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動漫發展歷程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概述
http://bbs.cpcw.com/viewthread.php?tid=261242這里有各個國家的動漫發展情況~包括中國
當前中國動漫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這個貼很不錯~很有見解
http://..com/question/27806128.html?si=3
第一,在製作的時候,我們經常為經費發愁,原因很簡單,缺少投資,國內市場對動畫毫不重視,或者說對他的商業價值認識不足.比如最近我一個同行參與的某30話某動畫,原定經費是280萬,結果一砍再砍,到最後不足計劃經費的百分之40,導致很多原本需要專業人氏製作的底層東西,全靠他們劇組在摸索製作,導致周期爆長,整個製作完全圍繞在省錢兩個字上。
第二,很多劇情無法製作,其實這個時代的動話製作者,自己大多也在看日漫,網路小說。什麼劇情受歡迎,其實大家都清楚。但是知道歸知道,製作歸製作。可以無奈的講,那些受歡迎的劇情,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敢做。因為做了全是浪費掉,根本不能通過審批,如果上面良心大發,寬容一點,就是把內容一砍再砍。
第三,美工問題。完全不缺少動漫美工人才,日本的眾多動漫,有N多都是中國人在製作底層美工,甚至有不少這樣的公司。或者業余的美工愛好者。比如高達 SEED,幾乎美工幾乎全是在中國製作。因此真給我們足夠的資金,目標是做一部日本風格的動畫,那實在太簡單了。可惜,做的不是日本風格,而中國的風格,老實說,行內乃至所有中國動漫愛好者至盡沒摸索到頭緒。我們沒哪個錢去請人。嚴格說,經常為兩三千塊的經費把腦子想爆炸。這個可能是行外人不能想像的吧!
第四,劇本重視不足,或者說動畫的靈魂,漫畫,在中國完全沒有發展起來,原創動畫劇本,很遺憾的說,中國沒有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而反觀日本,專門有一大票這樣的人在吃行飯。外行創作的劇本,或者說根本是為了趕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沒內容,沒水準,受政策制約,本來先天就不足,再加上被國內審核方式限制了手腳,真的很難。
第五,大家在說藍貓怎麼怎麼垃圾。不過大家曉得不曉得藍貓乃至周邊賺了多少錢,他的投入又是多少。如果我說,藍貓的收益可以比擬中國20年動畫的總和收益總和的兩百倍,不曉得有沒人會相信。這部動畫我不評價,但是在中國,只有做這種類型或者(包括製作流程)才能賺到錢,我不曉得大家信不信。如果中國製作全金屬狂潮(我個人比較喜歡),有人投資就可以做的出來,但是我可以保證,投入多少就賠多少,不會有一家電視台會播放,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內發行商會買。
第六,看到總是說中國動畫工作者技術上比不上國外。或許3D技術上,中國還不成熟,但在2D上,我可以肯定,我們完全不落後旁人。25鍾的動畫,日本、分鏡稿大約有3-7萬張以上。我們呢,以十除吧!日動畫,製作人員有多少,我們以20除吧!經費上,估計快要以百除了。日本一部OVA大約都是4千萬人民幣左右的製作成本。我們呢,給50萬燒高香了。
沒錢自然沒技術,沒錢自然沒辦法把所有底層交給專業人員。而且他們大多在為國外打工。沒錢自然談不上什麼宣傳,談不上什麼配音陣容,談不上什麼動畫的分鏡頭的銜接,因為大家都在趕,周期越長,經費越緊張。根據我知道的,有部分中國動畫,在沒製作完成就假死了,N久之後,籌到點錢,就匆匆受尾。
行內的情形就是這樣。為什麼這樣,很簡單,中國消費動漫的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是花錢來看,花錢來供應這個市場的,沒有錢,沒有錢,沒有錢。很無奈,因為大家的收入比起國外,次的很遠。中國沒有多少人會因為喜歡蝙蝠俠,而去買上萬本不同版本的正版漫畫版全餐,上千種的正版動畫影碟。以及能堆成山的正版周邊產。音樂CD。等等等等。
原因是中國動漫愛好者,都不願意把錢花在我們動畫的身上。在網上看著免費的動畫,幾個好友合買或者租散裝光碟的VCD。如果一個收入1000塊的動漫愛好者,能一個月投入20塊,甚至10塊錢,那麼我相信我們的經費就遠比現在多10倍,甚至以上,國家的審核也就不會這么嚴格。投資方也會加大支持,並且搶著投資。可以一切都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坦白說,大家在製作動畫的時候都是認真謹慎的。如何省錢,又如何能保證最底的動畫質量,頭疼著,頭疼著。趕工,趕工著。罵的人不肯給我們投入。其實小白這個詞,恐怕最早是從我們這里流傳出去的。小白的真正意思不是說什麼無知,或者愚蠢。而是說看白片或者白看的。
說實話,我應該恨你們這些人,因為明明有能力去支持我們的進步,卻只知道漫罵。但是我又恨不起來,畢竟環境就是這樣,我們做出來的動畫質量就是這樣,中國的觀眾就是這樣。
對此,中國視協卡通藝委會副主任傅鐵錚給網友作了一番中肯的分析:」中國動畫片同國外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是我們中國人對動畫或者卡通這種藝術,或者說藝術產品本身的特質認識不清楚。我們很少考慮到觀眾或者是消費者對卡通這種文化產品的消費訴求是什麼?我覺得人們看動畫片或者購買卡通產品的第一訴求是『找樂兒』——尋找快樂是人們在紛忙工作或生活之後的第一訴求,所以當你設計一部動畫片的時候,能不能給大家提供快樂,應該放在第一位。我曾經自己試圖拍過一部動畫片,我在寫導演闡述的時候就強調,我們的片子要給大家提供什麼?第一,是快樂;第二,是快樂;第三,還是快樂。我認為國產片和外國進口動畫片的第一差距就在這點。〃
