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京歷史文化介紹

南京歷史文化介紹

發布時間:2021-02-03 01:30:08

Ⅰ 介紹南京悠久歷史

簡述
國父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楚秦王氣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纏為秣陵侯。
六朝古都
南京的天際線211年,孫權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都建康。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都建康。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梁立國,都建康。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懷
公元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以石頭城為蔣州,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 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 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 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1329年,改建康為集慶。
開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故定國號為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留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博愛之都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南京為中國首都。 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 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血腥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史稱「南京大屠殺」。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 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業:公元211年 建鄴:公元282年 建康:公元313年 蔣州:公元589年 升州:唐朝 江寧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集慶路:宋建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建康路,公元1329年(天歷二年)更名集慶路。 南京(應天府):公元1368年 江寧府:公元1645年 天京:公元1853年 南京府:1912年 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轄市):公元1949年5月10日 南京市(江蘇省轄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計劃單列市):公元1989年 南京市(副省級市):公元1994年

Ⅱ 南京的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國父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科教文衛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現有中科院、高等院校、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大門類,科研設施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擁有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代表國家一流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百餘個,其中國家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路,其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科技服務機構百餘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餘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7人。

Ⅲ 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南京版都市圈核心城市權,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也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Ⅳ 南京的歷史是怎樣詳細介紹一下!

Ⅳ 南京過去有哪些歷史文化

南京的歷史

南京是中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考古發現表明,大約3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 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聚居著本地原始居民,時至今日,已經歷了無數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雨花台下築城史稱 越城」 。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記載,至今已有 2470 年歷史 。公元229年,三國東吳遷都於此,始創建業城,而後,東晉、宋、齊、梁、陳、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此定都。1700年來,南京曾是十朝都會, 六朝金粉之地。吳宮花草、晉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國烽火留下了歷朝歷代的眾多遺跡,記載著多少驚心動魄的史話,傳頌著多少可歌可泣的偉績。 「 南京」名稱始於明代。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雄奇的豐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遠古居民和城市雛型

大約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區的中心鼓樓崗一帶,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後在這里挖掘了面積約11萬平方米的北陰陽營原始村落遺址。他們以採集、捕魚、狩獵和原始農業為主,以陶器作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陰陽營原始居民的後代們逐漸掌握了冶煉青銅的技術,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南京市所轄的大江南北兩岸已經發現了兩百處左右這一時代的村落遺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寧縣湖熟鎮一帶最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稱。

東吳

公元212年,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礎修築了石頭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可以貯藏兵械和糧餉。因此,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周長6里左右。公元229年孫權在此建都,始創建業城,這是南京作為都城的正式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 當年建業城的內外,人工運河與自然江河縱橫相接,三吳地區(吳郡、吳興和會稽)豐富的物資,可以通過江南水網直接運抵都城內的倉城。石頭城下的長江碼頭經常停泊有數以千計的船艦,曾經遠航至台灣、海南島和朝鮮半島等地,並與日本及南海諸島有著密切的文化往來。

東晉 南朝

東晉及被稱為「南朝」 的宋、齊、梁、陳是年代相繼的5個王朝(317-589年),她們的都城是在吳建業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連同在此之前的東吳,常被人們稱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稱。東晉至南朝時,農業、手工業有了重要進步,主要表現在開墾良田、煉鋼術、造紙術和制瓷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商業繁榮。都城內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個,商品的范圍相當廣泛。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來往,也比東吳時更為頻繁。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會集建康,從而使它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當時建康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4座學館,佛學、道家思想、書法、繪畫、雕塑、數學、天文、化學和醫葯學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思想家范縝;文學家郭璞、沈約和謝靈運;文藝評論家劉勰、肖統和鍾嶸;史學家范曄、裴松之和肖子顯;佛經翻譯家法顯、寶去和佛馱跋陀羅;道家兼化學和醫葯學家葛洪和陶弘景;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繪畫家顧愷之;數學兼天文學家虞喜和祖沖之父子等先後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東晉以來,佛教在江東逐漸盛行。六朝時期,建康城內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詩人杜牧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當年建康城郊,帝王的離宮園囿,大族的府第別墅,與佛寺和陵墓錯落其間,形成所謂「六代豪華」 的表面繁榮局面。

南唐

經歷了300餘年的「六代豪華」以後,到隋唐時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這是由於隋唐的統治者懼怕在金陵再出現割據政權。唐代的金陵已降為一般的州縣,六朝的城闕宮殿,在隋兵滅陳時即被平毀,六朝的歷史遺跡,僅為文人學士、詩人詞客的憑吊對象,故唐詩中有關金陵懷古的詩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詩人都曾訪問過金陵,尤以李白的訪問次數最多。

Ⅵ 詳細介紹下南京的歷史文化景點!

