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樂府歷史發展

樂府歷史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11 16:28:49

1. 樂府詩歌發展和歷程

漢代樂府詩
定義
漢代樂府詩 定義 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
魏晉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
唐代指批判現實的諷刺詩。
宋元以後也稱詞,曲為樂府。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准選本。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7652.html?wtp=tt

2. 論述題: 結合史實,談一談樂府詩歌的發展歷程。

今人普遍已經認同秦首先搶注了「樂府」這個「商標」,然後滅國之後,漢武帝即位之後,覺得這個機構還不錯,於是就又搞出了一個名為「樂府」的存在,也就是我們史書所稱的漢承秦制;所以這樣看來漢朝這里的樂府,應該說是為樂府的繼承與發展,不僅完整的保留了樂府之名,同時還在秦朝的基礎上對其規模進行擴大。這里又不得不提起現代的一門科學——考古學,正是由於考古學的不斷發展,我們才能在現在如此確切的說著是秦朝就有的樂府,之前提到秦立派的大家們用古籍為證,那麼在1976年以後,當我們從始皇陵區拿出錯金銘文雕刻:「樂府」二字的古鍾的那一天,漢立派的大家顯然是要哭暈在廁所。進一步肯定秦代樂府這一史實的又一考古文物是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彷彿是要把這個謎題在舊的世紀早點解決一般,位於西安的秦代遺址里,我們再次發掘出了關於樂府創立的文物證據封泥一枚,於是在新的世紀中,關於樂府始於秦朝而非漢武帝時期顯然是被人蓋棺定論了,除非將來我們的考古發現中能出現什麼更加令人信服的證據,否則這個論點將持續很長一段時期。
在當代流傳的「樂府詩」中由於年代久遠而且當時收錄之時很多人還沒有著作權這種意識,我們往往發現了許多很好的詩句,但是卻無緣得知其真正的作者,又因之收集在樂府這個龐大的機構之中,後世人就把他們制譜收藏的詩歌統一叫作樂府詩,又稱之為樂府。而且由於我們的祖輩都喜歡對先輩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播,等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到了唐代,這個詩歌高度繁榮,政治經濟也極度發達的朝代,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玩法。將這些被歷史遺忘掉「曲調」的詩歌,選出經典作為文人騷客之間進行文學創作的模板,而且「好玩好學」的唐人還玩出了新花樣,各個大文豪大詩人都競相「開發」,用以抒發情感如《塞上曲》《關山月》等,還有的詩人,約著三兩好友出遊,用樂府題材記事,用來反映自身生活的現實。這些詩歌由於並沒有其他格律詩歌嚴謹的韻律要求反而受到了追捧,到現今唐代仿寫的樂府題材的古體詩也是唐代詩歌里璀璨的一顆明珠~

3. 樂府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樂來府詩集》書影兩漢時,詩歌的源成就不高,文入詩的成就更差。相對而言民間的「樂府詩」水平較高。

「樂府」本是漢代所設的音樂機關名,它是漢初統治者為潤色鴻業、制禮作樂的需要而設置的,它的任務除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演奏外,還要採集各地的民歌。「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漢書•藝文志》)到了魏晉六朝,人們習慣於把這些漢代樂府機關所採集的原稱為「歌詩」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於是「樂府」由音樂機構名一變而為詩體名。

4. 漢樂府興起的歷史原因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封建王朝。兩漢時期,政治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同樣,專文學藝術屬也 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自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之後,文學界處於一時的沉寂狀態,特別是在秦朝。進入 西漢中期,這種沉寂狀態被打破了,文學有了創新,散文、賦、詩歌突起。詩歌中樂府民歌以不拘—格, 活潑自由的形式,以「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獨樹一幟,樂府民歌的興起並不是偶然的。

5. 秦代樂府的建立有哪些歷史背景

有關資料記載,秦代時的樂府隸屬少府,專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樂,而太樂則專管宗廟祭祀樂舞。至於秦代時樂府的具體情況已不得而知。

