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傳承歷史文化是什麼意思
創建歷史文化街區傳承歷史文化的意義:
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的內目的是保護文物建築之外容,還保存一些成片的歷史街區,保有歷史的記憶,保存城鎮歷史的連續性。
二、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它的保護不是簡單的規劃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社會實踐。不能只保護那些歷史建築的軀殼,還應該保存它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形態的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界定是:法定保護的區域,學術上叫「歷史地段」。創建歷史文化街區保持街區文化底蘊,延續城市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傳統。
B. 安慶怎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5年4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安慶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以專門文件發出。此前,國務院批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一批一批的,一共分為三批,這次卻專門為安慶發文,實屬不多見,也說明安慶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當之無愧,誠如國務院批復中所說:「安慶市城市發展歷史,特別是近代城市發展歷史,在我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安徽是一個建省比較晚的省份,明代以前,往往以長江、淮河為界,隸屬不同行省(路)。明代開國以後,安徽地區南北一統,與江蘇地區組成南直隸。清初仍沿明制,改南直隸為江南省,並與江西省組成兩江地區,設兩江總督。此外,作為文化意義的江浙地區也並非僅指江蘇省和浙江省,而是指江南省和浙江省,這樣說並不是為安徽「融入長三角」尋找歷史依據,而是史實。康熙六年(1667)撤江南省,以原江南左布政使司所轄府、州、縣組成安徽布政使司,駐安慶。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南明在南中國的反抗一直未停歇,接踵而至的三藩叛亂更令清廷頭疼,遲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才從江寧(南京)移至安慶。1911年11月8日安慶光復,民國政府仍以安慶作為省會,直至1949年4月23日安慶解放。從上述歷史過程可以看出,安慶作為安徽省的省會,時間為282年。雖然中間經歷了遷省預備時期(1667-1760)、太平天國時期(1853-1861)、日據時期(1938-1945)、還省時期(1945-1949),這段時期雖然省府辦公機構部分或全部不在安慶,也雖然這段時期有過遷徙省會的動議(如太平天國時期,安徽巡撫周天爵鑒於安慶已經陷落的事實,建議以廬州暫替安慶,作為安徽的行省),但官方並沒有任何正式文件宣布將省會從安慶遷往別處,所以從法理意義上講,安慶這段時期仍然是安徽的省會。
奇怪的是,一些人僅憑十幾年前安慶一位老人並不成熟的觀點,就斷定安慶作為省會時間只有178年,斬頭去尾只算1760至1938年,比清政府和民間政府認定的時間足足少了104年。如果說從1667年到1760年這一段時間作為省會有異議還可以理解的話,而通過清政府對安(慶)徽(州)省的命名和安慶作為法理意義上的省會,至少稱首府是不為過的。特別不可思議的是,將安慶作為省會的時間截止為1938年6月安慶淪陷,這涉及到民族大義問題,難道他們認為日本人佔領安慶是合法的嗎?民國政府從南京退往重慶,只稱重慶為陪都,南京依然是中國當時的首都。而1938年安徽省政府從安慶退往皖西山區,安慶就不是安徽當時的省會嗎?如果日據時期不算的話,那麼太平天國時期(1853-1861)怎麼又算呢?這一段時間安徽巡撫也從安慶退往了廬州,而他們卻認定這段時間在178年之內。太平軍佔領安慶,安慶還是安徽的省會,日本人佔領了安慶,安慶就不是安徽的省會,這是什麼樣的邏輯呢?還有,從1945年抗戰勝利至1949年安慶解放,這一段還省時期為什麼又不能算呢?而且這期間發生過很多大事,比如1946年4月21日省立安徽大學在原址復校,改名國立安徽大學。實際上,從1667年安徽建省到1949年安慶解放,這本來是安慶作為安徽首府的一段完整的歷史過程,時間跨度282年,卻被一些人閹割、蠶食只剩178年,這是治史者的悲哀。
去年11月,我和安慶博物館館長姚中亮先生應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考察組專家講解,在考察過程中,我向考察組成員、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協會秘書長王景慧先生和清華大學朱自煊教授交換了上述觀點,他們聽得很仔細,也很支持我的觀點。王秘書長認為,城市的發展史如同一條河流,有一段寬闊,有一段狹窄,有一段湍急,有一段平緩,都是正常的,安慶作為安徽地區的首府長達282年,這應該沒有什麼疑義,盡管開始一段時間政府機構沒有從南京正式遷過來,但南京在江蘇省,並不影響安慶作為安徽地區首府的地位。此後,中國社會在西方文明和列強炮火的沖擊下,從農耕文明向近代工商文明蛻變,安慶因為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中心地位,首當其沖,變化劇烈,史料豐富,這是一個完整的歷史過程,不可以也不應該閹割,包括遷省預備時期、太平天國時期、日據時期和還省時期,都值得研究,這才是一部完整的安慶城市史,也是一部完整的安徽發展史。王秘書長是一名建築專家,曾任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他在看了由我主編的作為申報材料的《皖江文化與近世中國》一書後,一再強調,建築的力量是由文化支撐的,安慶的地域文化(皖江文化)研究還處於開創階段,應該加大投入,將其分門別類,包括皖江宗教、皖江學術、皖江文學、皖江戲曲、皖江書畫、皖江民俗、皖江飲食等等,真正把皖江文化的挖掘和歷史街區的保護、文物古跡的修復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安慶市在創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方面成為一個楷模。
歷史將證明,2005年在安慶城市發展史上將是極為關鍵的一年,其重要性可與1217年(安慶建城)、1667年(安徽建省,安慶位列首府)、1760年(省會從南京正式移至安慶)、1861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克安慶,創辦安慶內軍械所)、1911年(安慶光復)、1938年(安慶淪陷)、1949年(安慶解放)相媲美。就在這一年,安慶市不僅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安慶區劃調整也被國務院批准,新的城市范圍跨越大龍山北側、皖河西岸,為打造皖鄂贛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相信,隨著沿江高速的貫通和沿江城際高速鐵路的建設,安慶人將一掃數十年中心地位的淪喪而產生的消極情緒,與皖江兄弟城市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一起,奮力趕超,將皖江經濟帶建設成以為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與以武漢為中心的華中地區之間的黃金走廊。通過這一條黃金走廊,東部和中西部地區之間的人才、資本、產業、貨物、信息將高速流動,皖江走廊將真正意義上成為資本走廊、產業走廊、商品走廊和文化走廊,在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版圖上大放其光彩。 安徽安慶濱臨長江,襟帶吳楚,是皖江文化的發源地。南宋嘉定十年(1217),築城,距今已近800年歷史。清康熙六年(1667),江南分省,取「安慶」、「徽州」首字定名安徽。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寧(南京)移治安慶,始為安徽中心,至1949年,共189年省城歷史。安慶作為安徽老省會,在近代史上佔有顯著地位,其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曾國藩建立的安慶內軍械所、徐錫麟領導的安徽巡警學堂起義、熊成基領導的炮馬營起義等,對推動中國歷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安慶還是中國京劇的發源地,黃梅戲的故鄉,並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兩彈元勛鄧稼先、天才詩人朱湘和海子、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名人的故鄉。中國最早的新興民族工業企業
