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地圖的發展歷史

地圖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1 16:57:10

① 衛星地圖的歷史發展

人們打開衛星地圖可以免費的看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可以獲得地形地貌和建築道路的准確信息。但人們會發現在各網站看到的圖象細節都是一樣的,概出於Google earth系統軟體。 2005年4月份,Google公司推出了全新的免費衛星地圖服務。「往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美國Google Inc 造福人類的科技貢獻,被人們稱為互聯網技術「激動人心的創新」 Google Inc.1998年9月7日創立,開展互聯網搜索引擎業務。2004年8月19日,Google公司的股票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成為上市公司。 Google公司總部(Googleplex)位於加利福尼亞山景城。Google起源於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搜索引擎。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宣布該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為「谷歌」,取「播種與期待之歌,亦是收獲與歡愉之歌」之意。2009年2月,Google Earth發布了最新的簡體中文版5.0。只要進入網站,就可以方便的下載這個功能強大的軟體了。你可以足不出戶盡情瀏覽各地自然風光,可以俯瞰和標注自己美好的家園,可以享受現代科技為生活帶來的無限的樂趣。
(附圖為北緯 36°45′55.67″ 東經 117°06′19.37″衛星地圖,視點高度15058英尺。)

② 地圖的歷史

地圖起源很早,傳說在人類發明象形文字以前就有了地圖。人類要在一個地方定居,開展生存活動,就要記錄下這地方的山川、水澤、土地狀況。出走遠地就要辨別方向、熟識路途的山丘、溝壑、河流、湖澤、樹木、道路,要出得去,回得來。沒有文字就用符號、線段、極簡易的圖形描繪成示意地圖。

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決定在洛河流域建洛邑。《尚書》中《洛誥》就記述了有人就圖興建的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爭和管理需要,出現了不同用途的地圖。《周禮》中列舉執掌不同用途地圖的部門二十餘個。有的掌「版圖」(戶籍圖)、有的掌「土地之圖」、有的掌「金玉錫石之地圖」、有的掌「天下圖」(全國性區劃圖)、還有的掌「兆域之圖」(墓葬地圖)等。1977年河北平山縣發現戰國時中山王陵墓形式范圍示意圖。

戰國時期,軍事地圖更為普遍。《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分別附圖9卷和4卷。《管子·地圖篇》曾道,凡統帥軍隊者,必事先詳盡熟悉和掌握軍事活動地區的地圖。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三幅西漢初年地圖。一幅為地形圖,一幅為駐軍圖,另一幅為城邑圖。距今已有2100多年。
中國公元3世紀,已提出繪制平面地圖的科學理論。西晉時山西聞喜人裴秀(223~271)主持繪制《禹貢地域圖》,明確提出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

唐以後,賈耽(730~805)師承裴秀六體,繪制了《海內華夷圖》。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圖。保存在西安碑林宋代(1136年)刻的《華夷圖》、《禹跡圖》和保存在蘇州又修正了《華夷圖》中失誤的宋代石刻《地理圖》,是人們能看到最早的石刻地圖。元代朱思本總結唐宋前人經驗,根據已有圖籍,輔之實地調查,編成《輿地圖》2卷。明代羅洪先將其改成分幅圖,名為《廣輿圖》,是最早的地圖集。清康熙間,政府主持,聘用西洋教士,對全國實地測量,繪制出《皇輿全圖》。1869年(同治6年),晚清楊守敬整理和編制了歷代輿地圖,用墨色標志古名,硃色標志今地名,為後人研究地理沿革做出不朽貢獻。1863年(同治2年),胡林翼主纂、鄒世治、顧圭齋運用計里畫方古法和經緯度制圖新法,編製成《大清一統輿圖》,因涉外,又稱《皇朝中外一統輿圖》,為應用最廣泛的古代地圖。

由今人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從1955年開始編纂,1975年內部試行,1982年公開發行。包括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等,共8冊20個圖組304幅圖,收地名7萬個,是最完整的歷史地圖集。60年代,由竺可楨、黃秉維、陳述彭教授主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比例尺1:1000萬包括地質、地貌等8個圖組和附錄,共47個單元,200多幅地圖。系統反映和總結了地學、生物學、自然資源等部門區域的最新成果。