傅鐵錚因為每年組織中國卡通產業論壇而蜚聲國際動畫界,他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觀點:」暫不宜過多強調的口號是所謂『寓教於樂』。實踐證明在中國這個習慣於『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傳統文化氛圍內,過分強調『寓教於樂』的結果,就是有教無樂,所以中國的孩子不喜歡看,外國的孩子看不懂,這是中國動畫的很大悲劇。如果上述問題不能很快地解決,其結果就是讓別人的文化產品佔領我們的文化市場,佔領我們的熒屏,佔領我們孩子們(從兒童到青年)的心靈。〃
」別人的文化產品〃指的是什麼?傅鐵錚沒有明說,但業內人士都知道是日本動漫。近十年來,盡管官方一再限制日本卡通進口,但散裝光碟日本漫畫書和動畫片光碟還是遍地開花。
從」三字經〃開始的中國傳統啟蒙文化,向來是一種」前諭文化〃、一種滿堂灌式的教化,用孩子的激進眼光看甚至是一種弱智文化。國產動畫片就是這種啟蒙文化忠實繼承和發揚光大的新載體。國產小說、影視劇尚有《紅衣少女》、《男生賈里》、《多思的年華》等比較接近少年兒童心理的作品,而從國產動畫片中基本上看不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其作者還沉迷在五十年代的小生產社會生活圖景中。在動畫片的技法和功能上,有三大誤區,即」寓教於樂〃(教化)、動物化(以動物為主角,教化的副產品)、民族化(拒絕時尚的代名詞)。中學生痛斥國產卡通為」弱智卡通〃,是」愚民文化〃的產物。而很多文化人看不上的日本動畫片,恰恰是改變了東方啟蒙文化居高臨下的姿態,是一種青春啟蒙片。日本動漫所渲染的友情、愛情、勵志等等,都屬於」同諭文化〃的范疇,是年輕人的相互激勵和取暖。前些年中國第一部青春卡通片《我為歌狂》雖然只做了52集就因經費不足而夭折,卻在中國動畫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部分劇作者藉助這部曇花一現的電視動畫片,在圖書市場上為個人大賺了一筆,甚至還出現了《我為畫狂》一類跟風的圖書。
如果你在大街上隨機詢問行人:日本動漫產品的受眾平均年齡有多大?恐怕很多中國人都猜不到——竟然是32歲!那麼,中國動漫迷的基準年齡有多大?以當初看《聖鬥士星矢》的那代孩子推算,今天大約已經22 歲,上大學了!但中國動畫企業製作的多數作品觀眾定位還是像《藍貓淘氣3000問》那樣——14歲以下!生產者和消費者面臨一個如此尷尬的年齡錯位:14 歲以下產品的生產者,如何去滿足22歲左右的消費者?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這樣斷言:大灰狼、小白兔和貓狗一類動畫一統中國卡通消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動漫的腳步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了貓狗動畫的」霓裳羽衣曲〃。
日本動漫:魔鬼還是先驅?
中國人接受美國迪斯尼卡通並不困難,一位著名人才學家盛贊:迪斯尼卡通片」值得每一代孩子至少看一遍〃。但對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興起的日本卡通熱,成年社會頗不以為然。握有卡通引進審查大權的文化官員對日本片保持高度警惕,新聞媒體乾脆指斥日本動漫為」垃圾〃。
與此同時,在眾多網站的動漫論壇上,為數眾多的青少年卻在興高采烈地交流著觀看日本動漫的心得。
日本動漫陪伴自己走過十年光陰的網友」Sarge〃,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自己這一代人與動漫的不解之迷: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到的就是日本風靡全球的《鐵臂阿童木》。那神奇的擁有十萬馬力的機器少年,擁有人類的善良和正直情感;最邪惡的卻是從不把機器人當作人類看待的人。
中學時父母給的零用錢從來不買零食,全存起來買漫畫,然後再和朋友交換著看。出了兩部影響我最深的動畫《橙路》和《太空要塞》和漫畫《七龍珠》。
進入高中了,接觸到的漫畫一下子變得繁雜了起來。反正只要你去書攤,幾乎什麼漫畫(散裝光碟的)都有。
到了大學,無意中看到部《ghost in the shell》(也叫《攻克機動隊》)的動畫片。我第一次看到了一部以電影手法拍攝的動畫,那種畫面的剪輯跳動和以及背景插曲、配樂都簡直讓人目瞪口呆,我的心中似乎有什麼在燃燒。找到《太空堡壘MICROS-PLUS》、《橙路劇場版》,我覺得簡直要瘋狂了。
離開學校後,看到好幾部難忘的動畫電影《浪客劍心追憶篇——十字傷》,那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血淋淋的搏殺、那種冷酷中卻又帶點憂傷的眼神,還有那把永遠流淌著敵人鮮血的利刃。然後是大師宮崎峻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夢幻街少女》。宮崎峻成為我最崇拜的人。如果能夠,我願意做宮崎峻大師筆下的一隻展翅高飛的鷹,去親眼瞧瞧那懸浮在半空的天空之城、去拜訪大山深處的精靈……
如今的我已經不再年少(23歲,已經很老了!)可是那些最美妙的記憶卻永遠地留在了那個虛幻的國度,每當我累了的時候,我都會打開那些塵封的漫畫,再次回到那美妙的世界中,做個自由的精靈,去享受那種要讓人大聲吶喊的快樂。
這簡直是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雖然老派的成年人聽了不免要搖頭苦笑。
