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食品發展歷史

食品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1 20:59:47

Ⅰ 中國的食物歷史

2017-12-22
成書於兩千年前的《呂氏春秋》指出: 「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農業發展離不開天、地、人的共同作用。而中國食物的歷史變遷告訴我們,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脫離自然而生存,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不可持續。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諾曼·布勞格(Norman E. Borlaug)說過:「你無法在人們飢腸轆轆中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可見,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求和物質基礎。

人類的發展大約經歷了兩三百萬年,其中99%的時間里,人們幾乎完全依賴於自然而生存,或棲身洞穴,或構木為巢,或逐水草而居(「有巢氏」時代)。自然界一切可食之動植物都是人類的食物,所謂「生吞活剝」、「茹毛飲血」,反映的就是這種生存狀態。

後來人們因烈日乾燥、火山爆發等自燃起火而吃到了燒熟或烤熟的食物,發現它們更加美味,也更便於消化。他們嘗試保留火種,進而發明了「鑽木取火」的生存技能,人類飲食文化進入熟食階段, 即傳說中的「燧人氏」時代。火的利用是人類飲食文化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人類最早的一些發明創造,大多與食物加工利用相關,如陶罐、烤架。

可以說,在人類生存的幾百萬年中,與其他高等動物一樣,主要通過採集植物和狩獵動物維持生存。 由於生態環境和季節的因素,其食物來源很不穩定,加之生活游移不定,文明因素難以積累。這一切在農耕畜牧發明之後才有了改變。

Ⅱ 中國食品協會的發展歷史

1992年6月,中國食品協會加入國際包裝機械協會聯盟(C.O.P.A.M.A.),同美、英、法、德、意、日、韓、西班牙、荷蘭、瑞士、捷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十二個國家的同行業協會建立了雙邊或多邊的合作關系。該聯盟為各國同行業協會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共同商討行業中的國際性問題。
協會受政府委託,承擔全行業情況的調研,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技術發展政策等進行前期研究並提出建議。
協會現有團體會員一千多家,下設包裝機械委員會和食品機械專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紙漿模塑機械及製品分會、冷食機械分會、方便食品機械分會、飲料灌裝機械分會、肉類加工機械委員會、果蔬保鮮加工機械分會等。
中國食品協會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2個同行業協會有著緊密的業務聯系。為提高會員地位,協會向包裝及食品業優先推薦會員單位產品,向國家推薦名牌產品。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部批准,中國食品協會有權在境內舉辦國際經濟技術展覽會。協會與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合作,每兩年在北京(CHINA FOODTECH),每年在上海(PACKTECH & FOODTECH)舉辦國際包裝與食品機械展覽會。
中國食品協會願與海內外熱心發展食品行業的各界人士、各國同行業的製造企業、有關團體和經銷代理商建立聯系,為生產、技術和貿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供各項服務。