③ 地圖學的歷史

地圖有將近4500年的歷史,再接下來的文章里,我們會先後就地圖的起源、發展歷程進行詳細的介紹。 地圖的起源可追溯到4500年前,那時人們開始用各種方式,對自己周圍的環境進行空間圖像的原始記述。當時,地圖的製作材料有陶片、紙草,銅版、椰枝、石塊、獸皮等。現保存下來的最為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25~前23世紀巴比倫人繪制在陶片上的地圖。
社會的發展、實踐的需要,尤其是源於埃及尼羅河季節泛濫和幾何學的誕生;中國黃河下游平原的農田水利,與築城工程對勾股弦定理和規矩等測繪儀器的應用,都推動了地圖的發展。 中國《管子·地圖》篇,是最早論述地圖地理內容的專篇。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地圖表明中國古代地圖學理論與技術已達到相當水平。當時,東西方地圖的編繪和地圖學的發展,明顯地反映出海洋與大陸兩種不同的地理環境,以及農業與航海貿易兩種不同的社會生產的需求。
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論證了地球是球形。以後有人開始測量地球的周長,並出現了圓柱地圖投影。公元二世紀,托勒密編著的《地理學指南》,附有27幅世界地圖,翻印達50版,在西方影響達一千年之久。公元三世紀,中國的裴秀編制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提出了「制圖六體」, 這是中國古代關於地圖編制原理的最精闢論述,形成東方獨特的地圖技術途徑,在中國也影響了近千年。
托勒密與裴秀兩位古代地圖學家,按照數學法則建立的描述地理位置的經緯線和方里網,至今仍然是地圖數學基礎。通過16世紀東西方的交流,兩種坐標體系同時出現在一幅地圖上。法國的地形圖上出現了中國地圖上的方里網;中國的《大清一統輿圖》採用了西方地圖上的經緯線。
1405~1433年中國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反映下西洋情況的《鄭和航海圖》是中國現存最詳盡的古代航海圖,也在世界上開創了使用航海圖的先河。此後,航海圖也隨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各國的航海探險和海上霸權的爭奪而得到迅速發展。
1569年,墨卡托設計正軸等角圓柱投影,第一次把東、西半球已知范圍展現在一幅地圖上。這種投影的地圖能為航海者進行直線導航,為航海圖所普遍採用,被命名為「墨卡托投影」,以後還出版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地圖集。隨著航空和航天的需要,多種橫軸和斜軸的墨卡托投影相繼出現。墨卡托的工作被譽為16世紀歐洲地圖學的里程碑,他的地圖集開創了世界全圖的新投影,反映了當時歐洲地圖發展的特點。
與墨卡托同時代的、東方地圖集的先驅是中國的羅洪先。他繼承和發展了朱思本的輿地圖,完成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圖集《廣輿圖》。圖集採用劃一的24種圖例符號,以幾何圖案替代象形圖案,這是地圖集設計上的進步。羅洪先和墨卡托都以地圖集的形式,分別總結了16世紀以前東、西方地圖的歷史成就,承前啟後,對後代地圖發展產生的影響延續了數百年。
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溝通東、西方地圖學知識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公元1600年以後,在中國學者的支持和合作下,他利用西方和東方的世界地理知識匯編成《坤輿萬國全圖》。該圖標有當時新發現的大洋和大洲等區域概念,以及地中海、羅馬、古巴、加拿大等中譯名;同時把張衡渾天儀上使用的南極、北極、赤道等名詞應用於地圖。
17世紀以後,歐洲各國經歷了工業革命,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發展。為了探尋海上通商航路、擴大殖民地,既需要航海圖,也需要實測的地形圖,以滿足開發工礦資源和土地資源,以及軍事戰爭的需要。為此,各國所進行的大規模地形圖測繪,成為近代地圖學的主流。
1791年,英國成立陸軍測量局。之後,西歐各國相繼建立研究編制地圖的國家機構,形成大規模的專業隊伍和規范化的技術體系,並陸續完成了本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其中如瑞士的《都孚》地形圖等就以精美細致而著稱。
歐洲的地圖測繪技術,傳播到了中國後,清朝測繪了《皇輿全覽圖》和《大清一統輿圖》,這些奠定了中國近代地圖的科學基礎。19世紀中葉,中國採用梯形投影,繪制了當時較完善的亞洲地圖。
1909年,國際地理大會對地圖分幅、地形表示、城鎮分級、地名拼音等作出了統一規定。以後,又對分層設色、公制單位等標准作了修訂,並擬定了獨特的地圖投影和全球的統一分幅編號。這些措施對地圖的國際化和標准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大部分國家也接受了地圖統一的國際分幅編號。地質圖、人口地圖、土地利用圖、森林圖和土壤圖的國際合作編制工作和分類,圖例系統標准化的研究,都取得很大的進展。地圖已進入工業化大生產和社會商品化的階段。
隨著自然科學的分化和內陸探險的深入,專題地圖的新領域不斷得到開拓。19世紀末,德國再版的自然地圖集,包括了地質、海洋、氣象、地磁、植物、動物以及人種的分布圖,反映出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中國的楊守敬費時15年,在前人基礎上編制了《歷史輿地圖》,集中反映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豐富遺產,解決了許多有關水道變遷、州郡遷移的爭論。
20世紀的地圖學,一方面繼承豐富的歷史傳統;另一方面又出現新的發展,即向綜合制圖方向發展。地圖的內容強調反映自然綜合體和社會經濟環境的相互作用,著重反映人地關系和環境生態效應。航空攝影、衛星遙感及計算機制圖的問世,使綜合制圖得到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地圖學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1932年第一次運用航空攝影制圖,它使人類可以脫離地面利用高空平台來測繪地圖,從根本上改變了近300年來形成的地形圖測繪生產過程。航空攝影測量幾乎完全取代了經典的平板測繪,廣泛應用於國家基本地形圖以及城市、農田水利、森林礦山的各種大比例尺地圖的測繪。
航空像片信息豐富,可利用紅外、天然色、假彩色紅外、微波等獲取多譜段圖像。通過判讀或圖像處理,用於編制地質、土壤、土地利用、森林資源等多種專題地圖。航空攝影還超越地理環境的障礙,特別是人類難以活動的海洋灘塗。沼澤、湖泊、高山和荒漠,從而獲得了原來地形圖尚未覆蓋的空白地區的地理資料。
航空攝影作為地理景觀的客觀圖像記錄,為系列地圖編制提供了統一的信息源,並反映了各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同一空間內的分布和相互聯系。系列制圖從根本上解決了部門專題制圖統一協調的困難。如1969~ 1979年間,墨西哥採用分區彩色航空攝影,完成了全國1:50萬地形、地質、土地利用、土壤和土地潛力的系列制圖,建立了系統的國家土地檔案。
1972年,世界上第一顆地球資源勘測衛星發射成功,人類得以從外層空間來觀測整個地球。陸地衛星、氣象衛星和海洋衛星作為新型的地圖信息源,具有快速、准同步和大面積覆蓋的顯著特點,可提供空前巨大的信息量,使地圖學呈現新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以計算機的引進為標志,地圖學進入信息時代,為適應計算機及信息傳輸工具的需要,便於輸出、輸入、處理、存儲和更新,地圖開始出現數字信息的新形式。地圖概括理論和定量化研究,從本質上解決了地圖容量和清晰度問題。藉助地理數量方法的成果,為計算機輔助地圖制圖開辟了道路。計算機輔助制圖的迅速發展,從試驗階段過渡到了應用階段,它利用軟體系統解決了地圖投影變換、比例尺縮放和地圖地理要素的選取與概括,實現了地圖編輯的自動化。許多國家陸續建立了地圖資料庫。
在地形圖資料庫基礎上,歐美和日本等國又進一步發展了地理信息系統。這類系統具備多維信息復合功能,包括社會經濟統計、地面觀測站網記錄、地球物理場數據、多時相的遙感數據、以及多種專業的數學分析模型或地圖專家系統,具有進行數學模擬試驗和預測預報的功能。至此,地圖已不僅是描述和表達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的信息載體,還是區域綜合分析研究的成果,即地理信息系統輸出的智能化產品。地理信息系統為地圖學的區域性與綜合性研究,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保證。

