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

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2 11:27:54

『壹』 《黃河大合唱》的創作和成功演出的重大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是什麼

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是一個典範在抗日戰爭的特殊時期,要用歌曲來反映人民的呼聲,用音樂來表達民族的苦難和奮斗精神用音樂來反映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最終取得勝利的信心在藝術上音樂家有創新和發揮,用八首不同速度、不同體裁、不同調性,多層次對比陳述,集中表現人的喜、怒、哀、樂的原始情緒整首作品像黃河的怒吼,奔涌著一股阻擋不住的浪潮,爆發著、咆哮著,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創作中他善於用起伏的旋律進行音調的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反映人民群眾堅強不屈的反帝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並向人民指明方向,預示必將取得勝利的光明前景 作品的歷史意義極為深遠用音樂喚醒民眾,鼓舞鬥志,增強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國家榮譽感弘揚不可戰勝的民族精神,是音樂家的創意所在《黃河大合唱》產生於抗R戰爭時期,縱觀歷史,它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抗戰時期它喚醒民族大團結,激發全民族的愛國熱情今天,他成為凝聚全世界華夏子孫、鼓舞民族大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動力所在《黃河大合唱》這部偉大作品問世以後,極大的激發了華夏兒女的愛國熱情,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奮斗,促進了全民族的團結,使中華民族產生巨大的凝聚力產生極其廣泛的國內國際影響 《黃河大合唱》像一把利劍,使侵略者聞風喪膽它彰顯出一種精神,使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具有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它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徵,使世界各地的華夏兒女永遠心連著心它是中國與各個友好國家的紐帶,使世界各民族愛好和平的人們得到共鳴,有著共同的心聲,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心願這部反映中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巨作,已經超越了藝術的境界,在各個領域,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貳』 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歷史....

1938年9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

《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由七種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侵略者的殘暴,並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奮勇斗爭的英勇場面,勾畫出了中國人民保衛祖國、頑強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畫卷。

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

《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反響,隨即很快唱響全國,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

(2)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版本信息

1、延安版本

冼星海在延安用簡譜寫的。因為當時延安條件非常艱苦,要組成一個真正的管弦樂隊是不可能的。當時只有幾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類的樂器,大多數人都不能識五線譜,所以就用簡譜。

2、蘇聯版本

冼星海在前蘇聯重新配器的一個版本,在主旋律及聲部上也作了一些調整。

3、上海樂團版本

李煥之1987年根據冼星海的「蘇聯版本」為上海樂團改編的一個版本。

4、中央樂團版本

影響最大,傳播最廣,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這個版本。此版本前面採用1939年的原稿,同時將1975年紀念聶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樂會上中央樂團演出譜中的一、四、六、八樂章收在這里。

5、鋼琴伴奏版本

這個版本是由瞿維來編訂的,主要是為演出方便而改編的。

『叄』 黃河大合唱從什麼角度強烈表達了愛國主義感情有什麼歷史和現實意義

隨著詩人行進在黃河岸邊,感受黃河的氣魄,回想著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的戰士抗擊敵人的氣概,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肆』 《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樂曲誕生於日戰前最為慘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漢淪陷後的事,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帶著抗敵演劇三隊撤退,經過黃河,引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翌年一月抵達延安,醞釀已久的詩情便爆發,寫成黃河詩章,在農歷大除夕作了朗誦演出,當時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誦感動,在一個小窯洞內,抱病連續寫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鄔析零指揮抗敵三隊於陝北大禮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揮魯迅演出隊演出。 今日已貴為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回憶當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有這樣一段很生動的描述:「在物質條件極缺乏的邊區,要組成一個完備的樂隊是談不上的,當時有什麼樂器都盡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擊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你看那樂隊的右角,立著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鐵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發出了雄渾且帶有金屬共鳴的聲音,歌唱黃河的宏偉氣概;你再看在這具新式「武器」的側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個大號的搪瓷缸子,裡面擺了十幾二十把吃飯用的勺子。當「黃河船夫曲」的朗誦「那麼你聽吧!」一完,指揮者的手臂一揮,這具新式打擊樂器就發出「嘩啦嘩啦」之聲,與管弦、鑼鼓齊鳴,配合著合唱隊的「咳喲,劃喲!……」,烘托出萬馬奔騰之勢。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八個樂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後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伍』 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

這部作品抄的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 音樂表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徵性、藝術性為中國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
黃河大合唱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 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
(5)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反響,隨即很快唱響全國,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其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音樂成就與獨創性。

