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有抄著特殊的歷史意義:
1、中國共產黨於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2、中國共產黨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1)黨的一大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
『貳』 中共一大召開的歷史意義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版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權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叄』 中共一大歷史意義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即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出席會議的有各地共產黨小組推舉的12名代表和陳獨秀的代表包惠僧,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大會討論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的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關——中央局,陳獨秀任中央書記,李達任宣傳主任,張國燾任組織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
1.思想基礎:十月革命勝利後,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4.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中共一大的召開:
1.時間:1921年7月23日
2.地點:
上海(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
3.內容:
(1)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綱領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的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實現共產主義。
(2)黨的中心工作室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3)成立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4.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走資本主義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4.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奮斗目標。即: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肆』 中共一大的歷史意義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
(4)黨的一大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
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而後,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伍』 黨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各自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黨員50多人。會議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黨的六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六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九大自始至終被強烈的個人崇拜和「左」傾狂熱氣氛所籠罩。它加強了林彪、江青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更加合法化。實踐證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被排斥在九屆中央委員會之外的老幹部,如鄧小平、王稼祥、烏蘭夫、李井泉、譚震林、廖承志等被選為中央委員。雖然江青集團的骨幹分子更多地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但一批眾望所歸的老同志入選,畢竟反映了黨內健康力量的增強。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而結束。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會還首次採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員和110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了由200人組成的中顧委和69人組成的中紀委。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第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和戰略部署。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第三,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和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至21日在北京召開。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陸』 中共一大召開的內容、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復全國代表制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柒』 中共一大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921年中共一大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一件大事。
『捌』 中共一大會址歷史意義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制定並通內過了第一個黨綱:容「以無產階級
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
,以達到
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
」和「聯合第三國際」;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
的領導,「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並在工會里灌輸
的精神」,「使工會避免成為其他
之傀儡」;還就宣傳、工人學校、
的研究機構,對現有政黨的態度,與第三國際的聯系等問題作出相應決定。大會選舉中央領導機構,
任中央局書記,
負責宣傳,
負責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