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車的歷史文化

車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2 11:50:58

1. 汽車的發展史

總體說來,世界汽車發展史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汽車工業快速發展階段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在這一時期,賓士、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車公司相繼成立,汽車生產進入標准化流水線生產,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車產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汽車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變速器、四輪制動、獨立懸掛技術、壓減震器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第二階段:汽車全盛時期
二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大力發展汽車,產量從戰前的80萬輛增長到了800萬輛,增長了近10倍。在這個時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產量達到1100萬輛,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時期的汽車技術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適方向發展,流線車身,前輪獨立懸架、自動變速器、全輪驅動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第三階段:汽車企業兼並重組,汽車產量相對穩定
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汽車產量穩定在5000萬輛左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趨於飽和,各個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歐、美、日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而韓國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崛起,成功實現了技術跨越,成為世界汽車生產一個重要基地。這個時期汽車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汽車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於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安全氣囊、電子控制噴油和點火、三元催化劑等在這一時期相繼出現。
汽車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空氣污染及石油短缺問題的日益嚴重,利用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油車和柴油車已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的研究。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整個輕型汽車和卡車市場28%的份額,這將比2005年增加20%。現如今,汽車工業正經歷著一場革命,汽車正朝著智能、舒適、節能、環保的方向飛速發展。

2. 汽車文化包括什麼

汽車文化的含義很多,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含義,宗旨,設計理念。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對汽車的認識也有差異,你比如說日本,美國,歐洲,他們的汽車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么有絕對的錯對。各有所長。

3. 什麼是汽車文化涵義

汽車文化涵義是指汽車作為一種劃時代的現代工業產品,從誕生那版天起,就被賦予了人權類的價值觀、生活形態、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群的審美取向,形成了汽車文化的特有觀念。

1.汽車社會的前提是大眾可以普遍享受汽車文明。毫無疑問,汽車極大地擴張了人們的生活半徑,也改變了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20世紀,汽車創造的社會財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個千年的總和還要多。

2.進入21世紀,中國這個曾經的「自行車王國」真正迎來了汽車時代,在連續幾年近乎井噴的躍進中,和汽車相關的行業都無一例外地迅猛發展起來。

3.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像服裝、飲食文化一樣,在保有量和使用率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汽車文化應運而生,成為21世紀中國的一個新名詞。