網友最大的苦惱是媒體對日本動漫的報道不夠全面,而且帶有某種」刻板印象〃,總認為日本的動漫作品」有很多暴力、-_-#內容〃,屬於」精神鴉片〃、」文化侵略〃。這樣的結論並不是空穴來風,日本動漫中絕對存在」文化垃圾〃。媒體的缺陷只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有網友對媒體抨擊《灌籃高手》」宣揚不良少年早戀〃不敢苟同,反問」怎麼看不到不良少年被體育精神感動,真正愛上體育的整體故事呢?〃媒體批評《機器貓》」全是漫無邊際的瞎想〃,網友也質疑:」失去想像力的民族是要滅亡的民族!〃
網友」sukashinji飛鳥〃說,日本卡通中有不少思想深刻的作品,」比如從1979年開始放映的《高達》系列,每一部都是在探討戰爭中的人性,反思戰爭的錯誤。1995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研究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性的價值與意義,直到今天關於它的討論在日本還沒有結束。反觀中國的動畫,有哪一部有深刻的思想性?有哪一部讓現在的成年人還在討論它的內容?為什麼?因為中國動畫不正常的心態,認為這是『小孩子的玩具』!〃
網友」JUSTICE〃說:」日本的右翼勢力到現在也十分猖獗,很多日本人到現在也看不起中國人,但這不能成為民族仇恨的理由。我們有理由反對日本人否認『南京大屠殺』,我們有理由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我們有理由抵制某一部傷害了中國人感情的日本漫畫作品,我們甚至有理由在街上暴打侮辱中國人的日本人。但我們沒有道理拒絕引進並沒有得罪中國人的日本卡通。如果強行禁止日本卡通的流入,無疑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網上廣為流傳《我們為什麼哈韓哈日》的帖子,裡面有一句大實話會讓中國的動畫從業人員睡不著覺:」因為國內沒有我們需要的,我們才不得已轉向國外,這一點希望你們記住,我們,是被迫的!如果中國真能有好動畫,我們何必選外國的?〃
另一則網友帖《隱藏在日本動畫深處的東西》一一剖析了日本動漫在那些方面觸動了中國青少年的心靈:
」積極向上,奮勇拼搏。如今,青少年中獨生子女佔了大部分,有很多人變得懶惰,不求上進。而在日本動畫中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為了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1999年風靡全國的日本動畫《灌藍高手》中櫻本花道可以說不算一個正面人物,然而他對藍球的熱情以及他為了成為藍球高手而努力的精神,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呢?〃
Flash技術傳到東亞,想像力豐富的黃種人迅速掀起了flash的狂潮。韓國把flash作為進軍世界第三大動畫強國的主流技術和主打產品。在中國內地,痴迷者根據flash英文的詞義」閃光〃和」靈動〃,給自己取名」閃客〃。版畫出身的」老蔣〃率先唱響《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小小〃的打鬥系列把flash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拾荒的《小破孩》系列用《景陽崗》、《中秋·背媳婦》等傳統題材和二胡、琵琶等傳統音樂,為低迷期的國產卡通增添了一對白白胖胖的中國娃娃;裝飾畫出身的卜樺則用5分鍾的《貓》和《無常》,過了一把flash」實驗電影〃的《仲夏夜之夢》……較有影響的」閃客帝國〃網站,單個flash作品的點擊收視最高達到150萬次。帶有象徵意味的是,中國視協動畫短片學術獎鄭重設立了」網路動畫類〃獎項。
在2004年3·20台灣選舉前,以出產flash形象」阿貴〃揚名的春水堂,受雇於民進黨製作了兩集flash競選廣告片,對於民進黨拉攏台灣100萬新選民起到很大作用。以至於閃客圈子有個說法,如果國親陣營早點普及flash知識,培養自己的閃客人才,也不至於因為區區2萬多張選票而讓阿扁得逞,並使海峽兩岸陷入前所未有的嚴峻危局!
與網路卡通同時大放異彩的,還有手機彩信。彩信MMS自2002年 10月推廣,樂觀的估計,到2005~2006年我國彩信手機將超過1億部,中國將真正進入彩信時代。彩信手機目前可以接收視頻、圖片、聲音和文字,實際上還是一張張連貫的Gif圖配上音樂。但隨著移動通訊帶寬的拓展,java、brew、quicktime等軟體的推廣,以及手機硬體的改善,手機和小靈通將成為一個集簡訊、圖片/ 繪本、midi鈴聲/ 歌曲、彩信、游戲/ 寵物、流媒體點播於一身的攜帶型多媒體個人娛樂平台,繼平面出版物、電台、電視台、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用手機和小靈通看高難度、高清晰度動畫片的時代正在向我們招手!
國產動畫,經過上世紀50年代前的輝煌,八九十年代前的蹉跎,能不能在網路卡通和移動通訊增值服務這兩大新興載體上實現跨越式發展,世人正拭目以待,閃客們也憋足了勁頭。
國產卡通是一個消耗青年人心力的話題,年輕的動漫迷對國產卡通傾注了太多的希望和太多的失望,至今也依然寄託著太多的期待。中國卡通業也是備受有識之士關注的重要經濟話題和文化話題,因為卡通產業和卡通文化的發展關繫到中華民族的」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現在的關鍵是決策者、資本市場和企管階層需要更宏大的視野、更寬厚的胸懷和更務實的努力。
http://..com/question/7083091.html?si=7
我基本不看國產動畫,所以也不是很了解,我覺得國產動畫越來越不行了,以前還有自己的路子,現在把自己的特點都丟了,又學不來別人的。
原因嘛,在我認為,中國缺少像迪斯尼、手冢治蟲、宮崎駿這樣的領頭人所帶領的領頭團隊。
國外動慢產業的發展優勢 快有了吧~現在國家重視這一塊了
中國動漫自身發展的優勢
對中國動漫產業的見解
我相信中國動漫會有出頭之日!!!頂多20年!
