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革命政黨領導和有革命綱領、理論指導下的革命,因此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自覺性的革命運動,比之過去自發的群眾斗爭,是一次歷史的飛躍,給後來的革命運動以莫大的啟發。
2、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暴力革命。它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武裝斗爭。在革命高漲時期,它曾擁有一支實力相當的革命軍隊,並在全國性的革命戰爭中取得了多次輝煌的勝利,從而建立了各省軍政府和南京臨時政府等革命政權。
辛亥革命的武裝斗爭,使人們懂得了「武器的批判」的巨大威力。
3、辛亥革命是一場偉大的群眾運動。革命黨人領導的革命斗爭同各種形式的群眾自發斗爭客觀上已經匯合起米。各地的青年知識分子是這個群眾運動的最早覺悟的成份。新軍的革命士兵群眾是群眾中較有覺悟的部分,並成為革命武裝的主力。
以會黨為主要代表的城鄉勞苦群眾(包括農民、城市貧民和工人),則是各種風潮(抗捐、抗稅、搶米、保路等)和各種形式的武裝斗爭的力量的源泉。正因為它是偉大的群眾運動,才能取得推翻清朝的勝利。
4、辛亥革命是一次民主主義思想的啟蒙運動。由於革命黨人特別注意開展革命的宣傳工作,在國內外刊行了種類繁多的革命書報雜志,進行規模巨大、曠日持久的革命宣傳;
即宣傳同盟會的綱領、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批判封建專制主義,使相當多的群眾逐步從封建的精神枷鎖中覺醒,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漸向全國擴散,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內上給中國人容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從此深入人心。中國人民長期以來進行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作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3. 怎樣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一個里程碑,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勢力。以後帝國主義再也找不到穩定的代理人,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
2.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抗中迅速下台。
3.辛亥革命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辛亥革命開啟了思想進步和民族覺醒的大門。
4.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作了條件。
5.辛亥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這一時期出現了亞洲解放運動的高潮。
4.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從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兩方面說明
積極意義:①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②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③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④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⑤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意義:①反封建不徹底。②辛亥革命存在狹隘的民族主義,它推翻的是滿族人統治的君主專制,而不是封建主義制度。③未能深入發動群眾,未明確提出反帝要求。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