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丹麥歷史文化

丹麥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1 15:02:20

『壹』 急求丹麥傳統文化的介紹!!!!

http://www.danishculture.cn/cn/index.htm

丹麥的文化來

在丹麥,文化是一個源范疇很廣的概念。它指某種使人們獲得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人們的共有資產。而這一廣義上對文化的定義成為了丹麥政府文化決策的根基。

這些決策的最終目的在於支持並發展文化的多樣性,以保證文化的多邊意義及其內涵。文化的社會意義關鍵在於其作用力,這取決於社會、文化以及教育方面的決策。

政府層面掌管文化決策的部門是文化部,丹麥文化部於1961年成立。文化部所負責的內容包括文化領域內的計劃、開發、版權立法、體育、檔案、圖書館、影院、劇院以及電影、馬戲團、藝術教育(包括對建築師的培訓)、廣播電視、廣播層面的文化推廣和國際文化關系。

『貳』 丹麥的節日習俗

丹麥的一些節日都有其歷史淵源,往往蘊涵著一個古老的故事,用來紀念丹麥歷史上獨特的一天。
國慶日(Birthday of Her majesty Queen MargretheⅡ):4月16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生於1940年4月16日,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在女王居住的阿美琳堡(Amalienborg Slot)會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
憲法日(Constitution Day):6月5日。菲德烈七世國王頒布了丹麥的第一部憲法。它標志著丹麥君主專制的結束,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
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6月15日。丹麥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據丹麥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瑪(也稱勝利王)率軍對愛沙尼亞異教徒征戰,稱為「十字軍東征」。6月15日隆達尼斯戰斗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並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國旗日」也以勝利王的名字命名為「瓦爾德瑪日」。
1.新年:1月1日,丹麥人與世界各國人民一樣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新年前夜,丹麥人喜歡在自家門前燃放煙花。有趣的是,丹麥人把煙花稱做「中國人」,因為火葯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製作煙花的技術也是從中國傳到丹麥的。除夕夜裡,一簇簇煙花飛上夜空,五彩繽紛,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
2.懺悔節:2月底。過去這是宗教齋戒期的前夜,現在是孩子們盛裝打扮的一個有趣的狂歡節日。這一天,孩子們穿上各種色彩華麗、樣式古怪的服裝,比如戴上禮帽或是蒙上佐羅式的眼罩,去敲鄰居家的門,要求贈予禮品。他們還聚集一堂,輪流用棒球球棒敲一個懸掛著的大木桶,當木桶被打破時,裡面的糖果糕點滾落出來,孩子們便歡天喜地地分而食之,而打破桶的幸運孩子就成為齋戒期的「國王」或「王後」。
3.復活節:春分過後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這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按照傳統,復活節有不少很有特色的慶祝活動,蛋和兔子都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蛋孕育著新的生命,含有復活之意,兔子則因繁殖力很強,也被視為新生命的象徵。復活節時,商店裡會出售各種復活節小兔和彩蛋,有的是巧克力做成的。
現在復活節在丹麥恐怕已沒有多少宗教意義了,它是丹麥人借機放一周假的好日子。利用這個機會,丹麥人或是去挪威滑雪,或是去阿爾卑斯山旅遊,要不就乾脆呆在家裡修整花園。
4.愚人節:4月1日。愚人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然固執地按照舊歷在4月1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有些聰明滑稽的人就在4月1日給守舊者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4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互相愚弄便成為西方流行的習俗。丹麥人很喜歡這類滑稽笑鬧的事情,如果4月1日這二天收音機廣播說丹麥與瑞典開戰了,不要驚慌,這不過是個愚人節玩笑而已。
5.國際勞動節:5月1日這是傳統的勞動人民的節日,也是丹麥的法定假 日。這一天,上了年紀的人在工會的組織下聚集在公園里,他們喝著啤酒,曬著太陽,也有人會發表演講。現在這個日子對丹麥人來說只是一個休假日,已經基本失去了原有的含義。
6.一系列宗教節日:夏季到來後,丹麥有一系列宗教節日。首先是大祈禱日,即復活節後的第四個星期五,這是丹麥特有的一個宗教節日,它把不同的宗教節日集中在這一天。接著是耶穌升天日,即復活節40天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四。然後是降靈節,即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開始於6月份。其實這些節日原有的宗教意義都已不復存在,說到底是讓丹麥人在夏季里迎來一個又一個休閑的假日,因為暖暖的太陽、湛藍的天空對丹麥人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
7.憲法日:6月5日。這是丹麥的法定節日,紀念l849年通過的第一部丹麥憲法。這一天丹麥到處懸掛起國旗,政治家們出來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的政治見解,選民們則悠然自得地坐在草地上休息,享受憲法為他們帶來的自由權利。
8.基督降臨節:每年的12月份,是聖誕節的准備期。進入12月份以後,丹麥的大街小巷就開始張燈結綵,櫥窗里擺上了聖誕樹。每個星期天,大多數丹麥人都會點燃蠟燭,在窗前擺上冬青花環。這時的丹麥已漸漸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叄』 北歐四國歷史,文化等有關情況。

丹麥
早期歷史
公元前1萬年左右,日德蘭半島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狩獵為生。公元前4200年~前3400年左右,定居在這一地區的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墾土地,耕耘農作。公元前4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
海盜時期
丹麥人擅長航海,常南下羅馬帝國以琥珀、燧石等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他們往往亦商亦盜,在夏季糾眾出海進行搶劫。公元793年丹麥海盜襲擊了英格蘭的林第斯法恩島。自此以後,丹麥海盜對英格蘭的侵擾規模越來越大。871年丹麥海盜佔領倫敦。878年英格蘭國王阿爾弗烈德大帝和丹麥海盜媾和,雙方平分英格蘭,丹麥移民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1016年丹麥國王克努特大帝攻佔英格蘭全境,並建立了版圖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這個帝國在1042年瓦解。
卡爾馬聯盟及對外戰爭

16世紀的卡爾馬聯盟
12世紀中期以後,瓦爾德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開創了強盛的君主專制封建王朝,通過侵略戰爭佔有愛沙尼亞、易北河以北地區和果特蘭島。1397年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開卡爾馬會議,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在此期間,丹麥為打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經濟支配權繼續對外擴張,經過長期戰爭並吞了石勒益蘇格和荷爾斯泰因。長期戰爭耗費了丹麥大量財力,導致賦稅加重。富豪貴族兼並土地引起農民暴動。14世紀中葉黑死病又奪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為平息不滿和動亂,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於1468年召集了四級會議尋求支持。但是暴動連綿不斷,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於1520年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佔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且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觸發了達拉納起義,1523年丹麥軍隊戰敗,瑞典宣布獨立。此後,丹麥為爭奪波羅的海控制權和周圍地區同瑞典反復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戰爭、1611年~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等,但歷次戰爭都以失敗告終,致使疆土日蹙。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佔領。其後,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亞戰爭、1709年~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由於國力削弱,丹麥避免捲入當時歐洲大陸的混亂紛爭。在七年戰爭、英法戰爭(1766年~1783年)以及法國大革命初期丹麥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
丹麥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16世紀末丹麥成立東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島和幾內亞擁有殖民地。1767年丹麥宣布同俄國、瑞典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獨善其身,法國大革命期間丹麥再次中立,英國便不宣而戰,於1801年發動哥本哈根之戰(見彩圖)。又於1807年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全部覆滅。丹麥轉而支持拿破崙一世,1807年~1814年期間同法國結盟對抗英國。拿破崙失敗後,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又從丹麥手中搶走了挪威。
資本主義的發展
連年戰亂使丹麥經濟受到很大破壞,農業尤烈。政府不得不進行改革,限制地主貴族的特權。丹麥本土在1799年、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在1804年先後將農民的義務勞役制改變為佃賦制,從而結束了中世紀以來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為了緩解財政困難,丹麥將西印度和幾內亞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紀中葉,財政狀況才有所好轉。
由於德意志民族主義的影響和普魯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

