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馴悍記蘊含的歷史意義

馴悍記蘊含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11 18:57:58

『壹』 跪求莎士比亞的《連環錯》和《馴悍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一篇文章——《剝豆》。 這篇文章實在太精彩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得不讀了一遍又一遍。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這樣一件事:一位母親和兒子在一起進行剝豆比賽。兒子雖然輸了,卻沒有賭氣,也沒有淚喪,而是勇敢地面對和承受。

每當我讀到「我少,是我輸了。」和「沒有賭氣,沒有沮喪,兒子臉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這兩句的時候,我覺得兒子即使輸了他也表現得很輕松這一點非常難得,沒有像母親所認為的那樣會生氣。另外,在我讀到「外面社會競爭靠的是實力,誰會讓給你?要讓他知道,失敗、成功皆是常事。」 這一句時,我也深有感觸。的確,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實力,不能抱著僥幸的思想,更不能期望著對手讓這你。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非常敬佩那位母親。雖然母親見兒子比她慢,就心生憐愛,想讓讓兒子。可是,她又決定讓兒子靠自己的實力贏得比賽。我認為不僅母親做得非常好,兒子也做得非常好,能坦然地面對失敗、挫折等。生活難免會遇到困難,我們都要學會自己獨立面對,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去搶也得不到。

記得同學們曾跟我說過,無論與家長玩什麼游戲或是什麼比賽,如果輸了,就肯定會撒嬌或是賭氣,不會勇敢的面對。就比如說我吧,記得有一次,我同父親一起下五子棋。本來五子棋是我的強項,我以為可以在父親面前好好表現