南京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東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峰的南麓,建築群依山而建,給人以仰止崇高之感。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形似自由鍾,象徵著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喚醒民眾,反抗壓迫,為挽救國家民族而奮斗不息的精神。非凡華地段.

紫金山天文台建成於1934年,是解放前我國唯一的天文台。藏有我國古代一部分珍貴的天文儀器,還擁有我國自製的60厘米折反射望遠鏡、太陽望遠鏡、人造衛星等許多現代化的測量天體的儀器和設備,成為我國一個綜合性的天文研究機構。非繁華地段.

南京白鷺洲公園是一個以橋為特色的園林,園內宛如襟帶的小橋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瓏的獨孔橋、三孔橋、七孔橋,還有四角重檐的亭橋等。景色幽麗的白鷺洲公園,歷史上稱為徐太傅園,徐中山園、東園,是明初中山王徐達王府的東花園。非繁華地段.

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始建於1960年,1968年10月建成通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57米,兩端建有70米高的橋頭堡。公路橋人行道上整齊地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猶如銀河落人間。非繁華地段.

南京湯山溫泉是全國四大溫泉療養區之一。湯山溫泉多分布於湯山東及東南坡一帶,水溫常年保持在攝氏50-60度,且冬夏溫度相差不大。湯山溫泉水中含有鈣、鎂等30多種微量元素,對關節炎、風濕症、高血壓等多種頑症療效明顯。非繁華地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座落在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陵墓建築宏偉,從下馬坊開始經四方城,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巨碑、「治隆唐宋」碑、孝陵殿、方城、寶城及神道,兩旁有石獸、望柱、石翁仲等。非繁華地段.

國民黨總統府原為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的天王府,天京失陷後曾遭焚毀,清朝擴建為兩江總督衙門。從1927年至1949年成為國民黨的總統府。其西側原為天王府西花園,稱「煦園」,園內假山環繞著亭台樓榭,花木參差,景色優美,有鴛鴦亭、不系舟、桐音館、夕佳樓、猗瀾閣等。非繁華地段.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和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至衛山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四周圍以高牆,配以門坊、角樓。既是歷史文物建築,又是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繁華地段.

Ⅶ 南京文化的介紹

南京文化是以中國四大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為中心,輻射周邊地版區所形成文權化圈,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教中心,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與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南京文化,其顯性特徵便是南北交匯、兼容並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1南京文化以南京官話與吳語的並存互融為其語言文化特徵,從歷史上看,中國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南京文化也吸納了中原地區的主流文化,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區域;從地域上看,南京文化本源具有明顯的江南文化和吳文化特徵,吸納江南文化的細膩市井。南京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於「都城文化」,主流的都城文化並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極一時的秦淮文化,不僅反映了紅粉文化、市井風情,而且還包含了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1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Ⅷ 誰知道南京歷史簡介

南京歷史

南京是中國著名古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考古發現表明,大約30萬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6000年前南京就出現了原始村落,聚居著本地原始居民,時至今日,已經歷了無數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在雨花台下築城史稱越城」 。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記載,至今已有 2470年歷史 。公元229年,三國東吳遷都於此,始創建業城,而後,東晉、宋、齊、梁、陳、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在此定都。1700年來,南京曾是十朝都會, 六朝金粉之地。吳宮花草、晉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國烽火留下了歷朝歷代的眾多遺跡,記載著多少驚心動魄的史話,傳頌著多少可歌可泣的偉績。

「南京」名稱始於明代。歷史上先後稱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等,盡管幾番更換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雄奇的豐姿、綺麗的風光,盛名百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遠古居民和城市雛型