丹麥戰爭
因局勢動盪不安,1848年爆發起義,要求脫離丹麥並入德意志聯邦。丹麥與這兩個公國進行了近 3年的戰爭,最後在普魯士停止向石勒蘇益格進軍情況下勉強取得勝利,保住了這兩個公國。1864年丹麥宣布將石勒蘇益格並入丹麥並使它和荷爾斯泰因分離,普魯士便聯合奧地利出兵干涉。丹麥失敗後簽署了《維也納和約》,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割讓給普魯士和奧地利。
在1848年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民主運動的影響下,丹麥立憲會議頒布了憲法,廢除君主專制政體,改行君主立憲制,並實行有財產限制的普選制。1870年代表富農階級利益的左翼黨成立。1871年丹麥社會民主黨成立,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工會組織。19世紀末葉,丹麥工業化迅速發展,造船、電信和製造工業開始具有一定規模。農村村社制為合作社制所取代,農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成為世界主要農業國之一。
世界大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執行中立政策,後應德國的要求布雷封鎖了松德和貝爾特海峽水域。德國投降後,丹麥要求在石勒蘇益格舉行公民投票解決歸屬問題。1920年通過公民投票石勒蘇益格北部歸還丹麥。
1924年丹麥社會民主黨首次單獨組成政府。面對棘手的失業問題和經濟蕭條,社民黨政府提不出妥善解決辦法,執政兩年後被迫辭職。1929年經濟大衰退時期,社民黨大選獲勝,和激進左翼黨聯合組閣,此後除有幾次短暫失利外直到70年代均由社民黨單獨或聯合組閣。在經濟方面,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亦波及丹麥,1933年失業率達40%,政府將貨幣大幅度貶值以刺激出口。1933年、1934年同英國、德國先後簽訂了農產品協議,並相應調整了農業生產,緩和了經濟蕭條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丹麥沒有捲入歐洲大陸的紛爭,並於1939年接受德國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於1940年4月9日大舉進攻,丹麥政府當天宣布投降。1941年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由美軍佔領,與丹麥失去聯系。1944年冰島獨立,格陵蘭、法羅群島歸還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丹麥人民在「自由委員會」、「國土與人民」等組織領導下,以各種方式展開了反法西斯德國和本國納粹分子的斗爭。隨著德國統治和搜刮的變本加厲,斗爭規模越來越大,由小型的破壞活動發展到大規模怠工和總罷工。地下抵抗組織不僅在丹麥本土活動,還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丹麥營」。1945年5月4日德國佔領軍投降。
戰後時期
1947年丹麥接受馬歇爾計劃。1948年4月丹麥加入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加入歐洲委員會。1950年5月11日丹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3年丹麥再度修改憲法,規定丹麥為君主立憲國家,議會為一院制。對外積極發展北歐合作。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丹麥女王為瑪格麗特二世(1972年登基)。1982年P.H.施呂道任首相。

芬蘭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自11世紀,芬蘭就出現了自己的國家,從芬蘭的建國到如今,一共經歷了九個王朝的更替,才迎來了芬蘭共和國的建立。
塞爾維克和埃里克王朝(1130-1250)
富爾昆王朝(1250—1363)
梅克倫堡王朝(1363-1389)
卡爾瑪聯合(1389—1521)
瓦薩王朝(1523-1654)
巴拉丁納特王朝(1654-1720)
黑森王朝(1720-1751)
荷爾斯泰因- 戈托普王朝(1751-1818)
羅曼諾夫- 荷爾斯泰因 - 戈托普王朝(1809-1917)
芬蘭共和國(1919-至今)
芬蘭又稱「千湖之國」,在瑞典國王埃里克九世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之後,兩國在700年間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發表後才受到重視。1808年芬蘭被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瑞典與俄羅斯交戰落敗,此後芬蘭就一直是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布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短暫但卻刻骨銘心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中瑞典向芬蘭提供了部分協助)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納粹德國對芬蘭提供了重要幫助)。1944年~1945年間的拉普蘭之戰中,芬蘭又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
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
2007年3月18日,議會選舉,中間黨獲得200個議席中的51席,聯合黨獲得50席,社民黨獲得45席,左翼聯盟獲得17個議席,綠色聯盟獲得15個議席,瑞典人民黨和基督教聯盟分別獲得9個和7個議席。4月19日,以馬蒂·萬哈寧為總理的政府宣誓就職,政府由中間黨、聯合黨、綠色聯盟和瑞典人民黨組成。

瑞典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隨著冰河時期內陸積雪漸漸溶解,瑞典一帶地區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他們居住在波羅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獵、蒐集、捕魚為生。
貿易活動的遺跡顯示瑞典南部青銅時代人口已頗為稠密。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以貿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後開始形成國家。1157年兼並芬蘭。1397年與丹麥、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Kalmar),受丹統治。1523年脫離聯盟獨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薩(Gustav Eliksson Vasa)被推舉為國王。1654至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17世紀時瑞典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中躍升成為歐洲強國。18世紀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沙皇俄國取代瑞典在歐洲的地位。1718年對俄國、丹麥和波蘭作戰失敗後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參加拿破崙戰爭,1809年敗於俄國後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從丹麥取得挪威,並與挪結成瑞挪聯盟。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守中立。
瑞典的近代史比較平靜。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與挪威的戰事。該戰後兩國組成由瑞典主導的聯盟,1905年解散。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冷戰時期沒有向兩大陣營靠攏。瑞典不是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獎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舉行。1902年開始諾貝爾獎由瑞典國王頒授。
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維持中立。可是,1995年放棄中立主義,加入歐盟。
20世紀,瑞典在國際中保持中立,本土相對和平穩定,瑞典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同於美國,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的特點,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瑞典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挪威
從9世紀開始,挪威被許多小王國統治而且侵略集團到達諾曼底,冰島,格陵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以外的島嶼,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終於12世紀統一並在13世紀到達它中世紀繁榮的高度。

