發展軌跡上可以看出,茅台酒史就是一部「『國運興,國酒興,國酒茅台與祖國共命運』的不斷求真務實的創業史」。
94年前。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台以其品質成就彪炳史冊的傳奇。那時的茅台已然初具世界品牌的雛形。
60年前,新中國成立。茅台酒成為國宴用酒、國酒。其形象在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也代表著中國歷經百年屈辱後,以「自尊、自立、自強」決心而樹立的尊嚴。
10年前。1999年11月20日,股份制企業——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年前。2001年7月31日,茅台發行股票,在滬上市。
6年前。2003年,茅台酒產量終於突破1萬噸。
2008年,茅台酒產量突破2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百億集團的目標。
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中,貴州茅台位列第363位,在全球飲料行業排名第9位,是中國飲料業唯一上榜企業。
回首90多年的發展軌跡,茅台始終以其不凡見證著時代的變革、民族的振興。
簡言之:「國運昌,茅台興。」
茅台實現百億是時代的升華。
76歲的中國白酒權威於橋在一次采訪中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茅台酒測出963種色譜峰,能夠定性的為873種——這就是茅台的香氣成分的構成數量。「要完全弄清楚茅台,還早著呢。」他的結論。
茅台一直堅持質量哲學,秉承傳統。醬香一脈,歷千年而未變。
古老的釀造工藝之外,創新與突破在茅台不斷演繹與完善。
多年來,茅台一直致力於釀造微生物體系的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對茅台大麴和茅台酒醅中的微生物體系這一釀造茅台酒的獨特資源進行研究,共分離鑒定出79種微生物,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白酒微生物菌種資源庫。
茅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利用自身擁有白酒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優勢,不斷應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先進實用技術來改造傳統工藝,用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使傳統工藝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不斷提高科技含量。
在中國經濟脈搏最強勁的資本市場,「茅台」這兩個字不只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金字招牌,穩步攀上「百元股」高峰,在資本市場最活躍的2007年末,更是一舉跨過200元大關。而現在,經過一輪牛市洗禮之後,大盤最低跌至2000點以下,而茅台的股價依然雄踞在百元之上,成為市場中孤獨的王者。
茅台一直以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為發展目標,導入全球企業一致認同的美國「波標」卓越績效質量管理模式,實現了向當今世界一流企業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轉型。先後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全國質量管理獎,意味著茅台已跨入國際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先進企業行列。
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資金運作方式、現代管理營銷體系,是茅台集團實現百億的保障,更是茅台集團從傳統作坊式企業邁入大型現代化企業的升華。
二、百億之後
世上有兩種人,喝過茅台酒的和沒喝過茅台酒的。
從歷史望向未來,茅台有六問。
站在「百億」的節點上,歷史又將賦予茅台什麼樣的「國酒」使命?在國際化大趨勢下,茅台如何展開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如何保持茅台增長的穩定性?如何穩步發展,將中國酒推向世界?如何更好地彰顯企業形象和國家形象?如何更好地承擔大型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所有茅台人面臨並思索的命題。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於很難有中國的企業家專注於某個領域,並在該領域做出卓越的成績。」說這話的人是亞洲最好的戰略家、日本人大前研一。「中國已經走出改革初期的淺灘階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選擇彼岸的到岸位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中國。「茅台酒增長很快,但是我認為市場越好越要保持冷靜。」袁仁國說。
季克良說:「世事如棋局局新。熱愛茅台,這是對民族品牌負責,也是我們這輩人的榮幸。」
目前,茅台酒已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銷售布局。茅台的發展與進步是中國民族品牌高速成長的代表,也是茅台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茅台就是這樣一個品牌:既是我國民族工業史上最早走出國門、最早獲得國際金獎的世界性品牌,又是近百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始終享有極高聲譽、始終代表中華民族釀酒藝術最高境界的中國自主品牌,其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傳統產業中的自主品牌跨入市場經濟後的成功蛻變,成功奏響了中國民族品牌的百年華章!