4. 汽車發展史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
1890-1920 馬車過渡到汽車,金屬車身出現 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認為汽車的誕生日。幾乎同時,,德國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製成一輛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汽車.1894年賓士velo是最早的量產汽車.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屬車身獲得專利,但主體結構仍是木材和連接(以前是這個「他」)它們的鋼材.二十世紀初,JOHN PIERPONT MORGAN創建了美國鋼鐵公司,為迅速成長的汽車工業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發明了全金屬車身.同年道奇公司生產了第一輛全金屬汽車.1918年義大利藍旗亞公司也開始生產全金屬汽車.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轉變,汽車不再是底盤和車身的簡單疊加,而是成為整體. 技術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國)製造的第一批汽車為後來汽車設定了很多標准並沿用至今.如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布局和最早的變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對汽車布局做出了註解,包括發動機艙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現代汽車雛形. 顏色方面,早期汽車只有黑色,1924年龐蒂亞克前身oakland公司與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輛彩色汽車(藍色). 代表車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輪汽車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輪汽車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藍旗亞Lambda 1925 奧迪18/70 hp type M型
1920-1950 哈利•厄爾時代
德國發明了汽車,美國則把這個行業帶入了藝術設計的聖殿,而哈利厄爾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汽車設計大師,對現代汽車的影響不可估量. 哈利厄爾進入通用公司,1927年設計出凱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爾時代開始.它有圓潤的線條,錐形的尾部,修長低矮的輪廓.1928年哈利厄爾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了鍍鉻裝飾.三十年代開始,他建立的藝術色彩使通用汽車逐漸成為最強大的汽車帝國.1938年.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復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對象.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凱迪拉克sedanet用銀光閃閃的鍍鉻裝飾和漂亮的尾鰭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爾降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藝術和時尚.
1930-1950 流線型與船型車身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二戰結束的20年,是汽車設計向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時期,由美國人獨占鰲頭的汽車設計領域也加入了歐洲人.歐洲在流線型設計方面走在前面.義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為count ricotti公司設計的汽車是流線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開始了風洞實驗並獲得了美國專利. 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製造商也認識到空氣動力學在節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線型在30年代幾乎就是時尚的代名詞.車頭變寬,將輪胎包入,前大燈陷入車頭,掛在車尾的獨立式行李箱也與車尾融為一體,奠定了現代三廂轎車的雛形,完全擺脫了馬車的影子.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採用了更輕的承載式車身,達到了54:46的前後軸質量分配(當時同類產品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習慣了浮誇風格的美國人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空氣動力學,因為這讓車看起來過於相似,不利於刺激消費.到了40年代,流線型潮流如時裝一樣褪去.以別克J job為代表的新型汽車擁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車尾,成為船型車身. 這段時間中,歐洲製造商卻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雪鐵龍在三十年代就將獨立式前懸架和前輪驅動技術大規模應用於轎車traction avant.為了降低自重,它還採用了來自賽車的承載式車身. 19世紀末,汽車的最高速度達到了50km/h,開放式車身向封閉式車身過度. 20年代是美國汽車產業的第一個爆發期,為了刺激消費,通用汽車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這在現在幾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使用. 代表車型 1927 paul jaray的流線型汽車 1934 克萊斯勒airflow 1934 泰托拉T77 1934 雪鐵龍traction avant
1940-1960 國民車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憑借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進入汽車普及時代,而汽車在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二戰後才大量進入家庭的,並在6,70年代進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戰前提出的"生產國民大眾使用的汽車"思想使二戰結束後歐洲車壇誕生了很多實用,經典的國民車,採用盡可能簡單耐用的機械結構,而造型只是附屬品. 大眾甲殼蟲,汽車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也是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的一款車(即使今天甲殼蟲依然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雖然與當時國民車的理念有所背離),出自費迪南德.保時捷之手,1930年誕生原型車,1939年正式開始生產,簡單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車.也奠定了大眾汽車今後在汽車界的地位. 1948年法國雪鐵龍2CV,1948年英國morris minor,1957年義大利fiat500,1959年英國mini,都是那個時期國民車的經典,也是汽車史上的經典.
1950-1970 長尾鰭到短尾,coupe短暫興起
當時典型的美國汽車是火箭式車頭,飛船式車尾.二戰結束後十幾年美國汽車爆發式增長是史無前例的,更大更好成為格調,性能的重要性變得稍遜於外表,舒適和款式變為最重要.而長尾鰭這是那個時代美國車的典型特徵.後來,楔形車身,即短尾設計的運動汽車開始普遍.60-70年代的中置發動機跑車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馬,克維特,道奇蝰蛇,都採用了長車頭(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發動機),短而寬闊的車尾(容納巨大的車輪). 美國經濟的強大以及義大利英國為首的歐洲小廠熱衷表現美學功底,使追求運動氣息的年輕人開始追求coupe車型.阿斯頓馬丁DB2,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瑪莎拉蒂A6和5000GT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經典.7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逐漸失去對coupe的熱情轉向經濟實用的小型車,尤其是日系車.
1970-1990 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1974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馬里奧.甘地尼設計的蘭博基尼countach和喬治羅亞設計的大眾高爾夫都在這年誕生,它們採用的直角造型降流行數十年的曲線美學無情拋到了一邊.此 後幾年喬治羅亞有設計出類似的fiat熊貓和蘭西亞delta等.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設計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對當時汽車零配件工藝的一種妥協,我們都知道要准確製造幾個使用不同材料構成的帶有復雜線條和曲面結構的零件並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搭幾塊集合積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夠在80年代異軍突起,並被日本廠商發揚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屬,70年代後期的240和後來的700.900,廠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設計給駕駛者帶來安全的心理暗示. 20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80年代財政相對困難,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展.來自軍用,農用,遠征等領域的設計,憑借特別"缺少風格"的懷舊情結和強烈的實用性特點,在汽車界掀起波瀾並在後來成為時尚.最能體現這種轉變的美式吉普逐漸成為40年代以後美國人文景觀的一部分.1974年,第一輛切諾基誕生,成為吉普汽車史上最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更精巧,外觀更像轎車的運動多用途車.1984年新切諾基問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獷越野車變成了一種時尚都市汽車.同時期誕生的路虎攬勝則抓住了高端市場.80年代開始,MPV誕生,1983年11月克萊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廂式旅行車-大捷龍問世,與以往麵包車不同,這種車在為乘客提供更大空間的同時,還具有轎車般的安靜舒適.MPV旋風至此從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諾espace則是歐洲第一款MPV.90年代,雪弗蘭盧米娜和豐田大霸王也加入陣營.
1990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這也導致多種風格同時涌現. 其中之一經典主義.其中又包含多種層次.一層是設計師本身對於過去經典的緬懷與尊敬,另一層是設計師力圖在原來的經典車型中賦予自己的色彩,還有試圖使用經典車型為公司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別為大眾新甲殼蟲,mini,和克萊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經典主義,傳統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新.90年代末賓利和勞斯萊斯分別被大眾和寶馬收購,隨後在全新設計團隊的操作下推出的歐陸GT和幻影雖然有著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著對傳統的尊重,這才換來其能夠繼續壯大 更為重要的,邊鋒主義和流線主義,他們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設計中卻擺脫不了對方的影響,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邊鋒主義(new edge)設計理念被普遍認為從福特GT90開始.寬大的曲面,尖銳的圓角,過渡凌厲,線條果斷而富有張力,區別與圓潤流暢的造型風格,設計上更注重線條層次感,這種對於線條強調的設計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車型尺寸更為寬大,針對小型車設計來說非常合適.所以頗受廠家歡迎,代表車型賓士A級.可以看出,邊鋒主義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擺脫不了流線主義,如果沒有流線,設計出來的小型車只能是箱子一塊,缺乏美感,當然,在邊鋒主義的影響下,流線主義的設計更為運動和時尚,這在90年代末出現的一些跑車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奧迪TT,福特雷鳥等,車型充滿了氣勢和沖勁. 進入21世紀後,從現在的汽車設計趨勢來看,最後邊鋒主義還是戰勝了流線主義,不管是在內飾還是外部線條都追求極其硬朗的線條.這種線條可以讓汽車看起來強勁有力,很安全,但缺點是它迫使汽車變得更長更寬更高.這可以從小車越做越大的狀況上體現.但是這對於中大型車和跑車就非常合適,比較經典的如克萊斯勒300C,蘭博基尼GALLARDO等.