『貳』 如何分析莎士比亞的《馴悍記》

《馴悍記》 系莎士比亞早期出彩的喜劇之一, 是他第一創作階段的作品, 講述了「悍婦」 凱瑟麗娜被其丈夫馴服的故事, 體現了伊麗莎白女王時期男權主義對文學創作的深刻影響, 表現了男權社會下對女性所做的規范要求。 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大多以愛情婚姻為主題, 描繪美好的生活, 崇尚幸福的愛情, 結局也常以完美謝幕。 在這部劇中, 莎士比亞宣揚了女性在男權社會所應遵從的道德規范――柔弱是女性的特徵, 屈從是女性的品德。女主角凱瑟麗娜是位悍婦, 脾氣暴躁, 對人粗魯, 還動輒出手打人。 而她的妹妹比安卡, 則是一個優雅的, 非常有教養的少女。 他們的父親巴普提斯塔定下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只有當他的大女兒凱瑟麗娜定親之後, 追求妹妹比安卡的人才可獲得她的芳心。 但凱瑟麗娜任性固執, 以致沒有人敢上門提親, 就連她的父親和妹妹都無法忍受這樣一個火葯桶。 而後來凱瑟麗娜卻嫁給了壯漢彼特魯喬, 盡管起初是違背她的意願的。 畢竟, 為了 獲得巴普蒂斯塔承諾的豐厚的嫁妝, 彼特魯喬決心將凱瑟麗娜改造成一個合格的妻子。 彼特魯喬用類似「以暴制暴」 的方式使其臣服, 且獲得成功。 一、 悍婦角色性格的改變 該劇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描述了 悍婦凱瑟麗娜的形象。 當霍坦西奧經人介紹教凱瑟麗娜學習音樂時, 她稍有不順心就「襲擊」 老師。 她把比安 卡逼到一個角落裡, 追問哪個是妹妹的意中人。 由於未能獲得滿意的回答,便開始滿屋子追打比安卡。 這些描寫生動展現了一個潑婦的形象。 而讀者也可以通過他人之口體會到這點。 巴普蒂斯塔, 「你這惡鬼一樣的賤人」;格雷米奧,「娶她? 鬼才會吧。 傻到和她結婚的人還不得下地獄? 」; 霍坦西奧,「我就是再不濟, 也不會為了 座金山和她結婚!」 凱瑟麗娜似乎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魔鬼, 誰要是和她沾上邊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而彼特魯喬先生的出現解救了大家, 他將和凱瑟麗娜成親。 結婚當日,彼特魯喬「戴著一頂新帽子, 穿著一件舊馬甲, 他那條破舊的褲子腳管高高捲起; 一雙靴子千瘡百孔, 可以用來插蠟燭, 一隻用扣子扣住, 一隻用帶子縛牢。」 很明顯彼特魯喬是故意羞辱凱瑟麗娜。 到了 晚上婚宴的時候,彼特魯喬執意帶妻子回自己的家。 1967 年電影版對此旅途也有很好的描述: 彼特魯喬和男僕葛魯米奧都騎著馬, 而驢背上的凱瑟麗娜則被遠遠甩在身後。 天下著雨, 道路泥濘, 凱瑟麗娜下坡時跌入一個水坑, 彼特魯喬也未伸出援手, 就這樣一直到他們到彼特魯喬家中。 晚餐已准備就緒, 凱瑟麗娜十分飢餓。 但彼特魯喬故意打翻飯菜讓凱瑟麗娜沒得吃。 此時凱瑟麗娜的語氣變得和緩, 「夫君, 請你不要生那麼大氣, 這肉燒的還不錯哩。」 彼特魯喬知道他的方法起效了, 「我這只悍鷹現在非常餓, 在他沒有俯首聽命以前, 不能讓她吃飽, 不然她就不肯再練習打獵了 。 這是以體貼為名懲治妻子的辦法, 我就這樣克制她狂暴倔強的脾氣。」 事實上, 凱瑟麗娜也知道丈夫的折磨她的意圖來,「我越是心裡委屈,他越是使勁折磨我。」 聰明的卡特里娜選擇了 服從。 在他們去往比安卡婚 禮的途中, 彼特魯喬指向太陽, 並說那是月亮。 凱瑟麗娜說, 「您高興說它是月亮, 它就是月亮; 您高興說它是太陽, 它就是太陽。」 然後便是凱瑟麗娜完全失去了個性的轉折點――從一個潑婦變成一個聽話的妻子。 在路森修家舉行宴會上, 彼特魯喬、 路森修和霍坦西奧下了 一個賭注。 彼特魯喬, 「各人去叫自己的妻子出來, 誰的妻子最聽話, 出來的最快, 誰就算得勝。」 大家都認為彼特魯喬必定失敗, 但他卻顯得信心十足。 結果證實彼特魯喬的勝算――凱瑟麗娜是唯一願意聽候丈夫差遣的妻子。 現在的凱瑟麗娜甚至願意勸說其他妻子聽命於各自的丈夫。「你的丈夫就是你的主人、 你的生命、 你的所有者、 你的頭腦、 你的君王; 一個女人對待丈夫,應當像臣子對待君王一樣衷心恭順, 應當長跪乞和, 應當盡心竭力地服侍、敬愛、 順從。」 凱瑟麗娜的性格發生了 如此巨大的轉變, 說明她已屈服於男性統治下的權威。 二、 男權代表性格在劇中的體現 劇中勇敢的彼特魯喬先生目 的明確, 自信滿滿。 彼特魯喬, 「既然我的求婚主要是為了錢, 無論她怎樣淫賤老丑, 潑辣兇悍, 我都一樣笑納;盡管她的性子暴躁得像起著風浪的怒海, 也不能影響我對她的好感, 只要她的嫁妝豐盛, 我就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人的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 16 世紀和 17 世紀不容置疑的男性權威和佔主導的地位。 彼特魯喬自身也很粗魯庸俗。 從他的首次出場與其男僕葛魯米奧的對話中, 我們可以看見彼特魯喬對敲門一事的威信。 彼特魯喬坦率直白, 不是一個偽君子, 甚至公開說自己可以為金錢而結婚。 彼特魯喬馴服潑婦凱瑟麗娜是本劇不容錯過的精彩部分。 第一次相遇 時, 彼特魯喬用他能想到的所有美麗的話語來形容凱瑟麗娜, 誇張地令人佩服。 誇張的是就業。「我因為到處聽人稱贊你的溫柔賢德, 傳揚你的美貌嬌姿, 雖然他們嘴裡說的, 還抵不過你真實的好處的一半, 可是我的心卻被打動了 , 所以特地前來向你求婚, 請你答應嫁給我做妻子。」 即使當凱瑟麗娜對他冷嘲熱諷, 彼特魯喬也笑嘻嘻的。《馴悍記》 1967 年的電影版中對此情景進行了 細致渲染: 在一個谷倉里, 凱瑟麗娜躲避著彼特魯喬的追逐, 爬上屋頂, 但最後與彼特魯喬一起掉入棉花堆里了。 彼特魯喬騎在她身上, 宣告著他的勝利。 三、 劇中角色的對比與轉換 凱瑟麗娜和比安卡兩姐妹性格的前後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起初,比安卡的溫順可愛反襯出凱瑟麗娜的野蠻霸道。 隨著故事的推移, 比安卡卻開始在花園與人調情, 與路森修私奔, 對人說臟話並且不聽從她的丈夫。比安卡成了一個不恭順的妻子。 新婚時比安卡便不聽從路森修的命令, 因此不難想像她結婚後的行為會是怎樣。 這個戲劇的一大特點是大量的角色偽裝, 表現出態度的改變和行為及心理的變化。 在《馴悍記》 的外部框架故事中, 貴族讓斯賴從流浪漢搖身成為「老爺」; 路森修假扮坎比奧, 以語言教師的身份追求比安卡; 霍坦西奧也扮作音樂老師親近比安卡; 一個老學究假冒路森修的父親文森修; 特拉尼奧冒充他的主人路森修。 這些偽裝體現了這部喜劇的幽默感, 讀者也可以從中發現, 一個人的外表不總是其真實身份的外在體現。 四、 女性權益所受的壓抑 實際上, 女性在 16 世紀幾乎沒有什麼法定權利可言。 凱瑟麗娜一旦 結婚就會成為彼特魯喬的私人財產。 彼特魯喬, 「她是我的家私, 我的財產; 她是我的房屋, 我的傢具, 我的田地, 我的谷倉, 我的馬, 我的牛,我的驢子, 我的一切。」 同時, 男性也將婚姻作為一種交易。 對於父親巴普提斯塔來說, 倆個女兒的婚姻也是自己利益的來源。 在這種背景下, 如果一個女人敢公然反抗她的丈夫, 她的努力也是徒勞的。 凱瑟麗娜在劇末發表的長篇大論中對女性所受壓迫的無奈感。 在女權主義者看來, 以凱瑟麗娜為代表的女性們, 對男性權威的挑戰, 對自身生存危機的反抗, 使其不得不在絕望中使用非理性的抗爭手段, 以獲得平穩的生活。 莎士比亞仍在維護男性社會的特權, 並未打破囚禁女性的牢籠, 並未真正把女性從第二性的附屬性狀態中解救出來, 並未賦予女性與男性同等的主體性地位。

