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的發明者是誰
電動機是邁克爾·法拉第發明的。
1821年法拉第完成了第一項重大的電發明,1831年10月28日他成功地專發明了一種簡屬單的裝置,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
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世界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明家即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者。
(1)電動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法拉第在皇家研究院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物理及化學演講,名為「蠟燭的化學史」;這個演講成為了皇家研究院聖誕節演講之起源,此演講並以法拉第為名。法拉第和威廉·休艾爾發明了許多如「電極」、「離子」等耳熟能詳的字。
由於道德原因,法拉第拒絕參與為克里米亞戰爭製造化學武器。在倫敦薩弗伊廣場,電工程師協會外,聳立著一個法拉第的雕像,而在布魯內爾大學新建的一個接待廳以法拉第為名。
法拉第的照片在1991年至2001年時,被印在20元的英鎊紙幣上。南極洲的前英國實驗室:法拉第氣候研究站以他為名,而電容則以法拉作為單位。
2. 非同步電機的歷史
非同步電機在1885年由義大利物理學家和電氣工程師費拉里斯發明。1888年,提出實驗報告,專對旋轉磁屬場作了嚴格的科學描述,為以後開發非同步電動機、自起動電動機奠定了基礎。費拉里斯相信他所提出的旋轉磁場理論以及他所開發的新產品在科學上的價值遠遠超過物質上的價值,因此他有意不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而是在實驗室向公眾演示這些最新成果。他還倡導使用交流電系統。同年,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國取得了感應電機的專利。一年之後,Mikhail Dolivo-Dobrovolsky發明籠型非同步電機。非同步電機的發展迅速,對於相同大小的非同步電機,額定功率由1897年的5.5kW發展到1976年的74.6kW。鼠籠型非同步電機是使用最廣泛的非同步電機。
3. 電機調速的發展歷程
在二戰末期,人們提出了電機調速的方法,當時用原動機來驅動一台發電機,而通過控制發電機的勵磁來調節發電機的輸出電壓,藉此來調節被驅動電機的轉速。
在戰後,隨著晶閘管的出現,發明了可控整流技術。通過晶閘管的導通時間來控制電壓。
全控型功率管(GTO,GTR,MOSFET,IGBT,ICGT)的出現,不僅可以控制晶體管的導通,還可以控制關斷,這樣就提高了開關頻率,首先是調速系統響應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很好地解決了低速情況下的電流斷續問題。
戰後,隨著晶閘管技術的出現,有人提出了變頻技術,從而實現了交流電機的調速,用晶閘管實現了早期的電流型變頻器。但是電流型變頻器電流變形大,諧波高,效率低,應用並不廣泛。
在全控型晶體管出現後,實現了正弦脈寬調制技術,變頻器實現了更加接近正弦波的電壓。
在上世紀50-60世紀,德國學者提出了矢量控制技術。但是由於運算電路過於復雜,無法在工程上實現,直到90年代後期,計算機的不微型化和運算速度的不斷提高,實現了高速計算,首先基於空間矢量技術把電機的有效電壓提高了15%,後來由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
日本學者又在矢量控制的基礎上,構造了狀態觀測器和提出了一系列演算法,實現了電機轉子磁鏈位置的估算,實現了無速度感測器的矢量控制,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4. 我國電機的歷史與發展
我國電機發展簡史
1949年全國總裝機184.83萬千瓦,全國僅有為數不多的電機修理廠;1958年上海電機廠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雙水內冷發電機(汪耕院士);1999年中科院電工所(顧國彪院士1958年開始
研究)東方電機廠(饒芳權院士)合作用蒸發冷卻改裝成功李家峽400MW 水輪發電機的4 號
發電機;2003年已達3.9億千瓦,為1949年的211倍,形成了以上海,哈爾濱及四川東方三大發電設備製造集團為骨乾的製造企業群.但人均裝機容量不到0.3千瓦,我國年人均用電量僅相當於世界水平的1/3 .