5. 汽車文化是指什麼

你好,汽車文化是指的是汽車,生產的歷史和一些品牌文化和跟汽車有關的生活,汽車名人等等

6. 汽車的發展歷史

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6)車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發展簡介:

以前中國沒有汽車製造業。中國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翁。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

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欽佩的。

7. 車姓的來歷

1,據《世本》所載,相傳黃帝之臣車區占星氣,據傳乃車姓之始。

2,賜姓而來。據《聖君初政紀》所載,明時邳州指揮使車言,本姓信,洪武中有軍功,賜姓車。

3,出自他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河南車姓,源自鮮卑人,北魏時改車氏、車非氏為車姓。

據典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中有車裩氏、車非氏部落,北魏拓拔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大力強制推行文化上漢化改革政策,改車裩氏、車非氏為漢字姓車氏,據《魏書》所載,西域車氏,本車師國胡人,以國為氏;

4,出自姚姓。 據《元和姓纂》、《漢書》所載,舜後代田氏之裔,漢丞相 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子孫因氏。

5,鄂倫春族特禾格氏漢姓為車;清時高麗人姓,世居平陽(今山西臨汾);今朝鮮、滿、蒙古、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6,出自滿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7,出自源於朝鮮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8,車師國消亡,國民以國為姓,即車姓。

9,出自蒙古族,出自衛拉特蒙古特楞古德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10,出自嬴姓和姚姓。據《路史》所載,春秋時秦國子車氏之後有車姓。

(7)車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車姓名人:

1,車順:車千秋之子,西漢大臣。昭帝元鳳四年嗣侯。官雲中太守。宣帝時,以虎牙將軍擊匈奴,坐詐增虜獲,自殺。

2,車胤:南平新洲(今湖南 津市)人,東晉大臣。初辟從事,後遷征西長史,以博學顯於朝廷。累遷丹陽尹、吏部尚書,後因得罪專權的司馬元顯,而被逼自殺。

3,車路頭:代(今山西 大同北)人,北魏大臣。官至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後改宣城公。每至評獄,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於朝。