縱觀發達國家眾多品牌,之所以能行銷世界,無不與其國家綜合實力成正比。一個產品的品牌折射著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中國,已到了全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產品品牌的時代。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像貴州茅台酒一樣為世界接受。而貴州茅台,作為較早踏上世界之行的趕路人,將為同行和中國其他企業提供經驗和支持。「我相信,前面90多年的茅台僅僅是一個傳奇的序曲,更精彩的華章還在未來。茅台的下一個10年一定和這個國家一樣,讓世人為之驕傲和喜悅。」季克良說。「2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1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5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今後,中國的名片則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台,我們想說:我們要把祖先留下的民族瑰寶發揚光大;對股東的回報更加豐厚;讓國際社會通過茅台,對中國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加敬仰。」袁仁國說。
據說,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家酒店,店門前懸掛一幅酒旗。酒旗上還有一句廣告詞——「野花鑽地出,寸酒透瓶香。」
一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聞到那縷酒香穿越時空而來。香的不僅是酒本身。更是歷史。
有人說,用時光釀酒,一直是中國酒的真諦。
茅台亦堅定地傳承這一真諦,並將其發揚。將時光裝入酒瓶,封存醞釀。數年之後打開,時光的芳香四溢。「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身為茅台人,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茅台酒做大做強,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袁仁國感慨道。
為社會負責
許多參與茅台企業體制轉型的人還記得,早在10年前,茅台的改制方案中,就有「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念。
在當時,這個提法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尚屬陌生詞。
一、為了人類放心地飲酒
2008年初,「三鹿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頻頻拷問社會誠信。
三鹿事件敲響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警鍾。
面對2008年的食品安全風暴,茅台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檢測,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體系」的要求,重點加強了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和控制,編制了《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一覽表》,提出108項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了有效控制和預防。
「迄今為止,在整個國內釀酒食品企業中,唯一隻有國酒茅台同時擁有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三項認證。此外,茅台還榮獲2007至2008年度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2008年度最佳誠信企業。」
針對行業與市場普遍缺失「人文關懷意識」、「商業誠信意識」、「尊重規律意識」、「遵守秩序意識」和「系統職業精神」的現實,茅台組織全國茅台酒經銷商集體宣誓,向社會和消費者公開承諾「恪守經營誠信,不賣假酒;假一罰十」,將茅台的商業誠信道德資本積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如一陣清風,吹過喧囂和浮躁。
2008年3月,由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等共同主辦的「2008年3·15食品安全消費論壇暨中國名優食品形象展」在京舉行。貴州茅台等10家企業被授予「中國製造」名優企業的稱號。
40多家名優企業聯合向全球消費者發表了《為北京奧運會奉獻優質服務的3·15宣言》,他們庄嚴承諾:把消費者、客戶的切身感受與評價作為最終衡量標准,引領中國式服務趕超世界標准,為全球消費者竭誠服務,奉獻愛心,美化生活。希望和中國的優秀企業一起把握機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製造」的安全和高品質,樹立「中國品牌」的國際信譽。
企業形象的塑造依靠的是品質的全面提升和對社會的恆久付出,而非瞬間的跨越增長抑或偶爾的慈善「做秀」。只有當平衡與責任的意識成為企業烙印時,企業的氣質與輪廓才會在公眾心目中逐漸清晰。
因為,那是一種責任的基因。
對質量的堅守,對經營的誠信,對價格的誠信和推介的誠信,這些恪守既是對中華釀造文明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恪守,更是對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守護。
二、一瓶酒與一座城
2008年,茅台地區的本地紅高粱價格飛漲,從1年前的每斤1.9元漲到了2.6元。按計劃,仁懷市政府這一年要實現每戶農民增收200元,由於紅高粱價格上漲,這個目標輕松完成。本地紅高粱是釀酒的主要原料,而外地東北紅高粱價格每斤還不到1元。
茅台酒廠一家就收購了5萬噸。
茅台一家企業的興盛,帶動了上游鏈條的發育。仁懷及周圍農村,多達60萬的農民因為茅台建立發展有機原料基地、種植有機原料而受益。伴隨茅台的壯大,仁懷農業、農村、農民的很多問題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工業反哺農業」,在這里成為早已成功的發展模式。
除此之外,仁懷市的教育、城市建設、交通、社會保障等多項事業,在整個遵義市,乃至貴州全省都走到了前面。
衡量一家企業社會責任的標尺,稅收貢獻是最為重要的指數之一。
2008年,茅台集團上交稅利40.31億元,同比增長5%。據統計,建國以來,國家對茅台的投入,全部加上只有5億。
茅台河谷是中國酒都的靈魂和心臟。因為茅台的存在,這個藏在大山裡的小鎮匯聚了來自世界的目光。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看看傳說中的茅台鎮。由此帶來的國酒工業旅遊已經成為仁懷、遵義乃至貴州的一個知名旅遊名片,促進了整個仁懷市的旅遊產業發展。
今天,這座沿著赤水河岸分布的工廠,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區域經濟支柱,同時還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匯聚的靈秀之地,更是國家的一個重要文化標識。
