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邛崍的歷史人文背景
邛崍(qióng lái),古稱臨邛,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總面積1384平方千米。總人口約有65萬人(2006年)。全市轄18個鎮、6個鄉:臨邛鎮、羊安鎮、牟禮鎮、桑園鎮、平樂鎮、夾關鎮、火井鎮、水口鎮、固驛鎮、冉義鎮、回龍鎮、高埂鎮、前進鎮、高何鎮、臨濟鎮、卧龍鎮、天台山鎮、寶林鎮、茶園鄉、道佐鄉、油榨鄉、南寶鄉、大同鄉、孔明鄉。市政府駐臨邛鎮,距成都市67千米。 地勢西高東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氣溫16.3℃。南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經境內,屬都江堰西河和南河自流灌區。境內有金、銅、菱鐵、煤、鈣芒硝等礦產資源,天然氣和石油儲量尤為豐富。108國道和318高等級公路過境。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十方堂邛窯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君井、瓦窯固驛遺址、花置寺摩崖造像、石塔寺石塔、石筍山摩崖造像、回瀾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川西佛教聖地鶴林寺及竹溪湖、文君井、川西綠色明珠省級風景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天台山。
邛崍築城置縣已有2300餘年,與成都(益州)、重慶(巴郡)、郫縣(鵑城)並稱為巴蜀四大古城,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演繹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鳳求凰」就誕生在這里。「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佳話,為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動人的色彩。 「舟船爭路、車馬塞道、商旅斂財」。歷史上的邛崍,工商興盛。是「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第一站,有「天府南來第一州」的美譽;
Ⅱ 邛崍古稱什麼
古稱臨邛,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古南方絲綢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城,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專歷史文化名城。始屬建於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素有「臨邛自古稱繁庶,天府南來第一州」之美譽。
Ⅲ 邛崍的歷史沿革
明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官府用泥士築成簡陋城垣,歷30餘年而崩裂。
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李廷詔主持改築,高2丈,加厚6尺,周長1423丈,約九里七分,垛口3700座,用石條包砌。城有四門,各門均建城樓。樓檐懸木匾,東曰「東望錦城」;南曰「南挹蔡蒙」;西曰「西寧番倮」;北曰「北跨鶴霧」。又於城之東南角上建「聚奎樓」企求本州文運亨通,科甲綿延。樓上塑「魁墾點斗」泥像,城牆外圍開鑿護城河。
明末清初,戰亂頻仍,州城殘破,戶口銳減,常有虎豹出沒。
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知州戚延裔捐資助修城垣,民得安居。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知州王采珍主持下,大力維修。城周1638丈,合九里一分。城開四門,另闢一門於東南角「聚奎樓」下,名「小南門」。除修復城牆外,又補砌女牆垛口1738座。東城樓名曰「湧泉樓」, 匾曰「環江沃野」;南為「挹翠樓」,匾曰「崍山擁秀」;西為「鑒湖樓」,匾曰「瑞靄雲吟」,北為「跨鶴樓」,匾曰「靈綿霧嶺」。城貌壯觀,超軼前代。清嘉慶年間,城垣先後發生三次崩裂,均經官署維修完固。此後經歷百餘年直至解放,均未維修。1958年拆除城牆改築圍城公路,但古城輪廓清晰可睹,護城河亦如舊貌。 建國初,劃四川為川西、川東、川南、川北4行署區,行署下設專區,邛崍縣屬川西行署區的眉山專區管轄。1952年撤銷行署成立四川省,邛崍縣劃入溫江專區。1959年2月15日,邛崍縣與蒲江縣合署辦公。1960年4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蒲江縣,合稱邛崍縣。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復兩縣建制。1968年9月,改溫江專區為溫江地區,邛崍縣屬其管轄。
1983年撤銷溫江地區,將所轄邛崍等縣劃歸成都市管轄。
1994年6月6日,撤銷邛崍縣,改設邛崍市(縣級),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
1997年,邛崍市面積1377.4平方千米,人口63.6萬,轄16鎮17鄉。市政府駐臨邛鎮。
1999年,邛崍市轄18個鎮、15個鄉:臨邛鎮、固驛鎮、羊安鎮、牟禮鎮、桑園鎮、平樂鎮、夾關鎮、火井鎮、水口鎮、冉義鎮、回龍鎮、高埂鎮、前進鎮、高何鎮、石坡鎮、臨濟鎮、卧龍鎮、泉水鎮;戰斗鄉、茶園鄉、寶林鄉、孔明鄉、石頭鄉、下壩鄉、天台鄉、太和鄉、道佐鄉、油榨鄉、銀杏鄉、南寶鄉、大同鄉、馬湖鄉、南君平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泉水、興賢、石坡3個鎮及下壩、南君平、馬湖、銀杏、太和、石頭6個鄉。將原泉水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羊安鎮;羊安鎮政府駐羊安場。將原下壩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平樂鎮;平樂鎮政府駐平樂場。將原興賢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牟禮鎮;牟禮鎮政府駐牟禮場。將原南君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桑園鎮;桑園鎮政府駐桑園場。將原馬湖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水口鎮;水口鎮政府駐水口場。將原銀杏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火井鎮;火井鎮政府駐火井場。將原太和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天台山鎮;天台山鎮政府駐天台山場。將原石頭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臨濟鎮;臨濟鎮政府駐臨濟場。將原石坡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大同鄉;大同鄉政府駐大同場。
