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革命意義歷史小論文

革命意義歷史小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2 13:16:03

A. 以「革命或改革與社會進步」為主題寫一篇200字的歷史小論文

階級斗來爭是階級社會自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斗爭已經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特殊條件下還可能激化。
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
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一方面起著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促進生產關系的完善。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推動社會的進步,這是主流;另一方面又可能對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關鍵是人類如何利用它。

B.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2000字以上的歷史小論文)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其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制定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再次,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法令,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最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對推動亞洲各國民族解放斗爭有重大影響。總之,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一方面,客觀原因是國內外反動勢力過於強大。另一方面,主觀原因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軟弱性:首先,缺乏徹底反帝反封的勇氣和力量;其次,沒能提出明確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再次,沒能發動農民革命;最後,沒有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
辛亥革命歷史教訓: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第一,說明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徹底勝利;第二,宣告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終結;第三,表明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歷史評價

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一直有著不同的議論。作者認為,過去的估計常常過低。辛亥革命雖然沒有能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侵略和中國封建勢力的問題,但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把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一舉推倒,為此後的革命打開了通道。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對反動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樣拋頭顱灑熱血去推翻它,還是象立憲派那樣維護它?這是根本的道路問題。在這點上立憲派的方向是錯了;但對它所起的某些積極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強烈地激動過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離現在已經整整七十年了。隨著歲月的消逝,當年種種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可是,對這場革命的功過得失,在國內以至國外一直還有著不同的議論。這篇文章,不準備全面地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只想就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經很有感慨地說:「對於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這並不足怪,因為他們沒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親身參加過辛亥革命。他這段語重心長的話,說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可以舉出很多條。其中突出的一條,就是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們不能把從君主專制到建立共和國,只看作無足輕重的政體形式上的變化,甚至只看作是換湯不換葯的招牌的更換。

中國在君主專制政體統治下經歷過幾千年的漫長歲月。這是一個沉重得可怕的因襲重擔!多少年來,至高無上的君權一直是封建主義的集中象徵。人們從幼年起,頭腦中就不斷被灌輸「三綱五常」這一套封建倫理觀念,把它看成萬古不變的天經地義。「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級制度頂顛的最高代表。每個人在這種制度面前,必須誠惶誠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許有絲毫逾越。這就是所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河南程氏遺書》卷五)誰要是敢有一點懷疑,輕則叫做「離經叛道」、「非聖無法」,重則成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紅樓夢》里的王熙鳳有一句名言:「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可見在那個時候,誰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馬」,那就得有「捨得一身剮」的大無畏氣概,一般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急遽激化,使中國社會處於劇烈的動盪和變化中。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前仆後繼。但是,直到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前,還沒有一個人提出過推翻君主專制制度的主張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舊式農民革命的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實還是皇帝。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更只是「扶清滅洋」。資產階級改良派鼓吹愛國救亡,介紹了不少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學說、政治制度到中國來,起了巨大的啟蒙作用。可是,他們把忠君和愛國看作是一回事。康有為那些聲淚俱下、處處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澤涵濡煦育數百年之恩」的話,是最能打動當時一般士大夫的心的。而那時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除法美兩國外,英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沙俄等等無一不保留著君主制度。所以,康有為提出以俄國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作為中國學習的榜樣,在許多人看來是很有理由的。

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主張。孫中山在幾次演講中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見《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且世界立憲,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稱為真立憲。同一流血,何不為直截了當之共和,而為此不完不備之立憲乎?」(見《中國民主革命之重要》)1905年8月成立的中國同盟會明確地把「創立民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頒布的《革命方略》更是響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這在當時確實是石破天驚之論!比一比,從「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到「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這 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變化!