8. 汽車發展史

卡爾·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著名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哦。
1890-1920 馬車過渡到汽車,金屬車身出現1885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申請並獲得了發明專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認為汽車的誕生日。幾乎同時,,德國工程師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製成一輛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四輪汽車.1894年賓士velo是最早的量產汽車.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屬車身獲得專利,但主體結構仍是木材和連接(以前是這個「他」)它們的鋼材.二十世紀初,JOHN PIERPONT MORGAN創建了美國鋼鐵公司,為迅速成長的汽車工業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發明了全金屬車身.同年道奇公司生產了第一輛全金屬汽車.1918年義大利藍旗亞公司也開始生產全金屬汽車.非承載式車身向承載式車身轉變,汽車不再是底盤和車身的簡單疊加,而是成為整體. 技術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國)製造的第一批汽車為後來汽車設定了很多標准並沿用至今.如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布局和最早的變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對汽車布局做出了註解,包括發動機艙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現代汽車雛形. 顏色方面,早期汽車只有黑色,1924年龐蒂亞克前身oakland公司與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輛彩色汽車(藍色). 代表車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輪汽車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輪汽車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藍旗亞Lambda 1925 奧迪18/70 hp type M型
德國發明了汽車,美國則把這個行業帶入了藝術設計的聖殿,而哈利厄爾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汽車設計大師,對現代汽車的影響不可估量. 哈利厄爾進入通用公司,1927年設計出凱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爾時代開始.它有圓潤的線條,錐形的尾部,修長低矮的輪廓.1928年哈利厄爾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了鍍鉻裝飾.三十年代開始,他建立的藝術色彩使通用汽車逐漸成為最強大的汽車帝國.1938年.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車別克Y job.船型車身,復雜曲面構建的流線型車身都是此後幾十年廠商模仿的對象.Y job還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術,使汽車外形更加靈活.該技術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凱迪拉克sedanet用銀光閃閃的鍍鉻裝飾和漂亮的尾鰭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爾將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藝術和時尚.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二戰結束的20年,是汽車設計向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時期,由美國人獨占鰲頭的汽車設計領域也加入了歐洲人.歐洲在流線型設計方面走在前面.義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為count ricotti公司設計的汽車是流線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開始了風洞實驗並獲得了美國專利. 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製造商也認識到空氣動力學在節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線型在30年代幾乎就是時尚的代名詞.車頭變寬,將輪胎包入,前大燈陷入車頭,掛在車尾的獨立式行李箱也與車尾融為一體,奠定了現代三廂轎車的雛形,完全擺脫了馬車的影子.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採用了更輕的承載式車身,達到了54:46的前後軸質量分配(當時同類產品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習慣了浮誇風格的美國人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空氣動力學,因為這讓車看起來過於相似,不利於刺激消費.到了40年代,流線型潮流如時裝一樣褪去.以別克J job為代表的新型汽車擁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車尾,成為船型車身. 這段時間中,歐洲製造商卻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雪鐵龍在三十年代就將獨立式前懸架和前輪驅動技術大規模應用於轎車traction avant.為了降低自重,它還採用了來自賽車的承載式車身. 19世紀末,汽車的最高速度達到了50km/h,開放式車身向封閉式車身過度. 20年代是美國汽車產業的第一個爆發期,為了刺激消費,通用汽車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這在現在幾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車廠商使用. 代表車型 1927年 paul jaray的流線型汽車 1934 年克萊斯勒airflow 1934 年泰托拉T77 1934 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憑借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進入汽車普及時代,而汽車在意,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是二戰後才大量進入家庭的,並在6,70年代進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戰前提出的"生產國民大眾使用的汽車"思想使二戰結束後歐洲車壇誕生了很多實用,經典的國民車,採用盡可能簡單耐用的機械結構,而造型只是附屬品. 