④ 地圖制圖學的發展簡史

地圖的起源和地圖制圖學的發展已有悠久的歷史。古希臘地理學家C.托勒密的回《地理學指南》就是一部答地圖制圖學著作。托勒密認為地理學就是「以線畫形式描繪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屬的東西」。他研究了簡單的圓錐投影並繪制了世界地圖。中國西晉著名地圖制圖學家裴秀所創立的「制圖六體」,對中國古代地圖制圖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的賈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羅洪先等歷代地圖制圖學家也對地圖制圖學的發展有過較大貢獻。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地圖制圖學家G.墨卡托對地圖制圖學的發展起過重大的推動作用。17世紀以後,歐洲進行的大規模三角測量和地形圖測繪,促進了地圖制圖學的更快發展。在中國,從清代開始,進行了國家規模的地圖測繪,編製成帶有近代性的《皇輿全圖》和《大清一統輿圖》。20世紀初興起的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改變了地形圖測繪生產過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膠印技術的應用,為地圖的大規模編繪和印製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促進了地圖制圖學現代體系的形成。

⑤ 地圖學史的發展史

17世紀以後由於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發展,以及羅盤儀與望遠鏡結合的測繪技術發展回,歐洲各國普遍開展答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加上探險、考察的大力加強,促進了專題制圖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航空攝影的出現又使地形測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加速了各種專題制圖的發展。同時地圖投影、地圖概括、專題制圖、綜合制圖的理論也逐步形成。70年代遙感、計算機與自動化技術的引進,遙感制圖與機助制圖技術迅速發展,不到20年時間已從實驗探索進入廣泛應用。新技術的引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導致地圖資訊理論、地圖傳輸論、地圖模型論、地圖感受論與地圖符號學等新理論的提出,不斷充實和發展著地圖學的理論體系。地圖學的發展經歷了中世紀前的產生與興起、17~19世紀的全面奠定基礎和20世紀以後的不斷飛躍等幾個大的歷史階段。地圖學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需求,並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同時地圖的內容也反映各階段人類對周圍環境認識的廣度與深度。

⑥ 地圖學發展簡史

地圖學發展簡史及現代地圖學進展的基本情況

日常生活里形形色色的地圖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地圖最初肯定沒有現在的這么花哨和全面,那麼地圖的發展歷史怎樣呢?地圖經歷了那些階段才走到了今天的繁榮?現今的地圖製作理論和技術發展又怎樣呢?以後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帶著這一連串的問題,請閱讀本文.