挪威
公元9世紀形成統一的王國。900年,國王霍爾法格統一挪威。在9—11世紀北歐海盜時期,曾不斷向外擴張,進入鼎盛時期。14世紀中葉開始衰落,1397年與丹麥和瑞典組成卡爾馬聯盟,受丹麥統治。1814年,丹麥把挪威割讓給瑞典,換取西波美拉尼亞。1814年5月17日通過憲法規定挪威為世襲君主立憲國, 定該日為國慶日。1905年獨立成立君主國,並選丹麥王子卡爾為國王,稱哈康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法西斯德國佔領,哈康國王及他的政府流亡英國。1945年獲得解放。1957年哈康七世逝世,其子即位,稱奧拉夫五世。
約872年:根據其族傳說,其國立(首次統一),此為挪威半信史史溯之始。
約950年:先挪威王國立(教化),此為挪威史溯之始。
約970年:挪威遙尊丹麥。
995年:挪威終止遙尊丹麥。
1000年:挪威遙尊丹麥。
1014年:挪威終止遙尊丹麥。
1028年:挪威遙尊英格蘭-丹麥。
1035年:挪威終止遙尊英格蘭-丹麥。挪威開疆至厄恩島。
1042年:丹麥遙尊挪威。
1047年:丹麥終止遙尊挪威。
1130年:八十八年內戰開始。
1217年:八十八年內戰結束。
1261年:挪威開疆至業島。
1262年:挪威開疆至艾蘭島。
1319年:挪威遙尊瑞典。
1343年:挪威終止遙尊瑞典。
1380年:挪威遙尊丹麥。
1397年:先挪威王國亡,遙尊丹麥王國的挪威王國立,法據《卡爾馬條約》。DA(丹麥)語成為官方語言。
1536年:隨丹麥宗教改革,轉為新教社會。
1645年:丹麥王國向瑞典王國割讓其挪威方國Jä;mtland地方、Hä;rjedalen地方、IDRE與ä;RNA地方,法據《BR & ouml;msebro和約》。1658年:丹麥王國向瑞典王國割讓其挪威方國Bå;胡地方、TR Ø;拉格地方,法據《羅斯基勒條約》
1660年:瑞典王國向丹麥王國挪威方國割讓Trøndelag地方,法據《København條約》。
1814年:丹麥王國向瑞典王國割讓其挪威方國(Færøerne島方、Grønland島方、Island島方除外),法據《Kiel條約》。遙尊丹麥王國的挪威王國亡,遙尊瑞典王國的挪威王國立。

挪威
1899年:以挪威城鎮方言(即丹麥語的地方變體)為標準的挪威語取代丹麥語成為官方語言。此為今挪威語之始。
1905年:挪威終止遙尊瑞典,遙尊瑞典王國的挪威王國亡,今挪威王國立。瑞典王國承認挪威王國獨立。
1920年,挪威開疆至Svalbard島方,法據《Svalbard條約》。
1922年,挪威開疆至Jan Mayen島方。
1927年,挪威開疆至Bouvetøya島方。
1929年,挪威開疆至Peter 1。s øy島方。
1938年,挪威開疆至Dronning Maud Land地方。
1949年:挪威創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北約)。
1958年:挪威創始並入北歐共同邊境區(含北歐五國)。
1960年:挪威創始加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
1961年:挪威失去(凍結中)Dronning Maud Land地方,法據《南極條約》。
1980年:以挪威鄉村方言(即先挪威語的邊荒遺存)為標準的「新挪威語」成為官方語言並列標准。
2001年:挪威並入歐洲共同邊境區(Schengen區,申根區)。
特別注意:挪威不是歐洲聯盟(EU,歐盟)成員。挪威不使用歐元。

『肆』 丹麥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1、蒂沃利花園

花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3年,世界著名的迪士尼公園建築的靈感就來源於這里。這里有種類繁多的游樂項目,比如說過山車、木偶劇院、餐廳、咖啡廳、花園、餐吧還有最著名的摩爾風格的音樂廳等等。

2、克里斯蒂安堡宮

在哥本哈根中心的城堡島上你可以見到丹麥政府所在的地方。擁有超過800年的歷史,如今的克里斯蒂安堡已從丹麥王國的權力中心變成如今議會、首相辦公室、最高法院共同使用的宮殿。不用擔心,這里大部分都是對外界開放的。

3、丹麥國家博物館

丹麥國家博物館距離蒂沃利花園僅有10分鍾的步行路程,丹麥的歷史和文化積淀都可以在博物館中領略到。博物館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丹麥文物,包括一輛擁有2000年歷史的太陽戰車,丹麥瓷器和銀飾,還有羅馬式和哥特式的教堂裝飾品。

其他收藏品則突出了18世紀和19世紀的服裝以及古董傢具,通過參觀你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丹麥民族發展史。這里還有有來自格陵蘭、亞洲、非洲等地的收藏品。在兒童博物館,孩子們可以穿著古裝,爬上維京船成為他們夢想中勇敢的維京海盜。

4、厄勒海峽大橋

這座橋離哥本哈根大約10公里,你可以開車或坐火車穿過它。這條長達8公里的大橋於1999年開放,現在連接著丹麥最大的島嶼紐西蘭島和哥本哈根。厄勒海峽大橋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丹麥瑞典合拍的熱播劇《橋》。

5、安徒生博物館

安徒生博物館(H.C Andersson's House)位於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裡。

這里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到彷彿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

『伍』 關於"丹麥

海的女兒

來源:
世界各地有著許多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十分美麗動人,其中要算文徒生童話里的「海的女兒」,最為感人。它不但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也給飄泊在海洋中的海員以美好的憬憧與祝願。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埃里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並加上自己的想像力,用紫銅雕塑了「海姑娘」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海濱公園的沙灘上。

在航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傳說: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從印度返航,當天夜晚,皓月似銀,海平如鏡,水手們忽然看見水面遠處出現一個人身尾魚的美人,裸著胸懷,抱著恬靜吸奶的嬰兒,但等到他們駛近,卻什麼也不見了。

這些遙遠的傳說和童話里的故事,相信的人畢竟不多。70年代,流傳著在阿拉伯西洋岸曾發現一種上半身是魚,下半身像人體的魚的說法,而且拍下了照片。有人卻不信,認為這是憑傳說和想像繪制後拍攝的偽造品。

於美人魚的古老傳說,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紀,在世界上廣泛傳播。美人魚的離奇故事曾激發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力。

按傳統說法,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漂亮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她們沒有靈魂,像海水一樣無情;聲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樣,具有欺騙性;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

歷史上,有不少自然歷史學家和探險家都深信她的存在。博物學家普利尼是最早對美人魚作出詳細記錄的人,他在公元1世紀所著的不朽名著《自然史》中寫道:「人們稱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魚,決非寓言故事,她們同畫家筆下的美人魚完全相符,只是皮膚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長滿了鱗片,連那極像婦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1492年,哥倫布航海歸來,也提到美人魚。他描述了他的一個海員的故事:他看到了3個美人魚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不過,她們不像畫中那麼漂亮,她們的臉有某些同人相似的方面。