大眾甲殼蟲,汽車史上劃時代的經典,也是歷史上生產周期最長的一款車(即使今天甲殼蟲依然是時尚實用的代名詞,雖然與當時國民車的理念有所背離),出自費迪南德.保時捷之手,1930年誕生原型車,1939年正式開始生產,簡單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暢銷的車.也奠定了大眾汽車今後在汽車界的地位. 1948年法國雪鐵龍2CV,1948年英國morris minor,1957年義大利fiat500,1959年英國mini,都是那個時期國民車的經典,也是汽車史上的經典.1950年-1970 年長尾鰭到短尾,coupe短暫興起當時典型的美國汽車是火箭式車頭,飛船式車尾.二戰結束後十幾年美國汽車爆發式增長是史無前例的,更大更好成為格調,性能的重要性變得稍遜於外表,舒適和款式變為最重要.而長尾鰭這是那個時代美國車的典型特徵.後來,楔形車身,即短尾設計的運動汽車開始普遍.60-70年代的中置發動機跑車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馬,克維特,道奇蝰蛇,都採用了長車頭(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發動機),短而寬闊的車尾(容納巨大的車輪). 美國經濟的強大以及義大利英國為首的歐洲小廠熱衷表現美學功底,使追求運動氣息的年輕人開始追求coupe車型.阿斯頓馬丁DB2,阿爾法羅密歐giulietta,,瑪莎拉蒂A6和5000GT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經典.7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人們逐漸失去對coupe的熱情轉向經濟實用的小型車,尤其是日系車.
1974年是個重要的年份,馬里奧.甘地尼設計的蘭博基尼countach和喬治羅亞設計的大眾高爾夫都在這年誕生,它們採用的直角造型降流行數十年的曲線美學無情拋到了一邊.此 後幾年喬治羅亞有設計出類似的fiat熊貓和蘭西亞delta等.他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設計師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對當時汽車零配件工藝的一種妥協,我們都知道要准確製造幾個使用不同材料構成的帶有復雜線條和曲面結構的零件並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難度要遠遠高於搭幾塊集合積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夠在80年代異軍突起,並被日本廠商發揚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屬,70年代後期的240和後來的700.900,廠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設計給駕駛者帶來安全的心理暗示. 20世紀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80年代財政相對困難,汽車開始向多樣化的實用性發展.來自軍用,農用,遠征等領域的設計,憑借特別"缺少風格"的懷舊情結和強烈的實用性特點,在汽車界掀起波瀾並在後來成為時尚.最能體現這種轉變的美式吉普逐漸成為40年代以後美國人文景觀的一部分.1974年,第一輛切諾基誕生,成為吉普汽車史上最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人們開始關注更精巧,外觀更像轎車的運動多用途車.1984年新切諾基問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獷越野車變成了一種時尚都市汽車.同時期誕生的路虎攬勝則抓住了高端市場.80年代開始,MPV誕生,1983年11月克萊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廂式旅行車-大捷龍問世,與以往麵包車不同,這種車在為乘客提供更大空間的同時,還具有轎車般的安靜舒適.MPV旋風至此從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諾espace則是歐洲第一款MPV.90年代,雪弗蘭盧米娜和豐田大霸王也加入陣營.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代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更加追求個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這也導致多種風格同時涌現. 其中之一經典主義.其中又包含多種層次.一層是設計師本身對於過去經典的緬懷與尊敬,另一層是設計師力圖在原來的經典車型中賦予自己的色彩,還有試圖使用經典車型為公司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別為大眾新甲殼蟲,mini,和克萊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經典主義,傳統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還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創新.90年代末賓利和勞斯萊斯分別被大眾和寶馬收購,隨後在全新設計團隊的操作下推出的歐陸GT和幻影雖然有著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著對傳統的尊重,這才換來其能夠繼續壯大 更為重要的,邊鋒主義和流線主義,他們雖然各有特點,但是設計中卻擺脫不了對方的影響,可以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邊鋒主義(new edge)設計理念被普遍認為從福特GT90開始.寬大的曲面,尖銳的圓角,過渡凌厲,線條果斷而富有張力,區別與圓潤流暢的造型風格,設計上更注重線條層次感,這種對於線條強調的設計在視覺上會讓人感覺車型尺寸更為寬大,針對小型車設計來說非常合適.所以頗受廠家歡迎,代表車型賓士A級.可以看出,邊鋒主義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擺脫不了流線主義,如果沒有流線,設計出來的小型車只能是箱子一塊,缺乏美感,當然,在邊鋒主義的影響下,流線主義的設計更為運動和時尚,這在90年代末出現的一些跑車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奧迪TT,福特雷鳥等,車型充滿了氣勢和沖勁. 進入21世紀後,從現在的汽車設計趨勢來看,最後邊鋒主義還是戰勝了流線主義,不管是在內飾還是外部線條都追求極其硬朗的線條.這種線條可以讓汽車看起來強勁有力,很安全,但缺點是它迫使汽車變得更長更寬更高.這可以從小車越做越大的狀況上體現.但是這對於中大型車和跑車就非常合適,比較經典的如克萊斯勒300C,蘭博基尼GALLARDO等.