大約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區的中心鼓樓崗一帶,就有原始居民居住。考古工作者曾先後在這里挖掘了面積約11萬平方米的北陰陽營原始村落遺址。他們以採集、捕魚、狩獵和原始農業為主,以陶器作為主要的生活用具。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陰陽營原始居民的後代們逐漸掌握了冶煉青銅的技術,生產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南京市所轄的大江南北兩岸已經發現了兩百處左右這一時代的村落遺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寧縣湖熟鎮一帶最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稱。

東吳

公元212年,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礎修築了石頭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可以貯藏兵械和糧餉。因此,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石頭城周長6里左右。公元229年孫權在此建都,始創建業城,這是南京作為都城的正式開始,至今已有1700餘年。 當年建業城的內外,人工運河與自然江河縱橫相接,三吳地區(吳郡、吳興和會稽)豐富的物資,可以通過江南水網直接運抵都城內的倉城。石頭城下的長江碼頭經常停泊有數以千計的船艦,曾經遠航至台灣、海南島和朝鮮半島等地,並與日本及南海諸島有著密切的文化往來。

東晉 南朝

東晉及被稱為「南朝」 的宋、齊、梁、陳是年代相繼的5個王朝(317-589年),她們的都城是在吳建業的基礎上擴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連同在此之前的東吳,常被人們稱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稱。東晉至南朝時,農業、手工業有了重要進步,主要表現在開墾良田、煉鋼術、造紙術和制瓷術,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帶來商業繁榮。都城內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個,商品的范圍相當廣泛。與海外諸國的經濟文化來往,也比東吳時更為頻繁。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會集建康,從而使它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化中心。當時建康有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4座學館,佛學、道家思想、書法、繪畫、雕塑、數學、天文、化學和醫葯學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思想家范縝;文學家郭璞、沈約和謝靈運;文藝評論家劉勰、肖統和鍾嶸;史學家范曄、裴松之和肖子顯;佛經翻譯家法顯、寶去和佛馱跋陀羅;道家兼化學和醫葯學家葛洪和陶弘景;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繪畫家顧愷之;數學兼天文學家虞喜和祖沖之父子等先後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東晉以來,佛教在江東逐漸盛行。六朝時期,建康城內外寺宇比比皆是。晚唐詩人杜牧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當年建康城郊,帝王的離宮園囿,大族的府第別墅,與佛寺和陵墓錯落其間,形成所謂「六代豪華」 的表面繁榮局面。

南 唐

經歷了300餘年的「六代豪華」以後,到隋唐時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這是由於隋唐的統治者懼怕在金陵再出現割據政權。唐代的金陵已降為一般的州縣,六朝的城闕宮殿,在隋兵滅陳時即被平毀,六朝的歷史遺跡,僅為文人學士、詩人詞客的憑吊對象,故唐詩中有關金陵懷古的詩篇甚多。不少著名的詩人都曾訪問過金陵,尤以李白的訪問次數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國期間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為國都,部分地恢復了昔日東南重鎮的地位。南唐是一個不大的南方割據政權,管轄區域最大時僅有今蘇、皖、贛、閩、湘5省之地,統治年限亦僅39年937-975年)。但是,它的統治者先主李bian 、中主李景和後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農業,獎勵耕桑,並發展工商業。南唐對於文化藝術事業特別重視,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詞家,南唐畫苑裡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趙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齊翰等很有才華的畫家,為後來北宋畫壇的興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作為南唐國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發展上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即改變了六朝時建康都城將政治區與工商業區和居民區分離的狀況,而將城池南遷到以秦淮二十四航為中心的位置。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圍內,千餘年來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業最繁盛的地帶。

明 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國號大明,下令以應天府為「南京」 ,南京的名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1378年改南京為京師,明初建都南京,歷洪武、建文、永樂三帝,前後53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仍保留著皇宮,設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機構。

朱元璋稱帝的前兩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宮城和改築應天府城。歷時21年之久,築成號稱方圓96里,實測為33.676公里的磚城。 南京城在現存的古城垣中,不僅是我國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明代南京皇宮位於城的東部,建築宏偉壯麗。曾為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帝所使用。明成祖遷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宮時,就是以南京皇宮為藍圖的。

