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磁式觸摸屏的歷史發展
電磁式觸控抄自1964年即問世,1970至襲1980年代用於智慧型數位板,許多高階電腦輔助繪圖(CAD)系統像是AutoCAD使用廣泛,並且當年的蘋果電腦也用作AppleII的配備。
市場上主要電磁式技術的代表廠商,第一大的日本以自有品牌為主,2009年前3季度營收為81億台幣,產品定價較高,解析度可以做到5,000lpi;該公司早期即致力於高精度具繪圖功能的CAD/CAM市場,也提供100吋大尺寸的產品。事實上,以電磁式技術可以用拼接的方式,可以說完全沒有尺寸上的限制。N-Trig為元件供應商,成本相對最高。電磁式10吋以上的成本低,若10吋以下則電阻式較有價格優勢。
Ⅱ 手機發展歷史介紹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准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Ⅲ 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
手機,是現代社會極其重要的通訊工具,曾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手機歷史版可追溯到權1958年,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這就是最早的行動電話。
手機的前身是座機電話,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電磁波理論後,終於在數十年後得到驗證。座機電話由美國科學家貝爾發明(1876年),此後,電話的方便傳遍了整個世界。
手機在早期體積非常大,大小與磚頭差不多,因此又被稱為「板磚電話」,「水壺電話」等。早期手機的著名代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爾後有更多的牌子出現,兩大老牌逐漸淡出市場。
2009年,觸摸屏技術發生飛躍性的突破,原本只屬於國家擁有的觸摸屏開始廣泛進入民間,2012年,全世界將近50%的手機都使用了觸摸屏技術。2015年後,世界范圍內80%的手機和智能產品都實現了觸控智能化。
現今手機的著名代表:
外國品牌:iphone,三星電子,黑莓。
中國品牌:華為,魅族,小米,oppo,vivo,TCL,聯想,步步高。
Ⅳ 智能手機的發展史
手機,是現代社會極其重要的通訊工具,曾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回
手機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答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這就是最早的行動電話。
手機的前身是座機電話,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電磁波理論後,終於在數十年後得到驗證。座機電話由美國科學家貝爾發明(1876年),此後,電話的方便傳遍了整個世界。
手機在早期體積非常大,大小與磚頭差不多,因此又被稱為「板磚電話」,「水壺電話」等。早期手機的著名代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爾後有更多的牌子出現,兩大老牌逐漸淡出市場。
2009年,觸摸屏技術發生飛躍性的突破,原本只屬於國家擁有的觸摸屏開始廣泛進入民間,2012年,全世界將近50%的手機都使用了觸摸屏技術。2015年後,世界范圍內80%的手機和智能產品都實現了觸控智能化。
現今手機的著名代表:
外國品牌:iphone,三星電子,黑莓。
中國品牌:華為,魅族,小米,oppo,vivo,TCL,聯想,步步高。
Ⅳ 觸屏的歷史:最初用於軍事領域
1971年,在美國一所大來學當講師的源山姆·赫斯特在自家小作坊里製作出最早的觸摸屏。當年,山姆因工作關系每天要處理大量圖形數據,因而不勝其煩,他想發明一種能提高工作效率的設備,通過把圖形放在平板上或者用筆在平板上施加壓力就能將圖像數據保存起來。於是就有了最早的觸摸屏「AccuTouch」。1973年,美國《工業研究》雜志將觸摸屏技術評為「最重要的100項新技術產品」之一,並預言這種技術將得到廣泛運用。在這100項被看好的技術產品中,還有當時並不起眼如今同樣廣為應用的滑鼠和硬碟等。之後,山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於西門子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用於軍事電子產品,如雷達和軍用監控裝備的觸摸屏。直到1982年,山姆的公司在美國消費電子展覽會上展出了33台安裝了觸摸屏的電視機,平民百姓才第一次親手「摸」到神奇的觸摸屏,引起巨大轟動。
摘自2011年7月9日第2483期《環球時報》第5版科技環保專欄。
Ⅵ 觸摸屏手套的起源
隨著蘋果公司在2007推出iPhone手機,電容式觸摸屏產品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在此之後專三星、HTC、摩托羅屬拉、華為、中興等手機廠商相繼推出電容式觸摸屏產品,到2011年,全球觸摸屏手機份額已經佔到了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75%。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用電容式觸摸屏產品冬天的保暖問題。由於手套無法操作電容式觸摸屏產品(不導電),用觸摸屏產品在室內非常凍手。特別是在高緯度的韓國,曾經在2010年一度流行用香腸做玩電容式觸摸屏手機。而另一端的人口大國——中國也同樣有許許多多的人為此煩惱無奈。2010年,澀谷設計師白鳥哲也第一次將觸摸屏手套引入中國市場,並與中國青年企業家巨斌在2011年在中國成立了觸族貿易有限公司,注冊了觸族品牌,開始了中國的觸摸屏手套時代!