漢承秦制,不過當時沒有立即建立樂府,只是提出了建立樂府的想法,直至漢武帝時方得實現。漢代樂府民歌是漢代音樂藝術的匯總,是我國音樂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代初期,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緩和階級矛盾,採取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分發給復員軍吏士卒以田宅並免除其徭役,重農抑商,釋放奴隸,鼓勵人口的增殖。

經過六七十年間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好轉,國家庫府充實,人民生活也稍為安定。在這種情況下,好大喜功的漢武帝一面開疆拓土,向外伸展勢力,一面採用儒術,建立種種制度,來鞏固他的統治。

漢武帝發動了幾次征服匈奴的戰爭,解除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在征服匈奴戰爭過程中,西北少數民族的音樂有機會傳到中原來,並引起了皇帝和貴族們對新聲的濃厚興趣。

另外,西漢建立後,比較重視封建教化作用。至漢武帝時,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議後,才把樂府建立起來。董仲舒的建議為漢武帝定郊祀之禮於樂府,提供了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這時,西漢進入了全盛時期,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有建立樂府的需要。因此,定郊祀、立樂府就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產物。

6. 新樂府的發展過程

初唐詩人寫樂府詩,多數襲用樂府舊題,但已有少數另立新題。這類新題樂府,至杜甫而大有發展。杜甫善於用樂府詩體描寫時事,所作如《兵車行》、《麗人行》、《悲陳陶》、《哀江頭》等,「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元稹《樂府古題序》)。元結、韋應物、戴叔倫、顧況等人,也都有新題樂府之作。元結還提出詩歌創作應「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二風詩論》),使「上感於上、下化於下」(《新樂府序》)。他們可說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唐朝元和年間(806~820)發生的用通俗化的樂府體寫時事和社會生活的詩歌運動。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宋代郭茂倩指出: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於聲,故曰新樂府也。(《樂府詩集》)明代胡震亨說:樂府內又有往題新題之別。往題者,漢魏以下,陳隋以上樂府古題,唐人所擬作也。新題者,古樂府所無,唐人新制為……西漢設置樂府,掌宮廷和朝會音樂。由樂府採集和創作的詩歌遂被稱做「樂府」。樂府詩相當一部分采自民間,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現實和可以入樂幾個特點。後來文人也仿作樂府詩,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樂府詩統稱作古樂府。元和四年(809),李紳首先寫了《新題樂府》20首(今佚)送給元稹,元稹認為「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於是「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寫作了《和李校書新題樂府》12首。後來白居易又寫成《新樂府》50首,正式標舉「新樂府」的名稱。白居易還有《秦中吟》10首,也體現了同樣的精神。新樂府作為詩歌運動,其創作並不限於寫新題樂府。當時張籍、王建、劉猛、李餘等人,既寫新題樂府,又寫古題樂府,都體現了詩歌革新的方向。元稹原與白居易、李紳約定「不復擬賦古題」,後來見到劉猛、李餘所作古樂府詩,感到「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於是又和了古題樂府19首。雖用古題,但或「全無古義」,「或頗同古義,全創新詞」(元稹《樂府古題序》),其實質、作用與新樂府是一致的。這樣,在當時形成了一個影響很大的詩歌運動,文學史上稱之為新樂府運動。「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他們同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元白」並稱,在元稹、白居易生活的那個時代即已盛行。白居易序劉禹錫詩雲:「予頃與元微之唱和頗多,或在人口。…江南士女,語才子者多雲『元白』…。」又《舊唐書·元模傳》:「稹聰警絕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白居易、元稹等詩人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唐憲宗元和年問(806—820),因而把他們創作的詩歌和仿效他們的作品統稱「元和體。」《新唐書·元稹傳》:「稹尤長於詩,與居易名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又唐李肇《國史補》:「元和已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盪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元和體。』」後憲宗歿,穆宗立,改年號為慶821—824),白居易、元稹將自己的詩歌編輯成集,分別名《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故又稱他們的詩作為「長慶體」。游國恩先生的《中國文學史》上分析了新舊樂府的區別:新樂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樂府詩集》分樂府為十二類,共最後一類標名為「新樂府辭」,即本於白居易。所謂新樂府,就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這里有三點須說明:一是用新題。從建安時代起,文人樂府也有少數寫時事的,但多借用古題,反映現實范圍既受限制,題目和內容也不協調。新樂府則自創新題,故又名「新題樂府」。二是寫時事。建安後也有一些自創新題的,但內容又往往不關時事,既用新題,又寫時事,是從杜甫創始的,但還不是所有新題都寫時事。新樂府則專門「刺美見(現)事」,所以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諷諭詩」。三是新樂府並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的標准。因此盡管實際上它們全是「未嘗被於聲」的徒詩,但仍自名為樂府,並加上一個「新」字以示區別。這從音樂上來說,是徒有樂府之名;但從文學上來說,卻又是真正的樂府,因為體現了漢樂府精神。概括地說,由漢樂府的「緣事而發」,一變而為曹操諸人的借古題而寫時事,再變而為杜甫的「因事立題」,這因事立題,經元結、顧況等一脈相承,到白居易更成為一種有意識的寫作準則,所謂「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是新樂府運動形成的一般歷史過程。元稹、張籍、王建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作家。