但到18世紀初,人們對美人魚的傳說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博物學家們開始重新估價自己的見解。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認為,大多數關於美人魚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他指責一些人把虛構的故事同歷史混為一談:「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類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美人魚的民間傳說,它那持久的生命力說明,美人魚的故事很可能以某種事實為依據。事實上,遠遠看去像美人魚的動物大概有這樣幾種:海牛、儒艮及各種海豹等海牛目動物,雖然它們其貌不揚,但同傳說中的美人魚卻有幾分相近。

海牛的軀體幾乎無毛,比人體略大,雌海牛突出的胸乳在某種程度上同女性的乳房相似。海牛沒有其它肢體,多脂肪的軀干末端有一個由兩個水平鰭組成的尾巴。儒艮的體形類似海牛,突出的口鼻上生著粗糙的胡須。據說它在哺乳時常常把上身探出海面,用一隻鰭把幼仔抱在胸前。海豹不僅有類似海牛的前鰭和桶狀身體,而且它的眼睛格外溫柔,富有吸引力。海豹的跳躍和慣常姿態也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今天,美人魚仍以她那古老而又神奇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在世界一些遙遠的地區,還不時傳來發現美人魚的報道。但總的說來,當今的美人魚主要存在於民間傳說、藝術和神秘動物學的范疇之內。誠如美國「史密森學會」的自然博物館脊椎動物館主任喬治·朱克所說的:「沒有一個真實的美人魚標本,一切結論都只能是猜想。

有關美人魚的傳說,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紀,在全世界廣泛流傳著,許多國家都鑄有美人魚雕像。不過,丹麥這尊小美人魚雕像是歷史之最。

傳說很久以前,一位王子乘船經過哥本哈根,因遇到風暴,船沉沒,王子被一位美人魚冒險救起,兩人一見鍾情,墜人愛河,並立誓永遠相愛。王子離別時答應有朝一日乘船來迎接美人魚姑娘進宮。自那以後,痴心的姑娘每天都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等候王子歸來:歲月流逝,好夢難圓,王子最終沒有歸來,可憐的美人魚姑娘就像長江邊上的望夫石那樣,變成了一尊雕像。

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像是丹麥的藝術珍品,名揚世界。據報道,每天有上萬名遊客來游覽觀光,每天給人拍照多達5萬張,數目之大,可謂世界之最。由於世人愛她,常有人悄悄地給她戴上花環桂冠,有關部門收藏起來的花環桂冠就多達數萬件。

每當天氣轉冷時,人們怕她凍著,總是給她披上各種毛衣花衫,盡管有關部門為了保持她婀娜的身姿,一千次地收掉衣衫,但還是一萬次地發現她身上披紅掛綠。為了滿足國內外遊客的心願,她被仿製成由各種材料製成的紀念品,被帶到世界各個角落。

1983年,當她70歲大慶時,哥本哈根市長特意授給她一枚銀制榮譽勛章,表彰她對丹麥旅遊業帶來的巨大貢獻。所以每當她遭到歹徒傷害時,消息一傳開,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瑞士慕名美人魚的「引力」,於1965年在日內瓦城北的蕾夢湖畔,仿造了一尊美人魚雕像,作者大膽創新,美人魚姑娘居然拾起頭,瞪眼回顧,好像是剛躍出水面爬上岩石,驚奇所見到的一切,並隨時准備再躍回水中。這種具有異域風情的美人魚雕塑,使得到過哥本哈根的遊客無不想一睹日內瓦美人魚姑娘的風采為快。

在波蘭,出海口在彼羅的海的維斯瓦河,傳說也有美人魚。當時有一個名叫華爾的男青年和一個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結伴,順流乘舟來到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開拓家園,當時河中的美人魚是他們的見證人和庇護者。這里逐漸發展成一座城市,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他倆人的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同時,把美人魚形象作為華沙的城徽。

1936年波蘭著名雕刻家魯德維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開始雕塑美人魚雕像,這尊雕像與其他美人魚一樣,上身為裸體妙齡女郎,下身為魚尾。不同的是華沙美人魚雕像高大,姑娘昂首挺胸,左手緊握盾牌右手高舉利劍。原來,當時歐洲戰爭風雲密布。作者憂慮祖國命運,才決心塑造一個保護祖國的英雄形象。現在美人魚雕像前,終年花束不斷,表現了波蘭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泰國南部濱海名城宋卡府,也有一尊美人魚雕像,這里瀕臨暹羅灣,不僅氣候宜人,風光特別旖旎,在玄黃錦緞般的金黃沙灘右側上的這尊美人魚雕像,雙手撩著飄逸的長發,嬌娜多姿的體型特徵,顯示出東方姑娘的風采,遠近看去很令人傾心。慕名來宋卡的遊客,大都醉心於這尊美人魚的魅力,有的遊客為了能坐在美人魚姑娘的膝蓋上拍張合影,不惜排長隊等候。她顯示了宋卡的特色,也成了該府的標志。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

一些科學家正在竭力設法找到這一當今考古學最驚人的發現,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的由來。一隊建築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里,發現了這一難以相信的生物。這一發現的消息是由俄羅斯考古學家耶里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到帶鱗的尾巴,計長有173厘米。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

新加坡《聯合日報》發表了題為《南斯拉夫海岸發現1.2萬年前美人魚化石》的報道:科學家們最近發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證實了這種以往只在童話中出現的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裡存在過。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發現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夠清楚見到這種動物擁有鋒利的牙齒,還有強壯的雙顎,足以撕肉碎骨,將獵物殺死。「這只動物是雌性的。大概1.2萬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現。」柏列·奧干尼博士說。奧干尼博士是一名來自美國加州的考古學家,在美人魚出現的海域工作了4年。奧干尼博士說:「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傾瀉時活埋,然後被周圍的石灰石所保護,而慢慢轉為化石。化石顯示,美人魚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類,頭部發達,腦體積相當大,雙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魚類一樣,無有眼簾.

關於對活人魚的發現也是有的。1962年曾發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英國的《太陽報》,中國哈爾濱的《新晚報》及其它許多家報刊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經過:1962年,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現在留存下來的人居於海底,壽命達300歲。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里,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1958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里深的海底,攝到一些類似人的海底足跡。1963年,在波多黎各東南海底,美國海軍潛艇演習時,發現了一條怪船,時速280公里,無法追蹤,人類現代科技望塵莫及。1968年,美國攝影師穆尼,在海底附近發現怪物,臉像猴子,脖子比人長四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進器」。

諸如「人魚」這類海底奇異生物的存在由於有了實物作證,那麼它也就由人們所謂的「荒誕」、「迷信」、「神話」的東西轉變為當前一項嚴肅的科學研究課題了。

在閱讀有關海洋文化的典籍時,經常會碰到一個典故——鮫人,它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兩棲類形體--魚尾人身,與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不同,歐洲人們稱她為人魚或美人魚。如果從我們的習慣思維來想人魚,當是一種海陸兩棲的海洋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階段上,這種動物與與人類有過接觸。於是也就留下了千奇百怪的人魚與人的傳說故事。