三、赤水河畔的科學發展
「12年後,國酒茅台的年產量將達到4萬噸。」這是茅台當前最為核心的戰略增長計劃。
許多人開始擔心,赤水河的環境承載力。
眾所周知,水源地的清潔,不但關乎釀酒品質,更關乎一家酒廠的生死。
幾十年前,周恩來總理特地強調:茅台酒廠旁的赤水河上游,100公里以內不準建化工廠。「4萬噸的產量,不是簡單的產能疊加。茅台不可能無限制發展,因為所在地的不可復制以及有限的承載量;茅台也不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簡單擴張,因為土地和資源乃至生產的廢棄物,都會給環境帶來新的壓力。」茅台人將其銘記在心。
自有史記載的釀酒活動開始,茅台的釀酒文化就一直強調與天、地的和諧——赤水河谷獨有的自然環境以及兩千年來的釀酒文明,和諧共生,成就了中國最好的白酒。
不光赤水河水,這里的空氣、花草、浮塵都參與了茅台酒的釀造。
經過長期、持續的治理,茅台在生產過程中的煙塵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生產排放的水質,完全達到國家二類污染物的一級排放標准,臨廠邊的赤水河堤終端500米處的斷面水質完全達標;整個廠區繁花似錦,綠化覆蓋率高達30%。
和諧發展的概念之一——「循環經濟」已被納入茅台未來規劃的核心。茅台將投入近10億元建設茅台酒循環經濟工業園,目前已投資3億多元在原生產廠區綠化環境、改造生產實施、提高空氣質量、保護釀造用水質量等。
茅台酒生產的循環經濟得到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建立的「貴州茅台循環經濟特色科技示範園」的發展戰略規劃通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專家評審,不久將授牌確認,並且示範園被聯合國發展組織評為綠色產業先進單位,集團公司的兩位主要領導人被評為循環經濟建設先進個人;茅台酒生產循環經濟事業單位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單位,貴州省唯一的第二批試點單位。目前正在抓緊編制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項目申請,積極申請國家專項資金支持。「赤水河兩岸美酒飄香的時候,人和魚的願望達成了一致。」一位考察過赤水河的生物專家如此贊嘆。這樣詩意的語言。
不僅僅是一條河的清潔。
四、公益——企業的另一項事業
2008年5月13日,距離「512」汶川地震發生不足24小時。一項緊急決議在貴州茅台集團通過:迅速向四川災區提供第一筆捐款500萬元。這是中國釀酒行業中,最早開始的捐款行動之一。
此後不久,經過嚴格的董事會程序,貴州茅台決定再追加捐款3000萬元,加上集團員工自發捐贈的171.7萬元及首次捐出的500萬元,國酒茅台為四川災區捐出了3671.7萬元。
此次四川地震,國酒茅台是中國最早出手援助的企業之一,也是捐款最多的酒類企業。
除此之外,茅台還出資100萬元共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公司領導定點掛靠幫扶「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各基層黨支部紛紛開展定點掛靠幫扶農村扶貧工作;出資100萬元參與省國資委系統「送溫暖」活動;出資500多萬元投入原料基地建設;提高高粱收購價格,農民增收達3500多萬元……無論是慈善公益,還是搶險救災,無數次急難面前,茅台總是挺身而出,主動擔當。
2008年4月,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廣告節——「國酒茅台杯黃河獎中國公益廣告大賽」活動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
貴州省副省長謝慶生有此表述:「公益廣告的發展水平即反映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達程度,也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國酒茅台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世界名酒品牌,展現了中華釀造文明的智慧結晶。茅台積極參與中國公益廣告的推廣,把社會公益精神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不僅塑造和彰顯了企業的良好形象,而且有利於激發全社會關注民生、共建和諧社會的熱情,同時也為宣傳多姿多彩的貴州搭建了一個認知平台。這對推進貴州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無疑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誠哉斯言。
為自己負責
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商業評價體系是在1989年,在這一年的《財富》上,中國銀行首次進入全球500強排行榜。
而從1996年起,打造中國的世界級公司成為一個被高調宣揚的夢想,至少有超過200家公司將自己的目標定位於此。今天,當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不爭事實的時候,「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擁有一家世界級的公司?」
2008年,白酒行業跌宕起伏的一年。
動態社會,茅台以己靜而成時代坐標。
一、我們都是茅台人
對於許多人來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似乎只存在於概念之中。但當裁員、減薪來臨之時,才發現,原來危機就在自己身邊。
2009年初,在向茅台集團全體員工作董事會工作報告時,袁仁國大聲說道:「茅台有兩個承諾:不減薪、不裁員。」台下歡呼聲一片。
長期以來,茅台集團堅持「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盡其用」的人才觀;發揮工會、職代會的作用,大力推行廠務公開,實施民主管理,使公司的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充分利用職代會,廣泛徵求職工代表提案;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鼓勵員工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每年組織召開人才代表座談會。並創造性地把公司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使人文茅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美國經濟學家哈比森認為,「人力資源是國民財富的終極基礎。資本、資源都是被動的因素,人力、人才是主動因素。」
在關注自身員工的同時,茅台還以己及人——始終把經銷商當作上帝和恩人。從計劃開票、物流配送、市場維護等為他們當好服務員,切實維護好、保護好經銷商的權益;開展優秀經銷商評選、設立「風雨同舟」和「摯愛國酒」獎,對誠信經營、業績優異的經銷商給予獎勵;凡是經銷商來公司,不分客戶大小,公司都要宴請他們,公司領導還要向他們敬酒,感謝他們;逢年過節還要向經銷商們寄送紀念品。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