Ⅳ 邛崍歷史文化名城是哪裡開發的
邛崍,距成都75公里,幅員面積約1400平方公里。素有「天府南來第一州」之稱,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你可以看看具體的古鎮設計,如《遠景設計研究院—漢中諸葛古鎮》、柳江古鎮、蓬壺古鎮等,可做參考
Ⅳ 臨邛古城的燦爛文化
作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鎮,蜀地通滇、藏的要津,自古就有「酒里」、「茶鄉」、「陶都」、「綢城」之美譽。
「風月無邊,長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畫,天府南來第一州」。兩千多年來,臨邛古城商貿活動十分興盛。邛崍先民以聰明才智開采利用天然氣煮鹽,先進的鐵器,精美的絲綢沿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國外。空前繁榮的經濟使邛崍富甲一方、聞名遐邇,演繹了西漢大學家司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而文君之父卓王孫,不僅擁有鹽廠、鐵廠,而且還組建了通商馬隊,東去成都、長安,西達康藏,南下滇緬。在邛崍這片富饒的土地上,不僅為中國的第一條絲綢之路、後來的茶馬古道增輝添彩,而且發展成當時的全國首富。
臨邛發達的經濟、社會,造就了璀璨的文化。西漢時,有著名經學家胡安鶴山講學,「洞達天文、歷象、陰陽之數」,星象學家嚴君平窮究周易,「文章冠天下」;臨邛才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琴音相通,佳話傳千古。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經此南征,成就撫定西南之功業;臨邛籍著名兵器專家蒲元「性多巧思」,所制鋼刀「削鐵如泥」。宋代,有入宋史《列傳》,被清朱軾錄入《歷代名臣傳》的右諫議大夫常安民;有輯《唐詩紀事》81卷,收錄1150家,對保存、傳播中國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的計有功。西漢詞賦家司馬相如,宋代詩人陸游、畫家文同,明代文學家楊慎,清代著名雜劇家楊潮觀等先後留跡臨邛,為後人留下幾多「雅詞華章」。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臨邛和成都一樣城址未變,結構依然,成為成都平原風水古城的範本。從今天的歷史資料和考古中,可觀古城昔日的繁榮景象。卓王孫冶鐵鑄錢 「富甲天下」,「邛州貢布」入貢宮廷並經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域外,唐時邛酒「卓女燒春」、「文君茶」即為酒、茶之珍品,興於南北朝、盛於隋唐的邛窯所燒制的邛陶製品,造型、釉彩均屬一流,此外還有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唐代龍興寺遺址發掘文物等等。可以說,臨邛先民的辛勤耕耘,為巴蜀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邛崍集全市之智,舉全市之力,先後創建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臨邛古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水與城市相連,自然與文化交融」。臨邛,一座輝映古今的城市,一座有著現代化城市節奏,卻又彌漫著千年歷史文化芳香的城市。這里,現代氣息與歷史氛圍和諧交融,古老民俗和時尚新風相依共生;行走於臨邛的大街小巷,恍然交錯間,似乎穿梭了千年的歷史。
Ⅵ 有關邛崍歷史文化的書籍
易中天的復《品三國》、制《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曹升的《流血的仕途》、《嗜血的皇冠》 閻崇年的《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明亡清興六十年》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柏楊《中國人史綱》 梁啟超《李...
Ⅶ 邛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是什麼
這次規劃高舉「歷史文化名城」旗幟,明確名城保護主題,推動城市文化的進一步版發展;整合歷史權文化資源,拓展保護范疇與力度,建立市域、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文物等多層次保護體系。遠景設計院建築專家道發揮好「名城」品牌效應,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思想為指導,制定具體規劃方案對邛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保護規劃。
Ⅷ 邛崍「六大特色文化」是什麼
竹文化,文君文化,絲綢文化,酒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
Ⅸ 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南河歷史。
南河是岷江右岸支流,發源於成都邛崍市西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有兩個源頭內。西源文井容江發源於邛崍鎮西山,南源白沫江發源於邛崍天台山。
兩江在齊口匯合成南河,至邛崍市區西面匯合來自西嶺雪山的西河。環繞邛崍市區西南,轉向東流,先後與來自蒲江縣的蒲江河、來自大邑縣的斜江河匯合,至新津縣武陽鎮南、通濟堰下,注入岷江。漢代以後,因水量巨大,曾被誤認為是岷江正流。《馬可·波羅游記》中描繪它水面寬闊,「竟似一海」。因與成都市區西南部的錦江南河同名,常被混淆。
Ⅹ 邛崍簡介,越詳細越好!