他們堅韌不拔地通過報刊鼓吹、秘密宣傳,使這種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到辛亥革命爆發時,推倒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已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反動勢力都已無法把它再扭轉過來了。

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馬」了,把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倒了。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個大窟窿」。它帶來的直接後果,至少有兩條。

第一,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中國封建社會本來有個頭,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權獨攬的絕對權威,是反動統治秩序賴以保持穩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這個頭砍掉了,整個反動統治就亂了套了。這以後,從袁世凱到蔣介石,象走馬燈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登場,卻始終建立不起一個統一的穩定的統治秩序來。不用說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就是反動陣營內部也無法再保持統一。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無法抹煞的,它為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開辟了道路。

第二,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麼,還有什麼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陳獨秀在五四運動前夜寫過一篇《偶像破壞論》說道:「君主也是一種偶像,他本身並沒有什麼神聖出奇的作用;全靠眾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夠號令全國,稱做元首,一旦亡了國,象此時清朝皇帝溥儀,俄羅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尋常人還要可憐。這等亡國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拋在糞缸里,看他到底有什麼神奇出眾的地方呢?但是這等偶像,未經破壞以前,卻很有些作怪;請看中外史書,這等偶像害人的事還算少么?」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辛亥革命後,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中國封建勢力的統治,實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滅它,決不是一兩次革命運動的沖擊所能完成的。辛亥革命誠然沒有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點,始終應該有一個清醒的估計),但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把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一舉推倒了,為此後的革命打開了通道。這種不朽的業績,難道不值得我們今天給予熱情的歌頌嗎?

而過去長時期中,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確如林伯渠同志當年所說的那樣,常常被過低估計了。這里,除了認識上的原因外,還有時代的原因。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皇帝,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革命尚未成功」。這是事實,因此,在我們黨領導的民主革命階段,許多同志著重強調的常常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一點,來鼓舞人們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繼續奮發向前,去奪取勝利。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強烈地感受到的也是這一點。這在當時是對的。可是這一來,對辛亥革命在歷史上的巨大功績,就常常來不及作出足夠的估計,甚至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貶低了。到了林彪、「四人幫」橫行時期,極左思潮泛濫,肯定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彷彿就成了替資產階級塗脂抹粉的莫大罪過。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更談不上對辛亥革命作出公正的評價。

現在該是時候了!辛亥革命離我們已經有七十年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也已被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推倒了。我們完全應該也可以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作出更加實事求是的評價來!

C. 社會主義革命歷史意義論文

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意思: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的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了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4,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由此進入了現代史階段.
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三大改造的意義: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政權後,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的社會主義革命.它主要包括三大改造,即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徹底的變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謂至少要100年才能完成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算起.
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為什麼說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
答:(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2)在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中,雖然在社會主義性質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地位,但非社會主義的經濟仍佔有很大比重.(3)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領域里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成分,把個體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變成社會主義經濟.(4)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歷史性勝利的重要標志.