「我在前面說過,消費者很重要,員工也很重要。但決定企業能否做好、做強、做大、做久的決定性因素是消費者。茅台提出『走平民化道路』的口號,是要力爭讓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喝得起茅台,讓每一個工薪階層都能在父母親生日的時候買一瓶茅台酒給老人祝壽。茅台被尊為『國酒』,理應成為享譽世界的『名牌』,強調『名牌戰略』是必不可缺的路徑,但『民牌戰略』與其看似矛盾,其實又很互補,相得益彰。」季克良在不少場合這樣強調。
因此,茅台集團把肯定廣大員工群眾、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現實、適時的需要作為企業的價值取向,從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關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入手,大力營造「人」與企業和諧同步發展的主旋律。
二、站在危機的肩上
在定位這改革開放30年時,經濟學者和觀察家們喜歡用「激盪」、「風雲變幻」、「大起大落」等詞彙。對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或許如此。但是對於一個延續千百年的民族品牌來說,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波瀾不驚中的深刻穩定地變化。
這些年來,茅台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其間經歷的商戰自是數不勝數了。但茅台人自始至終奉行「以和為貴」。
從當初習酒的「氣死茅台」,到「貴州醇之爭」、「國酒不搞終身制」的挑戰,再到近年的健康酒的質疑與爭端,即使在金融危機下,無論是在股市,還是在市場、同行等都表現出自信與魄力,淡定與和諧。
以和為貴,既尊重對手,更尊重自己。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氣度,一種力量。
有容乃大,從一種品牌到一個行業,在行業中成為品牌定力,在社會中成為行業定力。
站在危機的肩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三、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茅台
1999年,袁仁國在多次宴請客人的宴席上手持茅台酒杯,娓娓道出「國酒茅台喝出健康來」。
2004年,「適量飲用茅台酒不傷肝」一說使得茅台一度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媒體和行業內外的紛繁擾攘,茅台處變不驚、據理力爭堅決捍衛「茅台健康說」,讓人為之尊敬和感動。一番置疑、激盪、交鋒、論證之後,健康飲酒成為家喻戶曉、口耳相傳的歌謠。
釀造高品位生活。
綠色消費。
這些都是茅台一直倡導的理念。
有人評價說,「『健康學說』是茅台針對白酒『第三次浪潮』發出的一種『喝酒時代宣言』。茅台解讀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內心深處需求的一個秘密:即對名望和健康的巨大渴求。因此,茅台贏得了全社會的推崇。」「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全球化市場上,每天都在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影響與熏陶。這樣的事實已經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激動人心。我們擁有更加廣泛的機遇,對未來的預期也大大提高。在今天多元化的市場上,人類對多樣性的古老需求被賦予了嶄新的含義。」美國品牌策劃大師馬克·戈貝說。
西方消費文化的漸入,林林總總的「洋酒」不斷影響和改變著中國的傳統消費意識。對於中國白酒來說,如何把握時代特性,引領國人飲酒文化?「白酒業更准確地說,是到了引導消費者如何喝酒的時代。」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曾這樣論斷。
這句話讓整個白酒界人士深思起來。「白酒有哪些香型?是怎麼釀造出來的?為什麼地理環境與白酒質量有直接關系?白酒內到底有哪些微生物?白酒與健康到底有什麼關系?……」
袁仁國說,「『消費者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對白酒行業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要求我們白酒企業,尤其名酒企業負起責任,為廣大消費者釀造高質量的好酒,並告訴他們白酒的知識,白酒是該到了理性回歸的時候了。」「告訴消費者『怎麼喝酒、喝什麼樣的酒,什麼是真正的好酒』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產業的自信和熱愛,也是大企業的一種責任,因為消費者需要知道真相……」季克良如是介紹。
時至今日,「健康飲酒」已成為行業內的主流話題之一,人們對「白酒有害」的固有看法已出現松動,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國酒茅台,營造了關於喝酒的一個特殊而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話語體系。
2008,國酒茅台走過了一個寵辱不驚的年頭。
因責任而閃光,因責任而淡定。
2009,茅台在路上。
3.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一、酒文化的起源
東西方酒文化的起源,幾乎同時產生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雖然,兩者產生的地域相差幾千公里,但是,兩者還是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在酒的起源上有著美麗的故事傳說,都是作為一種神奇的葯物誕生,都給人帶來了驚奇和迷醉。但是,兩者的不同還是最重要的,主要表現在:
第一,酒的起源不同
作為東方中國酒的起源,自古以來歷史就有明確的記載,基本形成了固定的說法:有的認為是儀狄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有的認為是杜康釀酒。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不管怎麼說,對酒的起源,中國基本是有明確記載的。
西方則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據傳,釀酒在西方,首先是在波斯,後來傳到了當時希臘的克里特島,然後才傳到了法國等地。在西方,酒的產生有著美麗的傳說:據說,有一位古波斯國王,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並寫上「毒葯」字眼,以防他人偷吃。國王日理萬機,很快便把這收藏給忘記了。這時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湊巧看到這「毒葯」的瓶子,便有輕生之念。打開後,裡面顏色古怪的液體也很像毒葯,她就喝了幾口,在等死的當兒發覺不但不痛苦,反而有種舒恬陶醉的飄飄欲仙之感。於是她將這事呈報國王,國王大為驚奇,一試之下果不其然。這當然是個美麗的傳說,但葡萄酒的發現的確提高了人類的享受。
第二,酒的原料不同
