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指南針的來歷
地球是一個大復磁體。地球的兩個極制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體,當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指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在十一世紀以前的某個時期就已發現,不僅可以用鐵塊在磁石上磨擦產生磁化現象;而且還可以用燒紅的鐵片,經過居里點(CuriePoint),冷卻或淬火而得到磁化,操作時,鐵片保持南北方向。
(1)指南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指南針發明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B. 中國指南針發明的歷史性作用
中國使用指南針導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採取,並經阿拉伯人把這一偉大發明傳到專歐洲。恩格屬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磁針從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我國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國人首先將指南針應用於航海比歐洲人至少早80年。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著者),在製作和應用指南針的科學實踐中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他精闢地指出,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磁極不正好在南北兩極的緣故。指南針及磁偏角理論在遠洋航行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人們獲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類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從此開辟了許多新的航線,縮短了航程,加速了航運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指南針對航海事業的重要意義怎麼說也不為過。李約瑟說: "你們的祖先在航海方面遠比我們的祖先來得先進。中國遠在歐洲之前懂得用前後帆的系統御風而行,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在中國航海史上從未用過多槳奴隸船。"
C. 指南針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它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什麼歷史意義呢一事一議
指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D. 請說出指南針的發展史
指南針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司南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我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
二、古代羅盤
後來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礎上製作了古代羅盤。這時的羅盤已很像現在使用的指南針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針和顯示方位的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為人們航海指引方向。
三、指南魚
大約在北宋初年,由於軍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先後利用人造的磁鐵片和磁鐵針以及人工磁化方法製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進的指南魚。
四、指南針
在指南魚發明後不久,又發明了一種意義更重大、製法更簡單、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廣泛的指南針。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公元1086年)中記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鐵針,受磨的鐵針就能指向南方。還記述指南針並不完全指南,而是略微東。這就是磁偏角現象。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產生背景
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體,當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古人已經發現。
E. 指南針命名含義為什麼用南的歷史寓意
這個說法是從古代傳過來的。按現在的說法是南北都可。但古時面南為版尊,面北為卑;南為陽,北權為陰,指向陽向;皇帝都是面南背北而坐,所以得順著皇帝的視線指呀,所以是指南針。再者,早在公元前3世紀,中國就發明了磁指南,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以前的指南針就是司南,磁勺旋轉靜止後,勺柄指的就是南方,後來為了航海等指向方便的需求改進後,稱呼順稱為指南針,其實西方叫指北針。
F. 指南針發明的意義和影響
中國來使用指南針導航不久,就被源阿拉伯海船採取,並經阿拉伯人把這一偉大發明傳到歐洲。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磁針從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我國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國人首先將指南針應用於航海比歐洲人至少早80年。
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著者),在製作和應用指南針的科學實踐中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他精闢地指出,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磁極不正好在南北兩極的緣故。指南針及磁偏角理論在遠洋航行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人們獲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類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從此開辟了許多新的航線,縮短了航程,加速了航運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指南針對航海事業的重要意義怎麼說也不為過。李約瑟說: "你們的祖先在航海方面遠比我們的祖先來得先進。中國遠在歐洲之前懂得用前後帆的系統御風而行,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在中國航海史上從未用過多槳奴隸船。"
G. 指南針的發展史
指南針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司南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我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
二、古代羅盤
後來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礎上製作了古代羅盤。這時的羅盤已很像現在使用的指南針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針和顯示方位的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為人們航海指引方向。
三、指南魚
大約在北宋初年,由於軍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先後利用人造的磁鐵片和磁鐵針以及人工磁化方法製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進的指南魚。
四、指南針
在指南魚發明後不久,又發明了一種意義更重大、製法更簡單、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廣泛的指南針。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公元1086年)中記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鐵針,受磨的鐵針就能指向南方。還記述指南針並不完全指南,而是略微東。這就是磁偏角現象。
(7)指南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原理: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叫地磁體,地磁體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地磁體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針靜止時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用法:把指南針平放、周圍不要有磁場干擾,待指針擺動停止後,看指針,南、北指針對應的方向就是南北;如果標有N和S,那N是北,S是南。
H. 指南針在歷史上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
由於指南針的發明,在傳到了歐洲之後,被用於航海領域中,促進了新航線的開發,世界開始逐漸成為一個整體,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被改變.
I. 指南針的發明意義及價值
一、意義
作為中國古抄代襲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二、價值
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對地理大發現和海上貿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J. 指南針的發明時期和作用
指南針又來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自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