神話傳說中的人魚大多是女性,它們個性和藹可親,不僅姿容優美,而且性情溫順。再深入一層,那就是與人竟能相愛,情意纏綿地魚水交歡了。據清•;任昉《述異記》載:「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這可能就是中國人魚典故的較完整的出處了。我們可以設想這位鮫人,她那萬頃碧波下的居室何等的美麗,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情哥哥沒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織機旁不得清閑,還是在痛恨著硬逼她回到龍宮里父親,邊織衣時邊流下了眼淚,而那眼淚顆顆晶晶瑩剔透,落下來就變成了珍珠。

明•;野枵子《平山草堂筆記》記載:「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過海遇大風,沒於浪。數日屍浮於岸,有漁人見其口噙一珠,如鴿卵,華光煜煜,觸之則灼痛難忍,以為不祥。俄頃生醒,自雲入龍宮與龍女繾綣,突覺水波翻湧,而不知身在何處也.」在這個故事中,美人魚換了空間,她不在是南海的水下,而是洞庭湖龍王的小女。並具有救人於水災厄運俠義心腸和溫柔情濃的女性角色本位了。一位瀟灑曠達溫文儒雅的士子乘船於海上,被遇上的風暴顛簸,被搖落於船下,沉沒於波濤之中。

正巧落入鮫人懷中,這位美麗的水下女子,輕展玉臂一把將其接住,然後魚尾輕擺,游入湛藍的深處,帶他入了金壁輝煌的鮫室,接下來鮫人與之燕好,告訴他說,你可這樣在行宮住上三天。士子自然免不了吃驚又感激,無奈他是凡人思陸心切,鮫人頗為通情達理,只幾天的與士子纏綿,也了卻了她在水下自由世界偏思人間的心願,這三天的人魚與士子的交歡,似乎滿足了她千年的等待,於是鮫人答應三天充他返回陸上。眨眼之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臨別前夕,鮫人遞給了士子一顆鴿子蛋大小般的鮫珠。士子不解這東西何用?鮫人告訴他說,這鮫珠乃是水下龍宮之國寶,你只有靠它才能跨過水陸兩界。

她就慷慨地將國寶借於了心愛的情郎,臨別時她還教與了他銜珠之法與要領,這樣,士子就將一顆海底最好的珍珠叼住,眠後被鮫人驅水送到岸邊。三天後,士子飄到了海岸邊上,口銜著光彩奪目的鮫珠,如死人一般,有膽大的人上前去摸那珠子,被著實地燙了一下,就再也不敢貿然去觸它,過了一小會,士子漸漸地有了呼吸,並醒了過來。圍觀的人詢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士子只記得落水與龍女纏綿之事,然後就是波浪翻湧,至於與鮫珠相關之事,他一概都不記得了。

關於人魚最美麗的傳說,還屬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兒》。

《海的女兒》講述了善良與執著的人魚公玉救了英俊的王子後自己變成了泡沫的故事。一個小人魚嚮往人間生活,到了15歲生日的那天,她終於如願以償浮出了水面,她看見了有太白金星點綴的夜空,聽見了美妙的歌聲,也看見了美麗的煙火,還有英俊的王子,並在暴風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一命後,竟執著地愛上了這位人類的王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終於獲得了一個人類的靈魂。她用舌頭換來巫婆的一劑葯,以便脫去魚身變成人形。

在一個月夜,她毅然離開海底珊瑚宮,向岸上心愛的王子的宮殿走去。她慢慢走上王宮的台階,同時服了從巫婆那裡換來的烈性葯。片刻間,她覺得好像一把雙面快刀剪開了她那纖細的身體,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第二天,她醒來時,她擁有比任何人都曼妙的身材,動人的眼眸.一位英俊的男子,也就是她心愛的王子,已經站在她的面前,用深黑的眼睛望著她。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

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小人魚是多麼傷心,她為了能再一次見到王子,用交出了自己美麗的聲音和巫婆交換了人類的雙腿,還謝絕了姐姐們犧牲頭發換來的重返大海的匕首,終沒有讓她心愛著的人類的血濺到她身上一滴,就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間,她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臉龐,慢慢地變成水上的泡沫. 這個凄婉動人的悲劇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這個世界上多少女孩子的眼淚啊。

這類傳說故事的存在還可以證明一點,即古老的海洋自然生態的豐富——那時的這一帶的海域也存在著人魚之類的海洋生物。這就是說那時的大海里的海洋動物的富足,而人又與這些奇特的海洋動物有過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他們解釋不了的現象,於是摻和著他們那有限的思維與想像,就留下了那麼多人魚的美妙動人的傳說。而今,當大海里的珍稀的海洋動物越來越少了起來的時候,人類的高科技術已經勘破了那片孕大涵深、動盪不安的湛藍色深處的一切的時候,特別是那些往來如梭的船隻、林立的桅牆涌盪其上,而採掘海底油藏氣藏的井架的無限制地延伸其間,還有人類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全傾倒在這里以後,赤潮千里,惡臭的氣味早熏沒了蔚藍色的雅緻與浪漫。

當死蝦死魚漂起來無無數的時候,當成群的鯨魚唱著哀歌搶灘救助的人拽都拽不回去的時候,當粘著海灘上泄露的石油的螃蟹爬出兩三米就斃命的時候,別說是珍稀人魚的生存受到了威脅,一些珍貴的海洋生物也日趨衰竭,就連大宗的魚蝦品種也難成汛了,哪裡還會再產生出人與人魚的故事了呢?於是,大海也就變得不再充滿了神秘與誘惑了,於是,我們的形象思維也就日漸枯竭了起來。我是真的從心裡嚮往那個產生了人魚故事的年代

假如安徒生銅像真的站起來走走,他最想做的事,應該是到附近的新港運河邊,看看他的小美人魚。

從市政廳廣場沿岸邊往東走,經過著名的徒步購物大街和新國王廣場,以及泊滿船艇、充滿浪漫風情的新港,便來到有美人魚銅像的海濱公園。

美人魚銅像是丹麥卡士伯啤酒廠創辦人出資,邀請丹麥著名雕刻家愛德華·埃里克森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故事《海的女兒》中的主人翁雕鑄而成,1913年8月23日移到現在的哥本哈根港入口處。

姿態優雅的美人魚孤獨地坐在海邊一塊巨石上,魚尾人身,羞怯安詳,以若有所思的神情望著大海,顯露出少女純真的美,深受人們喜愛。它是哥本哈根最吸引遊客的景點,既是丹麥文化藝術的傑作,也是哥本哈根城市的象徵,因此在丹麥人民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

正因為名氣太響,美人魚銅像三度遭人「解體」,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被人切下頭部,1985年其胳膊又被鋸掉,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頭部第二次被盜竊,幸好雕刻家的模具還保存著,才使雕像得以復原。

銅像不大,但是要拍到好照片,還真不容易!原因是美人魚側著身對著岸邊,身體一半轉向丹麥海灣,雙目凝視波光鱗鱗的海面,因此一定要站在銅像左邊斜45度,才能拍到美人魚的臉龐;此外,早上陽光在銅像背後,背光的結果使到銅像一片漆黑.