本文將從四個大的階段講解地圖學發展簡史:原始地圖,古代地圖,近代地圖和現代地圖.

一、原始地圖

地圖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今天保存下來最古老的地圖是距今約4700年左右的蘇美爾人繪制的地圖(圖1-5)。距今約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倫地圖(圖1-6),是製作在粘土陶片上的,繪有山脈,四個城鎮和流入海洋的河道。代表著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認識。

從近代發現的太平洋海島原始部落用木柱製作的海島圖,用柳條、貝殼編綴的海道圖等,證明原始地圖僅起確定位置,辨別方向的作用,可能都是些示意性的模型地圖。

在中國,據《世本八種》記載,黃帝同蚩尤打仗,曾使用了表示「地形物象」的地圖。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地圖是夏朝的九鼎。九鼎是當時統治權利的象徵。在九鼎上除了鑄有各種圖畫外,還有表示山川的原始地圖。後來在《山海經》中,也有繪著山水、動植物及礦物的原始地圖。在周代的《周禮》一書中,至少有15處提到有關的圖籍,其中13處較明確地記述了地圖。專題圖中有全國交通圖(「司險掌九洲之圖,以周知其川林山澤之阻,而達其道路」),這是世界上記述最早的交通圖。1954年江蘇出土西周初期青銅器上的鑄刻銘文,記載周分封諸候時使用到地圖,談及《成王、武王伐商圖》與《東國圖》。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確記載地圖的可靠文字史料。據史學家考證時間約在公元前1027年,河北平山和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文物,確鑿的證明了我國記載古地圖的歷史事實。在平山縣發掘出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銅版《兆域圖》,圖上標明宮垣、墳墓所在地點、建築物各部名稱、大小、位置和詔書。這是世界上現存發現最早的平面地圖。放馬灘古墓群出土的公元前239年7幅秦王政八年木板圖,反映戰國晚期秦國屬地邦縣(天水到寶雞一帶)的政區、地形和經濟,是世界上最早的實測木板圖。

這些地圖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號的概念,說明了這些時期我國地圖發展已開始從模型地圖向平面地圖過渡。

二、古代地圖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地圖成為軍事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管子.地圖篇》

指出「凡賓主者,要先審之地圖」,精闢闡述了地圖的重要性。《戰國策·趙策》中記有「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諸候之地,五倍於秦」,表明當時的地圖已具有按比例縮小的概念。《戰國策·燕策》中關於荊軻刺秦王,獻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的記述,說明秦代地圖在政治上象徵著國家領土及主權。《史記》記載,蕭何先入咸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反映漢代很重視地圖。

我國發現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古地圖,是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圖: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地形圖內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脈)和社會經濟要素(居民地、道路),這和現代地圖四大基本要素相似。山體范圍、谷地、山脈走向用合曲線表示,並以俯視和側視相結合的方法表示峰叢,近似於現在的等高線法(圖1—7)。駐軍圖用黑、紅、藍三色彩繪,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彩色地圖。城邑圖上標繪了城垣范圍、城門堡、城牆上的樓閣、城區街道、宮殿建築等。用藍色繪畫城牆上的亭閣,紅色雙線表示街坊庭院,院內紅色普染。城區街道分出主要街道和次要街道兩級,寬窄不同。宮殿、城堡等建築物均繪以象形符號,同現代城市圖比較,在形式上幾乎是一樣的。該圖是迄今我國現存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城市地圖。馬王堆漢墓地圖充分反映了我國彩墨繪制地圖的工藝水平,是世界史上罕見的一大發現。

對古代地圖產生重大影響的是希臘著名數學、天文、地圖學家托勒密(公元87~150年)和中國晉代傑出地圖學家裴秀。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西方、東方不同的發展特點和古代地圖科學的重大成就,對後來的地圖產生了長期深遠的影響。托勒密寫的《地理學指南》,實際上是一部地圖學論著。附帶的27幅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圖集雛形。他提出了編制地圖的方法,採用了新的經緯線網,創造了兩種新的世界地圖投影;並繪制了新世界地圖。該圖在西方古代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一直被使用到16世紀。中國西晉地圖學家裴秀繪制了18幅《禹貢地域圖》及《地形方丈圖》;總結前人和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六項制圖原則即「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前三個即今天的比例尺、方位和距離,後三個即比較和校正不同地形引起的距離偏差。制圖六體概況了古代地圖製作的數學基礎,其倡導的計里畫方的方法,長期為中國古代編制地圖所遵循,對我國古代地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當今的計算機柵格地圖暗合了我國古代的計里畫方的制圖方法。

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3世紀左右,在西方地圖歷史上是一個漫長的黑暗時期,神學代替了科學,地圖成為宗教思想的俘虜,嚴重阻礙了地圖學的發展。地圖成為宗教思想的俘虜,當時的地圖是輾轉抄襲、粗略荒謬的作品。