『貳』 中國卡通發展歷史
商業盈利模式的鞏固
這一時期,美國卡通業發展的另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商業盈利模式的鞏固。美國漫畫業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初步形成了「漫畫作者→出版商→分銷網(含專賣店)→讀者」的商業運作模式。在戰後,這個運作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所不同的是,銷售網路的規模和對讀者群的覆蓋面有了明顯的擴大。而一些原本不大介入漫畫銷售的普通書店也開始涉足漫畫的經銷。除了漫畫期刊和圖書出版以外,對於漫畫周邊產品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再開發(形象授權)也正在成為美國漫畫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到了二十世紀末,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興起,動畫片的生產和製作面臨新的革命。迪斯尼公司再次充當了新技術的弄潮兒,推出一系列大製作的動畫巨片,包括取材於安徒生童話的《小美人魚》(1990)、根據阿拉伯古典名著改編的《一千零一夜故事》(1992)、根據莎翁名著改編的《獅子王》(1994)、反映早期北美殖民生活的《風中奇緣》(1995),以及第一部全部採用數字技術製作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等等。
這些動畫大片的推出不但體現了迪斯尼駕馭新技術的能力,而且還引發了「劇場傳統」的回歸,人們不再守著家裡的電視機而是買票到影院里去觀看動畫片。這是電視取代電影成為最重要的動畫媒體之後從沒有過的現象。另一方面,以「夢工廠」為代表的業界新銳也在與迪斯尼的競爭中逐漸崛起,不斷為世界各國的卡通迷們奉上精美的「動畫大餐」。
百花齊放的卡通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非歐美國家的卡通業也正在獲得長足的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以中、韓、日三國為代表的東亞卡通業的崛起。
在中國,「中國學派」的出現,把民族文化與動畫藝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部部美輪美奐的動畫精品,在世界上為中國卡通界贏得了尊重與贊譽。
韓國的卡通藝術基礎相對薄弱,但是通過與日本卡通界的交流與合作,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風格和影響。日本卡通業在經歷著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之後,不但確立了獨具特色的卡通風格,而且還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為日本文化娛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推進,日本卡通也正在以新的姿態走向全世界。
1.3中國卡通發展史
中國卡通的發展經歷了6個時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時期。
1918年《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美國卡通片陸續在上海登陸,使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對神奇的卡通片著迷。
1922年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卡通人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卡通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成為中國卡通片的開山祖。之後,1924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卡通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卡通片《過年》。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卡通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的《大鬧畫室》。
1935年,萬氏兄弟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駱駝獻舞》,1941年又推出中國第一部長卡通片《鐵扇公主》。這些卡通片不僅再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走出了國門,在國際上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創作初期,中國卡通的創作水平跟世界是同步的,產品質量跟當時迪斯尼公司的產品幾乎沒有差距。但在卡通製作技法和動態樣式上卻一直深受美國模式的影響;由於處於戰亂年代,經濟落後,中國卡通片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卡通片也只有在上海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城市上映,致使中國卡通起步後未能迅速形成市場,走上產業化道路。
1946-1956年是中國卡通片的穩定發展時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廠生產力木偶片《皇帝夢》(1947)、卡通片《瓮中捉鱉》(1948),為建國後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1950至1956年這一時期,中國卡通片的創作和生產呈現以下特點:在題材上,用童話的故事服務於少年兒童,拍攝了《小貓釣魚》(1952)等;風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製作了木偶片《神筆》(1955)、卡通片《驕傲的將軍》(1956);技術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轉化,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傳統卡通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新中國為卡通藝術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曾出現了一支完整的創作團隊。
1957-1965年是中國卡通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卡通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卡通學派。
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卡通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卡通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1963年,又拍出水墨卡通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卡通片的表現領域。
『叄』 中國動畫發展的歷史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是誕生在1926年,1935年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都是萬氏四兄弟的作品,不過,這些動畫都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亞洲甚至世界都產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53年,我們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這為我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之後,在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牧笛》,然後是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另外,這個時期著名的動畫還有《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動亂,使黃金時期的中國動畫落進了低谷,雖然後期也出了幾部作品,但題材比較受限制。而且,這段時期對中國動畫造成的最大沖擊,是對人才的摧殘,這場劫難使中國動畫在未來的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測,現在動畫的低潮狀態,除了受外來動畫的影響,也有那個時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後,中國動畫又迎來了一個復興時期,被稱為中國動畫的白銀時代。《哪吒鬧海》就出現在這個時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滿智慧的《阿凡提》,簡潔幽默的《三個和尚》,還有水墨動畫《鹿鈴》,風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紙片《猴子撈月》,水墨風格剪紙片《鷸蚌相爭》,幽默有哲理的《嶗山道士》,還有《孔雀的焰火》、《小熊貓學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書奇譚》《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媧補天》,還有優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國動畫