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中國第一艘機動船
中國第一部電話機
中國第一桿槍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王來聘
均誕生在[安慶]!!!!!!!!!!!!!!!!!!!!!!
C. 正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有哪些
惠州擁有近2200年的悠久歷史。
南方日報報道:(記者/吳志毅)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幸福廣東,必須突出文化引領」發展理念,近日,記者從惠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惠州將在2014年創建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前不久,惠州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確定將創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作為統領「文化惠州」建設的有效抓手。目前惠州已經編制了《惠州市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具備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的初步條件。
創建完善構建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
為了營造「人人關心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氛圍,5月24日,惠州召開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動員大會。惠州市副市長劉冠賢說,創建申報過程,是惠州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構建完善的過程,也是對惠州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優化發展的過程。
惠州是個近2200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門類眾多、內涵豐富的文化遺產,展現了歷史長河中不同時期的時代風貌和文化斷面,構成了惠州獨特的文化生態,傳承著無形的歷史文脈。
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李傑說,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進一步從惠州全局的高度和全民廣泛參與的廣度上繼續珍惜、繼承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人文脈絡,為文化惠州留下扎實的根基。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評價標准對城市規劃有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等諸多具體要求。
劉冠賢說,申報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進一步促進惠州從科學的規劃出發,結合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進一步完善規劃,確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內容,在規劃保護中尋求發展。有利於從規劃角度協調處理好城市改造與歷史文化保護間的關系,依法合理解決拆與留的矛盾。
測評內容拿分不容易
目前,廣東省有廣州、潮州、佛山、肇慶、梅州、雷州共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而1995年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審批機制由原來集中審批轉變為成熟一個、審批一個。注重城市在創建中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測評標准》里的具體內容的落實情況,脫離或低於這一標准體系都無法通過國家住建部等部門的評審。
記者留意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測評標准》有對「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保護管理措施」、「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和「城市特色與價值」等五個方面有著細化的要求。相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數百項創建內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測評內容細化只有20項。但是對於主管部門的來講,這項任務同樣不輕松。
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李傑說,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測評標准中,其中一部分是對整個城市的城市規劃在保護文化歷史街區方面的細化要求,改善工程實施起來十分有難度。「例如在標准中的其中一項要求」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和傳統建築的用地面積總和占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建築總用地的比例至少要達到50%,才具備拿分的條件;已修繕的歷史建築佔到25%能評5分,每增加15%多1分,滿分10分。
歷史文化街區現狀是短板
目前惠州已經編制的一些規劃,為名城保護規劃提供了基礎。劉冠賢說,接下來要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與名城保護規劃標准全面對接,提升和完善惠州名城保護規劃體系。
劉冠賢強調,要按照國務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新的要求和標准,針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重新修訂完善各類規劃,逐步形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總體規劃、保護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紫線規劃、歷史地區保護與整治修建性詳規、單體建築保護規劃等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規劃編制體系。
「其中,歷史文化街區紫線規劃尤為重要,目前惠州歷史文化街區的現狀與國家名城保護標准有較大差距,有可能成為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大短板。」劉冠賢建議,要聘請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有關專家參與惠州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對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事務。