Ⅲ 食品與安全的發展歷史事

周代,盡管囿於技術落後及交通不便,食品安全事件似乎不多,但由於食品安全關系重大,統治者還是非常重視並作出了特別規定。周代的食品交易主要是以初級農產品的直接採摘、捕撈為主,所以對農產品的成熟度十分關注。據《禮記》記載,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為:「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禮記•王制第五》)這里所講的「不時」是指未成熟。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周代嚴禁未成熟果實進入流通市場,以防止未成熟的果實引起食物中毒。這一規定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關於食品安全管理的記錄。此外,為杜絕商販牟利而濫殺禽獸魚鱉,周代規定:「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禮記•王制第五》)即不在狩獵季節和狩獵范圍的禽獸魚鱉,不得在市場上出售。
漢唐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發展,食品交易活動非常頻繁,交易品種空前豐富。為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國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漢朝《二年律令》規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熟)燔其餘。其縣官脯肉也,亦燔之。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贓),與盜同法。」即肉類因腐壞等因素可能導致中毒者,應盡快焚毀變質食品,否則將處罰肇事者及相關官員。《唐律疏議》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從《唐律疏議》的規定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構成刑事犯罪分為兩種情況,處罰各不相同:一是明知脯肉有毒時,食品的所有者應當立刻焚毀所剩變質食品,以去後患,否則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毀,致人中毒,須視情節及後果加以科罰。具體說,凡故意以有毒脯肉饋送或出售,使人中毒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處徒刑一年;使人中毒身亡者,要被判處絞刑。而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未被焚毀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的,食品所有者以過失殺人論罪,贖銅償死;他人竊盜而食致中毒身亡者,食品所有者不負責任,但須杖九十。當然,如以有毒脯肉饋食尊長卑幼,欲加殺害者,則不得援引此律科罰,而應對饋食尊長者准謀殺尊長罪,饋食卑幼者依故殺卑幼科。《唐律疏議》雲:「其有害心,故與尊長食,欲令死者,亦准謀殺條論;施於卑賤致死,依故殺法。」《唐律疏議》中「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與《二年律令》中「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熟)燔其餘」的規定是完全對應的。不過,唐律條文要比漢律條文的規定更為詳盡周密。《二年律令》中「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贓),與盜同法」的規定,似乎更加註重對犯罪者以價值追求為出發點的經濟動機的追究,而《唐律疏議》更加強調追究犯罪者行為對生命的傷害。《二年律令》中有關「其縣官脯肉也,亦燔之」的規定,以及「吏主者」也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內容,則是《唐律疏議》中所沒有的。
宋代,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孟元老在其所著《東京夢華錄》中,追述了北宋都城開封府的城市風貌,並且以大量筆墨寫到飲食業的繁榮。書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鋪和行會,其中專門的酒樓、食店、肉行、餅店、魚行、饅頭店、麵店、煎餅店、果子行等就佔半數以上。此外,還有許多流動商販,在大街小巷和各大飯店內販賣點心、乾果、下酒菜、新鮮水果、肉脯等小吃零食。周密在其所著《武林舊事》里,追憶了南宋都城臨安的城市狀況,提到了臨安的各種食品市場和行會,如米市、肉市、菜市、鮮魚行、魚行、南豬行、北豬行、蟹行、青果團、柑子團、鯗團等。商品市場的繁榮,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一些不法分子「以物市於人,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如米麥之增濕潤,肉食之灌以水。巧其言詞,止於求售,誤人食用,有不恤也。」(《袁氏世范•處己》)有的商販甚至通過使用「雞塞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之類的伎倆牟取利潤。為了加強對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食品質量問題的監督和管理,宋代規定從業者必須加入行會,而行會必須對商品質量負責。「市肆謂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雖醫亦有職。醫克擇之差,占則與市肆當行同也。內亦有不當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飯行是也。」(《都城紀勝•諸行》)讓商人們依經營類型組成「行會」,商鋪、手工業和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相關人員必須加入行會組織,並按行業登記在冊,否則就不能從事該行業的經營。各個行會對生產經營的商品質量進行把關,行會的首領(亦稱「行首」、「行頭」、「行老」)作為擔保人,負責評定物價和監察不法。除了由行會把關外,宋代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定,對有毒有害食品的銷售者給予嚴懲。《宋刑統》規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
從上述朝代對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其有關法律舉措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首先,古代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都施以「重典」,規定以有毒食品致人死命者,要被判處絞刑。即使他人盜食有毒食品致死,食品所有者也要被科以笞杖之刑。面對現今日益復雜的食品安全形勢,只有通過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分子施以重罰,才能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經濟秩序、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其次,為防止引起食物中毒,周代禁止未成熟的果實進入流通市場。宋代不僅對變質食品的安全施以重典,而且對食品摻假等質量問題也很關注。可見,古代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監管強調的不僅僅是食品衛生、食品安全,而且對摻假等食品質量問題的監管也毫不含糊。在當前食品安全立法和監管體制方面,其具體指向應轉變成包括食品衛生、食品安全、食品質量在內的全方位的食品監管體系,為未來制定食品基本法確定范圍和框架。第三,古代政府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的同時,還引入了行會管理,通過行業自律,對食品質量進行把關並監察其不法行為。這也為現今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監管模式的合理重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選擇,對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新的更為深切的認識。

Ⅳ 新食品的發展歷程及大事記

1993年,全國春季糖酒交易會上,一份小小的報紙成為亮麗的風景-《糖酒會快訊》
在整個行業面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它俏皮地預告著屬於中國食品行業的品牌經營時代的到來……
1999年,《糖酒快訊》創刊
也許那時候許多人就想到了,這份內部參考刊物很快將成為中國食品行業最具標志意義的媒體……
2001年,《糖酒快訊》首提《白酒健康新主張》,得到積極響應,接下來的事實表明,關於白酒健康的話題意義,已遠遠超越了行業本身的范疇……
2002年,《閻愛傑郎酒180天》首發於《糖酒快訊》,被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引領整個行業對職業經理人及團隊空降傳統企業的反思熱潮。
同年,以《必須保衛經銷商》為主題,把脈市場,直切頑疾,引起廣泛共鳴,同時啟動西安、天津、沈陽三大系列論壇,廠商關系成為當時企業領導者案頭的首要課題……
2004年,「揭秘盤中盤」、「健力寶之痛」等一系列關於中國食品行業市場營銷、企業經營等重大選題的完成,充分構建了《新食品》無與倫比的發現力、研究力和高度的媒體責任感……
2004年7月,《糖酒快訊》獲得全國統一刊號,正式全國公開發行,同時更名為《新食品》
此時,《新食品》在中國食品行業的主流媒體地位已不可撼動,在國內外權威評估機構發布的數據中,其發行與經營均處中國食品行業專業媒體的領頭地位,顯示出卓越的傳播力和號召力……
2005年,由新食品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白酒未來五年」高端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行,丁寧寧、葉茂中、李建華等經濟領域和行業內知名人士匯聚一堂,指點行業,將行業媒體的高度帶入一個全新境界……
同年秋季「中國白酒經銷商未來五年」峰會在濟南召開,流通領域的商業領袖共同啟動中國酒界的商業巨輪……
2006年,新食品雜志社與全國糖酒會辦公室共同主辦「創新成就財富-中國食品行業十大創新評選」活動,在行業內唱響中國經濟主旋律,樹立典範,表彰價值……
同年秋季,新食品再度攜手全國糖酒會辦公室、新華社主辦「TOP10中國頂級酒商聯席會議」,活躍於中國酒類市場的中外大型酒商共同圍繞行業、市場及企業發展大計各抒胸臆,媒體紛紛跟進,成為本屆秋交會最大亮點……
2007年1月,《新食品》分版發行,全面升級,同時開創海外版,新一輪守望之旅夢幻起航……
2008年,新食品酒類版正式更名為:中國酒業報導
新食品副食版正式更名為:中國食品評介