D. 辛亥革命歷史意義,500字小論文。急急急急急…………

簡單來說辛亥革命
1.是中國近代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
3.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5.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6.人民獲得一些民主和權利;
7.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8.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但我認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沒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敗。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更具有完全意義的民主革命,中國人民「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場革命。
由於資產階級和同盟會的組織和領導,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在廣大工農和其他勞動群眾多種方式反抗斗爭所匯成的革命怒潮中,趕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專制統治,從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個共和國產生了一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文獻。雖然這部文獻不久被北洋軍閥廢棄,但經過這次革命,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擊了封建勢力,民主主義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為這樣,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洪憲帝制,張勛的復辟帝制,都是曇花一現,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辛亥革命也為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作了思想准備。
辛亥革命也給帝國主義沉重的一擊,雖然資產階級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政治綱領,但正如毛澤東所說:「辛亥革命是革帝國主義的命,中國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為清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所以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但帝國主義利用反動的清政府統治來打破中國人民的美夢。自清政府垮台後,帝國主義妄圖扶植新走狗,但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個接一個被中國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中國人民的壓迫。
再深透點講,辛亥革命實際上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國成立後,國內實業團體紛紛成立,開設工廠、設銀行都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裡有了顯著的增大,無產階級隊伍也日益壯大。
辛亥革命還打落了亞洲第一個皇冠,具有國際意義。辛亥革命沉重了打擊了帝國主義,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於世界人民,特別是東方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是個巨大的鼓舞。在中國革命影響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屬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廣泛掀起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的革命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資產階級統治遭到破壞。
總之,辛亥革命的偉大功績為中國的發展趨勢,鋪開了一條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倉促,到手的乃是不徹底的勝利。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完成了第一項——民族主義,其他民權、民生長期掛著欠賬。而且就民族主義一項來說,完成的也僅僅是「驅除韃虜」,各個帝國主義勢力原封不動地保存。袁世凱上台後,中國在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下,三民主義成了紙面上的東西,他們掛羊頭賣狗肉,雖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就這一點來看,辛亥革命的成功雖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卻是煮了一鍋夾生飯。
辛亥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反帝反封建任務並沒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敗了。
領導這次革命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缺乏明確反帝綱領和具體行動,由於資產階級歷史的局限性,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帝國主義的本質的認識不清楚。從同盟會到南京臨時政府,他們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認為建立資產階級國家,西方是會贊成的,孫中山不僅沒有辨明對帝國主義的所謂「中立」的偽裝,反而在《告各友邦書》中以承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權益為代價,和帝國主義維持友好關系。資產階級的如此妥協,革命實難繼續下去。
資產階級把革命目標只限於反對清朝皇帝,他們認為「清帝退位」就是專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為如此,這恰恰給了那些擅於投機取巧的立憲派和舊官僚以可乘之機,後來袁世凱以清帝退位為交換條件竊取政權,破壞革命,革命派不僅沒能識破袁世凱的反革命兩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凱作為同盟者,這就說明革命派對反對封建主義是不徹底性。
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未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參加斗爭。在同盟會的綱領中,雖然提出「平均地權」口號,但實際上並沒有被全體革命黨人所接受,也沒能找到解決土地問題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實行「平均地權」,從而失去動員農民群眾的作用,既然革命黨失掉農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轉到新軍和會黨。正是由於脫離人民群眾,革命力量才是顯得十分弱小,毛澤東曾指出:「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因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勾結下,革命遭到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革命黨人沒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組織的革命武裝,同盟會發動新軍和會黨舉行起義,這兩者畢竟不是革命黨人自己建立的武裝,況且新軍、會黨成員復雜,他們中大多數人接受立憲派和舊官僚,因此,在舊勢力煽動下往往會變成破壞革命的力量,革命黨人缺乏有力的武裝隊伍,很難應付反動勢力的反撲。
中國同盟會也沒有建立一條正確的組織路線,因而在組織上是不鞏固的,同盟會內部復雜,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所以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這樣一個思想上缺乏信仰,組織上鬆懈無力,內部矛盾重重的政黨。
總而言之,革命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這充分地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當然,也有許多問題是在當時客觀環境下必然會出現的,如封建階級和外國勢力的聯合破壞,迫使革命黨人將國民政府拱手讓給袁世凱;當時農民受封建殘餘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黨難有建立和掌握一支軍隊的經濟、政治和群眾基礎等。
革命也是在與時俱進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應是它對後來歷次革命的影響,它的成功同時也是失敗的種種原因一直為後來的革命者所借鑒。大膽地說,正是有了辛亥革命開歷史之先河,才會有新中國的建立,民主革命的勝利。
所以說,從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敗一半。但從它對後來中國革命的指導和影響來看,是值得我們贊揚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是失敗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說明了只要不斷地革命下去,勝利終有一天會來臨!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其成就遠遜於西歐、北美的資產階級革命,但在徹底鏟除封建帝制這一點上,遠勝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不僅趕跑了清朝皇帝,還是中國綿延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永絕。從民元到民六,其間雖經袁世凱帝制自為、張勛復辟,但只不過是兩場短暫的鬧劇,並沒有使民國中斷,更沒有像法蘭西那樣出現兩次帝國、三次共和國的波折。所以說,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E. 以歷史事實說明,請寫工業革命的歷史小論文100字左右 100字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抄又稱產業革命,發源襲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

F. 急求關於大學生學習中國革命歷史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的小論文,大約800字,不甚感激!

童鞋你是GWY的吧~
我也一樣,同找...

