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海的歷史 發展次序!南涼 北凉 西夏 吐蕃 漢朝 唃斯啰 羌族 等部落 是怎麼演變的!貴德 羊峽古碑 指什麼
青海歷史悠久,地處華夏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源頭。早在距今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一帶活動生息。據考古發掘,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證明,青海的開發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省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燦爛輝煌 ,青海彩陶舉世聞名。青海的古文化與羌人及其先民有關。古羌人活動地區很廣,西起黃河源頭,東到隴西地區,南達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帶。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 ,每一部落有酋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商周時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稱「西羌」。據商朝甲骨文記載,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東部大片地區納入商朝版圖。西周時期,青海與中原地區發生了政治、經濟聯系。 從中國戰國時代到漢朝,匈奴向南入侵幾百次,屠殺平民,搶掠財物,嚴重破壞了中原的正常生活,漢朝被迫反擊匈奴。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 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 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築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 。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 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 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 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 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古代青海東部屬於中原王朝統治,漢時曾設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貴南、貴德以及西寧和湟源等地,還設立護 羌校尉。 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區。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並了羊同、蘇毗、白蘭 、黨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區。 宋時,角廝羅勢力漸 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 臣屬於宋。徽宗初,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 「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佔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公元13世紀,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 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 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 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16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斗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 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 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羊峽古碑 :
羊峽即龍羊峽,在貴德縣城西20公里處,是黃河上游最大峽谷之一。黃河貫流其中,兩岸峙立,勢若門戶,洶涌澎湃,龍吟虎嘯,極其壯觀。"古碑"指峽中峭壁上刻的文字。據民國二十一年(1923年)縣長張祜周的《貴德風土調查大綱》記載"明洪武九年(1376年),吐蕃所部州城邀陰烏斯藏使者,掠其輜重,復以愈為征西將軍,往討之。愈分軍為三,覆其巢穴。窮追之昆侖山,斬首無算,獲馬畜一千餘萬,刻石記銘,遂置歸德……謂是此刻"。然年代久遠,古壁上字跡,模糊不清,不知所雲。
。
② 青海近幾年來的變化是什麼
青海省由於自然環境狀況,因此發展非常困難,但在最近這幾年,青海省組織版起環青海湖國際權公路自行車賽,這一國際賽事,影響意義重大,堪稱中國的環法自行車賽。
奧運會的標志福娃裡面,有藏羚羊的標志,這主要也是在青海省的積極推動下做到的。
還有青藏鐵路的歷史機遇,青海省自己也把握地很好。哪象有些地方,守著自己的巨大優勢就是不去發展。
西寧市的根據高原清涼的氣候,組織起鬱金香節。
在旅遊上,西寧市要提出做中國夏都等等。
可以說人家雖然條件比陝西還差,但人家起碼心理是積極的,也確實在現實中做到了。可以去網上查查,西寧這幾年的城建雖小,但比蘭州西安(當然,西安這幾年實在不變化都不行了)之流的變化還要積極。
③ 青海發展史作文550字
在我的記憶深處,埋藏著許許多多快樂的寶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暑假,與好朋友們一起游青海的情景。
那一天,陽光明媚,我們背上鼓鼓的行囊,整裝待發。我們在期待中踏上了去青海的火車,心裡的激動勁兒真是別提啦!一路的歡聲笑語,一路的心潮澎湃,將近一天的行程,我們終於到達了青海。
剛下火車,迎面而來的就是青海的一幫朋友們。這里剛剛下過一場大雨,路邊大樹上的葉子就像被綠油漆刷過一樣,亮閃閃的。一陣微風吹來,那些綠色的「小手」在迎風搖擺,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臨時住的一所別墅。我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唧唧——啾啾——」一陣清脆的鳴叫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青海旅遊的日子開始了,我們乘著汽車向青海湖方向駛去。車子賓士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間,放眼望去,鬱郁蔥蔥之間,藍天、白雲離我們是這么近,遠處,幾只氂牛正悠閑地吃著草……撲面而來的,是無比清新的風。
「瞧,這里就是青藏高原啊!」「是啊,是啊!」我們都嘖嘖贊嘆著。再看窗外,青山連綿起伏,彷彿一條巨龍躍躍欲試飛向藍天;遠處,大草原和油菜花連成一片,彷彿精心編織的一條花毯子鋪在大山媽媽的身上……這一切,讓人陶醉。
不知不覺中,車子已經到了青海湖。遠遠望去,只見青海湖一片波光粼粼,彷彿一面碩大的銀鏡,在陽光的映照下一閃一閃,異常美麗。我們在湖邊工作人員的引領下騎著馬,盡情馳騁在湖光秋色中,真是心曠神怡啊!