Ⅳ 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的歷史

我國的有機食品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1990年,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首次開發有專機茶葉出口到西歐市場屬。目前我國經過認證的有機食品有茶葉、蜂蜜、奶粉、大豆、芝麻、蕎麥、核桃、松子、向日葵籽、南瓜籽、八角、中葯材等上百個品種,其中很多產品已銷往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據統計,我國有機食品出口貿易額已從1995年的30萬美元,上升至1999年的1500萬美元,年出口增長率在50%以上。專家預測,今後的年增長率不會低於30%。

我國生產有機食品具有有利條件。我國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一些地區特別是山區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農葯。國內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能夠適應有機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而自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生態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全國已建立了很多生態農業基地。

我國有機食品的發展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都有十分巨大的潛力,不少外商想進口我國的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葉、乾果類、蜂蜜,以及有機葯品如中草葯、生物葯品,有機紡織品如絲綢等,然而現階段我國有機食品的生產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我們期待著我國有機食品廣闊前景的盡快到來。

Ⅵ 中國飲食發展歷史(求詳細)

1.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2.燧人氏:鑽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主要烹調方法:①炮,即鑽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後燒;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燒紅的石子燙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4.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百草,開創古醫葯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兒因為當時沒灶,還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來煮酒的。
5.黃帝: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為灶神,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廣泛使用在秦漢時期,當時是釜,高腳灶具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蒸鍋發明了,叫甑。蒸鹽業是黃帝臣子宿沙氏發明,從此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調,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稱穀子,長時期佔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米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米, 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7.漢代: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餚,1960年河南密縣發現的漢墓中的大畫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價格也便宜。
8.唐宋: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
9.明清: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菰米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Ⅶ 中國近代史的變遷(食物)

、中國食物發展的三個歷史時期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尋求食物的足跡,就成為人類歷史的進程。A.H.恩斯明格說過,食物不但影響了人口增長、城市建設、資源開發、居民遷移,而且還極大地影響著政治、經濟、軍事。食物發展早已存在,從人類最早的狩獵起步,到打制石器、加工食物,從用火熟食到釀造酒液,從鋤禾耕種到設施農業,都表明了食物的發展。按照食物生產的方式和能力,可將我國食物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即原始食物發展時期、傳統食物發展時期、現代食物發展時期。[1]

(一)原始食物發展時期

時期:1萬年之前一新石器時代。原始食物發展階段中,食物生產由原始農業方式進行,食物獲得能力極低,獲得數量也極不穩定,人類從事勞動的活動主要為採集野果和狩獵,人們在生產活動中逐步學會了種植作物和馴養動物。種植的「五穀」有稻、黍、稷、麥、豆,馴養的「六畜」有豬、雞、馬、牛、羊、犬等。原始食物發展階段,是人類應用遠古生物進化給人類帶來資源享用的最先階段,是人類食物發展的一次飛躍。在這一階段,由於人類勞動工具的限制,獲取動物性食物的能力要大大低於獲取植物性食物的能力。人類主要依靠獵取野生動植物為生,食物的種類極少,結構也十分單一。這一時期時間長、食物變化模式少,這是人們形成並一直至今仍在保持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習慣的主要原因。