G. 寫一篇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或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小論文,不少於500字。標題自擬。

新民民主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自近代1840年以後,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欺辱,西方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大批中國的有識之士為了給中國尋找一條走向富強的道路,就開始進行革命,期間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其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最為重大,1919年到1949年這三十年時間里,以五四運動為起點,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進而中國共產黨成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和政治舞台,在這期間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探索和實踐中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同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做艱苦鬥爭
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為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傳播提供了政治基礎, 自五四運動後 中國的民主革命發生了質的變化 ,從反封建變為反帝國主義。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登上歷史舞台 ,為中國的民主事業提供奠基石。1921年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共黨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做出了讓步,聯合共產黨,結束了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國在形式上形成了統一。自孫中山逝世,國民黨右翼勢力抬頭,發動「四一二」政變。共黨起身反抗 ,發動南昌起義,國共十年對峙開始。

1937年 ,七七事變。全面侵華爆發,最終,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以後,我國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一雪近代以來百年國恥。
1949年4月28日,攻佔南京,中華民國宣告滅亡。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新民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為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新的時期。它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大大激勵了世界其他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斗爭的信心和決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H.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論文

辛亥革命作為中國人民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一個新的偉大起點,作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進入20世紀後發生的一次偉大革命,是20世紀中國第一個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推翻皇帝制度,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義。辛亥革命動搖了中國人對兩千年來似乎千古不變的封建專制——皇權統治的崇拜,用武裝起義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寶座,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中國歷史上掀倒皇帝寶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後,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個寶座。近代中國也是這樣: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雖然號稱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變法也是一場以擁立皇帝為目的的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旗幟上寫的是「扶清滅洋」,就是說反對外國侵略,擁護皇帝。辛亥革命則不同,不是以擁立新皇帝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寶座廢除了,人民接受了與中國傳統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憲觀念,成立了共和國,這就是中華民國,從而結束了幾千年習慣了的對皇帝、宰相、大臣的頂禮膜拜。從此以後,形成了一個新的觀念: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便是天下共擊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帶來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一系列的變化,帶來了對外關系的一系列變化,影響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影響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從制度變革和社會轉型的角度說,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國歷史了不起的轉折和成就。中國人從此拋棄了對皇帝的信仰,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一成立,各種政黨組織、群眾團體公開成立,紛紛表達各個不同利益集團對時局的意見。在時代的碰撞、打磨中,有兩個政黨逐漸成為大眾關注的重心。這就是1921年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後正式成立的中國共產黨,1924年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加以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國共兩黨的聯合與斗爭,成為此後半個世紀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基本內容。

開啟了近代中國的政治進步與覺醒。近代中國的政治進步與覺醒,是辛亥革命開啟的。毫不誇張地說,辛亥革命為20世紀中國的歷史性進步打開了閘門,拉開了序幕。辛亥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高峰,又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不否定皇帝專制,就難以得到辛亥革命後的大幅進步,就難以發生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在艱難中誕生、發展和壯大,就不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就不會有現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敗的歷史教訓,辛亥革命反帝不徹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發動和解決農民的問題,都對後來的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啟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遺產

實現共和憲政。共和國的執政者只能在憲法的范圍內活動,這是辛亥革命留給後人的最大遺產。武昌首義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隨即發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體,與世界列強並峙於太平洋之上,而共享萬國和平之福」。不久就頒布《中華民國鄂州約法》。《鄂州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地區性資產階級民主立法,為以後南京臨時政府制訂和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提供了範本。《臨時約法》貫徹了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等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共和憲法的基本原則,具有鮮明的資產階級民主色彩,是中華民國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的國家根本大法。《臨時約法》具有鮮明的民權憲法性質,人民的民主權利在此得到較為充分的肯定。因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中國憲政史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盡管袁世凱和北洋政府破壞了《臨時約法》,法制觀念仍為民眾所接受。用憲法代替封建專制,這是共和憲政最大的特點。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華民族新概念。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為起點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華民族概念為此後中國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礎。從民族革命角度說,反滿是要反對滿族作為統治階級的特權。這種統治特權反映在民族關繫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孫中山曾說,民族主義,是要掃除民族的不平等。當然,這個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後來他所說的列強對中華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孫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立即宣布:「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張。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為先決條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隨著五族共和主張的提出,就是中華民族新概念的出現。中華民族的概念規定了中國境內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民族平等,是孫中山民族主義的核心觀念,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提供了豐厚的理論基礎。中華民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這個稱呼為全國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為本位的公僕精神。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自稱人民公僕,從而確認人民為本位。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為感謝各省代表選舉他為臨時大總統,在致各省都督電中稱「今日代表選舉,乃認文為公僕」。把大總統等同於人民的僕人,體現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總統名義發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員「皆系為民服務,官規具在,莫不負應盡之責任,而無特別之利益」。他還說過:「國中之百官,上而總統,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僕。」孫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廉潔自持,始終保持國民公僕形象。孫中山曾對來訪者言:「總統在職一天,就是國民的公僕,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總統離職以後,又回到人民的隊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樣。」這是一種偉大的公僕精神,也是孫中山、辛亥革命留給後人的珍貴的政治和精神遺產。