盛唐傑出地圖學家、地理學家賈耽,用了17年時間編制了表示全國的《海內華夷圖》。這是繼裴秀之後我國又一偉大地圖作品,在中國和世界地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唐代詩人王維,於天寶年間在帛、壁上繪制5幅《輞川圖》,宋代刻石,明代郭漱六於公元1617年重摹刻制,表示藍田輞川王維隱居處沿途風光20景,這是現存最長的早期導游圖,現藏於陝西藍田縣文化館。唐代曾組織人力繪制京都《長安圖》。現存最大的古代城市圖,是藏於西安碑林的《長安圖》。宋元豐3年由呂大防題詞主辦,採用唐代《長安圖》、《西京新記》資料。街區用平面圖形表示,圍牆等主要建築用側視象形符號表示,和現代城市圖趨於一致。

宋代地理學家、地圖學家沈括,查閱資料、去偽存真、實地考查,以親身經歷編制了《天下州縣圖》。宋代鄭樵在《通志》一書中記有《諸路至京驛程圖》,這是我國記述最早的交通圖。

元代的朱思本經10年游歷考證,匯編了大幅面的《輿地圖》,成為明、清兩代地圖的範本;明代的羅洪先又對《輿地圖》增補修改,編成《廣輿圖》。該圖曾刊印8次,影響時間較長,范圍較大。

公元16世紀,地圖集的出現標志著地圖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明代傑出地圖學家羅洪先(公元1504~1564年)和荷蘭著名地圖學家墨卡托(公元1512~1594年),繼裴秀、托勒密之後,用地圖集的形式,分別總結了16世紀以前東、西方地圖發展成就。羅洪先在總結前人地圖的基礎上,採用畫方分幅法,以圖集形式,編制了《廣輿圖》。墨卡托用等角圓柱投影編制世界圖。在航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一直沿用至今。他所編的地圖集。是當時歐洲地圖集發展的里程碑。

羅洪先和墨長托所編地圖集,承前啟後,對後代的地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延續數百年之久。

三、近代地圖

17世紀末,歐洲資本主義到了成年期,地圖科學也在迅速發展,由於對內開發,對外掠奪的需要,測量學首先發展起來。18世紀,歐洲開始大規模地實測地形圖,出現了大量精度高,內容豐富的實測地圖。19世紀初,縮編地圖、專題地圖出現。20世紀初利用飛機進行航空攝影測量成圖得到發展。地圖的精確性、內容的豐富性、地圖的品種,成圖手段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17世紀以來,各國紛紛成立測繪機構,主管國家基本地形圖的測繪。測繪地形圖,以西歐為最早。公元1730—1780年,法國的卡西尼父子測繪的法國地形圖頗負盛譽。1891年在瑞士伯爾尼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地理會議上,討論並通過了由彭克提議的,合作編制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的提案,並形成決議,對以後各國國際百萬分之一地圖的編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世紀以來,各種專題地圖出現。其中,德國伯爾和斯編制出版的自然地圖集等,對當時專題地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雖然我國古代歷史上出過一些著名的地圖學家和一批有很高水平的地圖作品,但是到了近代,由於外來的侵略,內部的腐敗,國勢日衰,我國地圖制圖水平比西方落後。盡管如此,我國地圖製作也取得一定進步。

我國是亞洲最早進行地圖測繪的國家。清康熙年間,開展全國大規模測量。後編成《皇輿全圖》。該圖在繪制的方法、精度、范圍和內容上,在當時都有較高水平。

明末,正是歐洲各國進入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西方為開拓世界市場,掠奪財富,開辟了歐亞之間的海上交通並開展傳教活動。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介紹的西方世界地圖和地圖製作技術得到中國統治者的重視,從此新制圖方法開始在中國傳播。利瑪竇對中國科技文化影響最大的是繪制世界地圖和測量經緯度。公元1684—1719年清康熙年間,中國大陸測算經緯度630個點,奠定了中國近代地圖測繪的基礎。

公元1708~1718年清康熙年間,《皇輿全覽圖》測繪完成。該圖是我國首次全國性的實測地圖,開創了我國實測經緯度地圖的先河,對近代中國地圖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公元1886年即清光緒十二年,開始了全國規模的《大清會典輿圖》省圖集編制工作,各省用了3~5年時間分別完成省域地圖集的編纂。這次圖集編繪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中國傳統古老的計里畫方制圖法向現代的經緯網制圖法轉變的標志。

清末地理學家魏源(公元1794~1859年)編制的《海國圖志》,完全擺脫了傳統的計里畫方制圖法,採用了經緯度控制等與現今世界地圖集相類似的地圖投影、比例尺選擇等,是中國地圖制圖史上一部世界地圖集編制開創性的工作。新中國建立後,地圖學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成立了國家測繪局;在50年代開展大規模的測繪工作;編制並不斷更新全國各省區不同比例尺系列地圖;70年代完成了全國1:5萬或1:10萬地形圖測繪任務;出版了國家及各省區地圖集;各種不同專業、不同用途的專題地圖迅猛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理論受到重視和研究。我國地圖制圖水平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