9. 車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

車在人類的進步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關於史前時代車的材料,主要有三類:實物,模型(陶制的及銅制的),圖案(包括岩畫)。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早的車出現在中東地區與歐洲。

在中東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在烏魯克文化時期()進入文明時代。在烏魯克文化時期的泥版上,出現了表示車的象形文字。從這些文字來看,當時的車是四輪的。

1974年,在敘利亞的耶班爾·阿魯達(Jebel Aruda)發現了一隻用白堊土做的輪子模型,直徑8厘米,厚約3厘米,其年代也為烏魯克文化時期。

輪子兩面都有突出的輪轂。從整個模型來看,它應當是車輪的模型,這也是中東地區最早的車輪模型。此模型現藏敘利亞阿勒頗(Aleppo)的考古學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

此外在土耳其東部的阿爾斯蘭特坡(Arslantepe)也出土過一隻用泥土做的車輪模型,直徑約7.5厘米,時代相當於烏魯克文化時期。這個車輪模型的兩側同樣有突出的輪轂。

1989年,在德國的夫林班克(Flintbek)發現的一座墓冢中,有三道車輪的印轍。從車輪的這些印痕上來推斷,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為1.1米至1.2米。

這些車輪印痕的校正年代為公元前3650年~公元前3400年,屬於歐洲新石器時期的漏斗頸陶文化時期(Funnel Beaker Culture)。

在波蘭南部的布洛諾西(Bronocice),發現了一隻高約10厘米的殘破陶器,時代約為公元前3530-公元前3310年,也屬於漏斗頸陶文化。這些車的式樣相同,都是四輪,獨轅,轅呈Y形。

當時拉車的主要是牛。在德國洛納(Lohne)的一塊史前墓石上,有兩頭牛正在拉車的場面。這兩頭牛被套在軛上,軛又與轅相連,轅的末端則是D形的車箱。

此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在斯洛伐克的拉多西那(Radosina),發現了一隻同一時代的水槽形陶器,寬約10厘米,殘長也為10厘米左右。

此器表示兩頭牛在拉車。在波蘭的克拉茲尼克?傑拉(Kreznica Jara),還發現了一隻陶制的把手,年代在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這只把手被做成一對上了軛的動物形狀(可能是牛),它們所拉的也應是車。

從上可知,歐洲早期車的基本式樣是四輪,獨轅,拉車的為雙畜。這種屬於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的車輪模型在歐洲的匈牙利等地也有。

總之,在兩河流域、中歐及東歐都發現了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的車,這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車。

車的最初發源地,大多數人認為,最早的車大概發明於上述地區內的某個地點(特別是兩河流域),然後向四周傳播。也有少數人認為,車是在歐洲及兩河流域分別獨立發明出來的。

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對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中,在宮殿區南側大路的早期路土之間,發現了兩道大體平行的車轍痕。

發掘區內車轍長5米多,且繼續向東西延伸。車轍轍溝呈凹槽狀,其內可見下凹而呈現出層狀堆積的路土和灰土,兩轍間的距離約為1米。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夏代車轍,將我國用車的歷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9)車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馬車的發展:

馬的馴養最早發生在新石器時代的歐洲東部,雖然馬的馴養比車的出現要早近千年,但長期以來,拉車的主要是牛而不是馬。這是由於馬與牛各自不同的特點所決定的。

由於早期的車比較笨重,適合用牛來拉,因為牛耐力強但速度慢。中外歷史表明,牛車主要用作運輸貨物,馬車則主要用於戰爭、狩獵等。

從牛車發展到馬車,實際上是車性能的一次重大轉變,即車從以載重為主要目的轉變為以高速運行為主要目的,這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技術改進,例如縮小車身以減輕重量、主要採用兩輪車的方式以解決轉彎問題等等;當然,最主要的是車輪的改進,即用輻式車輪來取代實心車輪。