『陸』 論《黃河大合唱》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專殘暴和屬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柒』 【黃河大合唱】對抗日戰爭的作用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我們偉大祖國的音樂史詩。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也奠定了它重要的歷史地位。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40多位熱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此後的數十年來《黃河大合唱》一直作為正義力量的象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以其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黃子孫中永遠傳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際,香港舉辦了歷時14天的黃河音樂節。《黃河大合唱》全曲演唱僅40分鍾,然而那天的謝幕竟長達20多分鍾。在台灣,《黃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時間長達40多年。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香港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對《黃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想辦法爭取《黃河大合唱》在台灣的演出,各種報紙也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呼籲。在台灣被禁錮了40多年的《黃河大合唱》最終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國紐約的百老匯春意盎然。「黃河之聲」中國經典名曲音樂會吸引了來自香港、台灣和大陸的旅美華人,也吸引了眾多的美國人。美國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紐約時報》兩次介紹該音樂會。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美國人用中文演唱氣吞山河的《黃河大合唱》。開場的《黃河船夫曲》激烈緊張,這段唱曲節奏較快,歌詞繞嘴,對於美國歌手們來說發音相當困難,但他們那種「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態度,反而把樂曲表現得更有力度。美國合唱團的女聲部音質清麗,極富彈性,中文發音準確,金發碧眼的女士們以熱愛家鄉這種人類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黃水謠》表現得有如春波婉轉,映出了黃河兩岸農田村舍。合唱的最後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將音樂會推到黃河的浪峰,當《黃河大合唱》在合唱團八十幾位隊員多次重復的「向著全世界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的高亢歌聲中結束時,激動萬分的觀眾一下全都站起來,以雷鳴般的掌聲和熱情的歡呼聲向中美藝術家表達他們內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謝。觀眾中的美國人從節目單中的英文介紹和演員們表現的音樂中也聽懂了「黃河」,他們與中國聽眾一樣情緒高昂,熱烈地鼓掌。再三謝幕的全體演員們在觀眾的強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衛黃河》,這時觀眾們情緒高昂,以有節奏的掌聲加入了這雄壯的進行曲,還有不少人跟著唱起來。歌聲結束,激動的觀眾們還不願離去,又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最後演員們唱了三遍《保衛黃河》,音樂會才徐徐落下帷幕。 1956年5月,中央廣播事業局在北京召開唱片專業會議,會議決定盡快成立中國唱片社。 1957年6月27日,中央廣播事業局決定成立中國唱片社籌備處。 1958年6月17日 中國唱片社正式成立,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周新武兼任社長,徐曙任副社長。唱片編輯組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分出,劃歸中國唱片社。中國唱片社內設音樂、戲曲、文教、出口四個組。同年,設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唱片出版組遷回中國唱片廠,與錄音資料組合並成唱片出版部,設音樂、戲曲、錄音、出版四個組。徐以禮任唱片出版部主任。9月28日,中國唱片廠自行研製成功。中密紋唱片(33轉/分,每面容量17分鍾)。第一批出版的中密紋唱片有《黃河大合唱》等6種。 1982年12月23日,國務院頒布了「錄音錄像製品管理暫行規定」。對《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大型聲樂作品,進行立體聲錄音,並重新出版。 本場演出錄之於1955年,時值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剛剛結束,新中國百廢待興,因此當時的條件還十分簡陋,整場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蘇聯產「波羅的海」鋼琴和幾件簡單的樂器。朗誦是黃河大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貫穿整場演出,擔任朗誦的林中華,當時年僅24歲。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黃河大合唱》,現存世量僅400多張,本專輯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對首版錄音重新編輯音效處理再版發行的LP唱片轉制的。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2]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指導,傳媒集團聯手青海、山西、陝西、四川、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南、山東等黃河流域9省、自治區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紀念《黃河大合唱》誕生70周年」特別活動,2009年9月19日下午16:00在上海江灣體育場盛情呈現。東方衛視、藝術人文頻道以及黃河流域多家電視台以衛星連線,十地聯動的方式,從上午10:30進行長達7小時的全天大直播。 作為入選中宣部《向「祖國匯報」建國六十周年重大文藝活動項目》,《黃河大合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響應,來自上海和全國及境外、海外的400多支合唱團隊數萬人參加該活動,其中有壯心不已的新四軍合唱團、兩鬢斑白的老幹部合唱團、貢獻傑出的勞動模範合唱團、《黃河大合唱》詞曲作者後人帶領的合唱團、三軍合唱團、都江堰學生合唱團和節日國際合唱團;美國芝加哥合唱團、奧地利合唱團等來自海外的合唱團體也熱情參與,匯入《黃河大合唱》的滾滾洪流,規模蔚為壯觀。 活動由大合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開始,上海主會場及九大分會場開展「互動大拉歌」:《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點燃現場氣氛,膾炙人口的歌曲讓觀眾在重溫經典旋律的同時,回顧中國60年光輝的前進歷程,而十地齊唱《大中國》則震撼人心。隨後,全場大型互動音畫《黃河》拉開帷幕:由著名旅法鋼琴家許忠演繹的鋼琴獨奏《保衛黃河》激情四溢,與此同時在草坪圖案的更迭變換中,一條「幾」字形的黃河流域圖徐徐展現,巧妙的圖形、整齊的變化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指揮家曹鵬、著名表演藝術家焦晃分別擔綱此台歌會的總指揮和朗誦,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張建一、佟鐵鑫和於冠群分別領唱《黃河大合唱》的不同篇章。 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楊浦區委、文廣集團、傳媒集團領導陳東、馬春雷、陳燮君、陳安傑、宗明、薛沛建、黎瑞剛、何建華、李尚智、滕俊傑、汪建強、徐浩等出席觀看。 《黃河大合唱》;在抗戰烽火的洗禮下,迅速成長為中華兒女愛國救亡的號角;與此同時,以其所負載的精神力量和民族個性,在海外華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猶如一位戰功累累的元勛,繼續馳騁在國內外樂壇,成為中華民族傲人的藝術財富。 《黃河大合唱》一問世,就迅速在中國大地上傳唱,成為抗戰救亡的精神號角。並推動了團結抗日的形勢發展。首演時,樂隊只有兩三把小提琴,二十來件民族樂器,低音弦樂器是用煤油桶製成,打擊樂器有臉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搖晃選成效果……這支原始的樂隊烘托著40多位勢血青年放聲高唱,《黃河大合唱》從此傳遍了延安,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響不絕,震撼人心,經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後,特別高興,站起來使勁鼓掌,連聲說:「好!好!好!」周總理也為冼星海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心聲!」 此後的數十年來《黃河大合唱》一直作為正義力量的象徵,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以其穿越時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黃子孫中永遠傳唱! 本場演出錄之於1955年,時值共和國剛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剛剛結束,新中國百廢待興,因此當時的條件還十分簡陋,整場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蘇聯產「波羅的海」鋼琴和幾件簡單樂器。朗誦是黃河大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貫穿整場演出,擔任朗誦的林中華,當時年僅24歲。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黃河大合唱》,現存世量僅400多張,本專輯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對首版錄音重新編輯音效處理再版發行的LP唱片轉制的。