時光機進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這十年間,也是80後接觸國產動畫最多的時間,這十年,應該說是咱們中國動畫的一個轉折時期,可惜不是好的轉折。這段時間呢,咱們的國產動畫也出現了一些好作品,這裡面,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片,比如《葫蘆兄弟》,這部動畫不論情節、色彩,還有明顯的中國風格,都給80後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還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到現在還是經典。這段時間的單集動畫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這些動畫就不像剛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麼廣了……這些非著名的優秀動畫里,《山水情》在國內外獲得了多項大獎,但是,它也被稱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因為這個時候,這種精工細作的電影動畫已經開始走向衰落,慢慢地開始走向了後來的學院派,而產業化模式製作的外國動畫片已經開始沖擊國產動畫市場。從85年開始,有很多中外合資的動畫公司進入了中國,大批動畫人才都被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對的,還有很多外國動畫卻在這個時候低價賣入了中國市場。《變形金剛》、《花仙子》、《OZ國歷險記》《鐵臂阿童木》,這些動畫大多題材新穎,想像奇特,色彩鮮明,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
說起這95年以後的動畫,唉,確實很難讓人驕傲啊,這段時間里,國產動畫開始有了粗製濫造,內容幼稚這些問題,而相比之下,進口動畫可以說是勢不可擋啊,什麼聖鬥士、忍者神龜、加上後來網路的發達,國外的動畫幾乎可以同步地進入國內。。
『肆』 動畫史的中國動漫發展史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經歷了6個時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時期。年《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美國動畫片陸續在上海登陸,使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對神奇的動畫片著迷。抱著創造中國人自己的動畫片的信念,以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動畫人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動畫片的開山祖。經過他們艱苦的探索與研製,1922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之後,1924 年中華影片公司攝制了動畫片《狗請客》、上海煙草公司攝制了動畫片《過年》。這兩部影片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片。但它們都沒有產生影響,產生影響的是萬氏兄弟於1926年繪制的《大鬧畫室》。1935年,萬氏兄弟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41年又推出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國動畫片的穩定發展時期。在毛澤東的領導下,1949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廠生產力木偶片《皇帝夢》(1947)、動畫片《瓮中捉鱉》(1948),為建國後的生產奠定了基礎。1950至1956年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片的創作和生產呈現以下特點:在題材上,用童話的故事服務於少年兒童,拍攝了《小貓釣魚》(1952)等;風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製作了木偶片《神筆》(1955)、動畫片《驕傲的將軍》(1956);技術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轉化,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傳統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使中國有了第一家獨立攝制美術片的專業廠。在毛澤東關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藝術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中國動畫片生產進入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產量上升,在藝術上和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獲獎,形成了被世界公認的中國動畫學派。這一時期,生產出享譽世界的經典大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新片種不斷問世:1958年,第一部中國風格的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試製成功; 1960年,創作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為世界動畫影壇增添了最能代表華夏風范的新片種; 1963年,又拍出水墨動畫片《牧笛》,用水墨表現人物、家畜和山水,擴大了水墨動畫片的表現領域。此外,題材多樣化,也是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的一大特點。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7年、1969年和1970、 1971年這4年時間全國的動畫片生產廠家都「停產鬧革命」。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共攝制動畫片17部。這一時期的動畫片,如《小號手》(1973)、《小八路》(1973)、《東海小哨兵》(1973)等,都以描寫建國前的革命戰爭,描寫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思想斗爭,歌頌工農兵為內容。在表現手法上,遵循寫實主義。1976年攝制的水墨剪紙片《長在屋裡的竹筍》,將中國的水墨畫與民間剪紙巧妙結合,為世界動畫片的百花園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1976~1989年是中國動畫片第二個繁榮時期。
從1978年底開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年代。這一時期,是20世紀中國動畫片最繁榮的年代。這10年間,涌現出多家新的動畫片生產部門,改變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枝獨秀的局面;全國共生產電影動畫片219部,產生了批代表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的優秀影片,如 《哪吒鬧海》 (1979)、 《天書奇譚》 (1983)、《鹿鈴》(1982)、《山水情》 ( 1988),以及《狐狸打獵人》(1978)、 《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雪孩子》 (1980)、《猴子撈月》(1981)、《南郭先生》(1981)、《鷸蚌相爭》(1983)、<蝴蝶泉》(1983)、《火童》(1984)、《金猴降妖》(1984—1985)、《草人》(1985)、 《夾子救鹿》 (1985)、 《女媧補天》 (1985)、《魚盤》(1988)、《不射之射》 (1988)等;首次生產電視動畫片;首次生產動畫系列片,也產生了一批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優秀的作品,如《葫蘆兄弟》(1987)、《邋遢大王歷險記》 (1987)、 《黑貓警長》 (1984~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1~ 1988)等;題材更為廣闊,出現多部內容深刻、諷喻尖銳、針砭時弊的藝術動畫片,如《三個和尚》(1980)、《超級肥皂》《新裝的門鈴》 (1986)、《牛冤》(1989)等,對糾正「動畫片即兒童片」的偏見,擴大動畫片的受眾群體,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國動畫片的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也大幅度躍升,贏得了廣泛的贊譽。