輻式車輪的一個基本特徵是,輪輞與輪轂是由許多根車輻連接起來的。有的輪輞是用一根木條製成的,也有的是由兩根半圓形或幾段半弧形的木條通過暗榫拼成的。

實心車輪是由粗厚的原木切割而成的,而輻式車輪的輪輞則是由富於韌性的小灌木經火烘烤彎曲而成的。因此,輻式車輪並不是通過對實心車輪進行一些簡單的改進而發展起來的,它實際上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創新。

由於輪輞是由木條彎曲而成的,所以從木條的紋理上來看,它具有最大的承壓能力。這樣,與實心車輪相比,輻式車輪不僅重量較輕,而且不易破裂,更富彈性,適於高速運行。後來,人們又在輪輞上打上金屬(銅或鐵)釘,或者包上金屬外緣,使輪輞更加堅固耐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車(交通工具)

10. 簡述中國古代車發明史

古代中國人在工程技術領域創造了眾多的新事物,這些發明分別成為今天許多領域的技術基礎。

大約公元前200年,古代中國人發明了獨輪車。1700年之後,歐洲人為獨輪車在行進的方向上添加一個輪子,變成了今天的自行車。
大約與此同時,古代中國人先後完成了船舶推進與控制技術方面的兩項重大發明,創造了櫓和舵。

18世紀,蒸汽機誕生之後,槳演變成安裝在船體兩側、由蒸汽機帶動旋轉的槳輪;櫓演變成深藏水下的螺旋槳。明輪早已淘汰,螺旋槳成為一切機動船舶的動力來源,後來又成為早年飛機最主要的部件。
中國人發明的舵,巧妙地利用不對稱水流的側向推力,使水流自身產生改變船體運動方向的力矩,實現了船舶動力系統與控制系統的分離,為船舶製造與駕駛技術作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利用舵控制方向,已經成為今天一切船舶和飛行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78-139),發明了測報遠方地震的科學儀器。這項發明標志著人類第一次超越感覺器官的局限,用科學儀器獲取重要的大地運動信息。
繼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城的科學家埃拉托西尼精確測量地球半徑,希帕恰斯推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之後,張衡發明地動儀,標志著人類在了解地球的艱難歷程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直到公元1880年,英國人米爾恩才發明現代記錄地震的儀器。
公元189年,中國工匠丁緩發明了三維運動系統慣性平衡機構。在這種精巧的裝置里,無論支架怎樣轉動,放置其中的物體都永遠保持其空間位置不變。這種裝置是一件由三個大小不同的金屬環依次疊套在一起的組合環,每個環都可繞自身的兩個支點自由轉動,三個環的旋轉軸相互垂直。如果在內環中固定一個小杯,無論組合環怎樣旋轉滾動,小杯總會保持水平位置。當時,人們用小杯裝香料帶在身上,香料不會灑出來。後來人們把燒紅的炭放在小杯里,帶在身上或放在被褥里取暖,無論坐卧俯仰,左右翻身,炭都不會掉出來。
三維運動系統慣性平衡機構的發明,標志著人類在機械製造方面,已經由靜力學設計步入動平衡和慣性分析領域。它後來成為制導系統陀螺儀的基礎;成為機械傳動系統萬向節的原型。它們是現代汽車、飛機、火箭、魚雷、巡航導彈和遠洋輪船不可或缺的部件。
公元7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火葯。從此,這種會冒煙的「葯」打破了世界的寧靜。
公元919年,火葯用於製造導火線,點燃油料噴向敵軍,可以造成一片火海。公元1044年,北宋丞相曾公亮(999-1078)受仁宗皇帝之命主編《武經總要》,第一次發表了火葯的真正配方。當時,這已是實戰方:火葯被製成炸彈、燃燒彈和毒氣彈。在毒氣彈里,火葯混合了大量的砷化物,砷化物遇高溫分解彌散在空氣中,成為人類最早的強力化學武器。
公元13世紀,火葯隨蒙古人西征傳到阿拉伯世界,後來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與西方的機械製造技術結合,成為新興資產階級攻陷城堡戰勝封建貴族、征服海外殖民地的強大武器。中國人這件陰差陽錯的發明,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車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