『叄』 求<馴悍記>中這段對白的中文翻譯

你的丈夫是你的神,你的生命,你的主人,你的意志,你的國王,內他是照顧你的人,容是為你的衣食而終日奔波勞累與大海的波浪和陸地的崎嶇之間的人,他在暴風雨中眺望夜空,在寒冷中守望白晝,而你,卻安全又舒服的躺在家裡休息!這一切的付出只需要一點點的回報:愛,溫柔美麗的面容,和真正的服從。對以上種種他所經受的磨難而言,這是多麼微不足道的回報啊!

這個是我手工翻譯的 ··絕對原創。我也很喜歡莎老呢 ·

『肆』 馴悍記的劇情簡介

《馴悍記》是莎士比亞最受歡迎的戲劇之一,早在1908年「美國電影之父」葛里菲斯版就曾將此片改編為權電影。而澤弗爾利1967年導演的這版《馴悍記》,因為有伊麗莎白·泰勒和理查德·波頓的演出,而更加精彩。
澤弗爾利最擅長挑選演員。誰最適合演出莎士比亞筆下這一對言語粗魯、行為火暴的夫婦呢?當然是好萊塢最瘋狂的一對兒:李察·波頓與伊莉莎白·泰勒。《馴悍記》拍攝之時,正是李察·波頓與伊莉莎白·泰勒的第一次婚姻進入第三個年頭。之後他們離婚又再次結婚,成了名副其實的歡喜冤家。李察·波頓與伊莉莎白·泰勒都是個性強悍、脾氣暴躁的人,他們之間怪異又反復無常的關系,正好適合整部電影的氣氛。兩人無論是在現實還是在銀幕上狂暴粗魯的爭吵,可能都會叫人大跌眼鏡。兩人銀幕下的緊綳關系彷彿搬到銀幕上來,從針鋒相對到恩愛逾常,提供了詼諧但充滿爆發力的表演。本片的編劇和導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精巧自然地融入了現代意識和表現手法。豐富的戲劇沖突和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在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而酣暢淋漓的譏諷背後飽含對人性弱點的理解。劇中星光璀璨,強大的演員陣容賦予了《馴悍記》不一般的張力。