四、現代地圖學進展

1.現代地圖制圖技術及現代地圖

航空攝影測量制圖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古老的地面測圖技術的傳統方法,使得航空攝影測量地圖能夠代替普通測量制圖。1903年飛機問世,1910年萊特從飛機上拍攝了第一張照片,此後,德國和法國都進行了航空攝影測量的試驗和研究。不到半個世紀,航空攝影測量從根本上改變了300多年發展起來的地圖測制過程,標志著人類從高空進行測繪的新歷史階段。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進行了航空攝影測量制圖,我國1934年開始了水利工程、地籍和鐵路選線的測量制圖。新中國成立後,經20多年努力,已完成覆蓋全國的航空攝影測量和地形圖制圖工作。上世紀70年代末,進行了《山西太原幅農業自然條件系列圖》和《航空遙感騰沖試驗區地圖集》的航空遙感及系列制圖試驗。

航天遙感制圖技術開創了人類從地球外空間進行全球性遙感制圖的新紀元,使得遙感地圖成為一種新的地圖品種。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發射了5顆陸地衛星,提供地表陸、海的遙感圖像和數據。遙感制圖不僅開拓了動態制圖的新領域;而且可超越自然障礙和國界限制,廣泛用於直接編制或更新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從而改變了從大比例尺地圖逐級縮小編圖的工藝程序。1984年出版的《日本列島地圖帖》和《中國地學分析圖集》,具體反映了這種發展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又取得明顯進展,遙感圖像的地面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具有立體圖像,並朝著高解析度、多波段、全天候和遙感信息國際共享以及商品化方向發展。遙感圖像處理由光學處理向數字處理方向轉變。我國1987年研究成功用於遙感圖像制圖的圖像處理系統,把我國的遙感應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

1967年,美國編繪了月球影像地形圖和地質圖,標志著人類編制星球地圖的開始。

電子計算機技術應用制圖開創了手工制圖向自動制圖轉變的新開端,使得數字地圖成為最新、最現代化的地圖品種。20世紀50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開始應用於地圖測繪。經過英國、美國、瑞典、日本、瑞士等國家,不斷在原理、設備軟體等方面的研發,到70年代已由實驗階段發展到比較廣泛的應用。加拿大、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均以地形圖為基礎,建成地理信息系統,使地形圖、專題地圖和遙感信息匯集、存貯於統一的地理坐標之上,明顯提高了地圖更新、傳輸、編輯和應用領域。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不斷更新換代及制圖軟體的不斷發展,使數字制圖展現出廣闊和潛力巨大的發展前景。我國60年代開始自動制圖試驗;70年代研製了數字化儀和自動繪圖機;80年代在城市、人口、農業、石油、地質等領域進行應用;90年代自動制圖應用領域擴大。我國計算機地圖制圖開發應用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出現了數字地圖、激光地圖、多媒體地圖、網路地圖、全息地圖、聲像地圖、光碟地圖等地圖新品種,充分反映了數字地圖制圖發展的日新月異。

2.現代地圖學理論

由於地圖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系統科學、信息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行為科學、藝術科學等有著交叉及關聯關系,它們的研究成果為地圖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並促進了地圖學理論研究的進展。

地圖資訊理論 地圖信息表現為圖形幾何特徵、多種彩色的總和及其相互聯系的差別,可以說地圖信息是以圖解形式表達制圖客體和其性質構成的信息。地圖資訊理論就是研究以地圖圖形表達、傳遞、貯存、轉換、處理和利用空間信息的理論。該理論有助於認識地圖的實質,並深化了對地圖信息的計量方法的研究。

地圖傳輸論 是研究地圖信息傳輸的原理,過程和方法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客觀環境——制圖者——地圖——用圖者——再認識的客觀環境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客觀環境被制圖者認知,形成知識概念,通過符號化變為地圖,用圖者通過符號識別,在頭腦中形成對客觀環境的認識。這個過程是一個地圖信息流傳輸的過程,地圖製作和使用都包括在這個傳輸過程中;地圖符號能有效傳輸地理信息,但傳輸過程中會受到「雜訊」干擾。該理論對於地圖最佳製作和地圖有效使用具有積極作用。

地圖符號學 是研究地圖符號系統的構圖基礎,感受方式及其設計使用的科學。提出了六種視覺變數:形狀、亮度、色彩、尺寸、密度和方向是地圖符號系統的構圖基礎;四種感受方式:組合感受、選擇感受、等級感受和數量感受是制圖過程中的視覺特點,該理論對於地圖符號設計和地圖生產有較大影響。