最初,中國的酒是由果品等釀成的甜酒。《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是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講的是釀酒所用的原料:如棠棣、芹菜、山棗、豆類、稻類、黑黍和稷等。後來,逐漸發現用糧食釀造的白酒,無論口感還是力量,都要比甜酒好的多,糧食釀酒成為主流。如今,談到中國的酒,指的主要是白酒。
而西方的酒,一開始是用大麥釀造的,後來,他們才知道葡萄可以釀酒,而且釀造出來的酒,更加甜美香醇,讓人沉醉。葡萄酒就逐漸成了西方的主流。如今,談到西方的酒,主要指的是以葡萄為原料釀造的香檳、白蘭地等酒。
第三,酒與政治的關系不同
在東方,自酒產生的那一日起,就受到了政治的約束。大禹一開始就認識到了酒的破壞力,提出了限制酒的主張:「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他認為,酒固然可以給人帶來享受,但是,後世必然會有因為酒而導致亡國的,下旨限制釀酒。等到了後世,尤其在漢、唐、宋等代,由於造酒浪費了大量的糧食,朝廷出台了多種政策,如收高額的稅、限制買賣、官府專營等手段,來加強酒的控制和管理。可以說,酒文化已經成了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西方,自酒產生那日起,就受到了統治者的喜愛和推崇。波斯王喜歡酒,拿破崙更加喜歡酒,酒神還成了朝廷及百姓崇拜的重要神。西方的酒文化,更多地與哲學、宗教聯繫到一起,與政治的關系並不很大。
4. 酒政的民國時期的酒政
民國分為北洋軍閥的北京政府和國民黨的南京政府兩個階段。
5. 簡述我國古代酒與政治的關系
酒文化與政治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酒文化在中國千百年來相沿不衰的原因,不僅是帶給人們以口欲的滿足,而且還具備了很多其他的社會職能,充當了潤滑劑的角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古代的權力之爭、軍事謀略等大都與酒有著密切的關聯,比如「杯酒釋兵權」的典故。盡管歷史上也有不少因縱酒而誤國的事例,但酒文化作為政治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皇帝賜御酒犒賞出征將士以激勵他們英勇作戰;賜酒予文官以鼓勵其秉公勤政;酒食款待異國使節以敦促兩國修好。
所以官場喝酒並不足為怪,適當喝點酒對於官員放鬆神經是有好處的,但是許多官員受到了酒精的「毒害」,而無法分清是公務性應酬還是私人性交往,使得酒精文化中的內容和涵義也越發的具有引申意味了。比如,有民謠道:「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商量;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我放心。」有幹部稱:「領導下來視察工作,你不敬他酒,他說你不尊敬他;同事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瞧不起他;下級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擺領導架子,不和群眾打成一片」。於是乎,迎來送往要「以酒助興」,請客吃飯要「以酒顯赫」,結交辦事要「以酒為媒」,酒消費成為禮尚往來的必不可少的感情投資。
6. 酒與政治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酒文化與政治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酒文化在中國千百年來相沿不衰的原因,不僅是帶給人們以口欲的滿足,而且還具備了很多其他的社會職能,充當了潤滑劑的角色,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古代的權力之爭、軍事謀略等大都與酒有著密切的關聯,比如「杯酒釋兵權」的典故。盡管歷史上也有不少因縱酒而誤國的事例,但酒文化作為政治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皇帝賜御酒犒賞出征將士以激勵他們英勇作戰;賜酒予文官以鼓勵其秉公勤政;酒食款待異國使節以敦促兩國修好。
所以官場喝酒並不足為怪,適當喝點酒對於官員放鬆神經是有好處的,但是許多官員受到了酒精的「毒害」,而無法分清是公務性應酬還是私人性交往,使得酒精文化中的內容和涵義也越發的具有引申意味了。比如,有民謠道:「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商量;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我放心。」有幹部稱:「領導下來視察工作,你不敬他酒,他說你不尊敬他;同事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瞧不起他;下級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擺領導架子,不和群眾打成一片」。於是乎,迎來送往要「以酒助興」,請客吃飯要「以酒顯赫」,結交辦事要「以酒為媒」,酒消費成為禮尚往來的必不可少的感情投資。
希望能幫助到你。
7. 酒在古代有什麼象徵意義
古代的科學不發達,認為酒是天上酒星釀造,人世間的一切包括美酒都是受天上的星宿主宰。無論是祭祀還是供帝王及達官顯貴,無論是詩人、政要、還是百姓人家,無論是高興、悲傷,酒在其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8. 簡述我國古代酒政的內容。。
遠古時代,由於糧食生產並不穩定,酒的生產和消費一般來說是一種自發的行為,主要受糧食產量的影響。同時要明確的是,在奴隸社會,有資格釀酒和飲酒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層人物。酒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並不是商品,而只是一般的物品。人們還未認識到酒的經濟價值。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漢朝前期。
從夏禹絕旨酒開始及周公發布<<酒誥>>以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酒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酒政的具體實施形式和程度隨各朝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在禁酒,榷酒和稅酒之間變來變去。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實行不同的酒政,往往涉及到酒利在不同社會集團之間的分配問題,有時,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交織在一起。另外,由於政權更迭,酒政的連續性時有中斷,尤其是酒政作為整個經濟政策的一部分,其實施的內容和方式往往與國家整個經濟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1禁酒
禁酒,即由政府下令禁止酒的生產,流通和消費.
禁酒的目的主要是:
減少糧食的消耗,備戰備荒。這是歷代歷朝禁酒的主要目的。
防止沈湎於酒,傷德敗性,引來殺身之禍,禁止百官酒後狂言,議論朝政。這點主要針對統治者本身而言。禁群飲,在古代主要是為了防止民眾聚眾鬧事。