『伍』 神爾經典聽讀機的曲目包含哪些

1、中國古典天籟: 2、西方鈴木左右腦全能音樂: 3、國學經典:《論語》內、《容孟子》、《老子》、《莊子》、《大學》、《中庸》、《弟子規》、《三字經》、《詩經》、《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孝經》、《增廣賢文》、《笠翁對韻》、《孫子兵法》、《莊子》孟子、詩經、易經、尚書等內容 4、英文經典:《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馴悍記》、《無事生非》、《辛白林》、《暴風雨》、《麥克佩斯》等 5、還包含唐詩宋詞、歷代詩歌、歷代美文選、德育故事、勵志故事、童話故事、中英文兒歌、網路知識等 6、中醫養生啟蒙之黃帝內經、湯頭歌、國學歷代美文、歷代詩歌、莎士比亞作品、聖經故事、西方神話故事、英文優秀童謠、優秀兒歌、中國歷史故事、美德教育故事、誠信故事、愛國故事、奉公故事、樂觀故事、尊師故事、孝道故事、名人故事、生存技能故事、EQ故事、經典神話、365夜故事、自然人文網路知識、10萬個為什麼、等一共1700個曲目。

『陸』 馴悍記是哪一年哪個出版社出版的

解讀《馴悍記》中的人物形象

摘 要:《馴悍記》(Taming of the Shrew)是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最著名的喜劇,探索了兩性關系以及愛情和金錢的價值等主題,熱鬧的故事情節背後帶有濃厚的文藝復興時期關懷人的命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色彩。戲劇描寫悍婦凱特因為性格暴躁、脾氣倔強,找不到任何一個敢娶她的男人,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她嫁給了高大結實的大鬍子男人皮圖丘。皮圖丘一心要把凱特訓練成百依百順的好妻子,所以他採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最後終於馴服了凱特的一身傲骨。《馴悍記》中皮圖丘對凱特的馴服並不是以愛情為基礎,《馴悍記》展現了男權社會對女性殘酷的迫害。
關鍵詞:馴悍記;愛情;男權社會