我國中小型電機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有300多家,生產的電機產品有300多個系列.近l 500個品種。1997年我國中小型電機產量約為25 288MW,1998年約為42 505MW,1999年約為42 O00MW。電動機出口量約l為7 O00MW。可以看出1998年較1997年電機產量有較大的提高,到I999年電機產量略有下降,企業負債持續攀升.效益不斷下滑,行業整體形勢有所下降。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國家宏現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我國電機產品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移,出口產品結構也逐步趨向於市場化和台理化。我國300多個中、小型電機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國家開發西部的大好機遇里對電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另外我國加入WTO後可將國內一部分富裕的電機生產能力轉移到國外擊,也是發展的一條出路。在國際市場上, 電機是機電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年的貿易額約35億美元 中、小型電機行業單機出口產品主要為交流電動機、交流發電機及直流電動機。目前我國常年為出口生產的廠家達40家左右,出口的地區及國家達60多個,主要分布情況是東南亞最多,其次是歐洲及美國、日奉、加拿大等國。據中、小 電機行業近80個企業調查.產品出口產量為1996年3 917.4MW,1 9 9 7年4 6 3 8MW 、1 9 9 8年4456MW。據海關統計:中、小型電機出口量為1996年3 768MW 、1997年4 532~1W、1998年6 721MW 和1999年7 O00MW。中.小型電機出門產量占當午辛年產量的10%左右,大約創匯分別為1.I4億美元、1.56億美元、1.85億美元和2.2億美元。約佔世界貿易額的3%~5%,份額很小。由此可以看到中、小型電機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5. 歷史題——電動機時誰發明的
法拉抄第
1821年法拉第完成了襲第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6. 發電機的發展史
1832年,來法國人畢克西發源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1896年,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在尼亞拉發電廠開始勞動營運,3750kw,5000v的交流電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羅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岡州建設了發電廠,1892年成功地將15000伏電壓送到了皮茨菲爾德。
7. 微電機的發展簡史
我國微電機行業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從為滿足國防武器裝備需要開始,經歷了仿製、自行設計和研究開發的階段,至今已有40餘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產品開發、規模化生產和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專用製造設備、測試儀器配套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據統計,我國微電機生產及配套廠家在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微電機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礎產品工業。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電機的國內需求在不斷增長。我國已引進50餘條生產線,實現25個大類、60個系列、400個品種、2000個規格微特電機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主要產品是有刷永磁直流電動機、小功率交流電動機、交直流串激電動機、罩極電動機、步進電動機、振動電機(手機用)等。
1999年我國微電機產量約30億台,其中民營和國企的產量約2.5億台,獨資企業的產量約12億台,香港地區的產量約14億台,台灣地區的產量約1.8億台。2000年生產量約39億台,佔全球總產量的60%。
技術含量高的微電機,如精密無刷電動機、高速同步電動機、高精度步進電動機、片狀繞組無刷電動機、高性能伺服電動機以及新原理新結構超聲波電動機國內尚未形成商品化或批量生產能力。所以國內對高精密微特電機還依賴進口。據海關統計,1995~2000年年均用匯增長26.9%,2001年雖然增加4.81%,還達11.97億美元。
我國自1995年至2000年微電機出口年均創匯增長18.6%,2001年比2000年減少6.02%。受美國「9.11」事件的影響,美國、日本經濟受到嚴重挫折全球經濟不景氣,是2001年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
2000年世界微特電機市場約65億台,我國出口 27.26億台,占國際市場約42%的份額,其中玩具電機32151.1萬台,小於37.5W的微特電機約238239.6萬台,大於37.5W的交直兩用電機約1970.6萬台,小於750W的直流電動機、發電機約237.7萬台。據統計,80%為日本、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在內地的投資企業所生產出口的微電機。
8. 電動馬達的發展歷史
1835年,製作世來界上第一台能自驅動小電車的應用馬達為美國一位鐵匠達文波(Thomas Davenport)。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馬達由比利時電機工程師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發明。 1888年,美國著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應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發明交流馬達,即為感應馬達。 1845年,英國物理學家惠斯頓(Wheatstone)申請線性馬達的專利,但原理於1960年代才被重視,而設計了實用性的線性馬達,已被廣泛在工業上應用。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利用特斯拉感應馬達的旋轉磁場觀念,發明了同步馬達。 1923年,蘇格蘭人James Weir French 發明三相可變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步進馬達。 1962年,藉霍爾元件之助,實用之DC無刷馬達終於問世。 1980年代,實用之超音波馬達開始問世。
9. 電動機或者說是電機近一百年(從1900年起)在世界上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你看過1900年的書,你會知道1900年的電機和現在沒什麼不同
本質上沒有區別,發展方向是系列化、標准化。
現代的大型電機比以前更大。
新材料在電機中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