1990~2002年是中國動畫業陸續擴大規模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動畫片開始走上有別於傳統的道路。與國外動畫片生產廠家的經驗交流,數字生產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種體制的製作單位的多元發展,一專多能動畫人才的不斷成長,等等,這些都使中國動畫片的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出現了飛躍。尤其是從1995年起,中國電影放映公司對動畫片不再實行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政策,將動畫業推向市場,改變了動畫片生產狀態和經營方式,逐步確立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觀念。90年代國產動畫片的一大特點是大型動畫連續片系列片盛行。中國從影院動畫藝術短片唱主角,轉入電視動畫片大型化、連續化、系列化的國際潮流。在製作方面,國內電腦動畫技術實力也明顯增強,電腦繪制背景技術已較為普及。三維和二維電腦動畫發展迅猛,形成了從策劃、創作、傳播到系列產品開發的「大動畫體系」新概念,從而推動了動畫業的騰飛。
20世紀90年代成為中國動畫片生產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生產的優秀動畫長片有:《寶蓮燈》 (1999)、 《熊貓小貝》(1999)、《馬可波羅回香都》(2000);優秀動畫短片有: 《鹿與牛》 (1990)、《雁陣》 (1991)、 《醫生與皇帝》 (1991)、《抬驢》 (1991)、《眉間尺》 (1991)、《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 (1992)、《麻雀選大王》(1992)、《鹿女》(1993)、《音樂船》(2000)等;優秀系列動畫片有:《大盜賊》 (1990)、《舒克和貝塔》 (1989~1992)、《葫蘆小金剛》(1993)、《藍皮鼠與大臉貓》(1993~1994)、《哭鼻子大王》(1994)、《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5)、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95—1996)、《l的旅程》(1997)、《傻鴨子歐巴兒》 (1997)、《學問貓教漢字》(1998)、《海爾兄弟》(1998)、《怎麼來的》(1998)、《西遊記》(1999)、《霹靂貝貝》(1999)、《的篤小和尚》(1999)、《中華傳統美德故事》(2000)等。
進入2l世紀,中國的動畫公司、生產企業和動畫片產量持續增長。至2002年全國動畫製作公司(包括相關企業)已有120多家,比上世紀80 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2001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短片7部,系列動畫片42部,總產量約18000分鍾,比2000年增長5000分鍾;2002 年共生產53部動畫系列片及短片,總產量共約17300分鍾,接近2001年的水平。多年被忽視的藝術性動畫電影短片,2001—2002年有一批作品問世。如:《回想》《誰的丈夫離得最遠》《誠信漂流記》《大夢敦煌》《黑貓》《射線》《塘》等。電腦動畫和網路媒體動畫飛速發展。電視系列片《藍貓淘氣3000問》全部通過電腦完成製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國第一部全三維製作的動畫片。各種動漫網站十分活躍,尤其Flash動畫,已在青年學生和動畫愛好者中流行開來。動漫創作和展播活動十分踴躍。動畫教育發展迅猛,到2002年底,開辦動畫專業的高等院校已超過70所,在校學生共約5000餘人。動畫理論研究方興未艾,文章著作層見疊出。這一時期,動畫片生產仍以系列片為大宗。主要有:《小虎還鄉》《可可、可心一家人》《千千問》《我們的家園》《西西瓜瓜歷險記》《白鴿島》《小將狄青》《我為歌狂》《城市野戰排》《中華上下五千年》,等等。
據統計,從1922年萬氏兄弟生產第一部廣告動畫片起,至2002年,中國共生產動畫片1168部。
中國的動畫大師和有成就的動畫家主要有:
萬籟鳴,主要作品:《鐵扇公主》(1940,合作)、《大鬧天宮》 (1961—1964。合作);
萬古蟾,主要作品:《鐵扇公主》(合作)、《豬八戒吃西瓜》(1958)、《漁童》(1959)、《人參娃娃》(1961)、《金色的海螺》(1963,合作);
萬超塵,主要作品: 《鐵扇公主》(合作)、《機智的山羊》(1956);
特偉,主要作品:《驕傲的將軍》 (1956,合作)、 《小蝌蚪找媽媽》(1960,藝術指導)、《牧笛》(1963,合作)、《金色的大雁》(1976,合作)、《金猴降妖》 (1984,合作)、 《山水情》 (1988,合作);
阿達,主要作品: <哪吒鬧海》 (1979,合作)、 《三個和尚》 (1980)、《蝴蝶泉》(1983,合作)、《三十六個字》 (1984)、 《三毛流浪記》 (1984,合作)、《超級肥皂》(1986)、 《新裝的門鈴》(1986,合作);
唐澄,主要作品: 《小蝌蚪找媽媽》(1960,合作)、 《大鬧天官》 (1961,合作)、《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合作)、《鹿鈴》(1982,合作);
錢家駿,主要作品: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1955,合作)、 《一幅僮錦》 (1959)、 《牧笛》 (1963,合作) (1963)、 《九色鹿》 (1981,合作);
靳夕,主要作品:《小小英雄》(1953)、《小梅的夢》(1954)、《孔雀公主》(1963)、 《畫像》(1965)、《西嶽奇童》(1984,合作)、《神筆》(1955)等;
王樹忱,主要作品: 《過猴山》 (1958)、 《哪吒鬧海》(1979,合作)、《天書奇譚》(1983,合作)、《選美記》 (1988)、《獨木橋》(1989);
錢運達,主要作品:《絲腰帶》(1962)、《紅軍橋》(1964)、《張飛審瓜》 (1980)、《天書奇譚》 (1983,合作)、《女媧補天》(1985)、《邋遢大王奇遇記》(1986~1987,合作);
虞哲光,主要作品: 《嶗山道士》(1981)、《聰明的鴨子》(1960)、《湖上歌舞》(1964)、《三隻狼》(1980)、《小鴨呷呷》(1980);
尤磊,主要作品:《半夜雞叫》(1964)、《小八路》(1972)、《大櫓的故事》(1975)、《愚人買鞋》(1978)、《喵嗚是誰叫的?》(1979)、《蛐蛐》(1981)、《老豬選貓》(1983,合作);
詹同,主要作品:《真假李逵》(1981)、《假如我是武松》(1982)、《擒魔傳》 (1987)、 《八仙與跳蚤》(1988)、《一半兒》(1990,合作);
胡進慶,主要作品:《長在屋裡的竹筍》(1976,合作)、《丁丁戰猴王》(1980)、《淘氣的金絲猴》(1982)、《鷸蚌相爭》(1983)、《草人》(1985)、《葫蘆兄弟》(1986~1987,合作)、 《葫蘆小金剛》 (1989—1990,合作)、《螳螂捕蟬》(1988)、《強者上鉤》(1988);
何玉門,主要作品:《善良的夏吾冬》 (1981)、 《長大尾巴的兔子》(1987)、《木頭姑娘》(1958)、《小鯉魚跳龍門》(1958)、《小溪流》(1962年)、《渡口》(1975)、《好貓咪咪》(1979)、《狐狸列那》(1989);
張松林, 主要作品:《蜜蜂與蚯蚓》 (1959)、 《小燕子>(1960)、《誰的本領大》(1961)、《沒頭腦和不高興》(1962);
林文肖,主要作品:《雪孩子》(1980)、《摔香爐》(1981)、《金猴降妖》(1985,合作)、《夾子救鹿>(1985,合作)、 《不怕冷的大衣>(1987)、《舒克和貝塔》(1990,合作);
戴鐵郎,主要作品:《母雞搬家》(1979)、《我的朋友小海豚》(1980)、《小紅臉和小藍臉》(1982)、《黑貓警長》(1984—1987,合作)、《森林小鳥和我》(1990);
周克勤(1942.3.28~),主要作品:《猴子撈月》(1981)、《小熊貓學木匠》(1982)、《長了腿的芒果》 (1983)、 《水鹿》(1985)、《葫蘆兄弟》(1986—1987,合作);
嚴定憲(1936.9.12~),主要作品:《我們愛農村》 (1965)、 《放學以後》(1972)、《試航》(1976)、《兩只小孔雀》 (1978)、 《哪吒鬧海》 (1979,合作)、《人參果》(1981)、《金猴降妖》(1985,合作)、《舒克和貝塔》 (1989~1990,合作);
閻善春,主要作品: 《老狼請客》(1980)、《網》(1985)、《邋遢大王奇遇記》 (1987,合作)、 《山水情》(1988,合作);