『捌』 跪求:《黃河大合唱》對我們今天社會生活的教育意義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全曲由《序曲》(樂隊)、《黃河船夫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唱》(對唱、合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合唱)等八個樂章組成。各個樂章都有相對的獨立性,相互之間在表現內容、演唱形式和音樂形象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全曲又由表現中華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主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幾個基本音調始終貫串於整個大合唱,在音樂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題、首尾合唱呼應、中間各樂章交替發展和末樂章的總結概括,以及每樂章之前的朗誦為先導等,使整個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音樂語言明快簡練、通俗易解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合唱手法豐富多彩和樂隊的交響性發揮,全曲的宏偉規模和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構成了這部作品具有獨創性的藝術特色。《黃河大合唱》凝聚著冼星海的卓越才華和傑出創造性,被認為是一部反映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音樂史詩。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在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寫出了《黃河》詞作,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後,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在六十年代後期,還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頌》是抗日戰爭時期, 著名交響樂《黃河大合唱》中一首獨唱歌曲的歌辭, 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希望在抗日戰爭時期, 激發起人民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民族意識. 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 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 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玖』 《黃河大合唱》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怎樣的影響與地位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詩性大型聲樂套曲,共分八個樂章。由光未然作詞,專冼海星作曲。作品表屬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它在我國近代音樂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後來的大合唱及其他體裁的音樂創作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拾』 黃河大合唱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黃河大合唱》誕生已經60多年,但其並沒有因為歲月的改變、時代的變遷而被人遺忘,相反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傳唱。從17歲就開始指揮該曲至今已上千場的嚴良堃說,《黃河大合唱》之所以歷演不衰,主要有三個原因:其歌頌偉大的抗日戰爭,表達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並最終以勝利告終,充分表現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調,歌詞寫得非常中國化,一方面繼承了民族的精華,同時也借鑒了西方藝術進行加工,是造詣高深而又雅俗共賞的劃時代精品;作品不斷改進,加工,跟隨時代的進步。

在《黃河大合唱》雄渾的歌聲與音樂中,存在一個多世紀的被欺壓感得到了解脫。音樂在充分表達了聽眾的這種情感,同時它還能喚起在海外長大的華人的民族認同感。而在目前,再唱《黃河大合唱》,就更多了一種勿忘苦難心存危機的現實意義。今日我們能從《黃河大合唱》聽到的,不僅僅是國家興亡的民族呼聲,不僅僅是時代的戰歌。從音樂上來說,《黃河大合唱》音調有黃河船夫的號子,有來自民間音調的民族體歌曲,有鄉土味濃郁的山西音調,作曲的技巧與和聲,卻又是很歐洲的。

已進入21世紀的今日,和60多年前《黃河大合唱》誕生的時代、生活背景雖然完全不同,但是這部作品對中華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勵作用卻仍然存在,今年正好是冼星海誕辰一百周年,又是取得抗日戰爭完全勝利的60周年,這部作品對於我們就更有特別意義。

閱讀全文

與黃河大合唱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