地圖模型論 是研究如何建立再現的客觀環境的地圖模型,並以地圖數學模型來表達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地圖是客觀世界的模擬橫型。此模型是制圖者的概念模型,並可用數學方法表達,經過抽象概括的制圖對象的空間分布結構。該理論對於深入認識地圖的實質,並對推動數字制圖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地圖認知論 是研究人類認知地圖獲取信息的手段,原理和過程的理論。該研究有兩項成果。一是「地圖認知環」學說,認為用圖者首先接受到圖像地圖客體,進而在頭腦中進行信息處理, 獲取,然後據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加工,從而產生頭腦信息圖;再進一步通過對實地地理現象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所認知的地理實體,完成一輪認知環。二是「多模式感知和認知理論」,是指在虛擬地圖環境下,用多種認知手段(如視覺、聽覺)分別獲取知識,並將其加以比較和想像處理,進而形成各自的知識庫(如視覺、聽覺知識庫),最後將各知識庫融合,產生綜合知識庫。該理論對制圖手段、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結合使用有重要意義。

地圖感受論 是研究地圖視覺感受過程的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方法,探討地圖是如何被用圖者有效感受的理論。研究內容有分級符號、網紋和等值灰度梯尺的視覺效果,色彩設計客觀性、視覺感受與 圖形構成的規律、特點等。該理論對於地圖設計有重要意義。

3.新世紀地圖學發展趨勢

智能化 包括地圖信息源信息獲取,地圖製作過程和地理信息表達的智能化等。

虛似化 地圖學將來表達的制圖對象不一定都是實體的客觀存在,很多內容將是虛擬的、模擬的、多維模擬式的。

功能多極化 地圖功能從表達地理客體規律特徵,擴展到知識發現、空間分析、動態顯示監測、綜合評價、預警預報等。

主客體同一化 隨著科技發展,促進地圖製作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創新,地圖製作將越來越簡單,故既是地圖製作者又是地圖使用者將漸趨普遍,使主客體同一化。

全球一體化 隨著數字地球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將實現全球化的地圖無縫拼接和萬維網聯通,使地圖在表達地球和研究地球方面,都可以整體化,全球 一體化形式出現。

地圖、RS、GIS和GPS 一體化 資料庫是鏈接數字地圖、RS、GIS、GPS技術的共有基礎,隨著這些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將使其在信息科學的范疇內不斷融合並趨向一體化,為地球信息科學、數字地球的成熟發揮作用。

⑦ 誰知道具體的地圖發展史,包括發明時間,發明人等

以前考試的時候,一篇社會科學小品文,介紹的就是地圖的發展,好像開始的時候是刻在屏風上怎麼的
地圖學史是研究地圖和地圖學的產生、歷史發展及其歷史作用的地圖學分支學科。主要根據保存下來的地圖作品、考古資料與文獻記載,對地圖科學內容、編制技術與表現形式的發展過程,以及地圖學理論方法的形成與發展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總結歷史規律,促進現代地圖學發展。據蘇聯學者考證,早在1萬年前即出現用線畫與符號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圖。現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公元前27世紀蘇美爾人繪制的地圖和公元前25世紀巴比倫陶片地圖。中國已發現的最早地圖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圖」。《管子·地圖篇》最早論述了地圖對軍事決策指揮的重要性。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幅地圖說明距今2100年前中國地圖繪制已達到相當高水平。古希臘著名天文、地理與地圖學家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是最早的地圖學著作,他還創造了地圖投影方法並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了世界地圖。中國著名地圖學家裴秀所創立的「制圖六體」是關於地圖編制原理的精闢論述。唐代賈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羅洪先等歷代地圖學家都對中國地圖學的發展作出貢獻。現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跡圖》與《華夷圖》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圖代表作。世界著名地圖學家墨卡托所創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為航海圖、航空圖與宇航圖所採用。17世紀以後由於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發展,以及羅盤儀與望遠鏡結合的測繪技術發展,歐洲各國普遍開展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加上探險、考察的大力加強,促進了專題制圖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航空攝影的出現又使地形測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加速了各種專題制圖的發展。同時地圖投影、地圖概括、專題制圖、綜合制圖的理論也逐步形成。70年代遙感、計算機與自動化技術的引進,遙感制圖與機助制圖技術迅速發展,不到20年時間已從實驗探索進入廣泛應用。新技術的引進與其他學科的滲透,導致地圖資訊理論、地圖傳輸論、地圖模型論、地圖感受論與地圖符號學等新理論的提出,不斷充實和發展著地圖學的理論體系。地圖學的發展經歷了中世紀前的產生與興起、17~19世紀的全面奠定基礎和20世紀以後的不斷飛躍等幾個大的歷史階段。地圖學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需求,並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同時地圖的內容也反映各階段人類對周圍環境認識的廣度與深度。

⑧ 最早的地圖和地圖歷史

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地圖就已進入人類的視野,其中最早的地圖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區出現。

15世紀時從13世紀原稿復制的世界地圖,是首次描繪出北美洲海岸的地圖在現今世代,我們傾向覺得地圖是理性及科學的產物,其實地圖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古代地圖,尤其是在未知的領域中,常常跟非科學的宇宙觀結合來表達人於宇宙的關系。