胡雄華,主要作品:《蘿卜回來了》 (1959)、 《等明天》 (1962)、《差不多》 (1964)、 《東海小哨兵》(1973)、《狐狸打獵人》(1978)、《咕咚來了》 (1981,合作)、 《狐狸送葡萄》(1982);
常光希,主要作品:《蝴蝶泉》(1983,合作)、《夾子救鹿》(1985,合作)、《奇異的蒙古馬》(1989~1990);
馬克宣,主要作品:《大掃除》(1986)、《新裝的門鈴》<1987,合作》、《超級肥皂》(1987,合作)、 《山水情》 (1988,合作)、《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1992);
方潤南,主要作品:《愚人買鞋》(1979)、《大盜賊》(1990)、《瓷娃娃》(1982)、《魚盤》(1988);
王柏榮,主要作品:《抬驢》(1982)、《老鼠嫁女》(1983)、《火童》(1984);
曲建芳,主要作品: 《阿凡提的故事》 (1981~1988);
鍾泉,主要作品《牛冤》(1989)、《雁陣》(1991)。
中國動畫片的主要生產部門有:上每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青少年節目中心動畫片部、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北京電視台青少年中心的動畫片部,等等。
在世界動畫舞台上,中國動畫學派以獨特的風姿,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贊譽。強調思想性,重視以健康的內容引導觀眾,是中國動畫片突出的優良傳統。中國動畫片是一片凈土這里沒有血腥,更沒有色情。這是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動畫片做不到的。而堅持民族繪畫傳統,則是中國動畫片顯著的藝術特點。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繪畫、雕塑、建築、服飾,乃至戲曲、民樂、剪紙、皮影、年畫等民族民間藝術,都為各種類型的動畫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借鑒材料。例如,《鹿鈴》《山水情》等水墨動畫片,脫胎於中國畫中的寫意花鳥和寫意山水;《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傳統動畫片,借鑒的是中國古代寺觀壁畫;《漁童》《金色的海螺》《牛冤》等剪紙片,吸取的是中國皮影和民間剪紙的外觀形式,《南郭先生》《火童》融合了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的剛健風格;《三個和尚》中,人物的舉手投足,清新的背景音樂設計,均採用中國戲曲,《驕傲的將軍》《醫生與皇帝》,將京劇臉譜賦予角色;中國動畫片中描寫的神仙、鬼怪、法術也完全本土化,像峨冠博帶、行走駕雲的太白金星,時而鑽出地面、愛管閑事、矮得像地缸似的土地爺,穿著紅兜肚、腳蹬風火輪、可以變成三頭六臂的白胖童子哪吒,手持如意金箍棒、一個斤斗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能辨別忠奸、善惡的獬豸、諦聽,還有順風耳、千里眼、人參娃娃……這些植根於中國神話、童話、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的動畫形象,全然土生土長,別無依傍,與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歐美等國的神祗、魔鬼、魔法、巫術迥然不同;即使繪寫現代生活的動畫片,從服飾習俗、環境描繪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徵,也都純然是一派中國氣概。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和對本土現實生活的提純,使中國的動畫片呈現地道的中國風貌。此外,形式不拘一格,也是中國動畫片的特點。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豐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不同風格的中國動畫家,帶來了中國動畫片百花齊放的格局。即便同是水墨動畫片, 《小蝌蚪找媽媽》用的是齊白石的畫意,《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筆法,而《雁陣》掇的是賈又福的墨趣。捃摭各殊,造境相異。這使中國動畫片在形式上,無仿無循,千姿百態,從而得以獨樹於世界動畫之林。
『伍』 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歷史
1. 中國動畫抄建國前:早期探索期 1935年,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問世。1941年,受到美國動畫《白雪公主》影響,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鐵扇公主》,在世界電影史上,這是繼美國《白雪公主》、《小人國》和 《木偶奇遇記》後的第四部大型動畫,標志中國當時的動畫水平接近世界的領先水平。
2. 中國建國初期:蓬勃發展期 建國後,中國的動畫事業可以說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這段時期,我國還開始嘗試使用不同的動畫製作方法,大膽使用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
3.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
4. 中國改革開放後:緩慢發展期有世界上的各種精品動畫引進,中國動畫界開始了反思,這直接導致了之後的探索與嘗試。
5. 中國動畫業目前:探索嘗試期
1999年中國製作的大型動畫《寶蓮燈》,就是嘗試之一,吸收國外的製作方法與經驗,結合中國的傳統神話傳說;1999年中國製作的大型長篇動畫《西遊記》也可以算是嘗試之一;1999年開始製作的52集長篇動畫《我為歌狂》、52集長篇動畫《白鴿島》與100集長篇動畫《封神榜傳奇》, 也是中國動畫業的嘗試。
『陸』 求中國動漫發展歷史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片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片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片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片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3-4]
要說中國動畫,其實歷史實在不短了,大夥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見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汽船》。而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是誕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動畫誕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經有85年的歷程了。[3-4]
26年——49年
要說中國動畫的起源,就必須提到萬氏四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咱們開始提到的《大鬧畫室》,就是他們1926年製作的。在那之後,他們又製作了多部動畫,其中還有一部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就是1935年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不過,這些動畫都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亞洲甚至世界都產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咱們中國動畫的起步,其實一點也不晚,那時甚至在亞洲都是比較先進的。特別是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亞洲產生了極大的轟動,就連日本動畫巨人手冢治蟲,當年都是受到《鐵扇公主》的影響才開始決定投身動畫的![3-4]
50年——77年
上
《大鬧天宮》動畫劇照(10張)