由於酒特有的引誘力,一些貴族們沈湎於酒,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最高統治者從維護本身的利益出發,不得不採取禁酒措施。
在中國歷史上,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傳"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戰國策·魏策二>>)在此,"絕旨酒"可以理解為自己不飲酒,但作為最高統治者,"絕旨酒"的目的大概不僅僅局限於此,而是表明自己要以身作則,不被美酒所誘惑, 同時大概也包含有禁止民眾過度飲酒的想法。
實證明夏禹的預見是正確的。夏商的兩代末君都是因為酒而引來殺身之禍而導至亡國的。從史料記載及出土的大量酒器來看,夏商二代統治者飲酒的風氣十分盛行。夏桀"作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 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後被商湯放逐。商代貴族的飲酒風氣並未收斂,反而越演越烈。出土的酒器不僅數量多,種類繁,而且其製作巧奪天工,堪稱世界之最。這充分說明統治者是如何的沈緬於酒。據說商紂飲酒七天七夜不歇,酒糟堆成小山丘,酒池裡可運舟。據研究商代的貴族們因長期用含有錫的青銅器的飲酒,造成慢性中毒,致使戰鬥力下降。商代的滅亡被普遍認為酗酒成風是其重要的原因。西周統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統治之後,發布了我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說道,不要經常飲酒,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對於那些聚眾飲酒的人,抓起來殺掉。在這種情況下,西周初中期,酗酒的風氣有所斂。這點可從出土的器物中,酒器所佔的比重減少得到證明。<<酒誥>>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歸結為,無彝酒,執群飲,戒緬酒,並認為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成為後世人們引經據典的典範。
西漢前期實行"禁群飲"的制度,相國蕭何制定的律令規定:" 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史記·文帝本紀>>文穎注)。這大概是西漢初,新王朝剛剛建立,統治者為杜絕反對勢力聚眾鬧事,故有此規定。禁群飲,這實際上是根據<<酒誥>>而制定的。
禁酒時,由朝廷發布禁酒令。禁酒也分為數種,一種是絕對禁酒,即官私皆禁,整個社會都不允許酒的生產和流通;另一種是局部地區禁酒,這在有些朝代如元代較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區,糧食豐歉程度不一。還有一種是禁酒麴而不禁酒,這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即酒麴是官府專賣品,不允許私人製造,屬於禁止之列。沒有酒麴,釀酒自然就無法進行。還有一種禁酒是在國家實行專賣時, 禁止私人釀酒、運酒和賣酒。
在歷史上禁酒極為普遍,除了以上的政治原因外,更多的還是因為糧食問題引起的。每當碰上天災人禍,糧食緊張之時,朝廷就會發布禁酒令。而當糧食豐收,禁酒令就會解除。禁酒時,會有嚴格的懲罰措施。如發現私酒,輕則罰沒酒麴或釀酒工具,重則處以極刑。
2榷酒
榷酒,現在稱為酒的專賣。即國家壟斷酒的生產和銷售,不允許私人從事與酒有關的行業。由於實行國家的壟斷生產和銷售,酒價或者利潤可以定得較高,一方面可獲取高額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此來調節酒的生產和銷售。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在歷史上,專賣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完全專賣
這種榷酒形式,是由官府負責全部過程,諸如造麯,釀酒,酒的運輸,銷售。由於獨此一家,別無分店,酒價可以定得很高,故往往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收入全歸官府。
(2)間接專賣
間接專賣的形式很多,官府只承擔酒業的某一環節,其餘環節則由民間負責。如官府只壟斷酒麴的生產,實行酒麴的專賣,從中獲取高額利潤。
在南宋時實行過,叫"隔槽法",官府只提供場所,釀具,酒麴,酒戶自備釀酒原料,向官府交納一定的費用,釀酒數量不限,銷售自負。
(3)商專賣
官府不生產,不收購,不運銷,而由特許的商人或酒戶在交納一定的款項並接受管理的條件下自釀自銷或經理購銷事宜,非特許的商人則不允許從事酒業的經營。
西漢前中期釀酒業是很發達的。但並沒有實行酒的專賣,西漢武帝時期第一次實行酒的專賣酒業政策的變化,是漢武帝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財經政策的一部分。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中,針對當時商人把持鹽業,鐵業,投機倒把,大發橫財,但卻"不佐國家之急"的不義之舉,首先下令把鹽業,鐵業收歸國家專營,這些措施為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為實行榷酒准備了重要的前提條件。既然鹽和鐵可以實行國家專賣,酒這種商品,到了一定的程度,提到專賣的議事日程也是遲早的事了。因為酒確實是一種可以為國家斂聚巨大財富的特殊商品。
促使實行榷酒政策的直接原因可能還是國家財政的日益捉襟見襯。在漢武帝末期,由於國家連年邊關戰爭,耗資巨大,國家財政入不敷出。"酒這種幾乎象鹽,鐵那樣普遍的物品,由於生產方法相對比較簡單,生產周期比較短,投資少,原材料來源豐富,產區分布廣泛,酒的銷路極廣,社會需求量極大,贏利豐厚,其斂財聚寶的經濟價值終於第一次被體現出來了。據史料記載,天漢三年(前98年)春二月, "初榷酒酤"(<<漢書·武帝本紀>>。
榷酒的首創,在中國酒政史上甚至在中國財政史上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大事。這是因為(1)榷酒為國家擴大了財政收入的來源,為當時頻繁的邊關戰爭,浩繁的宮廷開支和鎮壓農民起義提供了財政來源。且這比直接向人民征稅要高明,更合情理。因為酒是極為普及的物品,但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實行專賣,提高銷售價格,表面上看,飲酒的人未受到損害。但酒的價格中實際上包含了飲酒人向國家交納的費用。這對於不飲酒的人來說,則間接地減輕了負擔,盡管這也是一般人所體察不到的。(2)從經濟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使一部分商人,富豪的利益轉移到國家手中。因為當時有資格開設大型酒坊和酒店的人都是大商人和大地主。財富過多地集中在他們手中,對國家並沒有什麼好處。實行榷酒,在經濟上剝奪了這些人的特權。這對於調劑貧富差距,無疑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3)實行榷酒, 由國家宏觀上加強對釀酒的管理,國家可以根據當時糧食的豐歉來決定釀酒與否或釀酒的規模,由於在榷酒期間不允許私人釀酒,賣酒,故比較容易控制酒的生產和銷售,從而達到節約糧食的目的。
酒的專賣,在唐代後期,宋代,元代及清朝後期都是主要的酒政形式.