邛崍,古稱臨邛,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位於成都市「半小時經濟圈」;幅員1384平方公里,轄24個鎮鄉,人口64萬,其中,城鎮人口26萬。距成都國際航空港50公里,成溫邛高速公路和成新邛高等級公路橫貫其境,規劃中的邛名高速公路即將啟動,公路網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
邛崍築城置縣已有2300餘年,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是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演繹的中國經典愛情故事「鳳求凰」就誕生在這里。「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佳話,為這片土地平添了浪漫動人的色彩。
「舟船爭路、車馬塞道、商旅斂財」。歷史上的邛崍,工商興盛。而今,「國家級生態示範市」、「省級衛生城市」、「成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市」、「中國食品工業百強縣(市)」、「國家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中國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和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飲料」命名的生產基地和成都市規劃重點發展的食品飲料工業基地等眾多沉甸甸的殊榮,則是「臨邛自古稱繁庶」的現實寫照。
境內地貌,山、丘、壩兼有。市之東部及東北部為平壩,大地形平坦、開闊,略有起伏。面積311.36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2.64%,區內人均耕地1.07畝。土壤肥沃,宜種性廣,灌溉便利,勞力集中,為市之糧油、稻、麥區。
南部五面山、長丘山區,淺丘連綿,塘庫棋布。面積248.64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8.08%,人均耕地1.5畝。氣候近似平壩區,灌溉條件略遜平壩。荒坡多,宜林、果、牧,塘庫宜漁,為市之糧油、果、漁、林、牧區。
中部西北緣為深丘,是淺丘與西部山區間的過渡帶。面積245.9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7.88%。區內氣候溫涼,盛產茶葉,為市之糧、茶、林、桑、牧區。
西部為龍門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勢起伏較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面積569.1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4%,是發展林、茶、牧、葯材及多種土特產的好地方 境內農耕地617706畝。林業用地(含宜林荒山)613186畝,其中有林地447100畝,森林覆蓋率為21.64%。宜牧地178808畝。
西南部低中山地區,葯材資源豐富。家種、家養葯材有黃柏、杜仲、厚朴、黃連等近百種,種植面積達700餘畝;野生葯材近300種。
邛崍市境內地貌,山、丘、壩兼有。邛崍市南部五面山、長丘山區,淺丘連綿,塘庫棋布。面積248.64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8.08%,人均耕地1.5畝。
中部西北緣為深丘,是淺丘與西部山區間的過渡帶。面積245.9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7.88%。
西部為龍門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勢起伏較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面積569.1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41.4%,是發展林、茶、牧、葯材及多種土特產的好地方 境內農耕地617706畝。
西南部低中山地區,葯材資源豐富。家種、家養葯材有黃柏、杜仲、厚朴、黃連等近百種,種植面積達700餘畝;野生葯材近300種。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雲媚」而聞名於世;以古樹、古寺、古坊、古橋、古街、古驛道、古民居為特色的平樂古鎮,是全國重點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鄉和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
答案補充 邛崍市境內河道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南河、絀(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經境內,全長共217.15公里。地表水年徑流量9.91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5.328億立方米,加上從外區引來的可利用水量6.282億立方米,共計11.6億立方米,為全市工農業需水量的3.1倍。地下水年引量在1.06億立方米以上。
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邛崍獨特而豐富的資源優勢。 答案補充 邛崍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天然氣的地方,川西地區最大天然氣供氣基地,目前已探明儲量400億立方米,並伴生豐富的石油和鉀鹽,承擔著向成都及周邊區(市)縣供氣任務,日供應量達250萬立方米。
境內山、丘、壩各佔三分之一,氣候溫和,適宜種植各種蔬菜,是成都市無公害蔬菜二線生產基地,國家級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年出欄生豬200萬頭;國家級秸稈氨化肉牛生產示範縣,年出欄肉牛3.5萬頭;邛崍還躋身成都市優質羊生產基地和肉鴨生產加工基地。
邛崍林木蔥郁,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達42%,為成都市最大的竹源基地,面積達28萬畝;邛崍種植中葯材更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葯材公司常年收購的就有250多種;邛崍是巴蜀最早的栽桑養蠶、生產絲綢的地方之一,我國古代遠通西亞、南亞各國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還享有「萬擔茶鄉」的美譽,擁有茶園5萬多畝,年產干茶1800多噸。 答案補充 青山連綿,江流縈繞,邛崍旅遊資源頗具特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雲媚」而聞名於世;以古樹、古寺、古坊、古橋、古街、古驛道、古民居為特色的平樂古鎮,是全國重點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鄉和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2004年,來邛旅遊人次超過1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逾億元。正著力構建特色引力強,市場優勢大,經濟效益佳的「川西旅遊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