如果你將要乘搭下午5時開航的DFS游輪離開丹麥前往挪威的奧斯陸,建議你在乘船前兩小時來看美人魚像,一來遊人不多,二來陽光正中或偏西,拍照比較理想。此外,游輪駛出海港時,從甲板上看金光燦爛的波光陪伴著美人魚銅像,別有味道.

『陸』 丹麥的飲食文化

丹麥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講究菜餚香、脆,注意菜餚多樣質精;

2、口味一般不喜太咸,愛微酸帶甜味;

3、主食以麵食為主,愛吃麵包等食品;

4、副食愛吃魚類、雞、鴨、蛋類、豬肉、牛肉、羊肉、凍肉、干肉、乳酪等;蔬菜喜歡土豆、西紅柿、蔥頭、洋白菜等;調料愛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醬、醋、糖等;

5、製法:對涼拌、炒、烤、炸、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6、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

7、菜譜:很欣賞冷拼盤、茄汁煎鴨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魚、果汁魚塊、脆皮雞、干燒大蝦、玉蘭炒肉絲、草菇魚片湯等風味菜餚;

8、水酒:喜歡喝啤酒;愛喝桔子汁、礦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樂於品嘗香片花茶;

9、果品:愛吃柑、桔、蘋果、葡萄等;乾果愛吃杏仁、葡萄乾等。

(6)丹麥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丹麥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之一。從有史可考的哈拉爾國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現任君主瑪格麗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脈已繼承了千年之久。

丹麥的歷史相當於一部丹麥王族史。千年以來,丹麥王族中出現不少叱吒風雲、建樹頗多的君主,流傳下眾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為傑出的君主是瑪格麗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欽四世國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憲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丹麥王室雖然放棄了國家統治權,但作為國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麥人民的支持與敬仰。王族已經成為丹麥王國根深蒂固一條歷史紐帶,一種不可放棄的重要傳統。

『柒』 丹麥的風土人情

丹麥以天鵝作為國鳥,更是童話故事的發源地,可想而知這里風景猶如仙境版。

丹麥人喜歡權用花做禮物,特別是用3、4朵康乃馨,代表感謝的意思。逢婚、喪送白花,其他時候忌送白花。丹麥人喜歡以鮮花做為禮物,白色的花除了葬禮、結婚典禮時的新娘和接受洗禮時使用外,其他時候均被視為禁忌,給客人送黃色的花,給出門旅行的人送紅色的花。

丹麥的一些地方,人們認為送給未婚妻刻滿情詩、木製的棒槌是吉利的,因為棒槌能帶來好運和美滿。在丹麥,應邀到私人家中做客時,應於約定時間的1刻鍾內到達。按慣例應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或巧克力、酒等作為禮物。在餐桌上,丹麥人敬酒有許多規矩。客人不應先敬酒,要等主人敬酒後才能敬酒。另外,主人沒說「請」之前,任何人不應碰酒杯。丹麥人與客人交談時,總習慣雙方離的稍遠些。

『捌』 北歐五國文化歷史

北歐五國是位於北歐的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屬領土如法羅群島、格陵蘭和奧蘭的統稱。

歷史
北歐五國有共同的歷史,在社會和文化上關系密切。在黑暗時代,現時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一帶有著相似的文化、語言(古諾爾斯語)和宗教(北歐神話)。基督教於1000年傳入後,本土化使丹麥、瑞典、挪威形成三個獨立王國。由12世紀起,現時是芬蘭的地區(語言上屬芬蘭-烏戈爾語族)開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國;而冰島、法羅群島、設德蘭群島、奧克尼群島、格陵蘭和大部分蘇格蘭和愛爾蘭則屬於挪威。所有北歐五國跟隨宗教改革並接納路德宗。
14世紀,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由同一君主統治。丹麥很快主導了聯盟,但在16世紀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獨立王國;而丹麥對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將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才完結;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仍屬丹麥。17世紀,瑞典躋身成為歐洲大國之一,但其後逐一失去領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蘭;芬蘭成為附庸俄羅斯沙皇的自治芬蘭大公國。
1905年,瑞典與挪威自19世紀開始的聯盟隨著挪威不滿而瓦解。與此同時,斯堪地那維亞主義在斯堪地那維亞冒起,旨在統一瑞、挪、丹三國,但成效不大。一戰及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芬蘭成為獨立國家,組成北歐國家共同體的想法開始出現。二戰期間的1944年,冰島由丹麥獨立出來,至此,其後在1952年組成的北歐理事會的成員才全部成立。
二戰後,北歐五國的政策有共同的特色,如所有北歐國家都有由稅收支付的龐大公共福利體系,以及社會民主主義的立法政體,主要由在兩戰期間上台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主導。
北歐三國因何逃過歐債危機
北歐五國之所以能在歐債危機中獨善其身,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的傳統優勢這些優勢不僅幫助其擁有一道抵禦南歐重債國風險的天然屏障,也幫助其構築起抵禦危機的核心防線,即穩步上升的經濟競爭力
法寶一:與歐洲大陸的經貿關系進退自如
從地理上看,芬蘭瑞典和丹麥三國與歐債危機的肇始國及重災區--南歐諸國相距甚遠,經濟相關性較小,從而在危機中擁有一個天然屏障
事實上,北歐五國與歐洲大陸之間若即若離的關系不僅體現在地理位置上,更體現在政治和經濟聯繫上三國中僅有芬蘭加入了歐元區;而瑞典和丹麥雖為歐盟國家,卻始終無意涉足歐元區
一方面,不加入歐元區,使得瑞典和丹麥在源頭上避免了被歐元"綁架"在歐洲貨幣聯盟框架內一損俱損的風險
歐債危機的根源是歐元區在統一的貨幣政策下缺乏統一的財政政策,導致各成員國的財政缺乏有效監管,南歐國家過度借債消費,自身經濟增長動力長期缺失卻無法通過貨幣貶值刺激出口,從而陷入螺旋式惡性循環,逐步走向債務違約的邊緣相比之下,獨立於歐元區之外的瑞典和丹麥則能夠靈活運用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保持自身經濟穩定並抵禦外部風險,如維持較低的融資成本等
而即使作為北歐五國中唯一的歐元區國家,芬蘭經濟受到歐債危機一定負面影響,但仍憑借其在信息通信清潔技術等領域的獨有競爭力和創新意識,成為歐元區維持主權信用最高評級的少數國家之一
另一方面,北歐五國並未完全與歐洲大陸隔離,在貿易科技創新環保等領域,始終與歐盟保持合作,不斷為自身經濟"加油"
尤其在貿易領域,芬蘭瑞典和丹麥同屬於歐盟國家,加入歐盟意味著融入到整個歐盟市場中,可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中擁有建議和推動相關立法的權利,並能夠與其他國家分享所簽訂的協議
總體來說,北歐五國與歐洲其他國家若即若離的關系,使其進退自如,既能在危機中不受較大拖累,又能在發展中從歐盟覓得機遇
法寶二:全民創新機制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雖然北歐五國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遠不及南歐國家,但北歐國家的創新能力卻遠高於南歐國家在英國《經濟學人》信息部(EIU)2009年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力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北歐諸國名列前茅,其中芬蘭創新力高居全球第三,而南歐國家無一進入前20名高水平的創新能力為北歐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北歐五國遙遙領先於南歐國家的創新能力,應歸功於其全民創新機制的推行在北歐,企業始終是創新的主體,其次是高校等科研機構,而政府在創新體系中扮演著指揮者支持者和協調者的角色,主要表現為統籌公共研發資金架構創新系統配置創新資源,最終構建起一個執行力強的全民創新機制與南歐及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北歐五國的創新投入及研發隊伍規模均處於較高水平
全民創新已經成為北歐國家的一種傳統以瑞典為例,鼓勵創新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而且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片誕生了諾貝爾獎的土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創新的影子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也都在受益於瑞典的創新產品,從代步工具(薩博汽車)到生活起居(宜家家居),從家用電器(伊萊克斯電器)到網路視頻通話(Skype網路電話)
在瑞典,無論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還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從業人員,只要有創新的技術就有可能獲得政府資金支持瑞典於2001年成立了國家創新署,主要職責就是打造世界領先的創新國家2001年以來,國家創新署從政府拿到約20億瑞典克朗(1美元約合6.623瑞典克朗)的資金,注資於大學研究機構及一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有調查顯示,2008年至2010年間,60%的瑞典企業積極從事各類創新活動調查將企業創新分為產品創新工藝流程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市場創新四類,其中產品創新最為普遍,特別是中小企業從事創新活動的比例超過六成
而同樣得益於創新機制,芬蘭和丹麥也不乏諾基亞諾維信這類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型知名跨國企業比如芬蘭經濟曾以森林造紙業和金屬工業為主,後來轉向以諾基亞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如今又在經歷重大結構轉變,清潔技術等許多新興產業嶄露頭角
法寶三:倡導外貿合作帶來豐厚收益
由於人口少,北歐內部市場狹小,發展空間有限,必須依靠對外貿易合作芬蘭瑞典和丹麥三國經濟均屬出口導向型經濟,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接近或超過一半以上,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南歐國家的出口經濟相比,北歐的外貿策略以自由貿易。