莎士比亞早期喜劇《馴悍記》的主題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從中世紀的對應學說出發,以非秩序的假設為基礎,認為此劇是男性對女性的征服,女性對男權的服從。另一種看法認為皮圖丘和凱特的故事是以愛情為基礎,皮圖丘和凱特彼此愛著對方,但卻不肯講出來。
20世紀初,《馴悍記》與《羅米歐與朱麗葉》作為最早被引入中國的莎劇,登上中國戲劇舞台。當時的中國仍舊是封建保守的年代,男性對女性擁有絕對的權利。在這種背景下,《馴悍記》在當時受到極大的歡迎。這個事實表明當時人們對《馴》劇的解釋顯然是上述第一種——男性對女性的征服。但隨著人們對莎劇研究的深入,學者及批評家開始探討表面故事情節下莎翁的創作意圖。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亞辭典》對《馴》劇作如下注釋:這部劇作雖然在表面上是寫男性對女性的強權和女性對男性的服從,但從劇作的內在深層結構來看,莎士比亞著力表現和歌頌的卻是男女主人公身上煥發出來的旺盛的青春和生命活力。⋯《莎士比亞評論匯編》(下)中,英國莎學專家考核格希爾在其題為《莎士比亞喜劇的基礎》一文中寫道,「皮圖丘自己承認是個追求有錢女子的男人,但他脾氣很好,有活力、坦白、詼諧、可愛。毫無疑義,他凱特是一見鍾情的。他雖然大喊大叫、狂妄異常,卻不是個卑鄙的人。對凱特來說,他好像是她的救星」,「皮圖丘決心打擊的是這個姑娘的兇悍態度而不是她的精神 」 。由方平先生主編的《新莎士比亞全集》中,《馴悍記》的前言也談到了類似看法,認為劇中馴服的目的在於打破那把凱特的「真我」緊緊地籠罩住的「假我」的外殼,以使凱特從變態的性格中解脫出來,開始她渴望的正常生活。對於仍處於主導地位的《馴》劇第二種解釋則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皮圖丘對凱特無一絲愛情可言,皮圖丘的「馴悍」與小夫妻吵架有天壤之別,是對凱特純粹的身體和心靈的凌辱。事實上,《馴》劇表現了具有獨立叛逆精神的姑娘是怎樣被男權迫害著,一步步逼到走投無路境地的悲劇故事。
《馴悍記》中女主人公凱特是帕度亞富翁巴普提斯塔的女兒,秉性暴躁,悍聲遠播,以至於求婚者不敢問津。這時,維洛那紳士皮圖丘得知凱特的情況後,決定娶她為妻。皮圖丘在向凱特求婚和婚後的幾天里,以愛護妻子為名,故意做出一副比凱特更暴躁、任性和乖戾的樣子,讓她飽嘗飢寒勞累之苦,倍受遭人誤解、怠慢的折磨,從而使她領悟到一個聰明的妻子不應倨傲粗野,故意和丈夫鬧別扭的道理,而且成為帕度亞城最柔順的妻子。
基於此劇喜劇的特點,批評家們努力去尋找使人愉快的主題。但是皮圖丘的行為真的是基於對凱特的愛情嗎?如張泗洋先生所言,《馴悍記》所表現的夫妻矛盾事實上是一種具有相當普遍意義的社會性沖突,凱特與家庭、丈夫的對立,實質上是她為了求得人的尊嚴和獨立人格所進行的斗爭。
凱特的人生悲劇,實際上從她成長的家庭中就孕育了。她是多子女家庭中不被喜歡的孩子。由於她追求自由獨立的叛逆性格使她的父親毫不掩飾對她的失望和輕視。她被稱作潑婦,在帕度亞以善於罵人出名,被周圍的人們冠以瘋、悍、潑,而她不過是剛剛成年的,或尚未成年的少女。劇中,她所有能稱得上「悍舉」的也就是她追打她的妹妹。事實上,這是在家庭中不受重視的孩子嫉妒家中寵兒常有的現象。不可否認,凱特的性格中帶有長期壓抑環境中生活的扭曲成分。而其他的「悍舉」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父親巴普提斯塔從來便把婚姻大事看作是一樁商業交易,從開始凱特就是其父親的「滯銷貨」。他急於將「滯貨」出手,女兒幸福與否不在他考慮之列。第一幕第一場中,當凱特的父親近乎乞求葛萊米奧和霍坦西奧(比恩卡的追求者)看在熟人朋友的份上,商量商量,乞求他們中的一位娶凱為妻時,凱特又羞又恨地責備父親不該讓兩個臭男人取笑她,大罵拿她取笑的葛萊米奧和霍坦西奧,聲稱她若是嫁給了他們其中的哪個臭男人,她會用三隻腳的凳子打破他的鼻頭,把他塗成花臉叫人笑話。
凱特和皮圖丘尚未見面,婚姻就由她父親決定了,她已經像貨物一樣被易主,成為皮圖丘的財產了。她的悲憤,她的無奈毫無用處。就這樣,新婚,本應是一個女子最幸福快樂的時候,然而,對凱特卻是屈辱的開始。凱特知道皮圖丘借著愛惜她的名義,用飢餓和睏乏來折磨她,對她進行身體摧殘;再用摧殘她驕傲的尊嚴來「馴服」她。正如皮圖丘所講,要「拿她當一隻亂撲翅膀的倔強鷂子一樣對待」。最初,是凱特少女的體面之心被羞辱,皮圖丘故意在婚宴上姍姍來遲,舉止粗俗,在眾人面前使凱特尷尬。之後他以愛護妻子為名,使凱特飽受飢寒之苦,精神身體被虐待。繼而他專橫跋扈到了不知羞恥的無賴的境地,如第四幕第三場中,皮圖丘逼迫凱特承認兩點鍾是七點鍾;第四幕第五場中,指太陽為月亮。更有甚者,皮圖丘竟然硬說年邁的文森修是美貌姑娘,要凱特與他親熱親熱。最後,皮圖丘公然用打賭的方式取笑自己的妻子。
上述皮圖丘的種種行為已遠遠超出了小夫妻拌嘴、或吵架的范疇,更絲毫談不上愛情。在《馴》劇第一幕中,偶來此地的皮圖丘就明確表示他的求婚主要是為了錢,無論對方是怎樣淫賤老丑,潑辣兇悍,他都不在乎,都一樣歡迎,但前提條件是嫁妝豐厚。