D.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准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單
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82年2月8日公布)
1.北京
2.承德
3.大同
4.南京
5.蘇州
6.揚州
7.杭州
8.紹興
9.泉州 10.景德鎮
11.曲阜
12.洛陽 13.開封
14.江陵
15.長沙 16.廣州
17.桂林
18.成都 19.遵義
20.昆明
21.大理 22.拉薩
23.西安
24.延安
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
1.上海
2.天津
3.沈陽
4.武漢
5.南昌 6.重慶
7.保定
8.平遙
9.呼和浩特
10.鎮江 11.常熟
12.徐州
13.淮安
14.寧波
15.歙縣 16.壽縣
17.亳州
18.福州
19.漳州
20.濟南 21.安陽
22.南陽
23.商丘
24.襄樊
25.潮州 26.閬中
27.宜賓
28.自貢
29.鎮遠
30.麗江 31.日喀則
32.韓城
33.榆林
34.武威
35.張掖 36.敦煌
37.銀川
38.喀什
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94年1月4日公布)
1.正定
2.邯鄲
3.新絳
4.代縣
5.祁縣 6.哈爾濱
7.吉林
8.集安
9.衢州
10.臨海 11.長汀
12.贛州
13.青島
14.聊城
15.鄒城 16.臨淄
17.鄭州
18.浚縣
19.隨州
20.鍾祥 21.岳陽
22.肇慶
23.佛山
24.梅州
25.海康 26.柳州
27.瓊山
28.樂山
29.都江堰
30.瀘州 31.建水
32.巍山
33.江孜
34.咸陽
35.漢中 36.天水
37.同仁
其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2000年以後公布)
1.山海關 2.鳳凰
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單(國務院2003年11月27日公布)
1.靈石縣靜升鎮
2.崑山市周庄鎮
3.吳江市同里鎮
4.蘇州市吳中區角直鎮 5.嘉善縣西塘鎮
6.桐鄉市烏鎮
7.上杭縣古田鎮
8.合川縣淶灘鎮 9.石柱縣西沱鎮
10.潼南縣雙江鎮
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名單(國務院2003年11月27日公布)
1.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
2.臨縣磧口鎮西灣村
3.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
4.武義縣武陽鎮郭洞村 5.黟縣西遞鎮西遞村
6.黟縣宏村鎮宏村
7.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
8.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 9.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
10.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
11.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
12.韓城市西庄鎮黨家村
參考資料:http://driftboat.vip.sina.com/Travel/History/
E. 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建設生態活力城市有何重要意義
該語言針對上述復問題,藉助國內制外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生態城市建設經驗,從區域研究的角度入手,並以呼和浩特市為例,對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態建設進行研究,採用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社會、經濟、自然等三個方面對呼和浩特的生態建設進行深入的研究.該文在撰寫過程中,藉助GIS軟體、社會科學軟體、計量學、數理統計學手段及生態城市理論、系統工程理論、環境科學等理論進行研究,從而得出呼和浩特生態城市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在辨識呼和浩特生態城市建設制約因子的前提下,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對策.希望通過呼和浩特生態城市建設研究,探索出一條符合北方歷史文化名城並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雙贏"目標的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F. 襄陽歷史文化名城哪一年創建
1986年12月,襄陽入選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G. 東莞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嗎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於東莞可園。東莞1985年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現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386個村委會、205個居委會。全市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截至 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74.8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520.11萬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約10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歷史背景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初期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3月,東莞縣隸珠江專區。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東莞縣隸粵中行政區。1956年2月,撤銷粵中行政區,東莞縣隸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1959年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1985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復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城市榮譽 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編輯本段民間藝術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 賽龍舟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東莞龍舟競渡、莞邑醒獅藝術、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百子論文、賣身節、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隨著東莞物質生活的豐富的提高,東莞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一種自發性的重視的熱心。使東莞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H. 為蘇州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擬標語
天堂蘇州 東方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