(二)傳統食物發展時期

時期:從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l世紀)一19世紀。這一時期經過了三四千年時間,獲取食物的能力比原始時期有很大提高,生產工具已由石器過渡到金屬時代。為了種植水稻、灌溉農田,開始興修水利,農耕技術有進步,壟作、中耕選種、治蟲等農業生產技術相繼發明,獲取食物是社會主導任務,但此時食物生產工具簡單,產品單一,食物生產能力低下,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獲取食物的數量不穩定,仍以獲取天然食物為主,基本沒有食品加工產品。在這一階段的中期,即春秋至兩宋時期,長江以南地區的食物生產逐漸發展起來,國家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南方的水田耕作技術漸趨成熟。與此相適應的食物生產結構發生變化,水稻生產大力發展,成為糧食作物中總產第一的作物,小麥超過粟而位居第二位。在這一階段的中後期,大約在公元13世紀之後,由於擴大食物生產資源的需要,食物生產區域逐步向邊遠地區發展,食物生產的區間和空間增大,向西南、西北、東北等周邊地區移民開發,向內陸地區的丘陵、山地、草地擴展。並引進了玉米、番薯、馬鈴薯、花生等高產作物,使食物種類豐富。特別是這一時期的經濟逐步發展,物品交換逐步活躍,食物流通加強,食物生產區域也逐步形成。

(三)現代食物發展時期

時期:從20世紀開始——現在。現代食物發展是以現代工業化和現代社會經濟為基礎和動力的,是以現代食物生產體系、現代食品工業體系和現代食物營養體系為主要構架特徵的食物發展階段。上一階段的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食物生產技術變革,為現代食物階段發展打下了基礎。1850年,開始應用蒸汽機,1920年以後,以汽油內燃機替代了蒸汽機,食物生產走向現代時期,1908年我國出現了最早的機械製糖廠(黑龍江阿城糖廠)。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食物種類逐步向著廣譜性發展。現代的食物既包括植物性的各種糧食、蔬菜和果品,也包括動物性的肉類、奶類、蛋類和各種水產品等等。人們通過食用上述多種多樣食物,從中吸取必要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各種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以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一是食物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糧食總產與單產成倍增長,畜牧生產率提高,主要食物生產數量增長遠快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食品工業體系逐步建立,逐步形成了由食品製造、食品加工、釀造、飲料等組成的食品工業生產分類體系;三是使用現代化的生產工具,即運用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工具和能源,大大提高了食物生產效率;四是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充分運用了現代社會經濟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並將科學技術滲透到食物生產的各個領域,顯著提高了食物生產中的勞動生產率;五是現代食物生產與社會需求及營養結構緊密結合,關系越來越顯現,由食物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影響營養的目標鏈式逐漸向營養引導消費,消費帶動生產的現代食物目標鏈式方向發展。

Ⅷ 中國飲食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
周秦時期
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稷,是小米,又稱穀子,長時期佔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米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米, 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漢代
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
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餚,1960年河南密縣發現的漢墓中的大畫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價格也便宜。
唐宋
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
燒尾宴是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所謂「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這一看來奇怪的名稱,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其尾;二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才被接納;三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五代時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燒尾宴。
明清
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菰米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
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Ⅸ 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歷史

其實,說起食品加工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江南青蓮崗文化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但就其教育而言,卻經歷了幾千年的坎坷旅程方初具規模。
最早的古代書院設置的都是「六藝」之學——禮、樂、射、御、書、數,作坊式的食品生產根本難登大雅之堂。發展至後來,「六藝」演變為「天、算、農、醫」四大教育方向,雖說有些教「農藝」的技校開設了桑學、蠶學等面向生產的科目,但關於食品的製作加工技藝仍以「傳男不傳女」的「祖傳秘方」或「學徒」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缺少正規的學校教育。上千年來,食品教育只是作為農業教育的點綴若隱若現。地漂浮在歷史的長河中。直至1927年,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驅的提議下,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將一些農業技校紛紛並入大學改為農學院,有的農學院初設與食品相關的農產製造科,這才使食品科學在高等教育中嶄露頭角。而食品科學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出現於大學中,在全球范圍內基本上始於20世紀後半葉。隨著食品生產技術發展,產生了對高級技術員、工藝工程師等人才的需求,培養技術類人才的職業教育水平才逐步達到大學本科知識研究生層次。
國家教委最新實施的專業調整使這一專業的口徑加寬,也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拓寬後的專業培養方向包括食品工程設計、製糖工程、糧食工程、油脂工程、煙草工程、食品衛生與檢疫、食品營養與檢測、農產品及水產品的貯運與加工、冷凍冷藏工程及蜂學、茶學等等。中國農大、天津輕院、鄭州輕院、無錫輕工大、大連輕院、華南理工、浙江大學、華中農大、華南農大、上海水產大學、天津商院、北京林大、黑龍江商院等在食品專業方面都取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食品發酵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等單位也設立了授予碩士學位培養點。華南理工大學和無錫輕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據1993年底統計,中國1075所高等院校中設有食品專業的有83所,其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60所(現今已達76所),其餘招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專科生。

閱讀全文

與食品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