南京在明朝時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間,經濟、文化發展很快,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當時城內有100多個工商行業,其中與絲織業有關的達20多個,官營的絲織業以織造高級的錦緞、素緞和綾、羅、紗、絹為主,尤以織金錦和金銀線織成的彩色妝花緞最為精工,單是織綿工匠集中的地點就有3個坊。明代南京的建築業和造船業是兩項規模巨大的官營手工業。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業亦聞名全國。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國的天京

明清兩代交替期間,南京城並未遭到什麼破壞,清政府在此設立了兩江總督衙門,管轄江蘇、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為東南重鎮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特別是絲織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清政府特設江寧織造署來管理絲織業,著名小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經先後擔任江寧織造官近60年之久,從而構成了《紅樓夢》書中內容的重要歷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的太平軍進抵南京城。天王洪秀全直接至兩江總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為「天朝宮殿」(1853-1864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期間,曾經在此頒布了以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為核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太平軍內部實行平均分配的「聖庫」制度,並設立諸匠營和百工衙等統一管理各種手工業的機構,還實行了解放婦女和逐步開放商業的政策。

由於太平天國政權的種種失誤,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來反撲。1864年7月天京終於被攻陷。清軍入城後,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倉庫,並縱火焚燒,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連明故宮、明孝陵及大報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毀。

此後,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統治東南地區的中心。並根據被迫與英、法等資本主義列強所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將南京下關開放為商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間,南京開辦了幾處以軍火工業為主的近代機器的印刷、發電等工廠。興建的寧滬、津浦兩條鐵路,分別於1908年和1911年通車,江南水師學堂、江南陸師學堂、高等學堂,以及三江師范學堂(後改稱兩江師范學堂)等等。我國近代的文豪魯迅,曾於1898年至1902年間先後就讀於江南水師學堂和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同年12月,宣布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會,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以南京為臨時首都,並選舉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於1912年元旦從上海乘專車來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府就設在清代的兩江總督署內,今遺址猶存。其後,在經過了十餘年的軍閥統治以後,1927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又再度建都於南京。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對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規劃。規劃以明故宮一帶為中央政治區,新街口一帶為商業中心區,江蘇路一帶為花園住宅區,城南和城北為一般住宅區。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醫院」、「黃埔軍官學校」、明故宮機場等幾項較大的建築。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園路。當年,孫中山靈柩南下安葬時,即經這條大道。後來又陸續修了幾條柏油路。在新街口、大行宮、太平路一帶建了一批銀行、商場、酒樓和旅館等。這樣,明清以來的南京城區有了一定的改觀。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侵佔上海後分三路進攻南京。蔣介石於12月5日逃離南京,國民黨政府所屬機構分別遷往武漢和重慶。12月13日,日軍佔領了整個南京城。日軍一進入南京,就開始了滅絕人寰的大屠殺。我無辜同胞慘遭殺害達30萬人以上。日軍佔領南京後,把侵華日軍總司令部設在南京,後來,以漢奸梁鴻志為頭子的維新政府和以漢奸汪精衛為頭子的偽政府均設立於南京,使南京成為日、偽統治中心。1945年8月14日,日軍宣布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部大禮堂舉行。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南京,就維護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的問題,繼續與國民黨進行談判斗爭。11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推翻政協決議,發動了反人民的全面內戰。

南京解放

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的精銳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1949年元旦,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者的授意下為了爭取喘息時間又在南京玩弄假和平陰謀,發表了一個「引退求和」聲明。4月1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飛赴北平,4月20日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百萬雄師,在千里長江分三路渡江作戰。4月23日深夜,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4月24日晨解放軍先遣部隊直奔「總統府」,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蔣介石「總統府」的門樓上。從此,南京這座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獲得了新生,永遠歸入人民的懷抱。捷報傳到北平,毛澤東寫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不朽詩篇;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為了紀念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渡江戰役,南京市軍民在下關熱河路廣場新建了渡江勝利紀念碑。上有當年指揮渡江戰役的鄧小平手書的「渡江勝利紀念碑」七個大字。

Ⅸ 關於南京的歷史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 ,湯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中國考古領域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現。

約7000-8000年前,出現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今棲霞地區已有農業文明產生。 在市中心的鼓樓崗北陰陽營、江寧區陶吳鄉咎廟等地,發現200多處6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址。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


閱讀全文

與南京歷史文化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