辛亥革命的當代啟示

繼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黨人為革命勝利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鑒湖女俠秋瑾被捕,她面對死亡,毫無懼色,體現了她「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的愛國情懷。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的烈士林覺民、方聲洞,在參加起義前夕寫給妻子和父親的信,更是體現了一個革命者既愛親人、更愛祖國,為了挽救祖國可以拋妻別子的崇高境界。武漢革命黨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報》上刊出《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葯也》的時評,公開號召「愛國之志士」、「救國之健兒」起來革命。

維系海峽兩岸、世界華僑共同的歷史記憶。辛亥革命的歷史,還是今天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和所有海外華僑華人共同的歷史記憶。正確闡釋辛亥革命歷史,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堅持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重要思想基礎。華僑給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以人力、財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門是當年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出發地,港澳人民也給予孫中山巨大支持。現在,香港、澳門已經回歸祖國,但兩岸尚未統一。海峽兩岸同胞及全體中國人都要厲行孫中山振興中華及中國應該統一的偉願,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站在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維護共同的政治基礎,促進民族團結統一的歷史進程。

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期提出關於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追求,給後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孫中山在失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職位後,精心設計了中國現代化的藍圖,他提出中國應追上世界的發展,中國應該「駕乎歐美之上」,中國應該統一,這些都成為中國人的奮斗目標。今天,除了台灣與祖國的統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項大體上達到或者超過了孫中山先生當年的預想。我們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向著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

辛亥革命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和啟示是豐富和寶貴的。但是,辛亥革命終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以後的歷史發展證明: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救不了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歷史也已經證明,這一選擇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以及中國的國際地位,都是這一選擇的必然結果!(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會長)

I.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初中600字小論文 急!!!

工業革命的影響:⑴、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飛躍,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進程,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⑵、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⑶、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強大先進的工業國,東方亞非拉落後的農業國的格局。⑷、工業革命使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轉變,投身發明、投資辦廠、追求財富成為社會價值觀的取向,科學、參與、創造、成就成為新的追求,而遵守宗教信仰、等級觀念、重家鄉重親情人倫等農業文明的觀念不斷弱化
工業革命的副作用:但是工業革命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口的迅猛增長,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礦與城市,鏟除了田園牧歌般美好的鄉村生活,人與自然相互隔離。工業革命帶來了現代化,同時競爭速度加快,人成為金錢和利潤的工具,一切樸素善良的美德在19世紀這個喧囂轟鳴的時代中失去。大工廠制度的建立,使得剝削更加便利,工人勞動強度大時間長,大批工人過早地衰老畸形,工人區條件惡劣。資產階級利用工業革命,榨取了更多的剩餘價值,開辟了更多的海外市場,掠奪了更多的資源財富,工業革命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擴張的基礎,工業革命提供的堅船利炮快搶,血腥的征服廣大亞非拉地區。資產階級的上層日益富有奢華,但是除了金錢享樂以外,自私冷酷奢侈虛偽成為19世紀西方社會道德的鮮明特徵。

J. 針對自17世紀以來的三次科技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寫一篇歷史小論文。速求!!

隨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加速了圈地運動的進展,產生了大批無產者與無業者。同時海外貿易和殖民地的開發與創造,使大量財富集中到英國資產階級手中。另外經典力學、熱力學和機械學等學科的理論創新也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發生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以及大量無業者前提下,18 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為根本的政治統治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中期基本結束 。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⒈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⒉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
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加快亞、非、拉落後地區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對中國的影響:⒈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⒉中國成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掠奪地,被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⒊出現了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的萌發。
發源於英國而後波及歐美主要國家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對人類社會的演進產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響。它為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促使歐美諸國先後實現工業化,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它為英國提供了歷史機遇,利用工業化先發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幸福,同時也使人類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
資本主義在它不到100年的時間里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了以前幾個世紀的總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引起了社會關系的重大變革;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閱讀全文

與革命意義歷史小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