在歷史上,北宋和南宋兩代酒的專賣是最具特色的。北宋的專賣有多種形式. 據史料記載,大體上有二種,此外還有承包制形式。
在歷史上還有一種專賣,即酒麴的專賣,官府壟斷酒麴的生產, 由於酒麴是釀酒必不可少的基本原料,壟斷了酒麴的生產就等於壟斷了酒的生產. 民間向官府的麴院(曲的生產場所 )購買酒麴,自行釀酒, 所釀的酒再向官府交納一定的費用。這種政策在宋代的一些大城市,如東京(汴梁),南京(商丘)和西京(洛陽)曾實行。
3稅酒
稅酒是對酒徵收的專稅。這與一般的市稅的概念有所不同。由於將酒看作是奢侈品,酒稅與其它稅相比,一般是比較重的。在漢代以前,對酒不實行專稅,而只有普通的市稅。在清代後期和民國時對賣酒的還有特許賣酒的牌照稅等雜稅。
從周公發布<<酒誥>>到漢武帝的初榷酒之前, 統治者並未把管理酒業看作是斂聚財賦的重要手段。
商鞅輔政時的秦國,實行了"重本抑末"的基本國策。酒作為消費品, 自然在限制之中。<<商君書·墾令篇>>中規定:"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意思是加重酒稅,讓稅額比成本高十倍)。<<秦律·田律>>規定:"百姓居田舍者, 毋敢酤酒,田嗇,部佐禁御之,有不從令者有罪"。秦國的酒政,有兩點,即:禁止百姓釀酒,對酒實行高價重稅。其目的是用經濟的手段和嚴厲的法律抑制酒的生產和消費,鼓勵百姓多種糧食;另一方面,通過重稅高價,國家也可以獲得巨額的收入。
4唐代特許下的稅酒制的提出
禁酒的結果無疑會使釀酒業受到很大的摧殘,酒的買賣少了, 連酒的市稅也收不到。代宗廣德元年,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唐政府為了應付軍費開支和養活皇室及官僚,巧立名目,徵收苛捐雜稅。據<<新唐書·楊炎傳>>的記載,當時搜括民財已到了"廢者不削,重者不去,新舊仍積,不知其涯"的地步。為確保國家的財政收入,再次恢復了180多年的稅酒政策。代宗二年,"定天下酤戶納稅"(<<唐書·食貨志)。<<杜佑通典>>也記載:"二年十二月敕天下州各量定酤酒戶,隨月納稅, 除此之外,不問官私,一切禁斷。
唐朝的稅酒,即對釀酒戶和賣酒戶進行登記, 並對其生產經營規模劃分等級,給予這些人從事酒業的特權。未經特許的則無資格從事酒業。大歷六年的作法是:酒稅一般由地方徵收,地方向朝廷進奉,如所謂的"充布絹進奉"是說地方上可用酒稅錢抵充進奉的布絹之數。
5其它形式的酒政
(1)隔釀法
這是南宋時採取的一種變通措施, 方法大致是:官府設立集中的釀酒場所,置辦釀酒器具,民眾自帶糧食,前來釀酒,官府根據釀酒數量的多少收取一定的費用,作為特殊的酒稅。此法實行過一段時間,得到推廣。
(2) 酒稅均攤法:「酒隨兩稅青苗斂之」
元和六年(811年),糧食大熟,有的地方斗米只值二錢,糧食多,必然釀酒風行,酒價必然下跌。如果再不改變原來斗酒納稅百五十元的政策,酒戶就將破產。統治者在此時及時調整了其酒政,是年,"罷京師酤肆, 以榷酒錢隨兩稅青苗斂之 "(<<新唐書·食貨志>>)。<<舊志>>記載:"榷酒錢除出正酒戶外, 一切隨兩稅青苗據貫均收。"這說明當時罷去的是官辦的酒店,正酒戶(官方核定的酒戶,如按額納稅的酒戶,他們可以免徭役等)仍然要納酒稅。青苗錢是一種地稅附加稅, 土地越多,納的青苗錢自然就越多。這樣一來,一般的人只要交納少量的青苗錢,就可以自行釀酒自用,不必作為私酒而被禁止了。這是向全體人民平均分攤的榷酒錢。在推行榷酒隨兩稅青苗斂之的地區,則不再開設官辦酒店。這種政策與唐前期的酒類自由經營的政策相仿,但榷酒錢已經轉化成地稅附加稅。這樣既可平息民眾對官辦酒坊或官方認可的酒店的怨恨,政府又有一定的財政收入。
6對違反官府酒業政策的處罰
處罰制度是為了保證官府的酒業政策得到順種實施的必要手段, 在國家實行專賣政策、稅酒政策或禁酒政策時,都對私釀酒實行一定程度的處罰。輕者沒收釀酒器具,釀酒收入,或罰款處理,重者處以極刑。
9. 酒文化的意義
你好朋友,酒,文化的意文是古老流傳下來的勞動人民的一種飲食,摸索出來的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10. 中國古代酒政有何特點
遠古時代,由於糧食生產並不穩定,酒的生產和消費一般來說是一種自發的 行為,主要受糧食產量的影響。同時要明確的是,在奴隸社會,有資格釀酒和飲酒 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層人物。酒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並不是商品,而只是一 般的物品。人們還未認識到酒的經濟價值。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漢朝前期。
從夏禹絕旨酒開始及周公發布<<酒誥>>以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酒的管理制 度和措施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酒政的具體實施形式和程度隨各 朝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在禁酒,榷酒和稅酒之間變來變去。此外還有一些特殊 的形式。實行不同的酒政,往往涉及到酒利在不同社會集團之間的分配問題,有時, 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交織在一起。另外,由於政權更迭,酒政的連續性時有中斷, 尤其是酒政作為整個經濟政策的一部分,其實施的內容和方式往往與國家整個經濟 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1禁酒
禁酒時,由朝廷發布禁酒令。禁酒也分為數種,一種是絕對禁酒,即官私皆 禁,整個社會都不允許酒的生產和流通;另一種是局部地區禁酒,這在有些朝代如 元代較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區,糧食豐歉程度不一。還有一種是禁酒麴而不 禁酒,這是一種特殊的方式,即酒麴是官府專賣品,不允許私人製造,屬於禁止之 列。沒有酒麴,釀酒自然就無法進行。還有一種禁酒是在國家實行專賣時, 禁止私 人釀酒、運酒和賣酒。
在歷史上禁酒極為普遍,除了以上的政治原因外,更多的還是因為糧食問題 引起的。每當碰上天災人禍,糧食緊張之時,朝廷就會發布禁酒令。而當糧食豐收, 禁酒令就會解除。禁酒時,會有嚴格的懲罰措施。如發現私酒,輕則罰沒酒麴或釀 酒工具,重則處以極刑。
2榷酒
榷酒,現在稱為酒的專賣。即國家壟斷酒的生產和銷售,不允許私人從事與 酒有關的行業。由於實行國家的壟斷生產和銷售,酒價或者利潤可以定得較高,一 方面可獲取高額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此來調節酒的生產和銷售。其內涵是極 為豐富的。在歷史上,專賣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完全專賣
這種榷酒形式,是由官府負責全部過程,諸如造麯,釀酒,酒的 運輸,銷售。由於獨此一家,別無分店,酒價可以定得很高,故往往可以獲得豐厚 的利潤,收入全歸官府。
(2)間接專賣
間接專賣的形式很多,官府只承擔酒業的某一環節,其餘環節則 由民間負責。如官府只壟斷酒麴的生產,實行酒麴的專賣,從中獲取高額利潤。
在南宋時實行過,叫"隔槽法",官府只提供場所,釀具,酒麴,酒戶自備釀 酒原料,向官府交納一定的費用,釀酒數量不限,銷售自負。
(3)商專賣
官府不生產,不收購,不運銷,而由特許的商人或酒戶在交納一定 的款項並接受管理的條件下自釀自銷或經理購銷事宜,非特許的商人則不允許從事 酒業的經營。
酒的專賣,在唐代後期,宋代,元代及清朝後期都是主要的酒政形式.
