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張之洞勸學篇序言 如何思考當時中國 這些思考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勸學篇》為中國晚清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於1898年發表的一部宣回傳優先傳授中答國傳統經史之學教育思想的作品。全書貫穿「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思想,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
❷ 張之洞的《勸學篇》提出什麼重要思想
簡而言之,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❸ 張之洞《勸學篇》的主旨是什麼
《勸學篇》介紹 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其基本思想,是說教育首先要傳版授中國傳統的經史之學權,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後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補中學的不足。張之洞把中學的內容概括為經、史、子、集,尤其強調"明綱",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他把西學概括為西史、西藝、西政三部分。他在維新變法前夕再次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目的在於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反對政治改革,因而這一主張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反動性。但是,這一教育主張在客觀上也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
❹ 《勸學篇》中張之洞主張是什麼目的何在
《勸學篇》中張之洞主張是什麼?目的何在?
答: 主張是:「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於經文,而必無悖於經義」體現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
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❺ 《勸學篇》中張之洞主張是什麼目的何在
主張: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基礎原則下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的先進技術,內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容。 目的:在於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反對政治改革,因而這一主張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反動性。但是這一教育主張在客觀上也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
❻ 1898年張之洞發表的《勸學篇》有什麼進步思想
張之洞在1898年發表的《勸學篇》其基本思想,是說教育首先要傳授中國傳統版的經史之學權,這是一切學問的基礎,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後再學習西學中有用的東西,以補中學的不足。張之洞把中學的內容概括為經、史、子、集,尤其強調"明綱",認為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以此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他把西學概括為西史、西藝、西政三部分。他在維新變法前夕再次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目的在於強化封建君主專制,反對政治改革,因而這一主張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反動性。但是,這一教育主張在客觀上也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
❼ 張之洞寫下著名《勸學篇》二卷,這篇著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張之洞寫下著名《勸學篇》二卷,光緒二十四年刊行,皇帝下令將它分發給所有官員和學者,這篇著作的真正目的是鼓吹一個先從教育著手、逐漸改良的方案。而不是皇帝和康有為正在嘗試的大刀闊步的變革。
❽ 張之洞勸學篇的主要內容
《勸學篇》全書共 24 篇,分內篇和外篇兩大部分。內篇包括同心、教忠、明綱、知類、宗經、正權、循序、守約、去毒九篇:外篇包括益智,游學、設學、學制、廣譯、閱報、變法、變科舉,農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會通、非弭兵、非攻教十五篇。 「 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 」 。張之洞在本書的《序》中申明: 「 竊惟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 」 。以為 「 務本 」「 務通 」 ,使表政里學均以 「 中體西用 」 為宗旨,既可興人才,而且籍人才以 「 保國、保教、保種。 」 這里的所謂 「 本 」 ,亦即所謂 「 中體 」 ,是指有關世道人心的封建綱常名教,所謂 「 通 」 ,亦即所謂 「 用 」 ,是指有關富國強兵的工商學校報館練兵礦物鐵路諸事。在《序》中,張之洞對這本 4 萬字的《勸學篇》各篇大意作了說明,如 「 同心 」 篇,在於 「 明保國、保教,保種為一義。手足利則耳目康,血氣盛則心志剛。賢才眾多,國勢自昌也 」 。 「 明綱 」 者, 「 三綱為中國神聖相傳之至教,禮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以保教也。 」 宗經 」 , 「 周秦諸子,瑜不掩瑕,取節則可,破道勿聽,必折衷於聖也 」 。 「 正權 」 , 「 辨上下,定民志,斥民權之亂政也 」 。 「 循序 」 , 「 先入者為主,講西學必先通中學,乃不忘其祖也。 」「 游學 」 , 「 明時勢,長志氣,擴見聞,增才智,非游歷外國不為功也。 」「 設學 」 , 「 廣立學堂,儲為時用,為習帖括者擊蒙也 」 。 「 學制 」 , 「 西國之強,強以學校。師有定程,弟有適從,授方任能,皆出其中。我宜擇善而從也。 」「 廣譯 」「 從西師之益有限,譯西書之益無方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