美麗的青海湖,奇異的青藏高原,就在剎那間深深地印入我的記憶,揮之不去。
④ 青海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
唐、宋屬吐蕃;元朝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
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
青海有舊、中、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眾多的宗教建築群,歷代的文物古跡,動物岩畫和宗教岩畫,悠揚的民歌「花兒」,奔放的藏族歌舞。
抒情優美的土族民間舞蹈《安昭》、《納頓》;民間佛教繪塑「熱貢藝術」,藏族卷軸畫「唐卡藝術」,酥油花藝術;獨具特色的民間刺綉。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作為名族地域的曲種之一。
花兒又名少年,產於甘肅臨夏,並流行於甘、青、寧、新等地區,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興詞句,多以情歌為主,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很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
居住在這里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閑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
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像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燃燈節:藏歷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師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後來,每年這一天,整個藏族地區每家每戶都點燈紀念這位偉大的佛教領袖。
土族波波會:土族的重要節日,每年的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舉辦以祈福為目的的跳神活動。
青海特色美食有手抓肉、烤串、尕面片、焜鍋饃饃、羊肉湯、拉條、干板魚、羊腸面、牛肉乾等。
青海人民在飲品上喜愛茶葉和青稞酒。甜點三寶有釀皮、酸奶、甜醅。
(4)青海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青海的風景名勝:
青海已形成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遊區,旅遊設施日漸配套,可為 國內外旅遊者提供多種有效旅遊措施。
省內以古墓群,古寺廟,古岩畫,古城堡為特徵的名勝古跡眾多。漢,藏,回,蒙古,土,哈薩克,撒拉等
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保持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青海旅遊資源豐富,類型繁多。
⑤ 青海古代各時期叫什麼
1、殷商以前青海被稱為「三危地」。
2、商代到周秦時青海稱為「西戎氏羌地」。
3、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前8世紀)當時的居民已能製造戈、刀鏃等銅質武器,周代農業和牧業均較發達。自夏商至周,青海即屬雍州地,羌人與匈奴、華夏關系密切了,接近中原地區的部分羌人逐漸同華夏族融合,成為後來的漢族。
4、戰國時代(公元前5~前2世紀)由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河湟地區,羌人由狩獵、畜牧轉到農業。由於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四方依附的部族越來越多。
選愛劍(當時受到羌人尊敬的歷史代表人物)為首領,後實行世襲制,由其子孫繼承。西羌人首領稱為「豪」、「酋長」、「戎王」,是當時部落的統治者。
5、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青海一隅比較安定,羌人有較大的繁衍。愛劍曾孫忍及弟舞仍留在湟中,其叔向南越賜支河西遷數千里,以牧為業,很是興旺。
當時貿易是以物易物,牛在以物易物貿易中作用突出。治銅技術的傳入,改進了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手工業有所發展。
6、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漢武帝在青海設立臨羌縣和破羌縣(今樂都一帶),同時帶來了先進技術和文化。西漢宣帝元年,令將軍趙充國引兵攻先零羌,同時實行屯田。
這時羌人分化為生羌、熟羌戶。羌漢雜居,促進了河湟一帶農牧業的進一步發展。西漢末年,王莽要西海羌人獻地稱臣,卑禾羌首領良願同意讓出西海周圍的土地。
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西海郡,置太守,下設五縣。東漢建國後七、八十年,羌人移居甘肅隴東、陝西西部、寧夏南部等地,稱為東羌,以西地區的羌人稱為西羌。
7、三國、西晉、南北朝時代(公元3~6世紀)
魏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寧市)。從天水、狄道以西,黃河以南,均為羌人游牧范圍。晉統一後,仍設西平郡,並設將軍於茫拉川(貴南境內)挾制羌人。
公元397年至414年,鮮卑族勢力擴大,並在樂都、西平先後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控制了數萬羌胡部落。鮮卑人的一支吐谷渾建立的吐谷渾王國,設立學校,選拔人才,開科取士,設置官職,開辟了東西交通通道,西寧成了交通要道。
四世紀為吐谷渾最盛時期,其范圍東西三千里,南北千餘里。他們與羌人雜居,從事游牧。此時,青海廣大牧業區進入了游牧封建社會的初級階段。
8、隋代(公元589~618年)
