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版會議,是遵義會議的權繼續和發展。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❷ 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瓦窯堡會議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政策,提出紅軍的行動部署應以打版通抗日路權線為中心任務,規定必須實現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變,擴大陝甘蘇區。瓦窯堡會議後,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紅一方面軍於1936年2月至7月,先後發起東征、西征戰役,發展了根據地,擴大了紅軍,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❸ 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有沒有人知道,,別太長!!
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❹ 瓦窯堡會議拉來民族資產階級的目的和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在日本侵略屢屢得逞,中國國土和主權不不喪失的歷史背景專下召開的,她的屬目的就是為了團結一切願意抗日的中國人民,當然是包括中國當時所有的社會階層——無論是大資本官僚階層、民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團結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一切力量,壯大了當時的抗日隊伍,更有利於展開抗日斗爭。
❺ 瓦窯堡會議的背景、內容、意義。
可以打開來http://ke..com/view/1021898.htm看看,其實沒有自必要寫那麼多,根據那些描述總結幾條就夠了
❻ 簡述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專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屬展。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❼ 瓦窯堡會議的意義是什麼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提出了抗日內民族容統一戰線的政策,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❽ 瓦窯堡會議的背景,過程,結果和意義
「九一八」事變後,1935年夏,日本帝國主義以吞並華北五省為直接目的,加緊侵略華北,中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這時,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民族革命戰爭轉變的新形勢。1935年12月25日,黨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等決議案。27日,毛澤東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會議關於政治形勢的決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圓滿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指出,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聚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並且提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為了適應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的要求,決議規定將「工農共和國」 改為「人民共和國」,同時改變不適應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毛澤東在他的報告中,對於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和利用地主買辦營壘內部矛盾的可能性問題,作了精闢的分析。他指出:「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重關頭的時候,是要發生分裂的。」總之,「把這個階級關系問題總起來說,就是:在日本帝國主義打進中國本部來了這一個基本的變化上面,變化了中國各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擴大了民族革命營壘的勢力,減弱了民族反革命營壘的勢力。」因此,黨的基本策略任務,就是要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盪盪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❾ 瓦窯堡會議的具體經過及意義是什麼
一、瓦窯堡會議的具體經過
1935年12月17日,會議由張聞天主持,開始舉行。17日至19日為會議第一階段,主要討論形勢與任務問題。20日,會議開始討論軍事問題。23日,毛澤東作軍事戰略方針的報告和結論。會議於當天通過了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
24日,會議開始討論政治決議問題,毛澤東作主題發言。25日,會議於通過了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後結束。
27日,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闡明了瓦窯堡會議的精神。瓦窯堡會議是在中國抗日民族革命運動面臨新高潮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
會議的決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分析了當時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並在此基礎上規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路線: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
二、瓦窯堡會議的意義
瓦窯堡會議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會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9)瓦窯堡會議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瓦窯堡革命舊址的歷史:
1935年12月13日,毛澤東率部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後,到達瓦窯堡,住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院落坐西向東,有磚窯兩排,前後院由磚砌過洞連接。毛澤東居住在後院右起第1、2孔窯洞內,兩孔窯洞有過洞相連。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從這里出發,率領紅軍進行東征。
5月21日,東征取得勝利後,又返回瓦窯堡,住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院內有磚窯5孔,坐西面東,毛澤東住左起第2孔和第3孔窯洞內,第2孔窯洞築有地下防空洞。
劉少奇舊居,位於城內鐵獅子巷一四合院內。當時,由劉少奇任委員長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在瓦窯堡成立,西北執行局機關即設於此。
❿ 簡述瓦窟寶會議的內容及意義
中共中央結束長徵到達陝北後,於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軍事版戰略問題、全國的權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問題。毛在會上指出,戰略方針應該是堅決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兩重性,是可以爭取的。會議通過《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指出,目前黨的基本戰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全民族的力量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並指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
瓦窯堡會議是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全民族抗戰興起過程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表明黨已經克服「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不失時機地制定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使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表明黨在繼遵義會議著重解決軍事路線問題和組織問題之後,開始努力解絕政冶路線問題;表明黨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經能夠從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