在皮圖丘和凱特的較量中,皮圖丘的兇悍、無理和無恥到了令人無法相信的地步。她的抗爭更艱難,更孤獨。劇中,莎翁沒有給凱特獨自的機會說出心裡話,以至於讓許多學者和讀者誤解凱特。莎翁之所以沒有讓她講出自己的心裡話,原因正在於那個時代沒人能懂凱特的悲苦,沒人同情和理解她。她的抗爭,在整個男性的世俗社會都當作自作自受,是一件無理取鬧的、可笑的事。就連劇中淑女典範妹妹比恩卡都感到凱的「婦道宣言」很刺耳,但劇中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好男人」盧森修競聞之而悅,並勸其妻也應該學學這樣的「婦道」。
《馴悍記》的「戲中戲」的結構,由於沒有對序幕做最後交待而被認作是莎士比亞的早期喜劇的缺點。事實上,也不能排除這是莎翁特意的安排。如果說當局者迷,舞台上,凱特被一群有錢有勢的人肆意地戲弄,侮辱;那麼,舞台下,作為旁觀者又如何?上至貴族下至社會最底層的老酒鬼都在樂不可支地欣賞她的遭遇。這種戲中戲的結構無聲地表達了莎翁對世道的譴責:整個世界都在拿這個姑娘的痛苦當笑話來看!同時,凱特孤立無援地抗爭的境地被強化了。
20世紀初上演的莎劇的第一部有聲片《馴悍記》,由女影星畢克馥扮演的凱特,一邊正經地宣揚著婦道,一邊對兩個新娘會心地眨眨眼睛,這無疑是個嘲笑大男子主義的小動作。不過,對《馴》劇的這種處理方式未免過於溫和了,不足以表現男權對女性人格的摧殘。
據考證,歐洲各國的民間口頭文學中都曾出現過悍婦的形象,和以殘暴的手段「馴妻」的故事,例如,古代蘇格蘭民謠《一張馬皮裹悍妻》。莎士比亞對這個殘暴虐待女性的故事進行了大改動,嬉笑怒罵取代了極端的場面,於是《馴》劇以喜劇的面目出現了 ,試想,在男性對女性有絕對統治權的伊麗莎白時代,將一張馬皮裹悍妻的故事搬上舞台豈不更使觀眾歡迎?很顯然,劇作家不贊同,某種程度上甚至厭惡民謠中殘暴的馴婦行為。
進入20世紀80年代,諸多中國莎學研究者借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關系來分析《馴悍記》,得出皮圖丘幫助凱特從變態的「自我」中解放出來,恢復「本我」,開始富於希望的新的人生階段的結論。殊不知,正如美國女權主義者米利特所言,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表面上置男女於平等的地位加以分析,事實上,他的理論為男女的不平等提供了理論支持。劇中,皮圖丘說:「她是我的家私,我的財產;她是我的房屋,我的傢具,我的田地,我的谷倉,我的馬,我的牛,我的驢子,我的一切。」借皮圖丘之口,莎士比亞點明婦女在這個時代的可悲地位。
由於歷史的原因,諸多學者從男性的角度不自覺地將男權世界強加於女性,溫順服從被想當然地認為是女性的美德。這在客觀上忽視了作為女性所特有的、區別於男性的情感和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學者認為《馴》劇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喜劇的原因之一。眾所周知,莎士比亞所創作的戲劇形象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幾乎每一部作品裡都傾注莎翁理想和憐愛的女性。不論是《威尼斯商人》中睿智勇敢,為束手無策的男人解決棘手問題的鮑西婭.還是《羅米歐與朱麗葉》中不受封建習俗束縛,為了愛情不惜犧牲生命的朱麗葉,或是《李爾王》中充滿真愛和誠實的考狄麗婭,《愛的徒勞》中機智的羅瑟琳,《無事生非》中不甘心女性屈辱命運的貝特麗絲,即使在沒有多少女性人物參與、男性占統治地位的《居理厄斯·凱撒》中,勃魯托斯的妻子波希婭也要求在家庭中與丈夫平等的權利。所有上述女性人物無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難道莎翁的《馴悍記》中的凱特屬另類女性?當我們從女性的角度去理解凱特,就深深地體會到她的痛苦。凱特已徹底領教過皮圖丘精心策劃的神經戰,她獨立的人格和作為人的尊嚴受到一次次重創。正如文中所言,凱特是一位心智健全的女性,作為「新嫁娘」,她必須在眾人,特別是家人面前努力使自己免受彼特魯橋的進一步凌辱。她的「婦道宣言」,表面的馴服使皮圖丘失去了正面出擊、凌辱她的機會。凱特很明白皮圖丘的用心。她反抗,但她卻如一隻被縛的鷂子。她那過分諂媚夫權的言詞明白地暗示她的馴服是無可奈何的假話。她的無可奈何使她的悲劇意味更深厚,她的個人悲劇已經融進整個社會的悲劇之中了— — 她代表千千萬萬個在男權統治下苟且偷生的女性。與莎劇其他女性人物相比較,凱特應該是呼喚女性獨立人格的最強音。

可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馴悍記蘊含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