Ⅶ 手機的發展歷史
手機發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而60多年後赫茲在實驗中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電磁波的發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正如一位科學家說的那樣"手機是踩著電報和電話等的肩膀降生的,沒有前人的努力,無線通信無從談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開始通話。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泊。當時他還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為行動電話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備。
1979年,日本開放了世界上第一個蜂窩行動電話網。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1985年,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
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則誕生於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
小常識:
1. 如何判斷手機是不是正品?
正品手機是指由正規廠家生產,經行業標准檢驗合格有信息產業部入網號,銷售渠道正宗、售後服務有保障的手機。每一部正品手機都有其唯一的IEMI碼,購機時,只要按"*#06#"鍵,手機便會顯示出本機唯一的IEMI序號,如果同手機背面所貼的IEMI碼和序號一樣,則不是翻新機;如不出現IEMI碼號對則絕對是翻新水貨手機。
2. 手機液晶顯示屏到底有多少各類?
現在液晶顯示屏用於手機的主要有四種類型:TFD、STN、TFT、UFB。四者的色彩顯示效果差不多,差別主要集中在反映時間、色彩飽和和亮度上,其中TFT總體表現最好,但耗電量及成本最高;STN就要遜色些。卻有節電且成本低的優點;UFB是三星的專利的顯示技術,號稱有如TFT的顯示效果且比TFT省電,實際顯示效果比TFT稍差,綜合表現不錯。
3. 為什麼待機時間要比宣傳資料上的短?
所謂待機時間是指:在不插卡的情況下,充滿電以後,24小時開機,一直到手機自動關機,這其間所用的時間。一般來說,待機時間受以下幾種情況的影響:一、網路原因;二、通話情況;三、電池的使用年限。
4. 什麼是和弦,16和弦和40和弦?
首先介紹下和音,和音是指兩個音同時發間,和弦和和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弦是在根音的基礎上按三次疊加的規則在音程上進行疊加。和弦是聲學理論的一個專業名詞,指的是一定音程關系的一組聲音。和弦只是起一個點綴曲子的作用,並不是說和弦數量越多曲子就越動聽。手機鈴聲的好壞主要是和手機的揚聲器和外殼結構有關。鈴聲製作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鈴聲的效果,優質的鈴聲製作才能較好地利用資源,因此如果40和弦同等條件下鈴聲效果一定比16和弦的要好。
5. 手機買回來以後電池的充電和保養?
手機電池的使用壽命不是按年來計算的,而是按電池的充放電次數來計算的。鎳鎘電池一般可以放電100-150次,鑄氫電池一般可充放電200-300次,鋰電池一般可充放電350-700次。電池的每次充放電間隔時間越長,電池的壽命就越長。所以,消費者在使用電池時最好是將電池的電量全部使用完再充電。
Ⅷ 電容屏是誰發明的
1997年摩托羅拉手機palmpilot掌上電腦出現,產生了電阻式觸摸屏,用觸摸筆輸入,但是不精確版。權
2007年3月,lg推出parada多點電容式觸摸屏,不需要觸摸筆,精確度也較高。
2007年6月至今,蘋果推出多款iphone多點電容觸屏,電容屏取得飛速發展。
Ⅸ 手機發展歷史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准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