『玖』 丹麥最著名的是什麼

以下為丹麥著名建築: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海濱。它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恬靜嫻雅地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近觀她神情憂郁,若有所思。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埃利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這座銅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出資建造的。美人魚銅像從1913年在長堤海濱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她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人們流傳著這種說法:不看美人魚,不算到過哥本哈根。美人魚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標志。但美人魚也曾先後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過被「砍頭」或「斷臂」的破壞。1998年2月再次被「砍頭」,不久又被找回。丹麥人稱,美人魚遭到砍頭或斷臂,多為惡作劇者所為,其主要動機是尋求刺激,引起媒體注意。丹麥人以美人魚為自豪,製作了水晶美人魚和美人魚銅像等紀念品。它如今已經成了哥本哈根的標志性建築。




安徒生銅像
安徒生於1805年出生在丹麥奧斯丹,一生寫過《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丑小鴨》等150篇不朽童話故事,為世界上千萬兒童編織了美麗的童年。這尊以銅打造、約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遊客經過他身邊,認識他的會抬起頭瞻仰大師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蓋頭拍照留念。這位把童話作為獻給全世界兒童最好禮物的大師,自己始終不曾有過孩子,他幾度情場失意,甚至被人傳說同性戀。他在15歲那年來到哥本哈根,曾經因失戀在運河邊的小房子住過,晚年時相當消沉,70歲時因肝癌在朋友鄉間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著一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著「夢的工廠」蒂沃里游園,臉上有一種「時不我予」的錯愕神情。



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Castle)
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的厄勒海峽之濱,是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多半時光在這里度過。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制一座騎馬銅像。經過緊張施工,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間相繼建成。根據設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製作的菲特烈五世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錢款,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後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一直由貴族居住著。1794年,克里斯欽堡宮被大火焚毀,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自那以後,此處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現在,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身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築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在
阿美琳堡王宮廣場東西軸線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周年(1479-1749),然而,這項工程1749年奠基後,因資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後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麥國家的皇家衛隊都會在這里中午時分進行換崗儀式,形成了這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議會大廈又稱克里斯欽堡宮(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於1773-1775年間。當時的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為了享樂,將舊王宮(哥本哈根宮)夷為平地,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座顯赫、華麗、舒適的新宮。由於此宮是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的寢宮,故名克里斯欽堡宮。克里斯欽堡宮具有歐洲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纖巧繁瑣,白灰色調。宮內內部的天花板裝飾非常豪華,房間採用大理石或者木製地板。牆上掛著厚厚的掛毯或者油畫。所有的房間都裝飾著水晶吊燈、鏡子、法國傢具和各種藝術品。宮堡的後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馴馬場,馬場兩邊蓋有兩排具有中世紀建築特色的邊房。馬場出口處的左右兩邊還建起兩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兩側建有樓房,與馴馬場的邊房相連。兩座石亭之間為車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橋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欽堡宮開始用作國會場所。現在的克里斯欽堡宮是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此處,首相辦公室、女王接受晉見用的大廳、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麥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設有一間辦公室。現在克里斯欽堡中一部分是丹麥皇家迎賓室。顧名思義,丹麥皇家迎賓室是丹麥的皇族成員用來進行接待活動用的。在這些房間中,女王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接受皇家新年致詞並在此會見來訪的重要外國領導人。皇家迎賓室的裝修非常豪華講究,裡面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皇家迎賓室分為許多小房間,包括巨人廳、國王階梯、皇冠室、弗雷德里克室、懸掛著巨型掛毯的大廳、皇家宴會廳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水晶宮
菲特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宮)位於西蘭島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約45公里處。其建築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個小島上,四面湖光漣漪,景色美不勝收。此宮始建於菲特烈二世國王(
1559-1588)時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欽四世(1588-1648)繼位後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築,於1600年在最東部的小島增建了新的建築物。這座宮殿有60個廳堂,採用了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北歐現存的最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有人把它簡稱為「水晶宮」。菲宮為三邊型建築。正面和右翼是宮殿,左翼是教堂。宮殿以銅板鋪頂,四個尖塔裝飾其間,給這座建築平添了俏麗。在東北角有一長廊,它跨越湖水,把人們引入國王的接見大廳。自1671年至1840年間,歷代國王都在菲宮教堂舉行加冕典禮。1859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宮內的大部分傢俱,宮頂和尖塔全部被毀,僅教堂倖免於難。1876年,熱心於文化事業的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雅可布森為修復菲宮捐贈了全部修繕費,並提出把菲宮辟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他的建議得到採納。在修復過程中,騎士大廳等重要廳堂恢復了原貌,其它的房間則根據博物館的需要進行了修建。1878年,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在菲宮建立,雅可布森聘請的一些著名油畫家為博物館繪制了以丹麥歷史為題材的油畫。目前,該博物館收藏了丹麥16世紀以來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還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畫。