7. 「樂府詩」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

「樂府」本是漢代所設的音樂機關名,它是漢初統治者為潤色鴻業、制禮作樂的需要而內設置的,它的任務容除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演奏外,還要採集各地的民歌。「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漢書•藝文志》)。到了魏晉六朝,人們習慣於把這些漢代樂府機關所採集的原稱為「歌詩」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於是「樂府」由音樂機構名一變而為詩體名。相對而言民間的「樂府詩」水平較高。

《樂府詩集》書影

8. 新樂府的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是什麼

新樂府的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分別如下:

1、發展過程:

初唐詩人寫樂府詩,多數襲用樂府舊題,至杜甫而大有發展,元結、韋應物、戴叔倫、顧況等人也都有新題樂府之作,可說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

唐朝元和年間發生的用通俗化的樂府體寫時事和社會生活的詩歌運動,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紳、張籍和王建等人。後來文人也仿作樂府詩,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樂府詩統稱作古樂府。

元和四年,李紳首先寫了《新題樂府》20首送給元稹,元稹認為「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於是「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寫作了《和李校書新題樂府》12首。後來白居易又寫成《新樂府》50首,正式標舉「新樂府」的名稱。

2、歷史意義:

白居易、元稹等詩人或「寓意古題」,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樂府古詩之體,改進當時民間流行的歌謠,積極從事新樂府詩歌的創作。

張籍的樂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築城詞》、《賈客樂》等詩歌,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謠》中描寫了驛船纖夫的悲慘生活。《田家行》、《簇蠶辭》則揭露了封建賦役的殘酷。

新樂府運動的精神,為晚唐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所繼承。皮日休的《正樂府十首》和《三羞詩》,聶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腐朽和唐末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

(8)樂府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新樂府的特點:

新樂府首先由白居易提出來,曾把擔任左拾遺時寫的「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50多首詩編為《新樂府》。新樂府的特點有三:

一是用新題。建安以來的作家們歌寫時事,多因襲古題,往往內容受限制,且文題不協。白居易以新題寫時事,故又名「新題樂府」。

二是寫時事。建安後作家有自創新題的,但多無關時事。既用新題,又寫時事,始於杜甫。白居易繼其傳統,以新樂府專門美刺現實。

三是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標准。新樂府詩多未嘗「播於樂章歌曲」。從音樂角度看是徒有樂府之名,而在內容上則是直接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是真正的樂府。

9. 樂府詩的開始與發展歷程

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回由漢時樂答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10. 漢樂府歷史

漢樂府是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的。距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內。
「樂府」是容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漢代《孔雀東南飛》、北朝《木蘭詩》和唐代韋庄《秦婦吟》並稱「樂府三絕」。此外,《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千古流傳的名句。

閱讀全文

與樂府歷史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