例如:中世紀的「TO地圖」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世界的中心,把地球當作耶穌的軀體。此時的地圖沒有經緯網和比例尺,科學實用價值喪失。相反地,地中海人的航海地圖卻是非常准確。

1568年,荷蘭制圖學者墨卡托創立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這個投影將等角航線繪制為直線,因此至今還在海圖制圖時使用。

(8)地圖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地圖:

1700多年前,西晉人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地圖集。

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制圖六體」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這六項原則歸納起來也就是現代地圖學所論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離3要素,說明繪制地圖必須制定比例尺,測出地物之間的方向,並求得各地物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裴秀還指出這「六體」的作用和相互關系,他認為,六體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考,否則就不能正確繪制出反映實際地貌的地圖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

⑨ 地圖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山川、河流、大海……這豐富多彩的事物,如何更清晰地記下它們,讓人們如臨其境呢?靠口頭的描述,顯然其影響范圍太小,更何況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靠文字的記錄,無論其說的多麼詳細,也要大傷腦筋地去想像。那麼,怎樣才能直觀、生動而又明白地讓人們了解某一地區的地理狀況呢?地圖,也惟有地圖,才可以讓人們面對它,腦海中就能浮現出平原、山脈、江河的清晰形象,不出家門,就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根據中國古籍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地圖。尚書上記下了一個使用地圖的故事:周朝初年,成王命令周公旦占卜修建洛陽城。周公旦實地考察建城的選址以後,就將占卜選定的結果繪成地圖,獻給成王。當然,受條件的限制,這時的地圖內容也僅限於一個較小的范圍。詩經裡面也有些與地圖有關的字句,按照後人的解說,也就是按照地圖上所指示的山川,依次進行祭祀的意思。

後來不少典籍也記載了有關地圖的事情,《史記》記載,劉邦攻到咸陽後,手下的將領們爭先恐後地到有錢人家取金銀財物,只有蕭何先到秦國丞相和御史的家裡尋找法令、地圖、書籍,收藏起來。於是劉邦對天下的要塞、人口多少、地方的貧富、百姓的疾苦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統治,確實繪制了不少地圖。再結合《史記》的記載,不得不承認,正是秦始皇主持繪制的地圖,讓漢高祖大受其利,多少有些諷刺意味。不過秦代的地圖傳到晉代就大多數失散了。

晉朝的裴秀是繪制地圖的高手,他能夠根據統一標准,訂下制圖原則,繪出准確可靠的地圖。裴秀還總結了繪圖經驗,訂了《制圖六法》,採用有系統的科學方法繪制地圖。裴秀的「六法」是指: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將繪制地圖所要涉及的各個方面,都包括到裡面去了。後來的學者考證後認為:裴秀的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最早的地圖學典範。裴秀本人,也可以稱得上地圖大師了。

歷史在發展,包括繪制地圖在內的科學技術也在進步。裴秀之後,又涌現出了不少傑出的地圖繪制者,唐代賈耽、北宋沈括、元代朱思本,都在地圖方面作了極有價值的貢獻。宋代《華夷圖》和《禹跡圖》石刻,至今還保留在西安碑林中,蘇州也保存著《平江圖》這幅南宋地圖,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地圖。根據這些地圖,可以知道,從六朝到元明時代,中國人編制地圖已經有了較高的水準。這些地圖,傳統上都採用了「計里畫方」圖法,或稱為方格圖法。這種傳統的制圖法,在13、14世紀之交傳播到西方,影響傳之阿位伯世界。隨後,14、15世紀,歐洲地圖學迅速發展,可能通過阿拉伯人而吸取了中國制圖法的精華。

中國地圖的發展,是古代有識之士多年思考、實踐的結果,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不少西方人卻說,中國地圖的發展,是清初由西方傳教士協助的,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發現了3幅古地圖,就是對上述說法的最有力駁斥。這3幅地圖是畫在帛上的。馬王堆漢墓下葬年代是漢文帝12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

馬王堆出土的地形圖,雖然繪於2000多年前,但內容豐富,繪制精確,具備現代地形圖的基本要素:地貌、水系、居民點、交通網。也遵循了基本的制圖原則:對內容的分類分級,圖例的統一設計,主區較詳盡而鄰區較簡略等。這幅地形圖所繪制的范圍,大概是今天的廣西的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新田和廣東連縣一線以西,北至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地圖主區是當時諸侯國長沙南部,鄰區是西江諸侯南越王趙佗轄地。地圖比例大約在十七萬分之一到十九萬分之一之間。地圖繪出了大小30多條河流,九條標有名稱,其河流骨架、流向、主要彎曲等均與現代地形圖大致相同。圖上的山脈,以閉合的山形曲線來表示坐落、范圍及延伸方向,並在曲線上加繪月牙形符號,表示山頭和山嘴的位置。圖上共繪出80多個居民點,縣城以長方形表示,鄉里用圓圈表示,並可以看見大部分縣城和重要市鎮之間有道路相連。

閱讀全文

與地圖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