吐谷渾「奉表稱蕃」。煬帝設西海郡及河湟郡,控制了青海湖東部和南部。隋末,吐谷渾人伏允率眾回到青海湖周圍。居住在邊遠的羌族,完全過著游牧生活,與東部河谷地帶的民族相比,在各方面懸殊很大。
9、唐代(公元618~896年)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西平郡為鄯州,任命刺史以控制青海。6世紀中葉,西藏的吐蕃(音:波)(屬西吐)日益強盛。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擊敗了青海東部吐谷渾,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統治,建都邏些(拉薩),青海為吐蕃所轄。
公元638年,吐蕃與唐在松州交戰,互有勝負,松贊干布罷兵,向唐謝罪。唐遂應允和親,公元640年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嫁於松贊干布。文成公主所帶的工匠、藝人、書籍,對青海、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影響很大。公元710年,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嫁給吐蕃棄隸緒贊。
唐與吐蕃和好,並立碑於赤嶺(今日月山),「交馬」與「互市」均在赤嶺。唐與吐蕃交往密切,青海便成了拉薩至長安的交通要道(即唐蕃古道)。
同時,唐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技術,漸漸傳入青海各地。唐末,吐蕃在青海地區的統治被推翻後,廣大牧區出現了許多小部落,形成割據局面。
10、宋代(公元10~13世紀)
公元11世紀初,青海東部的封建勢力擁立吐蕃普約後裔為王,稱「唃(音古)廝啰」,號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寧)。
公元 1099-1104年間,北宋中央政權力量到達河湟地區,並將鄯州改為西寧州,於是西寧名稱開始使用。北宋政權在河湟地區屯田,直到1127年,金兵攻入陝西時,北宋才放棄在青海的屯田。
11、元代(公元13~14世紀)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由中亞細亞回師,親率大軍經臨洮進佔西寧州,並在河州(今臨夏縣)設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管理甘肅、川北、青海一帶吐蕃等族廣大牧區,湟水流域各縣,均受制於西寧州。
當時牧區推行土司制度,並封吐蕃部落的上層分子為土司、千百戶等職,以統治所轄地區。在這一時期,青海的游牧部落獲得了安定生息。這時,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藏傳佛教在青海逐漸盛行起來,並建立了許多寺院。
(5)青海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青海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⑥ 為什麼青海歷史發展最落後
西北內陸,地廣來人稀。絕大部自分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雨熱同季、日照長、太陽輻射強等特點。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
春旱,夏澇,不利農耕。而且現在又不限制人口流動,大家都往氣候適宜 經濟發達的東部去了。人少自然發展不起來啊。
⑦ 清朝以後,明國以前,青海的歷史
流居青海的蒙古人尚有喀爾喀、准噶爾、土爾扈特、輝特等部(見厄魯特蒙古)。五部蒙古後漸分支派,總名十八家。清順治十年()封顧實汗為遵文行義敏慧顧實 。康熙三十六年(1697)顧實汗幼子達什巴圖爾被封為親王,其餘蒙古貴族亦分別授予貝勒、貝子等爵號。 雍正二年(1724),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年羹堯建議:青海蒙古仿內蒙古札薩克之例,劃定游牧地界,統一分編為旗;原屬諸番,另行安插,勿許蒙古管轄。三年分青海蒙古為二十九旗,每旗設札薩克一員,協理台吉一員,管旗章京、副章京、參領各一員;按一百五十戶設一佐領,共計佐領一百零四個半,重定王公爵秩,頒授印信冊誥;各旗首領每年祭海會盟一次屆時欽差大臣蒞臨,處理各旗糾紛,奏選盟長;各旗王公、台吉分為三班,三年一次,九年一周,赴京朝見;每季仲月為各部與內地貿易之期,開日月山(後移至丹噶爾)、北川、洪水(今民樂)為集市,由官兵督守,禁止私入邊牆。同時清查藏族各部戶口,設立土司,以戶口多少,分別封以百戶、千戶名號。蒙藏各部,統歸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簡稱西寧辦事大臣)管轄。從此,凡稱青海者,意即指該大臣所轄各族地界。 光緒三十三年(1907)推行新政時,曾議改青海為行省,不果。辛亥革命後,西寧辦事大臣改為青海辦事長官。1915年又改為蒙番宣慰使,由甘邊寧海鎮守使兼任。1926年撤銷上述二使,改稱甘邊諸海護軍使。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蕃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在國民黨政府的支持下統計青海近40年。1929年青海省正式成立。
⑧ 青海的歷史