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又稱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蘭島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地處波羅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在哥本哈根市東北45公里。克隆堡宮意為「皇冠之宮」,始建於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宮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克隆堡宮歷史上曾兩度被毀。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兩次被毀或洗劫,後經過多年修復才逐步形成現在的樣子。到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時,加強了克隆堡宮周圍的防禦工事,宮殿也不斷得到修復。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外圍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宮內現收藏了大量古代掛毯和油畫。在克隆堡宮外院的牆上,有一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遊人參觀克隆堡宮時,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目前,宮內正在修建。遊客踏訪丹麥時,除參觀克隆堡宮外,也可參觀外面的厄勒海峽。厄勒海峽是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隻從波羅的海駛往北海,也可通過丹麥南部洛蘭島以南的費馬海峽經大貝爾特海峽或小貝爾特海峽,然後經厄勒海峽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因此,厄勒海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遊客站在克隆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一位丹麥海軍上校介紹,這里寬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此外,在西蘭島上還有一座弗雷德里克堡(又稱夏宮),與克隆堡宮、菲特烈堡宮並稱為西蘭島三堡。該堡也是風格獨特,與其餘兩堡交相輝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為其他飲食風俗:
美食特產
丹麥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麥燒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麥酥」,在丹麥又叫Wienerbroed,每個麵包店都陳列各種口味的丹麥酥。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炸洋蔥(Hakkeboef)。還有一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魚和乳酪等。
丹麥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麥食物,這是一種開口三明治,從最簡單的到復雜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麥是世界上食用豬肉最多的國家。舉世聞名的「丹麥酥」(Danish),在丹麥叫做Wienerbroed,幾乎每隔一個街角就有麵包店陳列著許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種類。典型的丹麥菜包括豬肉丸(Frikadeller)、水煮鱈魚配芥末醬(Kogt Torsk)、脆皮烤豬肉(Flaeskesteg)、馬鈴薯燉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漢堡配洋蔥(Hakkeboef),還有一種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鯡魚、沙拉、各式冷肉片和乳酪。丹麥的嘉士伯和杜伯兩廠都生產極佳的啤酒,購買酒精類飲料的法定最低年齡是16歲。丹麥人對麵包感情極深,他們可以制出各式單層、雙層和多層的麵包夾700多種.若您將各層分別夾上熏肉片、西紅柿片、肝泥醬、水蘿卜片等,那真堪稱得上一頓美餐;他們喜歡吃桔汁拌鴨塊,據說這道菜通常是作為他們宴會席上「壓軸兒」的佳餚;習慣吃西餐,對中餐也頗感興趣。
飲食
丹麥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①講究菜餚香、脆,注意菜餚多樣質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愛微酸帶甜味;③主食以麵食為主,愛吃麵包等食品;④副食愛吃魚類、雞、鴨、蛋類、豬肉、牛肉、羊肉、凍肉、干肉、乳酪等;蔬菜喜歡土豆、西紅柿、蔥頭、洋白菜等;調料愛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醬、醋、糖等;⑤製法:對涼拌、炒、烤、炸、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⑦菜譜:很欣賞冷拼盤、茄汁煎鴨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魚、果汁魚塊、脆皮雞、干燒大蝦、玉蘭炒肉絲、草菇魚片湯等風味菜餚;⑧水酒:喜歡喝啤酒;愛喝桔子汁、礦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樂於品嘗香片花茶;⑨果品:愛吃柑、桔、蘋果、葡萄等;乾果愛吃杏仁、葡萄乾等。
丹麥與瑞典、瑞士、芬蘭、挪威、被稱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也被稱為歐洲的乳酪市場。
娛樂
早年北歐素以「開放」聞名於世,哥本哈根尤為一著名的觀光都市,電影及劇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觀光節目任人選擇參加,夜生活的場所,如酒吧Pub、Bodega之類,為正當消遣聊天之處所,收費尚合理,但夜總會(Night Club)宜結伴前往,問清費額或由熟識此道的當地人士陪同前往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游樂場Tivoli Garden開幕,丹麥正式進入觀光季節。9月第二星期日為該游樂場關閉之日,至此時,觀光季也告結束。
地方特色
童話王國
因為《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衣》等這些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安徒生使丹麥冠上了「童話王國」的美譽。
1913,丹麥雕刻家愛德華·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了一座美人魚銅像。銅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長堤公園(Langelinie)內,已成為丹麥的象徵。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廳廣場,佇立著一座安徒生的全身銅像。路過的每個遊客,都要上去與「童話之父」握握手,捧著安徒生的書籍與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館,無數對安徒生童話著迷的人前往那裡瞻仰、參觀。
古老皇族
丹麥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國。從有史可考的哈拉爾國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現任君主瑪格麗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脈已繼承了千年之久。
丹麥的歷史相當於一部丹麥王族史。千年以來,丹麥王族中出現不少叱吒風雲、建樹頗多的君主,流傳下眾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為傑出的君主是瑪格麗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欽四世國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憲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丹麥王室雖然放棄了國家統治權,但作為國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麥人民的支持與敬仰。王族已經成為丹麥王國根深蒂固一條歷史紐帶,一種不可放棄的重要傳統。
皇宮林立
作為皇族的象徵,丹麥這斯堪的維亞地區(丹麥、瑞典、挪威)最小的國家,卻擁有著眾多的皇宮城堡。千年的皇族歷史,使皇宮的建造一直未曾停怠過。
由於城堡眾多,名字繁瑣,丹麥的皇宮又有一個個別稱。例如,菲登斯堡宮(Fredensborg)被稱為「和平宮」、菲德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又稱「水晶宮」、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亞作為《哈姆萊特》的創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萊特堡」。
這些宮殿建築都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來建築設計,從古典式樣,到融合了新世紀的建築風格,姿態各異。每一座宮殿都是一件傳世的藝術品。
格陵蘭島
作為丹麥的一個自治領,世界第一大島嶼——格陵蘭島(面積2175600平方公里)上,居住著5萬多居民,其中90%為愛斯基摩人。長久以來,他們用冰雪來堆砌房子,稱為「冰屋」;穿著經過婦女的咀嚼後的馴鹿皮特製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著打獵來的生肉以便獲取足夠的熱量。如今,與其他地區的過著土著生活、受到歧視和屠殺的愛斯基摩人不同,格陵蘭島愛斯基摩人受丹麥政府的幫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議會、電視台,與丹麥人通婚。
由於地處北極圈內,每到冬季,格陵蘭島就會出現持續數個月的極夜,格陵蘭上空隅爾還會出現色彩絢麗的北極光。而在夏季,太陽終日懸掛頭頂,格陵蘭便成為極晝下的日不落島。

閱讀全文

與丹麥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