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動畫片,也就是通常說的美術片,迎來了第一個高潮,可以說是黃金時期啊—除了萬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國的動畫製作,一大批技術和藝術方面的人才也在這個時候涌現出來。1953年,我們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這為我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在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牧笛》,這個時期著名的動畫有《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牧笛》《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計大夥都記得「漁童」里那個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動亂,使黃金時期的中國動畫落進了低谷,雖然後期也出了幾部作品,但題材比較受限制。而且,這段時期對中國動畫造成的最大沖擊,是對人才的摧殘,這場劫難使中國動畫在未來的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測,當下動畫的低潮狀態,除了受外來動畫的影響,也有那個時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3-4]
77年——85年
文革之後,中國動畫又迎來了一個復興時期,被稱為中國動畫的白銀時代。在這個新的創作高潮時期,我們的動畫製作,不但數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題材也不斷的創新,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動畫片《哪吒鬧海》。《哪吒鬧海》是一部大型的寬銀幕動畫,故事情節呢,眾所周知,是根據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改編的。在動畫里,哪吒不畏強權,勇斗龍王的氣魄讓人痛快,而結局處,哪吒看到生靈塗炭,引劍自刎的場面,讓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除了它之外,像充滿智慧的《阿凡提》,簡潔幽默的《三個和尚》,還有水墨動畫《鹿鈴》,風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紙片《猴子撈月》,水墨風格剪紙片《鷸蚌相爭》,幽默有哲理的《嶗山道士》,還有《孔雀的焰火》、《小熊貓學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書奇譚》《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媧補天》,還有優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3-4]
85年——95年
時光機進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這十年間,也是80後接觸國產動畫最多的時間,這十年,應該說是咱們中國動畫的一個轉折時期,可惜不是好的轉折。這段時間呢,咱們的國產動畫也出現了一些好作品,這裡面,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片,比如《葫蘆兄弟》,這部動畫不論情節、色彩,還有明顯的中國風格,都給80後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還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經典延續至今。這段時間的單集動畫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這些動畫就不像剛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麼廣了……這些非著名的優秀動畫里,《山水情》在國內外獲得了多項大獎,但是,它也被稱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因為這個時候,這種精工細作的電影動畫已經開始走向衰落,慢慢地開始走向了後來的學院派,而產業化模式製作的外國動畫片已經開始沖擊國產動畫市場。從85年開始,有很多中外合資的動畫公司進入了中國,大批動畫人才都被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對的,還有很多外國動畫卻在這個時候低價賣入了中國市場。《變形金剛》、《花仙子》、《OZ國歷險記》《鐵臂阿童木》,這些動畫大多題材新穎,想像奇特,色彩鮮明,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3-4]
95年至今
中國第一部武俠動畫電影《勇闖天下》
說起這95年以後的動畫,確實很難讓人驕傲啊,這段時間里,國產動畫開始有了粗製濫造,內容幼稚這些問題,而相比之下,進口動畫可以說是勢不可擋啊,什麼聖鬥士、忍者神龜、加上後來網路的發達,國外的動畫幾乎可以同步地進入國內——在這種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我們的國產動畫也開始了反思。首先是1999年的《寶蓮燈》,2002年的《我為歌狂》,這部片子沒有真的大紅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動畫成品,並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顯得很不精細,好多不該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這讓動漫迷們都非常失望。先別失望得太早,因為我們並沒有停止嘗試,這些年,動漫愛好者的熱情、努力,加上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動漫產業基地和動畫公司在國內建立起來,這些公司也製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動畫片作品。而且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堅持進行青少年動畫的嘗試,比如動畫《隋唐英雄傳》,電影動畫《梁祝》、我們之前介紹的《雨石》、《風雲決》也都是很優秀的作品。2006年,《精靈世紀》播出。推出後立即獲得了國內外動漫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的高度評價,成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進程中的新里程碑和標桿,被譽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2006年5月開始播出,後在內地300個電視台持續熱播,收視率居高不下,平均時間是18分鍾,創造了中國動畫片的播放頻道數量里程碑,是中國原創動畫難得的國際突破。《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自2009年1月16日上映後,在中央的支持下,票房一路猛進,最後遠遠超出08年由《風雲決》創造的3300萬元的國產動畫票房紀錄。大陸近些年出品的,《秦時明月》、《超獸武裝》、《宇宙星神》、《果寶特攻2》、《鋼鐵飛龍》、《龍之谷·破曉奇兵》等使人們從中看到中國動畫復甦的希望。[3-4]
但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個別優秀動畫的不合理打壓,仍然說明中國動畫復甦仍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如2006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武俠動畫電影《勇闖天下》,由於是廣州的一家公司自行製作,而非與後來的《牛氣沖天》等電影一樣得到中央直接或間接支持製作,因此受中央嫉妒和排擠,中央電視台各大頻道也盡可能地封鎖《勇闖天下》的上映消息。在2007年的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上,《勇闖天下》投票數最高,最終卻僅被廣電總局提名,未能像另外三部投票數低於自己的國產動畫一樣被廣電總局頒獎。
————引自網路http://ke..com/view/1340711.htm?fr=aladdin
『柒』 動畫發展歷史
最早的動畫應該是一九二幾年時候拍攝的黑白電影動畫《鐵扇公主》然後是《三專毛流浪記》。
解放屬後動畫基本都是在長春電影廠和上海美術片廠製作,先是《大鬧天宮》(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以後還有《小蝌蚪找媽媽》(中國第一部水墨畫電影)、《牧笛》、《鹿鈴》、《瓷娃娃》、《驕傲的將軍》、《黑公雞》》、《哪吒鬧海》、《九色鹿》等,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
《好貓咪咪》、《濟公》、《阿凡提》、《葫蘆娃》、《黑貓警長》、《舒克貝塔》、《邋遢大王》、《小豬嚕嚕》、《哪吒鬧海》、《九色鹿》、《魔方大廈》等,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
90年代以後,老一輩的動畫人基本都退休或者做起了幕後工作,由於70年恢復了高考,應試教育突然間興起,家長們都開始給孩子們灌輸讀書考大學的理念,造成了動畫人培養的斷層(其中由於文革打壓文藝事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文革結束後的《哪吒鬧海》就成了老一輩動畫人的和後來動畫人的分界點,用哪吒鬧海和70~90年代的動畫做對比,你可以發現其中的技術差距是多麼的明顯)。
過去的配音演員陣容基本都是上美和上譯(上海美術片廠和上海譯製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