青海歷史悠久,地處華夏民族的搖籃——黃河、長江的源頭。早在距今二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達木盆地、昆侖山一帶活動生息。據考古發掘,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證明,青海的開發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省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燦爛輝煌 ,青海彩陶舉世聞名。青海的古文化與羌人及其先民有關。古羌人活動地區很廣,西起黃河源頭,東到隴西地區,南達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帶。秦漢時,羌人部落有150多個 ,每一部落有酋長,互不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產力低下,屬原始社會形態 。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王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設令 居塞,並在河西設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軍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護 羌校尉」,開始經略湟中,築西平亭(今西寧市)。從此,漢王朝開始了對青海東部的控制 。漢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趙充國奉命平先零羌楊玉得勝後,罷兵田於河湟,設「金 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治所在今湟源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縣)、破羌(治所在今 樂都縣)、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允街(治所在今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河關(治所 在今貴德縣)7縣,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原封建王朝郡縣體系。三國時,魏文帝黃初三 年(222年),憑依漢西平亭故城,修成西平郡城。
公元4世紀初,吐谷渾人遷入甘青地區,後向青海境內發展,並建立了吐谷渾國。其盛 時,勢力范圍東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連,東到甘肅洮河,西達新疆南部,東西長約1500公里,南北寬約500公里。吐谷渾人自進入青海至唐龍朔三年(663年)亡於吐 蕃止。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西夏、北涼相繼統治過青海河湟地 區。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統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後兼並了羊同、蘇毗、白蘭 、黨項諸羌,盡得其地。唐「安史之亂」後,吐蕃進一步東進,控制了青海全境,統治近200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復統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區。
宋時,角廝羅勢力漸 強,以青唐城(今西寧)為中心,在河、湟、洮地區建立了以吐蕃為主體的宗咯地方政權, 臣屬於宋。徽宗初,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崇寧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為西寧州,是 「西寧」見於歷史之始。北宋亡後,金和西夏佔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
公元13世紀,南宋理宗元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青 海東部地區納入蒙古汗國版圖。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青、甘一帶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甘肅行中書省,轄西寧諸州。
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 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 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 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里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16世紀初,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清 雍正初年,羅卜藏丹津反清斗爭失敗後,清朝在青海設置青海辦事大臣,統轄蒙古29旗 和青南玉樹地區、果洛地區及環湖地區的藏族部落。青海東北部西寧衛改為西寧府,仍沿襲 明朝的土司制度,屬甘肅省管轄。
1912年北洋軍閥政府任命馬麒為西寧總兵,1915年又任命其為蒙番宣慰使和甘邊寧海鎮守使。從此,馬家軍閥統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決 定新建青海省,治設西寧。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組成,以西寧為省會。
⑨ 青海省簡史
這里來比自較全!http://ke..com/view/4311.htm
⑩ 青海歷史、、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唐回、宋屬吐蕃,元朝答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10)青海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青海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
青海省地貌復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和黃土高原三種地形地貌,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跨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4大水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