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11 14:22:54

❶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重要意義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以下重要意義:

1、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造就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文化力量。

2、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構成要素,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的互補共生,才最終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也有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長葆活力。

3、青少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當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他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4、繼承和發揚傳統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1)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❷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盪,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准備。

1、在文化氛圍上,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以改良過的歐美新文化替代了舊文化,進一步啟迪了民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對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個層次。

2、在思想上,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國現代文人自由主義思想,並使自由主義和三民主義、共產主義並列為現代中國三大思潮,其在高級知識分子中更是主導。

3、在政治上,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大批關心國事、圖存圖強的現代人才,同時也形成了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第三條道路」政治勢力,對鉗制當政者專制沖動,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貢獻。

(2)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希望在辛亥革命後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為此,孫中山以西方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為藍本,創立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並將其付諸實施。

針對辛亥革命後中國民主政治試驗的失敗,針對群眾思想蒙昧和落後的狀況,他們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這對於推動社會進步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在中國人的文化開放觀念已得到逐步發展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加強中國與世界文化的相互溝通,努力建立中國與世界文化更加密接的關系,是這場運動的重要的內在動力之一。

❸ 文化的含義是什麼

釋義1:文治教化

出處:漢·劉向 《說苑·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內化不改,然容後加誅。」

釋義2: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書本知識。

出處: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因為現代的人所過的不只是一個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的生活。」

拼音:[ wén huà ]

例句如下:

1、一提起文化大革命,人們立即不寒而慄。

2、魯迅先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巨人。

3、我們要同世界各國積極開展經濟文化交流。

4、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5、我們要努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程度。

(3)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化(culture)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❹ 文化的興盛,文藝復興的意義是什麼

文藝復興的主要作用是:

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原始的財富。

2、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人民的覺醒,開啟現代化征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備。文藝復興運動充分肯定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3、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4)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

1、物質基礎,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商業城市的興起,手工工場的發展,經濟繁榮。

2、文化基礎,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從東羅馬帝國傳到了義大利。

3、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的壯大,新興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4、人才優勢,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5、地理位置,義大利相對鄰近東方,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6、導火索黑死病在歐洲流行。

7、深層原因是教會嚴格控制人們思想,激起資產階級與平民的不滿。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

❺ 新文化的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啟蒙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 「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為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在「五四」以後,全國各地的進步報刊和進步社團,如雨後春筍,脫穎而出。「五四」以前,倡導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評論》和《新潮》等少數幾種。「五四」後的一年裡,全國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餘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建設》、《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曙光》、《新社會》;天津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進步社團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湖南的「新民學會」;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後一年中出現的進步社團,約有三四百個,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湖南的「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湖北的「利群書社」、「共存社」;廣東的「新學生社」;天津的「覺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些報刊和社團的活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❻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一、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1、政治方面,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4、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四提倡、四反對」而進行的。所謂的四提倡、四反對就是指: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實質就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後期的主題則是由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同樣還是一場文學革命,《新青年》先後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化革命論》,一場文學革命由此開始。

新文化運動代表了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並為中國中產當的成立准備了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命。

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

「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為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這些報刊和社團的活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6)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其實這個口號,是魯迅在新文化運動期間說的,是在《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中的一句話。

這一句應該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看。當時是新文化運動的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就四個字,民主、科學。這四個字是那時候中國所有知識分子的追求。而當時中國受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所以當時的處境還是很艱難。

尤其是國人沒有覺醒,而當時我們使用的文字確實不利於文化的傳播。當時用的是繁體字,還有是文言文。繁體字書寫方面比較麻煩,而文言文和口語差別太大,所以好多人很難理解。

新文化運動主要是區別於之前的文化。因為之前的文化裡面的糟粕部分都被別人利用來蠱惑人心了。所以有人非常激進的說要廢除漢字,這樣就不會繼續受那些封建思想迫害了。但畢竟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所以好多人提出了文化改革。

首先就是使用白話文。這個魯迅是第一個率先使用白話文發表小說的,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而且魯迅先生支持漢字改革,說白了就是簡化漢字。這個事情,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完成。

而這兩樣事情一旦完成的話,說實話封建思想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沒有了。國人的思想就徹底的打開了。

❼ 你認為學習跨文化傳播的意義是什麼

跨文化交來際中的分寸感非常重要,自或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一方行為對另一方造成傷害,或許是種族偏見,宗教歧視等無意流露造成傷害,因此傳播過程不僅僅要考慮傳者的目的,也要關注受者的心理,雙方兼顧才能有和平交流的前提,才能促進進一步傳播。

❽ 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有什麼意義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地擴大文化交流的過程。當代的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納入世界范圍的多向多元的文化交流之中,拒絕文化交流是不可能的。文化交流是一個總的概念,它包括由文化傳播而引起的文化接觸、文化沖突、文化采借、文化移植、文化整合或融合的過程。概而言之,文化交流由文化傳播和文化濡化兩部分內容組成。
1.文化傳播
文化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具有向四周擴散的特性。一種文化元素被創造出來以後,不可能只為創造者獨有,必然向周圍擴散,變成一群人共享的東西,這才是文化。這個共享的文化元素,又向臨近的群體或社會擴散,被他們採納或者接受,這就是文化傳播。例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向世界各地傳播,必然引起在功能上相關的元素隨之傳播。例如電從歐洲傳入中國,隨之電燈、電話、電車、電報等也傳播過來;啤酒傳入中國,隨之造酒原料、技術、飲酒器具、習慣等也傳播進來。
2.文化濡化
由於傳播使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觸,其中的一種文化吸收或採納了另一種文化元素,並且使之與主題文化協調起來,最終成為主體文化中的一部分。這個文化變遷過程在英文中用acculturation來表示,比較接近的中文詞彙是"濡化"。濡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文化變遷過程,這個文化過程包括了文化接觸、撞擊、沖突、采借與整合調適等階段。目前的中國,咖啡館、流行歌曲、卡拉OK、啤酒等,已經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外國文化傳入中國,引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撞擊、沖突,然後被消納。
當一種外來文化元素傳入時,人們很自然地用本民族文化價值標准去審視它,看它適用不適用。由於文化本身具有一種惰性,所以在大部分人看來,外來文化是一種異端,沒有價值的,甚至認為是有害的。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是對准傳統文化的,必然引起本民族的文化自衛,形成與之對立的"保衛傳統文化"的運動,甚至產生激烈的文化沖突。在這種文化沖突中,無論哪一方獲得成功,都不可能原封不動地保持傳統文化,所以沖突本身就是文化變遷的動力。
中國近代由於外國列強的入侵,打破了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西方文化大量傳入,曾引起中西文化的激烈沖突。第一次沖突發生在清朝末年,以康有為、嚴復、梁啟超等為一方的維新派,主張向西方學習,維新變法;以張之洞為代表的洋務派,主張保衛國本,"中體西用",反對變法。沖突的第二次高潮是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中國文化界的文化大討論,發生在國家和民族危急存亡的關頭,爭論的焦點仍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問題。一派主張尊孔讀經,發揚國粹。一派主張以馬克思主義作指導,吸收西方文化,救國救民。此外,還有個別人有"全盤西化"的言論,但並沒有形成獨立的論戰方,更沒有成為國粹派、馬克思主義派的威脅。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元素日益增多地被我們采借過來,經過一個階段的適應與協調,已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地一部分。例如公司、高層建築、高速公路、噴氣式客機、可口可樂、卡拉OK、舞廳、高爾夫球場等,在中國人眼裡,已不像以前那樣格格不入。至於電話、電影、電視、互聯網、手機等早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❾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回和革命派答,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閱讀全文

與文化傳播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