在歷史上,北宋和南宋兩代酒的專賣是最具特色的。北宋的專賣有多種形式. 據史料記載,大體上有二種,此外還有承包制形式。
在歷史上還有一種專賣,即酒麴的專賣,官府壟斷酒麴的生產, 由於酒麴是 釀酒必不可少的基本原料,壟斷了酒麴的生產就等於壟斷了酒的生產. 民間向官府 的麴院(曲的生產場所 )購買酒麴,自行釀酒, 所釀的酒再向官府交納一定的費用 。這種政策在宋代的一些大城市,如東京(汴梁),南京(商丘)和西京(洛陽)曾實行。
3稅酒
稅酒是對酒徵收的專稅。這與一般的市稅的概念有所不同。由於將酒看作是 奢侈品,酒稅與其它稅相比,一般是比較重的。在漢代以前,對酒不實行專稅,而 只有普通的市稅。在清代後期和民國時對賣酒的還有特許賣酒的牌照稅等雜稅。
從周公發布<<酒誥>>到漢武帝的初榷酒之前, 統治者並未把管理酒業看作是 斂聚財賦的重要手段。
商鞅輔政時的秦國,實行了"重本抑末"的基本國策。酒作為消費品, 自然在 限制之中。<<商君書·墾令篇>>中規定:"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朴"(意思 是加重酒稅,讓稅額比成本高十倍)。<<秦律·田律>>規定:"百姓居田舍者, 毋敢 酤酒,田嗇,部佐禁御之,有不從令者有罪"。秦國的酒政,有兩點,即:禁止百姓 釀酒,對酒實行高價重稅。其目的是用經濟的手段和嚴歷的法律抑制酒的生產和消 費,鼓勵百姓多種糧食;另一方面,通過重稅高價,國家也可以獲得巨額的收入。
4唐代特許下的稅酒制的提出
唐朝的稅酒,即對釀酒戶和賣酒戶進行登記, 並對其生產經營規模劃分等級 ,給予這些人從事酒業的特權。未經特許的則無資格從事酒業。大歷六年的作法是: 酒稅一般由地方徵收,地方向朝廷進奉,如所謂的"充布絹進奉"是說地方上可用酒 稅錢抵充進奉的布絹之數。
5其它形式的酒政
(1)隔釀法
這是南宋時採取的一種變通措施, 方法大致是:官府設立集中的釀酒場所, 置辦釀酒器具,民眾自帶糧食,前來釀酒,官府根據釀酒數量的多少收取一定的費 用,作為特殊的酒稅。此法實行過一段時間,得到推廣。
(2) 酒稅均攤法:「酒隨兩稅青苗斂之」
元和六年(811年),糧食大熟,有的地方斗米只值二錢,糧食多,必然釀酒風 行,酒價必然下跌。如果再不改變原來斗酒納稅百五十元的政策,酒戶就將破產。 統治者在此時及時調整了其酒政,是年,"罷京師酤肆, 以榷酒錢隨兩稅青苗斂之 "(<<新唐書·食貨志>>)。<<舊志>>記載:"榷酒錢除出正酒戶外, 一切隨兩稅青苗 據貫均收。"這說明當時罷去的是官辦的酒店,正酒戶(官方核定的酒戶,如按額納 稅的酒戶,他們可以免徭役等)仍然要納酒稅。青苗錢是一種地稅附加稅, 土地越 多,納的青苗錢自然就越多。這樣一來,一般的人只要交納少量的青苗錢,就可以 自行釀酒自用,不必作為私酒而被禁止了。這是向全體人民平均分攤的榷酒錢。在 推行榷酒隨兩稅青苗斂之的地區,則不再開設官辦酒店。這種政策與唐前期的酒類 自由經營的政策相仿,但榷酒錢已經轉化成地稅附加稅。這樣既可平息民眾對官辦 酒坊或官方認可的酒店的怨恨,政府又有一定的財政收入。
6對違反官府酒業政策的處罰
處罰制度是為了保證官府的酒業政策得到順種實施的必要手段, 在國家實行 專賣政策、稅酒政策或禁酒政策時,都對私釀酒實行一定程度的處罰。輕者沒收釀 酒器具,釀酒收入,或罰款處理,重者處以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